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知了猴(金蟬)養殖技術
金蟬的養殖技術:
1.選擇育種樹木
矮化果樹如杏樹、桃樹、蘋果樹或其他表蠟矮化型灌木品種都是金蟬育種的良好樹木。注意及時修剪過高枝條,以方便繁育管理,在樹的間隙套種果樹生苗,以增加金蟬產卵的樹枝,在樹木下面殖種金蟬種卵,方法參照「金蟬養殖新技術」。
2.建設育種大棚
在金蟬即將出土前夕搭建育種大棚,面積以每個佔地1畝為宜。在育種區周圍利用水泥柱或竹棒架設成圍欄,水泥柱的行距5米,中間用竹竿搭架,再拉設鐵絲固定,然後在外面罩上尼龍窗紗網。育種要選擇地勢高燥,排灌方便的地塊,切忌在低窪易存水的地塊建育種大棚。
3.種蟲管理與防疫
金蟬出土後因其成蟲有強烈的趨光性,前期等其羽化成蟲蟲後再進大棚,捕捉時羽化金蟬會因見光四處飛亂碰,造成種蟲死亡,因此可全部捕捉前1周內出土的金蟬,待一周後再開始讓金蟬自然羽化產卵。
留種密度每畝約10000隻,雌雄約各佔50%,每隻雌金蟬可產種卵500-1500料,每個大棚大約可供20畝地金蟬繁殖用種。金蟬羽化後20天左右即可交配產卵,產卵時金蟬刺破枝條表皮,把卵產在木質部。金蟬交配產卵期盡量不在大棚內走動與喧嘩,避免對金蟬產生不利影響。
金蟬
由於出土後的若蟲(知了龜)及羽化後成蟲天敵較多,如癩蛤蟆、麻雀和螳螂等,應做好大棚內防護工作。另外,應經常查看紗網是否破損,嚴防金蟬外逃。
白僵菌、綠僵菌和蟲生藻菌(蟬花)等微生物均可對金蟬種蟲造成寄生危害,養殖時應加強保護。老熟若蟲出土期、樹下卵期和蟬蟻發生期,金蟬的主要天敵有螞蟻和紅色小花蝽,必須嚴加防範。可利用強氨精等進行土壤處理。
4.採收保存種卵
除自然采獲蟬卵外,可以建立紗網大棚,提供成蟲產卵空間。可以利用廢棄果園中的果樹,重新栽植果樹實生苗,周圍利用水泥柱或竹棒架設成圍欄,中間再拉設鐵絲等,外面罩上尼龍窗紗網即可。羽化或採集的成蟲在其中交配產卵,以後可以根據需要留取成蟲數量,不必再從野外採集種源。
9月早下旬是育種大棚採收金蟬種卵的最佳季節。
可採用果枝剪或頂端帶鉤的長桿,把樹上被卵致死的1~2年生細乾枯且表面不完整、皮下木質部鑲嵌有大量乳白色長橢圓形卵的即是蟬卵,剪除產卵窩上部多餘無卵枯梢,在產卵窩痕下部留出5~10厘米無卵枝條部分,將50~100條捆成1小捆,放入塑料袋中或平碼於孵化房是,再經自然處理後即可做種使用。
以上就是有關金蟬的養殖方法介紹。金蟬養殖主要是靠樹下養殖並不需要構建養殖廠房,所以金蟬的養殖是投資比較小的一個項目。金蟬是靠吸吮樹根的汁液長大的,在人工養殖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增加樹木的密集度來縮短金蟬出土的時間。
② 捕捉金蟬有N種方法,你知道幾種
1)膠帶纏樹捕捉法:這是當下金蟬農場採收金蟬商品的主要方法,也是防止金蟬向上逃跑的絕招。經過二、三年的生長,夏季來臨大部分若蟲進入成熟期,在雨後土地松軟時會掘洞出土向樹上爬。為防止金蟬逃逸,蟬農會在樹幹上纏上膠帶,因膠帶很滑,可阻止金蟬向高處爬,晚上來「守株待兔」即可手到擒蟬。不要小看了這層薄薄的膠帶,對於金蟬來說不啻於「天羅地網」,金蟬逃到此處,就上天無門了。這也是人們思考了很久才想出的有效方法,可以說是人類戰勝金蟬的很高智慧。在技術角度上,這層膠帶最適宜的高度是1米左右,若貼得過低會使捕蟬人頻繁彎腰弓背感到不適,也不能貼得過高,若超過2米以上,金蟬就有可能爬不到膠帶處就羽化飛了。在一米以下的高度脫殼金蟬認為有危險,會努力向高處爬。雖然一米高的膠帶能完全擋住金蟬逃跑,但不一定能阻擋其蛻變。若過了兩、三個小時還不來採收,金蟬也會在此處羽化飛去。
(2)尋找蟬洞:金蟬一般生活在地下0.3~0.5米處,為了晚上出土羽化會提前挖洞上爬,人們可以在天黑前通過這些洞來捕捉金蟬。這類洞口小而薄,用手指一碰洞口泥土便會落下,露出一個相對大一些的洞,將手指伸進去便會摸到金蟬。這時就要及時將金蟬用草釣出來或用鏟子挖出來,否則金蟬受到驚動會迅速後退並採用土打牆辦法封住洞口,這樣一來便難以將其捉上來了。若是洞口又大又光滑,多為金蟬出土後廢棄的洞,千萬不可用手指探查,也許會摸到癩蛤蟆或者蛇什麼的,將你嚇出病來。
(3)從洞里把金蟬「拎」出來
在六月下旬或七月份下過透雨後,有經驗的捕蟬人會拿著小鏟子,到樹木周圍尋找金蟬。因為蟬蛹就藏在樹底下的泥土地里,仔細看一下大樹底下是否有一些針眼大小的洞,若有輕輕一碰洞口就破了,蟬蛹就藏在裡面,用根草或細樹枝伸下去它就會抓住,它認為是樹根呢,這樣你就會感到樹枝上有重量了,趕緊向上提,如此就能順利地將蟬蛹「拎」出洞來。對於金蟬農場來說,若乾旱無雨金蟬無法出土,可澆水軟化土地以促其出土。
(4)水淹蟬洞逼出來
這也是尋找未出土金蟬的有效方法。在有金蟬出沒的樹木周圍或附近的草叢里仔細尋找,會發現有若乾的小洞口,就是金蟬的藏身之地。當慢慢的往這些蟬洞灌水時,金蟬會因水淹缺氧被逼著爬出洞來。若久等不出,可用細小的樹枝探入洞中,被淹的金蟬認為有救命稻草了,會乖乖抓住樹枝爬出來。
(5)挖蟬老巢法
野生金蟬所產卵枝平均含卵有100多粒,最終能長成金蟬的大約10~20隻。由於在同一卵枝上,所以孵化出來的蟬蟻基本上會在同一地方進入土中。加之金蟬在土中活動范圍較小,我們可以利用一個蟬洞來挖出整個老巢。找到一個蟬洞後用鐵杴順著挖,便可挖到與之相連的蟬洞,找到其他沒有出土的金蟬,有時能挖出幾十個金蟬來。挖老巢是個技術活,如果在挖的過程中將蟬洞一不小心破壞了,便難以再找到與之相連的蟬洞了。
(6)手電筒照金蟬
天黑以後用手電筒照樹,捕捉已經上樹的金蟬,也是常用捕蟬方法。手電筒亮度大小並不太重要但光線一定要集中,按照由近到遠、由下到上、由正到反的規律來照,眼跟著光走不放過每一棵樹、每一個樹梢,就會看到金蟬。晚上7~9點為金蟬出土高峰期,所以這個時間段捕捉收獲最大。9點以後金蟬出土量雖然減少,但照蟬的人同樣會減少,收獲並不會降低太多。夜間12點後金蟬出土量較少,此時可以照樹梢為主,來捕捉已經脫殼的成蟲。作者有一個小經驗,若在樹下看見有鳥、蛇或圍著幾只癩蛤蟆,則樹上多半會有金蟬,因為金蟬也是它們的美食。
③ 金蟬養殖方法與技巧
金蟬人工孵化養殖法
金蟬是一種葯用價值極高的卵生地下孵育的葯材,具有清血化淤,健康保健的功效,對高血壓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現有金蟬生長周期長,成活率低,不宜採集的缺點。我們經過數年研究試驗,根據金蟬的生長
金蟬子
習性,總結出一套金蟬養殖的技術。
一、采卵:采卵是以秋季金蟬產卵後,一般在農歷七月份左右。金蟬是 以尾部小刺刺入一年生嫩枝,將卵產入枝內,多以果樹等多汁樹枝為主,產卵後樹枝多會乾枯,所以大多數下端青綠而末梢乾枯的枝條都有蟬卵。
二、采後處理:將有蟬卵的枝條採集後,去除干葉,剪去兩端,三十根捆成一捆,用大洗衣盆底部鋪一層沙,將捆好的枝條立著放入盆內,溫度保持在28—34度,濕度是保持濕潤,即遇干即噴,用噴霧器照準枝條噴灑濕透為止。
三、孵化:大約四十五天左右即有幼蟲孵出。這時會看到有一部分幼蟲在枝條上爬上爬下。大約孵化出幼蟲20%的時候就要進行掩埋,埋坑選擇多細軟毛根的地區,以便幼蟲能吸取根上的養分,最好選擇在種植楊、柳樹及其果樹的闊葉樹地塊中。
四、播種:將坑挖成條形,深度以挖到多毛根處為主,寬度為一杴。將孵化好幼蟲的枝條順坑放入坑內,幼蟲即自行抱住植物根系。還土時要輕、緩。還好土後不能踩,更不能澆水,以保透氣。
金蟬子
五、採收:如有樹木,多在一米處用透明膠帶纏一圈,以保蟬蟲不會爬高蛻變。蟬蟻播種之日起18——24個月即成成蟲。
六、提示:採集蟬卵以白蠟條,果樹枝為主,蟬卵幼蟲是以植物根系的汁液為食,所以在掩埋時最好選擇多根地帶。每根枝條中含蟬卵200——400隻,所以每畝地以500-800枝為宜,以保成活率。用此種方法種植金蟬使原有的生長期3——5年提前到18個月,孵化期由原來的一年提高到40天左右,成活率由原來的6%提高到30%——60%左右。所以特別適合農村進行養殖。
現如今金蟬價格一路上漲,金蟬也已被端上了大小飯店的餐桌。前景看好。用這種方法種植的金蟬成活率高,每畝地按最低成活率30%算,還要成活十萬只左右,按每隻一角錢算,還要收入上萬元。
炸金蟬
在我國,許多地區都有食用蚱蟬(其為蟬科昆蟲的代表種,成蟲又稱金蟬,若蟲俗稱知了龜)及其若蟲(即知了龜)的習俗,尤以山東盛行,最為普遍的食用方式為「油炸金蟬」。蟬若蟲有極高的營養價值、葯用價值和獨特的口感,堪為食用昆蟲中的佼佼者,目前已經成為適應各種不同檔次、不同場合的著名菜餚。另,蚱蟬老熟若蟲變化為成蟲時,羽化蛻除的外殼棗蟬蛻(又稱「蟬退」或「蟬皮」),其主要成分含甲殼素及蛋白質,味甘、咸、寒,入肺、肝經,是重要的辛涼解表中葯。
金蟬子
然而由於環境遭破壞,樹木被砍伐,蚱蟬和若蟲的生存環境被嚴重破壞,導致若蟲等的自然產量逐年銳減,市場價格也連年上升且居高不下。由於社會需求量不斷增大,僅僅依靠採集,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要求,為此許多地方已開始將自然資源採集的方式轉向人工規模化養殖。
人工養殖
下面,根據我們三年實踐經驗及掌握的有關資料著重將蚱蟬的人工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先說蚱蟬的自然習性:蚱蟬一般3~5年完成1代。以卵群體在當年生或二年生的幼小枝條上和各齡若蟲集中於土壤中植物根繫上越冬,即越冬蟲態為兩種,卵和大小不同的若蟲;越冬場所也分為地上和地下兩種環境。越冬卵於翌年5月中旬開始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孵化盛期,6月下旬孵化活動結束。卵期接近300天。越冬若蟲的活動受地溫和寄主植物樹液的影響最大,在低溫高於10℃~15℃時,樹體汁液開始流動,越冬若蟲隨之開始刺吸取食活動。從越冬卵中孵化的若蟲(稱之為蟬蟻),潛入土中,在寄主植物根部吸食汁液。隨著齡期的增長,營造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土室,棲居其中。土室壁的一部分附著在植物根上,以便取食。秋後溫度下降,便鑽入深土層中越冬,春暖後又向上遷移至樹根附近活
金蟬子
動。一年中以5月份在土中的若蟲數量最多,此時正值越冬卵大量孵化入土,又是末齡若蟲即將出土蛻皮變為成蟲的時期。在土中完成若蟲的整個生活過程後,成熟若蟲於5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從土中鑽出來,並爬行到灌木枝條、雜草莖乾等處,用爪及前足的刺固著於樹皮枝葉上,蛻皮羽化為成蟲。6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成蟲出現盛期,10月上旬為末期。成蟲羽化後20天左右,交尾產卵,6月下旬開始產卵,6月底至8月下旬為成蟲產卵盛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為產卵末期。成蟲的終見期為11月上旬。成蟲多在夜間8~10時和早晨4~6時羽化,雌雄比基本保持1∶1的比例。成蟲常棲息於樹干枝梢上,具有夜間撲火的習性。成蟲產卵於一二年生,2~7毫米粗度的枝條上,卵產在枝梢的木質部內,卵窩密接。每一卵窩內有卵6~8粒,一根產卵枝內有卵12~479粒,一般為20~200粒,平均有卵146粒。每根枝條上有卵穴6~146個。每頭雌蟲腹內一般懷卵500~1000多粒。成蟲壽命3個月左右,發生期一般在每年的7~9月份。成蟲有翅能飛,以刺吸式口器吸吮樹木幼嫩枝條中的營養汁液為生。交配以後的雌蟬在產卵前先用產卵器插入當年生或二年生細嫩樹枝木質部,然後再將卵產入。同時使嫩枝條脫水乾枯死亡,如此會對樹木造成危害。蚱蟬喜歡山楂、桃樹、蘋果、榆樹等木質松軟、汁較多的樹種。
六項環節
再說其人工養殖技術:養殖蚱蟬,欲獲成功,主要應抓好種源獲取、寄主植物選擇、飼養地選擇、防護措施配置等「六環」:
第一環:獲取金蟬種源。初級種源的獲取可以在田間自然採集,卵、若蟲、成蟲均可作為種源採集。7~9月份可以採集各個蟲態;8~9月份是採集若蟲的最佳季節;9月份是採集蟬卵樹枝的最佳時間,全年均可採集。卵的採集可以選擇樹密蟬多的理想場所,用果枝剪或頂端帶鉤的長桿,把樹上被蚱蟬產卵致死的1~2年生細乾枯條輕巧取下,凡是一側呈扁平乾枯且表面不完整、皮下木質部鑲嵌有大量乳白色長橢圓形卵的即是蟬卵,剪除產卵窩上部多餘的無卵枯梢、在產卵窩痕下部留出10~15厘米無卵枝條部分,將50條左右捆成一小捆,放入塑料袋中。捕獲若蟲,以自然成熟的老熟若蟲為對象,若蟲的採集可以在傍晚7~12時在樹體主幹基部用手電筒照射捕捉;採集後放入紗籠中羽化產卵。產卵紗籠內栽灌木狀寄主,以各種實生果樹為主。抓獲樹上成蟬的方法很多,如在夜晚採用火堆誘集等。為保證成蟬不受損傷,可以利用小麥麵筋粘獲,方法是將和好的面團多次用水沖洗,去除澱粉,留下純麵筋,存放於寬大的荷葉、楊樹葉內,粘於竹竿頂端,於清晨或白天粘捕成蟲。
第二環:金蟬卵枝殖種。殖種對象為初孵若蟲以及接近孵化的卵。將直接從野外或在種源場地採集的具卵枝條,
集中於室內促進孵化。方法:在長70厘米、寬40厘米、高20厘米的塑料盒中,底部鋪撒5~10厘米厚的細干沙,將卵枝成捆豎放或橫放於其上,不斷用小噴霧器噴灑霧水,保持具卵枝條周圍空氣的高濕度,使多餘的水珠吸附於底部細沙中。中間應不斷抽查卵的孵化情況,發現有若蟲活動時,即可將枝條連同細沙殖放於養殖場所。殖種時間一般在9~10月份(二年卵)或6~7月份(當年卵)。在飼養場所的寄主植物樹下地面遠離樹干基部1米左右,挖掘深約30~50厘米有規律的窄溝,如環、方、三角、平行或輻射等形狀,目的是為了以後的挖掘和捕收。「殖種」後蓋土壓實,做好時間、數量、「殖種」溝形及深度等的記錄。蚱蟬從卵期開始到生長發育為成熟的若蟲,需要在地下生長三個冬夏(實際為2年):第一年從6月份開始生長,當年生長體重只有1克左右;第二年體重發育到3克左右;第三年若蟲發育成熟,體重4.5~5克。
第三環:給金蟬供應優質飼料。選擇根系發達、生長茂盛、汁液較多的健康樹種,如楊、榆、柳、桐樹或果園中的各種果樹。還要間作土豆、甘薯、山葯等一些根莖類植物
第四環: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金蟬「殖種」深度以30~50厘米為宜,要向陽防凍,土質松軟、肥沃、無污染;不能過於乾燥,也不能含水量過高或存在積水現象,保證寄主植物根系正常生長發育、幼嫩發達多汁。冬季應在殖種區域覆蓋麥秸、稻草、玉米秸等,以保持地溫。
第五環:構建成蟲及若蟲生產設施。除自然采獲蟬卵外,可以建立紗網大棚,提供成蟲產卵空間。可以利用廢棄果園中的果樹,可以重新栽植果樹實生苗,周圍利用水泥柱或竹棒架設成圍欄,中間再拉設鐵絲等,外面罩上尼龍窗紗網即可。羽化或採集的成蟲在其中交配產卵,以後可以根據需要留取成蟲數量,不必再從野外採集種源。
第六環:搞好防疫。出土後的若蟲(知了龜)以及羽化後的成蟲天敵較多,如癩蛤蟆、蛇、鼠類、刺蝟、野貓、麻雀和螳螂等都喜食若蟲,白僵菌、綠僵菌和蟲生藻菌等微生物也寄生危害。另,水災和農葯化肥等的污染對若蟲或蟬的危害也較大,養殖時應加以注意和保護。最重要的季節是樹上卵期、「蟬蟻」發生期、老熟若蟲出土期。樹上卵期和蟬蟻發生期的天敵主要是螞蟻和紅色小花蝽,處理措施是利用強氨精100倍液浸洗具卵枝條或DDVP、強氯精等進行土壤處理。
金蟬的採收與加工利用
每年夏至前後開始到8月初,是田間採收的最佳季節,其中以7月初或雨後的天氣最為集中。若蟲(知了龜)在濕軟的地下用鋸齒般的一對前足掘土出洞,爬出地面後即在地面上作短期運動,然後樊緣樹干或棚架上准備蛻殼,第二天早晨4~6時羽化為成蟬,可利用手電筒照明,夜晚在樹下地面和樹幹上覓捉,或清晨在樹上抓獲羽化的嫩成蟬。人工飼養的若蟲收獲,應在收獲成熟季節依據市場價格及時從地下挖掘或讓其自由出土抓獲。在生產季節,將采獲的鮮活若蟲用清水洗去泥沙,每50克一盒,並注水把盒內的若蟲淹沒,放在冰箱中冷凍保存。重新清洗後即可加工利用。若蟲存放的方法,有長期存放如冷凍或腌制,有短期存放如加水淹放、稀鹽水浸洗或出土後自然存放等辦法。食用時,可將鍋燒熱後放入適量花生油,待油滾沸後把若蟲放入鍋內,用文火煎熟,盛入盤中,上面撒上少許精細碘鹽熱吃,口感特別鮮嫩。蟬去翅以後的加工熟制方法與若蟲一樣。
金蟬養殖要當成一個產業來發展 金蟬,又名爬蚱,素有唐僧肉的美譽。由於金蟬的營養價值高和風格獨特的良好口感,且對人體發揮的多種滋補葯效功能,民間早有把吃金蟬比喻成可以讓人長生不老的「唐僧肉」。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蟬更是成了各大賓館飯店餐桌上的佳品。金蟬產地主要集中在河南、山東一帶。在我市城鄉,金蟬也一直深受市民歡迎。但與往年相比,金蟬卻身價倍增,食客談「蟬」色變。
小老闆綽號「爬蚱猴」
在虞城縣城郊鄉楊後堤村,煤球廠老闆楊成仁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綽號「爬蚱猴」。因為小時候,楊成仁就喜歡「摸」爬蚱,每次都比小夥伴們「摸」得要多。晚上的時候,他和夥伴們一路上說說笑笑,把一個個正在爬樹的金蟬「拿下」,又舉起小竹竿把一個個金蟬成蟲掃落下來,很是愜意。那時候,因為家裡窮,吃不上大肉,金蟬卻讓楊成仁大飽了嘴福。 「透地雨後,金蟬最多。」楊成仁回憶說,小時候,一次雨後的夜晚,他和父親用窗紗從村頭的小河溝里撈金蟬,整整撈了兩水桶,第二天到城裡,賣了20多元錢。父親高興得不得了,第二天晚上又帶著他「摸」金蟬,這年夏天他家光賣金蟬就收入了300多元。看到成桶的金蟬被父親帶著到城裡,楊成仁涎水直滴,他趁父親不備的時候,偷拿了幾把,跑到村後用火燒著吃,可這事後來被父親知道了,父親狠揍了他一頓。當時,楊成仁感到委屈,自己「摸「的金蟬,為啥要賣給城裡人吃? 現在楊成仁當老闆了,成了有錢人,可他仍然喜歡在夏日的夜晚「摸」金蟬,用他的話說「買的沒有自己『摸』的好吃」。
④ 怎麼讓知了不叫
1、知了叫是其天性,沒有辦法使其不叫;
2、蟬生活於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一些分布於沙漠地區的種類,當體溫過熱時,會從背板排出多餘的水分,進而達到冷卻及散熱的效果;
3、蟬的幼蟲生活在土中,有一對強壯的開掘前足。利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樹勢,使枝梢枯死,影響樹木生長。
(4)如何讓人不再產生捉金蟬的方法擴展閱讀:
知了習性:
每當蟬口渴,飢餓之際,總會用自己堅硬的口器插入樹干一天到晚的吮吸汁液,把大量的營養與水分吸入自己的身體中,用來延長自己的壽命。蟬在未成熟之前在土裡成長,後慢慢掏洞爬於樹幹上,如發現有稀泥的盜土洞里必有幼蟬,蟬是在夜間趴在樹幹上脫殼,脫完殼就有了翅膀了。
每年的6~7月會從蛹變成成蟲然後在短短的數日內產卵,從卵開始,到若蟲在地底生活的過程,一直到最後一次脫殼變成成蟲,在樹上大鳴大放,這段時間通常有一到兩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知了
⑤ 金蟬養殖的最簡單的方法
金蟬養殖到收獲的的全部過程
1、選擇場地,首要選擇一塊合適的場地,來作為我們種植金蟬的場所,種植場地應該選於排灌方便,土地肥沃,最好是沙土地,租金便宜的場地。或者自己有地也可以。還有要觀察附近有沒有金蟬出土,如果滿足這些條件,基本就可以用來種植金蟬。
2、樹種的選擇,養殖金蟬種樹是重要的一個環節,樹種的好,金蟬就養殖出土的產量高。咱們往常所見到的楊樹、果樹、榆樹、柳樹(竹柳)等,目前養蟬多選擇竹柳,竹柳長勢快,耐水淹易成活,而且可以高密度種植。目前人工養殖金蟬是選用最多的一種樹種。
3、灌溉,由於種樹需要水份,為了能給樹提高充足的水份,應當及時澆水灌溉,這樣才能保證樹的長勢,和根系的生長,為養殖金蟬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如遇到天氣乾旱,也應當及時灌溉補水,灌溉設備一畝地大概需要150-200(地多了成本會降低)。
4、孵化蟬蟻,孵化蟬蟻的時間在4月份天氣逐漸轉暖,這時候開始進入卵枝孵化的階段。對於我們新手來說,由於我們不會保存卵枝過冬,大多都是購買人家孵化好的孵化條。只需要在5月份以後,購買卵枝在進行孵化,孵化時應當注意卵枝的溫度和濕度。 卵枝應該避免暴曬,多多觀察卵枝狀態,適當補水,切不能讓卵枝處於乾燥狀態,不然會爆發蟎蟲。一旦爆發蟎蟲,應該及時用葯控制。對於我們新手來說,爆發蟎蟲是件很棘手的問題。所以應當多多學習,提高自己的金蟬卵枝孵化技術和孵化經驗。
5、投放卵枝,孵化的卵枝在5月到6月份左右開始出蟬蟻,出蟬蟻後,我們就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投放種植卵枝。我們常用的投放方法有掛枝法,插枝法,撒卵枝和撒蟬蟻這幾種方法。投放前一定要做好蟬蟻入土准備,地縫多有利於蟬蟻入土。
6、收獲捕捉,養殖的金蟬在6月底,就開始有部分出土(地區不同,蟬的出土時間也不同),7-8金蟬大量出土的時間。這時候我們應當提前在樹1.5米處,纏好膠帶,防止金蟬爬到高處,也利用我們捕捉。
⑥ 問個比較幼稚的問題 就是怎麼抓知了就是蟬 要簡單和使用的抓捕方法
說說沒有用,最好的方法是實踐。
今天有點時間,給你仔細講講:
「知了猴」從地下出來的時間有早有晚,一般情況下在下午5點--晚上10點是它們出來的高峰期。如果當天午後下過暴雨,它出來的時間會適當提前。
1、「抓地猴」。「地猴」就是沒有鑽出土的知了猴,「抓地猴」是最講究技術與經驗的。首先,要在知了猴經常出現的地方仔細尋找。
有知了猴的小洞非常有特點——大小不一(因為它向外刨土的時間有長短);
邊緣不太規則(用前腿刨土,邊緣不是那樣清晰);
洞口有一圈新土的痕跡(用前腿刨土的時候會把新土推到洞口的外面,這點最重要也最需要經驗,掌握好這點,那就太容易了),洞口的土層較薄,手指一碰就會變大。
找到知了猴洞後,把洞口的土向四周扒開,把手伸到洞中,知了猴會緊緊鉗住你的手,你只要輕輕一拉,知了猴就出來了。
一般都用此法「抓地猴」。偶爾碰到洞較深的就要用鐵鍬挖了,很浪費時間,不如放棄。
2、「抓跑猴」。「跑猴」就是出洞的知了猴。它跑得很快,但是有規律,主要跑向樹木、花草、木棍等地方。目的就是遠離地面,遠離人群,遠離天敵,找一個安全可靠、有微風的地方來「蛻皮」--變蟬。
抓跑猴的時間比抓地猴的時間要晚些,所以要用手電筒照。地上,樹上都會有。
總之,很有樂趣的一件事情,既要技術又要時間,很好玩的。
不知我講的你是否滿意,祝你成功!
⑦ 捕捉蟬的方法有哪些
1、找洞金蟬多生活在泥土下方30~50厘米處,為了晚上能夠准時出土脫殼多會提前進行挖洞,大家可以在天黑前通過這些洞來捕捉金蟬。這類洞口小而薄,用手指一碰洞口泥土便會落下,露出一個相對大一些的洞,將手指伸進去便會摸到金蟬。若不能將及時「扣」上來,金蟬則會迅速後退並採用土打牆,便難以再將其捉上來,因此隨身攜帶鏟子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於一些較大的洞口多為金蟬出土後廢棄的洞,千萬不可用手指探查,不然可能會摸到癩蛤蟆或者蛇。農村捕捉金蟬的竅門,學會馬上就能用到!2、挖巢每根卵枝平均含有蟬卵100~200枚,然而最終能長成的僅為10~30隻。由於在同一卵枝上,所以基本上會在同一地方進入土中。加之金蟬在土中活動范圍較小,所可我們可以利用一個蟬洞來挖出整個老巢。找到一個蟬洞採用鐵杴順著挖,便可挖到與之相連的蟬洞,找到其他沒有出土的金蟬。挖巢是一個技術活,如果挖的過程中將蟬洞一不小心破壞了,便難以再找到與之相連的蟬洞了。農村捕捉金蟬的竅門,學會馬上就能用到!3、手電筒天黑以後採用手電筒進行照樹,捕捉已經上樹的金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手電筒光線亮度並不太重要但一定要集中,按照由近到遠、由下到上、由正到反的規律來照,眼跟著光走不放過每一棵樹、每一個樹梢。晚上7~9點為金蟬出土高峰期,所以這個時間段照收獲最大。9點以後金蟬出土量雖然減少,但照蟬的人同樣會減少,收獲並不會降低太多。夜間12點後金蟬出土量較少,照蟬的也僅剩靠此賺錢的農民,此時便可以照樹梢為主,來捕捉已經脫殼的銀蟬。4、膠帶在樹長纏上一圈膠帶,由於膠帶較為光滑,金蟬爬到膠帶處便爬不上去了,大家則可以坐等收金蟬。農村捕捉金蟬的竅門,學會馬上就能用到!5、癩蛤蟆若樹下圍著一隻癩蛤蟆,樹上則多會有金蟬。6、黏面將黏性較大的面粘在竹竿頂部,對著樹上的知了一粘便可捕捉到,不少70後、80後的農村小夥伴應該都試過。
⑧ 怎樣種植金蟬
金蟬通常擁有黃褐色的保護色,因此被商販和食客美稱為「金蟬」。現今人們日益追求食物的新奇口味和安全健康,每到夏季都會有大量的金蟬上市,有的地方收購價格更是達1元一個,金蟬富含蛋白質和高營養,如此誘人的價格加上人們捕捉金蟬,金蟬也越來越少,讓一些人對養殖金蟬產生了想法。
騙子們找你合夥,同樣的伎倆自己不掏錢,只負責幫你銷售出技術,可是金蟬要兩年才能有效益,而在養殖的其中騙子就會要所謂的技術費等,而這其中的風險需要自己承擔,一些養殖金蟬的老農曾說道,金蟬孵化去挖後不見蹤影,這其中有管理的種植方法,金蟬的質量,和天敵等等,總的來說失敗的比較多,養殖金蟬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對於一些農民來說還是不太適合,不要被那麼盲目吹噓的利益而蒙蔽了頭腦,還要自己多看,多想,多問,多學才行。
不難發現這些特種養殖都是些稀少動物,往往都是營養價值高,投入低,銷售好,成為騙子的行騙手段,利用農民想發大財的心理在其中撈錢,真正賺錢的好的養殖這些騙子會找你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農民千萬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