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沒有母牛的小牛怎麼飼養
人工喂養沖好的奶粉。前7天每天喂4次。7天後日喂3次。
要定喂量,生後第1天的餵奶量一般是犢重的1/6,即5千克左右,哺乳期一般4-6個月,共需餵奶400-750千克。
10天以內的犢牛,每天6千克奶,加喂水4千克;
10-20天,每頭每天喂6-8千克奶,加喂水5千克;
20-40天,每頭每天餵奶6千克,加喂水5千克;
40-60天,每頭每天餵奶5千克,加喂水8千克;
60-80天,每頭每天餵奶3.5千克,加喂水5千克。
餵奶時,把牛奶盛在小桶或小盆內,將兩手指放在牛犢口內,把牛犢的嘴巴浸到奶桶里,牛奶便從兩個指頭中間吸入口中,然後將手指慢慢抽出,讓犢牛自由喝奶,反復3-5次,小牛就習慣了。但要喝喝停停,以免造成胃腸炎或下痢。
還要及時加喂麵粉。小牛出生後20天開始反芻,這時就要在奶中摻些炒玉米面、炒小米麵、炒豆面等,開始每天喂250克,以後逐漸增加到每次喂500克,1天喂3次,還要加些草粉。具體摻法:把炒麵等用開水沖好,摻進1次應喂的牛奶中,攪勻、測溫,按規定飼喂,這時小牛隻能吃八九成飽。喂一段時間小牛消化正常,要給一些帶葉的青綠飼料,讓其鍛煉吃草。
注意飼養衛生。小牛飼舍要平坦、乾燥、清潔,墊草要勤換,糞便要及時清除,奶具每天要用開水消毒;其次運動場和飼料舍中嚴禁有布條、繩條等異物,以防犢牛誤食,使胃發生機能性障礙而死亡;犢牛便稀或下痢時,需減少餵奶量,嚴重時每天喂1-2次,可用糖水或米湯代替,或喂些健胃、止痢葯。
『貳』 小牛怎樣養殖最好
從出生到斷奶牛犢的飼養 以液體食物為主要飼料的新生牛犢和小奶牛與成年反芻動物不同,因為它們還只有一個胃即真胃發揮功能。當小牛吃牛奶或代乳品時,食道溝閉合使牛奶避開網—瘤胃直接進入真胃。然而開始飼餵食物後,食道溝逐漸失去功能,瘤胃中的細菌群系開始建立,且瘤胃壁開始發育,最終由於瘤胃中微生物群系的建立和生長,小奶牛便可使用並消化纖維性飼料,觀察到2—4個月齡的小奶牛反芻即可斷定瘤胃已具有功能。隨著年輕奶牛的生長,所需要的畜欄面積和飼喂空間顯著增加。此外許多管理措施(包括疫苗接種、寄生蟲治療、人工授精、體高和體重測量等)也需要額外空間,圈養較大年齡育成奶牛的設施應符合它們的要求並便於飼養人員工作,較大年齡育成奶牛的畜舍特點應便於:飼喂、鋪墊草和清理衛生、動物移動和上枷套。因此盡早地提供和飼喂固體食物、創造良好環境可加速瘤胃的發育和早斷奶(5—8周齡)。 1.瘤胃發育 直到瘤胃發揮正常功能並能維持小牛的營養所需時才可斷奶,瘤胃發酵產生的最終產物(揮發性脂肪酸)是瘤胃發育的刺激劑。缺乏固體食物刺激的小牛瘤胃將不發育,這一限止瘤胃發育的技術可用於飼養小肉牛。由此可見,固體食物的攝入對瘤胃的發育是至關重要的,從小牛採食固體食物起,瘤胃中正常的細菌、原蟲和真菌群系就自然建立起來,雖然瘤胃中有上百種微生物黏附在飼料顆粒上,但只有十幾種微生物是主要類群。只有那些在厭氧環境下能夠發酵碳水化合物的細菌(厭氧菌)才能在瘤胃中快速生長,碳水化合物發酵產生的最終產物(特別是乙酸和丁酸)是瘤胃發育的重要刺激物。因此高澱粉飼料的攝入比粗飼料對瘤胃發育更重要。盡早飼喂高度適口性好的小牛飼料(各類穀物混合飼料)對促進瘤胃快速發育和順利通過斷奶期是十分重要的。 2.始飼喂小牛飼料的時間 出生後4天即可喂給小牛飼料並持續喂到4個月(約到斷奶後6~8周)。出生後的頭二個星期小牛僅吃很少量的固體食物,應當設法促使小牛吃固體小牛飼料,如:①小牛飼料中應摻入糖漿或其他適口性好的營養成分;②應少量多次喂給小牛飼料以保持飼料新鮮;⑧應限制小牛吃牛奶,每天吃牛奶最多不超過其出生時體重的10%:④應在飼喂小牛飼料時提供清潔和新鮮的水,隨著飲水的增加,干飼料的攝入也會增加;⑤在小牛喝完奶後立即將一小把的小牛飼料放在小牛的嘴邊或奶桶的底部;⑥小牛飼喂料也可用帶奶嘴的奶瓶飼喂以促進攝取。 3.飼喂乾草和精飼料的時間 早期研究表明優質乾草和精料的混合料對瘤胃的正常發育是必須的。纖維或粗飼料的作用被認為有助於增加瘤胃容量和保持瘤胃皺折的正常形狀。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如果飼喂含有足夠纖維成分的小牛飼料,則直接飼喂乾草並無優點。相反因為碳水化合物為小牛提供了瘤胃壁發育所必需的乙酸和丁酸,精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極為重要的。假如小牛飼料所含的中性洗滌纖維(NDF)少於25%,就應補給乾草,此外小牛飼料應含18%的粗蛋白,75%~80%的可消化營養(TDN),還應含有適當的維生素A、D和E。 小牛飼料為有兩種類型:穀物性小牛飼料和全價小牛飼料。全價小牛飼料比穀物性飼料含纖維成分高(即能量較少),但兩種小牛飼料都可與喂成年牛的飼料(除尿素外)相配合,全價小牛飼料比穀物性小牛飼料適口性稍差,因而攝入量較低,斷奶前飼喂小牛飼料不需另外補充粗飼料。通常小牛飼料中的穀物成分是經過碾壓粗加工形成的粗糙顆粒。因為飼料顆粒過細不能促進瘤胃蠕動,所以碾磨過細的飼料不適合飼喂小牛,通常可在小牛飼料中加入5%的糖漿以改進適口性,當小牛每日攝入1.5~2.0千克小牛飼料時(三個月大),可改喂較便宜的精飼料混合物。 4.斷奶 斷奶應在小牛生長良好並至少攝入相當於其體重1%的穀物性小牛飼料(小型牛500~600克,大型牛700—800克)時進行,較小或體弱的小牛應繼續飼喂牛奶,在斷奶前一周每天僅喂一次牛奶,大多數小牛可在5~8周齡斷奶,飼喂穀物性小牛飼料的小牛可能會比飼喂全價小牛飼料的小牛早斷奶幾周。四周前斷奶有較大危險並可導致高死亡率。然而八周後斷奶增加消費,原因是:①斷奶後小牛的飼料(精粗比)比牛奶或代乳品便宜;②僅喂液體食物會限制小牛的生長,小牛斷奶後如能較好地過渡到吃固體飼料(小牛飼料和粗飼料)體重會明顯增加。如上所述,在斷奶前先飼喂小牛飼料然後再補給粗飼料對於小牛的營養需求和瘤胃發育會更好。然而,應在斷奶後飼喂優質乾草或青貯飼料,飼料配方中的成分應嚴格監控特別是當飼料配方中含有玉米青貯時,斷奶後隨飼料攝入量增加,體重能夠而且應當上升到長期理想水平。6月齡時可喂精料2—2.5千克。 科學飼養改良牛犢 日期:2006-5-26 10:50:19 來源:雲南乳業信息網 改良牛具有體型大、增重快、產肉率高等特點。但盡管改良牛有生長和發育快的遺傳性,若培養條件跟不上,獲得的遣傳性也不可能成為顯性,易出現「幼稚型牛」,甚至沒有本地牛的耐粗飼、適應性強的特點,致使改良工作前功盡棄。所以,必須做到改良與飼養並重。 做到三定三查。三定,一是定奶溫,一般定在37℃左右;二是按牛犢大小定飼料數量。三是定時飼喂,,造成犢牛條件反射,增進食慾,促進生長。三查,即查犢牛精神狀態,查食慾情況,查糞便變化。通過三查發現疾病及時治療。 創造良好環境,加強牛舍衛生管理。牛舍要做到冬暖夏涼,冬季保持在10℃~15℃,夏季20℃~25℃,要做到清潔衛生,陽光充足。 每天進行運動。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食慾,加快生長發育。1個月以內幼犢每天運動10~15分鍾;1個月以上的幼犢每天運動1~1.5小時,每天上下午各1次。 經常刷拭畜體,搞好舍內外衛生。每月用火鹼水和來蘇兒消毒用具1次,且每次用後都要刷凈消毒。 早期補喂植物性飼料。犢牛生長7~15天就可以補飼草。飼料要多樣化,精料、多汁飼料、青貯料要適當搭配。精料要適當,隨著幼牛的年齡增長和體重增加,逐漸增加飼料。同時補充礦物質、維生素和食鹽,保證幼畜生長發育的需要。另外,還要給予充足的飲水,犢牛飲水不足,被毛發焦,易患胃腸疾病。但飲水過多,易出現水中毒,便紅尿。 早期斷奶。犢牛早日斷奶,可節省大量鮮奶,降低犢牛培育成本,節省勞力。提早補喂草料,可以促進消化器官發育,提高犢牛質量,促進瘤胃發育,減少消化道疾病的發生,提高犢牛成活率。犢牛斷奶期為2~3月齡。早期斷奶能否成功,關鍵是給犢牛提供營養豐富的全價代乳料。當前代乳料配方很多,但必須符合含20%以上粗蛋白、7.5%~12.5%脂肪、干物質72%~75%的要求。同時,還要在每公斤代乳料中加維生素A100IU,維生素D666IU,土黴素22毫克,礦物質3%~5%,以增強幼牛抗病能力,防止營養代謝病的發生。 搞好防疫滅病。經常對犢牛健康情況進行觀察,注意其食慾和精神狀態。發現拉稀便、軟便並帶有惡臭現象,可往奶里對些高粱面粥或少量濃茶水,有預防下痢作用。只有做好以上幾個環節,才能充分發揮雜交牛優勢,提高生產性能。
『叄』 牛犢怎樣喂養
1、小牛需要吃六個月的初乳,若為人工哺乳也要吃三個月的母乳。
2、及早開食就是讓犢牛盡量早一點吃上草料。
『肆』 牛怎麼養殖技術
一、肉牛的飼養技術:肉牛高效飼養管理技術
市場對牛肉的需求越來越趨向於瘦肉多、脂肪少、肉質鮮嫩、多汁、肉的大理石紋明顯,味香可口。因此,肉牛在屠宰之前均需要一段時間的育肥。其飼養和管理技術也因肉牛生產的不同目的而改變,形成專門化生產的配套技術。現著重介紹當前肉牛生產中經濟效益較好的架子牛肥育和小牛肉肥育的主要技術和方法。
架子牛肥育的飼養管理技術:
1.架子牛的選擇
所謂「架子牛」一般是指未經育肥或不夠屠宰體況的個體,正處在生長發育旺盛階段,需經一段時間的強度肥育以達到增重長肉的目的。架子牛一般年齡為1~1.5歲。其特點是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經濟收益好。
架子牛的外貌選擇要點是:頭短額寬,嘴大頸粗,體軀寬深,前後軀較長,中軀較短,皮薄疏鬆,體格較大而肌肉不豐富,稜角明顯,背尻寬平,具有長肉的潛力。而對體軀過矮、窄背、尖尻、交膝、體況過瘦弱的牛隻不應選用。
2.肉牛品種的選擇
根據國內業已進行的肉牛生產類型看,選擇雜種肉牛(採用外來良種如夏洛來、利木贊、西門塔爾等品種公牛與中國地方黃牛雜交所產的雜種牛)、中國地方良種黃牛(秦川牛、晉南牛、魯西牛、南陽牛、溫嶺高峰牛等)均獲得成功。並可開發優質高檔牛肉的生產。
3.肉牛日糧的優化配合
應掌握四條原則:(1)確定架子肉牛的營養需要;(2)分析測定所喂的飼料的營養成分,提供營養依據。要有優質乾草和玉米青貯,精料多樣化,有較高的過瘤胃蛋白和高能量的飼料組成;(3)符合牛的消化生理要求;(4)飼料的價格較低廉。最後憑借飼養經驗優化日糧。
4.飼喂技術
採用全混合日糧喂飼,一天兩次,以便牛隻有充分時間反芻和休息。飲水供應充足,水質衛生潔凈。先喂後飲,注意水溫,冬季飲溫水,夏季飲涼水。草料勤保管,防止霉爛變質。
為改善肉質,添加酵母類菌體蛋白飼料,維生素A、E。
5.管理技術
(1)牛舍溫度的控制 美國對肉牛含有自動溫控設施。冬季保暖,夏季用空調,讓牛隻對能量利用達到最佳狀態。國內在用塑料薄膜擋風保溫,降低濕度,保持牛床乾燥。牛舍環境衛生,定期消毒,夏季驅蚊滅蠅,讓牛吃飽睡好,利於長膘。
(2)拭刷牛體,清除糞便、污垢,促進代謝機能。
(3)控制運動,減少能量消耗。
(4)去勢肥育,是改善肉質的重要方法
二、肉牛的飼養技術:育肥肉牛的良好青粗飼料
注意控制飼料的酸度。青貯、黃貯等發酵飼料製成之後的pH值一般在5.0左右,發酵過程中還會生成乙酸和乳酸,這樣就會使得青貯飼料的酸度過高。酸度過高的青貯飼料不但降低適口性,而且對牲畜的牙齒胃腸有腐蝕性和刺激性,不利食用,適量加一點尿素能解決青貯飼料酸度過高的問題,而且還能提高青貯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酒糟、果渣發酵產品等酸度也較大,如果用這些飼料長期育肥肉牛,對牛的體質就會產生影響,牛隻會出現毛焦、皮緊等不良症狀,育肥效果也不理想,同時對牛肉品質影響也很大,在此情況下,可以在精飼料中添加一定量小蘇打進行飼喂。
牛隻進入秋冬季節,養殖方式由放牧轉為舍飼,此時就需要進行粗飼料的儲備。利用牧草、玉米、稻草秸稈和青貯、黃貯、微貯、氨化等技術相結合生產粗飼料。目前玉米全株青貯不僅養分損失少(一般不超過15%)、保存時間長,而且可保持飼料的多汁性,經乳酸菌發酵後,適口性改善,是育肥肉牛的良好青粗飼料。僅青貯玉米秸稈稱為黃貯。微貯是指在青貯過程中加入高效活性發酵劑進行厭氧發酵,目前運用最廣的是纖維素分解菌類,微貯可以使青貯的效果更好,但此技術還不完全成熟。氨化主要是針對稻草、麥秸等含水量較低,木質素比較高的作物秸稈,通過噴灑一定量的氨水進行鹼化處理,氨化好的秸稈為黃棕色,發亮,有一種糊香味,質地柔軟,增加了適口性,但是氨化後的飼料必須進行放氨處理,否則極易引起肉牛的氨中毒。這些處理技術在增加肉牛對秸稈採食量的同時還增加了粗飼料的非蛋白氮源的補充。
在儲備好粗飼料的同時還要進行精飼料的儲備,包括能量飼料和蛋白飼料的儲備。能量飼料主要以玉米為主。蛋白飼料可以用價格 第二相對較低的菜籽餅和棉粕代替豆粕。此外,還要儲備一些飼料添加劑,如舔磚等,以補充飼料營養成分的不足,防止飼料品質劣化,改善飼料的適口性和飼料利用率,增強肉牛的抗病能力,促進正常發育和加速生長。
育肥過程中注意牛舍通風。肉牛在0℃~4℃並不影響生長發育速度,但是目前許多牛場過分重視牛舍的保溫,使得牛捨出現高濕,當濕度超過70%,牛的生長發育速度就會下降,因此在建立牛舍時需要將通風設施考慮在內。另外還要保證牛隻具有充足的光照,光照可以通過牛舍的建設實現,還可在晴朗的天氣將牛牽出牛舍進行自然光照。另外,秋冬季節牛隻進入全飼,牛群飼養密度加大,疫病傳播危險性增加,通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牛隻的發病幾率。 肉牛及時補欄。進入秋冬季節,一些大型放牧地區結束了放牧期,受飼草飼料的限制,當年出生的小犢牛需要進行處理。此時無論從價格上還是質量上來說,育肥場購進小牛都比較合適。另外,對於遠距離購進肉牛的育肥場來說還需要注意牛的運輸應激綜合征,即「爛肺病」,需要採取以下措施:挑選經驗豐富者選牛,不要急於裝車,觀察調理數天;避免雙層、不避風雨的車輛;途中考慮牛隻的飲水、補飼、鎮靜、強身(如科特壯)、避倒卧;落地飲水、補鹽、防寒、降溫、逐步變料、加強營養、消毒隔離;選好葯物、合理配方、適時足量控制病牛、及早淘汰病重牛。
『伍』 肉牛養殖的方法有哪些
肉牛養殖的效益非常可觀,很多農民朋友都喜歡飼養,但是要養好肉牛還是要講究一些方法的,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通過以上方法的飼養,相信肉牛會達到理想的生長標准,不同品種的肉牛生長速度和屠宰時間不同,一般肉牛8-10個月就可以屠宰了,效益還是非常可觀的。
『陸』 怎樣喂養小牛長的快
1、出生後的第一個小時確保小牛呼吸小牛出生後如果不呼吸或呼吸困難,通常與難產有關 ,必須首先清除口鼻中的黏液,方法是使小牛的頭部低於身體其他部位或倒提幾秒鍾使黏液流出;然後用人為的方法誘導呼吸,也可以用稻草搔撓小牛鼻孔或用冷水灑在小牛頭部以刺激呼吸。
2、呼吸呼吸正常後,應立即注意肚臍部位是否出血,如有應用干凈棉球止住,將殘留的幾厘米臍帶內的血液擠干後必須用剛濃度碘酒(7%)或其他消毒劑浸泡或塗抹在臍帶上,如臍帶感染可能很快發展成敗血症(積血液受細菌感染),後者長引起死亡。
3、防止腹瀉 ,犢牛出生後為了防止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細菌細菌以及母牛乳房感染引起的腹瀉,在採食初乳前,先灌服腸炎寧散、腸毒頑痢散(任選其一)後再吃初乳課起到很好的預防腹瀉作用。
『柒』 都說養牛能致富,那養牛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養牛當然要去買牛,現在人們說10個中有9個是通過網路查詢的,哪裡有賣牛的,其中一個不會上網就靠親戚朋友,在網上賣牛信息去看吧。飛向天空,真假難辨。除了經紀人以外,都是商人。有人問我一定要買養殖戶嗎?那麼現在為什麼養殖戶和養殖戶交易少呢?養殖戶缺乏宣傳力度。兩家養殖戶可能沒有人知道。養殖戶很小,所以別無選擇。現在買牛的幾個人不是挑著買的,山街的大小都是數量少,不值得買牛的路費少,賣牛的人也想賣一個。
因為這就是現在的難題,所以很多人去市場。市場要記住,雖然經紀人要求錢,但至少挑選100隻反正也會很多,但也有不遵守規則的經紀人。買牛就要買牛,小牛容易生病,小牛的體形通常不知道什麼是大的。小牛也比較高,但你想的小牛大體是3000,黃牛是6000。你這樣做就有一斤小牛。要選擇體型大、有發展潛力的牛品種,現在用鬥牛冒充品種牛必須仔細觀察。當然,選擇健康的牛,仔細觀察有哪些疾病。
放牧育肥季節一般從5月初到11月,一般早上8點放牧,下午6點放牧,1 0個小時左右。放牧時選擇體重、年齡相仿的瘦肉,每群20130隻,上午8點11點放牧飲料,11點至下午2點休息,反芻,下午3點16點放牧和飲水。每天放牧距離不超過往返8公里,要放牧牧場,各放牧地放牧5天左右後要更換新牧場,要再生牧草,放牧地附近要有充足的水源和喬木,這樣瘦肉才能喝水、乘涼、休息、反芻。每頭肥牛每天自由舔5 0克食鹽。每頭瘦肉每天早上或晚上供應500克以上混合精(玉米6 0%,菜籽餅2 0%,麥果、米糠2 0%),平均每天增加0.7公斤左右。
『捌』 牛犢飼養方法
從出生到斷奶牛犢的飼養
以液體食物為主要飼料的新生牛犢和小奶牛與成年反芻動物不同,因為它們還只有一個胃即真胃發揮功能。當小牛吃牛奶或代乳品時,食道溝閉合使牛奶避開網—瘤胃直接進入真胃。然而開始飼餵食物後,食道溝逐漸失去功能,瘤胃中的細菌群系開始建立,且瘤胃壁開始發育,最終由於瘤胃中微生物群系的建立和生長,小奶牛便可使用並消化纖維性飼料,觀察到2—4個月齡的小奶牛反芻即可斷定瘤胃已具有功能。隨著年輕奶牛的生長,所需要的畜欄面積和飼喂空間顯著增加。此外許多管理措施(包括疫苗接種、寄生蟲治療、人工授精、體高和體重測量等)也需要額外空間,圈養較大年齡育成奶牛的設施應符合它們的要求並便於飼養人員工作,較大年齡育成奶牛的畜舍特點應便於:飼喂、鋪墊草和清理衛生、動物移動和上枷套。因此盡早地提供和飼喂固體食物、創造良好環境可加速瘤胃的發育和早斷奶(5—8周齡)。
1.瘤胃發育 直到瘤胃發揮正常功能並能維持小牛的營養所需時才可斷奶,瘤胃發酵產生的最終產物(揮發性脂肪酸)是瘤胃發育的刺激劑。缺乏固體食物刺激的小牛瘤胃將不發育,這一限止瘤胃發育的技術可用於飼養小肉牛。由此可見,固體食物的攝入對瘤胃的發育是至關重要的,從小牛採食固體食物起,瘤胃中正常的細菌、原蟲和真菌群系就自然建立起來,雖然瘤胃中有上百種微生物黏附在飼料顆粒上,但只有十幾種微生物是主要類群。只有那些在厭氧環境下能夠發酵碳水化合物的細菌(厭氧菌)才能在瘤胃中快速生長,碳水化合物發酵產生的最終產物(特別是乙酸和丁酸)是瘤胃發育的重要刺激物。因此高澱粉飼料的攝入比粗飼料對瘤胃發育更重要。盡早飼喂高度適口性好的小牛飼料(各類穀物混合飼料)對促進瘤胃快速發育和順利通過斷奶期是十分重要的。
2.始飼喂小牛飼料的時間 出生後4天即可喂給小牛飼料並持續喂到4個月(約到斷奶後6~8周)。出生後的頭二個星期小牛僅吃很少量的固體食物,應當設法促使小牛吃固體小牛飼料,如:①小牛飼料中應摻入糖漿或其他適口性好的營養成分;②應少量多次喂給小牛飼料以保持飼料新鮮;⑧應限制小牛吃牛奶,每天吃牛奶最多不超過其出生時體重的10%:④應在飼喂小牛飼料時提供清潔和新鮮的水,隨著飲水的增加,干飼料的攝入也會增加;⑤在小牛喝完奶後立即將一小把的小牛飼料放在小牛的嘴邊或奶桶的底部;⑥小牛飼喂料也可用帶奶嘴的奶瓶飼喂以促進攝取。
『玖』 小牛養殖需要注意什麼具體點
養殖小牛犢首先要注意 小牛的反映,小牛抵抗力較弱,多勤於觀察牛群,發現個別症狀應及時隔離治療,注意牛舍的衛生,應保持通風乾燥。其二就是牛犢飼料的配比,合理的利用酒糟是關鍵,很多養殖戶過多或是過少的參用酒糟,造成小牛犢消化不良,脹氣等症狀,應十分注意。
『拾』 畜牧專家你好,我是一位養牛戶,我想問一下養小牛(牛重大約4至5百斤)具體有哪些什麼養殖方法
從出生到斷奶牛犢的飼養
以液體食物為主要飼料的新生牛犢和小奶牛與成年反芻動物不同,因為它們還只有一個胃即真胃發揮功能。當小牛吃牛奶或代乳品時,食道溝閉合使牛奶避開網—瘤胃直接進入真胃。然而開始飼餵食物後,食道溝逐漸失去功能,瘤胃中的細菌群系開始建立,且瘤胃壁開始發育,最終由於瘤胃中微生物群系的建立和生長,小奶牛便可使用並消化纖維性飼料,觀察到2—4個月齡的小奶牛反芻即可斷定瘤胃已具有功能。隨著年輕奶牛的生長,所需要的畜欄面積和飼喂空間顯著增加。此外許多管理措施(包括疫苗接種、寄生蟲治療、人工授精、體高和體重測量等)也需要額外空間,圈養較大年齡育成奶牛的設施應符合它們的要求並便於飼養人員工作,較大年齡育成奶牛的畜舍特點應便於:飼喂、鋪墊草和清理衛生、動物移動和上枷套。因此盡早地提供和飼喂固體食物、創造良好環境可加速瘤胃的發育和早斷奶(5—8周齡)。
1.瘤胃發育
直到瘤胃發揮正常功能並能維持小牛的營養所需時才可斷奶,瘤胃發酵產生的最終產物(揮發性脂肪酸)是瘤胃發育的刺激劑。缺乏固體食物刺激的小牛瘤胃將不發育,這一限止瘤胃發育的技術可用於飼養小肉牛。由此可見,固體食物的攝入對瘤胃的發育是至關重要的,從小牛採食固體食物起,瘤胃中正常的細菌、原蟲和真菌群系就自然建立起來,雖然瘤胃中有上百種微生物黏附在飼料顆粒上,但只有十幾種微生物是主要類群。只有那些在厭氧環境下能夠發酵碳水化合物的細菌(厭氧菌)才能在瘤胃中快速生長,碳水化合物發酵產生的最終產物(特別是乙酸和丁酸)是瘤胃發育的重要刺激物。因此高澱粉飼料的攝入比粗飼料對瘤胃發育更重要。盡早飼喂高度適口性好的小牛飼料(各類穀物混合飼料)對促進瘤胃快速發育和順利通過斷奶期是十分重要的。
2.始飼喂小牛飼料的時間
出生後4天即可喂給小牛飼料並持續喂到4個月(約到斷奶後6~8周)。出生後的頭二個星期小牛僅吃很少量的固體食物,應當設法促使小牛吃固體小牛飼料,如:①小牛飼料中應摻入糖漿或其他適口性好的營養成分;②應少量多次喂給小牛飼料以保持飼料新鮮;⑧應限制小牛吃牛奶,每天吃牛奶最多不超過其出生時體重的10%:④應在飼喂小牛飼料時提供清潔和新鮮的水,隨著飲水的增加,干飼料的攝入也會增加;⑤在小牛喝完奶後立即將一小把的小牛飼料放在小牛的嘴邊或奶桶的底部;⑥小牛飼喂料也可用帶奶嘴的奶瓶飼喂以促進攝取。
3.飼喂乾草和精飼料的時間
早期研究表明優質乾草和精料的混合料對瘤胃的正常發育是必須的。纖維或粗飼料的作用被認為有助於增加瘤胃容量和保持瘤胃皺折的正常形狀。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如果飼喂含有足夠纖維成分的小牛飼料,則直接飼喂乾草並無優點。相反因為碳水化合物為小牛提供了瘤胃壁發育所必需的乙酸和丁酸,精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極為重要的。假如小牛飼料所含的中性洗滌纖維(NDF)少於25%,就應補給乾草,此外小牛飼料應含18%的粗蛋白,75%~80%的可消化營養(TDN),還應含有適當的維生素A、D和E。
小牛飼料為有兩種類型:穀物性小牛飼料和全價小牛飼料。全價小牛飼料比穀物性飼料含纖維成分高(即能量較少),但兩種小牛飼料都可與喂成年牛的飼料(除尿素外)相配合,全價小牛飼料比穀物性小牛飼料適口性稍差,因而攝入量較低,斷奶前飼喂小牛飼料不需另外補充粗飼料。通常小牛飼料中的穀物成分是經過碾壓粗加工形成的粗糙顆粒。因為飼料顆粒過細不能促進瘤胃蠕動,所以碾磨過細的飼料不適合飼喂小牛,通常可在小牛飼料中加入5%的糖漿以改進適口性,當小牛每日攝入1.5~2.0千克小牛飼料時(三個月大),可改喂較便宜的精飼料混合物。
4.斷奶
斷奶應在小牛生長良好並至少攝入相當於其體重1%的穀物性小牛飼料(小型牛500~600克,大型牛700—800克)時進行,較小或體弱的小牛應繼續飼喂牛奶,在斷奶前一周每天僅喂一次牛奶,大多數小牛可在5~8周齡斷奶,飼喂穀物性小牛飼料的小牛可能會比飼喂全價小牛飼料的小牛早斷奶幾周。四周前斷奶有較大危險並可導致高死亡率。然而八周後斷奶增加消費,原因是:①斷奶後小牛的飼料(精粗比)比牛奶或代乳品便宜;②僅喂液體食物會限制小牛的生長,小牛斷奶後如能較好地過渡到吃固體飼料(小牛飼料和粗飼料)體重會明顯增加。如上所述,在斷奶前先飼喂小牛飼料然後再補給粗飼料對於小牛的營養需求和瘤胃發育會更好。然而,應在斷奶後飼喂優質乾草或青貯飼料,飼料配方中的成分應嚴格監控特別是當飼料配方中含有玉米青貯時,斷奶後隨飼料攝入量增加,體重能夠而且應當上升到長期理想水平。6月齡時可喂精料2—2.5千克。
科學飼養改良牛犢 日期:2006-5-26 10:50:19 來源:雲南乳業信息網
改良牛具有體型大、增重快、產肉率高等特點。但盡管改良牛有生長和發育快的遺傳性,若培養條件跟不上,獲得的遣傳性也不可能成為顯性,易出現「幼稚型牛」,甚至沒有本地牛的耐粗飼、適應性強的特點,致使改良工作前功盡棄。所以,必須做到改良與飼養並重。
做到三定三查。三定,一是定奶溫,一般定在37℃左右;二是按牛犢大小定飼料數量。三是定時飼喂,,造成犢牛條件反射,增進食慾,促進生長。三查,即查犢牛精神狀態,查食慾情況,查糞便變化。通過三查發現疾病及時治療。
創造良好環境,加強牛舍衛生管理。牛舍要做到冬暖夏涼,冬季保持在10℃~15℃,夏季20℃~25℃,要做到清潔衛生,陽光充足。
每天進行運動。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食慾,加快生長發育。1個月以內幼犢每天運動10~15分鍾;1個月以上的幼犢每天運動1~1.5小時,每天上下午各1次。
經常刷拭畜體,搞好舍內外衛生。每月用火鹼水和來蘇兒消毒用具1次,且每次用後都要刷凈消毒。
早期補喂植物性飼料。犢牛生長7~15天就可以補飼草。飼料要多樣化,精料、多汁飼料、青貯料要適當搭配。精料要適當,隨著幼牛的年齡增長和體重增加,逐漸增加飼料。同時補充礦物質、維生素和食鹽,保證幼畜生長發育的需要。另外,還要給予充足的飲水,犢牛飲水不足,被毛發焦,易患胃腸疾病。但飲水過多,易出現水中毒,便紅尿。
早期斷奶。犢牛早日斷奶,可節省大量鮮奶,降低犢牛培育成本,節省勞力。提早補喂草料,可以促進消化器官發育,提高犢牛質量,促進瘤胃發育,減少消化道疾病的發生,提高犢牛成活率。犢牛斷奶期為2~3月齡。早期斷奶能否成功,關鍵是給犢牛提供營養豐富的全價代乳料。當前代乳料配方很多,但必須符合含20%以上粗蛋白、7.5%~12.5%脂肪、干物質72%~75%的要求。同時,還要在每公斤代乳料中加維生素A100IU,維生素D666IU,土黴素22毫克,礦物質3%~5%,以增強幼牛抗病能力,防止營養代謝病的發生。
搞好防疫滅病。經常對犢牛健康情況進行觀察,注意其食慾和精神狀態。發現拉稀便、軟便並帶有惡臭現象,可往奶里對些高粱面粥或少量濃茶水,有預防下痢作用。只有做好以上幾個環節,才能充分發揮雜交牛優勢,提高生產性能。
如果回答不完整你可以到養殖圈看看,那有養殖專家和養牛論壇,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