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養蝦的方法
蝦子具有很高的食療營養價值,有蒸、炸等做法,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道菜,養殖前景也不錯。那麼,蝦子怎麼養?
1、首先要選擇面積3~5畝,水深1.5~2.5米,淡水水源充足、無污染、沙質底的淡水池塘或蝦塘為宜。
2、在蝦苗放養前1周,用60~80目篩絹網過濾,進水30厘米,畝施基肥(發酵畜糞)50公斤或尿素5公斤以培養基礎餌料。
3、蝦苗需經一星期以上時間的淡化處理,比重1.003以下方可放養。一般畝放0.7~1.0厘米蝦苗3~4萬尾,0.7厘米以下苗需暫養。蝦塘可混養10~20厘米花白鰱魚種80~150尾。
4、蝦苗主要依靠塘中浮游生物為食。1個月後投喂配合餌料,輔以鮮魚、貝肉等,投餌率一般為蝦體重的3%~5%。7~9月可適當增加投餌量,以不剩殘餌為原則,投餌次數為每天2~3次,白天投量佔1/3,傍晚2/3。
5、蝦苗放養10天後,開始逐漸加水,每周加水10~15厘米。高溫季節每2~3天換水20~30厘米。
6、每半月左右,畝用生石灰5~10公斤化漿全池潑灑,既改善水質和底質,又殺菌促進脫殼生長。同時,15~20天時,應拌制1‰~3‰大蒜葯餌,連投3~5天。
養蝦子的水質要好,高溫季節需勤加換水,每過半個月就要使用生石灰進行消毒,保證水源的無菌化。此外,要盡量避免使用農葯。
2. 我剛剛開始做海蝦生意對活蝦保存不是很懂,求活蝦保存方法和運輸方法。
活蝦保存主要有三種方法:
1、冰箱干養法。拿出一個膠盒來,在裡面放一些濕紙巾,還是濕毛巾作為墊底,把蝦放入裡面後,再在上面鋪上一層濕紙巾或濕毛巾,這么做是為了利用冰箱內的冷氣,讓濕紙巾或濕毛巾保持一定的濕度,來保持基圍蝦的持久保鮮。但是不能直接就把膠盒放到冰箱里,這樣會凍死那些蝦,起到了反作用。
2、水養法。最簡單的方法當然是用蝦箱或蝦袋加個電泵。但這種水養法並非最好的,因為買蝦到正式釣魚的這段時間內,蝦會在水中盪來盪去,到釣場前生蝦已經消耗很多體力以至大大減低活動能力,而有保冷力的蝦箱又比普通蝦袋要好,因為低溫對蝦較有利。
3、沙養法。這是老一輩的釣友才會用到的。用准備一個膠盒,大小隨意。加上一些手揪及通風口,再鋪上一層一至二寸的幼沙,而幼沙最好就是採用海灘上的海沙。這樣蝦在這種環境下就可以養到兩三天,這種方法最接近基圍蝦的自然生活環境了,所以很容易就讓蝦所適應。要是在冬天的時候,更可以養到四五天,甚至一個星期都不是問題,不過所用的沙要整天清洗又要曬太陽,才能夠把蝦養得好,只是這種辦法比較麻煩。
運輸方法:
1、泡沫箱。每箱裝蝦15千克左右,在裡面裝上2千克的冰塊,再用封口膠將箱口密封即可進行長途運輸。
2、塑料筐運輸。把每個塑料筐內裝上蝦,一般60cmX40cmX20cm(長X寬X高)的塑料筐,每筐裝蝦10千克,加蓋捆紮後,最上層加蓋!這種適用於短途運輸,但不能在車外面吹風,一般大家都採用的是麵包車運輸,切不可用皮卡車哈!距離很近的,用三輪車也可以,不過需在上面蓋一些遮風的東西,但又要注意不能封閉太緊,防止缺氧!
3、魚貫車運輸。根據運輸水槽的容積,把裝好蝦的塑料筐分層裝入水槽內水中,開啟充氧設備啟動水循環過濾系統。運輸用水,水溫一般控制在10~12℃。當自然水溫高時,採用加冰調節水溫。採用這種運輸方法,運輸量大,蝦不會產生疊壓,成活率較高,途中管理較為方便,在正常情況下,在運輸10小時之內是安全的。在具備充氧水循環過濾條件的汽車運輸水槽內,分層鋪設網式塑料隔檔,分層裝蝦,以提高水槽的運量及成活率,可以防止因蝦多疊壓而影響成活率。
(2)如何管理蝦的方法擴展閱讀
運輸時要講究的技巧:
一是要提前做好計劃,准確確定運輸路線,准確計算路程,不走彎路或者容易堵車的道路;盡量使得運輸時間在2小時內,在計劃時間內運達,防止因車輛及道路交通情況等原因造成延誤,延長運輸時間,影響蝦的成活率;
二是在不同季節運輸,還應根據氣候條件採取適當措施,如天氣寒冷,防凍傷措施做好;天氣炎熱,是適當在外圍加些冰塊防脫水嚴重,還有如保溫、降溫、防雨等等措施來確保安全運輸;
三是要確定運輸方法,這個要根據路程,天氣等具體做決定!有的養殖戶採取干法運輸(即無水運輸),正常來說,死亡率會比帶水運輸要高得多,因此建議養殖朋友採用帶水充氧運輸。
3. 河蝦怎麼抓啊
一、河蝦捕撈方法
1、餌料配方:將適量的白面、玉米面、糠用小火炒熟,之後加入適量韭菜末,放入大蒜汁、醋、白酒攪拌均勻,在放在密封的瓶子中靜置半天即可。
2、誘捕管理:將調好的餌料用布包紮好放入蝦籠,之後在傍晚時下籠,注意蝦籠在順水時口子要大,避免蝦進籠後會順水出去,蝦籠適宜放在河邊水流平緩的地方或小溪口。
二、如何用配方引捕捉河蝦
1、准備螢光粉2克、安眠寧2片,地龍干20克,將其搗至碎末在加少量米水拌成糊狀,之後塗進蝦層中央涼干。
2、將豬血漚發臭放置在有蝦處,在將2個臭雞蛋放入蝦籠中放置在丟了豬血的地方即可。
3、准備一兩羊油、1個臭雞蛋、一兩蜂糖,將臭雞蛋打爛,加入羊油、蜂糖攪拌均勻,用布包好放入蝦籠即可。
三、河蝦魚海蝦的區別
1、生存的環境不同
(1)河蝦:河蝦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和池塘中,不能在海中生活。
(2)海蝦:海蝦主要在海中生活。
2、主要品種不同
(1)河蝦:河蝦主要以青蝦為主,其蝦體呈青綠色,帶有棕色斑紋,外殼較薄且軟,個頭較小。
(2)海蝦:海蝦則以白蝦為主要品種,其屬於長臂蝦科,海蝦包括對蝦、九節蝦、基圍蝦等,其個頭較大,身體呈白色透明狀,帶有藍色或紅色小斑點,外殼很薄但較硬。
3、受污染程度不同
(1)河蝦:河蝦生活在湖泊、池塘、江河等水域,其水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河流以有機污染與重金屬污染為主,河蝦體內汞含量普遍超標。
(2)海蝦:海蝦生活在海水中,其體內含鹽量與含碘量都比河蝦要高,受污染影響較小。
4. 中國對蝦養成管理技術要點有哪些
(1)養殖池條件蝦池面積一般在3公頃以內,最大不宜超過6公頃。蝦池以長方形為佳,池面水深1.5~2.0米,池內挖中央溝或環溝,池底以0.2%的比降順向排水閘。
(2)清淤整池收蝦之後,應將池內積水排凈,封閘曬池,維修堤壩、閘門,並徹底清除池中污泥與雜草。沉積物效厚的地方應用人力或推土機、泥漿泵等將污泥徹底清除。沉積物較少的灘面可採用暴曬、翻耕及沖洗等辦法促進有機物的氧化分解和排出。開春之後,還應反復灌排水數次,徹底浸洗池底。
(3)清除敵害放養之前,必須清除不利於對蝦生存的敵害生物、爭食生物及致病生物。能排凈池水的蝦池,可排出池水後暴曬數月。有積水的蝦池根據當地敵害情況選用茶籽餅、生石灰、漂白粉、敵百蟲等葯物清池除害。
(4)進水、繁殖餌料生物清池之前,即應安裝濾水網,避免清池後仍有敵害生物從閘門縫隙進入池內。外閘槽應裝設網目1厘米左右的平板網,阻攔浮草、雜物進入袖網。內閘槽需安裝60目綿綸錐形袖網。網長8~12米。濾水網應嚴密安裝,用棕絲、橡膠或麻片塞嚴閘槽和閘底的縫隙。除使用敵百蟲清池外,其他葯物清池後1~2天便可進水。進水應緩慢,切勿因水流過急而沖破濾水網。每次進水前應檢查濾水網是否破裂,並扎緊、扎牢網口,避免滑脫。進水之後應將網袋內的魚、蝦等雜物倒出,紮好網口,掛於閘框上晾曬。繁殖餌料生物一般從放苗前10~20天開始。清池後先進水20~30厘米。覆蓋全部池底。根據蝦池肥沃狀況施用肥料,新蝦池以施用有機肥雞糞、牛糞為好,每667米2蝦池施用100~200千克,分2~3次投入。老蝦池以施化肥為宜,首次每立方米水體加氮肥2~4克,磷肥0.2~0.4克,以後每2~3天追肥1次,用量是首次量的1/2。並逐漸把池水加到50~70厘米。待池水的透明度達30~40厘米時,就停止施肥。浮游生物繁殖之後,如水色又變清,則可能是由於原生動物如櫛毛蟲、鹽生蠶豆蟲等繁殖的結果。在此情況下,應排掉池水,重新納水肥池。還可從海灘、鹽場貯水池中,采捕鉤蝦、蜾蠃蜚、沙蠶、擬沼螺等餌料生物,移入蝦池內繁殖生長,為幼蝦繁殖更適口的餌料。向池內施用棉籽餅等有機肥料,可誘集搖蚊在池內產卵、繁殖搖蚊幼蟲。還可以向池內投放鹵蟲卵、鹵蟲幼體或成體,作為養成初期的餌料。
(5)蝦苗中間培育
①中間培育池。中間培育池可以利用養成池,也可以專門修建。其條件是水深可達1.0米;池底坡度大,能順利地排乾池水;排水閘門應安裝具有網箱的錐形袖網,便於收捕蝦苗。
②放苗。放苗前亦應清池和繁殖餌料生物,其方法同前。放苗時應選擇天晴水暖,盡量縮小與育苗室內的水溫差。每667米2中間培育池可放養蝦苗10萬~15萬尾。
③管理。根據池中繁殖的餌料生物多少,確定投餌時間和種類。餌料種類有糠蝦、鹵蟲、微粒餌料、花生餅粒、豆餅粒、切碎的魚蝦肉等,投餌量一般要大於攝食量公式的0.5~1.0倍。放苗後逐漸添水,使水深保持在0.6~1.0米。根據水質狀況,進行換水,使水中深解氧不低於4毫克/升。
④收苗。蝦苗長到體長2.5~3.5(全長3~3.5)厘米時,應及時收苗分養。出苗時,排水閘設錐形袖網,網的末端連接網箱(網箱長2~3米、寬1.5米、高1米),緩慢放水收苗。南方當水溫超過30℃出苗時,蝦苗常因體色白濁而死亡,故應在早晨或夜間收苗。大規格蝦苗計數一般可採用帶水稱重法。容水量5千克的塑料桶,一次可稱苗2~2.5千克。
(6)蝦苗放養
①放養條件a.養成池水深應達40~70厘米,水質肥沃、透明度在30~40厘米。b.池塘水溫以14℃以上為宜,寒潮來臨時,短時可低於14℃,但必須在12℃以上。c.蝦池鹽度最好保持在20~30。最高不超過37,最低不得低於5。與育苗室的鹽度差不超過5,否則蝦苗應進行逐級過渡,使之適應後,再行放養。d.pH應在7~8.6之間,超過此限應通過大換水解決。酸性較強的池塘應加農用石灰或珊瑚石粉等,把pH調節在上述范圍。
②放苗密度。放苗密度應根據蝦池的水深、換水條件、餌料的種類和數量、蝦苗的規格以及技術和管理水平等條件確定。在一定的范圍內,放苗量與池塘水深,日換水率成正比,與蝦苗的大小、質量成反比。投放藍蛤等活餌料,對池水污染輕,且可攝食水中有機碎屑,有凈化水的作用,故放苗量可相應增大。不同條件蝦池的放苗量,可參考表23酌定。
表23 不同條件蝦池蝦苗放養數量
③放苗方法
a.放苗前最好先取池水試養數尾蝦苗,證明池水無害後,再購苗放養。如無此條件,也可直接購苗放養。
b.養蝦池的鹽度與育苗池鹽度差大於5時,應盡量調節池水的鹽度。在無條件調節池水的情況下,可通過對蝦苗的過渡馴化的方法,使其適應之後,再行放養。馴化工作可以在育苗池內進行,也可以在養蝦場的專用小池內進行。可通過逐漸加淡水使蝦苗適應低鹽環境,或者通過加食鹽、鹵水的辦法使其適應高鹽度。通常24小時內可逐漸過渡為10的鹽度差。
c.蝦苗運到之後,最好先放在池內網箱(20目)中暫養4~5小時,但不能過夜。待蝦苗適應該池環境後,再准確計數,放入池中。不經暫養者,也必須計數後再放養。
d.應在蝦池避風一端放苗,避免蝦苗被風浪打到堤壩上,受損傷或死亡。
e.為了觀察放苗後的成活率,放苗時取100尾蝦苗,放在同池的網箱中,觀察放養後蝦苗的成活率。觀察期間應投喂餌料,但不能過量。
(7)餌料與投餌
①餌料種類。動物性餌料:藍蛤、肌蛤、四角蛤蜊、鴨嘴蛤、貽貝、螺、擬沼螺、螺螄、河蚌、田螺、褐雲瑪瑙螺、鹵蟲、糠蝦、毛蝦、鉤蝦等所有低值貝類、甲殼類和魚類。植物性飼料:花生餅、豆餅、豆胚、菜籽餅、棉籽仁餅、麩皮、米糠、麥粉等含蛋白質豐富的農副產品。配合飼料:根據對蝦的營養需要,用多種原料搭配加工而成。
②投餌數量的確定。投餌量的確定是養成中的關鍵技術,是決定養蝦成敗、經濟效益高低的主要因素。一般根據下列因素確定投餌數量。
a.首先應准確估測池中對蝦的尾數,除前述的估測方法外,尚可根據經驗成活率推算。放養體長1厘米的蝦苗,當體長生長到2厘米時,其成活率按放苗數的85%估算,體長3厘米時按80%計算,體長達3厘米後的第一個10天,成活率按75%估算,以後把76%作為100。每10天遞減4%,這樣至收獲時,成活率在40%左右。但體長8厘米以後,應主要靠旋網法估算蝦苗存活數。
b.根據估測的對蝦尾數及平均體長,利用對蝦攝食量公式,計算出投餌數量。各種餌料的計算公式如下:以L代表對蝦平均體長,單位為厘米,攝食量單位為克,即每尾對蝦每日攝食克數。藍蛤(帶殼鮮重)=0.04238L2.3913端足類(鮮重)=0.02005L2.1395蛤仔肉(鮮重)=0.06132L1.5613縊蟶肉(鮮重)=0.03619L1.6731配合飼料(乾重)=0.01287L1.7703
c.投餌後,根據對蝦攝食情況,調節投餌量。如投餌後很快被對蝦吃光,就應增加投餌數量,反之,如果在下次投餌之前池內仍有較多餘餌,就應減少或暫停投餌。
d.根據對蝦胃的飽滿度進行調節。投餌後1小時,如有2/3以上的對蝦達飽胃和半胃級,說明投餌充足。如果飽胃和半胃蝦達不到總數的1/2,則是投餌不足,應適當增加投餌量。
e.根據對蝦生長情況調整投餌數量。六七月份對蝦平均體長日增長量應達1.2~1.5毫米,8月份應達0.8~1.0毫米,9月份應達0.5~0.8毫米。如達不到上述速度,而水質又無問題,則可能是由於投餌不足或質量不佳所造成。如投餌量不足,則應增加投餌量。對蝦體長大小分化多是由於投餌不足所致,也可能是由於投喂藍蛤等活餌料,小蝦不能咬碎的緣故。應針對原因,進行處理。
f.七八月份對蝦沿池邊群游,說明投餌不足,或者是因為投喂的藍蛤太大,對蝦不易咬碎等原因所致,此時應加強投餌工作。
g.水溫超過32℃以上的高溫期,溶解氧飽和度低於60%,氨氮含量超過1000毫克/米3時,都應相應減少投餌量。
③投餌方法
a.投餌位置 養殖初期應在池四周水深0.5米左右處投餌,隨著對蝦的生長,逐漸向深水處投餌。但不得投到溝渠中,以免污染對蝦棲息的場所。同時投餌應力求均勻,以利於對蝦攝食。
b.投餌時間 養殖前期晝夜都應投餌,每日投餌6~8次。養殖中後期的日出、日落之前投餌最佳。夜間投餌量應占日投餌量的60%以上。如投配合餌料,每日需分4~6次投喂。
c.餌料的加工及投喂 小雜魚蝦應切成碎塊,沖洗之後投喂。大型貝類應使用對磙擠蛤機擠碎之後,經沖洗再喂。藍蛤殼長大於對蝦體長1/10時,應壓碎後投喂;小於1/10時,可以活著投入池中。但應集中於池內數處投喂,不要全池均勻揚撒,以免剩餘的藍蛤生長太快,對蝦不能咬碎。尋氏肌蛤的殼長大於對蝦體長1/8時,應壓碎後投喂,否則可以投喂活體,且應分散投入池中,以免肌蛤相互附著,對蝦不能取食。螺可以活體投喂,對蝦不僅能咬碎小的個體,也能抽食大的螺肉。為了觀察對蝦的攝食情況,可在池內設幾個投餌盤,投上餌料,觀察對蝦對餌料的嗜好及餌料量的足缺情況。發霉、變質、脂肪氧化(油燒)的飼料不能投喂。
(8)水質調控
①水質控制指標。鹽度1~36,但突變幅度不能太大,日變化幅度不應超過5。養成期間鹽度最好控制在10~28的半鹹水中;酸鹼度應控制在pH7~9;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氨氮0.6毫克/升以下;底層水硫化氫含量不超過0.01毫克/升;透明度30~60厘米。
②水質調節方法
a.添水與換水養殖初期(5~6月)仍使用60目錐形網,逐日向池內添水,每日加深3~5厘米,在20~30天內加水至1.5米。以後,視水質情況,每日或數日換水1次。養殖中期(7~8月)是高溫期,為了避免底層水溫過高,盡量增加水深,並根據水質狀況每2~3天換水20%~30%。改用20目錐形網換水。養殖後期(9~10月)水溫適宜,池底污染加重,為增加底層氧含量,池水可適當減淺,並根據水質狀況,增大換水量。改用網目為0.5~1.0厘米的聚乙烯合股線錐形網進水。注意水質過差的蝦池,一次排水量不能太多,以免水太淺,含氧量少,造成對蝦死亡。
b.底質處理 底質污染是水質不良的主要原因,保護和正確處理好底質,是改良水環境的有效方法。除適量投餌外,還應經常地撈出餌料台及池角的污泥殘餌,底質污染嚴重時,還可向池內加含氧化鐵的鐵渣、礦渣,避免硫化氫的產生。
c.充氣與增氧 高密度精養池塘,為了增加池中氧含量、改善水質條件,可根據條件使用鼓風機、增氧機或增氧船增加池中氧含量。
(9)日常管理
①用淺水溫度計測定最低及最高水溫;用溶解氧測定儀或化學分析法,每日6時及16時測定池水的溶解氧含量。不定期地測定鹽度和池水的透明度。有條件的單位還可定期或不定期地測定池水的酸鹼度、氨氮及硫化氫的含量。
②注意閘門、圍網有無漏水跑蝦,注意堤壩有無漏水、決口及漫水的危險,發現問題及時維修。
③觀察對蝦活動和分布情況,注意對蝦的健康狀況,檢查池底及池邊有無死蝦。每5天或10天測定一次對蝦體長。對蝦的體長是指從眼柄基部到尾節末端的長度。每次測量不得少於50尾。在測量體長的同時,判定胃的飽滿度。根據胃含物的多少,分為飽胃、半胃 殘胃、空胃四個等級。必要時尚應做胃含物的分析。
④定期估測池內對蝦尾數,為確定投餌量提供依據。2~3厘米的小蝦,可使用已知面積的小抬網,在池內多點抬蝦,求出每單位面積中對蝦的尾數,從而求出池內對蝦數目。6厘米以上的對蝦,可用旋網定量。根據池形及溝灘比數,在池內多點取樣。方形池可在四邊中部各取一網,池的中部取四網,由捕到蝦的總數,利用如下公式,求出全池蝦數。
(10)病害綜合防治對蝦的疾病較多,一旦發病,多數不易治療,所以,應以防病為主,盡量減少疾病的發生。主要防病措施是徹底清池除污,放養前消毒蝦池;使用健康蝦苗,密度要合理,切勿過密放養;餌料營養豐富,用量適宜,嚴禁使用發霉、變質的飼料;保持良好的底質和水環境;合理使用防病葯物。
(11)收蝦中國對蝦一般採用排水收蝦的方法,也可使用定置的小型陷網或專用的小型電網收捕。收蝦多在夜間進行,尤其日出、日落前後對蝦活躍並易隨水入網。當池水放至一定程度,再向池內加水,反復2~3次,對蝦基本可以收凈。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農業出版社《西藏農牧業科技發展史》
5. 教大家如何飼養和管理河蝦,很多人不知道的
一般養殖河蝦80~100天,蝦體長達7~10厘米即可根據市場行情起捕出售。可用網捕或放水收捕,離水36小時干法活運,成活率可達90%。蝦苗放養10天後,開始逐漸加水,每周加水10~15厘米。高溫季節每2~3天換水20~30厘米。每半月左右,畝用生石灰5~10公斤化漿全池潑灑,既改善水質和底質,又殺菌促進脫殼生長。同時,15~20天時,應拌制1‰~3‰大蒜葯餌,連投3~5天。
河蝦是一種淡水蝦,也叫做青蝦。是一種淡水優質蝦,不但口感好、營養價值高,而且還是一種有重要經濟價值的農業水產養殖項目。選擇面積3~5畝,水深1.5~2.5米,淡水水源充足、無污染、沙質底的淡水池塘或蝦塘為宜。蝦苗下塘1月內基本不必投喂配合餌料,主要依靠塘中浮游生物為食。1個月後投喂配合餌料,輔以鮮魚、貝肉等,投餌率一般為蝦體重的3%~5%。7~9月可適當增加投餌量,以不剩殘餌為原則,投餌次數為每天2~3次,白天投量佔1/3,傍晚2/3。
蝦苗放養前1周,用60~80目篩絹網過濾,進水30厘米,畝施基肥(發酵畜糞)50公斤或尿素5公斤以培養基礎餌料。一般5月下旬水溫穩定在18~20℃時可放養蝦苗。蝦苗需經一星期以上時間的淡化處理,比重1.003以下方可放養。一般畝放0.7~1.0厘米蝦苗3~4萬尾,0.7厘米以下苗需暫養。蝦塘可混養10~20厘米花白鰱魚種80~150尾。
6. 怎樣做好蝦池的日常管理
蝦池的日常管理既要求認真細致,又要堅持不懈。具體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建立巡池檢查制度
堅持每天早晨巡池,觀察水質、青蝦活動吃食情況,撈除殘餌和漂浮物,發現水蛇、水老鼠、蛙類和水鳥等敵害,要及時驅趕或捕捉。並做好巡池記錄,為改進飼養管理提供依據。(2)加強對蛻殼蝦的管理
青蝦蛻殼是青蝦生長的重要標志。剛蛻殼的青蝦殼很軟,且活動能力弱,很容易遭受敵害侵襲和相互殘殺,為此,在養殖過程中,應通過投餌和控水的措施,使青蝦蛻殼基本一致。當發現大批青蝦蛻殼時,不要換水或沖水,保持蝦池水位穩定,並投喂優質餌料,增加投喂量,使青蝦順利蛻殼和盡快恢復體力,避免死亡。(3)做好防逃工作
7月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雨季,8~9月以後是台風頻發時期。為此,要在汛期到來之前,加固好池埂,維修好進、排水設施,備好防汛器材,嚴防大風、大雨沖垮池埂或漫池引發逃逸。(4)移栽和管好水生植物
保持好池塘周邊的水草帶,是提高青蝦產量的必要條件,如發現水生植物不足應及時補種。必要時可適當設置網片,架設一定數量的茶樹枝條,以增加青蝦的隱蔽棲息場所。(5)適時選捕成蝦上市
青蝦生長速度較快,及時捕撈,捕大留小,是提高青蝦產量的關鍵,所以要認真做好日常捕撈工作。青蝦捕撈的原則,應以常年小型捕蝦工具捕撈為主。到秋末、冬初水溫下降時,青蝦活動減弱,可採用蝦拖網大量捕撈,以減少干塘蝦的損失。(6)認真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青蝦生長季節,一般20天左右用生石灰漿全池潑灑一次,以調節水質和預防病害。經常進行食場消毒,不投霉爛變質的餌料,發現蝦病及時對症治療。(7)做好池塘檔案記錄
按照從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即池塘清整、苗種放養、飼料投喂、水質調控、病害防治和產品銷售等,做好塘口記錄,以利於總結經驗教訓和質量追溯。
7. 如何做好稻田養蝦的飼養管理
稻田養殖青蝦的飼養管理和池塘養殖青蝦一樣,重點是要抓好餌肥管理、水質管理和日常管理。要求嚴格認真,一管到底。
(1)投餌施肥
稻田養殖青蝦,除利用稻田中的天然餌料外,還應人工投餌,必要時還要適量追肥。在餌料的投喂上,一是要堅持以投喂動物性餌料為主,植物性餌料為輔。凡有條件的,特別是集中連片的稻田養殖區,應建立活餌料培育基地,專門培育枝角類、橈足類、蚯蚓、小雜魚、螺螄和蜆子等,用來飼養青蝦。二是要堅持採用定質、定量、定時的投餌方法。用以喂青蝦的動物性餌料、植物性餌料都需經過加工粉碎,青蝦幼小時,還需打成漿狀。餌料要求新鮮適口,腐敗變質的餌料不能用。每天投喂2次,以下午1次為主。日投餌量,鮮活餌料可按在蝦溝體重的6%~10%安排,配合飼料或干飼料按3%~5%。三是要根據天氣、水質變化以及青蝦活動吃食情況,適時適量調整每天的投喂量。通常,天氣晴好時多投,陰雨天少投;青蝦生長旺季時多投,放養初期和起捕前少投;水質清新活爽,青蝦活動、吃食正常時多投,水質過肥,青蝦發病時少投。要合理調整每天的投喂量,使青蝦吃飽,促進生長,又能提高餌料報酬,降低生產成本。(2)管好水質
一是要搞好水位管理。蝦苗、蝦種放養初期,蝦溝水深保持0.6~0.8米即可。秧苗栽種後將蝦溝水加滿,至田面保持10厘米水深。進入10月中旬後再逐漸把蝦溝水位降下來,並保持水深相對穩定,切忌忽高忽低。二是搞好水質管理。蝦溝水溶氧要保持5毫克/升以上,pH 7~8.5,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夏、秋季要堅持定期換水,一般10~15天換1次水,每次換水1/3。水質過肥、過濃要及時換水。同時,每15天潑灑1次生石灰水,每畝蝦溝用量為10~15千克,調節水質,有條件的還可施光合細菌液,用於改善水質。三是要妥善處理水稻烤田、水稻治蟲噴葯與青蝦養殖用水的矛盾。水稻烤田時,通過逐步降低水位,待青蝦全部回到蝦溝後,再使田面露出,進行烤田,烤田結束後立即加水,恢復原來的水位。水稻需噴葯防治病蟲時,應選用低毒高效農葯,採取噴霧或吹霧的方法,選擇陰天噴葯。噴葯前應先將稻田中的青蝦全部導入蝦溝,噴葯後立即換水,以減少對青蝦的危害,做到水稻病蟲防治與青蝦生長兩不誤。(3)強化日常管理
一是要堅持巡田檢查制度,每天早晚各巡田一次。一查餌料投喂及青蝦吃食情況,調整當日餌料投喂量;二查蝦溝內水質變化情況,及時換水增氧;三查蝦溝內水生植物生長情況,如發現不足應及時補種;四查排灌渠系、田埂完好情況,做好防汛、防颱准備工作,防止大水造成逃蝦。二是要堅持不懈地做好蝦病防治和敵害清除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通過合理投餌、調控水質和強化管理等措施,嚴防蝦病的發生與蔓延。發現蝦溝內有青蛙、蟾蜍、水蛇和水蜈蚣等敵害時,要及時捕捉清除。水稻、青蝦病害防治要正確用葯,由於青蝦對農葯、漁葯等比較敏感,因而用葯時要特別謹慎,嚴格把握用葯種類和安全濃度,確保青蝦安全。三是要加強對蛻殼青蝦的管理,通過合理投餌、調控水質等措施,使青蝦蛻殼基本保持一致。大批青蝦蛻殼後,要立即增投優質餌料,使青蝦盡快恢復體力。同時,還要保持蝦池環境安靜,巡池、投餌操作時動作要輕,不要人為驚蝦,影響青蝦蛻殼。
8. 如何讓蝦保鮮
保鮮的目的是採取措施使對蝦保持剛捕獲後的鮮度。常用的對蝦保鮮方法有:
一、加冰保鮮(冰鮮)
加冰保鮮是傳統的水產品保鮮方法,我國沿海區使用冰鮮船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由於冰鮮水產品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生物特性,故該法迄今仍為世界各國所採用。對蝦加冰保鮮主要用撤冰法,即把碎冰直接撤布在蝦體表面。它的優點是操作簡便,融冰水還可起到濕潤蝦體表面、防止其氧化變黑的作用。操作時,先將捕得的對蝦沖洗干凈,在塑料魚箱內先撤一層冰,再裝入一層蝦,要求層冰層蝦、薄冰薄蝦,冰塊撤布要均勻,不能脫冰,使對蝦得到迅速、均勻、充分而完全的冷卻。魚箱底部應有排水孔,以便融冰水流出。冰藏完畢後,應將魚箱及時裝入冷藏艙(或隔熱魚箱、保溫車)內,然後外運。對蝦保鮮不宜用水冰法或冷卻海水,因長時期的浸泡將導致蝦肉吸水膨潤,更易變質。
目前使用較多的是塊冰(鹽水冰桶製冰),在使用前軋碎。為了避免損傷蝦體,宜軋成大小均勻的小塊冰。片冰、管冰、板冰、粒冰、雪冰等均有可直接用於冰蝦,後者由於冰屑均勻細小尤為適用。冰的理想溫度為一0.5℃,因為使用更低溫度的冰幾乎不能提高多少冷卻能力,但生產較低溫度的冰卻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帶頭冰鮮蝦的加工方法:加工出口帶頭冰鮮蝦需用剛捕獲的對蝦,按層冰層蝦方法裝入塑料魚箱或魚筐中,面上覆蓋冰後盡快地運往冷凍廠進行加工。到廠後將冰鮮蝦少量地分批倒入有孔的塑料箱內,放入冰水桶內,輕輕旋轉搖動,清洗時盡量減少蝦體損傷。洗蝦的冰水變臟後應及時更換。
將清洗好的對蝦,倒在操作台上,按客商要求分級,分級時剔除軟殼蝦和嚴重受到機械損傷的蝦。將分級後的蝦按規格分別裝入有孔的塑料箱內,然後浸入冰水槽內冷卻約20分鍾,使蝦體溫度降到2℃左右。將冷卻後的蝦置於2%的(KH-D)保鮮冰水溶液槽內浸泡2分鍾,以抑制蝦體黑變。
將浸泡保鮮液後的蝦,瀝水5分鍾後稱重,每份3公斤對蝦加碎冰1.5公斤。對稱重後的蝦要隨機抽樣檢驗其重量、規格、質量是否符合要求。將稱重的對蝦和碎冰混合裝入食品薄膜袋內,用擠壓法排出空氣後用橡皮筋札緊袋口,放入49×32×9厘米的聚苯乙烯塑料盒內擺平。每4盒重迭成箱,加1.8厘米厚的蓋,外套大塑料袋後,再裝入外裝紙箱,用膠帶封口。用打包機將打包帶札緊紙箱,寫上規格,刷上嘜頭並貼好航空標簽。外裝紙箱應及時送入低溫冷藏問,按規格分別堆放。等整批加工結束後,清點、裝車、外運,轉空運出口。
二、葯物保鮮
葯物保鮮是藉助各種葯物的殺菌或抑菌作用,單獨或與其它保鮮方法相配合的水產品保鮮方法。
50年代,國內外都曾採用各種廣譜性抗菌素(四環素、金黴素、土黴素等)用於魚類和對蝦保鮮,使用方法有潑灑法、浸泡法、抗菌素冰等,均有明顯的保鮮效果。後來由於出現魚蝦中抗菌素的殘留量和細菌的耐葯性問題,從公共衛生學角度否定了它的應用價值。
60年代起,試用亞硫酸鹽等葯物防止蝦體黑變,某些國家己形成商品銷售。將對蝦在0.7%亞硫酸鈉溶液中浸漬10分鍾,再用海水沖洗20~30秒後,在 2~5℃下放置72小時可不變黑。國內凍蝦生產時是否使用抗黑變葯物,可按客戶的要求辦理。據台灣省《中國水產》1989年3月介紹,在聚磷酸鹽存在下,一種由水溶性抗氧化劑赤精酸鈉及帶有類似酪氫酸結構的氨基酸和肽類組成的混合物,對抑制對蝦黑變及鮮度下降有明顯效果,蝦體內無SO2殘留,且有護色作用。
葯物保鮮方法簡便高效,若能與低溫配合使用,其效果受力明顯,但由於國際上對食品衛生管理極為嚴格,推廣對蝦的葯物保鮮應持謹慎態度。
三、輻射保鮮
用鈷60的Y射線和高能電子束(4MeV)對蝦類進行照射殺菌、可延長其貯藏時間。例如,用劑量45~56KGY(1GY=100rad)照射蝦類,在 0.5~1.5℃下貯藏7個月後感官檢驗(9點法評價)良好。盡管1976年已有輻照食品販賣,但經國際衛生組織批准或建議應用的項目還不多.
9. 養蝦的竅門
池塘青蝦高產養殖法
為了改變池塘青蝦養殖單產偏低這一現狀,採用一年雙季養蝦、投喂全價顆粒飼料等技術措施,可以取得較好的養殖經濟效益。其主要技術要點如下。
1.池塘要求。青蝦耗氧量高,不耐低氧,同時,青蝦又屬底棲動物,游泳能力差,喜歡在池底活動。因此,養殖青蝦的池塘面積不宜太大,一般養蝦池塘面積以3~8畝為宜,坡比為1∶3~1∶3.5,水深1.5米左右,池底無淤泥,水源無污染,符合國家漁業用水標准。苗種投放前半個月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並在每個塘內安裝好增氧設施。
2.種植水草。青蝦屬甲殼動物,有脫殼和互殘現象。因此,為了避免青蝦發生互殘現象,就必須種植一些適宜的水草來防止青蝦之間相互殘食。種植的水草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種植於池邊淺水帶四周的水花生;另一類是種植於淺水帶池塘底部的沉水植物,有輪葉黑藻、伊樂藻等,這類水草繁殖迅速,所以當池塘內水草過多時,可用人工方法撈除稀疏,使塘內水草呈星點分布最好。一般情況下,水草的生長面積占池塘水面總面積的比例應控制在30%左右。
3.設置網片。在蝦塘中間設置10~33目的無節夏花網片,用毛竹架固定,按屋架形設置於水面下20~40厘米處,坡度為15~20度,以便青蝦上下爬行,每排網片寬3~4米,長度因池而定,一般5畝左右的池塘可設2排網片。
4.苗種放養。青蝦生長速度快,養殖周期短,在養殖環境適宜、餌料充足的情況下,蝦苗經過2個月的養殖每尾可達到3克以上的商品規格。因此,可採用春季和夏季兩次放養、一年養兩茬的養殖模式。
夏季放養在7月左右進行,畝放1厘米左右的蝦苗4萬~6萬尾,10~20天後投放少量鰱魚種。放養時要求規格整齊、體質健壯,放養時間應選擇晴天的清晨或陰天不悶熱的時候進行,放養時要避開苗種脫殼高峰期。到了8~9月還會出現一次批量產卵孵化出的小蝦苗,這批蝦苗到年底規格一般可長到2~3厘米,可作為春季放養苗種,一般畝放3萬~5萬尾。
5.投喂管理。根據青蝦的攝食生活習性,堅持四定的投喂原則。一般每天投喂2次,時間為上午8時~9時、下午5時~7時,上午投喂總量的1/3,下午投喂總量的2/3。餌料應投在長有水草的淺水區,並且要投撒均勻。青蝦苗種的日投喂量一般控制在3%~5%,前期以投喂細顆粒飼料為主。隨著青蝦個體的增大,可適當投喂相應規格的顆粒飼料。投喂時要細心觀察青蝦的吃食情況,一般每次投喂量以2~4個小時內吃完為宜。
6.水質管理。在高溫季節必須做到每周加水或換水1次,先排底層老水,再加15~20厘米深的新水。夜間或清晨發現青蝦浮頭,必須開增氧機和加註新水,特別是在悶熱或雷陣雨之前的天氣里,應採取全天24小時加水和換水措施,保持池水呈微流水狀態。
7.日常管理。每半月用生石灰水或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劑對水體進行消毒處理,殺滅病菌及病原體。同時觀察青蝦身上是否附著纖毛蟲,可用硫酸銅水溶液全池潑灑,全池的施葯濃度為0.7ppm,隔7天再用1次。
8.適時起捕。青蝦長到4~5厘米就可以起捕上市。一般春放苗種5~7月起捕上市,夏放苗種9~11月起捕上市。
雨季蝦塘渾濁水治理方法
每年4、5月,華南地區養殖對蝦的旺季開始到來。這個季節東北季風轉為亞南季風季節,氣溫變化較大,雨量增加,往往使正在養殖對蝦的蝦塘,水色由褐色、綠色變渾濁,呈乳白。這種狀況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天氣突變,浮游植物死亡,產生缺氧,或浮游動物暴發性繁殖,大量攝食藻類。如果池塘透明度較高,浮游植物繁殖數量不能滿足浮游動物的需要,就會把浮游植物吃光,從而失去原來水色而變渾濁。因為池塘中的水色和透明度是由池塘中的浮游植物種類和數量決定的。
渾濁水的危害性在於造成池塘缺氧。因為池塘中氧氣的主要來源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據報道,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的含量,占海水池塘溶氧收入可達91.3%-100%,而大氣的擴散作用在池塘溶氧收入中僅在5.3%-7.8%。池塘水渾濁,意味著池塘中浮游植物極少,當然光合作用就極少,產生氧氣自然減少。
正因為6、7月份是陰雨天、暴雨和大暴雨季節。這種天氣陽光減弱,光合作用減少,供氧量也減少,在這種惡劣天氣下,若日常管理工作不力,對蝦就很容易發病。缺乏科學知識的蝦農對這種水色的處理一籌莫展,其實認清其發作原理,解決渾濁水問題並不困難。
渾濁水除了由於供氧量減少,影響對蝦呼吸與生長外,還可以導致水質惡化。因為池塘底質中存在大量對蝦排泄物、殘餌和生物屍體,這些物質若在含氧量充足的情況下,易進行氧化反應,有害的物質,例如氨氮、亞硝酸和硫化氫等,就越來越少。池塘底質在缺氧情況下,還原反應增多,有害物質越來越多,導致對蝦應激,病害由此發生。
渾濁水有如下處理方法:
使用消毒葯物,殺死部分浮游動物。常用生石灰,濃度為20ppm(每立方水體20克,若水深為1米,每畝用生石灰13公斤左右)。生石灰先溶於水,加水稀釋,全池均勻潑灑,使用生石灰後水會變清些。也可以用其它消毒劑,但其濃度必須以對蝦安全為前提。
停止投料1-2餐。目的是讓蝦飢餓,搶食部分浮游動物,減少浮游動物數量,方便培養藻類。
換水5-10厘米。換水的目的是補充藻種。因渾濁水中藻類很少,藻種少培養藻類更困難,故必須增加藻種含量,方便肥水,以便能在較短時間內把藻類培養起來。如果自己養殖的相鄰池塘正在養蝦或養魚,水色也好,沒有其它病害,可抽些過來,補充藻類,效果也很好。
立即施肥。所用肥料盡力用無機肥,不用有機肥。從近年許多蝦農反映,用有機肥肥水,對蝦發病機會較多。據廣西北海某地蝦農反映,2004年上半年發病蝦塘中,80%是使用雞糞肥水。廣東斗門蝦農也有相同反映。因為雞糞是有機物,不易溶於水,不易被單細胞藻類吸收利用,沉積到池底後,容易腐爛發臭,污染底質。而水質的惡化,往往是由於底質惡化引起,同時,雞糞處理不好,又可以帶細菌病毒,容易引起對蝦發病。
使用單細胞藻類生長素。它是根據單細胞藻類特需的營養要求配製而成,含有高活性的氮、磷、鉀、硅等營養元素,有利於單細胞藻類繁殖,有效期長,一般養殖一造蝦只需一次性肥水。用量也少,一般水深為1米,每畝放1-1.5公斤即可。價格也便宜,通常每畝費用為6-8元。使用更簡單,只要加水溶解,稀釋全池潑灑即可。見效也快,24小時內水色會變為褐色和綠色,48小時內達到預期效果。
肥水時應在上午晴天進行,陰天和雨天不要肥水。
結合使用微生物制劑,例如芽孢桿菌、光合細菌和EM菌等。
此外,施些沸石粉和合理使用增氧機,效果更好。
總之,渾濁水對正在養殖的對蝦危害極大,它在最初出現時,對蝦並沒有明顯異常症狀,但若不及時處理,其後果不堪設想。務必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及時改變水色和透明度,保持養殖水體的生態平衡,防止蝦病的發生。
10. 河蝦應該怎麼養 河蝦的養殖技術和管理
一、蝦塘處理
河蝦對水質的要求比較高,要求遠離工業廢水污染源,蝦池最好建在採光良好的位置。一個蝦塘大概3畝寬,2米深為宜,底部為沙質、淤泥少,進、排水口要布設2.5厘米規格的密網,做好防逃和防止塘外野雜魚人侵。
選好方位和規格以後,要對蝦塘進行消毒處理。建議在放苗前半個月在每畝施放生石灰75~100千克用來消毒。
二、餌料准備
蝦苗放養前1周,用60~80目篩絹網過濾,進水30厘米,畝施基肥(發酵畜糞)50公斤或尿素5公斤以培養基礎餌料,注意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
三、蝦苗放養
前期工作準備好以後就可以放養蝦苗啦,放養最關鍵的就是密度把控。一般情況下,我們以2米水深的池塘為例,假設計劃產量要達到80公斤,那麼建議每畝放養蝦苗8~8.5萬尾。當然,如果池塘條件好並配有增氧機,放養密度可適當增加。
四、飼料投喂
青蝦食性雜,人工飼養的話蝦苗下塘1個月內最好投喂全價破碎顆粒餌料。前半月每天每畝投喂0.5~1.0千克,後半月1.5~2.0千克,上午7~8時,下午5~6時投喂,上午投喂比例約為日總投量的35%,下午為 65%。投餌時應沿池邊四周均勻拋撒,池塘中間只需少量投放。
五、日常管理
高溫季節每2~3天換水20~30厘米。每半月左右,畝用生石灰5~10公斤化漿全池潑灑,既改善水質和底質,又殺菌促進脫殼生長
8~10月,青蝦存塘量急劇增加,又是氣候多變季節,容易發生缺氧浮頭,要加強巡塘,及時加水或開機增氧。冬季停食後,要定期加水和適量施肥,控制好水質和水位,以減少青苔和黑殼蝦的發生。另外,青蝦對敵百蟲和菊酯類農葯很敏感,要嚴禁這一類農葯進入池塘,避免中毒。
六、收捕事宜
河蝦的養殖周期一般為90~100天,蝦體超過7厘米就可以網捕起撈出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