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長怎麼配合幼兒園老師工作
不少家長說:「孩子在幼兒園各方面表現都不錯,但回家後就另一樣了。」這種現象表明,家園在教育上存在著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和幼兒園表現不一致,就不能算成功。為了達到家園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園雙方要圍繞著孩子的發展經常聯系,相互溝通,讓家長了解具體教育目標及幼兒各方面的發展,與幼兒園取得共識,從而使家園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進孩子的發展。在幼兒的社會性培養過程中,為了取得家長的配合、支持,教師積極主動地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如何和家長溝通與配合就成了幼兒教師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爺爺奶奶的隔代教育更是讓孩子有種「小王子」「小公主」的感覺。
有一次,我外出辦事,遇見一個孩子跟它的玩伴鬧別扭,貌似那個孩子先打了他。而他的奶奶在不問清楚情況的條件下,就大聲告訴他:「你傻嗎?他打你你還不還手!以後誰打你你就往死里打!」
作為一個路人,我無奈的笑笑。如此教育,真是讓人覺得悲哀。
而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無語。
誰都知道幼教的工作任務量大,繁瑣,而且責任重,可以說是很辛苦吧。但是既然無悔地選擇了它,就說明你有足夠的熱忱和熱愛它的信念。
孩子的教育者除了老師,最初的就是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單單靠老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可是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家長或者爺爺奶奶太溺愛孩子,或者壓根兒不理解不配合老師的工作,這讓老師感到無奈。 父母和老師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孩子。但是如上述情況,家長錯誤的引導孩子,教育孩子,對孩子的發展而言,百害無一利。
父母和老師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孩子。但是如上述情況,家長錯誤的引導孩子,教育孩子,對孩子的發展而言,百害無一利。
那天坐車回家,聽到車上一位叔叔感嘆,「上幼兒園就是好,人家老師會教育。要是我們自己,孩子犯了錯,就不忍心說他。但是不說說他,他就從小養成壞習慣,長大了更管不了了。」
當父母不知所措的時候,我希望他們能夠多讀一些國外家庭教育的相關書籍以此借鑒。
另外,家長應當幫助老師了解自己的孩子,主動向老師介紹孩子的健康狀況、生活習慣、個性特點、智力水平等等,對於孩子各方面的進步和變化,也應及時與教師交換情況。家長在接送孩子時,應主動向教師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不要怕聽到孩子的缺點,更不能護著孩子,甚至為孩子辯解。家長與幼兒園教師一起教育,很快就可以糾正孩子的缺點。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批評孩子可以說是所有為人父母者的必修課。但如果不分時間、地點,採用不適宜的方式批評孩子,甚至把批評變成對孩子的情感虐待,就有可能造成孩子自卑、孤僻的性格,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引起孩子和父母唱對台戲,與教育初衷背道而馳。所以,批評孩子也要講究技巧:講清規則孩子並非生下來就知道分辨是非美醜,他們有時候犯錯誤,不是因為調皮搗蛋,更不是存心挑戰大人的耐心和尊嚴,而是他們確實不知道這個規矩、規則。對不少孩子來說,犯錯誤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認識規矩與規則的過程。因此,孩子犯錯誤時,大人應該先弄清楚孩子是不是明白相關的社會規則與規矩,再據此判斷應不應該批評孩子。
正面積極引導
孩子犯了錯誤,父母可以批評,但不能因此就把所有怨氣都發在孩子身上,用一些消極否定、甚至侮辱性的話語批評孩子,傷害孩子的感情,扼殺孩子的尊嚴,這樣往往會引起孩子的厭惡甚至逆反心理,埋下自卑、自棄的心理隱患。父母應該針對孩子所做的事情,用簡明、扼要的話語指出他的錯誤所在,並告訴他只要改正,仍然是個可愛的、討人喜歡的孩子,引導孩子朝正確、積極的方向發展。
對事不對人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想做懂事的乖孩子,但是他們自我約束力不強,難免會做錯事情。父母批評教育孩子時,應該尊重孩子的人格,對事不對人,不能因為一兩次的小錯誤就否定孩子以前的努力,更不能搞大清算,把孩子以前所犯的錯誤一一列舉出來,將孩子批評得體無完膚。只需明白地告訴他,這件事情做得不好,錯在什麼地方,以後要注意改正,這就足以讓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達到教育目的。
避免當眾批評
封建社會有一句俗語——「人前教子,人後教妻」,似乎只有大人才需要顧全面孩子是沒有面子觀念的。殊不知,這種做法往往易傷害孩子的自尊,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厭煩心理,前面的案例就是最好的佐證。有些父母認為,當著別人批評孩子,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的自尊,刺激孩子改正錯誤,但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他們往往更容易受到傷害。
在批評中肯定
孩子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父母有責任引導孩子在這張紙上描繪出真、善、美的圖畫,批評孩子時父母也應該牢記自己的責任。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賞識和肯定,父母批評孩子時,也應該設法尋找孩子錯誤中的閃光點,肯定孩子以前的努力和成績,批評中的肯定是最有效的批評,不僅可以督促孩子改正錯誤,還可以幫孩子建立自信。
不要拖延時機
孩子犯了錯誤,父母應該盡快指出,才能真正起到督促作用。如果拖延時間,孩子對自己所犯錯誤已經印象不深,甚至根本忘記,這樣的批評就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孩子的錯誤如果比較嚴重,採用冷處理是必要的,但不能拖延太久,錯失教育的最佳時機。
當老師要求家長離開時,大家就放心的走吧。給老師充分的信任。也給孩子充分的信任,他們會成熟起來的。少一點我們的呵護,孩子成長的會更加完善。
(1)幼兒時期,健康和體育應放在首位。智力的發展和道德品質的形成,很大程度是取決於孩子健康狀況,孩子體質弱,就容易疲勞,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和性格必然受到不利影響。營養不良會造成身體各方面的落後。所以,家長要重視配合幼兒園,保持合理的生活制度,養成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偏食,不吃零食,飲食、睡眠、游戲等活動都要有規律。
(2)在智育方面,家長應該注意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聽、看、摸、聞來接觸事物。有意地引導幼兒觀察事物,擴大眼界,增長知識,並且注意培養孩子的注意記憶。孩子掌握知識的過程是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家長要適當、耐心地進行教育。
(3)家長還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注意培養孩子的穩定情緒,集中的注意力,為以後入小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家長也要注意發展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用講故事、說兒歌、看圖說話等方法對孩子進行口語訓練。家長自身的語言修養,如發音正確,說普通話,用詞文雅,講話有條理,不大聲喊叫等,也十分重要,這些對孩子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4)德育要從小抓起。品德的形成從嬰兒時期就開始了。因此家長要重視品德教育,重視幼兒初步的團結友愛、誠實、勇敢、克服困難、守紀律等優良品德的教育。
(5)家長一定要按時參加幼兒園的家長會,或者多向幼兒園老師了解自己孩子的情況,認真看孩子的繪畫作業、美工作品等,以便及時配合幼兒園老師促進孩子改正缺點,克服各類問題,健康發展。
㈡ 小學一年級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技巧
一年級家長如何與老師溝通
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方法1、表現積極。
家長要趁老師有空的時候,積極主動與老師溝通。溝通的形式可以是面談,也可以是電話,還可以通過便條、微信等等。這樣可以留給老師一個好印象——認為你是個很關心孩子的家長,老師也會因此多關注一下你的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遇到老師向你打小報告的時候,你如果是經常與老師溝通的家長,就不要覺得事情非常嚴重,因為這是老師認為你是個負責的家長,才會把孩子發生的小事也與你交流。如果你不是經常與老師溝通,那就要注意了,因為老師要等到事情有些嚴重才會告訴你的。
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方法2、態度真誠
家長配合老師的教育態度要真誠。家長與老師交流時,家長要注意:不要表現自己對老師反映的孩子情況無所謂;不要表現出對孩子溺愛,對事情的縱容、包庇;也不要自己不行動,光說:「我管不了他,這個事情就交給老師了。」老師聽了會很反感的,因為教育孩子是家長和老師共同的事情啊。這些都不好,雙方會發生矛盾的,家長要注意。
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方法3、內容真實。
家長和老師交流的主要是孩子各方面的情況,包括學習能力、勞動習慣、興趣特長、身體狀況等等,這樣便於老師因材施教;還要向老師了解學校的教育特色,以及學校最近組織的一些大型活動,還可以請老師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幫助你決定孩子參加什麼樣的活動,什麼樣的興趣班;當然也可以和老師交流你對教育的看法,不過要注意一下語氣,即便你在與各位老師的溝通中不斷告之你所從事的是中學、或者大學的教育工作,或者因為身居高職工作而言語中表現出對老師說話的不屑……也許這里會有個別老師認為你在賣弄自己,好像你教育孩子很行一樣;而也許會有大多數老師認為你不會尊重別人。
注意,不要只講孩子好的一方面,最好把自己孩子不足的一方面也告訴老師,請求老師的幫助。有的家長認為,讓老師知道孩子的缺點,會降低老師喜歡自己孩子的喜歡程度,留下不好的印象。絕對不會是這樣,孩子有了缺點,就應該和老師一起幫他糾正過來。
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方法4、次數適當。
老師在學校工作也很辛苦,回家也有家務。所以,建議優秀學生的家長半個月交流一次;孩子有些小毛病的家長可以一周一次。早自習期間請不要打擾老師,學校收發室也限制家長的入校,上課時間來訪更會給老師造成一定的困難,總是去學校給孩子送東西也不好。另外,溝通不可以太長,語氣要客氣,有禮貌,盡量不要啰嗦,說說孩子情況,發表雙方的看法,一起決定下一步採取的措施就行了。
㈢ 怎樣跟老師溝通的技巧
怎麼跟老師溝通的技巧
首先,要注意態度。家長要和老師溝通之前,不能一上來就盛氣凌人,咱們是來解決問題的,不是製造矛盾的。先肯定老師的付出,感謝老師對孩子的照顧,畢竟沒有人會拒絕別人對自己的贊美之詞。這樣做一來能夠讓氛圍更加融洽,不至於尷尬,二來能夠讓老師放下心中防線,真正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第二、要注重溝通技巧。再木訥的老師,也應該聽得明白家長的話中有話,家長只需要委婉地告訴老師孩子出現的問題即可,不用打破砂鍋問到底。也許老師當時的確做錯了,向孩子發了脾氣,但現在還能怎麼著,撕破臉說亮話,這以後孩子還要不要待在班級里了?問題點到為止,老師自然心領神會,下次也不會肆無忌憚地沖著孩子發無名的怒氣。如果是孩子出現了一些問題,家長也應該用請教的口吻對待老師,讓老師給你提一些建設性的建議。
第三、注意溝通的方式。現在很多家長喜歡用微信來溝通,微信的好處是方便,但壞處是不能及時得到回復,常常聊了上句,因為有個其他事又被打斷了,很難系統性地溝通了解。而且靠文字溝通,語言上沒有把握好,很容易讓老師覺得你沒有禮貌,借故拒絕回答。所以,如果可以,最好是電話溝通,或者當面溝通。
第四、注意溝通的時間。白天老師要上課,沒有過多的時間細聊。下了班老師也要回家帶孩子當妻子。所以可以和老師預約幾點鍾,你打電話過去,耽誤老師十五分鍾或者半小時的時間。如果家長對孩子的事情很上心,可以利用周末的時間打擾老師,只要老師時間允許,都很願意和家長多做深入溝通。
以上四個步驟都是正面溝通,希望對你有幫助。
㈣ 與老師溝通的方法和技巧
1、放學的時候,准時去學校接孩子,可能老師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所以我們要盡量的不晚接孩子,而應該要早些將孩子接回家。
2、當孩子有疾病需要去學校裡面吃葯的時候,盡量的將怎麼吃寫的詳細一點,讓老師能夠更好的照顧孩子。
3、及時聯系老師,當發現有什麼問題不妥的時候,要及時和老師進行溝通,而不是將問題告訴校長。要多和老師進行溝通。
4、及時查看幼兒園裡面的信息,積極的配合老師的各種要求,給老師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比如交錢之類的最好是積極點。
5、參加幼兒園的重要的會議,盡量的抽出時間來去參加孩子的活動,即使不能夠去,也要告訴老師,給老師請假,這是對老師的尊重。
6、給孩子帶上自己在學校裡面可能會用到的東西,比如說孩子會尿褲子,那麼就多給孩子帶一條褲子,孩子需要用衛生紙,那麼就給孩子帶上一卷衛生紙。
㈤ 你認為老師和學生應該如何配合才是最好的方式
老師在課堂上應該起主導作用,充分地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的創造情景,讓孩子去自由的發揮創造。相信每個孩子都很能幹。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能力。你的能量超乎你想像
㈥ 與老師交往與溝通的技巧
於老師交往溝通有以下技巧。第一從老師的角度看問題,我們如果能從老師的角度、立場考慮問題,設身處地地為老師著想,就能理解老師的做法,從而順利地化解師生之間的沖突。
第二,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不能淡然面對現實,積極做出調整和改變。
第三,原諒老師的錯誤,用恰當的方式指出老師的錯誤是對老師的尊重.
第四,禮貌待師,注意場合(在不同的場合選擇不同的交往策略),勿失分寸(平等決不意味著放肆)。
最後與老師溝通的有效方法可以歸納為:①禮貌待師.②從老師的角度看問題.③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④原諒老師的錯誤.⑤注意場合.⑥勿失分寸。
㈦ 家長如何配合老師的工作
要全面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系統掌握家庭教育科學理念和方法,增強家庭教育本領等。
1、廣大家長要全面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系統掌握家庭教育科學理念和方法,增強家庭教育本領,用正確思想、正確方法、正確行動教育引導孩子。
2、不斷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堅持立德樹人導向,以端正的育兒觀、成才觀、成人觀引導孩子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重視以身作則和言傳身教,要時時處處給孩子做榜樣,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響和幫助孩子養成好思想、好品格、好習慣。
4、努力拓展家庭教育空間,不斷創造家庭教育機會,積極主動與學校溝通孩子情況,支持孩子參加適合的社會實踐,推動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有機融合。
注意事項:
家庭教育工作的相關要求規定:
1、各地教育部門和中小學幼兒園要積極引導多元社會主體參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利用各類社會資源單位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和實踐活動,擴大活動覆蓋面,推動有條件的地方由政府購買公益崗位。
2、依託青少年宮、鄉村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陣地,為城鄉不同年齡段孩子及其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3、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家長提供及時便利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㈧ 家長怎樣配合教師教育好孩子
現如今這個知識很繁瑣的社會當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尤其是對於就在前不久剛剛升學的孩子來說,知識點一下增多了好多倍,難免會有一些東西不會消化,學習的很困難,而以前學習方法也不適合於現在的學習了,這樣就會對現在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困擾,所以在經濟條件可以的情況下,可以為孩子找家教老師,這樣就可以迅速的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了.然而,在這么多的選擇當中,該怎麼樣判別一位好的家教老師呢,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應該如何找家教老師:
家教老師和孩子和睦相處
第一種建議:找家教老師一定不能找急著把所有的知識全部都灌輸到學生的腦袋裡去的老師,老師首先要保證的是,讓學生把原有的知識都先弄清楚然後再決定.
首先,要讓家教老師把學生之前沒有做好的題,還有知識都先補充上,現在中小學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了,新知識變得越來越多了,而且老師留的作業量也變大了,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總有一些消化不了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及時地把它所虧欠的知識都補回來,肯定會惡性循環下去的,所以學生們不理解的東西就會被壓的越來越多了.
第二種建議:老師上課要上的輕松一點,不能讓本來就不愛學習的人,現在更不愛學習了,又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樂趣,不能讓孩子一落千丈了.
其次,這種學習方法是能夠增強學習比較差的同學的學習興趣,而且家教老師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單獨授課的時候,情緒也會變得非常放鬆,而且要保證自己不能有緊張和不好的情緒,並且經驗很多的老師會用很搞笑的話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的學生是很自卑的,家教老師在講課的過程當中也會幫他們樹立起來自信心,這些都是在學校上課的時候里很難獲得的.
第三種建議,家教老師需要在教孩子的時候,改變孩子不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是學方法,而不是學知識,讓孩子學會了學習方法才可以提高很大的學習成績.
之後就能改變學生不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把握好正確的學習方式,然而學習比較差的同學除了智力之外,大多數的時間在學校就會形成這樣那樣的不好的習慣,而他們的家長也不做教育的工作,很難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學習方面會有什麼不好的方式.
輔導孩子做作業
然而家教老師就有所不同了,他們靠著自己專業的授課經驗,會馬上發現孩子的問題所在,並且在不知不覺當中幫助孩子改正不好的習慣.讓他再補上功課的時候也能把握好學習的方式方法.
上面所介紹的就是如何找家教老師的技巧,請家長們一定要多看看,多為孩子的學習考慮考慮.
㈨ 家長怎樣和老師溝通的技巧
題主,您好!已收到您的提問,我是知閱工作室的情感咨詢師珂白;
您的問題提得特別好,家校合作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那麼,溝通就是架起彼此之間的橋梁;其實溝通是一個工具,關鍵還是在傳遞彼此的養育理念,最終為了達成一致的養育共識;
如果您想要知道和家長溝通的技巧,需要這樣做:
1⃣️注意自己的情緒
在溝通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情緒,有時往往引起誤會和沖突的,不是表達的內容,確是表達時的情緒;比如說:是質問的語氣,還是平和的語氣;雖然是同樣的文字,可是背後所隱藏的情緒是不一樣的,前者是憤怒,後者是平和;當然,對方所接收到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2⃣️描述孩子的特點
在和老師的溝通中,家長要像老師去真實描述孩子的個性特點和習慣;比如說:有些孩子家庭氛圍比較和諧,很少有吵鬧的時候,所以這類型的孩子,可能有人說話聲大一些,他都會感覺害怕,以為對方在凶他;所以,家長要和老師去真實表達孩子的特點;尤其是小學三年級以下的孩子,表達能力沒有那麼好,還是需要家長做好銜接地工作,以免孩子有壓抑的心情出現;
還有一部分就是家長需要告知老師,孩子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等等方面,方便老師安排孩子的學習生活;
3⃣️接納老師的觀點
當和老師遇見不一樣的觀點時,首先需要的是接納,接納並不代表認同,是尊重對方和自己的不同;同時,遇見你不接受的事情時,要勇敢地拒絕;切不可因為老師是權威的角色,就有所原則性的妥協,也讓老師知道家長的底線;其實,養育孩子是一件需要具備專業知識的事,比如:兒童心理發展的知識是什麼?孩子的個性優劣勢是什麼?家長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這些點,都是助力家長與老師溝通的核心,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
如果您也有同樣困惑,可以尋我來咨詢,我是情感咨詢師珂白,點擊此處,即可直達:
http://qg.1ceshi.com/activity2?channel_i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