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也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人。很多家長在教育小孩的時候,也會讓孩子多讀書,培養愛閱讀的習慣。因為閱讀不僅能夠豐富人們的思想提高人們的見識,還能夠在書中獲得很多的感悟。
孩子很多時候做事情都是跟父母學的,所以家長如果想讓孩子愛上讀書,自己平時就要多帶孩子一起讀書,也能夠幫助自己養成愛閱讀的習慣,對自己和對孩子都好。
2.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技巧,讓孩子愛上讀書
什麼時候培養孩子閱讀能力?
著名的教育專家朱永新曾經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閱讀史。
熱愛閱讀的孩子格局會更大、心胸會更廣,孩子可以從書籍中收獲豐富的人生經驗,為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對孩子的興趣方向進行培養
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家長們可以看看孩子對於哪些書籍感興趣,或者對哪類書籍有明顯的愛好,家長不能總自己認為孩子應該去讀什麼書籍,而是尊重他們的選擇,這樣孩子才能有讀下去的理由。
3. 如何才能讓孩子愛上閱讀父母需要做到哪幾點才行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莫過於父母的言傳身教了
稚子年幼,不知所雲,對於讀書學習會給自己的將來帶來什麼樣的作用,孩子其實一點點都不懂得其中的利害關系。
在孩子的世界裡,最能讓他們開心快樂的事情,莫過於吃喝玩樂,輕輕鬆鬆,無憂無慮,沒有任何煩惱。
但是孩子可以這樣做,家長卻知道不能如此放任自流,畢竟孩子在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接近成年,一天天就要面臨社會的諸多考驗。
當今社會,科技日新月異,對一個人是否具備相當的文化水平,要求是越來越高。想要立足於社會,想要有一技傍身,就必須要多多學習。
而要具備豐富的學識,就必須要自小培養,讓孩子真正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沒有外力因素的輔助,沒有誰能做到自覺自願的主動學習。
想讓孩子愛上學習,就需要從孩子的角度考慮,激發他們的成就感,才能慢慢改變孩子們的態度
只有讓孩子體會到其中學習的樂趣,體會到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才能意識到自己原來還有這樣的潛力,就能把興趣慢慢轉移到學習上來。
家長在引導的過程中,自己要身體力行,主動帶頭閱讀,給自己給孩子挑選一些古典詩詞歌賦,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到語言的精妙絕倫。
和孩子一起比賽背誦,一起默寫課文,給孩子細致講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起運用學到的好詞好句來學寫小作文。
開始的時候,適當地讓孩子贏幾次,激發孩子的好勝心,激發孩子的鬥志。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於耳,家長的勤奮和努力,必然會帶來回報。當孩子長期接受這樣的文化氛圍的熏陶,在某個瞬間突然理解了語言的魅力的時候,那時候,孩子就自然而然的會主動要求閱讀看書了。
這個引導過程是漫長的,需要家長百分之百地投入進去,需要有極大的耐心,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變化,適時予以調整。
總之,家長要做個好榜樣,起到帶頭作用,哪怕什麼都不做,每天只要手不釋卷,孩子都會在不知不覺當中受到影響,慢慢改變自己。
但是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一定要看紙質書,不要,或者盡量少看電子書。
只有手握一卷書,才能讓孩子真正意識到是在學習,是在看書。
在書香中,才能任思緒自由翱翔,讓人流連忘返,從而獲得無與倫比的成就感。
4. 有什麼辦法能讓孩子愛上讀書
1.家長首先要愛看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里所指的愛看書,是指一種廣泛的閱讀,要看一些「沒用」的書、雜書,而不是跟當前工作有關的書。當家長表現出樂在其中的時候,才會對孩子產生一種有效的影響和引導。
2.把孩子帶到書前面,而不是把書帶到孩子面前。很多家長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卻不知道該如何給孩子選擇圖書,於是很多時候都是根據一些榜單來為孩子挑選書籍。而這些榜單大都是成年人憑借自已對兒童當前生活經驗的一個了解來進行分齡推薦,這種推薦其實有很大的個人性,可能是一種大眾規則,卻不一定是孩子自己喜歡的。所以將孩子帶到圖書館或者書店,讓他們自由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書,或許效果更佳。
3.跟孩子一起閱讀。首先,家長要有熱情。你要讓孩子感覺到你很喜歡這本書,你也很喜歡跟他一起讀,讓他感受到你給他讀這本書的時候你是很開心的,這是很重要的一點。此外就是一個投入的狀態。經常有一些媽媽說,這本書把我讀的感動了,或者有爸爸說這書太搞笑了。其實這種狀態是蠻好的,家長很投入,很喜歡這本書,這種這種情緒自然會感染孩子去喜歡這本書和喜歡閱讀這個行為。
4.在家裡盡力的為孩子創造一個閱讀的空間。在歐美國家,每個家庭都很重視閱讀角的創設,他們的設計很簡約,通常利用牆角的位置,用地毯或小書架劃分出一個閱讀的小空間,提供一個舒適的自由空間,一個孩子可以自行取放書的小架子或籃子,放置幾本寶貝適合看的書,閱讀角就創設好了。
5. 有哪些辦法能夠讓孩子愛上閱讀呢
多陪孩子閱讀,多給她講故事,孩子在三歲到7歲這段時間,會纏著父母給她講故事,從她的眼神中能看出對知識的渴求,父母一定不能拒絕,要耐心細致、聲情並茂的講,剛開始父母講,孩子聽,早期讓孩子翻閱兒童識字累的書刊,最好每天晚上睡覺前跟孩子共讀一本書,不要想著孩子不識字,其實我們有時候真的低估了孩子的學習能力,堅持「親子讀書」的好習慣,你會有意外收獲。
我覺得小月齡寶寶主要是喜歡玩書為主,不要求他知道多少知識。對於大一點的孩子,我們可以根據他的興趣來選書,選書的范圍大一點,可能十本書里才有一本孩子喜歡的,有些時候不是孩子不喜歡看書,每次都有不同的笑點,說明她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讀懂了,就是我們小時候常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旅行後她就再也不看繪本了,因為她發現長篇的小說更有趣。
6. 有哪些辦法能夠讓寶寶愛上閱讀呢
有人說愛讀書的孩子學得不會差。書有自己的金屋和顏如玉。閱讀可以拓展人的經驗,讓人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愛上讀書,一定是很多家長的心願。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書的海洋里,我們可以跟隨書中的人物,遨遊太空回到過去,穿越到未來。看書可以獲得日常生活中得不到的體驗。這就是書的意義。它讓我們學習知識,拓展視野學會想像,懂得思考。前幾天我去我最好的朋友家做客。她的孩子五歲了,語言能力非常好。
寶寶可以先看圖片和繪本,然後慢慢看有文字的書。由於孩子知道單詞的數量,有了一定的基礎,他們可以讓孩子讀沒有插圖或圖片的書。寶寶要有反饋,家長要回應。我們成年人讀好書,想和別人分享。寶寶也是。不管寶寶讀書多簡單,寶寶也希望有人聽他講。所以在寶寶讀書的時候,家長可以問寶寶讀了什麼。你能告訴爸爸媽媽嗎?當父母回應時,嬰兒會有反饋,當嬰兒對閱讀表現出興趣的時候,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父母的認可和傾聽,寶寶會更愛讀書。
7. 家長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8種方法讓孩子真正愛上閱讀
第一、多帶著孩子去圖書館
喜歡讀書的父母肯定會有一個愛閱讀的孩子,這是因為孩子會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了讓孩子有閱讀的好習慣,那麼家長就要做好榜樣,平日里跟孩子一起看看書,多帶著孩子去圖書館感染下閱讀的氛圍,這對於激發孩子閱讀興趣,培養他們閱讀好習慣很有幫助。
第二、給孩子講述一些著名作家的事跡
孩子喜歡聽故事,尤其是當爸爸媽媽給他們講一個故事娓娓道來的時候,他們會覺得跟父母在一起更加有愛,而對於父母講述的事物會加深印象,家長若是能夠堅持給孩子講述些名人的故事,相信他們也會在其耳濡目染之下對於書籍產生興趣。
第三、有送書給孩子的習慣
讓書籍成為孩子的好夥伴,那麼就要讓孩子的生活中可以時時跟書籍來個美妙的邂逅,像是孩子新年禮物或是生日禮物,父母可以給孩子精心挑選幾本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既可以讓孩子學到知識,又可以培養閱讀習慣。
第四、寓教於樂
將書本中描述的場景通過繪聲繪色的講述或是表演將其表達出來,寓教於樂的方式對於孩子來說喜聞樂見,家長若是能夠付諸行動並且堅持不懈,對於孩子的閱讀培養大有裨益。
通過故事表演游戲的形式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爸爸媽媽可以跟寶寶一起討論角色,全體一起表演,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認知水平,用此種方式教學,相信幼兒的閱讀興趣一定會大大提高。
第五、擴大閱讀面
讀書就是為了拓寬孩子的視野,當孩子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之後,爸爸媽媽應該嘗試著擴大孩子的閱讀內容和范圍,讓孩子可以從小接觸更多元化的思想和事物,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豐富課余知識。
第六、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並給孩子提供豐富的閱讀環境
第七、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創設溫馨寬松的心理環境
8. 怎麼樣才能讓孩子愛上讀書
畢淑敏說:「讓孩子愛上讀書,必將成為你這一生最劃算的教育投資」。
01
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八個方法
父母帶頭讀書
每個愛讀書的孩子背後通常會有一個"書蟲"家長。"愛閱讀其實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就像他們愛玩是一樣的。家長要做的是,早早地把書籍引入他的生活。"尹建莉說。隨著智能手機等設備的普及,家長中也不乏"低頭族"(總是低頭看著手機、iPad的人),再加上同樣擁有強大吸引力的電視和電腦,很多家長在要求孩子每天讀書的同時,自己卻變成了一個遠離圖書的人。當孩子看到父母的眼睛時時刻刻盯著屏幕,怎麼可能喜歡上書本閱讀?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的行為規范都是父母生活習慣的寫照。要讓孩子愛上閱讀,父母首先也要在家裡創造一種愛閱讀的氛圍。比如在孩子看書的時候,自己也應該陪著孩子一起看書,同時記得要把手機調靜音或身邊不放手機,以免影響到閱讀,而且還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平時,可以在小孩經常玩的區域放上一兩本書籍,當孩子在那個區域玩的時候,就可以隨手拿起書來看。
書要從薄到厚
孩子開始閱讀時,爸媽們可以准備一些比較薄的書本給孩子看,讓孩子先進入閱讀的狀態,享受閱讀的喜悅,同時挑一些有些漂亮插圖或者貼紙,以及能夠動手的繪本。到了一定的程度後,再給孩子看一些比較厚、知識面廣的書本,最後再看一些繪本類的名著。通過這樣一個由薄到厚,知識由淺到深的過程,會讓孩子體會到書本的誘惑,從而愛上閱讀。
帶著孩子去買書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這樣一個情況,每次給孩子買了新的書本後,孩子總是沒翻幾下就扔到一邊,而且每次看書的時間都持續不了多久。這是因為,孩子的大部分書籍都是父母挑選的,而父母挑選的原則一般是書本看了之後有沒有用,適不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閱讀。但是,父母畢竟不是孩子,就算再了解孩子,也不能代替孩子的思想,不能完全了解孩子的需求。所以,下次給孩子買書籍時,可以帶著孩子一同前去,讓孩子挑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這樣,孩子才會有書籍的主人公感覺,看起書來也會更投入哦!
不過分強調看書的姿勢
孩子看書有個特點,怎麼舒服怎麼來,這時千萬別演變為情緒對抗,他要躺在沙發上看書,你不許,他偏要,你扔書,這樣一來二去還怎麼看書?還有,孩子看書看快看慢,也別管,家長不要讓孩子看書的時候強調讀懂,認字,理解,慢讀,給孩子充分的自由。
經常送一本書作為孩子的禮物
現在的孩子不缺少玩具和糖果,在一些重要的節日或孩子的生日時,提前准備一些有意義的書籍作為贈送給孩子們的禮物。親戚朋友或者孩子的同學慶祝生日的聚會,也可以選擇好的書籍作為禮物。
總之,父母可以用各種方式推動和傳播"好書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這一理念,使之慢慢成為家庭的傳統和習慣,培養孩子對好書的珍愛和讀書的樂趣,其收益遠遠大於任何禮品。
讓孩子閱讀不同種類的書籍
孩子在剛開始接觸閱讀的時候,往往沒有定性,也就是不能很准確地明白自己到底適合哪一類書本。這時,父母可以進行相應的引導:比如,帶孩子買書的時候,讓孩子多轉幾個區域,挑選不同種類的書籍。假如家裡有很多同類的書籍,也可以鼓勵孩子多看看不同的書籍,尤其是在發現寶寶對某一領域特別生疏的時候。也可以在孩子正巧碰上了相關難題的時候,提醒他挑選相關的書籍來學習。這樣的話,寶寶看得多了,視野也就會豐富得多。
讓孩子不帶功利性地悅讀
一提到自己家孩子的閱讀,家長們都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體會:
"我家孩子就喜歡聽我講,講完之後問她故事裡的問題她都能答得上來,可你讓她自己講一遍,她就不幹了。"
"我們家的最近迷上看西遊記,經常模仿悟空打妖怪,我都擔心他會不會發展成暴力傾向……"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讓孩子閱讀是為了什麼呢?是教給孩子一些知識嗎?還是期待他可以早些識字?或者從你所講的故事中明白些道理?
功利心是閱讀的大敵。僅想著功利的事情,只怕閱讀就失去了原有的快樂,而一件事變得不快樂,就沒有人願意真正投入其中。如果閱讀只是為了應試,那麼孩子只會與閱讀漸行漸遠。
閱讀不會讓你富有,也不會讓你成為焦點,甚至不能幫你的孩子成為一個好學生。我們從那裡得到的唯一實惠是永遠不再孤單。閱讀不同於學習,它是擁抱自我靈魂的過程。讀一本好書,是可以和它同呼吸的,那一刻,內心很輕盈、很快樂。書不會說話,但是書可以把世界打開給你。
"纏著"孩子把書中的故事和知識講給父母聽
當孩子養成了自覺看書學習的習慣以後,為了強化孩子的讀書興趣,家長要有意地"纏著"孩子請他講故事或書中的知識,或者以相互給對方講故事為條件,"引誘"孩子講故事。每次講完後,家長可以大加贊揚,或"纏著"孩子問這問那,詢問故事的細節。這會使孩子以後看書更加細心,也能使孩子產生成就感。這種做法會激發孩子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閱讀中去,使孩子讀書的興趣更加穩定。
孩子的成長總會遇到各種困惑,而一本好書,可以讓孩子在困惑的時候,找到一扇門。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要硬把閱讀發展為一種單純的教育工具,否則也就失去了那種輕松自願閱讀的樂趣。
著名作家冰心曾說過:"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如果孩子真能喜歡閱讀、愛上閱讀的話,那他自然會從中受益。
02
讓孩子徹底愛上閱讀的8種創意讀書游戲
游戲1:我就是主角
讀完了一本書之後,問問孩子,喜歡不喜歡故事的主角?如果孩子說喜歡,那麼,來吧,這次就把故事主角的名字變成孩子的名字。還可以把孩子的玩具、朋友等等的名字都加到故事裡面哈。
於是,一部以孩子為主角的故事大戲就上演了。
父母在讀的時候要注意啦,只要碰上故事主角,都要讀成孩子的名字。孩子就很自然地走進了故事,成為主人公,去故事世界中體驗一把。
另外,請記住,讀完之後,一定要問問孩子,感覺如何?喜歡這樣讀嗎?
游戲2:邀請故事的主角來赴宴
這個想法很新奇吧。
讀完了一本故事,比如《好餓好餓的毛毛蟲》這本書之後,想想如果我們邀請毛毛蟲到我們家來赴宴,該寫一張怎樣的邀請信呢?
親愛的毛毛蟲先生:
您吃飽了嗎?我為您准備了很多很多好吃的東西,有……我特意邀請您到我家裡來吃一頓飯。吃飯之前(後),我們還可以……如果您能參加……
怎麼樣,讀完一本書,和孩子一起寫一張邀請函,不能乾巴巴的,要圖文並茂才好。
游戲3:給故事畫一張story line (故事發生的時間表)
就像我們學歷史,會畫一條歷史發展的時間線一樣。一本故事書讀完了,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來畫一張故事發生、發展、結束的時間線。
比如,讀了《三隻小豬的故事》,就可以以時間線的形式畫出:三隻小豬開始是怎麼回事,然後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然後,再然後……
把這條故事線弄清楚,對孩子很有幫助的。因為這個故事是以畫為主,配合一些口語表達,孩子會很投入,很喜歡的。
提醒一下家長,孩子畫的不好沒關系, 只要將前後順序搞清楚就達到這個活動的目的了。長期堅持下去,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能力也會得到很好的開發。
游戲4:我是小記者
和孩子一起讀完了一本書,父母和孩子可以輪流扮演故事主角和記者,讓記者來采訪故事主角。
如果孩子是記者,就需要想出5個和故事主角相關的問題來提問。
如果父母是記者,正好將故事中的一些情節,如何發生、發展的,作為采訪的問題,來問孩子。
這樣一來一去地問答,故事就以另外一種形式,過了一遍,充分調動了孩子的大腦,又讓孩子進行了一次主動的思考。
舉個例子,讀了《三隻小豬的故事》後,父母扮成大灰狼, 孩子來采訪:
大灰狼先生, 您是怎麼認識三隻小豬的?請問您為什麼總是跟著這三隻小豬呢?
請問,您從煙囪裡面出來後,後來去了哪裡?等等,是不是非常好玩有趣?
游戲5:給故事畫一張地圖
《A to z mysteries》很多人都看過,每本故事的第一頁就是故事發生地的地圖。
一些簡單的故事繪本,簡單的故事情節, 也可以來一張簡單的地圖的。
讀完一本書,讓孩子根據故事情節, 畫一張故事發生地的地圖。
如果故事發生在室內,就畫一張室內的平面圖,如果故事發生的地方很多,就可以讓孩子畫一張大地圖。
想想,不是有人根據《紅樓夢》書中的描繪,建造出了大觀園嗎?
和孩子一起動手畫一張,別忘了塗上顏色哈。
游戲6:故事的前傳和後傳
讀了某本故事之後想想,在這個故事發生之前,會發生過什麼故事呢?
同樣的,讀過之後,也可以想想,這個故事之後,又會發生什麼呢?
比如,讀了《三隻小豬的故事》,三隻小豬蓋房子的本領是跟誰學的呢?這裡面會有什麼故事呢?之後三隻小豬在他們的磚房子裡面能快樂地過一輩子嗎,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呢?那隻大灰狼會善罷甘休嗎?
游戲7:換一個角度讀故事
三隻小豬和大灰狼的故事,基本是站在三隻小豬的立場,來描繪這個故事的。
如果站在大灰狼的角度,故事將會如何不同呢?那麼,就以大灰狼為主角,從他的角度來說說故事是怎麼回事吧。
這樣一來,這個故事就有了好幾個版本。
游戲8:給故事書設計封面和插畫
如果故事本身就是繪本,這個項目實施起來就比較困難。如果是文字比較多的章節書, 就可以來做這個項目了。
根據書的故事內容,給書籍畫幾幅插圖設計一個封面和封底,並在封底寫一個書籍的故事梗概。
這樣的活動不用多,孩子只要做過一個,他們將來看書的時候,會很注意其他書籍的封面和封底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