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除掉棗樹長根櫱苗的最佳方法
除掉棗樹長根櫱苗的最佳方法,首先考慮因素; 1、土壤:濕度過大容易爛根,通氣透水度差更容易爛根 2、根據植物生長特性定澆水量,不要天天澆水,控制水量
清理根櫱可結合果園深翻進行,邊深翻,邊剪除根繫上萌生 的新植株,在不繁殖苗木的情況下,對所有根櫱應清理干凈,以 減少對樹體生長的影響.
不能
要提高棗根櫱苗的繁殖率,可採取以下幾種措施:(1)行間挖溝因棗樹根系在受到機械損傷後,傷口處極易萌發根櫱苗,根據這一特點,可在春秋兩季,於樹冠外圍,順
棗樹根部長出了太多小苗,這是根孽苗,可以取這些幼苗進行扦插栽種,就能發育成為棗樹. 棗樹苗的移栽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確定最佳栽植時間 雖然春秋兩季均可栽植,但是因棗樹苗生根、發芽要求的溫度較高,而且棗樹苗發芽晚
1.起好苗.起苗時盡量避免對根系的損傷.為便於栽植,起苗後可將主根稍加修剪,以利於苗木吸收水分,提高成活率. 2.施肥.挖好樹坑,在底層施入優質有機肥,在栽苗時填入坑內. 3.浸根.栽植苗木前,將樹苗根部浸入磷肥加生根粉溶液那叫做萌櫱苗,如果想去凈,春季刨一次,夏季再刨一次(很重要),一般第二年就不出了.
棗樹只開花不結實的原因是植株得了病毒病,這種病害比較難治,一般選擇將樹木銷毀.病毒病又俗稱棗瘋病. 1、症狀 棗瘋病又稱叢枝病、掃帚病、火龍病,是一種毀滅
棗的木繁殖方法,常用的有分株、嫁接和扦插三種,但以分株用得最多.分株繁殖的做法是:棗樹休眠期,全面淺翻棗園,深15~20厘米,近主幹四周稍淺,不要挖斷根徑2厘米以上的粗根,只傷及水平根和側根的表層,以刺激在損傷處萌生根。
② 棗樹栽後如何管理
(1)覆膜增溫保墒,促使發根生長。棗樹栽植的當年,由於管理不善常出現遲遲不發芽的「假死現象」,群眾稱之為「棗樹當年不發芽不算死」。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由於北方乾旱地區春季乾旱多風,易造成所栽棗樹大量失水而致。解決的方法就是,栽後及時灌足水,待水滲入土壤之後,及時鬆土,然後用塑料薄膜覆蓋樹盤。這樣做既可有效地起到保墒作用,同時也可起到提高地溫,促進早生根、快生長的目的。一般每株新植棗樹用一塊1米見方的塑料膜進行覆蓋。
(2)做樹畦,營造保護行。定植後,應及時做好樹畦,即沿棗樹行向兩側起埝,畦內寬度為1米,土埝寬30厘米、高20厘米,要求踏實。做好樹畦,既便於對棗樹的管理,如中耕、澆水、除草、病蟲害的防治等田間作業,同時也起到對幼樹的保護作用,可有效地避免農機在田間作業時對幼樹的損害。此樹畦,隨著樹冠的加大而逐年加寬。
(3)適時進行肥水管理。為促使新植棗樹加速生長,當新梢長到10~15厘米時,結合澆水或利用雨後開溝追肥,一般每株施尿素0.1千克,以保證新植樹生長發育對養分的需求。同時應注重對新植幼樹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特別是對棗癭蚊、黃刺蛾、紅蜘蛛等害蟲的防治。結合防治害蟲可加入稀釋300~500倍的尿素或磷酸二銨等肥料進行葉片噴施,以促進幼樹的生長,一般要進行3~4次。
(4)合理間作。無論是採用棗糧間作形式還是純棗園形式栽植的棗樹園,栽植的第一年都可間作農作物。為確保幼樹的生長,間作植物一定要選擇矮稈的,最好選擇花生、大豆、綠豆等豆科植物,也可間作些瓜菜類植物,以提高經濟效益。這樣,由於對間作物肥水的投入也會促進棗樹的生長。在栽植後澆水或降雨後,都應及時進行中耕除草,確保幼樹生長有一個良好的環境。
③ 新栽的棗樹用什麼生根快
澆足水保持溫度在25度左右,溫度過高或過低對生根都不利。水中可以加入生長素,例如:引哚乙酸(IAA)。
④ 棗樹常見病害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1、棗果銹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棗果銹病各棗區均有發生。
葉片,在葉片背面散生或聚生凸起的黃色小皰。表皮破裂出現黃色孢子粉時,葉片開始退綠脫落。落葉先由樹冠下部開始,逐漸向上蔓延,嚴重時葉片全部落光,只剩下未成熟的棗果掛在1次枝的棗吊上。
棗果,當果皮表面受到外界摩擦或刺傷時,木栓層代替了表皮起保護作用,所以果面出現一層銹斑,影響外觀。隨著病原的侵染棗果開始失水皺縮,出觀大量落果造成大面積減產或絕收。
農業防治:加強棗園的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春季土壤乾旱時及時灌水。
葯劑防治:及時防治棗癭蟎。落花後10天噴40%多菌靈膠懸劑600倍液或其他殺菌劑。
2、花葉病在河南、安徽棗區均有分布。苗木和大樹的嫩梢葉片受害明顯,影響棗樹的生長和棗的產量。
主要為葉片變小、扭曲、畸形,在葉片上呈現深淺相間的花葉狀。
防治: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及時治蟲可防止病毒傳播。
3、灰斑病一種葉點黴菌Phyllosticta sp.,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主要為害葉片,病斑暗褐色,圓形或近圓形,後期中央變為灰白色,邊緣褐色,其中散生黑色小點,即為病原的分生孢子器。
農業防治:秋季清掃落葉,集中燒毀或掩埋,以減少發病來源。
葯劑防治:噴施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4、棗樹腐爛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又稱枝枯病,病原為殼囊孢菌Cytospora sp.。棗樹的重要病害,主要為害1~3每年發生棗樹,造成新栽幼樹大量死亡。棗樹受害後,樹勢衰弱,生長緩慢,結果晚,產量低。
病枝皮層變紅褐色,發病處呈水浸狀,斑塊形狀不規則,當病斑繞莖一周後,造成病部以上枝乾死亡。枝皮裂縫處長出黑色突起小點。
加強管理,多施農家肥料,增強樹勢。徹底剪除樹上的病枝條,集中燒毀。
5、棗縮果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又稱黑腐病、鐵皮病,俗稱干腰、黑腰、束腰病等。病原為噬棗歐文氏菌Erwinia jujubovra Wang Cai Feng et gao。棗果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發生日趨嚴重,病果率10%~50%,嚴重年份達90%以上,甚至絕收。病果失去食用價值。棗果在白熟期開始出現症狀。初期在果實中部至肩部出現水浸狀黃褐色不規則病斑,果面病斑提前出現紅色,無光澤;病斑不斷擴大,向果肉深處發展。果肉病斑區出現由外向內的褐色斑,組織脫水、壞死,黃褐色果肉有苦味,病斑外果皮收縮;後期外果皮呈暗紅色,整果無光澤,果肉由淡綠色轉赤黃色,果實大量脫水,一側出現縱向收縮紋,果柄也變為褐色或黑褐色。比健果提早脫落。果實瘦小,失水皺縮萎蔫,果肉色黃,松軟呈海綿狀壞死,發苦。農業防治:在秋冬季節清理落葉、落果、落吊,早春刮樹皮,集中燒毀;合理冬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防止冠內郁閉。
葯劑防治:花期和幼果期噴灑0.3%硼砂或硼酸。萌芽前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7月下旬至8月上旬噴農用鏈黴素100~140單位/毫升,或50%琥膠肥酸銅(DT)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2000~30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續1~2次。
⑤ 防止棗樹病害的方法有哪些
拉丁名:Zizyphusjujuba
科屬:鼠李科棗屬
觀賞特性:
落葉喬木,高可達10米,樹冠卵形。樹皮灰褐色,條裂。枝有長枝、短枝與脫落性小枝之分。長枝紅褐色,呈「之」字形彎曲,光滑,有托葉刺或不明顯;短枝在二年生以上的長枝上互生;脫落性小枝較纖細,無芽,簇生於短枝上,秋後與葉俱落。葉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先端鈍尖,邊緣有細鋸齒,基生三出脈,葉面有光澤,兩面無毛。5~6月開花,聚傘花序腋生,花小,黃綠色。核果卵形至長圓形,8~9月果熟,熟時暗紅色。果核堅硬,兩端尖。
主要種類與品種:
郎家園棗
是北京市名特優品種,也是我國鮮食品種之一,分布北京朝陽區一帶。樹勢中等,果實中等大小,平均果重8到11克,長圓形、皮薄,肉白綠色,質細而脆,汁多味甜,9月上旬成熟,品質極佳。
新金絲4號
分布山東樂陵、河北滄州一帶,樹勢中等,樹姿開張,是我國優良品鮮食之一。果實長圓形,平均果重10到12克,果皮赤褐色,果肉黃白色,質密而脆,汁多味甜,鮮食品質極佳。制干後肉質淡黃色,剝開後可見金絲,9月中旬成熟,含糖量高,品質極佳。
無核小棗1號
是河北省滄州市林科所,2000年選育成功,2001年通過省級認定,2002年3月被中國經濟林協會認定為《中國名優果品》,樹體較小,樹勢中等,樹姿開張,果實長圓形,平均果重5.39克,果個大小均勻,果皮薄,果肉黃白色,質蜜味極甜,適宜鮮食與制干,品質極佳,9月中旬成熟。
無核小棗3號
是河北省滄州市林科所,2000年選育成功,2001年通過省級認定,2002年3月被中國經濟林協會認定為《中國名優果品》,樹體較小,樹勢中等,樹姿開張,果實圓柱形,平均果重3.36克,果個大小均勻,果皮薄,果肉黃白色,質蜜味極甜,鮮食一般,適宜制干,品質極佳,9月中下旬成熟。
梨棗
果實個特大,平均果重30克,最大果重57克,果實淡紅色,肉厚綠白色,酥鬆青脆,多汁味極甜,宜鮮食,9月成熟。
冬棗
果實中等大小,近圓形,平均果重30克,最大果重50克,果實紅褐色,皮薄肉脆,質細多汁,味濃甜,豐產穩產,11月上旬成熟。
觀賞棗品種
龍須棗,茶壺棗,磨盤棗,寶葫蘆棗,觀音棗,胎里紅棗。
棗樹的苗木培育:
嫁接法
嫁接法是果樹無性繁殖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從某一株上選取枝條成芽,然後利用嫁接技術將其接在另一植株上,使兩者結合形成新的植株的繁殖方法。接上去的枝條稱為接穗,接上去的芽叫接芽,承受接穗、接芽的下方帶有根系的植株叫砧木。用此方法育成的苗叫嫁接苗。
1.嫁接繁殖棗樹苗木的優點是:
第一,可以保持接穗品種的優良性狀。這是因為接穗是取自優良成年樹上的枝條或芽。遺傳性比較穩定,嫁接後一般不會發生變異。如著名的贊皇大棗、冬棗都是由酸棗嫁接而成的。嫁接後果實與根生的果實,果個大小,內含物差異小。
第二,可以早結果。由於砧木根系發達,嫁接後生長旺盛,枝條健壯。這樣可使緩慢的生長變成速生。可提早結果,天津靜海苗圃場,1999年4月20日嫁接的山西梨棗和冬棗。當年苗高達到1.5m以上,最高的達到近2m,干粗近2cm,著生2次枝15~20個,長度在40cm,當年便有部分樹結果,留圃的梨棗2000年有一株結果產量高達2kg。第三,可以增強棗樹的抗逆性。由於嫁接選用的砧木酸棗具有很強的抗旱、耐瘠薄的能力,對土壤適應性廣;若用本砧本地生長的小棗或大棗的根櫱苗或種子培育的實生苗。其對當地的土壤,氣候條件已充分適應,此砧木這種寶貴的適應性和抗逆性對嫁接後的棗樹均有良好的影響。第四,充分利用酸棗資源,我國山區和平原,各地都有酸棗生長。利用酸棗嫁接大棗是加快荒山、荒灘、丘陵、溝坡綠化,擴大棗樹栽植范圍的有效途徑。我國勞動人民利用酸棗嫁大棗的歷史悠久,迄今陝西省綏德縣棗林坪和河北省阜平縣北水峪村,還保留著數百年生的酸棗嫁接的老棗樹,並有一定的產量。解放後,山西、山東、河北、河南、遼寧、甘肅等地在酸棗接大棗的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幾年天津市在薊縣山區也著手此項工作,均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2.接穗的採集及處理
接穗的採集時間應在春季嫁接所需接穗萌芽前5~10天進行,天津地區在4月13~18日為宜,生長季嫁接所需接穗最好隨接隨采。
接穗的採集標准:春季枝接最好選用1~2年生的棗頭,粗度以0.5~1.0cm為宜,太粗了嫁接時不便操作。如棗頭數量不足,也可選用1~2年生的粗壯的二次枝,粗度在0.3cm以上為好,太細將會直接影響到當年的生長量。夏季芽接應選用當年生棗頭一次枝的主芽。
接穗的剪截方法是:為有效的利用棗頭,凡棗頭做接穗時,在剪截時一般每個接穗只留一個芽。二次枝做接穗時,可依節間長短留1~2個芽。剪穗時,上剪口距芽0.5cm為宜。同時最好棗頭和二次枝分別存放,以便分類使用。
接穗的處理:接穗剪好之後應及時加以處理並貯藏好。具體做法是:春季枝接所用的接穗按上述方法剪好後,應立即放入清水中浸泡5~10小時,目的是讓其吸足水分,然後將其撈出過風,待其表皮干後,立即進行蠟封。蠟封時石蠟的溫度以90~100℃為宜。封蠟時速度要快,要求在1~2秒之內完成。封蠟後立即過風散熱或放入冷水中降溫。待接穗冷卻後,用濕麻袋裝好,然後存放到陰涼的地方,如嫁接時間長,接穗量大,應存放在冷藏設備中,一般溫度以1~5℃為宜;夏季芽接的接穗是用當年生棗頭一次枝上的主芽,採下後立即去掉葉片,留下葉柄,並捆好,然後用濕麻袋包好,以防失水,最好是隨采隨用。
3.方法
嫁接方法:棗樹嫁接的時間和方法都直接影響到嫁接成活率和當年的生長量,編者經過幾年的實踐得出:春季枝接在棗樹萌芽之後嫁接成活率最高,且生長量大。嫁接過早成活率會相應下降,嫁接過晚則當年的生長量變小。天津地區一般以4月20日至5月15日為宜。生長季芽接一般以7~8月份成活率最高。
棗樹嫁接所採用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枝接;另一種是芽接。根據編者近幾年的研究,枝接時在砧木和接穗都較粗時宜採用切腹法嫁接,這樣即便於操作,成活率也高,並且在嫁接成活後不用設立支柱和綁縛;在砧木較粗而接穗較細時宜採用皮下接;如砧木接穗均較細時最好選用劈接法,在生長季芽接時,最適宜帶木質部芽接。
4.技術
嫁接技術:採用不同的方法所需的技術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層必須對正並且貼緊。同時如果是苗木嫁接,砧木高度一般在10~15cm為宜,高接時視具體情況而定。
切腹接:嫁接時先將接穗削成楔形,兩個切面長寬一致,長度依接穗的粗細而定,粗的2~2.5cm,細的1.5~2cm。然後根據接穗切面的長寬在砧木上距上口1cm左右處斜下切開一道長寬與接穗切面基本一致的一道切口,再將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中,最好是三個面都能對齊。如初學者不能三個面都對齊時,也必須將任意一面和上部砧穗的皮層(形成層)對齊。最後用塑料膜扎嚴緊即可
皮下接:(也叫插皮接)適用於根部嫁接,近地面嫁接和高接。操作方法是:先將接穗一面削成長度約3cm的一個切面,在基部對面再削一個長度約0.5cm的小切面備用,然後在砧木上選擇平滑無分枝的一面;用嫁接刀從上口起縱切一刀,深達木質部,長度約2.5cm。切完後,將削好的接穗自上而下插入砧木的皮層和木質部之間,注意長面朝木質部。插入深度以接穗上方露出0.3cm切面(露白)為宜。最後用塑料膜綁縛嚴禁即可。
劈接:先將接穗削成兩個對稱的斜面。使之成為切面為2.5~3cm楔形,要求切面平直、光滑、清潔。枝皮不能翹起,同時要求外部所留的面應略寬於處面的。然後用力自上而下在砧木的中心劈一刀。深度為2.5~3cm為宜,撬開砧木劈口,將接穗自上而下插入砧木,注意使接穗和砧木的皮層(形成層)對齊並使其緊密的吻合,最後用塑料薄膜綁嚴緊即可。
帶木質部芽接:芽接採用當年生發育枝(新棗頭)上的主芽。操作時,先將接穗上的二次枝剪留0.7cm,再從主芽上方1cm處橫切一刀,深度達1/3左右,然後從主芽下方1cm處向上斜削過橫切口,削成上平下尖略帶木質部的盾形芽片。然後在砧木距地面10cm處,選一平滑之處用刀切一「T」形切口,橫切口長1cm,縱切口長1.5~2cm,然後用刀尖撥開砧木的切口皮層,插入芽片,將芽片上端和砧木橫切口對嚴,最後用塑料條自下而上纏緊,露出接芽即可。嫁接成活後於轉年3月下旬在接芽上方1cm處剪除砧梢。
5.接後管理
接後管理:接後的管理可直接影響到嫁接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因此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及時抹芽:採用枝接法嫁接後和芽接成活剪砧後,應隨時抹除砧木上的萌發的芽和枝,以確保營養集中到介面處,這樣不僅可有效地提高成活率,同時還會影響到接穗當年的生長量。一般要進行3~4次。第二,要及時解綁:採用枝接方法,當新梢長至30cm左右時,應及時進行解綁,可用小刀在枝接的背面將塑料薄膜切斷,以免妨礙加粗生長。採用芽接時,應在接後3周左右解綁,以防芽接受損。第三,是設立支柱並綁縛採用枝接法,新梢生長量很大,一般當年高度可達到1~1.5m,且分枝量大,因此一般均需設立支柱加以保護,以防從介面處劈裂,折斷。從而造成損失。特別是對採用皮下接的苗木更要格外注意。設立支柱和第一次綁縛的時間一般是在解綁後立即進行,支柱長度一般1m左右,這樣插入地下20cm左右,地上剩餘80cm,第二次綁縛應在接穗長到60~80cm時進行。
主要病害與防治:
棗瘋病
在我國棗區都有發生。此病為棗區毀滅性病害,對棗樹生長及其發展威脅極大。棗瘋病的症狀表現在花柄變長,比正常花柄長5~7倍,呈明顯的小分枝。嚴重時,花盤發生退化,萼片肥大,深綠色,變成小葉。變態花不能結果。病樹的芽不正常萌發,表現在一年生發育枝上的主芽和多年生枝上的隱芽全部萌發而成叢狀枝,病葉小而黃化。秋季乾枯,冬季小枝不脫落。目前對棗瘋病尚無有效的防治措施,僅在以下各方面進行防治。
(1)選擇抗病強的品種,並加強土肥水管理及害蟲防治,促進樹體強健。
(2)利用酸棗嫁接大棗或用棗根櫱作砧木。同時,在無病抗病樹上剪取接穗。
(3)在生長季中發現初發病的瘋枝應及時剪除。如果剪除病枝後其下部又出現瘋枝則表現此樹已是一年以上的瘋病,應立即刨除,以減少病源。
(4)多施鹼性肥料,可起抑製作用。
棗銹病
該病主要為害葉片,染病後引起早期落葉,棗果皺縮,含糖量降低,並影響樹勢,對產量和品質都有極大影響。葉片發病初期,葉背散生淡綠色小點,逐漸變為淡褐色,最後突起呈黃褐色,此為夏孢子堆,後期突破表皮散發出黃粉狀的夏孢子。夏孢子堆多發生在葉片主脈兩側、尖端和基部,有時密集連成狀或片狀。夏孢子堆發生綠色小點,邊緣不規則,使葉片呈花葉狀,葉片乾枯,提早脫落,嚴重時全樹落光,使樹勢衰弱,果實失水皺縮早落,品質低劣,產量降低。
防治方法:
(1)從八月上旬開始,及時清掃落葉,集中燒毀,減少病源;
(2)七月上旬、八月上旬及八月中下旬各噴一次:1:2:24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600~800倍液或20%三唑銅1500倍液,即能控制病害。
主要蟲害與防治:
棗粘蟲
土名包葉蟲。本省各地棗區普遍發生,以老棗產區危害較重。幼蟲為害葉、花和果實。棗樹展葉時,幼蟲就吐絲,將2~3片嫩葉粘結在一起,躲在其中食害葉肉,受害的葉片有大小缺刻,重的葉片全被食光。花期幼蟲鑽在花叢中,葉絲纏繞花序,咬斷花柄,食害花蕾,受害花變褐色枯萎。果實受害時,除啃傷果皮外,幼蟲蛀入果肉蛀食,不久就發紅脫落。
防治方法:
(1)在十月中旬,老熟幼蟲化腎前在樹乾和大枝上縛扎稻草,引誘老熟幼蟲到稻草中化蛹越冬,12月份去除燒毀。
(2)在冬季落葉後至早春發芽前刮老樹皮上的地衣等,集中燒毀,並埋塞樹洞,消滅越冬蛹。
(3)四月下旬至五月初可用以下葯劑噴射消滅幼蟲,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5%溴氰菊脂乳油3000倍液。
棗癭蚊
為害嫩葉、花蕾和幼果。受害葉呈現筒狀捲曲,變硬發脆,色紫紅,不久就發黑枯萎。花蕾被害後,花萼膨大,花蕾不能開張,枯黃脫落。幼果受害在果心內,使幼果不能發育長大,似黃豆大時,就變黃脫落。
方法:在4月下旬,5月上旬、中旬,樹上噴灑20%殺滅菊酯乳油2000倍3次。
棗花心蟲。因主要為害花心而暫時定名。幼蟲吐絲,把花纏在一起,鑽在花絲中,食害蕊,被害花只剩下花瓣和花盎,不久就枯蔞脫落。為害嚴重時,能把整個脫落性結果枝上的花全部食光。
除治方法:
(1)在六月初用稻草縛扎新枝、樹洞及樹皮裂縫等處,引誘老熟幼蟲入草花蛹,六月底去除稻草燒毀。
(2)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噴1000倍40%的氧化樂果。
棗步曲(棗尺蠖)
棗步曲是棗樹上的主要害蟲之一。因該蟲發生初期。正值棗樹發芽之際,發生嚴重時棗芽被吃光,故群眾稱為「頂門吃」。影響當年和來年座果。
防治方法:
(1)三月上中旬成蟲未羽化之前,於樹冠下挖蛹。
(2)在成蟲出現之前(驚蟄到春分),樹干周圍堆土,並將土堆拍打光滑,當雌蛾發生時,可於早、晚捕捉土堆周圍的雌蛾。
(3)樹干塗粘劑防止雌蛾上樹及初孵幼蟲,在樹干離地面30cm高的地方颳去寬3寸左右的粗皮,把粘劑塗上一圈(粘劑為:蓖麻油1份,松香1份,石蠟0.2分,加熱熬化即成)。
(4)成蟲羽化時,早、晚到樹乾和樹下附近雜草處捕捉。
(5)利用幼蟲吐絲下垂的習性,敲樹震落,然後捕殺。
(6)在幼蟲期從五月開始噴布20%的殺滅菊酯乳油2000倍液。要把幼蟲消滅在3齡以前,蟲齡越大,為害越烈、抗葯性也越強,防治效果差。
園林用途:
果樹、蜜源植物、庭蔭樹。棗樹老枝幹屈曲蒼古,棗葉垂陰,紅實懸樹,自古作庭樹之用,古代曾作行道樹。可種植於水旁、屋隅,或作成片栽植,是觀賞與果用兼備的庭蔭樹。
⑥ 棗樹管理要掌握哪些好的方法
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棗樹早春管理要點:
1、加強發芽期管理
追肥:①施好發芽肥。發芽肥以氮肥為主,適量配施磷、鉀肥,此次用肥量佔全年施肥量的30%。一般一株棗樹施尿素半斤,過磷酸鈣1.5斤,加人畜糞水一擔,掛果量多或偏少應適當增減施肥量。施肥方法:在樹冠下挖窩或槽溝等方式。
②勤施根外肥。在開花展葉期,樹冠噴施0.2%硼肥一次,在穩果、抽梢期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加0.4%的尿素3~4次,每次間隔5~7天,以補充營養不足。
合理噴水棗樹在開花期間,氣溫乾燥的情況下,早晚噴灑清水,保證棗樹的開花、授粉,以及提高座果率。
5、做好新栽棗樹的管理
①鬆土、澆水。鬆土以淺松為宜,邊松邊澆水,每株必須澆透;
②秸稈覆蓋樹盤,寬度為1米以上,厚度5~7厘米;
③加厚土層壘好樹盤;
④嚴格控制不合理的間種。嚴禁間種玉米、紅苕及高桿作物。
⑦ 棗樹防治棗瘋病方法有哪些
棗瘋病,該病在我國分布范圍較廣,是棗樹生產的一個老大難問題。有些地區因該病發生嚴重,導致棗樹被挖掉,損失極大,嚴重製約了棗樹的生產與發展。棗樹發病後,主要表現為生理紊亂,內源激素失調,葉片黃化,小枝叢生,花器返祖,果實畸形。春季萌發的根櫱,一出土即表現出叢枝狀。葉部症狀有兩類:一是小葉型。萌生出的新枝,具多發、叢生、纖細、小葉、黃化等特點;二是花葉型,葉片呈現不規則的塊狀,為黃綠不均、凸凹不平的花葉。落葉遲或枯而不落。花部症狀表現為花柄伸長,變為小枝,花萼、花瓣、雄蕊成枝,頂端長出1~3片小葉。果實表現畸形,果面不平,肉質松軟,糖分低。病原菌是類菌質體,主要靠擬菱紋葉蟬等刺吸式口器昆蟲傳播。擬菱紋葉蟬多寄生在柏樹上,7月間感傳病株,個別枝的新棗頭發病,少量芽發出叢生枝,或幾個新生棗頭,抽出黃化的叢生枝。全株同時發病的極少。不論是幼樹、中齡樹、衰老樹,均可感病。從個別枝到全株發病需3~4年,幼樹蔓延快。一般生長在鹽鹼地的棗樹,棗瘋病危害較輕。
防治方法:(1)控制病菌傳播,加強檢疫,控制病苗外運。對輕病樹,落葉前剪去病枝集中焚燒,萌發前進行環割,加強肥水管理,以增強樹勢。有條件的地方用四環素注射或灌根。對輕病樹根注入吲哚乙酸或吲哚丁酸,使內源激素保持生理平衡,通過生理途徑防病。重病樹要盡早挖除,從而減少傳染源。(2)加強棗樹管理,結合防治其他害蟲,用內吸劑農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3)新發展棗樹,要栽植不帶病原菌的無毒苗木。
⑧ 清理棗樹根冒芽好辦法
棗樹是根生的,也就是根系繁殖的。每年都會生長很多根芽,要是只出去地面的上的綠芽,時間不長一樣會出。只能採取刨根的方式,也就是那些地方出啦,就刨深點,最好把斷掉的根清理出來。這樣相對時間就會長點。等結果後,就不會再出芽了。沒有什麼特別的辦法。你也可以試試留下幾株,讓它繁殖出新樹苗。
⑨ 棗樹根部腐爛是什麼病有沒有快速有效的根治方法(急)
棗樹根腐病又稱白絹病。我國主要分布在河南、山東、山西、河北等地。不同的地理位置環境,發病程度不同。該病除了為害棗樹,還為害蘋果、梨、葡萄等果樹。主要侵害根頸部,受害嚴重的甚至絕產,影響經濟發展。 症狀 主要侵害根頸部,主根和側根也有發病。初發病在根頸部呈水漬狀褐色病斑,皮層出現腐爛,溢出黃褐色汁液,上面著生白色的絹絲狀物,即菌絲體。在高溫、高濕條件下,菌絲層可蔓延至病株的整個根頸部及周圍的地面。後期受害樹根皮腐爛,產生茶褐色小菌核。葉片褪綠,提前落葉,導致棗樹營養不良,產量降低,有的甚至絕收。 病原 屬於真菌中半知菌亞門的羅爾夫小核菌。病菌能形成球形菌核,初生白色,表面光滑,著生於植株表面,後逐步變為棕褐色 發病特點 病原菌以菌絲體在病樹根部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通過灌溉水和雨水或移栽棗樹等方式傳播。地勢低窪、土壤粘重、果園管理粗放、雜草叢生的棗林都易發生該病。環境不同發病輕重不同。 防治方法 ⑴ 加強果園管理 增施有機肥,合理灌溉,科學修剪,調節通風透光度,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結合修剪及時清除病原菌,集中燒毀或深埋。 ⑵ 選擇無病苗木或脫毒苗栽植。 ⑶發現有病株發生,可用刀刮除病斑,並將病斑集中燒毀,用15%抗菌素402的50倍液消毒傷口。同時,將發病地面用石灰消毒。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