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依從性的改善途徑
如果病人與醫生之間具有良好的關系,其中包括作出的決策以及醫生對病人主訴的關心,病人會按醫生的醫囑去做.處方中用葯方法必須清楚明了,以及為何要進行這種治療都必須加以解釋,還有告知預期的情況(如好轉需較長時間,一般的葯物不良反應)也有助於保證依從性.對醫生的信任也是至關重要的。
鼓勵病人提出問題,尤其是對病情有關的問題,這有助於理解疾病嚴重性,能理智地權衡治療方案的優點和缺點.討論否認疾病的潛意識機制和為什麼導致遺忘及未按規定用葯,這樣能使病人避免重犯錯誤.醫生應當鼓勵病人報告不良的或未預期的葯物反應,不要擅自停止用葯及改變治療.病人未按治療方案用葯常會有很好的理由.醫生在與病人坦率地討論該問題後,醫生能作出適當的調整用葯方案。
葯劑師和護士也能查出和幫助解決依從性問題.例如,葯劑師可能注意到病人沒有再來配方,還可發現醫生開的不合理或不正確的處方.在與病人一起檢查處方中用葯方法時,葯劑師或護士可以發現病人的誤解和畏懼,就可解釋使之減輕.所有保健醫生之間有關病人情況的信息交流也是重要的。
某種疾患病人的贊助小組常能增強執行治療計劃並能提出處理這類問題的建議。
『貳』 提高用葯依從性的方法有哪些
用葯依從性:被忽視的非醫療問題
李先生的兒子患哮喘多年。李先生說,孩子從來不敢參加劇烈運動,失去了很多童趣不說,還影響了生長發育,個頭比同齡的孩子矮了一大截兒。李先生的兒子一直隨身帶葯,當記者采訪專家後告訴,那是支氣管擴張劑,不是哮喘的預防葯物,他大為驚訝。
去年底,一項對全歐洲哮喘患兒的調查顯示,在過去的三年,他們的生活質量下降。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用葯依從性問題,高達38%的孩子沒有科學規律地使用吸入性類固醇葯物來控制哮喘。首都兒科研究所哮喘防治中心陳育智教授指出,目前中國哮喘患兒不能正確用葯以及對葯品的依從性差是個大問題。
醫生要告訴家長——激素治療是安全的
陳教授告訴記者,依靠葯物完全可以早期控制哮喘的發作。記者看到去年修訂的《全球哮喘管理和預防策略的工作報告》,明確制訂了5歲以下和5歲以上哮喘兒童的階梯式治療方案。方案推薦輕度、中度、重度階段的患兒每天規則地吸入低、中、高劑量的糖皮質激素。
陳教授指出,哮喘治療是個長期的過程,不可病情稍有好轉就停止用葯。很多患兒對哮喘輕度發作常會耐受,而不易覺察。等家長及患兒聽到「鼻句、鼻句」或高音調笛的呼氣聲時,中、重度哮喘可能已經發作了。
翻開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兒童哮喘不同階段的控制葯物一覽表,一大半都是吸入型激素類的葯品。家長們禁不住聯想起一些孩子因長期口服或靜脈注射激素引起發胖、長不高的例子,而不願意長期用激素。陳教授糾正了這種錯誤的觀點,她說吸入型激素是治療哮喘的一線葯物,他們從1983年開始觀察,在醫生的監測下,正常的劑量100~400微克/日,使用3~5年,對兒童沒有任何副作用。只有長期、大劑量使用全身激素,小孩的發育才會受到嚴重影響,出現肥胖、矮小等現象。
醫生要拿出時間——教會患兒正確用葯
陳教授說,葯品療效的發揮必然同吸入工具、吸入方法緊密相。
目前已有多種乾粉型吸入裝置及不同種類儲霧罐,供病人選擇應用。首都兒科研究所哮喘中心每年都舉辦學習班,編寫指導書籍,教哮喘患兒和家長如何正確使用葯品。
陳教授讓記者嘗試一種氣霧劑。她要求先張嘴呼氣,吸氣的同時按下氣霧劑吸入器,隨著吸氣葯物到達氣道,屏氣十秒鍾後呼氣。操作完畢,記者根本沒聞到葯味。陳教授說:「你吸葯方法不正確,葯噴在外面了。」原來使用這種氣霧劑,需要正確用力和掌握吸氣時、
深呼吸和正確地屏住呼吸時間,6歲以上的兒童經認真訓練後還不一定能掌握得好,4~6歲的孩子則要藉助口含式儲霧罐來吸入葯品,4歲以下的孩子則應該使用帶面罩儲霧罐才行。
陳教授說:「讓普通呼吸科或者內科醫生掌握並教會患兒吸入療法,是有些麻煩。但這是醫生的責任。近幾年,治療哮喘葯物的選擇餘地越來越大,口服葯物發展很快,白三烯類葯物已經被證實可以代替低劑量吸入皮質激素用於一線預防性治療,尤其對於年齡偏小的輕中度病人,用起來比較簡便和容易被家長接受。我在各地講課時經常告訴基層醫生,你先給病人開兩周的口服葯,如果有效,家長就願意用下去;如果無效,可以合用別的葯或者採用吸入葯物,這會提高患兒的用葯依從性。當然,這就要求醫生能關注哮喘治療方面的新技術新進展。」
醫生要終生學習——隨時掌握學科進展
陳教授指出,有些基層醫生在哮喘治療中習慣於使用短效β2激動劑等支氣管擴張劑類、氨茶鹼及全身激素,甚至用很多抗生素。其實如無合並感染,單純過敏引起哮喘是不必用抗生素的。而支氣管擴張劑等緩解葯物只能暫時緩解症狀,不能起到預防治療的作用。如果長期使用短效氣管擴張劑,氣管內β2受體功能和數量下降、敏感性降低,如有突發情況,極易出現氣管痙攣。而現有新型長效β2激動劑長期與吸入糖皮質激素合用,可提高控制哮喘療效,減輕吸入激素副作用。
她說,兒童哮喘治療,醫生最頭痛的是要面對病人依從性差等非醫療性的問題,治療中特別強調病人教育,醫生要熟悉治療模式,要去說服病人。能不能說服病人,與醫生的背景和經驗有關。哮喘治療知識更新很快,對一系列新葯,如果醫生心裡沒譜,就會很少用。而且,指導患兒用葯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決,不願費這么多時間的醫,
乾脆就對症治療,使用擴張劑馬上能立竿見影,待病人下次再發作就繼續使用緩解葯物。
陳教授說,我國兒童哮喘的發病率約為3%,估計全國約有1000萬兒童哮喘病人。在規范的治療下,兒童哮喘95%以上可以控製得非常好,但目前絕大多數治療並不規范。她提醒醫生,治療與效果的基本連接點是依從性,其中最中心的問題是處方葯物適當的應用。哮喘治療不當可引起嚴重後果,無依從性治療的成人哮喘比有依從性治療者更容易發生氣道梗阻,而小兒哮喘無依從性治療已經與哮喘性死亡有關聯,無依從性治療還會影響哮喘治療的費用。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加強兒科依從性干預計劃,使每個參加的病人年平均哮喘保健費降低了數百甚至上千美元。因此,醫生必須高度重視依從性問題。
主持人推介:
歸結起來,在從醫生涯中永遠保持對病人的愛心和繼續學習的熱情,這就是陳育智教授所提倡的醫生職業必備素質。
客觀地說,類似病人用葯依從性差等「非醫療性問題」,雖然會直接影響療效,但以往並未引起醫生足夠的重視,因為許多醫生把它看成是看病、開葯以外的事情,而不是看成是自己的職責。在這一點上,陳教授的提醒很值得醫生思考。
同時,陳教授的另一個提醒也很有必要,那就是在解決病人用葯依從性差問題上,醫生除應加強正確用葯指導外,還應關注專業領域的新進展,隨時補充和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讓病人能夠及時享受到更簡便更有效的治療。
『叄』 怎樣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和病人建立親近感可以提高病人的依從性!!可以用高超的護理業務能力贏得病人的信任也可以增強病人對護理人員的依從性!
『肆』 如何提高病人服葯依從性
「30%的患者沒有正確服葯,慢性病患者僅有半數依從性較好。制葯行業沒有關注這個問題的原因之一是,葯廠可以通過不斷生產新葯來彌補損失,這就像有漏洞的杯子,只要你加水夠快,那麼杯子看上去總是滿的。」如今,只要制葯公司想辦法縮小杯子底的漏洞(增加病人用葯依從性),就能增加銷售業績,目前各大葯廠正在這方面不斷地嘗試和探索。國內外研究表明,用葯的非依從性占更高比例,因此分析患者非依從性的原因,採取措施提高患者依從性,是提高葯物治療效應的重要手段。
『伍』 如何提高物品擺放的依從性
改善研究對象依從性的方法有;
1充分知情,使病患了解葯物的治療過程,增加了其信心.
2 提高服務態度,及時向病患解析和溝通
3 改變劑型,方便病患服用.
4 減少葯物的副作用,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5 研究用葯簡單化。
『陸』 怎麼提高手衛生依從性
領導重視。
臨床醫護人員手衛生意識提高。
完善手衛生設施完善。
定期進行手衛生知識的培訓和考核。
『柒』 提高患者用葯依從性的方法包括
A,B,C,D
提高依從性的方法簡化治療方案,每日一次給葯改善服務態度宣傳教育加強用葯指導開設用葯咨詢窗口,發放宣傳材料改進葯品包裝採用單劑量的普通包裝,或者一天量的特殊包裝
『捌』 提高患者依從性的方法不包括
正確答案:A
解析:[考點]遵醫行為的有關內容
。遵醫行為是指患者執行醫囑的程度
。不配合表現為三種形式:拒絕執行醫囑、部分執行醫囑、診療過程中擅自停止執行醫囑
。針對於此,提高遵醫行為的方法主要包括:①提高醫務人員自身職業道德和服務態度,在醫療作風、技術方面嚴格要求;②醫囑要切實可行,安全、經濟、有效;③醫務人員要努力提高醫療技術和操作技巧,減輕患者痛苦;④醫務人員在指導患者執行醫囑時要力求解釋充分明白,用各種方法增進患者理解記憶,必要時讓患者復述
。
『玖』 該如何提高孩子的依從性
孩子還是不要太依從了,太依從了,沒有主見,不動腦子,影響孩子智力發育。太依從了,培養不了領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