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中考歷史作文題解題方法技巧

中考歷史作文題解題方法技巧

發布時間:2022-04-29 00:09:53

『壹』 歷史做題方法和技巧初中

初中歷史學習方法

一、高精度鞏固知識點

1.精讀課文。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復閱讀,思考詞與詞間、句與句間、段與段間的前後關系,弄清每一個知識點,做到完整地回憶課本。如世界現代史「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一目就要弄清四個知識點:一是經濟危機出現的原因;二是經濟危機的出現;三是這次經濟危機的特點;四是這次經濟危機產生的影響。這四個知識點又是相互聯系的,共同構成了關於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完整知識體系。

2.把握內涵。在弄清知識點的基礎上還須向細處分析,進一步把握每一個知識點的全部內涵。如上述第一個知識點就包含以下三個要點:①資本家攫取高額利潤,廣大勞動人民卻日益相對貧困,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②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③人們醉心於股票等投機活動,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

二、高準度理解歷史概念

1.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確定義的前提。如1997年高考試題第7題「康有為向光緒帝呈遞的《應詔統籌全局折》實際上是維新派的施政綱領,因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體的變法建議b.主張實行君主立憲的理論c.系統論證了維新變法的理論d.明確指出變法是救亡圖存的唯一出路。」此題如果能正確理解「施政綱領」的內涵,即變法的具體實施方案,便可輕易選a。又如第8題「『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國侵略中國新階段的標志。這主要是因為該政策:a.得到了列強的認可b.可使美國在華獲得的權益居列強之首c.表明美國承認列強的在華特權d.有利於美國加快侵華步驟」。該題主要考查門戶開放的外延,即影響,為「有利於美國加快侵華步驟」。

2.完整歸納概念內容。例如1997年高考第14題「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時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點是:①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②消滅封建剝削制度③維護農民利益④促進社會經濟發展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此題已對歷史概念的內容進行了部分歸納,要求選出符合項。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歷史概念所含內容的歸納過程。經過歸納比較,顯然②不是共同點,應選沒有②的選項。

3.區別概念的異同。在復習中應把同類或相似、相近的概念進行對比,區分其異同點,從而提高對概念的准確把握。如1996年上海高考試題第26題「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和美國推行羅斯福新政的相似之點是①面臨極為困難的經濟形勢②國家頒布政策法令強制干預經濟③最主要的內容是調整和復興工業④通過發展商品生產來恢復農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運用概念分析問題。僅做到對概念的理解還不夠,能運用對歷史概念的准確理解來分析歷史現象才是復習中的理想境界。如運用「分封制」的概念來分析周朝分封、秦不分封而實行郡縣制、漢初分封等歷史現象的原因和結果。運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概念來分析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等。

初中歷史解題技巧

公式化模式+發散思維

①原因=根本原因(根源)+具體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稱導火線)

內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對方的和環境的)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主觀原因+客觀原因

經濟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軍事原因

如: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答:有兩方面的原因。【國內原因】是清王朝在鴉片戰爭前夕,已從其發展的頂峰「康乾盛世」跌落下來,國勢日衰,整個封建制度日暮途窮。自嘉慶以來這個封建王朝已經走上政治腐敗、軍備廢馳、財政拮據的衰敗道路。【國外原因】在這時候的歐美各主要國家卻已進入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時期。衰弱落後的封建中國成為各資本主義國家侵略的重要目標。英國資產階級首先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正是他們不斷向外掠奪殖民地的必然結果。

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答:【內部原因】①正義性的反侵略戰爭:這是中國民族革命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兩重性質的進步的和正義的戰爭,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②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的凝聚力。從敵後戰場到正面戰場,從國統區到論陷區。從國內社會各階層到國外華僑,從漢族到少數民族都充分體現了全民抗戰的特點。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倡導和建立,到全面抗戰路線的制定;從敵後根據地的建立和抗日游擊戰爭的開展,到毛澤東《論持久戰》指明抗戰前途;從堅持斗爭求團結鞏固統一戰線,到抓住國際國內有利時機及時反攻勝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戰勝利中的關鍵作用。④兩大戰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堅持到抗戰勝利,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突出特點。【外部原因】⑤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和作戰的相互協調是二戰勝利的根本原因,蘇美對日作戰是中國抗戰決勝的有力配合。

『貳』 初三歷史答題技巧及套路

答題技巧

選擇題解題技巧 「三看三思」的方法

審題干「三看」:看時間、空間,界定答題范圍;看否定、肯定,確定答題方向;看關鍵詞語,明確內涵外延。特別要注意提取隱性時間信息,明確時限。搞清歷史現象的橫向、縱向的歷史空間和階段特徵,明確題目的時間范圍和空間。

三思:思是否符合史實;思是否符合題干要求;思是否與題干有必然的邏輯聯系。特別要注意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諸如生產力觀點、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觀點、階級斗爭觀點、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這些理論觀點為指導,再進行論證和分析。

非選擇題解題的「五步法」

1.先仔細研究問題,准確把握問題的要求。

2.帶著每一個問題認真閱讀題目所給的相關材料,正確、全面理解材料含義,邊閱讀材料,邊把與該問題有關的關鍵字、詞、句,甚至標點符號,分值都勾畫出來。

3.分層,材料越長,越要處亂不驚,要一層一層來找層意,就是找段句號的關聯句,每個段句號就是一個意思,每個關聯詞的轉折和並列就是另外一層意思或者兩個意思的構成,這樣就會清楚,有很大的得分效應。

4.回憶所學過的有關史實,觀點及方法,根據問題的要求,分析材料,提煉觀點。

5.歸納整理,以簡煉准確的文字去表述。

答題套路

各種歷史背景

(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2)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3)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4)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歷史發生的原因廣度

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1)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2)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叄』 中考歷史小作文寫作技巧

小作文有常規和非常規兩種,比如說常規的,就是我們所講的倆段格式或者三段格式,區別在於有沒有史論結合,問題問的是找出觀點或者論點或者結合材料給的觀點自己再擬出一個觀點來,總之是要求有觀點或者論點的,都是統一的開頭空倆格寫你的觀點。
然後再起第二段空倆格寫論據,最後再起一段寫結尾。非常規的比如說要求提取信息,那就直接第一段頂滿格寫信息: 然後第二段頂滿格寫論述或者證明,具體看問題怎麼要求的。
還有就是要求解讀信息的。那就直接寫。不需要格式了看你個人喜歡,還有一種就是要求擬定標題或者寫出標題,那麼你就第一段頂滿格寫標題:主題:總之非常規的要靈活一些。

『肆』 中考歷史答題技巧總結~~~謝

因為現在中考是政史合卷,所以時間分配要合理。如果太快,極有可能因沒有認真審題而失分;如果過慢,就會引起在規定的時間內完不成兩份試卷。因此,考試時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有限的答題時間,以免顧此失彼。
二、歷史解題方法
(一) 單項選擇題
必須要保證選擇題的准確率,這是得高分的基本前提。
如何提高選擇題的正確率呢?
1、答題時必須抓住重點字句,如時間、年代、人物、事件、區域地點等,明確試題要考查的是歷史的現象、本質、或是因果關系、影響。
2、注意分析題乾和題肢的關系,有的題肢的內容是對的,但是與題干沒有關系,不能選。對於沒有把握的題目,多讀幾遍,找到關鍵的字句去分析,把明顯的錯誤選項排除掉,選擇與重點字句相關的選項。
3、有的是反向選擇的要注意,即選擇不正確的或者不符合題意的,這要特別注意。
4、不要憑經驗答題,說不準題目跟你做過的題目考察的角度不同。憑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仔細答題。
5、選擇題選好以後,如果沒有十分把握就不要改動,相信你的第一感覺。

(二) 非選擇題
▲材料解析題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帶著問題讀材料
2、重視材料出處
3、讀懂材料,挖掘引申含義
4、善於提取有效信息
5、規范做答
如何分析材料?
我們現在的材料大致有三種類型:文字型材料題、圖文結合型材料題、表格型材料題。
(1)文字型:找層次性的標點符號,如句號或者分號,一個材料分成若干句話,總結出每一句話的意思,然後找出每句話之間的關系或聯系,最後總結每一個材料的中心意思。
(2)圖片型:首先大家對書本上的所有的圖片要熟悉,看到圖片應該想到跟圖片相關的事件的背景、經過,內容、作用、影響等等相關的內容。不能只看圖片的本身,要看到跟圖片相關的所有歷史信息。
(3)表格型:主要是比較數字的變化,要透過數字看到背後的歷史信息。主要是橫比和豎比資料的變化。
(4) 通常每題的最後一問是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遇到諸如給我們什麼啟示或者認識的,一定要回過頭看看材料,根據每個材料的中心意思答題.遇到我們中學生怎麼做的,通常是從我們怎麼想和打算怎麼做的角度答題。一定不能脫離材料,同時每題的前言也會對此類題目有提示作用。
▲問答題解答思路和方法
1、審題是前提 明確題目要求,注意題乾和設問的限定條件。
2、答題是關鍵,按問而答。問答題是采點給分,所以後面的分值就是給你提示本題有幾個答題角度。
3、 如果一小題當中有兩小問或更多小問,而你對自己的答案不是很明確的話,就不要寫清楚是哪一小問的答案,直接在那一題的相應位置寫上你有的答案。
4、 因為是使用答題卷,答題下筆前一定要看清答題的區域,不要超出規定的答題區域范圍。字一定要寫工整、清晰。
友情提醒:遇到棘手的不要氣餒,容易的不要得意忘形,一切以平常心對待!!

『伍』 初中歷史做題方法和技巧

初中歷史學習方法與解題技巧

一、歷史學習:似易而實難

1、難在記憶——內容繁多,難理頭緒,記不住,容易忘。

具體對策:硬背不如巧記,貴在每日堅持,切忌考前突擊。

[實用舉例]:①奇數法記年代

1911辛亥革命、1913二次革命、1915反袁斗爭和新文化運動、1917張勛復辟、1919五四運動、1921中共成立

②中外史對比法

1939--1945二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抗日戰爭

③因果推導法

市場(根本)——走私鴉片——銷煙(直接)——鴉片戰爭

④濃縮轉化法

戊戌變法——「變」(政治:君主立憲;經濟:發展資本主義)

2、難在答題——題能看懂,答案難做,容易失分。

具體對策:「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點,做到心中有數;

「二找」,按照題意,回歸課本,找到相關知識點;

「三規范」,答題語言規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問題。

[實用舉例]:2007年太原市中考《文綜卷·歷史部分》的三道題目解析。

①列舉:周恩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三件事(3分)

答: 1927:領導南昌起義;

1935:參加遵義會議,支持毛澤東正確主張;

1936: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敘述要簡單、准確)

②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大國崛起)電視片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後,大國崛起問題成為社會議論的熱門話題。世界近現代史上,英、法、美、德、俄、日等國強大的原因,主要是思想文化的進步、經濟的強盛、體制的創新以及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國家發展的道路。開闊視野,向發達國家學習是後發國家走上強盛的開端。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向現代化國家邁進的過程中,不斷探索改革,在經濟、外交、國防、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體育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近幾年,太原進入了歷史上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時期。2003年太原舉行了建城2500周年盛大慶典;2006年太原鋼鐵集團公司成為全球不銹鋼產能最大的生產企業;2007年9月特在太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煤炭與能源新產業博覽會;2008年將在太原舉辦自行車BXM世界錦標賽暨奧運會預賽……(1)根據材料,說明大國崛起的共同原因。(2分)

答:尋找到適合自己國家發展的道路;向發達國家學習等。

(將材料中的語句加以概括和轉化出對內改革(依據國情選擇發展道路)、對外學習借鑒他國經驗兩方面即可,不要直接摘抄。)

閱讀下列材料,參與討論阿題。

20世紀上半期,相繼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了空前浩劫。但整個20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卻是偉大而輝煌的。尤其在最後30年,各種高新技術產業的興起和繁榮。使世界各國的經濟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進入2l世紀,爭取世界和平與促進經濟發展,仍然是當爭世界的主潮流。

【問題探究】(2)說明20世紀最後30年人類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4分)

答:由美蘇爭霸到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冷戰結束後,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極化方向發展;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糾紛不斷,成為威脅世界和平安全的因素;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興起和繁榮;人類走向知識經濟時代(或信息化時代);世界各國以對話促進合作,追求共同發展;和平和發展是世界的主潮流等。

應包含政治(總趨勢——和平與發展,國際關系特點——美蘇爭霸到多極化)、經濟(知識經濟、全球化、一體化和區域集團化)、科技(高科技為主、第三次科技革命)、思想文化(多元化)

3、難在復習——書有幾本,題海無邊,難以入手,效率不高。

具體對策:文明史,歷史復習的新角度;

專題化,歷史考試的總趨勢;

重基礎,體現基本能力要求;

重現實,適度結合熱點命題。

二、歷史解題:公式化模式+發散思維

①原因=根本原因(根源)+具體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稱導火線)

內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對方的和環境的)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主觀原因+客觀原因

經濟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軍事原因

如: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答:有兩方面的原因。【國內原因】是清王朝在鴉片戰爭前夕,已從其發展的頂峰「康乾盛世」跌落下來,國勢日衰,整個封建制度日暮途窮。自嘉慶以來這個封建王朝已經走上政治腐敗、軍備廢馳、財政拮據的衰敗道路。【國外原因】在這時候的歐美各主要國家卻已進入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時期。衰弱落後的封建中國成為各資本主義國家侵略的重要目標。英國資產階級首先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正是他們不斷向外掠奪殖民地的必然結果。

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答:【內部原因】①正義性的反侵略戰爭:這是中國民族革命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兩重性質的進步的和正義的戰爭,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②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的凝聚力。從敵後戰場到正面戰場,從國統區到論陷區。從國內社會各階層到國外華僑,從漢族到少數民族都充分體現了全民抗戰的特點。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倡導和建立,到全面抗戰路線的制定;從敵後根據地的建立和抗日游擊戰爭的開展,到毛澤東《論持久戰》指明抗戰前途;從堅持斗爭求團結鞏固統一戰線,到抓住國際國內有利時機及時反攻勝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戰勝利中的關鍵作用。④兩大戰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堅持到抗戰勝利,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突出特點。【外部原因】⑤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和作戰的相互協調是二戰勝利的根本原因,蘇美對日作戰是中國抗戰決勝的有力配合。

②背景=原因(為什麼)+條件(有什麼)

如:開辟新航路的背景:

答: 【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導致對貨幣的需求增加,對鑄造貨幣的黃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經濟根源) 西歐社會各階層(商人、新興資產階級、社會上層)對黃金的狂熱追求;《馬可波羅行紀》對東方富庶的描述,使西歐人嚮往東方;奧斯曼土耳其控制傳統東西方商路,引發商業危機,使西歐國家被追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葡萄牙、西班牙熱衷於傳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異教徒皈依天主教。(社會根源)【條件】 人們開始相信地圓學說;地圖繪制技術進步;造船技術進步,出現適於遠洋航行的海船;羅盤針在海船上普遍使用;海船上裝上了火炮。這些客觀條件的具備,使新航路的開辟成為可能。(客觀條件) 15世紀晚期,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完成了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化的過程,國家有力量支持和供應遠航所必需的裝備。兩國都處於大西洋沿岸,便於進行海上探險。兩國都曾是義大利和尼德蘭之間的商業貿易轉運站,不僅掌握了豐富的航海知識,而且集中了許多富有航海經驗的水手。兩國王室都熱衷於新航路開辟的海上探險活動。(主觀條件)

③意義=國內意義+國際意義

如: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答:【國內意義】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在外敵入侵時屢戰屢敗的歷史,洗雪了百年來的民族恥辱。是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國際意義】抗日戰爭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戰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同時,中國人民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

答:【國內意義】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的主人。中國的歷史進入一個新紀元。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國際意義】佔世界人口近三分之一的大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防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正面影響+負面影響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影響:

答:【正面影響】加強了思想控制,有利於鞏固國家的統一,統一思想,是統一國家的基礎,建立法制,造就了中國「大一統」格局。【負面影響】是文化的大毀滅,對知識分子的大摧殘,禁錮人們思想,是知識的大倒退。

對自身的影響+對他人的影響

評價人和事的方法:既要看到成績,更要看到問題;

既要看到進步,更要看到局限。

【附:細化歷史公式全套:】

一、 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 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鴉片戰爭背景:

(一)國內:1、經濟:自然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敗:官場+軍隊+財政②階級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

(二)國際:1、經濟:工業革命→市場原料。2、政治:資本主義擴張。

2、 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歷史條件:

(一)國內:①經濟: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相對落後、生活貧困②政治:沙皇專制、無產階級壯大、革命政黨成熟、力量對比變化等③思想:列寧主義指導。

(二)國際:帝國主義忙於一戰等。

3、 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如: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廣度分析:

(一)內因:①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統一的市場等②政治:美利堅民族形成、資產階級、種植園主階級形成等③文化:統一的文化、民族意識覺醒等。

(二)外因:①英國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②啟蒙思想的影響等。

4、 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系滲透

如:「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5、 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6、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⑵主要目的:實現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定和發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治,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動機屬於主觀方面的原因,是事件發動者的主觀意願。

如:王安石變法:

直接動機:是解決面臨的社會危機;主要目的:是增加財政收,緩和階級矛盾,實現富國強兵等;根本目的:是鞏固封建統治。

二、 歷史內容=經濟+政治+文化+……

歷史內容即客觀歷史,是人類重大歷史活動的客觀記載。活動的主體包括重要歷史人物、群體、組織、機構等。活動內容包括經濟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態、制度、政策、綱領、路線、計劃、條約;文化方面的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築、書籍文獻等。一般歷史內容,可從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分析。

1、 經濟內容: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布局+……

⑴古代經濟=經濟制度+經濟政策+(農業+手工業+商業)+經濟結構、布局+……

①經濟政策=總政策+土地+租稅+賦役+人身+……

②農業經濟=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業經濟=(紡織+礦冶+陶瓷+……)(技術+布局+……)

④商品經濟=城市+交通+商品+市場+貨幣+邊貿+外貿+……

⑤經濟結構、布局=經濟成份比例變化+經濟重心變化+經濟方式擴展+……

『陸』 初中歷史解題方法與技巧

初中歷史萬能解題思路,孩子掌握了次次拿滿分,父母收藏!

學榜君
2018年12月17日
無論是平時的歷史小測,還是期末考試的歷史總測,目的都是檢驗孩子的知識掌握情況,解題有一個清晰的思路才能將題目做得又快又好,並且證明自己對題目的掌握度達到100%。

怎麼養成清晰的歷史解題思路呢?其實很簡單,只要孩子在做題的時候,對症下葯,考慮下面的5點,就能在腦海中生成「萬能解題思路」。

1.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

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准確;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瞭然。

2.如何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點: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

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

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3.內隱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類內隱式比較問答題,關鍵是根據題意,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

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

如果是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局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4.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思路

基本方法: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范圍具有確定性。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對象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問答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系,然後按設定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

5比較項的確定方法

基本方法:屬於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於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

屬於歷史現象概念的歷史在諸因素與歷史事件的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經過改為主要內容或主要表現。

屬於歷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

屬於歷史革命的知識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斗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

屬於歷史革命結果及影響的知識結構有包括進步性、局限性等。

『柒』 初中歷史答題技巧

初中政治的答題技巧你都知道多少?

現在初中政治是對於很多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很多的學生想知道有什麼答題技巧可以使自己在考試當中取得更好的成績,一般來說教師在講題當中會說答題的技巧,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現在初中政治試卷的題目一般可以分為選擇、建議、辨別、分析四種類型,每一種都會有專門的要求以及步驟,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初中政治的答題技巧吧!

解題方式

以上就是初中政治的答題技巧,在寫這種卷子的時候需要仔細的審查題目,詳細的全面回答問題,一般可以取得比較滿意的分數.

『捌』 中考歷史復習備考的小竅門有哪些,死記硬背有用嗎

背誦這種事兒對於中學生來說可謂真是家常便飯。好多學生很努力地死記硬背,下的功夫不可謂不小,但往往收效甚微。這樣往往最吃虧,因為功夫沒少下,收效卻不大。其實你只要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一些有助於快速記憶的小竅門,是從來不會死記硬背的。

在緊張的學習中,注意各個科目交替,以減少相互干擾,又可使大腦皮層工作的部位獲得交替的休息。

閱讀全文

與中考歷史作文題解題方法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企鵝支架訓練方法 瀏覽:572
常用的安全風險分析評估方法有哪幾種 瀏覽:1
配音秀中測試方法哪裡看 瀏覽:625
人生解決問題方法 瀏覽:100
毛線打結方法視頻 瀏覽:807
蘋果手機里緩存的騰訊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36
常用表示溶液的方法有 瀏覽:933
三周孩子高燒有什麼快速退熱方法 瀏覽:60
疑病失眠的治療方法 瀏覽:356
夢想變現的最佳方法 瀏覽:852
李逵敗給李鬼是什麼修辭方法 瀏覽:796
節約使用食用油的方法 瀏覽:340
蘇麻的食用方法 瀏覽:199
如何鍛煉減掉腹部脂肪最有效方法 瀏覽:157
曾經受的苦解決問題的三個方法 瀏覽:178
霞多麗葡萄的種植方法 瀏覽:779
肛周尖銳疣治療方法 瀏覽:244
怎麼踢腿減肥最有效方法 瀏覽:764
花王泡沫染發使用方法 瀏覽:91
有什麼方法殺蛐蛐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