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爬架的爬架安裝流程:
設安裝平台---擺放底座、安裝導軌,組裝水平桁架各部件---將橫梁用螺栓連接於導軌上,將主框架立桿扣於橫樑上---將斜桿扣於立桿和橫樑上---安裝附牆導向裝置後,將架體卸荷到導向座上---隨結構接高架體、搭設腳手架、鋪設中間層或臨時腳手板---與建築結構做臨時架體拉接、張掛外排密目安全網---裝完第三個橫梁後,安裝提升座和上一層附牆導向座---接高主框架立桿、將架體搭設至設計高度、鋪設頂層腳手板、擋腳板---鋪設底層安全網及腳手板、製作翻板---上部架體與結構進行有效拉接(拉接間距不大於6m)---張掛外排密目安全網至架頂---將防墜吊桿插入底座防墜裝置內,安裝提升鋼絲繩---擺放電控櫃、分布電纜線、安裝電動葫蘆、接線、調試電器系統---預緊電動葫蘆、檢查驗收、拆除架體與結構上部拉接、同步提升一層---安裝全部完畢,進入提升循環
㈡ 爬架施工與懸挑架施工優劣比較
一、懸挑架
優點:靈活方便,沒有上述爬架的缺點;
缺點:因為懸挑架按建質[2009]87#文的安全管理規定,每次搭設高度不得大於20米,所以一個高層建築需要同時投入16#工字鋼(懸挑梁)很多,且搭、拆工作量大;懸挑架在搭、拆及使用中的安全性不及爬架。
二、爬架
優點:它的重要部件是工廠生產,質量保證率高,在架設和使用中,不安全因素明顯更少;正因為是工具式的,不斷爬升,一次性投入的周轉材料需用量少。
缺點:不適合於平面外形凹凸進退復雜的高層住宅建築。這種平面外形需要分段太多,就要求更多的提升動力點,過多提升動力點的同步整齊上升問題不容易解決周全;每個提升動力點有較大的荷載作用在房屋的檐梁和陽台罩面樑上,都需要經結構設計人復算、並事先加強,且設置預埋件。
搭設方法
每層一挑搭設方法:將立桿底部頂在樓板、梁或牆體等建築部位,向外傾斜固定後,在其上部搭設橫桿、鋪腳手板形成施工層,施工一個層高,待轉入上層後,再重新搭設腳手架,提供上一層施工。
多層懸挑搭設方法:將全高的腳手架分成若干段,每段搭設高度不超過20m,利用懸挑梁或懸挑架作腳手架基礎分段懸挑分段搭設腳手架,利用此種方法可以搭設超過50m以上的腳手架,懸挑腳手架外立面須滿設剪刀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懸挑腳手架
㈢ 爬架施工操作要點是什麼
爬架施工操作要點:
1、謹防墜物風險
由於使用爬架的現代化的建築一般都是百層的建築物,那麼如果在作業施工時,在走道板或者防護平台上面放置太多鋼筋,鋁膜以及其他一些施工物料的話就可能會造成超負載和高空墜物的風險。
2、防護欄過低
每套爬架的防護欄的高度都是固定的而且是十分安全的高度,正常來講,不會出現什麼危險性,但一旦由於工作人員偷懶,未將澆築時用的K板拆除,導致最上面一道支座無處附著,影響爬架提升進而導致操作面高於防護。
3、附著支座沒有固定到位
附著支座是很重要的配件,一旦支座螺桿雙螺帽設置不到位,混凝土污染螺紋,有意不露絲扣;部分支座進行了懸挑,未及時設置上拉斜桿;支座螺栓孔設置位置不合理出現開裂現象都會造成很大危害。
4、防墜器使用不妥當
防墜器是整個爬架的安全保障,操作簡單,也很少會出問題,只要防止出現,防墜器偏位、防墜齒未頂緊、防墜器污染嚴重等現象,那麼施工現場的安全系數就會得到很大提高。
5、提升支座錨固
提升支座受力時錨固處混凝土強度不足,出現變形過大,結構構件開裂情況;提升支座工作時負荷較大,錨固位置如陽台邊梁等結構受力超過設計導致結構出現裂縫等都會多施工產生影響。
爬架施工隱患:
1、外圍護高度低於操作面
因為採用了鋁模,混凝土澆注完成後K板未能拆除,導致最上面一道支座無處附著,從而影響爬架提升導致操作面高於防護。此時需要加強班組協調作業,對支座處K板進行優化,避免問題持續存在。
2、爬架上模板等材料堆積嚴重
鋼筋、鋁模構配件、螺桿等材料到處堆放於爬架之上,存在高空墜物和負荷超載的隱患。
3、防護不到位
分片位置、架體頂懸臂段側向鋼板防護、架體底部硬隔離、操作層隔離等不到位。
4、附著支座錨固不到位
支座螺桿雙螺帽設置不到位,擔心混凝土污染螺紋,有意不露絲扣;部分支座進行了懸挑,未及時設置上拉斜桿;支座螺栓孔設置位置不合理出現開裂現象。
5、防墜器失效
防墜器偏位、防墜齒未頂緊、防墜器污染嚴重等。
㈣ 爬架的施工工藝
(1) 爬模的組成和構造
爬升模板由大模板、爬升支架和爬升設備三部分組成。
大模板:採用利建鋼大模板,由面板、橫肋、豎向大肋、對銷螺栓等組成。面板厚度採用5mm,豎向大肋採用[8或[10槽鋼。橫、豎肋的間距按計算確定。
爬升支架:由支承架、附牆架以及吊模扁擔等組成。
爬升設備:採用倒鏈。
(2) 爬模的施工要點
1)工藝流程:見下圖:
2)工藝要點:
A 爬升模板安裝
進入現場的爬升模板系列(大模板、爬升支架、爬升設備、腳手架及附件等),應按施工組織設計及有關圖紙驗收,合格品方可使用。
檢查工程結構上預埋螺栓孔的直徑和位置是否符合圖紙要求。有偏差時應在糾正後方可安裝爬升模板。
爬升模板的安裝順序是:底座、立柱、爬升設備、大模板。
底座安裝時,先臨時固定部分穿牆螺栓,待校正標高後,方可固定全部穿牆螺栓。
模板安裝時,先加以臨時固定,待就位校正後,方可正式固定。
安裝模板的起重設備採用塔吊。
模板安裝完畢後,應對所有連接螺栓和穿牆螺栓進行緊固檢查。並經試爬升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B 爬升
爬升前,首先要仔細驗查爬升設備的位置、牢固程度、吊鉤及連接桿等項,在確認符合要求後方可正式爬升。
正式爬升前,應先拆除與相鄰大模板及腳手架間的連接桿件,使各個爬升模板單元系統分開。
爬升時應先收緊倒鏈,然後拆卸穿牆螺栓。在爬升大模板時拆卸大模板的穿牆螺栓,在爬升支架時拆卸底座的穿牆螺栓。調整好大模板或爬升支架的重心,使能保持垂直,防止晃動與扭轉。
爬升時操作人員站立的位置一定要安全,不準站在爬升件上爬升,而應站在固定件上。
爬升時要穩起、穩落和平穩就位,防止大幅度擺動和碰撞。要注意不要使爬升模板被其他構件卡住,若發現此現象,應立即停止爬升,待故障排除後,方可繼續爬升。
每個單元的爬升,應在一個工作台班內完成,不宜中途交接班,更不允許隔夜再爬升。爬升完畢應及時固定。
遇六級以上大風,一般應停止作業。
㈤ 爬架如何上升的
通過附牆支座來回倒,靠電葫蘆的提升力來提升
㈥ 爬架和腳手架的區別
與傳統腳手架相比,爬架更適用於45米及以上的高層、超高層建築,而且具有以下幾點優勢:1.免除了腳手架的拆裝工序(一次組裝後一直用到施工完畢),且不受建築物高度的限制,節省了人力和材料。
2.從安全形度看,爬架組裝後一直用到施工完畢,用升降作業代替普通腳手架的臨空搭設作業,腳手架操作由臨空作業環境變為在全封閉的環境中進行,安全操作風險大為降低
。3.工效顯著提高,爬架組裝完成後,不再需要其他工種和塔吊設備的配合,因而工時大幅度減少,有利於縮短工期。
4.爬架順應了綠色施工的理念,整潔美觀,文明環保
㈦ 爬架自由端高度是多少米
5m。
腳手架自由端需要具體的計算的來,計算有梁板結構腳手架工程量時應按計算規則區分柱、以及梁構件計算並套用相應的腳手架定額,都需要考慮因素在內,計算方法室內天棚裝飾(包括抹平掃白)滿堂腳手架。
方法是按室內凈面積計算,也就是對於室內結構凈長乘以結構凈寬以面積計算,附牆柱、垛、內部獨立柱所等占面積不予扣除,還有就是,滿堂腳手架工程量=室內凈長度×室內凈寬度。
爬架注意事項
1、操作爬架提升、下降的工作人員必須是經過嚴格培訓,並且持有效上崗證書的操作人員,按機位定崗位職責,確定統一聯絡信號,統一指揮號令。
2、爬架在提升與下降時,爬架上禁止有施工荷載,堆放的材料及雜物應該及時清除,防止高空墜物傷人,杜絕安全隱患。
3、在爬架進行升降作業時,外架上不得進行施工作業,無關人員不得在爬架上停留。
㈧ 什麼是爬架
爬架又叫提升架,依照其動力來源可分為液壓式、電動式、人力手拉式等主要幾類。它是近年來開發的新型腳手架體系,主要應用於高層剪力牆式樓盤。它能沿著建築物往上攀升或下降。這種體系使腳手架技術完全改觀:一是不必翻架子;二是免除了腳手架的拆裝工序(一次組裝後一直用到施工完畢),且不受建築物高度的限制,極大的節省了人力和材料。並且在安全形度也對於傳統的腳手架有較大的改觀。在高層建築中極具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