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美術知識技能與過程方法如何制定

美術知識技能與過程方法如何制定

發布時間:2022-02-20 21:13:48

① 《如何從美術教學的知識與技能層面提升到文化層面》

一直以來,我們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美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而忽略廠學生情感的體驗和美術文化的滋潤,影響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使他們失去了美術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們要將美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轉化為美術文化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和美術創造能力,這也是我們新世紀美術教育改革的一大特點。以往,我們總認為美術學習主要是技能技巧的學習,而新的國家美術課程標准中認為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來看:
第一,從文化的層面來看,隨著通訊與交通工具的發展,人類的文化交流日趨頻繁。然而,文化交流可以是一柄雙刃劍,既可能伴隨互惠,也可能導致兩敗俱傷。如何減少文化、民族間的偏見與沖突,多元文化主義研究者認為,缺乏對不同文化的了解是導致民族偏見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強多元文化的跨文化教育是致力於民族間的相互理解、避免狹隘的民族主義傾向、促進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徑。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同民族的美術,產生相異的美術形態,構成世界美術的多元性。把美術學習提高到美水文化學習層面,可以使我們對美術有更深刻的了解,對各民族的美術文化也有了更寬泛的理解和尊重,更需要發揮各民族文化的獨立性,促進多元文化之間的交流。
第二,從美術學科本身來看,美術學科具有知識面廣、綜合性強等特點,它與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有著直接的和暗含的關系,因此,它是素貢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入的焰體素質培養具有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把美術學習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可以使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美術與人類、美術與生活、美術與情感、美術與政治、美術與歷史等方面的聯系,從而更好地學習美術。
首先,通過美術學習,使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並讓學生通過了解不同的歷史、文化、經濟、地理等,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我們要以培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品德。過去的單純重視基礎知識和技能,導致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難度加大。學生學的很累,達不到老師的要求就必然會失去學習的信心;忽略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的培養。教師教學設計時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使學生的能力等不到全面的發展。因此如果我們教師的教學觀念不更新,教學過程與方法不改革,課程改革就等於流於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因此,我們不僅要重視課程內容的改革,還要重視教學過程與方法的改革。以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1.倡導自主學習,教師主導。通過引導啟發學生對知識技能進行藝術探求的機會,啟迪學生思維、想像力的開發,讓學生真正獲得自主的權利,充分體現我們教師的主導作用。
2.注重多元能力培養,雙基落實。讓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還要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美術素養。強調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活動方式,各種美術作品的形式規律、主題內容及其文化意蘊。我們有的教師在上欣賞課時,經常停留在引導學生只是關注作品內容的表現,如畫的是什麼(風景、景物還是人物),畫了什麼故事,或作品的題目是什麼。一旦作品的主題內容與題目相符,就產生一種
看懂了的滿足感。這樣的觀賞很膚淺,沒有深度。因此,要提高學生對美術及其作品的理解深度,僅僅停留在主題內容這個層面是不夠的,還需要從美術作品的形式規律及其文化意蘊兩個緯度進行探索。當然,新美術課程的知識不僅僅指製作美術作品的技能,還包括美術與文化、美術與自然相關聯的知識;而技能也不僅僅指製作美術作品的技能,還包括欣賞、評述美術作品的技能,學生自主學習美術的技能,運用美術知識技能於其他學科學習中,或解決生活中所遇到問題的技能等等。
4.提倡合作探究,加強活動成效。教師片面追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進行認真的設計。只要有疑問,無論難易,甚至一些毫無討論價值的問題都要在小組里討論。討論時間沒保證,任務沒有分工,有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任務繁重,有的學生根本就沒有進入合作學習的狀態。誤解了合作探究,忽視了活動的成效。參與者少,旁聽者多。課堂上,學生一會兒忙這,一會兒忙那,教室里亂糟糟、鬧哄哄,這種
活動目的性差,有活動沒有體驗,沒有反思。缺少活動實踐的外顯活動與內隱活動的統一,操作活動與思維活動的統一,教師對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親自體驗過程的實踐指導不夠。
小組學習,由於缺乏平等的溝通與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層的交流和碰撞,結果往往是優秀者的意見和想法代替了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和想法,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成了陪襯,他們更多的時候是聽眾,即使他們發表了意見也得不到重視,在小組匯報時成績差的學生的意見往往被忽視。
5.整合學科綜合,提高視覺審美。個別教師由於過於強調學科之間的綜合,出現了知識容量過多、時間不夠、學科特點不明顯,而匆匆過場的現象。教學時因對
知識與能力的關系處理欠妥,有時過於強調專業知識的技能要求,有時又忽視了學科知識的落實,教學指導只重表面現象,缺少對學生視覺審美的感受和體驗,美術課上的不倫不類。
新課程實驗區大多數學校的美術教室,還沒有配備相應的多媒體設施,尤其是農村學校,即使該校有著素質較好的美術教師,有了相應的美術課件也是
英雄無用武之地,這對於以視覺審美為主要特點的美術學科,其課堂教學的效果影響就更大。
6.智用現代媒體,結合傳統手段。有的美術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時,還只是停留在把計算機當作普通的打字機和投影機使用,對計算機強大的美術功能效果,對相應美術軟體的應用和開發知之甚少。有的教師有了課件後,就忽視了對傳統美術教具的使用,缺少了對實踐操作的示範和指導。電教媒體引入課堂,用好了,能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但媒體畢竟是手段而決非目的,為媒體而媒體的做法,不但吃力不討好,還會弄巧成拙。過於關注美術專業知識與技能。我們應該認識到,在中小學進行的美術教育只是一種國民美術教育,我們的教育對象中絕大多數人目前不可能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美術上,將來也不一定以美術專業作為自己的終生職業。我們對學生所實施的不是專業美術教育,而應該是生活美術教育。我們所選擇的教學內容應該是對學生未來生活有幫助的,有利於他們身心發展的。這次美術課程改革中一個重要的任務是要轉變我們的觀念,要更多地從教育的角度來認識美術課程,而不是從美術的角度來看待美術教育。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更多地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來組織課程內容,才會淡化學科中心,才會關注課程的綜合性和多樣性,才會努力將美術學習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才會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其次,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寬容和尊重。
1.美術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應當遵循審美的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教師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而應當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趣味。
審美教育的目的:①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②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①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②要讓學生從小接觸大量高水平的美術作品,豐富學生的形象貯存。
③要培養學生學會欣賞自然,學會欣賞生活,在自然與生活中尋找美、發現美。
④在教學中,應當遵循審美的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形象進行比較。
對美術作品形式規律的感知和認識,這是與美術語言的直接對話和交流,是傾向於直覺和感知的活動。
視覺去識讀,而不是提供專家現成的結論。有的教材告訴學生直線使人感到剛強,曲線會產生柔美之感,或列表告訴學生各種色彩可能產生什麼聯想等等,其實美術語言一旦進入作品就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比如半透明的塑料窗簾是並置的直線,會有剛強感嗎?又粗又黑的鑄鐵下水道彎管呈曲線狀,有柔美之感嗎?其實圖形的特徵很難用語言來描述。可以說,作品中的造型要素及其特徵必須由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去體驗、去感悟,也許其結果只是一種可意會不可言傳或說不清道不明的朦朧感覺,是觀者發自內心的真切感受,而且會見智見仁,各不相同。再者,從心課程改革的理念出發,也應該少提供現成的知識,要多讓學生通過體驗,自己去發現知識,建構知識。
2.美術教學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於激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通過思考、討論、對話等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總的來說,我們教師要不斷創新,不斷改革,把我們的美術教育推向更高標准。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受到良好的美術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長。

②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誰提出的

傑羅姆·布魯納。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對認知過程進行過大量研究,在詞語學習、概念形成和思維方面有諸多著述,對認知心理理論的系統化和科學化作出一貢獻,是認知心理學的先驅,是致力於將心理學原理實踐於教育的典型代表,也是被譽為杜威之後對美國教育影響最大的人。

1962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1965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72年至1980年任牛津大學教授。1980 年起任紐約大學教授。《華盛頓郵報》發布訃聞,布魯納(Jerome S. Bruner)教授因病於2016年6月5日在他的紐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

(2)美術知識技能與過程方法如何制定擴展閱讀:

知識學習、技能掌握是課程實施的基礎性、前提性目標,同時應更新傳統的知識觀念。關注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重視知識、技能學習方式與策略的指導,並在這一過程中發展能力、培養情感。具體而言,要改變知識的呈現、表達與評價方式,使知識動態化、過程化;

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學習方法與策略,學會學習、學會創造;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活動、實踐、探究中體驗知識的豐富蘊含,獲得知識多方面的價值,實現知識向能力、情感、素質的轉化。

概而言之,在落實三維目標的過程中,要以「知識與技能目標」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充分體現在學習探究的「過程與方法」中。

③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將知識技能教學與美術審美教育完美結合

審美和技能互相制約,不能分割。
技能高低反映審美水平層次,審美取向決定技能分化。
技能和
結合,1以技能的提高來促進審美層次升華。 2用高層次審美精神引領美術技能豐富成熟。
案例:白石衰年變法,以簡練概括筆法、強烈
墨來傳遞大氣磅礴、老辣獨到的美感。
大千晚年追求大山大水的雄渾境界,開創出潑墨潑彩技法。

④ 美術學專業的知識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全面理解和掌握美術學的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方法去闡述美術發展的規律;
3.具有較好的藝術鑒賞能力、邏輯思辨能力、綜合分析研究能力、理論表達能力;
4.了解和關注美術學的理論動向及前沿課題;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

⑤ 什麼是教學三維目標請用簡潔的語言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

《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其中,知識與技能仍然被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放在了突出地位,後面兩個目標則充分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特徵(可稱之為「過程性目標」) 。三維目標的確立為基礎教育順應時代發展作出了科學的目標定位。

教學目標是人們對教學結果的一種預設。作為構成教學諸要素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它既是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教學的歸宿。因此,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課時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恰當,教學過程中目標的達成度如何,將直接決定一堂課的教學效果,進而決定教學質量。在此,本人擬從目前課堂教學中的一些現象分析出發,就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理解、把握和處理三維目標的有關問題,談一點個人的看法。

[現象一] 在一些課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公開課中,教師為了突出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盡其所能地創設了各種「生動」的教學情境,安排了大量的游戲、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等活動,並在教學中不時地加入一些貼標簽式的「道德情感教育」,課堂上學生興趣高漲,氣氛熱烈。然而在「熱鬧」之餘,往往看不到教師在知識與技能形成的關鍵處給學生以必要的引導和點撥,學生在實踐活動之後缺乏理性的總結歸納,很多課堂上沒有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作業的時間。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成績檢測時,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往往達不到《課程標准》或《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不少教師由此深感困惑:我在教學中如此盡力地體現新課程理念,為何在教學質量上事與願違?

[現象二] 課程改革在我縣正式實施已近兩年,但在一些教師的教學中,仍然表現出只追求知識技能單一目標的傾向。看其教學設計,難見數學思考、解決問題與情感態度方面的目標表述;觀其課堂教學,基本沿襲傳統模式,學生主要通過聽講或簡單的問答去接受知識。一節課下來,除了被動接受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生在其他方面鮮有收獲。

[反思]

產生以上兩種現象的根本原因,一是教師對新課程三維目標的認識不足;二是對三維目標間的關系把握失當;三是教學目標游離於教學過程之外,沒有得到落實。

「現象一」暴露出對知識技能目標的忽視,導致教學只有熱鬧的過程,學生沒有掌握後繼學習所必備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一種華而不實、無果而終的教學;「現象二」則反映出教學中過程性目標的缺失,這樣的教學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等綜合素質的發展嚴重受限。

以上兩種現象反映了當前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出現的兩個極端,它們都偏離了課程改革的正常軌道,若不及時糾正,將嚴重影響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和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

[對策]

一、加強理論學習,深入理解課程目標

1、明確數學教學的三維目標

在《數學課程標准》中,三維目標在結構和表述語言上都有變化。根據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數學課程標准》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進行了分解和重組,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細讀《標准》可知,這四個方面的目標並非純粹的並列關系,其中含有相互間的融合與滲透。如在知識技能目標中,多次出現「經歷……..過程」,即在某一個方面的目標中,蘊含了其他方面的目標。

2、正確理解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知識技能目標同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兩方面的目標(過程性目標)應該是一種相輔相承的關系,而不是對立的關系。關於這一點,《數學課程標准》中已有明確闡述:「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這就是說,一方面,知識技能目標是實現發展性目標的基礎和依託,因為任何過程性目標的實現,都要通過對一定的具體教學內容的學習為載體來進行,如果脫離了具體知識的學習,任何「過程」都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失去價值;另一方面,過程性目標是實現知識技能目標的中介,因為任何知識和技能總是要通過一定的學習形式和學習過程來獲得。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教學固然不可取,只重過程而問題得不到解決的課堂教學,也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因此,我們應該牢固樹立過程與結果並重的意識,並在教學活動中努力促成各個教學目標之間的協調統一和相互促進.

二、在教學設計中整合三維目標,體現新課程教學目標的全面性

鑒於以上分析,教師在制定課時教學目標時,就應從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兩方面著眼,突出教學目標的全面性。

現以實例說明: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材第九冊《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教材分析:本課含有以下教學內容:(1)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2)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應用。首先,這兩個教學內容顯然直接對應了本課的知識技能目標。但僅僅看到這一點是不夠的,因為教材中還蘊涵著豐富的發展性目標因素,即在推導公式的時候,如果不是由教師包辦,而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去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就能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並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可確定為:

1、使學生初步掌握平行四邊形的計算方法,能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2、通過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操作實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並初步感知平移、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3、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以上的教學目標中:第1條屬於知識技能目標,它含有「理解並記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和「會用公式進行計算」這兩個具體的目標。第2、3條則體現了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過程性目標。

顯然,此教學目標避免了前面所述兩種現象中目標缺失不全的弊端,體現了三維目標的整合。

三、圍繞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在過程中落實目標

教學目標一經確立,教師就要根據教學目標去組織教學內容,選用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一切教學活動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去展開。

例如,根據前面確立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課的教學目標,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就應該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 以復習長方形面積公式引入新課。(「轉化」的起點)

2、 進入探求新知的環節後,可先讓學生大膽猜想平行四邊形面積

的求法,再通過合作交流和教師的引導,明確轉化的方向。

3、 動手實踐,完成轉化。讓學生通過剪、移、拼等操作活動,完成平行四邊形到長方形的轉化。此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延高剪開」的必要性。(轉化的關鍵)

4、 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後,教師應作小結並再現公式的推導過程,同時啟發學生去感悟平移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進一步落實數學思考目標)

5、 保證課堂練習的質量和時間,以使學生牢記和熟用公式。同時,教師要根據課堂交流和作業反饋信息,對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度進行量化檢測。(落實知識技能目標、解決問題的目標)

在此,我們可以設想這樣的教學進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動手剪切、平移和拼接,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和概括,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然後,帶著成功的喜悅,利用公式去解決求面積的各種實際問題……整個過程完全圍繞預先設立的教學目標來進行。學生通過親歷這個過程,不僅能夠牢固掌握並熟練運用S=ah這個公式,而且對平移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有了初步體驗,在數學思維和學習方法上進行了一次有效的積累,感受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在這樣的教學中,知識技能目標與過程目標都得到了落實,而且各個目標之間在功能上形成了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而這正是實施新課程的目的所在。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根本,是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首先要完成的。如:使學生能正確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確地運用概念等一些有關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目標,完成這些基本的教學目標是實現教學的首要前提。作為構成教學諸多要素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教學的歸宿點。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課時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恰當,教學過程中目標的達成度如何,將直接決定一堂課的教學效果,進而決定教學質量。在此,本人就目前課堂教學中的一些現象和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理解、把握和處理三維目標的有關問題,談一點個人的看法。

在一些課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公開課中,有這樣的現象:教師為了突出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盡其所能地創設了各種「生動」的教學情境,安排了大量的游戲、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等活動,並在教學中不時地加入一些貼標簽式的「道德情感教育」,這樣的課堂學生往往興趣高漲,氣氛熱烈。然而在「熱鬧」之餘,往往看不到教師在知識與技能形成的關鍵處給學生以必要的引導和點撥,學生在實踐活動之後缺乏理性的總結歸納,很多課堂上沒有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作業的時間。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成績檢測時,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往往達不到《數學課程標准》的基本要求。還有一種現象,在一些教師的教學中,仍然表現出只追求知識技能單一目標的傾向。看其教學設計,難見數學思考、解決問題與情感態度諸方面的目標表述;觀其課堂教學,基本沿襲傳統模式,學生主要通過聽講或簡單的問答去接受知識。一節課下來,除了被動接受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生在其他方面鮮有收獲。

以上兩種現象反映了當前參與式教學中數學教學出現的兩個極端,它們都偏離了參與式的正常軌道,要糾正這些現象,除加強理論學習,深入理解課程目標外,還應:

一、在教學設計中整合三維目標,真正體現參與式教學目標的全面性。

教師在制定課時教學目標時,應從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兩方面著眼,突出教學目標的全面性。例如《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材第十二冊)教材中《圓柱的體積》一節中含有以下教學內容:(1)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2)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應用。首先,這兩個教學內容直接對應了本課的知識技能目標。同時,教材中還蘊涵著豐富的發展性目標因素,即在推導公式的時候,如果不是由教師包辦,而是讓學生去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就能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並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可確定為:

1.使學生初步掌握圓柱體體積計算方法,能用圓柱體體積公式進行計算。

2.通過經歷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操作實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並初步感知切割、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3.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以上的教學目標中:第1條屬於知識技能目標,它含有「理解並記住公式」和「會用公式進行計算」這兩個具體的目標。第2、3條則體現了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過程性目標。

顯然,此教學目標避免了前面所述兩種現象中目標缺失不全的弊端,體現了三維目標的整合。

二、圍繞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在過程中落實目標。

教學目標一經確立,教師就要根據教學目標去組織教學內容;選用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一切教學活動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去展開。

例如,根據以上所確立的《圓柱的體積》一課的教學目標,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應該著重把握以下幾點:

1.以復習長方體體積公式引入新課。(「轉化」的起點)

2.進入探求新知的環節後,可先讓學生大膽猜想圓柱的體積的求法,再通過合作交流和教師的引導,明確轉化的方向。

3.動手實踐。學生通過剪、拼等操作活動,完成圓柱體到長方體的轉化。此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延高剪開」的必要性。(轉化的關鍵)

4.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得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後,教師應作小結並再現公式的推導過程,同時啟發學生去感悟切割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進一步落實數學思考目標)

5.保證課堂練習的質量和時間,以使學生牢記和熟用公式。教師要根據課堂交流和作業反饋信息,對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度進行量化檢測。(落實知識技能目標、解決問題的目標)

在此,我們可以設想這樣的教學進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動手剪切、平移和拼接,將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再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和概括,歸納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然後,帶著成功的喜悅,利用公式去解決求體積的各種實際問題……整個過程完全圍繞預先設立的教學目標來進行。學生通過親歷這個過程,不僅能夠牢固掌握並熟練運用V=sh這個公式,而且對切割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有了初步體驗,在數學思維和學習方法上進行了一次有效的積累,感受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在這樣的教學中,知識技能目標與過程目標都得到了落實,而且各個目標之間在功能上形成了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這樣不僅體現了教學目標的「主體性、探索性、實踐性和激勵性」原則,也正是實施參與式教學的目的所在。

⑥ 如何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有效達成知識與技能目標

美術教學不能脫離美術學科的本體價值, 美術課中不能丟棄或是隨意降低知識與技能教學要求。 關注知識與技能教學並不是否定現在的新課程理念; 相反,只有恰當把握好具體教材中的知識與技能訓練目標

⑦ 在美術課程的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目標的涵義是什麼

在美術課程的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 目標: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與方法。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過程與方法的含義指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手段。用通俗語言講,方法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想辦法。過程與方法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沒有過程就沒有方法的獲得和運用,沒有方法的支撐過程會是無效的過程。以下是本人對三維目標的具體內容及其關系的理解: (一)知識與技能(一維) 所謂知識目標,這里主要指學生要學習的學科知識(教材中的間接知識)、意會知識(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等)、信息知識(通過多種信息渠道而獲得的知識)。知識目標的表達舉例:通過學習,知道動物也是有情感的;通過學習,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所謂技能是指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對完成某種任務所必須的活動方式。技能目標可為分「四種」: 一是基本技能。如讀、寫、算的技能。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能正確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記憶、想像和思維、推理等技能。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學會用實驗與推理的科學方法來研究物體和認識物體。三是動作技能。如繪畫、做操、打球等。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初步掌握前滾翻和後滾翻的基本要領。四是自我認知技能。即認知活動的自我調節和監控技能。如自己會做計劃,會核對自己的成績,會檢查自己解題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會評價自己的作業水平等。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學會制定自主閱讀的計劃。 (二)過程與方法(二維) 過去教學重結論輕過程,現在要求學生不僅知道簡單的結論,更要知道一些過程。過去重教法,現在要重學法。所謂過程,其本質是以學生認知為基礎的知、情、意、行的培養和發展過程,是以智育為基礎的德、智、體全面培養和發展的過程,是學生的興趣、能力、性格、氣質等個性品質全面培養和發展的過程。過程目標的表達舉例:通過學習,認識分數的發生和發展過程。通過學習,掌握商不變性質的探究過程。通過學習,理解三角形概念形成的概括過程。通過學習,學會xx結構的歸納和演繹過程。通過學習,理解xx問題解題思路的探尋、分析和綜合過程。通過學習,掌握xx解題方法的選擇與比較過程等。所謂方法,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採用並學會的方法。方法目標的表達舉例:通過學習,採用並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或問題探究的方法,或問題的觀察方法,或思維發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決xx問題的方法等)。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 所謂情感,是指人的社會性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態度體驗。人的情感表現狀態有以下幾種: 一是表現為情緒。情緒是一種較低級的簡單的情感,如愉快、激動、緊張等。情緒目標的表達舉例:通過學習,能產生愉快的感覺。二是表現為熱情。一個人有政治熱情,他就對祖國、民族、人民產生深厚的愛,並轉化為力量和行為。一個人有學習熱情,他就能潛心鑽研,做出成績。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激發起愛國主義的情感;通過學習,激發起學習的熱情。三是表現為興趣。興趣是強烈的吸引性和鮮明性的情感反映。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激發起探究自然科學的興趣。四是表現為動機。動機是情感沖動而出現的念頭,它可以成為行動的驅動力。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激發起學習的動機,為完成學習任務而產生動力。五是表現為求知慾。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動中,需要和願望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情感體驗。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能滿足學習的需要,從而產生求知的慾望。六是表現為道德體驗。如敬佩、贊揚、羨慕等。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能對xx人物感到敬佩……七是表現為美的體驗。指對自然、藝術、社會行為美的情感體驗。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學會鑒賞大自然的美。

⑧ 如何理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

每堂課都要實現對「三維目標」培養,是不現實的,也是很困難的。在復習計劃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都要涉及,可以在課堂上體現三維目標,也可以分幾次教學活動完成。每堂課有所側重,甚至有些教學目標(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實現可以在課後訓練完成。
一、知識與技能的復習
這是模塊復習的主體部分。以前的教學內容(舊教材)側重建立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每一章的知識自成體系,前後連貫,知識一環扣一環,有利於學生系統的知識和技能的形成。新教材(山東科技版)不按知識體系來編排,因此知識的系統化是模塊教學中較欠缺的,這方面的提高可以在復習中完成。通過對知識與技能系統化的復習,培養學生歸納知識,系統分析,分類總結的能力,這對鞏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是有效的。
二、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融入知識與技能的復習過程中
新課程標准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方法;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並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明確要求全體學生能對自已的化學學習過程進行計劃、反思、評價和調控,提高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在高中化學學習階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要引導學生樂於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樹立可持續發展思想,發展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養成的科學態度等。

閱讀全文

與美術知識技能與過程方法如何制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35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0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73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16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09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2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0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26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3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1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7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86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89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1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597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3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87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2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0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