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做好文言文翻譯題有哪些方法技巧

做好文言文翻譯題有哪些方法技巧

發布時間:2022-02-16 01:47:40

① 文言文翻譯有哪些技巧

1、原則:文言文翻譯要求准確達意,必須遵循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隨意地更換。省略現象應該作補充,特殊句式的翻譯也要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規范加以調整,力求通順。

2、標准:信、達、雅。

信:要求准確表達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達:要求明白通順,沒有語病。

雅:要求遣詞造句比較講究,文筆優美富有表現力。

3、方法:增、刪、調、留、換。

增:增加內容,保持句子順暢。

刪:去掉多餘、累贅的成分,使句子簡潔。

調:在遇到特殊句式時,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語法成分調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范。

留:對於人名、地名、時間名詞以及專有名詞,一般保留原詞。

換:某些內容損及到整個句子的「雅」時,調換其中沖突的內容。

② 在考試中如何做好文言文閱讀這道題有沒有什麼方法

首先將句子分出「主謂賓」語,再理解詞義,最後匯成一段話.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文言文翻譯是一種綜合性練習,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礎知識的運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和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文言文翻譯要求字字落實,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要盡量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文言文翻譯的步驟,首先要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數,切忌一上來就匆匆忙忙翻譯。在翻譯時,遇到疑難詞句,可暫時放過,等譯完上下文,再進行推敲。譯完全文後,再通讀一遍,檢查校正,以防誤譯、漏譯和曲譯。

文言文翻譯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文言文翻譯的要求

文言文翻譯 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信」是指譯文要准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於原文,如實地、恰當地運用現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雅」就是指譯文要優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
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後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文言文翻譯是一種綜合性練習,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礎知識的運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和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文言文翻譯要求字字落實,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要盡量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文言文翻譯的步驟,首先要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數,切忌一上來就匆匆忙忙翻譯。在翻譯時,遇到疑難詞句,可暫時放過,等譯完上下文,再進行推敲。譯完全文後,再通讀一遍,檢查校正,以防誤譯、漏譯和曲譯。

文言文翻譯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文言文翻譯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弧。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澤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澤成「(湖面)風平浪靜」。

文言文翻譯「四重奏」

最近兩年高考對文言文翻譯的考察由選擇正誤改為筆譯。這就增加了答題難度,而且所出試題均出於課外,彷彿無跡可求,無從下手。其實,還是可以講究一點技巧,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譯四重奏」:

1. 翻譯要注意補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現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語、省略謂語動詞、省略介詞、省略賓語等。在大家做翻譯題時,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補充完整,否則譯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譯要注意調整語序。文言文中變式句時常出現,有主謂後置、定語後置、介詞結構後置、賓語前置等四種類型。翻譯時調整好語序,才能便於翻譯,否則譯文易顛三倒四,給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3. 翻譯要注意活用現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實詞可以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改變它的詞性和用法,這就是活用。主要有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用作動詞,名詞作狀語等。翻譯時要抓住詞語的臨時含義。

4. 翻譯要抓住關鍵詞,聯系語境,重點突破。在文言文閱讀中,有些句子往往因為個別詞而影響全句的理解。這個詞就是一個關鍵詞。對於它,我們要聯系語境去理解、參悟。

綜上所述,文言文翻譯,只要平時努力,並注意以上四點,加以靈活掌握,要翻譯正確是不難的。

文言文翻譯得分點把握技巧
2005年語文考試大綱將「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了高考考試范圍,對這一知識點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譯題中體現,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譯題已成為考生們關注的焦點。

一、看詞性——從詞類活用現象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詞類活用是2005年高考的選考內容。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象,主要有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的活用。翻譯時,對活用的詞要善於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來確定它的詞性及詞義。

二、觀句式——從文言句式特點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文言句式已納入2005年高考考查范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點,特別要掌握好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而這些句式一般說來都有語言標志,因此,可以通過對這些語言標志的識別,來判斷它們是屬於哪種句式特點。

三、悟詞義——從關鍵實詞意義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所謂關鍵實詞,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關鍵意義的、解釋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的或有多個義項的詞語。句子中的關鍵實詞,以動詞最多,形容詞、名詞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

四、辨用法——從主要虛詞用法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虛詞是句子構成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試大綱18個文言虛詞中經常考的有「而、以、於、因、用、乃、其、為、則、之」等,考前應當注意把它們的用法進行歸納並強化訓練以加深印象。翻譯時,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注意上下文的關系,注意意思的銜接和連貫。

所以,在文言文翻譯中,一定要注意通過看詞性、觀句式、悟詞義、辨用法等方法,敏銳地發現這些得分點並准確地把它們翻譯好,翻譯得通順流暢。這樣,才能在文言文翻譯中得到高分。

③ 文言文有什麼答題技巧

扣語境,抓關鍵,明結構,辨句式

  1. 著眼全句,找出關鍵詞語,明確得分點;

  2. 細節結構關系,劫解難釋疑,依境定義;

  3. 關注句式,找到標志...

總結文言文翻譯十點失誤為:
 1.不需翻譯的強行翻譯
 2.以今義當古義
 3.該譯的詞沒有譯出來
 4.詞語翻譯得不恰當
 5.該刪除的詞語仍然保留
 6.省略成分沒有譯出。
 7. 該增添的內容沒有增添
 8.無中生有地增添內容
 9.應當譯出的意思卻遺漏了
 10.譯句不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則
古文翻譯,補充技巧:
 一定要直譯,不允許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於原文。

④ 文言文翻譯技巧

一、 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 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嬰」、「晏子」等不用翻譯.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語氣助詞,可不譯,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討沒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連詞,可不譯,整句意思是「子猷與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如《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一詞是「妻子、兒女」的意思;(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語時了不悲」,翻譯為:(子猷)說話時候完全不悲傷.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聞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裝,賓語前置句,意思是「為什麼」.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子猷問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對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系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弧,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三、要做好文言文翻譯題,就必須掌握必要的方法
(一)增.就是增補,在翻譯時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弧. 1、增補原文省略的主語、謂語或賓語.例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例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後省略了謂語「鼓」,翻譯時要補上.例3:「君與具來.」「與」後省略了賓語「之 」. 2、增補能使語義明了的關聯詞.例:「不治將益深」是一個假設句,譯句:「(如果)不治療就會更加深入」.
(二)刪.就是刪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刪去.例1:「夫戰,勇氣也.」 譯句:「戰斗,靠的是勇氣」.「夫」為發語詞,刪去不譯.例2:「孔子雲:何陋之有?」譯句:「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之」為賓語前置的標志,刪去不譯.例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譯句:「從師學習的風尚已經很久不存在了.」 「也」為句中語氣助詞,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翻譯時,完全可以去掉.
(三)調.就是調整,在翻譯文言文倒裝句時,應把古漢語倒裝句式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才能使譯句通順.這就需要調整語句語序,大體有四種情況: 1、前置謂語後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調成「汝之不惠甚矣」. 2、後置定語前移.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可調成「能面刺寡人之過群臣吏民」. 3、前置賓語後移.例:「 何以戰?」可調成「以何戰」.4、介賓短語前移.「 還自揚州.」可調成「自揚州還」.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人名、官職、地名等,在翻譯時可保留不變.例:「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譯句:「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到巴陵郡做太守.」「慶歷四年」為年號,「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擴.就是擴展. 1、把文言文中的單音節詞擴為同義的雙音節詞或多音節詞.例:「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譯句:「變更你的差役,恢復你的賦稅,那麼怎麼樣呢?」「役」、「賦」擴展為雙音節詞. 2、對於一些緊縮復句或言簡義豐的句子,在翻譯時,要根據句義擴展其內容,才能使意思表達清楚.例:「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譯句:「使敵人降服,讓遠方的人歸附,招撫誰,誰會不來呢?」
(六)縮.就是凝縮,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實用繁筆,在翻譯時應將其意思凝縮.例:「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譯句:「(秦)有吞並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即直譯,就是指緊扣原文,按原文的詞句進行對等翻譯的今譯方法.對於文言文的實詞、大部分虛詞、活用詞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譯的,否則,在考查過程中是不能算作準取得翻譯.例:「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譯句:「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八)意.即意譯,就是指在透徹理解原文內容的基礎上,為體現原作神韻風貌而進行整體翻譯的今譯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辭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譯的要恰當處理,將其意譯. 1、互文不可直譯.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錯而又相互補足,交互見義並合而完整達意.例1:「秦時明月漢時關」譯句:「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例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譯為:「將軍和壯士身經百戰,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而歸.」 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譯為「金子修築的城」或「金屬修築的城」,可譯為「鋼鐵般的城防」或「堅固的城防」. 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萬鍾於我何加焉」中的 「萬鍾」代高官厚祿等.「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中的「黃發」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諱.如把國王的死說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說成「填溝壑」,還有把上廁所說成「更衣」. (九)替.就是替換, 1、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把古詞替換成同義或近義的現代詞或片語.例1:「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這句中的「愚」,要換成「我」;「悉」,要換成「都」;「咨」,要換成「商量」.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換成「出身卑微,見識短淺」.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結構替換成現代詞或結構.例:「然則……」:換成「 既然這樣,那麼……」;「何以………?」換成「 根據什麼……」. (十)選.就是選擇,文言文中一詞多義,一詞多用的現象很常見,因此要選用恰當的詞義翻譯才能使句子正確.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個多義詞,它有「兵器;士兵、軍隊、軍事、戰爭」等義項.例句中的「兵」翻譯時應選擇「兵器」. 為便於同學們記憶,特將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編成一段順口溜: 文言語句重直譯,把握大意斟詞句, 人名地名不必譯,古義現代詞語替. 倒裝成分位置移,被動省略譯規律, 碰見虛詞因句譯,領會語氣重流利. 「增、刪、調、留、擴、縮、直、意、替、選」是中考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在具體運用時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幾種方法結合在一起的,我們要根據表達需要靈活運用.
四、文言文翻譯的要求
(一)文言文翻譯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信」是指譯文要准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於原文,如實地、恰當地運用現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雅」就是指譯文要優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
(二)文言文翻譯的原則 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後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譯「四重奏」 最近兩年高考對文言文翻譯的考察由選擇正誤改為筆譯.這就增加了答題難度,而且所出試題均出於課外,彷彿無跡可求,無從下手.其實,還是可以講究一點技巧,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譯四重奏」:
1. 翻譯要注意補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現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語、省略謂語動詞、省略介詞、省略賓語等.在大家做翻譯題時,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補充完整,否則譯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譯要注意調整語序.文言文中變式句時常出現,有主謂後置、定語後置、介詞結構後置、賓語前置等四種類型.翻譯時調整好語序,才能便於翻譯,否則譯文易顛三倒四,給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3. 翻譯要注意活用現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實詞可以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改變它的詞性和用法,這就是活用.主要有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用作動詞,名詞作狀語等.翻譯時要抓住詞語的臨時含義.
4. 翻譯要抓住關鍵詞,聯系語境,重點突破.在文言文閱讀中,有些句子往往因為個別詞而影響全句的理解.這個詞就是一個關鍵詞.對於它,我們要聯系語境去理解、參悟. 綜上所述,文言文翻譯,只要平時努力,並注意以上四點,加以靈活掌握,要翻譯正確是不難的.
五、文言文翻譯得分點把握技巧 「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高考考試范圍,對這一知識點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譯題中體現,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譯題已成為考生們關注的焦點.
1、看詞性——從詞類活用現象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象,主要有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的活用.翻譯時,對活用的詞要善於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來確定它的詞性及詞義.
2、觀句式——從文言句式特點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文言句式已納入高考考查范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點,特別要掌握好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而這些句式一般說來都有語言標志,因此,可以通過對這些語言標志的識別,來判斷它們是屬於哪種句式特點.
3、悟詞義——從關鍵實詞意義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所謂關鍵實詞,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關鍵意義的、解釋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的或有多個義項的詞語.句子中的關鍵實詞,以動詞最多,形容詞、名詞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
4、辨用法——從主要虛詞用法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虛詞是句子構成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試大綱18個文言虛詞中經常考的有「而、以、於、因、用、乃、其、為、則、之」等,考前應當注意把它們的用法進行歸納並強化訓練以加深印象.翻譯時,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注意上下文的關系,注意意思的銜接和連貫. 所以,在文言文翻譯中,一定要注意通過看詞性、觀句式、悟詞義、辨用法等方法,敏銳地發現這些得分點並准確地把它們翻譯好,翻譯得通順流暢.這樣,才能在文言文翻譯中得到高分.

⑤ 怎麼樣快速提高文言文翻譯題

親愛的同學、朋友:如果你有這樣的問題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你不熟悉甚至沒有看過考綱要求的文言文120實詞;第二,可能你不熟悉文言文的閱讀方法。
而這兩個問題又以第一個為最要害。讀考綱要求的文言文120實詞,相當於考英語要看大綱單詞表。我在課上給同學們進行過一個梳理,同時也把我個人按照漢字字形整理過的120實詞表拿出來與我課堂上的同學們分享。

文言文一二〇實詞梳理
新東方 中學優能 楊洋
一.感情:
愛恨憐誠患鄙卑惡堪絕歸善
二.軍事:安兵固國或伐戍何勝負克彌賊族
三.天地:陽陰朝莫曾是易期奇數率少再知幸殆故卒亡
四.自然:本類修
五.人本:
(一)眼睛:見看察顧望涕
(二)手臂左右度興
(三)口耳許諸
(三)肢體被倍非要疾病乃屬
五.人本
(一)眼睛:見看察顧望涕
(二)手臂:左右度興
(三)口耳:許諸
(三)肢體:被倍非要疾病乃屬
七.政治:
除拜擢舉遷假使如若勸王相質
八.文化:
書信說謝

舉例:一.感 情
1.愛:對人或事物溜之深厚真摯的感情;吝惜
①繁體的「愛」是由「爪」(爫)、「禿寶蓋」(冖)、「心」、「友」四部分組成:
漢代五言古詩《上山采蘼蕪》:「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蘼蕪這種植物,又名蘄茝,薇蕪,江蘺,據辭書解釋,苗似芎藭,葉似當歸,香氣似白芷,是一種香草。婦女去山上采擷蘼蕪的鮮葉,回來以後,於陰涼處風干,葉子風乾可以做香料,亦可以作為香囊的填充物。古人相信靡蕪可使婦人多子.) 妥、采、受
「冖」字(讀作mì),是個象形字,《說文》:「冖,覆也。從一下垂也。」
《說文》:「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
「友」在甲骨文中是兩只右手靠在一起的形狀。(就像現在的舊友重逢,二人都伸出右手,緊緊相握,表示友誼。)
「同門曰朋」,即師從同一個老師的人稱為「朋」;
「同志曰友」,即志同道合之人稱為「友」。
②《孟子•梁惠王上》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
2.恨:《說文》恨,怨也(怨,恚也;恚,恨也);感到遺憾
①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②含恨而逝,唐•張籍《節婦吟》「君知妾有夫,贈妾以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拒絕平盧節度李師道的收買)
3.憐:憐憫;愛憐,愛惜
4.誠:真心;確實,的確
①巧詐不如拙誠。——《韓非子•說林上》
②臣誠知不如徐公美。——《戰國策•齊策》
所謂無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韓愈《祭十二郎文》
「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5.患:擔心,發愁;憂患,麻煩
6. 鄙:邊邑,邊境;見識少;道德品質低下
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清•彭端叔《為學》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出師表》

詳細內容可見我的博客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⑥ 語文文言文答題技巧及套路 解題技巧有哪些

語文文言文答題技巧及套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讀懂文言文。口訣:務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1)先讀最後一道題目,了解大致內容和主要事件。(此題如果要求「選擇正確的一項」則除外)
(2)然後帶著「何人?」、「何時何地做何事?」、「結果怎樣?」、「為什麼?」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文章,以「事件」為依據對文章分層,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後聯繫上下文進行推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
第二部分:如何答題。

一、文言實詞釋義題:本題往往考查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知識點。答題技巧: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於考你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
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
第一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
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四種: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
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二、內容歸納題。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語句,一一對應。選項的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
⑴個別實(虛)詞故意譯錯;
⑵人物的事跡張冠李戴;
⑶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錯位;
⑷人物性格陳述不恰當;
⑸憑空添加,無中生有;
⑹強加因果關系。
三、文言翻譯題。方法:做好「換、留、刪、補、調「。一定要直譯,不要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於原文。
得分點:
1.譯准詞義:實詞(含詞類活用、通假、偏義詞,修辭語句)及虛詞和固定結構。
2.譯准句式(被動句,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
3.譯准句子語氣(陳述疑問感嘆祈使語氣)和句間關系(並列轉折因果等復句關系)

⑦ 文言文翻譯題解題技巧

(一)避開誤區
1、以今義當古義。有的詞語隨著社會的發展,或詞義擴大,或詞義縮小,或詞義轉移,或感情色彩變化。因此,要根據原文的語境確定詞義,不可以今義當古義。例:思厥先祖父(《六國論》),句中的「祖父」不可照抄,而應譯為「祖輩與父輩」。
2、照抄關鍵詞語。以為有的詞語不必翻譯,直接照抄即可得分。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成:以藺相如的功勞大,拜他為上卿。譯句沒有把「以」譯出來,應當譯成「因為」,也沒有把「拜」譯出來,應當譯成「任命」才正確。
3、盲目化單為雙。不考慮活用情況,只把單音節片語成雙音節詞。例: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譯為:一定要鞏固它的根本,這個譯句忽略了「固」的用法,該字應譯為:使……穩固,而不是「鞏固」。
4、不加省略成分。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沒有必要翻譯出來,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須翻譯出來語意才完全,特別是主語。例: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愚溪詩序》),應譯為:我在愚溪之上,購買小丘,這就是愚丘。
5、保留原有句式。在古代漢語中,有一種現今不常見的句子,這就是倒裝句,在翻譯時,一般說來,要恢復成現代漢語的正常句式,例:「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成:尋找人可以出使回報奏國的,沒有找到。這個句子翻譯不妥,因為原句是定語後置,在翻譯時必須把定語放回到中心詞前邊,正確的翻譯是:尋找可以出使回報秦國的人,卻沒有找到。
(二)掌握方法
1、保留。文言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朝代、年號、人名、物名、地名、職稱、器具等,可照錄不必翻譯。例:元豐七年六月丁丑(《石鍾山記》),句中的詞語都不必翻譯。
2、增加。即在單音節詞前或後加字,使之成為雙音節詞或短語。例:始有遠略(《六國論》),譯為:起初有長遠的謀略。
3、選擇。即選用恰當的詞義翻譯。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情況常見,因此選用恰當的詞義進行翻譯,已成文言文翻譯的難點。如: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促織》),「顧」是一個多義詞,它的義項共有七條:回頭看;看;探問;拜訪;顧惜、顧念;但、只是;反而、卻。在這個句子中用「反而、卻」最恰當。
4、替換。有些詞,在古書里常用,但在現代漢語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詞所表達的意思古今說法不一樣,這就要用今天的說法去置換古代的說法。例:將兵與備並力逆操(《赤壁之戰》),「將」換成「率領」,「並」換成「合」,「逆」換成「迎戰」。
5、拆分。有些詞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現代漢語中也使用,但詞義已發生變化,有的擴大縮小了,有的已發生了轉移,這時翻譯的時候就要使用拆分法。例:室僅方丈(《項脊軒志》),句中的「方丈」應譯為「一丈見方」。
6、補充。文言文中有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譯時要將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補出來,使句意完整,然後再翻譯。例:審視之,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促織》),「頓」是「立刻」、「馬上」的意思,在翻譯時,應補出「感到」、「覺得」。 另外要補充兩個主語。
7、刪略。指刪去那些只起語法作用而沒有實在意義的虛詞,或某些表敬稱或謙稱的詞。例:頃之,炎煙張天(《赤壁之戰》),句中的「之」只起補足音節的作用,無實義,應刪去。
8、調序。古漢語中句子成分的位置與現代漢語有一些不同之處,常構成倒裝句(主謂倒裝、定語後置、賓語前置、介賓結構後置等),應調整成合乎現代漢語的規范句序後再翻譯。例: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竊符救趙》),這既是一個謂語前置句,又是一個賓語前置句,翻譯時謂語和賓語都必須回到它們應有的位置上,可譯成「您關心別人困難的品行表現在哪裡呢?」
9、活用。文言文中有些詞語可以活用,應根據句子成份來判斷詞性,例: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過秦論》),句中的「雲」、「響」、「景」都是放在動詞前面,但又不是主語,應判斷為名詞活用為狀語,譯為「像雲一樣地」「像回聲一樣地」「像影子一樣地」。
以上方法為常用之法,應重視,以下方法為少用之法,可注意。
10、轉述。用符合現代漢語習慣的詞語來表述用了某種修辭格的詞語。例: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記》),「縉紳」是古代大臣上朝將手板插在腰帶里,這里是借代用法,譯為「做官的人」。
11、凝縮。對古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互文見義,互文同義這些用了繁筆的文句翻譯時要加以還原,用簡筆的形式翻譯。例: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過秦論》),句子將一個意思從各方面加以鋪陳,語意連貫,氣勢闊大,但現代漢語里找不到相應的詞語來一一對譯,這時可濃縮為:秦國有並吞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
12、改用。即將文言文中的慣用語改譯為現代說法。例「下車」、「乞骸骨」等用語,不好照字面直譯為「下車子」、「乞求骸骨」,因為表達不出原意,甚至無法理解。所以只能按這些詞語所表達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找一個相應的說法來譯,可譯為「到任」、「告老還鄉」。
13、固定。即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例: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可譯為:這莫非是教我捉蟋蟀的地方嗎?類似的還有「如……何」「奈……何」「孰與」「有以」「無以」等固定句式。
譯文講究「信、達、雅」,即忠實原文,通順明白,文筆優美。因此文言文翻譯應以直譯為主,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要真正做到直譯,不僅要求考生形成意識,還要養成習慣,平時解題不可意譯。總之,考生不可拋開課本,只做題目,應有足夠的資本,把課內字句與解題技巧結合起來。

⑧ 語文文言文答題技巧及套路解題技巧有哪些

如果你指的是文言文翻譯的話,就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落實「留,換,刪,補,調,變」六字訣,平時多積累常見實詞和虛詞,多做題。文言文答題能力一定是在文言文做題中慢慢積累的。

⑨ 提高課外文言文技巧的方法有哪些

方法:做好「換、留、刪、補、調「。一定要直譯,不要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於原文。

第一步

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於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第二步

仔細分析標題

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學生應留意並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因為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一次測試中考了一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步

結合注釋速讀全文

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於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注釋。這些注釋有助於同學們准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應提醒學生千萬別忽略這些注釋,而應結合注釋速讀全文。遇到個別疑難詞句像「絆腳石」一樣橫在途中,我們就要聯繫上下文認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來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對症下葯」解答問題

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於不同的題目則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繫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要解釋出關鍵的字詞的意思,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歷(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可把這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你也太不聰明了。四是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主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硃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3)內容理解題。一般來說,作者通過短小的文言語段,記敘一件事,表達一個中心或一種哲理。所以我們了解了全文的內容後,還要進一步思考作者蘊藏在文章里的寫作意圖。有時作者將主旨蘊藏在敘事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時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時發表議論,直抒胸臆,以此來揭示文章的中心,我們也要倍加註意。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作者將自己的寫作意圖蘊藏在敘事和寫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顯旨,贊頌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曠達胸襟,勉勵自己和朋友以天下為己任,抒發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採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准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怎樣准確理解詞義、翻譯句子

基本原則是通過解釋詞語,理解句子的含義。

首先,必須准確把握文中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和用法。掌握文言實詞,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義的擴大、詞義的縮小、詞義的轉移、感情色彩的變化等)、通假字、詞類的活用(名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虛詞著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於、則、乃、也、者、乎、然、焉、何、夫、爾等,其中出現頻率高更應重點掌握的是:之、其、而、以、於五個。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見的句式及其特點。掌握文言文中有別於現代漢語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能力。文言文中常見的句式有:判斷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用「非」、「乃」、「悉」、「為」、「則」等,表示某種肯定或否定的判斷;也有用「是」表判斷的)、省略句(省略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介詞或介賓短語)、倒裝句(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被動句(藉助於被動詞,如「被」、「於」、「為……所……」表示被動;不藉助被動詞,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動)。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譯的原則、方法和步驟。

翻譯文言句子是考試的難點,也是重點。

文言翻譯的原則是:信(准確、忠實於原文、不歪曲、不遺漏、不隨意增減意思。)、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雅(簡明、優美、有文采)。

文言翻譯最基本的方法:留、補、刪、換、調。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2、補:補出省略成分。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和舒緩語氣等的虛詞,都可略去。

4、換: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相應的古代詞彙。

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按現代漢語習慣句式將其調整過來。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則和方法,翻譯時還必須有步驟:解詞--串意--順句。

註:直譯即逐字逐字地譯。意譯即譯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時,用意譯。

閱讀全文

與做好文言文翻譯題有哪些方法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39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5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80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23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11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6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4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30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5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3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9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90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91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4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599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6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89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5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3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