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樣的養生方法才算真的養生
生命在於運動,最廉價最合適的養生之法,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略的辦法。
和很多家長一樣,我媽媽每天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散播著各種養生辦法,什麼多吃大蒜防癌,多吃生薑暖胃等等文章,其實看得多了也該有自己的判斷,至少沒有人每天會捧著大蒜和生薑肯上半天吧。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堅持鍛煉,我發現自己不僅是身體好轉了,心態更是比之前好上很多。每次跟病友們聊天,她們抱怨手臂不能動的時候,我就催促他們去鍛煉身體。
有時候真的不知道怎麼去分享自己的喜悅,運動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啊!
❷ 養生不能盲目,先辨體質再選方法,你屬於哪種體質
養生不可以盲目,在養生之前需要辨別出自己的體質,體質有下面這9種,分別是平和體質、氣虛體質、陽虛體質、陰虛體質、濕熱體質、氣郁體質、血瘀體質,痰濕體質,特稟體質,快看一看你是哪種。
血瘀質的人,常痛經,頭發易脫落。這種體質的人,要少吃肥肉,多吃活血的食物。痰濕質的人,體型偏肥胖。這種體質的人應該多曬太陽,少吃油膩食物。特稟質的人,表現很多,有的人不感冒也會鼻塞、流鼻涕,有的人容易出現蕁麻疹這種過敏性疾病。這種體質的人,不要養小動物,積極的鍛煉身體。
❸ 如何判斷自己體質,選擇恰當的養生方法
中醫認為,人體有九種體質,即氣虛質、平和質、陰虛質、陽虛質、特稟質、氣郁質、血瘀質、痰濕質、濕熱質,不同體質,防病養生方法不同。如今正值多風季節,養生專家指出,有兩種體質在多風季節易生病。體質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後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等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質,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個體差異。人體共有九種體質。不同體質有不同症狀,不同體症在養生方面亦有所不同。
1、體質類型:平和體質,平和體質是正常體質,這類人體形勻稱健壯,面色、膚色潤澤,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唇色紅潤,不易疲勞,精力充沛,睡眠、食慾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隨和開朗,患病少。養生關健:重在維護。對策:平時只要注意飲食有節、勞逸結合、堅持鍛煉即可。2、體質類型:陰虛體質,陰虛質的人體形多瘦長,經常感到手、腳心發熱,臉上冒火,面頰潮紅或偏紅,耐受不了夏天的暑熱,常感到眼睛干澀,口乾咽燥,總想喝水,皮膚乾燥,性情急躁,外向好動,舌質偏紅,苔少。患病傾向為易患咳嗽、乾燥綜合征、甲亢等。
養生關健:滋陰 注意甲亢等疾病,對策:注意食宜滋陰,多吃瘦豬肉、鴨肉、綠豆、冬瓜等甘涼滋潤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瓜子等性溫燥烈之品。起居忌熬夜,避免在高溫酷暑下工作。運動勿太過,鍛煉時要控制出汗量,及時補充水分,不宜洗桑拿。
3、體質類型:陽虛體質
陽虛體質的人,肌肉不健壯,時感手腳發涼,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衣服比別人穿得多,夏天不喜吹空調,喜歡安靜,吃或喝涼的食物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顏色清而量多。性格多沉悶、內向。患病傾向,易出現寒病,腹瀉、陽痿等。養生關健:溫陽補益氣 防腹瀉、陽痿等疾病
對策:食宜溫陽。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薑、蔥頭等溫陽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薺等生冷寒涼食物,少飲綠茶。起居要保暖,特別是背部及下腹丹田部位,避免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防止出汗過多,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適當進行戶外活動。
4、體質類型:氣虛體質,氣虛體質的人經常感覺疲乏、氣短、講話的聲音低弱、容易出汗、舌邊有齒痕。患病傾向有容易感冒,生病後抗病能力弱且難以痊癒,還易患內臟下垂比如胃下垂等。
養生關健:益氣健脾 注意胃下垂疾病,對策:平時多食用益氣健脾的食物,如黃豆、白扁豆、雞肉、香菇、大棗、桂圓、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氣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蘿卜等。起居宜有規律,夏季午間適當休息,保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避免勞動或激烈運動時出汗受風。不要過於勞作,以免損傷正氣。運動宜柔緩,不宜劇烈運動。
5、體質類型:濕熱體質,濕熱體質的人,面部和鼻尖總是油光發亮,臉上容易生粉刺,皮膚容易瘙癢。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裡有異味,大便粘滯不爽,小便有發熱感,尿色發黃,女性常帶下色黃,男性陰囊總是潮濕多汗。患病傾向是瘡癤、黃疸等病。養生關健:注意清熱利濕,對策:食忌辛溫滋膩的食物。飲食以清淡為主,可多食赤小豆、芹菜、黃瓜、藕等甘寒、甘平食物。少食羊肉、韭菜、生薑、辣椒、胡椒、花椒等甘溫滋膩及火鍋、烹炸、燒烤等食物。起居避暑濕,居住環境宜乾燥,通風。不要熬夜、過於勞累。盛夏暑濕較重,減少戶外活動時間。運動宜增強,適合做大強度、大運動量的鍛煉。
6、體質類型:血瘀體質。血瘀體質的人,面色偏暗,嘴唇顏色偏暗,舌下的靜脈瘀紫。皮膚比較粗糙,有時在不知不覺中會出現皮膚淤青。眼睛裡的紅血絲很多,刷牙是牙齦容易出血。容易煩躁、健忘、性情急躁。
養生關健:行氣活血 防腫瘤、中風、胸痹等疾病,對策:食宜行氣活血的食物,多食山楂、醋、玫瑰花、金橘等具有活血、散結、行氣、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肉等滋膩之品。起居不要過於安逸,以免氣機郁滯而致血行不暢,保持足夠的睡眠,可早睡早起多鍛煉。
7、體質類型:氣郁體質,氣郁體質的人,體形偏瘦,常感悶悶不樂、情緒低沉,容易緊張、焦慮不安,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容易受到驚嚇,常感到乳房及兩脅部脹痛,常有胸悶的感覺,經常無緣無故地嘆氣,咽喉部經常有堵塞感或異物感,容易失眠。神情抑鬱、憂慮脆弱。患病傾向有失眠、抑鬱症、神經官能症、乳腺增生等。養生關健:防抑鬱症、神經官能症、乳腺增生等疾病。對策:食宜寬胸理氣,多食黃花菜、海帶、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氣、解郁、消食、醒神食物。起居宜動不宜靜,氣郁體質的人不要總待在家裡,應盡量增加戶外活動,居住環境應安靜,防止嘈雜的環境影響心情。睡前避免飲茶、咖啡和可可等具有提神醒腦作用的飲料。
8、體質類型:特稟體質。特稟體質是一類特殊體質特殊的人群。有的即使不感冒也經常鼻塞、打噴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對葯物、食物、氣味、花粉、季節過敏,有的皮膚容易起蕁麻疹,皮膚常因過敏出現紫紅色瘀點,瘀斑,皮膚常一抓就紅,並出現抓痕。養生關健:防哮喘、皮膚疾病;對策:食宜益氣固表。飲食宜清淡、多食益氣固表的食物,少食蕎麥(含致敏物質蕎麥熒光素)、蠶豆、白扁豆、牛肉、鵝肉、鯉魚、蝦、蟹、茄子、酒、辣椒、濃茶、咖啡等辛辣之品、腥膻發物及含致敏物質的食物。
9、體質類型:痰濕體質,痰濕體質的人,體形肥胖,腹部肥滿而松軟。容易出汗。經常感覺導肢體酸困沉重、不輕松。經常感覺臉上一層油,嘴裡常有黏黏的或甜膩的感覺,嗓子老有痰,舌苔較厚,性格比較溫和,舌苔厚膩。患病傾向,易患消渴、中風、胸痹等。養生關健:化痰祛濕,防中風、胸痹等疾病。對策:食宜清淡。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膩的食物。可多食海帶、冬瓜等。 起居忌潮濕,居住環境宜乾燥而不宜潮濕,平時多進行戶外活動。衣著應透氣散濕,經常曬太陽或進行日光浴。在濕冷的氣候條件下,應減少戶外活動,避免受寒淋雨,不要過於安逸。運動宜漸進,因形體肥胖,易於睏倦,故應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運動鍛煉。o草木有情o建議您現代緊張生活節奏中,不少人都將養生之道等同於養生之術,截然不同。中醫將養生的理論稱為「養生之道」,而將養生的方法稱為「養生之術」。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武術、心理學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武術、心理學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其內容分為以下四點: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在養生的過程中,既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性。正如《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形神兼養,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的調整,正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❹ 為了養生,大媽把鮮榨果汁輸入靜脈中,如何分辨科學的養生方法
首先要說明的是這種做法是百分之一萬錯誤的。
想不通了哈,是果汁又不是別的東西好好喝下去有那麼難嗎?什麼仇什麼怨非要輸入到靜脈裡面去,這個大媽的探索和冒險精神值得表揚,但是這種做法真的非常極其的不正確且不太聰明的亞子,鬼迷心竅?
因此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網上問一下咨詢一下合格的在線醫生,或者你居住當地的醫院,或者你朋友裡面有在醫院工作的只要沾上一點關系的都可以拜託問一下。
總之不要輕易相信沒有科學依據也沒有被大眾公認的一些所謂的養生方法。身體是自己的不要輕易嘗試,養生錯誤還不如不養生。
❺ 最簡單有效的養生方法,你知道哪些
呼吸。自然呼吸還是腹式呼吸?經常看到開始練習的網友為這個問題爭論。有些傳承裡面是要求腹式呼吸的,認為這樣效果更快。不過有時候刻意關心呼吸反而會更亂。站樁講究順應自然,勿助勿忘。按我的經驗,站樁持續時間一長,強度一大,是自動會出現腹式呼吸的,這是身體自然出現的現象,並非刻意為之的。這種腹式呼吸才是「真正的腹式呼吸」。
❻ 正確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1、首先,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
2、養生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進行有規律的運動。生病的人需要運動,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在運動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志、促進消化循環,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3、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4、健康、平衡的飲食也是養生的必備因素。數千年以來,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認定是達到長壽的關鍵因素,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責備認為是使健康出現問題的根源。
5、預防疾病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通過有規律的鍛煉,正確使用葯物,適當的進行食補,以及其他的有益於健康的活動,每個人都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目的。
養生之術:是在養生理論指導下,歷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發展與完善。
1.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內容。
2.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美術藝術文化等內容。
3.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4.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煉,體育健身活動。內容融合了醫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5.食養: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養為中醫養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其應用范圍廣,適合人群較多。
6.葯養: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葯膳」、「法膳」之稱。其應用范圍也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營養內容也涉及到醫、葯、飲食文化等方面。
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進行養生。其內容主要涉及醫葯文化。
❼ 養生的主要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1、首先,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
2、養生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進行有規律的運動。生病的人需要運動,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在運動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志、促進消化循環,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3、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4、健康、平衡的飲食也是養生的必備因素。數千年以來,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認定是達到長壽的關鍵因素,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責備認為是使健康出現問題的根源。
5、預防疾病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通過有規律的鍛煉,正確使用葯物,適當的進行食補,以及其他的有益於健康的活動,每個人都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目的。
養生之術:是在養生理論指導下,歷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發展與完善。
1.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內容。
2.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美術藝術文化等內容。
3.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4.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煉,體育健身活動。內容融合了醫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5.食養: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養為中醫養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其應用范圍廣,適合人群較多。
6.葯養: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葯膳」、「法膳」之稱。其應用范圍也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營養內容也涉及到醫、葯、飲食文化等方面。
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進行養生。其內容主要涉及醫葯文化。
❽ 網上養生知識很多,應如何識別養生知識的真假
現代人通過學習養生的方式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在網上得知的,所以很多人會對晚上的一些信息信以為真,尤其是父母輩的人,對於網上說的一些養生的信息,真的是深信不疑。
最近卻有一則報道,說一個養生專家,59歲就因癌症走了。這其實是一個很諷刺的事情,但是也是很現實的情況,有的時候其實連那些專家都未必能夠分辨出來有些養生的知識到底是真是假!那麼今天就來告訴你,那些網上瘋傳的養生知識,其實是錯的,別再信以為真了。
多喝骨頭湯能補鈣。這句話應該是每個人都會相信的一句話,因為吃什麼補什麼的觀念在我們很多人都腦海中都根深蒂固。都說骨頭湯中的鈣的含量是很高的,但是其實並不然,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的素菜中的鈣含量,甚至比骨頭湯中的鈣含量還要高,所以要想補鈣,不要再認准骨頭湯了。
生的食物營養更完善。很多時候其實食物中的含有的營養元素還是很多的,這個其實從日常的科普中也是能夠捕捉到的,但是很多人會有一個誤區,就是蔬菜生著吃,營養會比做熟了之後更多。所以很多人喜歡生吃蔬菜,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有些蔬菜裡面的營養元素,只有在加熱之後才能夠更快被人體吸收,而生著吃的時候指不定裡面就有有害細菌或者是農葯的殘留,所以從安全的方面考慮,食物還是做熟了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