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製作蒸餃皮
蒸餃的皮是燙面,微熱水和。 也有人是用一半燙面一半麵粉和的。 另外,有專門的餃子粉,應該沒問題, 或者加一些薯粉更有韌性和透明
② 蒸餃皮做法
這個做起來比較麻煩:
1、澄面(就是小麥澱粉)與玉米澱粉混合均勻(二兩澄面,一兩玉米澱粉),另在鍋中將水和鹽混合燒開後關火。
2、將開水慢慢倒入面盆中,用筷子快速攪拌,使所有麵粉粘成一團,沒有任何乾粉。蓋上鍋蓋,悶十分鍾左右。
3、面團涼後,加入少許色拉油,將面團揉勻至有光澤後,蒙保鮮膜,等二十分鍾左右。
4、面團搓長條,分成20g左右的小面團,再將面團擀平,即成麵皮,可以使用了。
這樣做出來的蒸餃皮,才能晶瑩剔透。
③ 製作蒸餃的餃子皮用什麼材料和怎樣操作
主料
麵粉200g
和面之燙面
1
把麵粉放入盆中(麵粉的量據人口及菜量而定),然後將開水均勻的倒在麵粉中,同時迅速用筷子攪拌成絮狀.
注意事項
倒入開水的麵粉注意燙,不可立刻用手揉。
在和面的時候加入鹽使得面團勁道吃起來有韌性.
④ 餃皮的製作方法
每個牌子的麵粉的吃水量不同,因此和面團時候所加的水分也有些許差異,基本上,2杯麵粉要加將近1杯的水(要留約1/5杯,看情況再慢慢地補充)。冷水面是全部加冷水,而做燙面時,則2/3量的水是熱水,先均勻地淋入麵粉中,用筷子攪動,散熱後,再加入1/3量的冷水,用手揉成一團。一手拿捍面棍,一手拿小圓餅狀的面團,以順時鍾方向旋轉的方式慢慢桿成直徑約7公分的餃子皮。
拓展:
1、餃子,又名水餃,原名「嬌耳」,是中國的古老傳統麵食,源於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餃子深受中國廣大人民的喜愛,是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每年春節必吃的年節食品,在許多省市也有冬至節吃餃子的習慣。
餃子是中國東漢南陽醫聖張仲景發明的,它的歷史沿革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明朝末年張自烈做了很好的說明:「水餃耳,即段成式食品,湯中牢丸,或謂粉角,北方人讀角為嬌,因呼餃餌,偽為餃兒。」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比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南方有些地方過年時會打散雞蛋後加熱做外皮包上肉餡稱之為蛋餃。
2、折疊起源
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元代稱為「扁食」;清朝則稱為「餃子」。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東漢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創。當時餃子是葯用,張仲景用麵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葯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另說:春秋時期的水餃在東夷地區薛國(今山東滕州)墓葬中發現,說明這種作為中國飲食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美食,很可能最早源於我國古代的東夷地區。
⑤ 如何做蒸餃皮才能又軟又好吃
那麼什麼樣的蒸餃皮才會好吃呢。
蒸餃皮和水餃皮不一樣,要想好吃,必須要做到又軟還筋,柔中帶著勁道,嚼起來口感才會好。
把揉好的面團蓋上一層保鮮膜,醒面半小時左右,如果天冷的情況,時間可以適當增加。
把醒好的面團反復的揉面10分鍾,排除掉空氣,然後搓成條,切成大小相同的劑子。
在案板上撒上少許麵粉,防止擀餃子皮的時候粘在案板上。然後均勻的擀成均勻而薄的餃子皮即可。
多餘的面團還能用來烙餅喲。
⑥ 水晶餃皮製作的方法
餃子皮的做法 餃子皮的做法與竅門
蒸餃的做法怎麼和面
餃子皮的做法?很多人喜歡吃餃子,但是不知道餃子皮的做法?餃子皮是比較常見的食物材料,估計很多朋友都做過,主要原料是麵粉,製作相對簡單,一起來了解一下。
食材:高筋麵粉、常用水。
1、在和面盆中放入適量麵粉,加入一小勺鹽。
2、再在麵粉盆中加入一個雞蛋清,加入雞蛋清的餃子皮,包成餃子,煮熟後撈在碗里不容易粘住。
3、用一小碗放入涼水開始和面,先加入少量水,用手或者筷子,將麵粉和成麵疙瘩。
4、然後再用手把麵疙瘩用力按壓到一快兒。
5、再把面團上面用手蘸有點水,再繼續揉,反復蘸水揉面2-3次後,用鍋蓋蓋住,醒30分鍾。
6、面醒好後,取一小塊,搓成長條,用刀切成小劑,或者用手拽也行。
7、用小擀麵杖將小面劑檊成圓形,就可以包餃子了。
餃子皮的做法與竅門
大家應該都有吃過餃子,它的味道非常美味,而且做起來也非常簡單,放到鍋里煮也只需要花費幾分鍾就可以煮好了,他算做一種速食食品,大家吃餃子的時候時候應該都能吃出餃子皮是麵粉做的,但是一般都是只知道他吃起來很美味,卻不知道他的做法,那麼餃子皮的做法與竅門是什麼呢?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
中國各地餃子的名品甚多,如廣東用澄粉做的蝦餃、上海的鍋貼餃、揚州的蟹黃蒸餃、山東的高湯小餃、沈陽的老邊餃子、四川的鍾水餃等,都是受人歡迎的品種。西安還創制出餃子宴,用數十種形狀、餡心各異的餃子組成宴席待客餃子現在已經成為了北方人不可或缺的過年食品。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紅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紅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做法:1.全部材料放入麵包機,和面程序15分鍾,程序結束後直接在麵包機里醒發30分鍾。
2.取出,搓長條,切個,壓扁,擀皮。
3.可以一次做多點,中間一定要多多的乾粉隔開
竅門1:在1斤麵粉里摻入6個蛋清,使面里蛋白質增加,包的餃子下鍋後蛋白質會很快凝固收縮,餃子起鍋後收水快,不易粘連
竅門2:面要和的略硬一點,和好後放在盆里蓋嚴密封,餳10-15分鍾,等面中麥膠蛋白吸水膨脹,充分形成麵筋後再包餃子
竅門3:煮餃子時要添足水,待水開後加入2%的食鹽,溶解後再下餃子,能增加麵筋的韌性,餃子不會粘皮、粘底,餃子的色澤會變白,湯清餃香。
竅門4:餃子煮熟以後,先用笊籬把餃子撈出,隨即放入溫開水中浸涮一下,然後再裝盤,餃子就不會互相粘在一起了。
竅門5:煮餃子時,餃子皮和餡中的水溶性營養素除因受熱小部分損失之外,大部分都溶解在湯里,所以,吃水餃最好把湯也喝掉
⑦ 蒸餃皮是怎麼做的
你好,做燙面蒸餃很好吃且皮不硬,具體做法如下,
原料:麵粉750克,豬肉500克,蔬菜750克。
調料:香油15克,醬油100克,精鹽15克,味精4克,蔥末15克,薑末5克。
做法:
1、麵粉放案板上加入開水420克,制和成燙面團,晾溫待用。
2、蔬菜、豬肉分別剁碎肉泥放入盆內,加入蔥、薑末、醬油、精鹽、味精拌勻,再加入香油、菜餡(擠去水分)拌勻成餡。
3、燙面團搓成條,揪成50克小劑子,擀成薄皮,包入菜肉餡,邊緣捏緊成月牙形。
4、待蒸餃子上屜內,旺火蒸15分鍾即熟。
注意事項:要用開水和面,不能用溫水,更不能用涼水。和面搓面前,雙手稍微抹點油,以免粘手。面不能燙得太軟,否則蒸熟就不能成形了。
你可以試一試,祝你成功!
⑧ 蒸餃皮怎麼做不硬
包蒸餃的面要和成燙面的,這樣蒸出來不會硬。具體做法如下,首先准備材料:麵粉250克、雞脯肉150克、五花肉70克、黑木耳50克、大蔥半棵、生抽2大勺、白鬍椒粉1克、鹽2克、糖5克、蔥油2勺、香油適量、80度熱水150克、冷水50克。
1、把麵粉倒入容器里,然後倒入150克熱水(80度左右)攪拌成絮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