① 真菌感染最簡單也是最有用的實驗室診斷方法是
直接塗片:顯微鏡檢查
真菌培養
組織病理+真菌培養是「金標准」
真菌葯敏試驗
血清學
分子生物學
現在實驗室檢查新技術有:1.G實驗:檢測(1-3)-β-D-葡聚糖的含量:判斷是否有真菌感染,耗時短,靈敏度高(67~100%),特異性強(90%)。
2.GM實驗: 麴黴屬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檢測:敏感性80.7%,特異性89.2%
3.真菌的抗原、抗體及代謝產物的血清學檢查和真菌核酸檢測(PCR技術)
現在有些實驗室還達不到這樣的要求,簡單有用的就是培養了
② 到醫院檢查皮膚真菌感染,是怎麼化驗的,要取組織嗎
你好,真菌檢查是確診皮膚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皮膚真菌檢查可分一般真菌鏡檢和真菌培養,兩者均需刮取皮損鱗屑或皮損分泌物,不需要取正常組織。
③ 真菌感染怎樣檢測
菌感染人體引起的疾病很多,可以引起了頭癬、體癬、股癬和足癬,還可以引起了女性的婦科陰道炎等,具體需根據感染的部位分析,在局部去物質或分泌物檢查。
一般明確診斷後需外用抗真菌的葯物如克霉唑乳膏,口服氟康唑片等治療,都可以逐漸好轉的。
④ 真菌最常用的鑒定方法是甚麼
真菌主要是酵母,黴菌和大型真菌三種,最常用的鑒定方法就是表形觀察,黴菌和大型真菌可以通過菌絲的顏色,孢子的形態進行區分,輔以23srRNA就基本ok,酵母可以通過發酵代謝觀察輔以23rRNA進行鑒定。
⑤ 真菌檢測方法
硫酸蒽酮法。
只要有一點,你也不能說是假的呀,因為這東西是有含量的。
⑥ 真菌檢測步驟
首先是用試子清刮部分細胞,然後染色,再放到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真菌菌絲存在。
⑦ 怎麼檢查是不是真菌感染呢
病情分析: 你好,可以刮於皮屑可以用顯微鏡直接檢查,如果有菌絲或單細胞真菌可以確診,而深部的真菌感染檢查一般多用於血清學。意見建議:祝工作愉快,早日康復
⑧ 真菌回接實驗步驟
摘要 真菌檢查步驟
⑨ 怎樣檢測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作為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細菌和真菌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必須藉助於一定的器械(顯微鏡),但是它們又是無處不在的.未了弄清楚它們的分布情況,特進行探究:
1、實驗中要選取五套培養皿進行實驗,一個做為對比,另外四個用來培養不同環境中的細菌,並且是在不同的環境中培養,以便得出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條件.
2、實驗所使用的培養皿要經過高溫滅菌(讓學生想一想是為什麼),並且每一組的培養皿要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培養.也即是說要准備至少5套培養皿(每一個小組).因為對比不同環境中的細菌與真菌的存在情況,是屬於單因素比較,所以除了采樣地點是變數外,進行微生物培養的條件等也要保持一致(溫度、濕度等).
3、經過高溫處理後可以將培養皿上、培養基內混有的細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殺死(經過嚴格的高溫滅菌的環境中是不可能有細菌和真菌存在的),這樣就排除了實驗外其他環境的污染.因此,在實驗前不要盲目的打開培養皿,以防止細菌或真菌的孢子等落在培養基上,實驗中用無菌棉棒的目的同樣是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養基.也就是說在接種的時候要注意污染.
4、在不同的環境中細菌的分布是不相同的,因此在採集菌種的時候要注意選擇環境,做到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5、接種好的培養基要放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進行培養.
(將對照組放在一定的環境中培養,將另外四組放在四個不同的環境中進行培養,以便研究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條件,同時也可以思考我們在生活中用什麼方法來防止細菌和真菌的污染;尤其是醫院又以什麼為標准來判斷.)
6、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時,每一個小組的成員要作好分工,以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好觀察與記錄.同時也便於小組成員間的相互討論以及小組之間的討論.(分析細菌和真菌的生存環境,分布范圍,多少等等).
⑩ 真菌性皮膚病的檢查,真菌性皮膚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可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特點,診斷一般較容易。必要時可進行如下輔助檢查:
一、真菌顯微鏡檢查:選取皮損邊緣的鱗屑或病發幾根。置於玻片上,加入氫氧化鉀溶液一滴,加蓋玻片。然後放在酒精燈上加熱片刻,以促進角質溶解。最後進行鏡檢觀察。真菌檢查陽性對診斷有確診作用,如陰性也不能排除癬的診斷。
二、真菌培養:常規的培養基是採用沙堡弱(sabourauad)培養基。將從病灶取來的鱗屑、毛發或皰膜接種後,放入25~30℃恆溫箱中培養。一般5天左右即可見菌落生長,隨後可進行菌種鑒定。如經三星期培養無菌落生長,可報告培養陰性。
三、濾過紫外線燈檢查:該燈又名伍德(wood)燈,系紫外線通過含有氧化鎳的玻璃裝置,於暗室里,可見到某些真菌,在濾過紫外線燈照射下產生帶色彩的熒光。這樣可根據熒光的有無以及色彩不同,在臨床上對淺部真菌病,尤其頭癬的診斷提供重要參考。此外,本燈對諸如托兒所群體檢查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