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品評酒的方法

如何品評酒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17 00:31:07

Ⅰ 請教如何品酒

白酒品評的正確程序是先觀色,其次聞香,再嘗滋味,然後綜合色、香、味的特點判斷酒的風格,即酒的典型性。
對白酒的嗅聞方法是將酒杯舉起,置酒杯於鼻下二寸處,頭略低,輕嗅其氣味。最初不要搖杯,聞酒的香氣揮發情況;然後搖杯聞強的香氣。凡是香氣協調,有愉快感,主體香突出,無其它邪雜氣味,溢香性又好,一倒出就香氣四溢,芳香撲鼻的,說明酒中的香氣物質較多。屬於噴香性好,一入口,香氣就充滿口腔,大有沖噴之勢的,說明酒中含有低沸點的香氣物質較多;屬於留香性好,咽下後,口中應該仍留有餘香,酒後作嗝時,還有一種令人舒適的特殊香氣噴出的,說明酒中的高沸點酯類較多。所謂的余香悠長,首先應鑒別酒的香型,檢查芳香氣味的濃郁程度,繼而將杯接近鼻孔,進一步聞,分析其芳香氣的細膩性,是否純正,是否有其它邪雜氣。在聞的時候,要先呼氣,後再對酒吸氣,不能對酒呼氣。一杯酒最多聞三次就應該有準確記錄。最好用右手端杯,左手煽風繼續聞。聞完一杯,稍微休息片刻,再聞另一杯。

葡萄酒的品評
場所
品酒的場所最好選在採光良好,空氣清新,氣溫涼爽的房間。有色的玻璃窗或帶色彩的燈光,都會影響眼睛對酒色的判斷,都不太理想,室溫以攝氏18—20度為佳,紅葡萄酒飲用溫度:淡雅的紅酒約在12度左右,酒精稍高的約在14—16度,口感豐厚的約在18度左右,但最高不應超過20度,因為溫度太高會讓酒快速氧化而揮發,使酒精味太濃,氣味變濁;而太冰又會使酒香味凍凝而不易散發,易出現酸味。室內應避免有任何味道,香水味、香煙味、花香味、或廚房傳出來的味道,都應該避免。另外還需要具備白色的背景,最好採用白色的桌巾和餐巾,以便襯在酒杯的後面,觀察酒色。
時間
理想的品酒時間是在飯前,品酒之前最好避免先喝烈酒、咖啡、吃巧克力、抽煙或嚼檳榔,專業性的品酒活動,大多選在早上10點至12點之間舉辦,據說這個時段,人的味覺最靈敏。
開酒
優美的開瓶動作是一種藝術,在國外,酒侍開葡萄酒是一種專業的表演,他的專業演出服及服務可以決定他的收入。開酒時,先將酒瓶擦乾凈,再用開瓶器上的小刀(或用切瓶封器)沿著瓶口凸出的圓圈狀的部位,切除瓶封,注意,最好不要轉動酒瓶,因為可能會將沉澱在瓶底的雜質「驚醒」。切除瓶封之後,用布或紙巾將瓶口擦拭乾凈,再將開瓶器的螺絲鑽尖端插入軟木塞的中心(如果鑽歪了,容易撥斷木塞),沿著順時鍾方向緩緩旋轉以鑽入軟木塞中,如果是用蝴蝶型的開瓶器,當轉動螺絲鑽時,兩邊的把手也會緩緩地升起,當手把升到頂端時,只要輕輕將它們往下扳即可將軟木塞撥出(但如果軟木塞太長,就很難一次就將其順利撥出來)。如果是用所謂的「侍者之友」的專業開瓶器,建議不要將螺絲鑽一次全鑽進去,留下一環(因為可能不知道軟木塞的長短,如果一次就把螺絲鑽全鑽到底,會穿過木塞,將軟木屑灑到酒內),然後將手把扳下,把另一個支撐點支撐在瓶口,用左手握住,再用右手將手把直直地「提起來」(注意!是「提」而不是推,推很容易將軟木塞推斷,另外,提也會比較省力,因為施力臂愈長愈省力)。如果發現軟木塞太長,無法順利撥出時,請先停止,將所預留未鑽入的最後一環鑽體再鑽入,重新再「提」一下,等到軟木塞感覺快撥出時就停住,用手握住木塞,輕輕晃動或轉動,輕輕地、安靜地、有氣質地撥出木塞。再用布或紙巾將瓶口擦乾凈,就可以倒酒了。
醒酒
什麼需要醒酒?所有的葡萄酒都需要醒酒嗎?葡萄酒的香氣通常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明顯地發散出來,所以一般好酒道的人都會按例在開瓶後等段時間,長短要視葡萄酒的「體質」而定,尤其是一些味道比較復雜、重單寧的酒,更需要長的時間醒酒。年輕的酒,醒酒的目的是散除異味及雜味,並與空氣發生氧化;老酒醒酒的目的是使成熟而且封閉的香味物質經氧化發散出來,不同的是,老酒可能會因年老體弱,比年輕的酒容易「感冒」,比方說老酒開瓶之後可能第二天以後就會明顯過於氧化及醋化,而年輕的酒可能過了三天身體依然健朗。通常老酒的醒酒時間比年輕的酒短(但不是絕對如此),厚重濃郁型的酒比清柔型的酒所需的時間要長,至於濃郁的白酒及貴腐型的甜白酒,最好也花一點時間醒酒。
但如果僅僅只是打開軟木塞,就整瓶直立著,這樣的醒酒實無太大的作用,因為此時酒與空氣的接觸面只有瓶口大而已,這樣的醒酒費時漫長,因此,至少應該倒一些在杯子里,然後輕搖,這樣對酒味的散發有很大的幫助,在旋轉晃動的時候,酒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也就加大了,加速氧化作用,讓酒的香味更多的釋放出來。一般即飲型的紅、白酒,可以不必花太多的時間醒酒,建議一開即可倒入酒杯飲用,有時候可能會有臭硫味(SO2)及一些異味出現,但只需幾分鍾就會散去。二氧化硫是制酒過程中的附加物,對人體無害,如果隔些時間仍有異味,那可能是這瓶酒酒質的問題了。
辨酒
葡萄酒的顏色應該是清澈、有光澤的,不應該是渾濁不清的,憑借葡萄酒色澤深淺的差異,可判斷出這瓶葡萄酒的成熟度,最好在陽光下,而且盡可能在白色的背景前觀察酒的顏色,通常紅葡萄酒愈老顏色愈淺,愈年輕顏色愈深。紫紅色是很年輕的酒(少於18個月),如薄酒來新酒;櫻紅色是不新不老的酒(2—3年),品質適宜現喝,不宜久藏;草莓紅色是已經成熟的酒(3—7年),開始老化,應現喝;褐紅色是名貴的好酒儲存多年的色澤,普通的酒如果呈現這個顏色可能品質已走下坡。
葡萄酒的粘度:當轉動玻璃杯中的酒時,可觀察留在杯壁上的酒滴,業內人士稱之為「淚」或「腿」,酒的糖度和酒精度越高,這種酒滴越明顯。
杯裙:紅葡萄「杯裙」的色澤較復雜,從玫瑰紅經過棕色和橘黃色到藍紫色,這大部分取決於使用的葡萄品種,但是酒的生產年代和地域也影響它的顏色,紅酒越熟化越清澈,傾斜杯子觀察酒的邊緣:或深或淺,都表明了酒的年齡,深紅色的酒說明產地的氣溫較高。
聞酒
第一次先聞靜止狀態的酒,然後晃動酒杯,促使酒與空氣(尤其是空氣中的氧)接觸,以便酒的香氣釋放出來,再將杯子靠近鼻子前,再吸氣,聞一聞酒香,與第一次聞的感覺做比較,第一次的酒香比較直接和輕淡,第二次聞的香味比較豐富、濃烈和復雜,酒香可分葡萄本身所發散出來的果香(不單只有葡萄的果香),發酵時所產生的味道、以及好的葡萄酒成熟後轉變成的珍貴而復雜、豐富的酒香(Bouquet)。葡萄酒中含數百種不同的氣味,一般分成五類。第一類是植物香味,主要屬陳年香味;第二類是動物性香味,是耐久存的紅酒經過常年的瓶中培養後出現的香味;第三類是花香味,是年輕的葡萄酒中比較常有的香味,久存之後會逐漸變淡、消失;第四類是水果香味,這是年輕、新鮮的葡萄酒中常有的香味,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會變成較濃重的成熟果香;第五類是香料香味,是來自橡木桶的香味,大部分則屬於葡萄酒成熟後發出來的香味。
聞酒時,應探鼻入杯中,短促地輕聞幾下,不是長長的深吸,聞聞酒是否芳香,是否有清純的果香或氣味粗劣、閉塞、清淡、新鮮、酸的、甜的、濃郁、膩的、刺激、強烈或帶有誘惑的羞澀。
嘗酒
口味:甜味、酸味、酒精以及單寧是構成葡萄酒口味的主要元素,葡萄酒在口中的質感分豐厚還是清淡、單寧和酒精是否配合、香味和溫度是否合適、有沒有葡萄酒本身的甜度和干度。品嘗時有四種重要的資訊:「甜、酸、澀、餘味」。
品嘗方法:
1、讓酒在口中打轉,或用舌頭上、下、前、後、左右快速攪動,這樣舌頭才能充分品嘗三種主要的味道:舌尖的甜味、兩側的酸味、舌根的苦味;整個口腔上顎、下顎充分與酒液接觸,去感覺酒的酸、甜、苦澀、濃淡、厚薄、均衡協調與否,然後才吞下體會余韻回味;或頭往下傾一些,嘴張開成小「O」狀,此時口中的酒好像要流出來,然後用嘴吸氣,像是要把酒吸回去一樣,讓酒香擴散到整個口腔中,然後將酒緩緩咽下或吐出,這時,口中通常會留下一股余香,好的葡萄酒餘味可以持續15—20秒。一般而言,越好的葡萄酒香味越持久,同時香味種類也越豐富,特別是一些耐久存的老酒,余香可在口中歷久不散。
2、具體一點:將酒杯舉起,杯口放在嘴唇之間,並壓住下唇,頭部稍往後仰,就像平時喝酒一樣,但應避免像喝酒那樣酒依靠重力的作用流入口中,而應輕輕的向口中吸氣,並控制吸入的酒量,使葡萄酒均勻地分布在平展的舌頭表面,然後將葡萄酒控制在口腔前部。每次吸入的酒量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應在6—10ml之間。酒量過多,不僅所需加熱時間長,而且很難在口內保持住,迫使人們在品嘗過程中攝入過量的葡萄酒,特別是當一次品嘗酒樣較多時。相反,如果吸入的酒量過少,則不能濕潤口腔和舌頭的整個表面,而且出於唾液的稀釋而不能代表葡萄酒本身的口味。除此之外,每次吸入的酒量應一致,否則,在品嘗不同酒樣時就沒有可比性。當葡萄酒進入口腔後,閉上雙唇,頭微向前傾,利用舌頭和面部肌肉的運動,攪動葡萄酒,也可將口微笑張,輕輕的向內吸氣。這樣不僅可防葡萄酒從口中流出,還可使葡萄酒蒸汽進到鼻腔後部。在口味分析結束時,最好咽下少量葡萄酒,將其餘部分吐出。然後,用舌頭舔牙齒和口腔內表面,以鑒別尾味。根據品嘗的目的不同,將葡萄酒在口內保留的時間可為2—5秒,亦可延長為12—15秒。在第一種情況下,不可能品嘗到紅葡萄酒的丹寧味道。如果要全面,深入分析葡萄酒的口味,應將葡萄酒在口中保留12—15秒。場所
品酒的場所最好選在採光良好,空氣清新,氣溫涼爽的房間。有色的玻璃窗或帶色彩的燈光,都會影響眼睛對酒色的判斷,都不太理想,室溫以攝氏18—20度為佳,紅葡萄酒飲用溫度:淡雅的紅酒約在12度左右,酒精稍高的約在14—16度,口感豐厚的約在18度左右,但最高不應超過20度,因為溫度太高會讓酒快速氧化而揮發,使酒精味太濃,氣味變濁;而太冰又會使酒香味凍凝而不易散發,易出現酸味。室內應避免有任何味道,香水味、香煙味、花香味、或廚房傳出來的味道,都應該避免。另外還需要具備白色的背景,最好採用白色的桌巾和餐巾,以便襯在酒杯的後面,觀察酒色。
時間
理想的品酒時間是在飯前,品酒之前最好避免先喝烈酒、咖啡、吃巧克力、抽煙或嚼檳榔,專業性的品酒活動,大多選在早上10點至12點之間舉辦,據說這個時段,人的味覺最靈敏。
開酒
優美的開瓶動作是一種藝術,在國外,酒侍開葡萄酒是一種專業的表演,他的專業演出服及服務可以決定他的收入。開酒時,先將酒瓶擦乾凈,再用開瓶器上的小刀(或用切瓶封器)沿著瓶口凸出的圓圈狀的部位,切除瓶封,注意,最好不要轉動酒瓶,因為可能會將沉澱在瓶底的雜質「驚醒」。切除瓶封之後,用布或紙巾將瓶口擦拭乾凈,再將開瓶器的螺絲鑽尖端插入軟木塞的中心(如果鑽歪了,容易撥斷木塞),沿著順時鍾方向緩緩旋轉以鑽入軟木塞中,如果是用蝴蝶型的開瓶器,當轉動螺絲鑽時,兩邊的把手也會緩緩地升起,當手把升到頂端時,只要輕輕將它們往下扳即可將軟木塞撥出(但如果軟木塞太長,就很難一次就將其順利撥出來)。如果是用所謂的「侍者之友」的專業開瓶器,建議不要將螺絲鑽一次全鑽進去,留下一環(因為可能不知道軟木塞的長短,如果一次就把螺絲鑽全鑽到底,會穿過木塞,將軟木屑灑到酒內),然後將手把扳下,把另一個支撐點支撐在瓶口,用左手握住,再用右手將手把直直地「提起來」(注意!是「提」而不是推,推很容易將軟木塞推斷,另外,提也會比較省力,因為施力臂愈長愈省力)。如果發現軟木塞太長,無法順利撥出時,請先停止,將所預留未鑽入的最後一環鑽體再鑽入,重新再「提」一下,等到軟木塞感覺快撥出時就停住,用手握住木塞,輕輕晃動或轉動,輕輕地、安靜地、有氣質地撥出木塞。再用布或紙巾將瓶口擦乾凈,就可以倒酒了。
醒酒
為什麼需要醒酒?所有的葡萄酒都需要醒酒嗎?葡萄酒的香氣通常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明顯地發散出來,所以一般好酒道的人都會按例在開瓶後等段時間,長短要視葡萄酒的「體質」而定,尤其是一些味道比較復雜、重單寧的酒,更需要長的時間醒酒。年輕的酒,醒酒的目的是散除異味及雜味,並與空氣發生氧化;老酒醒酒的目的是使成熟而且封閉的香味物質經氧化發散出來,不同的是,老酒可能會因年老體弱,比年輕的酒容易「感冒」,比方說老酒開瓶之後可能第二天以後就會明顯過於氧化及醋化,而年輕的酒可能過了三天身體依然健朗。通常老酒的醒酒時間比年輕的酒短(但不是絕對如此),厚重濃郁型的酒比清柔型的酒所需的時間要長,至於濃郁的白酒及貴腐型的甜白酒,最好也花一點時間醒酒。
但如果僅僅只是打開軟木塞,就整瓶直立著,這樣的醒酒實無太大的作用,因為此時酒與空氣的接觸面只有瓶口大而已,這樣的醒酒費時漫長,因此,至少應該倒一些在杯子里,然後輕搖,這樣對酒味的散發有很大的幫助,在旋轉晃動的時候,酒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也就加大了,加速氧化作用,讓酒的香味更多的釋放出來。一般即飲型的紅、白酒,可以不必花太多的時間醒酒,建議一開即可倒入酒杯飲用,有時候可能會有臭硫味(SO2)及一些異味出現,但只需幾分鍾就會散去。二氧化硫是制酒過程中的附加物,對人體無害,如果隔些時間仍有異味,那可能是這瓶酒酒質的問題了。
辨酒
葡萄酒的顏色應該是清澈、有光澤的,不應該是渾濁不清的,憑借葡萄酒色澤深淺的差異,可判斷出這瓶葡萄酒的成熟度,最好在陽光下,而且盡可能在白色的背景前觀察酒的顏色,通常紅葡萄酒愈老顏色愈淺,愈年輕顏色愈深。紫紅色是很年輕的酒(少於18個月),如薄酒來新酒;櫻紅色是不新不老的酒(2—3年),品質適宜現喝,不宜久藏;草莓紅色是已經成熟的酒(3—7年),開始老化,應現喝;褐紅色是名貴的好酒儲存多年的色澤,普通的酒如果呈現這個顏色可能品質已走下坡。
葡萄酒的粘度:當轉動玻璃杯中的酒時,可觀察留在杯壁上的酒滴,業內人士稱之為「淚」或「腿」,酒的糖度和酒精度越高,這種酒滴越明顯。
杯裙:紅葡萄「杯裙」的色澤較復雜,從玫瑰紅經過棕色和橘黃色到藍紫色,這大部分取決於使用的葡萄品種,但是酒的生產年代和地域也影響它的顏色,紅酒越熟化越清澈,傾斜杯子觀察酒的邊緣:或深或淺,都表明了酒的年齡,深紅色的酒說明產地的氣溫較高。
聞酒
第一次先聞靜止狀態的酒,然後晃動酒杯,促使酒與空氣(尤其是空氣中的氧)接觸,以便酒的香氣釋放出來,再將杯子靠近鼻子前,再吸氣,聞一聞酒香,與第一次聞的感覺做比較,第一次的酒香比較直接和輕淡,第二次聞的香味比較豐富、濃烈和復雜,酒香可分葡萄本身所發散出來的果香(不單只有葡萄的果香),發酵時所產生的味道、以及好的葡萄酒成熟後轉變成的珍貴而復雜、豐富的酒香(Bouquet)。葡萄酒中含數百種不同的氣味,一般分成五類。第一類是植物香味,主要屬陳年香味;第二類是動物性香味,是耐久存的紅酒經過常年的瓶中培養後出現的香味;第三類是花香味,是年輕的葡萄酒中比較常有的香味,久存之後會逐漸變淡、消失;第四類是水果香味,這是年輕、新鮮的葡萄酒中常有的香味,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會變成較濃重的成熟果香;第五類是香料香味,是來自橡木桶的香味,大部分則屬於葡萄酒成熟後發出來的香味。
聞酒時,應探鼻入杯中,短促地輕聞幾下,不是長長的深吸,聞聞酒是否芳香,是否有清純的果香或氣味粗劣、閉塞、清淡、新鮮、酸的、甜的、濃郁、膩的、刺激、強烈或帶有誘惑的羞澀。
嘗酒
口味:甜味、酸味、酒精以及單寧是構成葡萄酒口味的主要元素,葡萄酒在口中的質感分豐厚還是清淡、單寧和酒精是否配合、香味和溫度是否合適、有沒有葡萄酒本身的甜度和干度。品嘗時有四種重要的資訊:「甜、酸、澀、餘味」。
品嘗方法:
1、讓酒在口中打轉,或用舌頭上、下、前、後、左右快速攪動,這樣舌頭才能充分品嘗三種主要的味道:舌尖的甜味、兩側的酸味、舌根的苦味;整個口腔上顎、下顎充分與酒液接觸,去感覺酒的酸、甜、苦澀、濃淡、厚薄、均衡協調與否,然後才吞下體會余韻回味;或頭往下傾一些,嘴張開成小「O」狀,此時口中的酒好像要流出來,然後用嘴吸氣,像是要把酒吸回去一樣,讓酒香擴散到整個口腔中,然後將酒緩緩咽下或吐出,這時,口中通常會留下一股余香,好的葡萄酒餘味可以持續15—20秒。一般而言,越好的葡萄酒香味越持久,同時香味種類也越豐富,特別是一些耐久存的老酒,余香可在口中歷久不散。
2、具體一點:將酒杯舉起,杯口放在嘴唇之間,並壓住下唇,頭部稍往後仰,就像平時喝酒一樣,但應避免像喝酒那樣酒依靠重力的作用流入口中,而應輕輕的向口中吸氣,並控制吸入的酒量,使葡萄酒均勻地分布在平展的舌頭表面,然後將葡萄酒控制在口腔前部。每次吸入的酒量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應在6—10ml之間。酒量過多,不僅所需加熱時間長,而且很難在口內保持住,迫使人們在品嘗過程中攝入過量的葡萄酒,特別是當一次品嘗酒樣較多時。相反,如果吸入的酒量過少,則不能濕潤口腔和舌頭的整個表面,而且出於唾液的稀釋而不能代表葡萄酒本身的口味。除此之外,每次吸入的酒量應一致,否則,在品嘗不同酒樣時就沒有可比性。當葡萄酒進入口腔後,閉上雙唇,頭微向前傾,利用舌頭和面部肌肉的運動,攪動葡萄酒,也可將口微笑張,輕輕的向內吸氣。這樣不僅可防葡萄酒從口中流出,還可使葡萄酒蒸汽進到鼻腔後部。在口味分析結束時,最好咽下少量葡萄酒,將其餘部分吐出。然後,用舌頭舔牙齒和口腔內表面,以鑒別尾味。根據品嘗的目的不同,將葡萄酒在口內保留的時間可為2—5秒,亦可延長為12—15秒。在第一種情況下,不可能品嘗到紅葡萄酒的丹寧味道。如果要全面,深入分析葡萄酒的口味,應將葡萄酒在口中保留12—15秒。

Ⅱ 如何評價酒呢

味是體現酒質優劣的重要指標。味感是復雜的,酒類不同,味感要求也有區別。酒分的口感即酒的刺激性感覺,也稱為勁頭。與酒中的酒精度有密切的關系,亦並不完全與酒度成比例關系。酒精是酒的主要成分,無論何種酒,都要求酒精與酒中其它成分充分融和、諧調。同是60度的烈性酒,入口的口感有強烈的、溫和的、綿軟的區別。而酒精度低的果酒和葡萄酒(酒精度9-20度),入口後仍可評出酒性烈、較烈、溫和、綿軟的口感。評酒,濃淡酒液入口後的感覺,一般給予濃厚、淡薄、清淡、平淡等評語。醇和入口和順,不感到強烈的刺激。醇厚醇和而味長。綿軟口感柔和、圓潤。清洌口感爽適、純凈。粗糙口感糙烈、硬口。燥辣粗糙又有灼熱感。粗暴酒性熱而凶烈,飲後有上頭感。上口進入口腔時的感覺,有入口醇正、入口綿甜、入口濃郁等。落口咽下酒液時,在舌根、軟齶、喉頭等部位的感受。有落口乾凈、落口淡薄、落口微苦、落口稍澀等用語。後味酒在口腔中持久的感受。有後味怡暢、後味短(沒有持久的味感)、後味干凈、後味苦、後味回甜等用語。

Ⅲ 如何品鑒白酒的好壞

好酒肯定是純糧釀造的,如何鑒別純糧酒可以有以下幾個簡單的方法。
一、 火檢法:
真金不怕火煉,真糧食酒不怕火檢。是不是美女,脫了衣服才知道,是不是糧食酒,也是脫了乙醇的包裝才清楚。
1.看顏色:渾濁的是固態法釀造的糧食酒,清澈透明的液態法勾兌的酒精酒,微微渾濁的是固液法混合的高檔酒。
變渾濁的原理,是糧食釀的酒裡面主要是五種物質,酸、酯、醇、醛、酮(這五個字全部是酉字旁,老祖宗造字真偉大),其他物質咱不管,主要是因為酯類物質溶解於乙醇,酒一點火把乙醇燒完了。這個酯類物質有點像我們吃的油,它不溶解與水,油水不溶變渾濁的。
而酒精酒裡面根本就不含有這種酯類物質,而且這種物質還沒法加到酒裡面去,所以酒精酒裡面沒有油,燒完不渾濁。
中國白酒釀造有三種工藝,一是固態法,就是把糧食發酵後,放蒸籠里把酒烤出來,這種純固態的發酵方法叫固態法,純糧酒都是固態法發酵的酒;二是液態法,把食用酒精兌上香精、糖精和礦泉水,這種用純勾兌的方法做出來的酒精酒,叫液態發酵法;三是固液法,原來賣一千多的那些所謂濃香高檔白酒,如果全部用食用酒精勾兌,酒廠的人也覺得良心上過不去,就在酒精酒裡面摻入15%的糧食酒,這樣做出的酒就是固液法。
這三種方法釀造的酒,都符合國標,都是國家允許並且大力支持的。
講到這里,有人會問,酒精酒是食用酒精做的,食用酒精是糧食做的,也相當於酒精酒也是糧食做的。同是糧食做的酒,為啥它裡面不含油?
食用酒精有四個來源:一是陳化糧,糧食放八年十年不能吃了,拿去做酒精,這樣做出的酒精含油嗎,不能說一點兒不含,但一定極少(河南汽車燃燒的乙醇汽油,就是南陽天冠酒精廠用陳化糧做的酒精);二是薯類酒精,土豆、紅薯等含糖和澱粉的根莖類農作物,也可以做成酒精,它會含油嗎,不會;三是秸稈酒精,紅薯秧呀、玉米稈呀、玉米芯呀,也含有一定的糖分,也能做出酒精出來,它含油嗎,不含;四是糖蜜酒精,就是甘蔗榨過糖後剩下的甘蔗渣,它裡面還含有一定的糖分,經過發酵,也可以做出酒精來,叫糖蜜酒精。全世界的酒精,包括中國大陸的,85%都是糖蜜酒精,因為甘蔗產量高呀!所以,用酒精勾兌成的酒裡面不含油,所以不會渾濁。
2.聞味道:燃燒之後,看過顏色,要盡快拿到鼻子附近去聞,因為時間一長,味道會大大變淡,影響鑒別。如果杯子里聞到的是像燒臭鞋底那樣難聞的燒臭味,那就是酒精酒;如果是濃郁的酒糟香味,那就是糧食酒。
原理是因為化學的東西,低溫是香的,高溫是臭的,譬如塑料、化妝品;而天然長成的東西,低溫是沒味的,高溫是香的,譬如糧食、木材、稻草。酒精酒裡面加了大量的香精、糖精,這些東西低溫時是香的,高溫一燒就變臭了;糧食酒裡面什麼化學的添加物都沒有,純天然的東西一燒,溫度變高了,自然就出現了香香的酒糟味。
3.嘗滋味。看過顏色、聞過味道後,蘸幾滴燒過的裸體酒,擱舌尖上(舌尖最敏感)嘗嘗是什麼味道。酸酸、甜甜、澀澀、苦苦的,像白醋一樣味道,這是糧食酒;淡不拉幾,像白開水一樣沒有什麼味道的,就是酒精酒。
原理是:釀酒和釀醋的工藝一模一樣,去過醋廠的人都知道,酒釀過了就是醋。我們把糧食酒一燒,就相當於釀過了,所以變成白醋了。而酒精酒是三精一水勾兌的,用火一燒,把酒精、香精、糖精都燒沒了,就剩下白開水了。
提醒各位嘗一個之後,用餐巾紙擦擦筷子頭再嘗另一個,免得味道交叉影響判斷。
二、 手搓法
火檢法弄完了,你要及時總結。火檢法最形象、最直觀、最准確,所以請大家回家,把自己珍藏多年的白酒都一一驗驗。是糧食酒的,繼續珍藏,會越存越值錢;是酒精酒的,趕緊送給門衛大爺,讓他們喝了吧,存多少年都沒有價值。
但是這個方法哥們兒聚會小范圍實驗可以,參加人家的婚禮、生日、慶典,你不方便掏出打火機,把人家的酒驗驗再喝吧?那怎麼辦,再教大家一個簡便的方法——手搓。
我們的父輩老人一般都知道這個方法,就是去買酒(那時候多是散酒)時,倒幾滴到手掌心搓搓,然後聞聞味道,就知道酒的好壞。
這個原理和燒的原理一樣。酒精也就是乙醇的沸點是78.3度,雙手一搓發熱,乙醇揮發掉了,剩下的東西就是裸體酒。在干而未乾時合攏手掌,湊到鼻子處聞聞,燒臭味的是酒精酒,香香酒糟味的是糧食酒。另外搓著很輕松的是酒精酒,搓著發黏的是糧食酒。
三、 水檢法
除了火檢法、手搓法之外,還有一個更簡便的方法鑒別糧食酒,那就是兌水法。
拿一瓶礦泉水(只要不是熱水、茶葉水,接的自來水也可,但最好是一瓶礦泉水),按照1:1的比例混合,變渾濁的是糧食酒,繼續保持清澈透明的是酒精酒,微微變渾的是固液法做的高檔白酒。
原理和燒一樣,也是糧食酒中的油類物質不溶解於水,所以導致渾濁。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渾濁,像牛奶一樣。
知道領導喝茅台時為啥不讓下屬兌水了吧,一兌水就變渾露餡了。糧食酒除了火燒、兌水會變渾濁之外,酒倒杯子中用電扇吹、或者擱一夜蒸發,也會變渾濁,原理也是酒中的乙醇變少了,油類物質析出,導致渾濁。
另外放冰箱4度以下低溫冷藏,也會變渾濁,這是糧食酒特有的低溫失光現象。溫度一低,油類物質會析出,酒變渾濁;溫度一高,乙醇重新把那些油類物質溶解,再變清澈。
那麼喝的時候如何鑒別酒的好壞呢?這可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並且不同地方的標准又不一樣。
怎麼辦?
一、 先確定中國白酒口感好壞的標准。
1.大長圓厚勾。大是幾滴酒一入口,就像個小炸彈炸開一樣,把口腔撐得很豐滿;長是喝一口酒,酒會順著喉嚨、食道、胃,直達丹田,酒線的感覺要長;圓是指酒過喉時,要圓潤沒有針刺感;厚是指酒的味道醇厚不寡淡;勾是指一大口酒到丹田後,要慢慢勾回來,在腹部形成熱熱的回勾感。
2.酸辣苦澀甜。好的白酒這五種味道都有,但又都很平衡,誰都不突出。端一杯白酒,用舌尖舔一下,它得是甜的;喝四五滴,讓酒順著舌頭一側往下流,它得是酸的;酒到舌頭底下,它得是澀和苦的;酒到舌頭根部,它得是苦的。這個苦最難把握,既要讓人能承受,又要讓人感覺很高級。名貴的咖啡、茶、巧克力,都是那種高貴的苦味。
3.一個肥字境界全出。沈從文對好酒的評價最特別,也最傳神,好酒要肥,肥膩豐滿像吃五花肉的感覺。所以真正的好酒喝時是可以不吃菜的,就是吃菜也是越清淡越好。反而是不好的酒,才需要燒雞、肥腸來就著下咽。
二、 喝時判斷酒好壞的三個指標。
1.醺得快。純糧好酒,喝一口15秒之後就上頭,這叫醺得快。為什麼,因為好酒是純糧釀造,純天然的東西容易吸收。第一口酒,口腔粘膜最多到食道就把它全部吸收了,隨著血液循環快速進入大腦,讓人暈暈的,上頭。這叫醺得快。
我們原來對此多有誤解,認為這個酒好,喝半斤了還不上頭。但是一上頭你就醉倒了。其實那是酒精酒,口腔、食道不吸收,腸胃吸收反應慢導致的。
2.酣得長。純糧好酒你抿了一小口、四分之一杯就上頭醺了,但是你接著又喝了20杯,會發現越喝越清醒。這叫酣得時間長。李白也好,王羲之也罷,中國歷代文人雅士喝酒,目的不是醺,那太淺太薄了,不盡興;也不是為了醉,那太難受傷身體,就是為了酣。他們在酣暢淋漓的狀態下,才能寫出那麼優美的詩歌,那麼鬼斧神工的書法。
但是我們現在喝的多是酒精酒,很難找到酣的感覺,因為它不容易醺,剛一醺就醉,酣的感覺特別短。
宏和為什麼取名宏和,就是因為這個酒源自茅台赤水河
3.醉得慢。大家都傳周恩來喝酒兩斤不醉,這是真的,其實在座的各位每人喝一斤絕對沒問題。為什麼?因為周總理喝的是30年茅台,平常人喝一斤絕對可以。
為什麼好酒會讓人變得酒量大,一是酒分子與水分子抱得比較緊密,酒分子釋放得比較緩慢,讓人不容易醉;二是在酒長期存放的過程中,部分乙醇會換轉化成酯類物質,這樣酒更香了,乙醇更少了,也讓人不易醉。

Ⅳ 品酒應該怎麼品

品酒如品茶,只懷風月,不識經道,就如耕牛飲渠。
品酒並不是喝酒,品酒是一門學問。譬如欣賞一幅畫、聽一首音樂,如果你沒有美術和音樂的修養,就不可能說出他的好壞。品酒並不是大師們的專利,掌握它,你將真正享受到酒的美妙。
就好似溫存前要調情一番,品酒前也必有幾個動作不可略。目的都是為了效果更撩人心弦,讓人愉悅。通常品嘗葡萄酒的方法不外乎視覺、嗅覺及味覺的觀察,與品茶有異曲同工之理。
醒酒
拔起瓶塞後,有些葡萄酒如花朵般綻開,可以馬上享用。但年紀太輕或單寧過硬的酒,此時便需要醒酒過程打開它沉睡的心。沉澱物過多的陳年老酒,可以用換瓶的方式處理。但時間不能太長,以免酒香盡失。
酒溫
葡萄酒的溫度非常重要。一般品嘗白葡萄酒的溫度在10~16攝氏度之間, 紅葡萄酒的溫度比白酒要稍高一點。而甜酒的溫度則可以更低,氣泡酒通常介於7-9攝氏度間。但年份香檳例外,不能在低溫下品嘗,它細致的風味將被困住無法釋放出來。
酒杯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酒杯對於葡萄酒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選擇什麼類型的酒杯,這是品嘗葡萄酒時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同一瓶葡萄酒,倒進 不同形狀的酒杯中,聞到的香氣也會有所不同。它的風味會隨著杯子的形狀而產生不同風格的表現。酒杯的直徑,杯體的長度,杯口的寬度甚至杯璧的厚度,都會對 葡萄酒的風味產生微妙的影響。
1. 寬身窄口的杯子,特別容易凝聚香氣,讓葡萄酒表現出非常奔放的酒香來。波爾多紅酒杯,杯身較長,杯口較窄,酒的味道聚集於杯口。
2. 窄身窄口的設計,是為了讓酒的香氣不特別外放,可以表現出更多的細微變化。勃艮第紅酒杯,杯身較矮,杯肚較寬,杯口較大,適合把鼻子放進去聞香。
持杯
選定酒杯倒進葡萄酒後,如何持杯呢?別以為用手捧著豐滿的杯肚最穩當, 因為手掌的溫度會令杯中的酒開始升溫。而應該嘗試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住杯座。如果不習慣,也可以在杯肚和杯底中間細長處,找個舒服合適的拿法即可。
觀色
將酒杯在純白色的背景前傾斜45度,以分辨色調和濃淡。葡萄酒貼近杯壁最外緣的區域稱為酒緣,通常越濃厚的酒,酒緣越窄,越清淡或越老的酒,酒緣會越寬。紅酒尤為明顯。
搖杯
酒在手中以後,為了增加酒與空氣的接觸面,充分散發它的香味,我們應該搖晃手中的酒杯,以與桌面平 行的圈狀旋轉為原則。至於應該順時針還是逆時針,端看個人喜好習慣而定。搖杯後的葡萄酒會在酒杯的內璧留下一條條酒痕來,越密、越粗、越長、越持久,就代 表酒含有越多酒精、甘油或是糖分,葡萄酒就越濃越甜美。
嗅感
重點分為濃度、品質和種類三方面。用以感受葡萄的香氣、濃郁度、細致與否以及是否豐富多變。只要將酒杯靠近鼻端,將鼻端貼近杯口邊緣處緩慢吸氣即可。有時會同時出現水果香、花香及其他各種香氣,而這也正是葡萄酒迷人之處。
入口
入口不要馬上吞下,而是要味覺感受葡萄酒中的味道,酸甜苦澀不一而足。先將酒含在口中,做咀嚼吸氣動作,反覆於口腔中進行攪動,好讓香味散發到整個口腔中。經過以上的動作後,就可以喝下葡萄酒。但品嘗並未結束,因為葡萄酒留下來的余香具有持久性,這就是余韻。
其實,品酒的規矩不是一個定式。每個愛酒的人(酒徒除外)都有一套獨到的品酒經。只要你愛酒,你就會為遇到好酒的那一刻去費思量

Ⅳ 白酒品評有哪幾種方法

白酒品評鑒別主要通過4個方面
對白酒的嗅聞方法:
將酒杯舉起,置酒杯於鼻下二寸處,頭略低,輕嗅其氣味。較初不要搖杯,聞酒的香氣揮發情況;然後搖杯聞強的香氣。凡是香氣協調,有愉快感,主體香突出,無其它邪雜氣味,溢香性又好,一倒出就香氣四溢,芳香撲鼻的,說明酒中的香氣物質較多。屬於噴香性好,一入口,香氣就充滿口腔,大有沖噴之勢的,說明酒中含有低沸點的香氣物質較多;屬於留香性好,咽下後,口中應該仍留有餘香,酒後作嗝時,還有一種令人舒適的特殊香氣噴出的,說明酒中的高沸點酯類較多。所謂的余香悠長,首先應鑒別酒的香型,檢查芳香氣味的濃郁程度,繼而將杯接近鼻孔,進一步聞,分析其芳香氣的細膩性,是否純正,是否有其它邪雜氣。在聞的時候,要先呼氣,後再對酒吸氣,不能對酒呼氣。一杯酒較多聞三次就應該有準確記錄。較好用右手端杯,左手煽風繼續聞。聞完一杯,稍微休息片刻,再聞另一杯。

為了鑒別酒中的特殊香氣,可採取以下三種方法
(1)用一小塊過濾紙,吸入適量酒液,放在鼻孔處細聞,然後將過濾紙旋轉半個小時左右,繼續聞其香,確定放香的時間和大小。
(2)在手心中滴入一定數量的酒,握緊手與鼻接近,從大拇指和食指間形成的空隙處,嗅聞它的香氣,以此驗證香氣是否正確。
(3)將少許酒置於手背上,借用體溫,使酒樣揮發,嗅聞其香氣,判斷酒香的真偽、留香長短和好壞。

對酒的口嘗方法:
將酒杯送到嘴邊,將酒含在口中,大約為4至10毫升,每次含入口中的酒數量,必須保持一致性。先從香味淡的開始嘗,由淡而濃,再由濃而淡,反復多次。將暴香味或異香味的酒留到較後嘗,防止味覺器官受干擾。將酒沾滿口腔,然後吐出或咽下。用舌頭抵住前頷,將酒氣隨呼吸從鼻孔排出,以檢查酒性是否刺鼻。在用舌頭品嘗酒的滋味時,要分析嘴裡酒的各種味道變化情況,較初甜味,次後酸味和鹹味,再後是苦味、澀味。舌面要在口腔中移動,以領略澀味程度。酒液進口應柔和爽口,帶甜、酸,無異味,飲後要有餘香味,要注意餘味時間有多長。酒留在口腔中的時間約10秒鍾。用茶水漱口。在初嘗以後則可適當加大入口量,以鑒定酒的回味長短、尾味是否干凈,是回甜還是後苦。並鑒定有無刺激喉嚨等不愉快的感覺。應根據兩次嘗味後形成的綜合印象來判斷優劣,寫下評語。

對風格的評價:
酒的風格,即酒的典型性。各類型酒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風格。1979年第三屆我國評酒會將白酒劃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小曲米香型和其他香型五種主要香型。典型性是品評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對多種酒進行品評時,常常是將屬於不同類型的酒分別編組品評,以便比較。判斷某一種酒是否具有應有典型風格並准確給分,首先必須掌握本類酒的特點和要求,並對所評酒的色、香、味有一個綜合的確切的認識,通過思考,對比和判斷,才能確定。
為了對各個酒的優劣、名次作出公正的評價,除了寫出評語之外,常常採用評分法。目前我國白酒評分制有100分制、40分制和20分制。

Ⅵ 白酒品評有哪些步驟

1.眼觀其色:白紙作底,舉杯對光觀察白酒色澤、透明度、清亮度、有無沉澱、懸浮物。也可輕晃酒杯觀察、正視和俯視觀察。對於瓶裝白酒則應輕輕倒置觀察,不能振動。

白酒國家標准規定,「無色或微黃、清亮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澱」。低於10℃時,允許出現白色絮狀沉澱或失光,但恢復到10℃以上時應逐漸恢復正常。

2.鼻聞其香:聞香時必須保持每杯酒酒量一致,鼻子與酒杯距離1-3cm,對酒吸氣,吸氣量一致(不能呼氣),按順序嚊聞、仔細辨別酒香是否純正、有無異香、是否符合該產品香氣標准,以及香氣大小、強弱等,做好記錄,然後反順序嚊聞一次,即可確定香氣評語。若香氣相近的酒樣可稍事休息片刻再聞一次比較。一輪酒嗅聞次數不超過三次。

3.口嘗其味。酒液入口慢而穩、平心靜氣地吸入2-3ml酒液,入口時先接觸舌尖,慢浸兩側,後入舌根,均勻平鋪在整個舌面、用舌頭接觸上顎,反復咂辨滋味,用秒持值法計算香味的長短、濃厚,隨後

吐出酒液或下咽三分之一量,邊嘗邊做記錄,然後適當加大酒量,評定酒體回味長短、後味是否干凈、是回甜或是後苦、是否凈爽、有無余香、刺喉和不快之感等。最後寫出細膩、醇厚、綿甜、柔順之評語。嘗味時注意進口量保持一致,低度酒可入口2-4ml,同時注意按聞香濃淡、好壞順序,先從聞香淡的品嘗,由淡到濃,再由濃到淡品嘗,並注意將暴香和異香的留到最後嘗評,以防止對味覺的干擾。酒液在口中保留時間5秒鍾左右,吐出酒液後閉口呼氣,體會酒的後味、回味,每杯酒品嘗次數不超過三次。

4.綜合判斷,確定風格。

風格又稱酒體典型性,是色、香、味的綜合表現,是由原料、工藝、勾兌、貯存相結合創造出來的。各廠都有自己的風格、自己的個性,七分工藝、三分技藝。由勾調人員掌握、控制把關好產品風格,保持質量穩定。

Ⅶ 白酒的品評方法有幾種

白酒的品評主要包括色澤、香氣、品味和風格四個方面。按照眼觀其色、鼻聞其香、口常其味,並綜合色、香、味三方面的感官印象,確定其風格的方式來完成品評的全過程。
一、眼(眼觀色)10分白酒色澤的品評是通過人的眼睛來確定的。
二、鼻(鼻聞香)25分白酒的香氣是通過鼻子判斷確定
三、品(品嘗味)50分白酒的口味是通過味覺來決定的
四、綜合起來看風格(15分)

Ⅷ 如何品白酒

品酒要慢飲。

品酒均以慢飲為好,古有「飲必小咽」的說法。飲酒不宜狂飲,因為速飲傷肺,肺為五臟華蓋,傷則氣短胸悶;速飲傷胃,因為胃受到酒精的強烈刺激,會造成急性胃炎;

速飲傷肝,因肝臟承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酒精刺激,會導致肝臟功能受損;速飲傷腎,因為酒精到達腎後,給腎臟強烈刺激。

如此一來,臟腑受到損害,尤其是在人體劇烈運動以後,全身極度疲乏,此時飲酒易導致腦溢血的發生。所以飲酒要適量、適度。

(8)如何品評酒的方法擴展閱讀:

白酒的功效作用

白酒不同於黃酒、啤酒和果酒,除了含有極少量的鈉、銅、鋅,幾乎不含維生素和鈣、磷、鐵等,所含有的僅是水和乙醇(酒精)。傳統認為白酒有活血通脈、助葯力、增進食慾、消除疲勞,陶冶情操,使人輕快並有禦寒提神的功能。

飲用少量低度白酒可以擴張小血管,可使血液中的含糖量降低,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膽固醇等脂質在血管壁的沉積,對循環系統及心腦血管有利。

Ⅸ 怎麼品白酒

白酒品評的正確程序是先觀色,其次聞香,再嘗滋味,然後綜合色、香、味的特點判斷酒的風格,即酒的典型性。
對白酒的嗅聞方法是將酒杯舉起,置酒杯於鼻下二寸處,頭略低,輕嗅其氣味。最初不要搖杯,聞酒的香氣揮發情況;然後搖杯聞強的香氣。凡是香氣協調,有愉快感,主體香突出,無其它邪雜氣味,溢香性又好,一倒出就香氣四溢,芳香撲鼻的,說明酒中的香氣物質較多。屬於噴香性好,一入口,香氣就充滿口腔,大有沖噴之勢的,說明酒中含有低沸點的香氣物質較多;屬於留香性好,咽下後,口中應該仍留有餘香,酒後作嗝時,還有一種令人舒適的特殊香氣噴出的,說明酒中的高沸點酯類較多。所謂的余香悠長,首先應鑒別酒的香型,檢查芳香氣味的濃郁程度,繼而將杯接近鼻孔,進一步聞,分析其芳香氣的細膩性,是否純正,是否有其它邪雜氣。在聞的時候,要先呼氣,後再對酒吸氣,不能對酒呼氣。一杯酒最多聞三次就應該有準確記錄。最好用右手端杯,左手煽風繼續聞。聞完一杯,稍微休息片刻,再聞另一杯。
普通的價格便宜的白酒和價格貴的白酒喝起來味道有什麼區別?
口感上有明顯的區別,品質好的白酒,順口、綿軟、無明顯的調香感和酒精味,無異味、無雜味。普通白酒,喝著粗糙、燥辣,不順口,飲後頭疼、口感、身體不適。

Ⅹ 白酒的品飲方法-如何從感官品評白酒

白酒是一種帶有嗜好性的酒精飲料,也是一種食品。而對食品的評價,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要以感官品評為主。白酒的質量指標,除了理化、衛生指標外,還有感官指標,對感官指標的評價,要有評酒員來進行品嘗鑒別。

?

二.香氣與口味的鑒別

1.若香氣及口味均符合感官要求,典型性突出或較突出,則為質量好或者較好的酒。

2.若有異香或異味,則可能為劣質酒,不可貿然飲用,應送食品質量檢測部門檢測確定。

3.若香味寡淡、尾味苦澀、飲後沒勁,其原因大多是兌水過多,酒度不足。如有條件,用酒精計測量酒度即可判斷。

以上就是白酒的感官品評方法。

閱讀全文

與如何品評酒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柔性防水膠帶安裝方法 瀏覽:418
硅膠怎麼用香蕉水去除最簡單方法 瀏覽:187
雞蛋茶的食用方法 瀏覽:973
ppr帶水接管方法視頻 瀏覽:1000
鋼絲繩安裝三通的方法 瀏覽:962
40除32簡便方法 瀏覽:330
測出自己懷孕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74
汽車平面軸承安裝方法 瀏覽:571
學唱相聲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904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雜化方法 瀏覽:846
桃木劍打磨方法視頻 瀏覽:645
腦神經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936
眼睛黃素瘤治療方法 瀏覽:830
回血鴿子配對方法視頻 瀏覽:183
蜂蜜怎麼熬製作方法 瀏覽:214
平板閃退的解決方法 瀏覽:453
單色釉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434
適用於對比研究的方法 瀏覽:311
荒島上快速獲得淡水的方法 瀏覽:157
增多肌肉的訓練方法 瀏覽: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