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冥想是連接潛意識的方法

冥想是連接潛意識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3 02:09:34

1. 為什麼要以及如何冥想

冥想是什麼?

如果說到冥想,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加入某個團體?穿著奇怪的衣服,然後坐在那裡一個人神神叨叨地自言自語?

不,這些都不是冥想,我把冥想定義為:自發主動的進行大腦潛意識的練習。這個定義裡面有兩點,第一點是說冥想是一個主動的過程(這點我後面會講到),第二點是表明它是一種對潛意識的練習。

什麼是人的潛意識?最直觀的看下面這張冰山。

一般懸浮在一座海洋上的冰山,它有1/8的體積是在海面上,而其餘7/8是潛伏在難以察覺的水面之下。類似地,其實人大腦的意識同樣可以分為顯意識(正如水面上的冰山)和潛意識(水底下的冰山)。

顯意識是我們有意識思考的產物,而大量的潛意識是我們未主動為之,但是大腦仍然在默默運作的那些意識。很多的潛意識發生在夢中,正是由此,佛洛依德根據潛意識來窺探人內心的秘密而進行干預治療,並完成了著名的《夢的解析》。

從這個角度上看,通過冥想,我們著力的是主動的對於潛意識的訓練和改造,和心理學家對於潛意識的利用干預有著同樣的出發點。

冥想能帶來什麼?

冥想能夠帶來靈感。大多數人有過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經歷,其實就是大腦在一段很集中的思考之後,對於某個問題的探索從顯意識轉到潛意識繼續探索的過程。

彭加勒曾用15天的時間力圖證明,不可能存在任何他稱之為富克斯函數的函數。他一無所知的每天坐在辦公桌前呆一兩個小時,卻依舊一無所獲。一天晚上,他因反常喝了黑咖啡而久久不能入睡,各種想法卻紛至沓來,相互沖突卻又連接成對。到第二天清晨,他已經成功確立了一對富克斯函數的存在。這時候,因為工作原因,他離開居住的卡昂參加了礦業學校舉辦的地質旅行,而在他腳踏上馬車踏板的一剎那,一種想法湧上心頭,即他通常定義的富克斯函數的變換等價於非歐幾何的變換,而這一想法又導致了另一類函數的產生。

利用潛意識幫助你思考的例子還層出不窮,而冥想作為一種主動自發的潛意識的練習手段,更能夠幫助自己留意到那些潛意識加工後的靈感。

冥想能夠帶來內心的平靜。冥想本質上是一種簡單的大腦放空的過程,通過呼吸的調節,能夠讓調節潛意識的混亂無章,繼而獲得一種定力和敏銳。隨著冥想過程的推進,人會逐漸清空雜念,進入入定的狀態,這顯然對於當代快節奏物質社會的我們是急需的。有句非洲的言語說:時常停下來等等你的靈魂。冥想,就是可以幫助你停下來的一種手段。

從冥想當中收益的例子很多,例如喬布斯就是一個經常冥想的人。喬布斯受到了禪宗和印度瑜伽兩派思想的影響。日本的鈴木俊隆,將禪宗帶到美國,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力,其作品《禪者的初心》也是喬布斯生前喜愛的作品。而瑜伽思想中,喬布斯喜愛閱讀的是《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而他一生真正的精神導師,則是國內人們還不熟知的——Ram Dass.受新世紀運動與禪宗的影響,喬布斯不斷地練習冥想,將他的心和專注力不斷洗滌,平靜。從而訓練自己的思考和洞察力,並日益敏銳。

如喬布斯所說:

如果你坐在那裡審視自己,你會發現自己的靈魂是如此的不安。如果你嘗試著去安慰它,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但是如果你持續地這么做,你的靈魂確實會慢慢地平靜下來,而如此之後,你的心靈就有更多的空間去安置更微妙的東西----這就是你的直覺開始開花結果的時候,你能夠更清楚的看待事物並且活在當下。你的靈魂開始變得慢下來並且在那個時刻你體會到自己一個巨大的充實,你看到了比起你以前看到的多得多的事情。

同樣的例子還發生在一代楷模曾國藩的身上。年輕時候的曾國藩不僅忙於應酬以至於少了做學問的時間,還經常沉溺於女色,父親曾寫信告誡他,令其「節欲修學」,曾國藩也知道自己的問題,但是苦於應酬一來,自己就身不由己了。自己所列的一條條規矩就盪然無存了。根據曾國藩年鑒: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31歲的曾國藩:8月,偕倭仁往謁理學大師唐鑒,請教治學之方,檢身之要。

這時唐鑒送給他一個字,而這個字果然拯救了他:靜!

唐鑒說:若不靜,省身也不密,都是浮的,總是要靜??最是靜字工夫要緊。靜不下來,一切都是空的。問題在浮,靜下來才有改過的可能。

曾國藩說:既而自窺所病,只是好動不好靜,先生兩言,蓋對症下葯也。務當力求主靜,使神明如日之升也。即此以求其,繼繼續續。並且由此開始規定自己靜坐的習慣: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體念來復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如何去冥想?

冥想絕不復雜,你需要做好這三步:

找個安靜的地方,閉目,坐直(盤不盤腿都可,但須背挺直)

腹式呼吸,專注於自己某個部位(鼻子、肚子等)的呼與吸

不停的排除雜念,不停的重新開始(你的腦子里可能突然會跳進和老闆的對話,或其他生活中的小事,對,請及時打斷這些事情,重新開始專注你的呼吸。就是這個不停的凝神、排雜念的過程讓我們的潛意識得到鍛煉,進而雜念會越來越少,你的專注程度也可以越高。這個努力嘗試的過程科學家可以在冥想者的腦電波中觀測到)

冥想和發呆的區別

冥想的過程不是發呆。兩者的區別是:冥想是主動的,一直都在排除雜念,專注呼吸的過程;而發呆是被動的,只是人一個放空的狀態。雖然兩者都是非常專注的。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你不可能主動去發呆!

最後,希望你可以早日養成冥想的習慣!

2. 冥想,催眠和潛意識之間有什麼不同和聯系

催眠術是一項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心理調整技術。
在古代就有很多類似於催眠的記載,由於科學不發達,便藉助自身或者外界的力量來治療某些疾病。再如寺廟的僧侶或者教堂的神甫等進行講道、說法、告解等,都有類似於自我催眠的作用。這就是催眠的神學時代。
在18世紀,麥斯默提出「動物磁氣說」,認為生病是人體磁場流通的阻礙,需要藉助外力打通磁場,就能治療疾病。
1841年11月英國著名的外科醫生布雷德(G.Braid)在觀看一位瑞士醫師用催眠術治病表演時,他用挑剔的、蔑視的態度想從中找出欺詐騙局,結果未發現有任何破綻,於是他也開始了對催眠的研究和應用。由於催眠能改變人的感覺敏感性,1841年布雷德開始用催眠來麻醉、鎮痛。布雷德是用凝視水晶球的方法做催眠,他開始提出了眼神經疲勞學說,認為這是一種類似睡眠的狀態,這種使人進入清醒和睡眠之間的狀態的方法就是催眠術(布雷德首先提出來的)。
現在的催眠學理論的最新發展是二層次學說:
A 第一層次:物質層次——腦神經系統功能。腦神經接受心理暗示後,進行儲存、分析後通過神經生物的變化,影響生理活動功能,內分泌和植物神經系統發生相應的變化,誘導催眠狀態。
B 第二層次:個人心理活動的接受情況,主要是心理功能的作用如:暗示。在催眠狀態下接受暗示性指示更具作用。
進入催眠狀態後,催眠師和受術者之間特殊的單線聯系,會使得受術者在生理功能和心理感受上發生積極的變化。腦內乙醯膽鹼(分泌越多活動越淺緩)、多巴胺(分泌越多越振奮)、疲勞素等分泌改變,影響交感、副交感神經的平衡,從而提高人的身體器官的功能;同時受術者對催眠師的指令願意接受而且能夠合作,在催眠師的幫助下改善情緒,調節壓力,解開心結,開發潛能。這就是為什麼催眠術能夠起到調節身心作用的原因。
二.究竟什麼是催眠術
其實,當一個人與自己的感覺進行溝通,或者正在做內心觀想工作,便是處在一定程度的催眠狀態了。催眠術是通過特殊的誘導使人進入類似睡眠而非睡眠的技術,在此種狀態下,人的意識進入一種相對削弱的狀態,潛意識開始活躍,因此其心理活動,包括感知覺、情感、思維、意志和行為等心理活動都和催眠師的言行保持密切的聯系,就象海綿一樣能充分汲取催眠師的指令,能導致這種狀態的技術就叫催眠術。
三.生活中的自然催眠現象
其實催眠現象是人的一種自然適應的反應,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自然催眠現象。比如公路催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駕駛員長途駕駛,單調的汽車馬達聲會誘發催眠狀態容易發生事故,所以在修築公路時會在路旁設置一些醒目的標志,或者有意識地將公路築成彎道,避免誘發公路催眠。
長途乘車旅行也是同樣。長途旅行中單調、刻板的車輪轉動聲也會成為催眠性刺激誘人進入催眠狀態,在催眠中似乎能聽到列車員報站的聲音,而對其他聲音則迷迷糊糊甚至一無所知。
凡是單調、重復、刻板的刺激都能誘發不同程度的催眠,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方面的體會,這是人的正常反應功能;而催眠術則是幫助人們開發和利用自身的這些功能,為調整身心狀態,提高生活質量服務的。

催眠術的應用
長期以來,催眠術在人們心目中一直帶著一種神秘的色彩,奇異的作用,或視為江湖術士的妖法而排斥在科學殿堂之外,使它的聲譽受損,遭到非議。特別是在我國長期封建社會的影響下,尤其被那些不法之徒用作愚弄和欺騙人們的伎倆達到他們的個人目的,使催眠術遭到致命的傷害。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科學的興起,人們努力探討催眠術的奧秘,使其不斷科學化、系統化。催眠術作為心理調整和治療技術,給人以智慧和啟迪,它作為心理學之瑰寶,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研究越來越深入,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心理保健和醫學界、商業界、教育界、體育界、司法界等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的質量。現代都市的人們在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也看重精神生活;關注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關注著自己的心理健康。越是高層次的人,越會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催眠術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調整和放鬆技術,在緩解都市人心理壓力,調整身心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能發揮特殊的作用。
本場所主要提供的催眠服務:
1減壓放鬆,消除身心疲勞感
2改善睡眠,提高休息質量
3心理調整,體驗自信與充實
4改善情緒,面對生活游刃有餘
5自我催眠,提高自身調整應變能力

實施催眠的相關注意事項
一 實施催眠的環境和時間設置
環境設置:最好選擇安靜、舒適、溫馨的環境,有利於放鬆心情的環境,使人能自然而然地感到輕松、舒適和安全。
時間設置:一般一次催眠一個小時左右,根據催眠中要解決的不同問題視具體情況調整。作為治療性的催眠最起碼5次治療,第一次為適應性治療,第二次才真正開始治療;一般每10次為1個療程。當然,由於個體差異有人並不一定需要做完整個療程就全面恢復。
二 接受催眠調整期間的生活習慣
每次治療前要排空大小便,不要吃得太多太飽;消除雜念,以平和的心態對待治療;絕對禁止飲酒(飲酒後會出現頭昏、頭痛、煩躁等反應),盡量不服用人參、激素等;盡量保持有規律的生活制度;向催眠師真實反映治療後的體驗和變化。
三 實施催眠的禁忌症
雖然至今未見催眠暗示伴發嚴重後果的實例報導,但實施催眠仍應注意選擇適應症,同時注意禁忌症,避免可能出現的不良情況。禁忌症范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這類病人在催眠狀態下會促進病情惡化或誘發幻覺妄想。
2 腦器質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識障礙的病人。催眠可使得症狀加重。
3 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腦動脈硬化、心力衰竭等。
4 對催眠有嚴重的恐懼心理,經解釋後仍然持懷疑態度者。

對催眠術常見的誤解和擔心
1 問:催眠術是否就是會讓人睡覺?
答:催眠術並不是催人入睡的技術,催眠狀態和睡眠狀態也有很多區別。雖然表面看起來好象睡著了一樣,但其實受術者和催眠師保持著密切的感應關系,他的潛意識活動在催眠師的引導和幫助下發揮積極的作用;雖然催眠狀態下也是在休息,但休息的深度和質量高於一般的睡眠,有時只睡了十多分鍾,感覺就象睡了很久。雖然催眠術對於治療睡眠問題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它不僅僅限於這一個方面的作用,而是可以對人的身心狀態進行全面的調整。
2 問:催眠中被催過去後會不會醒不過來了?
答:催眠過程中受術者和催眠師保持著密切的感應關系,所以看起來受術者好象什麼都不知道,但其實他在和催眠師進行潛意識的溝通,與外界保持著聯系,在催眠師的指令喚醒後就會醒來。當然,如果任其催眠狀態持續下去,則可進入自然的睡眠狀態,經過充分睡眠後受術者也會自然醒復,不會有任何副作用或者不良後果。同樣,在正常的自然睡眠狀態中,也可以通過催眠術轉入到催眠狀態,這稱為睡眠性催眠術。
3 問:催眠就是要讓人什麼都不知道了,然後就會發生一些神奇的改變嗎?
答:催眠並不是要剝奪人心理活動的能力,雖然有意識活動的水平降低,但人的潛意識活動水平反而更加活躍,這時有的受術者會有迷迷糊糊意識不清的感覺,好象只能聽到催眠師的聲音;而有的受術者覺得自己很清醒,什麼都聽得見,甚至認為自己完全沒有被催眠,這些感覺在催眠狀態下都可能會出現,也都不會影響催眠的進行和治療效果。當然,受術者越是按催眠師的指令去感受和體驗(而不是去檢驗),就越有利於從催眠中獲得更多有益的東西。
4 問:在很多影視文學作品中看到被催眠後催眠師要人干什麼人就會去干,要人說什麼人就會說什麼,是真的嗎?這樣會不會被別人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隱私?
答:很多影視文學作品中關於催眠的描寫都有誇張和失實的成分。每個人的潛意識有一個堅守不移的任務,就是保護這個人。實際上,即便在催眠狀態中,人的潛意識也會象一個忠誠的衛士一樣保護自己。催眠能夠與潛意識更好地溝通,但不能驅使一個人做他的潛意識不認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擔心會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並且,即便不是屬於隱私,但作為催眠師來說,也應該對於催眠過程中的情況為受術者保密,這是基本的職業道德。
5 問:催眠就是被暗示,所以是不是只有哪些沒有主見或者意志不堅定的人,或者那些文化水平素質低沒有檔次的人才會被催眠?
答:催眠現象產生的原因相當復雜,暗示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並不是全部內容。催眠感受性是正常人都具備的一種心理特徵,所以並不是說只有缺乏主見的人才會被催眠;同時,根據催眠學界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催眠現象產生的第一層次是物質層次——腦神經系統功能;第二層次是個人心理活動的接受情況。由此看來,那些越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往往是那些腦神經系統功能狀態良好,心理活動功能強效率高而且敏銳的人,所以我們可以看見往往越是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質好、感受性敏銳的人越能夠從催眠中獲得好處,而過於年幼的兒童和過度衰老的老人以及生活中的低智能者因為腦神經系統功能狀態不佳而難於被催眠。
6 問:催眠對心理健康會不會有不良影響?
答:催眠術本身是一種非常安全的心理調整和治療技術,只要施術者規范操作,不會對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即便催眠後有感不適,也能在下一次催眠中得以解除,不會給受術者留下「後患」。當然,由於催眠術的特殊性,在實施催眠,特別是帶有心理治療和訓練內容的催眠時,應該由接受過專業訓練並有實踐經驗的催眠師實施催眠,

3. 冥想可以開發潛意識嗎

下面我的回答信則可以信,不信則可以關閉,謝謝。要我說,用冥想鍛煉潛意識,乃至開發身體潛能都是可以的。我用實際和理論說明這點。
我舉個例子來講,一個父親看到自己的兒子被壓在大卡車下。卡車非常重,完全超乎你的想像。但是父親那個時候為了救兒子,卻活生生把卡車抬了起來。這就是潛意識的力量,每個人的身體里都有極大的潛能。只是平時發揮不出來。有的人甚至雙腿斷了遇到劫匪火燒輪椅都可以嚇得跑幾公里。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其實你去看看那些武當派的修道士,動不動跳高都超過吉尼斯世界紀錄。按照普通人的修煉方式鍛煉肌肉,這是絕對練不到的。因為肌肉是有極限的。
人的潛力非常大,只是現代人早忘了怎麼修煉了。像我兩個月前用冥想鍛煉身體,並沒有做什麼運動。力氣卻變得比以前更大了,然而肌肉卻絲毫沒有變大,仍然是非常細的手臂。這是違背常理的。至於更神奇的,不細說,免得別人說我騙子。
當然具體的鍛煉方法,最簡單的打坐都可以。冥想時想到自己要做到的事情,比如力氣變大,跑得更快等等都行。具體的進步要看資質,但肯定比普通的訓練要強。

4. 冥想有什麼好處如何冥想

冥想當然可自修。你可也以不盤腿,雙腿交叉就行,重要的是要讓自己內心平靜,也也可以邊冥想邊放些溫和點的音樂,或專心向著某一句話或物,總之時間長了習慣就不會睡著了。
好處:時間長了,你在現實生活中也會變的內心平靜,處事不驚。

5. 冥想。什麼狀態才算是冥想怎麼才能冥想

作為普通人,不用把冥想想的多深,比如打坐、禪修等這些高深的說法。基本的冥想,其實就是保持平靜,注意自己在想什麼,使自己的思想慢下來,給腦袋喘息的機會。

(當然,冥想的好處也不止於此,冥想的效果跟運動頗為類似。研究顯示冥想能增進工作記憶和保持專注的能力。冥想甚至能使大腦部位更厚實、更強壯,就像運動鍛煉肌肉那樣,防止大腦的衰老。)

3、綜上,我對冥想的建議如下:

冥想並非要持續很久才算數,如果短時間(3-10分鍾)的冥想適合你、你做得快樂、對你有幫助,當然可以一直這么做。

呼吸冥想的時候,不要故意控制呼吸,要用平常的呼吸方式呼吸。

冥想不必非盤腿打坐不可,坐著、站著、躺著都可以進行冥想,甚至在搭公交車、散步、慢跑的時候,都可以試著做引導式冥想。

冥想只是一種說法,如果你不喜歡冥想一詞,可以換種說法,比如「調息、沉靜時刻、靜止、暫停、休息」等等。

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我們都可以進行冥想,只要你想、你嘗試,無論周圍多麼喧嘩吵鬧,你都可以獲得自我的平和與寧靜。

6. 在42天冥想功課中,可以看見自己的潛意識

"改變命運就是改變潛意識,改變潛意識,就是改變神經鏈的搭建。如何重新搭建不好的神經鏈,就是怎麼看到自己的潛意識?答案是通過冥想。
通過冥想,首先可以覺察發現自己的神經鏈和潛意識,繼而可以重新搭建好的神經鏈和潛意識,在重新搭建好的新神經鏈中去感受情緒,感受美好。
同時【愛的療愈】42天冥想功課,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在冥想中輸入美好的信念和想法。冥想的時候腦海里的美好,會變成你未來真實的美好。堅持重視42天冥想功課,覺察潛意識,重新搭建美好的神經鏈,也願更多的人一起冥想!"

7. 如果你只是安靜地坐著,冥想是如何重新連接大腦的

這是一個聰明的問題,你可以用幾段話來回答。希望你旅途愉快。

在古代,柏拉圖寫道,人的靈魂就像一個駕著兩匹馬的車夫。一種是一匹黑馬——充滿激情和情感,隨時准備馳騁。另一匹是白馬,充滿了想像的慾望。馬兒們想要向不同的方向前進,把戰車掀翻。柏拉圖認為生活得好就像牽住並平衡兩匹馬,這樣它們就會一起拉車。

現代神經科學已經發現了大腦中與馬和車夫相對應的部分。這些區域包括杏仁核和眼窩前額皮質。

杏仁核是邊緣系統的一部分,它會對我們的感覺做出快速和情緒化的反應。它會讓我們感到焦慮或恐懼,或追逐記憶中的快樂,或憤怒地戰斗——所有這些都是瞬間和沖動的。如果杏仁核控制著我們,我們會發現很難集中注意力,也很難安撫我們的情緒。杏仁核可以被比作黑馬。

在神經學燕鷗中,中樞控制等同於皮質壓制來自杏仁核的沖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腦會通過冥想重新連接自己。有證據表明,長期冥想的人,杏仁核和OFC之間的聯系更緊密。

因此,冥想提高了專注力、自我安撫情緒和不沖動行事的能力。

同樣地,坐直、警覺、呼吸放鬆、姿勢放鬆,會向我們的後腦發出這樣的信號:這個環境「足夠安全」。後腦可以切換到「休息和消化」的生理模式,可以通過訓練使其在日常活動中壓力更小,控制更少。

在冥想中,我們大腦的不同部分學會更好地協同工作,我們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雖然這只是「安靜地坐著」,但對腦細胞來說卻是一項激烈的活動。親愛的戰車,平穩地跑吧!

8. 冥想,冥想是是什麼感覺怎樣最快進入冥想我冥想的感覺對嗎

冥想中沒有一樣的事,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體驗過程的,因此冥想中凡是與清醒狀態不一樣的感覺,都可以納為冥想體驗。
冥想分為有為冥想與無為冥想,有為冥想是積極、主動、專注地去想像某件事情或事物,這種專注的想像會產生宇宙存在的最初、最輕的能量狀態,是整個量子全息宇宙中的一個變化,由於宇宙是全息的,因此僅憑這一想像,你便改變了宇宙的一小部分,而整個宇宙呈現卻會與這個想像全息同步,最終成為現實,這可以理解為夢想實現的一種用法。是冥想之用。
而無為冥想,其目的不是實現,而是領悟,過程中並沒有主動發起想像,它只是專注地觀察,這能帶你進入更深層的意識狀態,能感受到肢體和思想以外的整個宇宙關於源頭、能量、時間、空間、智慧等等一切的真相與關系,了解和領悟到這些,會讓你的人生處於完全不同的主動創造和智慧狀態,人生成為了你的其中一個呈現空間,你將還有三維空間以外的其它存在。人們常常用這些智慧來解決自己或為別人解決人生問題,為自己的人生加上了方向盤。這是冥想之悟。
無論是有為還是無為冥想,它們所能達到的是科學無法涉及的領域,因此不能祈望科學能有一個合理解釋去定義和描述冥想,冥想的主體是心,不是物。如果你能夠對冥想相關的資料研究深入點,你心中的疑惑便會越來越少。很多時候人們都只開始了解了一些冥想的神奇,便已經開始急於去嘗試冥想了,雖然沒有什麼壞處,但若想成為一名真正的冥想者,了解冥想的本質、核心、終旨等是能夠帶來更大的自信與目標去進行冥想的。
在冥想的智慧里,成功與否不是一個首位參考思維定義,因為成功是一種二元對立下的一個元素,提出了成功,便暗藏了失敗,這會在不知覺中在潛意識中進行了某種分辨心,而冥想的本質是要跳出二元分辨心,再用這個無分辨之心去透視世事的本質。所以其實「成功」的冥想很簡單,只要你冥想前真的認為自己接下來要做一次冥想,那麼即使是短短一分鍾,什麼感覺都沒有,這也是一次成功的冥想,永遠沒有失敗的冥想。但是要有所領悟,則不是一次「成功」就可以呈現,這需要點積累,就像是種子到開花一樣,有一個「成長」過程。這是三維世界的一個呈現特徵,一切需要時間。但這個時間於宇宙智慧來說不存在,你的第一次冥想之心,已經和你將來冥想之花同時存在了。

9. 如何進行冥想

我個人目前的冥想分為日常冥想和跨年冥想

一、日常冥想

有段時間因為策劃活動,一天要工作12個小時,與大量的人溝通,回家洗漱完就直接躺床上。快節奏的生活讓我的思考進入無意識的自動反應系統,五官開始麻木。但是如果我能在當天抽出15-20分鍾進行獨處冥想,就像快速充電,精力值滿格。比爾蓋茨每周都會抽出一天時間,把自己與外界隔絕。

第三部分,把自己的關鍵詞細節化。想像你實現夢想清單後的每一個細節,越細越好。

閱讀全文

與冥想是連接潛意識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sbs包管子簡單方法 瀏覽:81
魚貝類品質評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835
水泵灌注樁施工方法視頻 瀏覽:798
方管厚度不一致的立角焊方法技巧 瀏覽:133
醋鵝子做醋方法步驟 瀏覽:52
召喚電腦靈魂的方法 瀏覽:114
馬拉松訓練方法講解 瀏覽:421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方法論集 瀏覽:416
情感滲透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749
用牛尿洗頭的正確方法 瀏覽:893
抓羽毛球拍子正確方法 瀏覽:766
三星顯示器感應開關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8
吸入硝酸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618
如何撩帥哥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768
小型投資者最佳方法 瀏覽:500
國內羅西尼自動手錶如何調試方法 瀏覽:786
裝修支線的連接方法 瀏覽:748
經常愛放屁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嗎 瀏覽:781
浙江應變測量系統方法指南 瀏覽:172
簡單的折紙信封的方法 瀏覽: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