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競速跑步鞋的選擇方法和技巧

競速跑步鞋的選擇方法和技巧

發布時間:2022-05-08 14:14:09

❶ 怎樣選擇跑步鞋

大部分人對跑鞋的需求就是以輕量透氣為主,卻忽視了跑鞋的緩震性能,而這樣勢必會讓腳部受傷。因此,無論一個人的運動能力如何,一雙適合自己的跑鞋無疑是很重要的。


首先,一般跑步的人群分為三類人群:第一種就是初跑者,第二種是業余跑者,第三種是專業跑者。初跑者一般選擇的都是緩震性保護性相對較好的慢跑鞋,如何只是想日常跑跑步選擇慢跑鞋即可。而進階的想要開始跑馬拉松的跑者,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馬拉松跑鞋,日常訓練的跑鞋以及比賽專用的跑鞋,等到有一定成績之後,便會去選擇更高要求的競速馬拉松跑鞋,通常競速馬拉松跑鞋都更加輕量,保護性相對較差,更適合有一定肌肉力量以及跑步經驗的跑者。在選擇跑鞋品牌時,能選擇的品牌很多,國外品牌有Nike、Adidas、Asics、Brooks等,國產品牌有李寧、特步、安踏等等,從100到2000都有,怎麼知道自己應該買哪一款跑鞋,是不是越貴的越好?在跑鞋界還真不是越貴的越好!千人千腳,這世上沒有最好的跑鞋,只有最適合自己的跑鞋。

❷ 怎樣選擇一雙合適的跑步鞋

傳統的跑步鞋的設計主要考慮三點因素:舒適、功能、美觀。美不美觀因人而異我們暫且不提,所謂舒適指的是適合自己的腳,而功能則是現在跑步鞋的技術關鍵。

跑步鞋的設計往往取決於它選用的材料,鞋底設計,以及形狀設計,其中跑鞋的鞋底和鞋墊設計始終是生物力學研究的重點。

傳統的跑步鞋往往都是通過鞋的中底材料及其鞋底結構進行能量吸收與釋放,同時完成緩沖足底所受的撞擊力並保護足健。因而廠家往往選用重量輕、彈性高的材料,如氣墊、橡膠等作為中底材料。同時鞋底選用高彈性韌度高的材料,另盡量減小各種不必要的飾品配件也可以有效降低鞋子重量,鞋型設計方面則需要從重量和保護包裹腳踝方面進行權衡。

跑步時每個人的習慣不一樣,如果腳掌壓力過度分布在內側的情況,伴隨足外側翻起,簡稱足外翻;反之就是足內翻。適合自己的跑鞋才是最好的跑鞋。不正的腳需要一雙不端正的鞋,以期補救到標准區間內。

外翻的腳足弓塌陷,缺乏穩定性,不適合穿減震鞋,因為穩定性不好。國外不少知名品牌的跑鞋都能做抗外翻鞋。這是一個賣點,通常被商家寫在鞋盒和鞋的顯著位置。觀察鞋底的內側,不同的品牌設計不同,本質都是用密度大的材料把足弓撐起來(也就是足弓部分顯得很厚實),抵抗長期使用後變形。

即便腳很周正,也不能隨意選購跑鞋,有評測顯示,測試者左腳本來周正,結果穿上鞋就外翻了,如果鞋底再不禁踩,100公里後外側塌,會開始內翻,這時就很容易崴腳了。

內翻的腳有點麻煩。實際上早在80年代就有人試圖做抗內翻鞋,他們在鞋外側用密度大的材料,防止腳踝向外崴,結果迫使腳早早開始外翻,完全破壞了微妙控制下的平衡,只好放棄實驗。內翻的壞處之一是足弓過高,緩沖不夠,所以減震鞋是有幫助的。如果沒選對,買了抗外翻鞋,那隻能雪上加霜。

以上是傳統的跑步鞋概念,但近些年有些人認為,跑步鞋大都違背了大自然創造給人的本性,使人過多依賴腳跟腳踝作用,可能會加劇人的不良跑步習慣和肌肉骨骼的用力方式。這些人提倡赤足跑——赤足跑可以強迫我們的身體重新按照人體構造和機能跑步。

因而輕便的跑步鞋就應運而出,它大大降低減震部分,力求輕薄、柔韌。不過赤足跑時,人腳的用力方式和穿著傳統跑步鞋時很不一樣,此時往往以腳掌為主而避免腳跟與地面的過多接觸,同時對足部保護和減震效果都非常弱。這種跑步方式一般人需要較長時間的適應才能掌握,如果選擇這樣的跑步鞋,先從慢跑開始適應吧。

❸ 怎樣選擇跑鞋

  一雙舒適的跑步鞋,對於跑者是至關重要的,對於跑步新手來說,想避免出師不利的情況,或許會各方打聽,什麼樣的跑鞋更好,選擇什麼品牌的更舒服?
    然後,跑步大神們見仁見智,此時糾結的你,別急,先淡定地看一看,到底如何正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跑步鞋? 
    一、正確的選擇尺碼 
    平時的我們買跑鞋,都是知道自己的鞋碼,但是,在買跑步鞋的時候,如果沒有實體上腳試穿,或許你應該正確地量一下你的腳碼,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的雙腳數據和選碼依據,才能避免「鄭人買履」。這也是網購時代的必備的步驟。 
    所以,先確定自己雙腳的數據。
    測量方法一、很多運動裝備專賣店都有專門的3D量角器,掃描就能得出結論。
    測量方法二、需要紙,筆,軟尺。
    1:赤腳在紙上,用筆畫出四周邊緣,畫出腳的輪廓。
    2:將腳趾最長點與腳跟突出點鏈接,成直線,來測量亮點距離,此為腳長。
    3:將腳掌左右側練成直線。測量出它的寬度。
    4:軟尺在腳跖骨,繞一圈,來測量圍度。
    確定了自己尺碼,對照品牌的尺碼,來挑選。如果遇到腳背問題,可以通過調整鞋帶,鞋舌解決。
    另外還建議,在購買跑鞋時留好餘量,選擇運動跑鞋,盡量買比腳長多5-10mm的尺碼。
    二、確定腳的內旋情況
    選擇跑步鞋,這一步,少不了。
    步驟一:首先來確定一下,自己的足弓類型。
    步驟二:判斷自己的跑步的內旋情況
     1、正常的內旋情況
    正常的跑步的時候,人的腳跟和腳尖,都都是在同一線面上的,所以這一類的內旋的人,跑步的時候選擇球鞋是可以所有球鞋都能穿,可根據自己需求選擇。
     2、內旋不足-足內翻
    這種情況,跑步時主要是腳外側使勁,發力的部位也集中在腳跟,腳外側,所以在跑步的時候,鞋子的外側磨損會比較嚴重一些。這樣的跑者,速度不會太快,沒有腳底支撐,所以,沒有一定的緩沖性。這種情況,一般是高弓足的人群出現幾率大一些,想要跑的更快的跑友們,可以選擇帶有緩沖性,緩震性更好的跑鞋。
     3、過度內旋-足外翻
     腳跟和鞋子內側,是乏力的一個部位,而且,這些部位會容易受到磨損。在腳內側受力,所以在跑步的時候,會比較累,因為腳部穩定性差,所以,可能會影響跑步的速度。這種扁平足或者低足弓出現幾率大一些。這個時候適量選擇一些穩定性更好的跑鞋。

❹ 如何選擇一雙跑鞋

跑步的鞋一般能買到的為這么幾種:
1,慢跑鞋:為普通跑步愛好者准備的。全力注重保護,避免用戶運動傷害。一般壽命是跑程1000KM。特點是重,保護完善,為不同身體特徵,不同跑道類型的用戶有不同的系列型號。
2,性能訓練鞋:為專業,半專業長跑運動員准備,賽道訓練專用。這種鞋注重的是保護和輕巧的平衡型,一方面要避免運動員訓練受傷,另一方面也要讓運動員出成績。
3,馬拉松鞋:僅為馬拉松准備的鞋!絕對不適合日常慢跑!極限類型鞋,真正的超輕,輕到幾乎沒有重量,保護性能極差,壽命極短。這種鞋存在只有一個目的,為專業馬拉松運動員追求比賽最高成績。
很顯然對於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為了健身而不是跑出多牛成績的普通愛好者來說,應該選為了保護而存在的慢跑鞋。為什麼不買性能訓練鞋呢?又輕又有保護呢,李寧超輕系列廣告多好看?因為這種鞋的保護比起慢跑鞋是遠遠不足的,因為一方面專業運動員身體狀況遠好於我們這些愛好者,避免運動傷技巧更是好得多,另一方面,為了追求輕便,廠家必須放棄大量保護技術。看看跑鞋之王ASICS kayano的鞋底,那麼多gel材料堆上去,能輕起來么?輕了還減震么?
一般說來國內專櫃是不會給你分清楚什麼跑鞋是什麼類型的,櫃員更是完全不懂的。怎麼分別很簡單。馬鞋非常輕薄,幾乎沒有重量,鞋底也很薄,一眼就能看出來。慢跑鞋一般都比較重,鞋底非常厚。性能訓練鞋居中,能感覺比普通運動鞋輕,比慢跑鞋遠輕。
知道了要選「慢跑鞋」,而不是馬鞋,性能訓練鞋,就上商場了?這還不夠。
之前說了,慢跑鞋是針對不同用戶身體狀況,不同路況有區別設計的,你還要搞清楚你適合的是什麼類型的慢跑鞋,也就是所謂的,你在跑鞋矩陣里是什麼位置。
跑鞋矩陣有三個維度,第一,跑步姿態。第二,體重。第三,跑步路況。
道路首先分為了越野和徑跑兩種。越野指跑步的道路不是人工修建,或者修建得不那麼「好的」,山路,土路,樹林。徑跑就包括賽道,馬路等等修得很直的路,塑膠,水泥,柏油,都算。
確定路況之後,再確定你的跑步姿態。
2,跑步姿態
這個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容易搞錯的一步。如果搞錯了,結果可能讓你花幾百上千跟買來的自以為牛逼哄哄的跑鞋,穿上跑了一天,自己生不如死!關於這一點,蘇無妄小朋友出來親身說法吧!
一般跑步的姿態有三種,外翻,內翻,嚴重內翻。這三種是連續漸進關系。
一般來說,這三個有這樣的對應關系:
外翻——高足弓——沒有八字腳或內八字——對應跑鞋:避震型
內翻(外翻不足)——沒有八字腳或外八字——中低足弓——對應跑鞋:穩定型
嚴重內翻——典型扁平足——嚴重外八字——對應跑鞋:姿態矯正型
絕大多數人都是外翻或者內翻,嚴重內翻還跑步的,少的可憐。如果你是嚴重內翻……很不幸地告訴你,嚴重內翻的鞋很難買……特別好的也少……
足型很容易判斷,脫了襪子自己就知道了。但是根據足型可以大致判斷自己的姿態,但是記住:這個判斷是不準確的!高足弓的也可能外翻,低足弓的也有內翻的!自己有沒有八字腳可以稍微准確一點,但是跑步姿態和走路姿態略有不同,所以依然不是百分之百准確。
百分之百准確的判斷有幾種,一個是專業測定跑步姿態的機器,或者有經驗的人看你跑步時候的姿態狀況。在歐美日本等賣跑鞋的,這是基本配置,也是店員的基本常識。在國內,不好意思,基本找不到。
另一個百分之百准確的辦法,是找一雙沒有姿態矯正的跑鞋,包括避震型跑鞋,馬鞋等等,跑到嚴重磨損,然後看磨損情況判斷。這種方法很准確,但是我不推薦!因為大多數人搞不清自己的鞋子有沒有姿態矯正,如果有鞋子自身有姿態矯正功能,那判斷結果有偏差!明確沒有姿態矯正的鞋子包括多威的馬拉松鞋,雙星啊什麼一般的板鞋之類,如果你們用這種鞋子跑過,可以看看前掌。如果前底磨的是外側(小腳趾頭一側),那你就是外翻,如果是內側(大腳趾一側)就是內翻。如果兩側基本差不多,好像是正中間磨的厲害,那你避震和穩定型跑鞋都可以試一下。
既然大多數人這些能100%准確判斷的都沒有條件去做,那要判斷自己該用什麼鞋怎麼辦?我推薦的方法如下:
判斷自己的腳型,高足弓還是低足弓。然後高足弓在鞋店主力考慮避震型,也嘗試一下穩定型,低足弓的主力嘗試穩定型,也去嘗試一下避震型。看看哪個最舒服,選擇哪種型號。記得,不是穿上走兩步,而是穿上跑兩圈!這個差別很大!
再來解釋一下幾種鞋具體有啥區別。
其實所有跑鞋都是避震的。所以所謂的「避震「型跑鞋不是說他比別的更」避震「而是說,除了避震,他沒有更多的功能。而穩定和姿態矯正型,除了避震以外,還要負責把不良好的跑姿矯正成良好的跑姿,讓你更舒服。所以如果你一旦買錯類型,可能面對的問題是自己的跑步姿態被錯誤地扭曲,而更加不舒服。可以這樣想:最良好的跑步姿態是0,大家的跑步姿態是-2到2的一個區間。而跑鞋是提供了一個加減,讓你的數值最接近0.如果你的姿態是2,你就該買-2的跑鞋。如果你買了一個+2的跑鞋,你的姿態就成了更痛苦的4!
判斷了該用穩定,避震,還是姿態矯正之後,就進入跑鞋矩陣最後一步。
3,裝備量。

裝備量是兩個概念的集合:你的體重,你的鍛煉強度。
體重越大,鍛煉強度越高,跑步的沖擊就越大。體重代表著單次沖擊的力量,鍛煉強度代表這個沖擊會持續的程度。跑步差不多就等於你的膝蓋挨打,每次被打得多重,被打了多久……
一般說來,好的跑鞋都設計為足以應對單次3KM以上,每周3次以上的鍛煉強度。所以最重要的是你的體重。不過差一點兒的跑鞋就不一定了,比如迪卡儂自有品牌kalenji,低端型號明確說明了,只適合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每次20分鍾以下的跑步……
跑鞋一般可以分為兩個裝備量級,輕量級,大量級。
用asics舉例:
穩定型的:大量級是著名的跑鞋之王KAYANO,輕量級的是跑鞋銷量冠軍GT 2130。
避震型的:大量級的是NIMBUS,輕量級的是CULMBUS
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誤區:大量級價格貴很多,輕量級價格低很多,所以大量級就比輕量級的高級?有錢就都該買大量級的頂級款?
不是這樣的!
大量級是「針對」大體重設計的,這就意味著假如你體重不夠,你跑步的沖擊力可能不夠大,那這些「頂級款」設計來吸收大沖擊力的彈性材料就顯得太硬了。就像一個彈簧,假如設計來承受1噸的壓力,你就壓上去100KG,那彈簧是壓不下去的。對於跑者來說,明顯的感覺就是:鞋底好硬!這樣的情況下,跑鞋吸收的能量就不足,而你的膝蓋就要吸收更多的能量。最明顯的是MIZUNO,旗艦款的鞋沒有大體重的人穿起來就是受罪。
所以盡量根據自己的體重來選擇裝備量級,不要只盯著頂級款。大裝備量級和輕裝備量級的分界一般是75KG,如果你的體重緊接這條線,而跑步距離很大,或者很小,那最好根據自己情況靈活選擇。70KG的每天要跑15KM,買KAYANO沒錯的!你要是80KG,每天跑3KM,買GT 2130也挺好。你要是45KG,買KAYANO幹嘛!
你現在應該能確定:
自己什麼路況,什麼跑鞋類,什麼裝備量。

❺ 競速跑鞋推薦

跑鞋種類很多,但可籠統分為兩大類:慢跑鞋和競速鞋。

競速鞋追求配速,以成績為導向。慢跑鞋追求保護,以舒適為導向。對於絕大多數跑步愛好者來說,肯定是慢跑鞋為主。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說,配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無傷。也可以備一雙競速鞋偶爾跑個間歇或者半馬什麼的。

入門跑者慎選競速跑鞋,競速跑鞋為了速度犧牲了很多保護性,如後跟港寶的穩定,整個鞋面的包裹性,特別是超厚底的競速跑鞋,如果肌力不夠的話容易崴腳。對於進階跑者來說,競速跑鞋在比賽中能起到提高成績的作用,在馬拉松比賽以及平時的間歇等速度訓練時我都會穿競速跑鞋。另外競速鞋中的碳板跑鞋對於很多進階跑者來說也不是那麼好駕馭,而且推著你跑的感覺想慢也很難慢的下來。對於水平不那麼高的進階跑鞋來說比如我,既希望競速,也希望跑鞋有一定的保護性,而且平時速度訓練的時候也不一定非要穿著碳板跑鞋。

❻ 亞瑟士跑步鞋系列要怎麼選擇

亞瑟士跑步鞋系列選擇方法:

在選擇之前,每一個跑步愛好者必須充分了解自己的腳型,跑步習慣和腳的落地方式。簡單來說,習慣內翻(Overpronation)的適合支撐型的鞋款,外翻(Underpronation)的適合緩震型的鞋款,而正常(Neutral)的落地方式就不必擔心這點,喜歡什麼買什麼就好,摸清自己的選鞋方向。

(6)競速跑步鞋的選擇方法和技巧擴展閱讀:

亞瑟士跑鞋主要有如下幾個系列:

一、適合低足弓或扁平足跑友的跑鞋-穩定系列

穩定系的跑鞋,起的是支撐的作用。因為低足弓的人足弓長期著地這樣久而久之腳會特別容易疲勞,穩定系列的鞋型它會在中足部位撐起足弓,這樣起到減輕和放鬆足弓的作用。穩定系列的鞋型也能改善跑步姿勢,防止跑步時候崴腳等一系列問題。

代表鞋款:

1、Asics Gel-Kayano

1993年推出第一代,目前已經出到24代,有跑鞋之皇的美譽。質量好,但價格也貴。

2、亞瑟士Asics GT2000

亞瑟士次頂級跑鞋。也是穩定系列中性價比比較高的跑鞋,採用的是和kayano一樣的中底材質高性能的GEL緩震膠同時並搭載著GUIDANCE LINE重心引導線它可以使跑者在跑步時更加省力,雙密度的防側翻功能減輕了跑步時腳步的負擔。

二、適合高足弓跑友的跑鞋-緩震系列

代表鞋款:

1、亞瑟士Asics Nimbus

高足弓的跑友,因為足弓比較高,故跑步的時候腳底不穩,震動厲害,很容易傷膝蓋,故而需要緩震的跑鞋。亞瑟士Nimbus系列跑鞋就很適合高足弓跑友穿。

2、胖子專屬-亞瑟士Asics Gel-Kinsei 金星

亞瑟士也有專門給體重較大的跑友穿的跑鞋,畢竟胖的人跑起步來,更容易傷膝蓋。所以這款鞋底加了厚厚的gel緩震膠,體重大的人穿這種跑鞋,能踩的開,因此更有軟軟的感覺,非常適合。

3、Quantum 360

這款跑鞋最大的特點就是全掌gel緩震膠,一般來說,亞瑟士Asics都只有在後腳跟或前後腳跟有gel緩震膠。而Quantum 360是全掌,其柔軟程度踩屎感可想而知。不過,這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耐磨性不夠好,不適合長距離跑步。

三、競速系列

競速,顧名思義,就是參加比賽用的。所以一般來說,相對較輕,而且也適合水平比較高的人穿。

代表鞋款:

1、 Noosa trl 11

這是款為鐵人三項比賽設計的一款長跑訓練跑鞋,後腳掌部分緩震,鞋底採用doumax材質底面使鞋子更貼合底面。相對來說,它的緩震效果不如穩定或緩震型那麼舒服,另外,就是鞋子本身比較輕,追求速度。

2、Tartherzeal虎走

Asics亞瑟士的這款跑鞋可謂赫赫有名,在馬拉松賽場上可謂如雷貫耳。超強的抓地力還有超輕量的鞋身重量都是為馬拉松比賽量身定製的。

❼ 跑步鞋如何選擇,哪一種比較好

1,看用途,如果你在操場上跑,那對鞋的要求不是太高。如果是在馬路上跑,要選減震好一點的。如果小於3次/周,5000米/次,選入門級的就行了,如果大於這個運動量,那就要選專業級的
2,足型,根據足型選穩定型、緩震型、控制型,你可以到美津濃的網站上測一下你的腳型,測完之後它會給你推薦跑鞋,你如果不喜歡就不用管它,你按它推薦的類型買別的品牌就是了,比如它給你推薦:GFKL--11212緩震型(我瞎寫的),你記住「緩震型」這三個字,到你想要的鞋裡去找就是了。

3,預算,根據你的預算選鞋
4,不推薦國產品牌,國產的練細分都不作好,眉毛鬍子一把抓,不管你什麼樣的腳型都是一樣的鞋
5,阿迪、耐克也有不少好的跑步鞋
6,所謂的四大跑鞋:ASICS、NB,索康尼和BLOOKS,這兩個品牌的抓地性、包裹性、易曲性、支撐性、緩震性都很好,能很好的保護你的膝蓋和腳踝,入門款的300多點,索康尼的鞋底更軟,跑起來有點使不上勁。
7,鞋這個東西,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穿著舒適是最主要的。賣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通過不斷的嘗試找到最適合你的那一款。

❽ 跑步鞋如何選

入門級指初跑者,初跑者一般分為兩類,一是體重大、沒有運動基礎,抱著減肥的目的。另外一類是體重正常,身體素質略差,目的是增加體質。其實我想說,無論是哪種情況,只要開始跑步了,堅持下去,都會收獲苗條又健康的身體,不管你需不需要。

初跑者由於跑姿沒有固定,身體的晃動較為明顯,在落地時的沖擊較大,觸地時間較長,所以我們應該選擇底偏厚偏硬的穩定性跑鞋,薄或者軟的鞋底承重後更容易下陷,在增加了觸地時間的同時,更容易形成「坐跑」的跑姿。注重穩定功能的鞋,鞋的重量也相對較大,對於跑步的靈活性及腳踝負重都有影響。如果體重不大的,並不建議長時間穿著。所以當時我並沒有選擇亞瑟士穩定之王K系列,而是選擇了GEL-NOOSA鐵三系列。一是底略厚,硬度夠支撐,後跟全包圍,整體包裹性能不錯。

但是這類鞋通常都需要磨合。穿幾次後跟磨出泡,堅持跑幾次後就能感受到落地支撐後的回彈。後來我入手了雙國產的必邁42K,這雙磨合的時間更長一些,大概用了將近一百公里。再後來有了李寧的雲5,從穿著感受來講,我更願意把他劃分到初跑者推薦這一類,這雙鞋不需要磨合,支撐和回彈都不錯,包裹性可以再加強。我還穿過361國際線的某雙,說實在的,幾年了我嘗試了幾次還沒有找到感覺,所以不作推薦。

跑步一段時間後,隨著距離越來越長,對於鞋的舒適度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這個舒適度大多與鞋的緩震有關。當你落地後腳掌蹬地向上的反彈就是緩震,好的緩震鞋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只是軟,它能減輕著地時對膝蓋的沖擊力,也能在蹬地時給予更大的回彈反饋。這類鞋是選擇是最多的,因為覆蓋的跑者范圍最大。既適合初級進階跑者、也適合中階高階跑者中長距離耐力訓練,所以各大品牌都會有幾系列的緩震跑鞋。它較穩定性跑鞋輕,彈,在中長距離後程不卸力,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隨著跑齡和跑量的增加,更多的跑者都會越跑越快,有些通過科學系統的訓練後,進步神速,對自己在賽道的表現也會有更大的期待,這時候就需要為賽道競速而生的跑鞋助你達成PB。這類跑鞋,以輕和包裹性為主,為了減重會減弱甚至舍棄掉比如穩定和緩震的功能,讓你在比賽的亢奮狀態下感覺不到鞋的重量和存在,以達到腳和跑鞋融為一體的狀態。

❾ 你真的會挑選跑步鞋嗎

挑選跑步鞋的技巧:

閱讀全文

與競速跑步鞋的選擇方法和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簡便方法 瀏覽:450
口服精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996
什麼方法確認 瀏覽:959
mac的相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19
圓中的有關計算方法 瀏覽:434
邁騰空調使用方法 瀏覽:509
陳皮膏怎麼熬制方法 瀏覽:390
取名字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597
小兒哮喘的中醫中葯治療方法 瀏覽:647
表式血壓計使用方法 瀏覽:671
資產保值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257
小孩子快速瘦身方法大全 瀏覽:73
盜竊價格計算方法 瀏覽:366
足球場視野訓練方法 瀏覽:123
華為wifi6紅燈閃爍解決方法 瀏覽:976
衣服上有魚血用什麼方法洗 瀏覽:765
怎麼快速有效瘦腿方法 瀏覽:18
折尿布的方法視頻 瀏覽:963
年輕人血壓差大的解決方法 瀏覽:921
嫩生薑的食用方法視頻 瀏覽: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