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慢性腸炎的有效治療方法
微生態醫學認為:腸胃炎等腸胃病是因體內毒素、病菌淤積以及大腸桿菌、耐葯株菌引起的免疫受損反應,屬人體微生態菌群環境失衡造成的。腸胃病的症狀多樣化,所以選擇慢性腸胃炎的治療方法比較重要。
傳統腸胃病治療方法副作用大,耐葯性大,且廣譜抗菌,缺乏綜合調節功能,使微生態環境惡性循環,造成腸胃病復發率增高。
——微生態醫學新觀點,倡導腸胃病綠色療法新思路
。
慢性腸胃炎吃什麼葯效果好?如何選擇合適的慢性腸胃炎的治療方法?
生物製品【奘靈水蘇糖】對慢性腸胃炎的治療,緩解腸胃病的症狀具有以下作用
1、水蘇糖不被消化酶分解,有害菌無法利用,可靶向性的調節腸胃菌群平衡,重組良性微生態環境。
2、水蘇糖產生醋酸、乳酸等短鏈脂肪酸促使腸道推進運動能力增強;增強腸胃免疫力。
3、補充人體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清理腸道毒素垃圾,防治便秘、腹瀉、慢性腸胃炎等腸胃病。
2. 慢性腸炎怎樣治療
我有認識的人是有這病,還很嚴重,也是有很多年的了 他是吃中葯治好的, 一開始吃的西葯,只能緩解,都根治不了,而且西葯很有副作用 後來是聽人說那裡有個中醫治好過很多這種病,就去找他,開了些中葯,吃了後效果速度不快,但是一點點好了後就沒再復發
3. 腸胃炎的治療有什麼好的方法
治療腸胃炎最好的辦法
1.治療腸胃炎需要補充比較多的水分以及電解質,通常患者需要在病床上面卧床休息,並飲用足量的水分,那麼就可以非常好的環節.但是建議不要用其他的飲料進行代替。除了水以外其他的並不適合進行補液。
2.在治病期間也不建議使用一些抗生素因為,如果是病毒感染所導致的腸胃炎的話可能說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如果是寄生蟲所引起的感染那麼也是需要使用一些抗寄生蟲葯物。如果情況比較嚴重的話可以使用一些止瀉葯,或者止吐葯。,
3.治療腸胃炎應該要對症治療,尤其是針對腹瀉的患者,腹瀉嚴重的時候應該要防止脫水,要適當的給患者喝淡鹽水或者是口服葡萄糖來補充流失的體液,有嘔吐嚴重的患者可以靜脈輸液。
4.治療腸胃炎往往要需要使用到抗菌葯物,尤其是感染性腹瀉,應該去醫院檢查,明確病菌,針對性的使用抗菌葯物治療,切不可濫用抗菌葯物,常用的抗菌葯物有黃連素,還有慶大黴素。
5.解痙葯也是比較常用的治療葯物,腹瀉患者也可以使用思密達止瀉,或者是顛茄8n堪,腸胃炎患者在發病的時候應該要盡量的躺在床上休息,飲食上應該要給予流質或是半流質的食物食用。
6.治療胃腸炎的時候飲食也非常重要,一定要吃易消化沒有刺激性的食物,最好喝小米粥,有利於吸收還能養胃,每天的三餐一定要按時吃,不要暴飲暴食,要細嚼慢咽緩慢進食。
7.飯後不能立刻運動,可以喝些牛奶,早晨起床的時候喝一杯淡鹽水,晚飯要少吃,七分飽就可以,睡覺之前不能吃東西,注意身體的保暖,不能著涼晚上睡覺最好是把窗戶關上。
腸胃炎患者注意事項
在飲食方面要注意盡量啊,多食用流食制食物就是那些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說,煮些清淡的粥,雞蛋麵糊。還有要對冷食以及落石等刺激性的食物要注意適量。要注意不要去大量的酗酒和吸煙。
不能吃刺激性的食物,不能吸煙喝酒,多吃易消化有營養的。不要喝咖啡吃冰淇淋,火鍋燒烤這些。多吃些水果還有蔬菜。定期的去醫院檢查。
患者有好轉跡象的時候千萬不要給患者吃大量的糖或者是飲用牛奶,期間也最好是少食多餐,不可暴飲暴食,要適當的多喝湯水,不要吃油膩食物。
4. 腸胃炎怎麼治療好呢
治療方面,應在提高生活質量、避免不良刺激、調整飲食和加強體格鍛煉的基礎上,配合一些葯物治療,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
1、口服抗生素: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當胃酸減低或缺乏,胃功能紊亂或胃內有瀦留液時,細菌易於生長繁殖,使胃炎病變和症狀加重。因此,可口服鏈黴素、慶大黴素、黃連素等抗生素,用迪樂沖劑可抑制或殺滅幽門螺旋菌,故也可選用。
2、服用胃粘膜保護劑:如硫糖鋁、蓋胃平或氫氧化鋁凝膠等,可起到保護胃粘膜、增強其抵抗力的作用,但鋁制劑不應長期服用。
3、減少膽汁返流:胃復安或嗎丁林可加速胃和十二指腸的排空,減少膽汁返流,從而避免了膽汁對胃粘膜的損害,但需注意胃復安有嗜睡等副作用。
4、老年人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縮性胃炎患者,當上腹部症狀加重或增多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5、中葯治療。
大中華健康網
3.1、腹痛:給予抗膽鹼能葯物:如阿托品0.3毫克,每日3次;普魯苯辛15毫克,每日3次;得樂沖劑:每日4次,每次1包,4~6周為一療程。
2、消化不良,胃酸分泌缺乏者,可服用1%稀鹽酸3~5毫升,每日3次;胃蛋白酶合劑10毫升,每日3次;嗎丁林,每次100毫克,每日3次,飯前15分鍾服用,可促進胃腸道蠕動和張力恢復正常。
3、貧血:可口服葉酸、硫酸亞鐵以及肌肉注射維生素B12。有膽汁返流時可用胃復安10毫克,每日3次。
4、對於自身免疫有關的低酸性慢性萎縮性胃炎,可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如強的松5毫克,每日3次或地塞米松0.75毫克,每日3次,但應在嚴密觀察下慎用。疑有消化性潰瘍者禁用。
5. 怎樣治療腸炎
你好 慢性腸炎的飲食療養:
慢性腸炎常反復發作,病情時輕時重,由於病程較長,營養丟失較多,對患者身體消耗較大,嚴重時由於失水、失鹽,可以引起虛脫。慢性腸炎經久不治,可導致營養不良,甚至引起營養不良性貧血,對健康影響很大。所以得了慢性腸炎,除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外,還要安排好飲食。
1. 低脂、少纖維。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腸作用常會使腹瀉症狀加重,因此患者不應吃油炸、油煎、生冷及多纖維食物,可選擇容易消化的細掛面、燴面片、餛飩、嫩菜葉、魚、蝦、蛋及豆類製品等,以使腸道得到休息。
2. 慢性腸炎患者如伴有脫水現象時,可喝些淡鹽開水、菜湯、米湯、果汁、米粥等,以補充水、鹽和維生素。
3. 排氣、腸鳴過強時,應少吃蔗糖及易產氣發酵的食物,如土豆、紅薯、白蘿卜、南瓜、牛奶、黃豆等。
4. 慢性腸炎病人多半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因而更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食物,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
5. 蘋果含有鞣酸及果酸成分,有收斂止瀉作用,慢性腸炎患者可經常食用。
2)「慢性腸炎」食療秘方:
1. 小麥麵粉
取小麥麵粉500克,白糖適量。麵粉放鍋內炒到焦黃,每次50克,加適量白糖,用開水調勻,早晚飯前服,3--5天有特效。忌吃香蕉、柿子、油膩。
2. 大蒜米粥
用粳米100克,大蒜30克。大蒜去皮,切碎末,共加水1000毫升煮粥,早、晚溫服,有止痢、止瀉效果。
3)「慢性腸炎」預防保健:
1. 患者平時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使脾旺不易受邪;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消滅蒼蠅,加強飲食衛生和水源管理;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燙洗,要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習慣。
2. 要注意休息和增加營養,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湯、粥湯等。若虛寒腹痛泄瀉者,亦可予以淡姜湯飲之,以溫振脾陽,調和胃氣。忌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在有條件情況下,配合紅外線,蠟療、拔火罐、針灸、氣功等療法,以提高療效。另外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強烈刺激,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中成葯可以服用參苓白術散,西葯可以服用氟呱酸、整腸生等平時一定要忌辛辣、油膩、煙酒、生冷等刺激。注意整腸生不能和氟呱酸一起服用。
愛心提示:以上介紹用方,請務必咨詢當地正規中醫醫院,結合自身生理特點和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選擇使用。
6. 治療腸炎最有效,最簡單的方法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3]
①
病原治療。病毒性腸炎一般不需病原治療,可自愈。腸毒素性細菌性腸炎一般也不應用抗菌葯。侵襲性細菌性腸炎,最好根據細菌葯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葯。患細菌性痢疾時,因痢疾桿菌對常用抗菌葯廣泛耐葯,一般可選用復方磺胺甲基異唑(復方新諾明)、吡哌酸、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等。空腸彎麴菌腸炎可用紅黴素、慶大黴素、氯黴素等治療。耶爾森氏小腸結腸炎桿菌腸炎一般應用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復方磺胺甲基異唑、四環素、氯黴素等。沙門氏菌腸炎輕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葯,重型病人可用氯黴素或復方磺胺甲基異唑。侵襲性大腸桿菌性腸炎用新黴素、粘菌素和慶大黴素等治療,可獲良好效果。阿米巴痢疾、雅爾氏鞭毛蟲和滴蟲引起的腸炎,可用甲硝噠唑(滅滴靈)治療。血吸蟲病可用吡喹酮治療。白色念珠菌腸炎以制黴菌素口服,療效較好。伴有全身性真菌感染者,則需應用二性黴素B治療。
②
補充液體及糾正電解質和酸中毒。輕度脫水而且嘔吐不重者,可口服補液,WHO推薦的口服液配方為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葡萄糖20g或蔗糖40g,加水1000ml。脫水或嘔吐較重者,可靜脈輸入生理鹽水、等滲碳酸氫鈉和氯化鉀溶液以及葡萄糖。
③
減少腸道蠕動和分泌性葯物。可小量應用阿托品、顛茄、普魯本辛以減輕腸道蠕動,可止痛及止瀉。也可應用氯丙嗪,有鎮靜作用,並可抑制腸毒素引起的腸粘膜過度分泌,使大便次數及便量減少。
7. 如何治療腸炎 五個食療方法配合使用效果好
(1)飲食治療: 腹瀉期要注意補充營養,適當減少飲食中纖維素成分,以易消化富含葉酸、鐵、鈣、鎂、鋅等微量元素的流質飲食為宜。避免牛奶及乳製品。嚴重者最初幾天宜禁食,可用靜脈高營養治療,使腸道得到休息。 (2)心理治療: 做好患者思想工作,盡量全身放鬆,精神過度緊張者,可用鎮靜劑如安定、舒樂安定等。 (3)食療: ①健脾止瀉糕: 鮮山葯250克、赤小豆150克,芡實米30克、白扁豆20克、茯苓20克、烏梅4枚、果料及白糖適量。製法:赤小豆成豆沙加適量白糖。茯苓、白扁豆、芡實米共研成細末、加少量水蒸熟。鮮山葯去皮蒸熟加入上粉,拌勻成泥狀,在盤中一層鮮山葯粉末泥,一層豆沙,約6-7層,上層點綴適量果料,上鍋再蒸。烏梅、白糖熬成膿汁,澆在蒸熟的糕上。分食之有健脾止瀉之功。 ②百合粥: 芡實、百合各60克。上兩味葯放入米粥內同煮成粥,主治脾虛泄瀉。 ③紫莧菜粥: 紫莧菜100克,白米50克,先用水煮莧菜,取汁去滓,用汁煮米成粥,晨起做早餐服之。 ④銀花紅糖茶: 銀花30克,紅糖適量,泡水飲用。 ⑤石榴皮紅糖茶: 石榴皮1-2個,紅糖適量,泡水飲用。 ⑥車前草60克,灶心土60克,生薑3克,水煎服。 潰瘍性結腸炎常用西葯 (1)柳氮磺胺吡碇(SASP): [作用與用途]本葯在腸道內分解為5-氨基水楊酸(5-ASA)與碘胺吡碇,前者是主要有效成分,能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或白細胞介導的氧自由基形成,能消除炎症。 [用法和劑量]口服:發作期1克/次,3-4次/日,病情緩解後為0.5-1克,2-3次/日,維持治療1年。保留灌腸:以粉劑2.0克加白芨3.0克,溶於生理鹽水。20-30ml中,均勻混搖後進行灌腸,每日1次。 [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偶有胃腸道症狀,皮疹等變態反應。 (2)甲硝唑: [作用與用途]主要用於各種厭氧菌感染、阿米巴病及絲蟲病等。 [用法和劑量]口服,成人每次0.4克,每日3-4次,用15日為1療程。靜滴:成人每次0.5-1.0克,分2次。 [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 ①胃腸道症狀最為常見,與劑量呈正相關。 ②肝病患者慎用。 ③偶見頭暈、感覺異常、肢麻、共濟失調,停葯即可緩解。 ④個別患者可有白細胞減少。 (3)激素類(具體葯物有:氫化可的松、強的松、地塞米松等): [作用與用途]此類葯物可減少白三烯B4的釋出,抑制其中性粒細胞的趨化作用,防止氧自由基的形成。 [用法和劑量]靜滴:200-300毫克/日,維持10-14天。後改用口服強的松60-80毫克/日,病情穩定後逐漸減量至10-15毫克/日,維持半年左右然後停葯。病變主要局限於直腸、左側結腸的患者,可用半琥珀酸鈉氫化可的松100毫克、21-磷酸潑尼松龍20毫克或地塞米松5毫克加生理鹽水100ml,作保留灌腸,1次/日,病情好轉後改為2-3次/周,療程1-3個月。 [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對合並感染者不宜應用,有糖尿病、高血壓、潰瘍病活動期及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4)硫唑嘌呤 [作用與用途]此類葯物在體內產生硫嘌呤而發揮免疫抑製作用,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和淋巴細胞的增殖,對T淋巴細胞的抑製作用較強。 [用法和劑量]每日1.5-2.5毫克/千克,分3次口服;療程約1年。 [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與劑量有關,有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粒細胞減少等作用,有惡心、嘔吐、少數有肝臟毒性;有致畸危險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一)內科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急性復作的結局主要取決於疾病的嚴重度,表現為全身症狀,而與病期及病變范圍無關,如潰瘍性直腸炎除外不予考慮的話。 內科治療應包括4個方面:⑴卧床休息和全身支持治療:包括液體和電解質平衡,尤其是鉀的補充,低血鉀者應予糾正。同時要注意蛋白質的補充,改善全身營養狀況,必要時應給予全胃腸道外營養支持,有貧血者可予輸血,胃腸道攝入時應盡量避免牛奶和乳製品。 ⑵柳氮磺胺吡啶(Azulfidine,SASP):開始時給0.25g口服4次/d,以後增至1g 4次/d口服,在奏效後改為1g 3次/d或0.5g 4次/d。並可同時給甲硝唑0.2g 3次/d,3周後改甲硝唑肛栓0.2g 2次/d納肛,以後改0.2g 1次/d納肛,並持續應用3~6月。 ⑶皮質類固醇:常用量為強的松5~10mg,3次/d,1~2周後,劑量遞減,每周減少5mg,直至最後5mg 1次/d或2.5mg 2次/d作為維持量。或用地塞米松0.75~1.5mg 3次/d,同樣遞減至0.75mg qd或0.375mg bid作維持,但目前並不認為長期激素維持可防止復發。在急性復作期亦可用氫化考的松100~300mg或地塞米松10~30mg靜脈滴注,以及每晚用氫化考的松100mg加於60ml生理鹽水中作保留灌腸,在急性發作期應用激素治療的價值是肯定的,但在慢性期是否應持續使用激素則尚有分歧,由於它有一定副作用,故多數不主張長期使用。除皮質類固醇外,也可用ACTH 20~40U靜脈點滴。 ⑷免疫抑制劑:在潰瘍性結腸炎中的價值尚屬可疑。據Rosenberg等報道硫唑嘌呤(azathioprine)在疾病惡化時並無控制疾病的作用,而在慢性病例中它卻有助於減少皮質類固醇的使用。 除上述治療措施外,對腹瀉嚴重,出現夜間腹瀉的病例可給予抗膽鹼酯類葯物或復方苯乙哌啶(止瀉寧),但忌用鴉片類葯物如可待因和復方樟腦酊,因為有誘發急性結腸擴張之可能。 (二)外科治療 約有20%~30%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最終將需要手術治療。以往,在各種內科治療方法失敗後,手術作為最後一種解決疾病的方法,而病員也處於急性或慢性疾病嚴重營養不良和虛弱的狀況下。現在多主張較早施行手術,這種治療態度的變化是由於現在有好幾種手術可供選擇和嘗試,而手術的結果是良好的。 ⑴手術指征:需急症手術的指征有:①大量、難以控制的出血;②中毒性巨結腸伴臨迫或明確的穿孔,或中毒性巨結腸經幾小時而不是數天治療無效者;③暴發性急性潰瘍性結腸炎對類固醇激素治療無效,亦即經4~5d治療無改善者;④由於狹窄引致梗阻;⑤懷疑或證實有結腸癌。此外,還有幾種非急症情況應考慮手術,如:⑥難治性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是指反復發作惡化,慢性持續性症狀,營養不良,軟弱,不能工作,不能參加正常社會活動和性生活;⑦當類固醇激素劑量減少後疾病即惡化,以致幾個月甚至幾年不能停止激素治療,這是不得不作結腸切除的手術指征;⑧兒童患慢性結腸炎而影響其生長發育時;⑨嚴重的結腸外表現如關節炎,壞疽性膿皮病、或膽肝疾病等可能對手術有效應。 ⑵手術選擇:目前對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有四種手術可供選用。各有優缺點,因此應用嚴格的適應范圍,只有合理的選用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①結直腸全切除、回腸造口術:這是最古老、最徹底的手術、無復發和癌變之慮,術後再也不需服葯。術後並發症較少,手術可一期完成。但永久性回腸造口給病員帶來生活上的不便,精神上的痛苦和肉體上的折磨,無疑是病員最不願接受的手術,因此這一術式應限用於具有低位直腸癌需作直腸切除者;有肛門疾病或肛門手術史的病員;以往曾作小腸切除或疑有克隆病不適宜作盆腔回腸袋手術者。 ②結腸全切除、回直腸吻合術:這是一個有爭議的手術,因為保留有病變的直腸,有疾病再活動和癌變的危險。然而這一手術操作簡便,避免永久性回腸造口,手術並發症少。因此在Koch回腸造口術和回腸袋肛管吻合術問世前這是唯一可避免永久性回腸造口術的術式。贊成採用這一術式者認為至少可讓病員少受幾年回腸造口之苦,此手術主要適用於直腸無病變的患者。對結腸或直腸中有癌腫或間變的病例,直腸纖維化不能擴張者,有肛周疾病以及術後不能定期隨訪復查的病例均不宜選作此手術。 ③控制性回腸造口術:Koch首創在回腸造口前利用末端回腸建成一個儲存袋和一個乳頭瓣,以達到控制排便的目的,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手術,並發症較多,尤其是有關乳頭瓣的並發症如瘺管形成,乳頭瓣滑動,壞死和瓣脫垂,其中以乳頭瓣滑動最為常見,也是最難應付的問題。雖然有許多改良以減少其發生,但尚無法消除。理論上Kocn回腸袋的地位更有了限制。一般,病員希望避免回腸造口術者宜選盆腔回腸袋手術;如病員已往已作結直腸全切除術或因低位直腸癌或肛門功能障礙不適宜作盆腔回腸袋手術者,則可選作Kocn回腸袋手術。但以往曾作小腸切除手術或小腸伴克隆病者則屬Kocn回腸袋手術的禁忌證。 ④結直腸全切除、回腸袋肛管吻合術(IPAA):術手術主要適用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對內科治療無效的病例,不間斷的腸道外表現,持續的少量出血,狹窄或粘膜嚴重間變的病例。位於直腸中段平面以上的癌腫病例且無播散者也是本手術的適應者。在急性情況下千萬別作此手術。另外在急症結腸切除時,直腸不一定要切除,尤其在年輕患者;如臨床情況需要,直腸應予保留,以後還可以再作近端直腸切除,遠端直腸內粘膜剝除,回腸袋肛管吻合術。
8. 結腸炎怎麼治療好
建議:結腸炎患者飲食調節方法 一、休息:休息對疾病有很大好處,特別對活動期病人要強調充分休息,減少精神和體力負擔。隨病情好轉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但一般應避免重體力活動。 二、飲食和營養:腹瀉期要注意補充營養,又要適當減少飲食中的纖維素成份,像韭菜、芹菜、蒜苔等,要用少渣飲食,以減輕高纖維素成份可能給結腸粘膜帶來的機械性損傷。關於結腸炎患者喝牛奶的問題,要看喝牛奶後有無腹瀉加重,因為潰瘍性結腸炎病人可能對牛乳蛋白過敏,另一方面,有些患者可能因腸道的乳糖酶缺乏服牛奶腹瀉。在我國,患有乳糖酶缺乏症的人要比西方為多,因此,對腹瀉期的炎症性腸病患者應仔細詢問有無對牛乳過敏史,限制乳製品的攝入,有時會起到止瀉的效果。 由於腹瀉便血、長期攝食過少和吸收營養不良等因素,患者可能有缺鐵、葉酸缺乏或貧血、應給予適量補充。一般可經口服或注射補充,運用益氣健脾、養血補腎中葯也可達增加體質和補充營養的目的,但不要濫補,要辯證用葯。長期腹瀉者,要補充鈣以及鎂、鋅等微量元素。 三、糾正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重度患者由於大量腹瀉、發熱,容易有脫水,水鹽代謝紊亂和低鉀,尤其是用大量激素治療時,尿鉀排出增加,更容易導致低血鉀,而低血鉀可誘發中毒性腸擴張,因此,患者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葯,更要注意用葯後反應。門診患者如因病情加重,出現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要及時住院治療,以便及時靜脈補充水,氯化鈉和鉀鹽,糾正水和酸鹼平衡紊亂。 有以下幾點,您參考一下吧! 1.少纖維、低脂肪食物有促進腸蠕動、刺激腸壁的作用,但不易消化,對腸道不利,故應限制。多油及脂肪類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腸作用又可使腹瀉加重,所以油炸、烹調、油煎及肥肉類和食用油應控制用量。 2.注意補充蛋白質及維生素。在日常飲食中應選用一些易消化的優質蛋白質食品,如魚、蛋、豆製品及富含維生素的新鮮嫩葉菜等。最好食用菜汁,以減少纖維的攝入,因為慢性腸炎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差,應採用易消化的半流少渣飲食、少量多餐的方法,以增加營養,改善症狀。慢性結腸炎急性發作時,應食粥類、精米面類、魚蝦、蛋及豆製品和易消化的食物,以使腸道得以休息。 3.慢性腸炎如有脫水低鈉現象時,應及時補充淡鹽水,食用菜葉湯以補充水、鹽和維生素的丟失。 4.排氣、腹瀉過強時,應少食糖及易產生發酵的食物:如薯類、豆類、牛奶等。 5.柿子、石榴、蘋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膠成分,均有收斂止瀉作用,慢性結腸炎可適量食用。 6.慢性腸炎病人多是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腸道易並發感染,因而更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的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 7.慢性結腸炎病人還應密切觀察自己對各種食品的適應性,注意個體差異。一些本不應對腸道造成影響的食品,如雞蛋、牛奶等,但食後腹瀉加重,過敏源一時也分辨不清,因此發現問題,要找出原因,摸索規律,盡量不要食用。
9. 腸炎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
防治方法
:1除去致病原因.
2補充丟失的水分,電解質和糾正酸鹼平衡失調.
腸炎常見以下幾種:①
細菌性腸炎②
病毒性胃腸炎③
寄生蟲性腸炎④
真菌性腸炎最好是到醫院做個檢查,明確是哪一種類型,好針對性用葯.最後祝你早日康復.
10. 怎樣治腸炎
慢性腸炎的治療原則: (1)適當休息,進食易消化的食物,禁食油煎和刺激性食物。 (2)酌用止瀉劑,可給次碳酸鉍1~2g,每日3次;復方樟腦酊4ml,每日3次。 (3)解痙劑,可用阿托品0.3~0.6mg,每日3次;普魯苯辛15mg,每日3次。 (4)按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選擇抗生素,但病情要長。也可用3%黃連素液或5~10g大蒜浸液200ml,保留灌腸,每日一次,10~20天為一療程。其他治療同急性腸炎。 (5)精神性腹瀉者,可用利眠寧10mg,每日3次;苯巴比妥15~30mg,每日3次。 慢性腸炎的常用葯物: (1)消炎止痛:細菌感染,除選用致菌培養有效抗生素外,可選用黃連素03g,每日3次;元胡止痛片3片,每日3次;胃腸靈4片,每日3次。病情出現發熱、脫水、休克可適當選用抗生素,必要時輸液輸血或吸氧。 (2)解痙止痛:阿托品0.5~1mg,或645-2,5~10mg,肌肉注射;或普魯苯辛15~30mg,日3次。 (3)止瀉劑可選用,次碳酸鉍1~2g,每日3次;復方樟腦酊4mg,每日3次。 (4)精神性腹瀉者,可服利眠寧10mg,每日3次;或眠安寧1片,日2次。 (5)中葯方面:①脾虛泄瀉,可給予補中益氣丸或人參健脾丸。②腎陽虛衰泄瀉,附桂八味丸、或附子理中丸。③肝氣乘脾泄瀉,予痛瀉要方或逍遙丸服用。 中醫對慢性腸炎的治療: 祖國醫學無慢性腸炎的病名,但根據其病的臨床特點,屬中醫學的慢性腹痛、慢性腹瀉范疇。其發病原因可見脾胃虛弱、腎陽虛衰、和肝氣乘脾、瘀阻腸絡等。其病位,本病在脾胃,與肝腎密切相關。其病性,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脾胃肝腎之氣失司為本,胃腸功能失調為輔,致氣血逆亂,臟腑失調,陰陽不和等病理變化。清濁不分、混雜而下,走於大腸泄瀉為其臨床特點。 (1)脾胃虛弱 久病不愈或寒濕之邪困阻中焦,使脾胃虛弱。脾為中土,喜燥惡濕,主運主升。胃乃腑臟,喜潤惡燥、主受納主降。兩者相輔相成,一納一運,燥濕相濟,共同完成吸收轉運水谷功能。今脾胃虛弱,清濁不分,升降失和,致氣機逆亂,致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濕滯內停,腸腑混濁而下,遂成本病。 (2)腎陽虛衰 腎為先天之本,又為命門之火臟,主一身陽氣,具有溫煦、氣化、推動氣血、臟腑的功能。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脾陽得不到陽氣的溫煦,致脾腎陽虛,陰寒積盛,胃關不固,中氣下陷,運化失司,久瀉不止,疼痛纏綿,致發本病。 中醫對慢性腸炎病機的認識: (1)病因:本病病因主要由於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和房事過度而致脾肝腎功能障礙。脾胃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納,為水谷之海。肝主疏泄、肝氣條達,則疏泄有利於脾胃之氣的升降。腎為先天之本,命門火衰,不能溫煦脾陽,而致泄瀉遂成本病。 (2)病機:①病位:本病在脾胃,與肝腎關系密切。②病性: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脾胃肝腎之氣失司為本,導致清濁不分,升降失和,混雜而下,並走大腸泄瀉為標。③病勢:本病的發生是以先天之氣不足、肝失疏泄、脾胃失和,氣機升降逆亂為主,漸及它臟,臟腑失調。以泄瀉、腹痛、腸鳴為臨床特點。④發病: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腎陽不足、肝失疏泄,致消化、吸收發生障礙而致泄瀉。病情反復發作,時輕時重,纏綿難愈,病程較長。 怎樣辨治脾胃虛弱型慢性腸炎: 症狀: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納呆食少,食後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明顯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 分析:脾胃虛弱而致瀉下,主由脾氣虛弱,清陽不升,運化失職所致,故見大便溏瀉,完谷不化;脾虛不運,則納食減少或食後脘悶不適,久瀉不止;脾胃氣虛,化源不足,致面色萎黃,疲乏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均屬脾胃虛弱之象。 治法:健脾益氣。 方葯:參苓白術散主之。 方中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砂仁、陳皮、桔梗、扁豆、山葯、蓮子肉、苡仁理氣健脾化濕,是治療脾虛泄瀉的常用方葯。若脾陽虛衰,陰寒內盛,可配伍附子理中湯,以溫中散寒;若久瀉不愈,中氣下陷,而兼有脫肛者,可投補中益氣湯,重用黃芪、黨參以益氣升清,健脾止瀉。 肝氣乘脾型慢性腸炎的辨治如何: 症狀:素有胸脅脹悶,噯氣食少,每因抑鬱腦怒或情緒緊張之時,即腹痛,腹瀉,舌淡紅,脈弦。 分析:七情所傷,情緒不穩,激怒之時,氣機不利,肝失條達,橫逆乘脾,失其健運,故腹痛則瀉。肝氣不舒,疏泄失常,故胸脅脹悶,噯氣食少。舌淡、脈弦,均為肝旺脾虛之象。 治法:抑肝扶脾。 方葯:痛瀉要方為主。 方中白術健脾補虛;白芍養血柔肝;陳皮理氣醒脾;防風升清止瀉。共奏疏肝解郁,健脾止瀉之功。 怎樣辨治脾腎陽虛型慢性腸炎: 症狀:黎明之前,臍周作痛,腸鳴即瀉,瀉後則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 分析:腎陽虛衰,不能溫煦脾土,而黎明之前,陽氣未振,陰寒較盛,故見臍腹作痛,腸鳴而瀉,瀉後自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均屬脾腎陽虛不足之徵象。 治法:溫補脾腎,固澀止瀉。 方葯:理中湯合四神丸。 四神丸中補骨脂補腎陽;肉豆蔻、吳茱萸溫中散寒;五味子收斂止瀉。配合理中湯溫中健脾,主治脾腎虛寒之腹瀉。如年老體衰,久瀉不止,中氣下陷,宜加入益氣升陽及收澀之品,如人參、黃芪、訶子肉、石榴皮,赤石脂、炒米殼之類,亦可合用桃花湯以固腸收斂止瀉。 欲飲,舌邊有瘀斑或舌質暗紅,脈弦而澀。 分析:泄瀉日久,病邪入絡,血瘀腸絡,不通則痛,故有腹部刺痛,痛有定處,按之痛甚;瘀阻氣滯,故有瀉後不盡之感;口乾不欲飲,面色晦滯,舌邊有瘀斑,舌質暗紅,脈弦而澀,均為瘀血內阻之徵。 治療:化瘀通絡,和營止血。 方葯:少腹逐瘀湯主之。 方中以蒲黃、五靈脂與當歸、川芎配伍為君葯,合元胡、沒葯活血定痛;桂心、小茴香、乾薑溫經散瘀,使腸絡瘀血得散,則泄瀉腹痛而止。若氣血瘀滯,化為膿血,大便挾有赤白粘凍,可與白頭翁湯合用,以清熱涼血,利濕解瘀。 慢性腸炎的預後如何進行預防保健: (1)預後:慢性腸炎經過及時適當的治療,預後良好;如長期反復腹瀉,致脾胃氣虛,病久及腎,病情加劇。若腎虛進一步發展,既不能溫運脾陽,又不能固攝於下,而致泄瀉無度,則病情趨亡陰亡陽之證,預後多不良。 (2)預防: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使脾旺不易受邪;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消滅蒼蠅,加強飲食衛生和水源管理;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燙洗,要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習慣。 (3)保健:注意休息和增加營養,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湯、粥湯等。若虛寒腹痛泄瀉者,亦可予以淡姜湯飲之,以溫振脾陽,調和胃氣。忌食辛辣炙B032、肥甘厚味之品。在有條件情況下,配合紅外線,蠟療、拔火罐、針灸、氣功等療法,以提高療效。另外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強烈刺激,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