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詠雪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詠雪》運用對比手法,以語言為主,僅僅描寫三人對話,人物性格卻躍然紙上
Ⅱ 《詠雪》 本文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對比謝胡、謝道韞
Ⅲ 詠雪的文體知識
《詠雪》是南朝文學家劉義慶收錄在《世說新語》中的一段文言散文,始出於東晉謝安與其子侄輩們的一段即興對話。作品言簡意賅地勾勒了疾風驟雪、紛紛揚揚的下雪天,謝家子女即景賦詩詠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輕松和諧的畫面。文章通過神態描寫和身份補敘,贊賞謝道韞的文學才華,並因此而流傳千古,成為一段佳話。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文章第一句交代詠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容相當多。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族裡,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 接著寫主要事件詠雪。其實是主講人出題考聽眾。主講人何以有此雅興?原來是天氣發生了變化:「俄而雪驟」,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變成了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這使主講人感到很高興,於是「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錄下了兩個:一個是謝朗說的「撒鹽空中」;另一個是謝道韞說的「柳絮因風起」。主講人對這兩個答案的優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卻在最後補充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賞及贊揚謝道韞的才氣,並寫出了謝道韞是「詠絮才」。
為何說謝道韞作的詞句更好呢?比喻講究形似:大團大團的雪花簌簌落下,倘若有風,則會漫天飛舞。一團一團的柳絮,與鵝毛大雪相似,也會因風漫天飛舞,古詩中就有「柳絮池塘淡淡風」的句子。紛飛的白雪和因風起的柳絮,都給人以 輕盈、飄逸、優雅的感受。用「柳絮因風起」來比喻「白雪紛紛」,可謂形相似,景相同。鹽與雪花,形狀不同,輕重又有別,「撒鹽空中」即使輕風起時也不能隨風飄揚。用來比喻 「白雪紛紛」並不是很恰當。比喻更講究神似:鹽在空中唰唰地撒,重重地下落,躲都來不及,何談欣賞?無美感可言。比作柳絮,一掃滯重之感,因風而起,漫天飄飛,這才是大自然的造化。而且柳絮飄飛的季節是春暖花開之時,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寫出,更見詩意。
Ⅳ 《詠雪》與《陳太丘與友期》都重在寫人,請總結兩文在寫作方法及語言表達技巧方面的特點有哪些。
1.《陳太丘與友期》小故事大道理!
2.《詠雪》以道理為起點!直接引入主題!
Ⅳ 《詠雪》和《陳太丘與友期》有什麼寫作特點
這兩則古代小說都是敘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著可議論的內容,這正是《世說新語》的寫作特點
Ⅵ 詠雪的寫作手法
《詠雪》是清代詩人鄭板橋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用了先收後放的手法,把雪花和白茫茫的梅花融為一體的美景描畫得十分動人。
詠雪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Ⅶ 詠雪的寫作特點
語言簡練、辭意雋永,以敘為主的特點。
Ⅷ 《詠雪》一文寫人主要運用力哪兩種描寫方法。試舉一例說。
言語第二之七十一、詠雪之才
(原文)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謝太傅(安)在一個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給晚輩們探討文章義理,一會兒雪下得急起來,太傅欣然說道:「白雪紛紛何所似?」哥哥的兒子胡兒(謝胡)說:「撒鹽空中差可擬。」哥哥的女兒(謝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太傅高興得大笑。這個女子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對比:謝胡與謝道韞
襯托:太傅的贊賞襯謝道韞才高
Ⅸ 詠雪所用的寫作技巧是什麼
比喻,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擬」「若」都是像的意思
Ⅹ 詠雪結尾用了什麼寫作方法有何作用
前三句平淡無奇,如稚童數數,最後一句奇峰突起,令人耳目為之一新,再一次領會到「先抑後揚」的妙處,領會到什麼叫「詩貴一聯精" 扣題! 說明了謝道韞的身份,出身於書香門第,富於才華並非偶然.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