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們怎樣保護黃河
記者:目前的水污染形勢對黃河飲水安全構成多大威脅?
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總工程師連煜:可以說形勢嚴峻。黃河是我國西北、華北地區最重要的水源。黃河流域水資源短缺問題突出,水量的短缺也決定了流域大部分河流水環境低承載力的基本特性,使有限和寶貴的水資源更易受到污染的威脅,黃河以佔全國2%的水量資源承載了全國接近10%的污染物量,致使多年來黃河水質狀況急劇惡化,水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對黃河供水安全已構成嚴重威脅。黃河水污染趨勢發展迅速。據統計,1980年黃河流域城鎮工業和生活廢污水排放量21.7億立方米/年,流域主要河流總體水質狀況良好,幹流水質均可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三類標準的要求,河流污徑比小於5%,河流水資源和水環境的再生凈化能力可得到基本維持。進入90年代以後,由於對黃河流域資源與環境保護工作重視不夠,在流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造成了日趨嚴重的水污染問題。飲用水水源地功能難以得到保證。受河流上游污染影響,目前黃河幹流石嘴山至河口鎮、潼關至三門峽和花園口以下河段,幾乎所有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都不合格。
記者:實現流域和相關地區飲水安全,在當前黃河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中處於什麼地位?
連煜:採取綜合手段控制黃河水污染,確保飲水安全,已成為目前黃河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的首要任務。目前我國許多河流水域已變成了廢物傾倒的場所,導致了嚴重的河流水功能破壞和生態系統失衡。水是一種可循環再生的資源,生態圈中地表水、地下水和空中水的變化構成了水循環的完整周期,一旦這個循環的任何環節受到污染,則整個水循環體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難以預計的破壞。污染的水必然會對水循環和人類飲水安全構成威脅。我們可以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我們在環境中排入某種污染物,則極有可能會在我們的水龍頭中也流出相同的污染物質。在一定程度上講,保護水資源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保持水源的清潔也是維持黃河健康的基本條件。
記者:保護黃河水資源和河流生態難度有多大?
連煜:這個工作十分艱巨,這是黃河流域的基本特性決定的。黃河流域人口壓力重、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低,黃河流域人類生存、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間的矛盾將長期存在,並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對水資源和水環境的保護構成影響。為此,我們應該對黃河生態和水環境保護的艱巨性有清醒的認識,在科學制定水功能區長遠保護工作任務時,應針對工作重點把黃河省界和飲用水的保護列為近期工作重點。
記者:保障黃河飲水安全當前要採取哪些措施?
連煜:要達到保障黃河飲水安全的目標,只有採取綜合措施。
首先要健全我國和黃河的水法規與標准體系。國家要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保護范圍的界定、行政管理職責與部門工作協調、水資源開發利用原則、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要求等方面的要求進行確定;盡快制定和頒布《黃河法》,依法保護黃河水資源,為確保黃河飲水安全提供法規保障;要完善飲用水保護的相關標准。
其次要構建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型社會。多年來,黃河流域忽視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制約作用,大量資源高消耗、技術低水平和污染高產出的建設工程得以重復建設,流域資源流失、生態破壞及產生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流域各級政府應在經濟建設與水資源管理中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政府對資源利用、保護和配置的管理,構建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型社會。
其三要切實加強水污染治理和環保監督。目前向黃河幹流直接排污的入河排污口穩定達標率不足50%。究其原因,一是企業治污成本遠高於生產成本,企業治污設施形同虛設;二是目前環境保護監管工作乏力、環保行政處罰的警示作用極為有限;三是地方保護主義嚴重。
第四是要形成水利和環保等部門「團結治污」的工作配合機制。水利、環保等部門應對流域水資源和水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監測,並實現管理和監測基礎信息的資源共享,建立起以流域和區域管理相結合、水利和環保管理相配合為基礎,多部門分工合作的水環境保護體制和工作機制。
第五要構建完善的水功能區管理體系。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強化對河流水域納污能力使用和入河排污限制總量的監督管理。流域管理機構要對流域各省(區)污染源治理和排污總量的消減與控制任務進行監督核查,力爭實現重點水域省界水資源質量狀況的根本好轉,有效控制和改善流域性污染的惡化局面。建立黃河流域省(區)際水質責任考核體系,並納入地方政府主要行政首長的責任考核工作。
第六要重建黃河生態平衡。確保河流生態平衡是維持和提升河流水質凈化能力的重要基礎。在污染源達標基礎上開展流域生態和廢水土地處理系統建設,是目前世界各國河流保護中的一項重要經驗。建議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及河南等有條件的省區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在重點工業污染源和城市污水治理基礎上,根據陸域和河道管理的要求,構建黃河生態修復計劃,有效減控入河污染,確保黃河水源地的水質安全。(記者 王海)
⑵ 保護黃河的幾點措施
1。在黃河周圍植樹。原因: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2。關閉在黃河周圍的一些高污染化工廠。原因:在黃河裡排放污染物
3。在平緩地方建立沉澱池。原因:過濾一些有害物質和大量泥沙
⑶ 保護黃河的方法
中上游地區都要多種樹,保護好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下游地區則要開拓河道,疏通河道,減減少淤積的泥沙
宣傳上要做到位,深化保護黃河的意識
⑷ 我們國家採取了哪些治理和保護黃河的措施
1、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三江源區河流主要分為外流河和內流河兩大類,有大小河流約180多條,河流面積0.16 平方公里。外流河主要是通天河、黃河、瀾滄江(上游稱扎曲)三大水系,保護好了黃河、長江的源頭,也是保護了長江和黃河。
2、加固黃河大堤
黃河大堤是春秋中期形成,位於河南省和山東省內河交界,是河南省、山東省境內河道兩岸修築的束范河水的堤防。黃河大堤對束水攻沙、蓄清刷渾、淤灘固堤具有重要意義。
3、植樹造林
在長江上游地區嚴禁採伐原始森林,同時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
4、在長江,黃河上建立一些水利樞紐.例如長江三峽水利樞紐,控制洪水,也可以發揮灌溉,航運,發電等作用.在黃河,小浪底和三門峽聯合進行調水調沙工作,加速泥沙的入海,降低地上懸河的水位。
5、保護母親河活動
"保護母親河行動"是一項大型的群眾性社會公益活動,由保護母親河宣傳教育活動、保護母親河工程和保護母親河基金三部分組成,主要目的是動員包括青少年在內最廣大的社會力量,在哺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等江河湖泊流域植樹造林、保持水土、防治污染,倡導和樹立綠色文明意識、生態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為國家生態環境建設做貢獻。
⑸ 怎樣保護黃河
.1、在管理體制上,流域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許可權尚未明確,缺乏廣泛的水行政管理權
根據流域機構「三定」方案,流域機構只是水利部的派出機構,而不是一級行政單位,它只能根據水利部的授權在本流域內行使水行政管理權。既然是授權,就不可能有完全的「權」,它因授權而具有的管理職能就肯定不會跟法律確定的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水行政管理職能一樣,它的職能范圍要比後者窄很多,因而就不可能對本流域的水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較為突出的例子就是在每年用水高峰的4~6月份,為了爭搶黃河水,即使是黃河系統管理的引黃涵閘,也不時受到地方行政干預而難以按計劃調度運行,使原本並不復雜的引水變得復雜而無奈,給黃河水資源管理工作平添了許多被動和難度。
2.2、在用水機制上,不鼓勵節水的機制,使得黃河水資源浪費嚴重
我國現有的用水機制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節水無獎、浪費不罰、用多用少一個樣。這樣的用水機制讓人感覺到用水多少與自己的經濟利益關系不大,同時黃河水資源費尚未徵收、水價又偏低,加上節水「投入成本較大」,使用水單位感覺到節水收益甚少,甚至不但不收益還要「賠本」,在現實中,搞節水與多用水的費用比起來,在很多情況下,多用水比搞節水措施費用要低很多,在市場經濟下,誰願意去多化那份錢。所以,人們都明白黃河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已嚴重影響了沿黃兩岸人民群眾的生活、工農業的生產及發展,可是在節水上,誰也不願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於是,農業灌溉中仍是大水漫灌;各類引黃灌區工程不配套,渠道及建築物老化、失修,渠道襯砌狀況差,也任由它跑、冒、滴、漏;工業用水中單位耗水量偏高,也不去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可以說黃河水資源的大量浪費與我國現行的用水機制有很大關系。
2.3、在水資源管理方式上,仍是簡單粗放、低水平的管理。
其主要表現有三:第一,黃河部門對黃河水資源缺乏強有力的約束機制和管理手段,難以控制和協調用水戶的取水,以至在取水過程中存在著用水戶的計量設施施測誤差很大,有些用水戶在取用黃河水時甚至根本沒有安裝計量設施,用水戶們瞞報、虛報或不報實際取水量的現象時常發生;第二,基層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在引水過程中不去實測引水流量,有的只是目測或者乾脆坐在辦公室里「估計」,另外還有一部分基層管理人員對計量設施的計量方法、技術原理和操作規程等知識掌握的很少;第三、黃河部門只管放水,而很少真正掌握引水的用途、水的利用效率、水量的超指標引水以及用水戶的節水措施等。這樣的管理方式難以對黃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及保護實施有效的科學管理,也難以使用水戶在水資源管理和保護方面真正信任和服從黃河水資源管理部門,從而使黃河部門的職責和權威無法真正到位。
2.4、在黃河水資源管理體繫上,黃河系統內仍存在著「多龍管水」,管理體制尚未理順
專家們早就呼籲,應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的權屬管理。這一理論當然是針對水資源的區域管理與流域管理而言的,但是,我認為它也應該包括水資源的「歸口」管理,而在我們黃河系統內,「管」水的口還真不少,比如黃河取水許可、水量調度、水質管理權分別隸屬於不同部門。就拿山東局各局屬單位來說吧,水政(水資源)科、防辦(有的局是工管科、有的局是涵閘科)都從不同角度對黃河水資源進行管理,水政(水資源)科一般負責年度取水計劃、取水許可、計劃用水節約用水情況統計、水費徵收,每月要填報逐日取水量用報表,年終對全年取水進行匯總、總結;防辦(有的局是工管科、有的局是涵閘科)一般負責水量調度、水量分配、涵閘維修管理等,每月有涵閘(虹吸)逐日放水量月報表,年底還有涵閘資料整編。雖然各口管理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歸根到底都是對水資源的管理,各口在管理中工作中難免有所重復,不但增加了工作量,不利於減員增效,也容易在實際工作中造成推諉,甚至扯皮,更主要的是多部門管理,影響了水資源管理效能的發揮。
2.5、在黃河水資源管理的法律保障上,立法滯後,配套法規不健全
由於黃河實行流域管理,黃河水利委員會只是水利部的派出機構,在制訂有關法規、政策時,既無政府可靠,又無人大可依,所以在有關法規、政策的制訂和出台上往往要相對滯後並且難度很大,使黃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缺乏強有力的法律依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徵收黃河水資源費的法律依據問題,新水法規定:「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徵收管理水資源費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新水法已頒布實施近二年了,也未見關於黃河水資源費徵收的有關規定。
⑹ 怎樣才能保護黃河,讓黃河不受污染
保護黃河措施:
1黃河旁邊多種一些樹木,防止泥土松陷。
2.減少用水量。
3.對於水土流失做出措施。
4.源頭上禁止亂砍濫伐,保護植被
5.沿途污水凈化處理在排放 。
6.減少農業農葯和化肥的使用。
7.禁止任意向河床傾卸固體垃圾 。
8.禁止過度捕撈 。
⑺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黃河
1.黃河旁邊多種一些樹木,防止泥土松陷。 2.減少用水量。 3.對於水土流失做出措施。 4.源頭上禁止亂砍濫伐,保護植被 5.沿途污水凈化處理在排放 。6.減少農業農葯和化肥的使用。 7.禁止任意向河床傾卸固體垃圾 。8.禁止過度捕撈 。
⑻ 為了保護黃河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採取綜合手段控制黃河水污染,確保飲水安全,已成為目前黃河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的首要任務。目前我國許多河流水域已變成了廢物傾倒的場所,導致了嚴重的河流水功能破壞和生態系統失衡。水是一種可循環再生的資源,生態圈中地表水、地下水和空中水的變化構成了水循環的完整周期,一旦這個循環的任何環節受到污染,則整個水循環體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難以預計的破壞。污染的水必然會對水循環和人類飲水安全構成威脅。我們可以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我們在環境中排入某種污染物,則極有可能會在我們的水龍頭中也流出相同的污染物質。在一定程度上講,保護水資源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保持水源的清潔也是維持黃河健康的基本條
⑼ 如何保護黃河
我們認為,黃河污染問題是目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必然現狀,污染越治越嚴重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近些年黃河中上游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太快,而治理污染的投資和速度無法同步跟進。為此建議: 1.將市場機制引入污染防治領域。通過市場作用,從原來「誰污染誰治理」的企業個體行為,引申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分工和供求關系,形成社會化、專業化的環保企業乃至環保行業,向污染責任方提供商業性環保服務,逐步實現環境治理市場化、社會化、企業化。同時,在企業比較集中的工業園區鼓勵多家企業污染處理設施共建共享和治污設施專業化運行,提高治污設施處理效率,降低污染治理費用,逐步解決普遍存在的投入大量資金建成的環保設施,不能充分利用的問題。 2.樹立「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的新治河理念。一是劃定黃河水功能區,根據黃河水資源量和水流的納污能力,提出各省(區)允許排入黃河的污染物總量,實行省(區)際斷面水質行政首長負責制;二是依法治污,在相關法規中明確相應的水污染超標處罰措施,對於污染超標省(區)要停止審批新的水資源利用項目;三是建立和完善水利、環保聯合治污機制,在排污監測和監管處理水污染突發事件上統一行動、團結治污。 3.國家應進一步加大力度推行綠色GDP,把環保工作納入地方黨政一把手的政績考核。 4.環保體制需要進一步理順,實行垂直管理,脫離地方的制約。 5.給予環保部門更大的執法權。如處罰力度,關停污染企業等。 6.地方新上項目論證必須有科學的決策程序,有環保部門參與,對新上項目,如果發生大的污染事件,實行事後決策追究制度,以加強地方「一把手」對黃河污染監督管理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7.應該在具備了有效的監測網路基礎上,探索建立排污區域賠償制度,讓過度佔有資源者付出應有代價。可以通過「排污收費」的辦法,由河流段面水質不達標者,向下游提供補償,迫使沿黃地區政府加大對本地區污染的治理。 總歸一句話:多說不如多干,虛干不如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