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年換房,如何避免「入坑」
新年換房如何避免「入坑」? 「溢價」寫進代理合同,差價進了中介腰包
想通過「賣一買一」來換房的業主在出售物業時,往往會遇到經紀上門要求簽署獨家代理合同。近日,有業主反映,賣房也有「限時一口價合同」;中介經紀出示合同表明「超出實收房款價的部分」全部屬於中介公司。這樣的行為到底合不合法?
中介「吃差價」被合法化?
2018年11月初,市民楊先生欲以118萬元的價格出售其位於海珠區江燕路的一套小戶型住房,售房信息在某網站發出的當天就接到了幾十個看房電話。
可是,來看房的人並非真正的買房者,而是中介公司的經紀人員。其中一名經紀人更是極力勸說楊先生和他們公司簽訂「獨家代理銷售」協議,並給楊先生講解了協議的內容:由該中介公司獨家代理該房屋的銷售,保證在三個月內將房屋以118萬元的價格售出,並給付楊先生5000元押金,一旦房子在三個月內沒有售出,楊先生不用返還押金。
該經紀人還聲稱,他們一旦「獨家代理」了楊先生的房子,就會在各個網站上將該房屋的信息置頂推出,很快就能將房子賣出去。楊先生一聽心動了,於是答應簽署獨家代理合同,同時也收下了5000元的押金。
萬萬沒想到的是,在簽署合同的時候,中介又拿出了一份「承諾書」讓楊先生簽署,並解釋說這份承諾書「與《獨家委託代理合同》構成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缺一不可」。
承諾書中列明了楊先生出售該物業的實收房價款,並明文規定「對於超出實收房價款部分,本人願意無條件一次性獎勵給貴司。本人對此承諾絕不反悔。」
因為楊先生確實是著急賣房,再加上中介人員再三擔保能在約定時間內售出該房屋,另外,該中介收取的傭金費又極低,於是楊先生簽下了合同。
目前,該房屋已找到買主,而中介給出的報價比楊先生的實收價足足高了12萬元。
「限時溢價分成」很常見
上述案例是個例還是常態?記者就此采訪了在廣州二手房交易領域頗有建樹的資深業內人士周先生。
周先生表示,這種吃差價的手段在一些中小型中介公司十分常見,通常有個專業的名詞來形容它,叫做「限時溢價分成」,即中介光明正大地和房主說要吃差價。房主為了省事就與中介簽訂協議,在房主確定實收房款價後,中介再與買主商談價格、簽訂協議,高出的差價歸中介或者由中介公司和房主按照約定的比例分成。
「在大中介行如果發現這類情況,一旦屬實,會辭退當事人,同時報送中介協會,將其列入黑名單。」周先生說,不過「小中介的處罰就沒有那麼嚴格了。」
那「限時溢價分成」是否構成違法呢?周先生表示,因為「分成」是業主知曉的報酬方式,業主願意從售房款里抽一部分獎勵經紀人,這種行為帶有「私人獎勵」的性質,因此在法律層面上一般不構成違法。也就是說,即使一些買家事後發現自己被吃了差價,也拿不回差價房款。
周先生建議購房者在買樓前「貨比三家」。同一套房,多問幾家中介公司,「肯定會有正規的中介企業將業主的實際價格報出來。」另外,如果遇到獨家代理房源,也應該先調查了解同小區、同類型房源在同一段時間內的市場售價水平,再進行決策。
小心低價筍盤背後的陷阱
既然黑中介會將業主的房價報高,以獲取溢價。那是否消費者貨比三家之後,看到的最低市場售價就是業主的真實售價呢?
非也。利用低價吸引顧客,然後利用「業主反價」的借口進行漲價,也是黑中介常見的「吃差價」手段。
記者曾在網上搜索同一套房源在不同網站上的出售信息,結果發現掛牌價大不相同。為了識別真假,於是挑選了報價最優惠的一家中介和市場口碑較好的一家中介,分別與該房源下掛的經紀人聯系,以購房者的身份向其詢問房子價格。
「為什麼你們掛的價格與其他網站上不一樣?」
報價最優惠的中介答:「我這里是全網最優惠的價格,是業主給我的底價。如果您選擇全額付款一次成交,我還可以去跟業主商量,給您再優惠一點。您可以先隨我實地看房,價格我們好商量。」
口碑較好的中介答:「我們是完全真實的售價,有房主錄音以及相關合同證明的。每次房價的調整或變更都是經過房主同意的。另外,如果房主擅自更改了價格而沒有進行告知,我們會對房源進行下架處理,等協商好真實價格之後再上架。」
記者帶著這兩份答案詢問了周先生,以業內人士的眼光判斷,到底孰真孰假?
周先生表示,一個是價格起伏不定,說是底價卻仍有商量空間;另一個是有直接的證據證明房價的真實性,當中的真假已呼之欲出。一些不法中介經常先利用低價房源來引誘客戶上鉤,然後在客戶看房表示滿意之後,再向其傳達「業主反價」的信息,而「反水」的價格正是帶有「高額溢價」的中介價格,並非購房者的真實售價,為此客戶買房要支付高成本,業主售房也無法以最合理的價格成交。
因此,購房者在遇到低價房源時要保持頭腦清醒,「天上不會平白無故掉餡餅」。
Ⅱ 過度悲傷使人鬱抑,應該如何避免入坑
我先抑鬱是非常嚴重的一種心理上的疾病,嚴重的抑鬱症患者會有自殺傾向,而且這個自殺傾向高達15%到25%,危害性很大。而且他的社會能力逐漸的下降,做事情不會專一。精神不集中失眠多夢,難以入睡等等。這些只是精神上的,而且在身體上也會產生一些疾病,由於出現了不好的生活方式,會出現一些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
第二,我們可以通過心理醫生的干預手段,讓自己擺脫過度的悲傷。如果一旦你覺得自己的心理有抑鬱的情況,那麼應該直接的去找心理醫生進行闡述,心理醫生會針對你的意情況為你判斷是否很嚴重,也會通過你的情況來給你制定一個詳細的心理治療方案,會幫助你擺脫這種心理抑鬱的疾病。
Ⅲ 如何避免自己找工作入坑。如何判斷公司的正規性
首先看單位環境衛生,在看辦公人員在崗都幹啥!比如十點多還在吃早餐,接待工作落後等。
Ⅳ 直播購物套路多,消費者該如何避免「入坑」
消費者對於避免“入坑”直播帶貨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求去買東西,不要盲目地去購買。其實除了快消品也可適當地屯一些貨在家裡,其他的可以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再去買,不要一時頭腦發熱就購買了一些很雞肋的東西。有時候在買東西的時候計劃要怎樣用,要用多久,但是真正用起來的時候很少。所以買東西更重要的是實用。
能去看直播帶貨的大多數都是有自己喜歡的明星或者網紅,不管是誰直播,買到自己需要的、心儀的產品才是關鍵。現在網路購物很流行,大多數商家的套路都差不多,消費者要懂得去辨認。消費者盡量去選擇自己熟悉的產品或者良心品牌。 網路本來就是虛擬的世界,消費者能夠通過虛擬的世界相信直播的人,那直播的人同樣也應該要對得起這份信任。所以避免消費者“入坑”不僅要靠消費者自己,也要靠直播的人。一個有良心的直播只有抓住消費者的心才能在市場上立足,而且直播購物靠的就是廣大網友的口碑,一些虛假的東西能盛行一時,絕對不可能流行一世。當然也有很多良心商家,靠著自己產品贏得消費者的信任,直播購物也是真正為廣大消費者讓利。這樣的直播購物就應該支持。
Ⅳ 現在找工作基本都從線上看,該如何避免自己入坑
第一眼看題目的時候有點恍惚了把“線”看成了“錢”,我還想現在誰找工作不是從“錢”上看。現在很多人尤其是剛畢業大學生來看,基本上選擇的求職途徑就是網上了,現在目前最火的不就是那幾個招聘網站,boss直聘,智聯,拉鉤,前程無憂。線上找工作是很方便的,省去了時間和精力,但是雖然很方便但是也少不了有一些公司很坑人,所以怎麼去避免自己入坑呢,在線上找工作要看哪些方面,作為一個畢業沒多久但是被坑了很多次的社畜來回答一下說多了都是淚。
最後可以看看公司的位置和圖片,從公司圖片里可以看出公司的工作環境,公司人數和一些部分的業務。也要看一些別人對公司的評價,這點很重要,要區分是托還是真正已經離職員工的評價,離職員工的評價才是有用的,很多時候可以從只言片語里找到一些該公司不合理的地方。
Ⅵ 旅遊中酒店選擇如何避免入坑
入住酒店首選連鎖店或者星牌酒店,雖然價格貴點,但不會被騙,安全有保障,即便有問題也會得到合理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