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提高小班幼兒的鑽爬能力
一.
針對研究中發現的問題,我們做了下列嘗試促進幼兒鑽爬能力的發展。
1、在運動中融入故事,在器械中賦予情節。讓所有的器械都活起來,讓不會講話的器械都生動起來真正的發揮作用。比如說我們可以讓幼兒帶著一個童話故事來到活動場地,把攀爬架當作大森林,把滑梯當作高山,把「大青蟲」當作地下隧道,讓孩子們在故事中運動,讓孩子們在快樂中發展。
2、有針對性地設置鑽爬游戲。
我班幼兒的特色技能是「鑽」和「爬」。我們有目的,有計劃地設置了一些活動,引導幼兒在自由活動中得到發展。例如玩「小魚游呀游」的游戲,孩子在孩子用手搭起來的山洞中鑽來鑽去,為了防止被「漁網」網住自己,有的孩子就會講究方法,觀察扮演漁網孩子的反應,在「漁網」快要網下來之前迅速鑽出去。還有的會在漁網中間穿來穿去,故意引起扮演漁網的幼兒注意。在活動中幼兒獲得了眼、腿、靈活性、協調性等多方面的鍛煉。
3、在游戲中鼓勵幼兒、建立信心。
贊美是成長的「維生素」,心理學研究表明,經常獲得贊美和鼓勵的孩子,智力、體力心理上都能獲得均衡和諧的發展,更有創造力,更能激發出潛力,更有信心和毅力。在活動中教師不斷地孩子進行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例如,在玩《小烏龜運糧》時,有許多幼兒支持不住了,可以明顯的看到他們爬不動了,這時,教師採用了一些鼓勵的手段,有時跟順利闖關的幼兒擊掌表示勝利,又或者讓已經闖關完的幼兒一起為還在爬的幼兒喊加油等。
4、針對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體育器械。
當然,幼兒鑽爬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年齡特點,小班幼兒年齡小,膽子也小,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較差,所以他們用於鑽爬的的活動器械通常比較大一些,高一些。例如,一組平鋪的大墊子,適合開展各種形式的爬行活動。由於大墊子上沒有任何障礙,膽子小、動作能力較差的幼兒可以有安全感。階梯狀的墊子,是將一組小的方型墊子擺放成階梯狀,墊子高低方向上的變化,可以增加爬行過程的難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鍛煉幼兒克服障礙、戰勝困難的勇氣和能力。我們班中一些能力較強的幼兒也樂意參加到活動中來。還有就是全封閉、鑽爬相結合的弓型洞,將幾個倒扣過來的半月搖等距離地擺放在地面上,用布罩著,只留下前後兩個出入口,增加其神秘性。由於半月搖的高度比較低,通道比較長,因此,幼兒在此活動時必須將鑽爬動作相結合。身材矮的幼兒可以採取手膝或肘膝著地爬的動作,而身材高、胖的幼兒側必須葡匍爬行才能通過。此項設計,有一定難度可以鍛煉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同時,還可以培養幼兒運動的適應能力。而且由於它是全封閉式的,符合幼兒好奇的心理特點,可以使幼兒產生探索與活動的慾望。
5、根據需要添加輔助材料激發幼兒練習鑽爬的積極性。
幼兒年齡小,對他們進行全面發展教育要力求寓教於生動、形象之中,採用多種形式,多種手段進行教育,為了充分發揮幼兒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使幼兒身體和心理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我們在班級里設置了體育區。最初,在指導幼兒開展鑽爬活動時,只是把一些可以用來鑽爬練習的活動器械一一擺放在活動場地上,幼兒也只是愛玩哪個玩哪個,活動的積極性不是佷高。後來,在觀察幼兒活動過程中,我們發現單一的鑽爬活動容易使幼兒厭煩,不利於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與創新意識,所以,我們試著通過增加一些輔助的活動材料,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例如,為幼兒提供一些玩具槍,這樣幼兒就學著解放軍叔叔的樣子進行鑽爬練習。有的單手握槍進行側爬練習,也有的背槍進行葡匍爬的練習。我們還為幼兒製作了一些背簍,龜貝,小蟲子頭飾,大象頭飾等,引導幼兒模仿各種動物在墊子上爬行。後來經過班級的教研活動,我們又嘗試把鑽爬的活動器械相互連接起來,創設一種循環式的活動環境,是不是更能吸引孩子參與活動呢?我們先讓幼兒蹲著鑽過弓型橋,再爬過墊子,然後躺著過鐵絲網,最後和平衡區等其它區域聯合起來玩。
6、退爬游戲的嘗試。
為了全面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性,使之建立多重運動感測系統,提高空間方位知覺,我們還在我班幼兒中進行退爬活動的實驗。
我們教師根據我班幼兒體能的發展情況,讓幼兒從隨意爬行到手膝著地規范向前爬行,再到創造性多種方法向前爬行;嘗試創造性多種方向爬行最後手膝著地規范向後爬行以及創造性多種方法向後爬行。我們除了考慮幼兒的動作發展,還考慮了情感的發展,如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注意尊重幼兒的興趣,從隨意爬行開始,到適合他們的手膝著地向前爬,並且,還注重了發展幼兒的創造性。
視覺是維持動作平衡協調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構成運動自信的生理基礎。退爬活動離開了視覺的參與,其難度可想而知。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礙。因此我們一開始從短距離的退爬進行嘗試。在老師的帶領下大膽向後爬行。不限制幼兒退爬的運動路線,根據幼兒的實際,適當掌握好退爬的距離。逐步過渡到有限制退爬,採用一幫一的方式嘗試眼睛不看方向退爬到指定地點。隨著幼兒退爬動作的熟練、自信心不斷提高,我們又開始讓幼兒嘗試獨立退爬。一名幼兒向後退爬,一名幼兒跟著他向前正爬,到終點在原位置返回。最後通過幾個階段的練習,幼兒的退爬能力明顯提高,自信心明顯加強,可以獨立退爬了。
我們的課題研究針對小班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提供了讓幼兒練習鑽爬的器械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場地和材料,自由活動。並且一物多玩激發了幼兒參與鑽爬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了幼兒的鑽爬能力,促進了幼兒身體協調性的發展,增強了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讓環境和器材得到有機結合和充分利用,使幼兒鑽爬活動的過程得到優化,提高了幼兒對鑽爬活動的興趣和鑽爬運動的技能。
二.
小班幼兒在選擇運動類型時有以下幾種趨向:
1、自己比較熟悉的運動,能夠熟練操作的運動。有的幼兒對攀登架非常熟悉,他能夠非常熟練的在攀登架上攀爬,那麼他就會常常去玩攀爬架;同樣如果孩子非常善於玩鞦韆,那麼他選擇的鞦韆可能性就更大一些。
2、難度適中的新鮮運動,即有一定的挑戰性但危險性較小的運動。對於不經常玩的游戲或器械,對幼兒來說會有一定的挑戰性和新鮮感,如果難度不大,且危險性較小,幼兒也會比較願意選擇這樣的運動。
3、能獲得成就感的運動,也可能是熟悉的也可能不熟悉,但只要幼兒能通過該運動獲得自我滿足感或得到老師的支持,孩子就會趨向於選擇這樣的運動;
4、有一定趣味性的運動。孩子都喜歡富有情節的好玩的游戲,比較有趣味性的活動也是孩子們選擇的一種趨向
三.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制約小班幼兒運動發展的因素。
1、小班幼兒的鑽爬能力整體發展水平比較低。
通過進行雙手雙膝著地爬以及退爬、鑽圈、鑽隧道等測驗,我們發現我班幼兒的鑽爬能力整體發展水平比較低。有的幼兒同手同腳、有的幼兒鑽爬動作緩慢、甚至於有的幼兒一點不會鑽爬。分析其原因有:
(1)生理基礎。幼兒身體發育不完善,幼兒的骨骼、肌肉還處於初步的發育期,所以其運動能力相對會比較差,而且很不穩定;
(2)心理因素。小班幼兒年齡小,經驗少,任何一種主動發起的動作、行為都有一定的冒險性和危險度,所以幼兒在運動過程中的基本認知能力、意志、毅力的發展水平都會影響到幼兒運動的水平。
2、小班幼兒動作能力發展的個體差異非常顯著。
通過測驗我們發現我班幼兒動作能力發展的個體差異非常顯著。有的幼兒動作迅速、有的幼兒卻連鑽爬的動作都沒掌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運動經驗的不同。不同的幼兒在0——3歲時所經歷的運動過程是不同的。而年齡越小,幼兒的動作可塑性就越大,所以差異就越顯著:運動的越早,練習得越多,發展就越好;相反,運動的越晚,練習得越少,發展就越有可能滯後。
(2)幼兒的性格氣質。一般情況下,樂觀活潑的孩子,經常運動,動作發展比較好,而內向膽小的孩子,多數情況下運動比較少,因而能力相對比較弱。(當然也有例外。)
四.
研究中我們發現小班的體育活動有如下幾個特徵:
1、以自由活動為主。讓幼兒進行自由的運動是必不可少的,但小班的體育活動幾乎全全由幼兒自由活動代替了。在戶外活動時間里,教師基本上不組織幼兒進行集體的或小組的體育游戲,大多是幼兒自己選擇器械自由活動。
2、集體活動的種類少數量少質量低。嬰小班幼兒的基本動作能力發展不完善,組織集體游戲比較困難,適合於該年齡段幼兒的集體游戲本身就很少,再加上孩子到了戶外很難集中精力,老師很難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所以老師一般不願意在戶外進行集體游戲。
3、教師過於注重安全問題。幼兒的安全是第一位的,這毋庸置疑。但是為了安全而阻止幼兒進行有益的體育運動顯然是「因噎廢食」之舉。在幼兒園里,老師常常把戶外場地進行「勢力范圍」的劃分,器械的使用也有非常嚴格的限制,哪些是大班孩子的器械,哪些小班孩子不能碰,老師都看管得非常嚴實。老師更多的從安全的角度出發,稍微有一點冒險性的活動,教師就會阻止幼兒,老師基本會盡可能得避免幼兒對本班規定以外的任何活動的嘗試。
『貳』 嬰兒幾個月才會爬怎麼練習
爬行是嬰兒從躺著到站立的一種過渡姿態,正確學習爬行可以促進寶寶更好地學走路。寶寶學習爬行的階段,爸爸媽媽該提供哪些幫助呢?寶寶爬行能力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得到鍛煉?日常爬行過程中,父母應該注意好哪些安全事項呢?
寶寶學爬的好處人們常常會說寶寶三個月的時候會翻身,六個月的時候會坐,七個月的時候就會爬了。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這就是提醒人們要在這些階段訓練寶寶了,但是為什麼寶寶要訓練爬行呢?寶寶學會了爬行,除了能鍛煉身體外,還有什麼益處嗎?下面,歸納了8點訓練寶寶爬行的好處:
1、能提高寶寶的活動能力
爬除了能鍛煉寶寶全身大肌肉活動的力量和四肢活動的協調性、靈活性外,還有助於視聽覺、空間位置感覺、平衡感覺的發育,促進身體的協調;還可使血液循環流暢,並且促進肌肉、骨骼的生長發育,能從整體上提高寶寶活動的能力。
2、能增強寶寶體質,促使其健康成長
訓練寶寶爬行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鍛煉胸肌、背肌、腹肌以及四肢肌肉的力量;並且爬行中消耗能量較大,有助於寶寶吃得多、睡得好、體重、身長長得快。
3、可以增進親子間交流,培養親子間的感情
訓練寶寶爬行能增進母子間的交流。在寶寶會爬後,在父母的引導下獲得的成功體驗不斷增多,並且能夠在爬行中獲得興奮、成功、失敗等多種體驗。這些體驗能夠豐富寶寶的情感,研究表明,經常爬行的寶寶見到父母時的興奮狀態明顯高於不會爬行的寶寶。
4、促進社會性發展
寶寶會爬後,他接觸父母禁止觸動的物品、做父母不允許他做的事情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了,這在客觀上增加了親子情緒互動的機會;同時,寶寶會爬行又使得父母意識到寶寶本身的主動性,並使父母開始以一定的規范要求孩子,開始對寶寶不合規范的行為表示不快。這些變化又進一步促使寶寶的社會性情緒發展。
5、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預防兒童弱智的發生
訓練寶寶爬行的時候,需要大、小腦之間的密切配合,多爬能夠豐富大、小腦之間的神經聯系,促進腦的生長。爬行動作由最初的爬行反射,經過抬頭、翻身、打滾、匍行等中間環節,最終發展成真正的爬行,需要經歷多次的學習、實踐;每一次學習與實踐都是一次對大腦積極性的調動與激發。因此,學習爬行其實就是對腦神經系統功能的一次強化訓練,對於腦的發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6、促進寶寶語言的發展,便於以後教寶寶講話
寶寶語言交流的頻率,取決於肢體語言的頻率,會爬的寶寶不斷地用自己的身體探索周圍的世界、有許多舉動帶有結果的未知性,所以家長語言的發出頻率明顯多於不會爬的寶寶。而爬行則使視聽范圍大幅度擴大,刺激量大了,思維、語言與想像能力自然得到了發展與提高。在父母不斷的語言提示、自己的肢體語言、行為結果的互動中,寶寶對語言理解的准確性、肢體語言回答的合理性比不會爬行的寶寶發展要快得多。
7、能培養寶寶養成良好的性格
爬行給寶寶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樂趣,而「摸爬滾打」也鍛煉了寶寶的意志和膽量,有利於寶寶的個性培養。
8、能培養寶寶的探索慾望
寶寶的運動、神經等系統在爬行中得到充分的鍛煉。這不但有助於寶寶骨骼、肌肉、神經、大腦的發育,而且可以為他們更早、更好地認識世界打下良好的生理、心理基礎。這些學習經驗將化為好奇心,讓寶寶勇於探險,而且培養未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自信。
雖然訓練寶寶爬行是一件很普遍和平常的事,但是寶寶爬行的好處多多,父母應該養成這種意識,才能更好地更充分地做好准備,寶寶也才能更正確更有效地學會爬行。
有的寶寶很喜歡爬行,不需要爸媽助力,四肢就能協調好。但是有的寶寶則需要父母通過一些小游戲引導。那麼在寶寶學爬期間,可以做哪些小游戲呢?
1.巧鑽山洞
家長可以將家中閑置的大盒子做成「山洞」的樣子,引導孩子鑽山洞。父母在盒子的另一端鼓勵孩子不停往自己身邊爬,這樣與孩子互動會讓孩子有爬行的慾望。
2.色彩誘惑
孩子對色彩艷麗的東西比較感興趣,家長可以一邊拿著顏色艷麗的玩具,一邊引導孩子向自己身邊爬來,等到孩子抓到玩具的時候,不要忘記給孩子一個擁抱表示鼓勵。
3.音樂制動
在寶寶的身邊放一個帶有聲音的小玩具,這樣寶寶的興趣就會調動起來。節奏感越強,寶寶的運動慾望就會越強烈,寶寶不停向玩具靠近的時候,也就慢慢學會爬走了。
4.相互競賽
如果有同齡的寶寶一起學習爬行的話,寶寶會更加有興趣爬行。如果沒有同齡的寶寶一起,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樣在地上爬行,寶寶就會學著爸爸媽媽一起爬了。
5.床底尋寶
在寶寶學爬的時候,可以增添一點樂趣,將一些東西放在床底,引導寶寶去尋寶。這個方法並不是很提倡,一方面床底可能比較臟,另一方面寶寶也會磕著自己的頭。
『叄』 八個月寶寶該如何鍛煉爬行
輔助孩子爬,家長可以在孩子前方,吸引孩子爬過去。哪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放置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讓孩子自己爬。
『肆』 成年人如何爬行鍛煉
爬行鍛煉,在草地上、地板上均可進行,直線向前、向後或轉圈爬行均可。爬行的速度由慢逐漸加快,爬行的時間由短逐漸延長。一般每日鍛煉1次,每次10-15分鍾,早晚均可。
爬行是人類古老的健身方法之一,爬行者像老貓伸懶腰一般,四肢伏地,將腰拉長,然後再收腰,一步一步地向前爬,如此反復,即可以收到良好健身效果。
爬行可促進血液循環,鍛煉全身大部分肌肉,增強許多器官的功能,從而可以防治疾病、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爬行時,身體重量分散到四肢,可大大減輕腰椎的垂直負重,腹部和腰部肌肉明顯變得結實,彈性也大大增強。爬行運動可矯正脊柱歪斜,防治腰肌勞損、腰椎部疾病、坐骨神經痛、下肢靜脈曲張、上臂肌肉萎縮、消化不良等病,對關節炎等疾患也有療效。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及腦動脈硬化的病人不宜進行爬行運動
『伍』 爬行運動的方法
在較為平曠、舒適的地方,放鬆身體 ,雙腿彎曲,雙手、雙腳腳趾、雙膝著地,腳趾輕微向前用力,身子略微前傾,四肢配合運動,速度不求快而求穩(若求快而不求穩就只可叫「嬰兒學爬」了)。運動時間無需過長,每星期一兩次即可(注意保護膝蓋) ,爬行運動會受到場地等壞境因素的限制,健身器材行業中已經發明出來一種可以在室內環境里做爬行運動的器材,該器材被國際上命名為菲特克洛爬行器, 它打破了場地的限制,是國際公認的爬行健身器。
『陸』 怎麼鍛煉孩子的爬行能力
訓練寶寶的爬行能力,對孩子將來的運動能力和智力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專家研究發現:孩子早期是否有充足的爬行訓練將嚴重影響孩子許多心理能力的發展,尤其是前庭平衡能力的發展。
孩子爬行時,頭胸部向後抬高,形成脊柱反彎,這對形成孩子正常的前庭平衡能力和本體感至關重要。平衡功能失調的孩子,常常表現出:左右不分,方向感不明,走路愛摔跟頭,經常磕磕碰碰,喜歡爬高、繞圈子跑,怕走平衡木。到了學齡期表現得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安,喜歡惡作劇,浮躁,愛發脾氣,笨手笨腳,做事沒有信心,話多,課堂紀律差,學習效果很糟糕。本體感失調的孩子,動作磨蹭,作業拖拉,手腳笨拙,自卑,粗心大意,有的還會出現口吃等問題。
因此,家長有必要逐漸訓練孩子的爬行能力。這里教大家一個方法:孩子空腹時,讓他俯卧在床上,用手掌頂住孩子的腳板,孩子會自動地蹬住你的手往前爬。一開始還不會用手使勁,整個身也不能抬高離開床,逐漸地孩子就學會用手和腳一起協調用力匍匐前進,然後再逐漸學會胸部、腹部懸空,更容易往前爬,然後又學會用膝蓋和手掌一起協調爬行。
寶寶五項全能大賽把語言、社會適應能力兩項作為觀察項目,將通過團隊游戲活動的參與,觀察參賽寶寶的能力。
大運動、精細動作、認知三項作為比賽項目。爬行比賽僅僅是寶寶大運動比賽項目之一,目的是觀察寶寶協調性及平衡感。
寶寶的身體動作發展迅速,最先學會的是抬頭,然後是俯撐、翻身、坐、爬、站立和行走。一般而言,半歲以後寶寶就會坐,七八個月時就會爬,到一周歲左右就能一個人獨自站立和邁步。大量資料表明,爬是寶寶動作和智力發展的重要因素:早爬或爬行時間較長的寶寶比晚爬或爬行時間較短的、甚至不會爬的寶寶要聰明得多。現在有很多寶寶沒經過爬行就直接進入行走的階段,這對寶寶的動作和智力發展是一個較大的損失。
首先,家長要在家裡給寶寶開辟一間專門的活動室或活動空間,創設一個安全、衛生、舒適的環境供寶寶爬行。
其次,教寶寶學習爬行的時候,兩個家長配合效果比較好。一個家長拉著寶寶的雙手,另一個家長推寶寶的雙腳,拉左手的時候推右腳,拉右手的時候推左腳,讓寶寶的四肢被動協調起來。經過這樣幾次練習後,寶寶就能夠向前爬了。
最後,為了增加寶寶爬行的樂趣,可以拿一些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前面吸引寶寶。會動的玩具,如汽車、球類等對已經熟練爬行的寶寶更具吸引力,寶寶喜歡追逐這些玩具,這樣可以讓寶寶更多地爬行。當寶寶努力爬到終點時,父母要適時給予鼓勵。
方法一1、 把家裡的小席子捲成圓狀。(席子有彈性,方便展開)
2、 讓寶寶趴在席子上,將席子一邊壓在身下。
3、 媽媽推動席子,讓寶寶隨著席子的展開而朝前爬。
方法二1、 寶寶爬在地上或床上。
2、 一個人在寶寶前面,一個人在寶寶後面。
3、 前面的人牽寶寶的右手,後面的人就推寶寶的左腳。牽寶寶的左手時,就推寶寶的右腳。
方法三媽媽躺在床上,寶寶趴在一邊,爸爸在媽媽的另一邊,爸爸牽寶寶右手,媽媽推寶寶左腿,反之亦然,協助寶寶從自己的那邊爬到爸爸這邊來。
貼士:這幾種方法都是先訓練寶寶向前的感覺,父母要耐心,經常幫寶寶練習。多次訓練後,寶寶就能自己朝前爬行了。每次練習成功後,父母要給寶寶鼓勵或獎勵,以保持寶寶對此的熱情。
方法四讓寶寶趴在床上,用毛毯兜住胸腹部,爸爸把毛毯提起,媽媽推動寶寶左手、右腳,前進一步後,換推動寶寶右手、左腳,輪流進行,訓練寶寶手、膝爬行,在訓練中要注意適時休息,並要多給寶寶鼓勵。可以在目的地擺放寶寶喜歡的玩具或物品,促使寶寶努力往前,並保持對這個練習的興趣。
『柒』 爬行是孩子鍛煉身體的一種方式,如何訓練
大部分寶寶在6個月到10個月大時學會爬行。如果你的寶寶遲遲不會爬,也不用擔心。有些體型較胖的寶寶比較慢學會爬,因為他們更難支撐自己的身體。有的寶寶則完全跳過爬行階段,直接站立行走。在教寶寶爬行前,你首先需要確認他已做好准備,比如說能把頭抬起來、翻身甚至是坐著。想要了解如何教寶寶爬,那就仔細閱讀以下步驟吧。
01
部分1
幫助寶寶做好准備
01把寶寶喜愛的玩具放在他剛好夠不著的地方
你可以和他說說話,鼓勵他去拿玩具,或說類似"來吧,寶貝,來拿你的玩具??"的話,幫助他向前移動。寶寶應該會開始前後擺動身體,朝著玩具移動,或僅僅是接近玩具。確保寶寶不會在過程中感到泄氣,或生氣得連玩具也不要。
02讓寶寶爬向你
你也可以走到離寶寶數厘米遠的地方,和他一樣趴著,然後說:"來這里!來到媽媽或爸爸這里!"如果他們感到泄氣,你可上前去,免得他們哭泣。這也會讓寶寶更想要朝你的方向移動,並發現原來爬行和四肢著地一點也不可怕。他可能想要模仿你的動作及更接近你。這個方法能很好地激勵寶寶向前移動。
當他們開始移動(非爬行)時,你可往上舉起他們的身體。
03在寶寶面前放一面鏡子
在寶寶前方25厘米遠的地方安置或托著一面鏡子,確保寶寶能輕易看見自己的倒影。寶寶會想要更清楚地看看自己,所以可能會試著往前爬,以便可以看得清。如果寶寶平時習慣對著鏡子玩耍,這個方法會更有效。
04在寶寶旁邊和他一起爬
除了讓寶寶爬向你,你也可在他身邊和他一起爬。你可和寶寶一起爬向玩具,或是爬向你的另一半。這個方法鼓勵寶寶做出和你一樣的動作,並讓他感到不那麼孤單。他會感覺更像是玩游戲,而想要做出和爸爸、媽媽或兄弟姐妹一樣的動作。
讓較年長的哥哥或姐姐趴在寶寶身邊一起爬,這么做也能鼓勵他向前爬。
05了解寶寶的極限
當寶寶開始哭鬧或看起來泄氣時,不要強逼他繼續學爬。相反地,等到第二天才再次嘗試。要是你強逼未准備好或不想這么做的寶寶爬行,只會讓他更慢學會爬,並對爬行有不好的聯想。讓寶寶把爬行當作是一項有趣、能讓他掌握更多能力的活動。
不要放棄。即使寶寶每次只能忍受趴在地上區區幾秒鍾,你都可以等一下或第二天再試。
06爬行時間結束後,記得鼓勵寶寶
完成了當天的爬行教導後,記得給寶寶大量關愛和鼓勵。如果寶寶無法做得很好,你也不要感到挫敗。相反地,用行動表示對寶寶的關愛和注意,如果有必要,可給他喝溫水或奶粉,獎勵他玩具或小吃(如果他已經可以吃這些東西)。寶寶將對爬行產生更好的聯想,並期待再次爬行。
不用說,如果你讓寶寶爬向玩具,在練習結束後應該把玩具給他(即使他在學爬時無法夠到玩具)。讓他在學爬的過程中感到滿足,而不是感到挫敗。這樣寶寶才會更期待下一次的爬行。
當寶寶學會爬行,並能到處探索屋子時,你就可好好慶祝一番!之後,你需在屋內做好安全措施!
你需要准備:
一張柔軟、厚實的大地毯或毛毯
小鏡子(選擇性)
寶寶喜愛的玩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