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幼兒舞創編的技巧和方法小論文

幼兒舞創編的技巧和方法小論文

發布時間:2022-02-11 16:27:10

如何創新幼兒舞蹈教學方法百度文庫

舞蹈是幼兒園音樂的教育內容之一,是在音樂的伴奏下根據音樂的性質,以動作姿態來表現音樂形象的一種形式。舞蹈是幼兒喜愛的活動,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們一聽到旋律優美動聽的音樂時,會不由自主地蹦蹦扭扭,手舞足蹈,幼兒對舞蹈會有一種本能的反應。3歲以後,幼兒的動作就進入了初步分化的階段,並且日益精細、成熟,增強了學習舞蹈的興趣,但受到自身音樂感受能力、表現能力、知識經驗等的制約,需要成人通過游戲等多種方式使其初步體驗舞蹈。《綱要》也提出:幼兒舞蹈教育是作為實現全面啟蒙幼兒藝術素質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之一。 但是,由於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加上對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規律認識不足,依然有以下的一些幼兒舞蹈教育誤區。1、片面追求舞蹈技能的學習,強調舞蹈的動作技巧,一味要求幼兒進行枯燥的訓練,這樣既不利於幼兒的身心發展,也不能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甚至產生師生間的緊張關系。2、教師過多以成人的角度審視幼兒舞蹈,設計舞蹈動作,活動中忽視幼兒的主動參與,沒有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主動探索的慾望,而且,如果教師設計的動作沒有以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可能性為基礎,很容易使幼兒受傷。3、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自身舞蹈知識匱乏,舞蹈能力低下,更缺少正確的教育觀念,忽視對幼兒舞蹈的培養。許多家長認為,幼兒參加舞蹈活動沒用,是浪費時間,還不如多學其他的知識技能。這就使當前的舞蹈教育存在了種種誤區。 那我們該如何定位幼兒舞蹈,使得幼兒舞蹈以幼兒發展為本,促進幼兒健康人格的形成,注重活動的過程,強調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幼兒舞蹈教育向積極有序、全方位的、健康的方向發展呢?我認為首先我們應該對目標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結合《綱要》我們把目標主要概括在以下幾方面:1、能夠感知舞蹈音樂,理解舞蹈內容,感受舞蹈動作,體驗舞蹈情趣,並嘗試進行創造性動作表現,舞蹈動作能符合音樂的情感要求及表現手段。2、喜歡參加舞蹈活動,體現舞蹈活動的快樂,主動積極地用身體動作探索、表達音樂,並能與他人合作,增強對舞蹈活動的興趣。3、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動作,掌握運用簡單的道具,並能用動作和表情與他人交流。下面我就從以下幾點來闡述一下我是如何進行幼兒園舞蹈教學的。一、選材。 在為幼兒選擇舞蹈教材時,應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及實際動作發展和接受水平都各不相同,幼兒的注意力易轉移、好奇心強、易幻想、好模仿,所以教材內容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才能被幼兒所理解,要克服成人化的傾向,舞蹈的動作要簡明、活潑、形象,這樣才能激發兒童學習舞蹈的興趣。我在教幼兒舞蹈時,先將舞蹈內容編成故事講給幼兒聽,幫助幼兒理解舞蹈的內容,促使幼兒跳起舞來能創造性地表達各種舞蹈形象。如:小班舞蹈《摘蘋果》,開始我就自編了一則故事情節來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知道自己在舞蹈中扮演的是怎樣的角色,以果農阿姨的身份來表現自己,幼兒在跳這則舞蹈時覺得很開心,很有成就感,都感覺自己的蘋果豐收了。 在音樂方面我們應該選擇旋律流暢、順口、歌詞生動形象、具有知識性、趣味性能啟發幼兒對舞蹈聯想與想像的音樂。如在中班進行碎步教學時,我們就選擇了動物模仿音樂小鳥飛和開飛機等音樂,讓幼兒自己配合上肢和身體的動作進行,孩子們尤如在藍天飛翔的小鳥和飛機,自由大膽地做著不同的動作,這樣一來既達到教學效果又能讓幼兒自己創編動作,萌發了幼兒的創新意識。 二、創造性地開展舞蹈教學。1、興趣教學法。 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動幼兒去積極探索並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它是指人對現實世界的一種特殊的態度,是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興趣是老師、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幼兒主動探索的前提。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音樂和舞蹈是一種相互表現、促進的統一體。孩子們非常喜歡音樂,音樂能帶給他們愉快、美好的情感體驗,恰當地,不斷地給幼兒提供適宜的音樂刺激,能夠激發幼兒的舞蹈熱情,他們就會饒有興趣地進行舞蹈表演,久而久之,隨著音樂,他們能夠大膽的表現自我,並逐漸培養出喜歡參與舞蹈活動的興趣,舞蹈天賦、創作潛能才能得以充分的發揮。2、生活化教學。 我國偉大的幼兒教育家陳鶴琴指出:大凡健康的幼兒無論是游戲、散步或工作、學習,他們本能地會唱唱歌,會表現舞蹈的韻律。是的,這就需要我們在生活中隨機性地去觀察、引導孩子,這樣來自於大自然、生活中的音樂活動孩子才會表現出特殊的興趣與情感,從而滿足孩子自我表現的需要,提高能力,豐富孩子的生活,會造成一種事半功倍的學習成效。(1) 將音樂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之中。 來園時,教室里播放一些輕聲悅耳世界名曲,使幼兒一入園就進入一個安靜、舒適音樂藝術環境,午睡、午餐彈奏一些合適的鋼琴曲,陶冶幼兒情操,加深幼兒對音樂的體驗和理解,拉近音樂與幼兒的距離,讓音樂走近幼兒的生活,讓音樂激發幼兒的舞蹈創作興趣。(2)為幼兒創設在音樂中表演的環境。 如: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設立小舞台,其中放置不同的頭飾、綵帶、扇子,適合年齡特點的節奏樂器,播放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幼兒自由表演,自由創作,體會隨音樂進行舞蹈活動的樂趣,培養了幼兒舞蹈的活動能力和對舞蹈的樂趣。3、情感性教學。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劑,美學家施東昌說過:美感是最富有感情特徵的。藝術對人的培養是從怡情養性著手的,它要求以情動人,使人產生情緒體驗煥發高尚情感的激盪,思維的起伏,逐步地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因此,我們在幼兒舞蹈教學中,首先抓住「情」字,通過師生間的互諧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發展,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1)作為教師應有豐富的感情。在舞蹈創作中,教師的真情實感能夠強烈地感染幼兒,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首先教師應與幼兒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才能促發幼兒的舞蹈熱情;其次,教師在引導幼兒創作的過程中,要用充滿激情的眼神、動作、表情去強烈的感染幼兒。如:在創編舞蹈《泥娃娃》活動中,教師首先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可愛的泥娃娃,滑稽的舞步、調皮的眼神、淘氣的哭鬧都要表現的惟妙惟肖,讓幼兒身臨其境的感覺到自己來到了一群泥娃娃中間,不知不覺地把自己也變成了一個頑皮的泥娃娃,泥娃娃的動作、表情也就自然而然的醞釀、表現出來了。(2)讓幼兒學會理解、表達情感。我在平時的舞蹈創作教學中,對每一首給幼兒進行創編舞蹈的歌曲都作深入地研究和分析,讓幼兒領會每一首歌曲中該表達的情感內容,要求幼兒在舞蹈創作中要溶入這些情感。例如,我在創編《我的好媽媽》這首歌曲的舞蹈時,我就根據歌詞內容分析出其中所表達的媽媽的溫柔,和藹可親,和孩子對媽媽的熱愛、尊敬、眷戀等情感,從媽媽的眼神中,通過孩子對媽媽的動作中一一表現出來。為了強化這幾種情感的表達,我要求幼兒在演唱歌曲時先用眼神、表情去表達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情感,再進行想像和創編。這樣不僅讓幼兒體會到歌曲的感染力,而且讓他們更能領會到此曲給他們的情感,幼兒有了這樣情感的體驗,創編出的舞蹈才更具有生命力。4、游戲性教學。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而舞蹈本來就是與游戲有著重要的聯系,幼兒園的許多音樂游戲、表演游戲也與舞蹈有著密切的聯系。游戲法是運用游戲的形式和口吻進行輔導的一種方法,舞蹈學習也應該是一種游戲活動、是一種娛樂,如學習鴨走步,教師就可以扮演鴨媽媽,讓幼兒當鴨寶寶,請鴨寶寶跟著鴨媽媽學本領,還可以戴頭飾或穿上服飾。

⑵ 通過舞蹈創編課有什麼認識與提高

舞蹈教育作為藝術領域的一部分,在其他不同領域的交叉融合過程中發揮著中介作用,非其他各領域所能比擬。幼兒的知識面和聯想雖然不夠豐富,但對音樂的感受力並不差,而且自我表現慾望很強,在聽一首音樂時,幼兒往往會用點頭、拍手,扭屁股等動作來表現音樂,這是孩子們感受音樂最自然的方式。舞蹈教學的重點是習慣、興趣的培養和智力的啟蒙。而不少藝術教育中,我們通常採取的是灌輸式教學,幼兒在教師的指揮下千篇一律的唱、跳,忽視了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思考力,在幼兒舞蹈教學中常把現成的作品教給幼兒,很少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在教學中小魚怎樣游?我們通常讓孩子手做魚尾狀,小碎步遊走,卻忽視了幼兒想像的各種手的擺放,及步伐。應該說,在舞蹈教育中模仿是必要的,任何藝術的審美創造都來源於生活,模仿著世間萬物的千姿百態。因此,培養創造力並不是要摒棄模仿。在舞蹈教育活動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學習方式,但必須較快地跨越這一階段,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因此,通過舞蹈創編活動來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幼兒全方面的發展,使舞蹈教育真正成為各教育領域之間聯系的紐帶,以新觀念、新理念對待幼兒舞蹈教學,需要在創新教學中進行嘗試。下面談談我對幼兒舞蹈創編教學活動的幾點認識。
一、通過教材選擇進行幼兒舞蹈創新教學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班實際情況,選用具有教育性、藝術性、趣味性的教材。所選的教材風格應貼近幼兒生活、體現幼兒情趣。
(一)選擇可愛的小動物形象
幼兒喜歡小動物,一些小動物特徵明顯,動作優美,幼兒易於模仿,因此就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的特徵、動作(如:小兔的特徵,長耳朵、短尾巴、走路蹦蹦跳等)小鳥的翅膀煽動飛舞、捉小蟲時點點頭等,教師為幼兒創設一個情景,將舞蹈動作融匯到游戲中、故事中並能合拍做動作;教師在組織活動時語音要簡單、形象、生動活潑,使幼兒易於理解。
(二)選擇幼兒喜愛的動畫片角色
動畫片是幼兒最喜歡的節目,如:「喜羊羊和灰太狼」、幼兒都喜歡喜羊羊的聰明、機智,喜歡美羊羊的美麗、善良,還有「小哪吒」中小哪吒正義勇敢的形象,將這些元素融入到舞蹈創編活動中,幼兒對這些形象有認識、有了解,對音樂也非常熟悉,因此,在教學中有助於幼兒更好、更快樂的學習。
(三)選擇本土的民族民間藝術活動
選擇當地的民間藝術活動,讓幼兒對家鄉的民間藝術、獨有的道具有所認識,並藉助這些道具進行舞蹈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幼兒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因此,結合我園申報的課題「大理白、彝族文化在幼兒園藝術活動中的實踐研究」,我設計了白族舞蹈的創編活動「歡慶」。
二、以幼兒興趣為主,進行舞蹈創編活動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前提。3——6歲幼兒的特點是好動、思維方式簡單、情緒落差較大、身體機能不協調、控制穩定性差等學習的積極性直接受興趣的支配,因此在目標制定上把激發幼兒興趣放在首位,在激發幼兒興趣基礎上讓幼兒學習最基本的技巧。從興趣入手,也使得幼兒盡快地進入角色。
(一)創設環境,提供機會
輕松愉快的環境能讓幼兒在活動中收獲更多,也能使幼兒更好的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如在組織「歡慶」活動中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自由的活動氛圍。
1、在組織活動前,讓幼兒對白族有一定認識,如:服飾、生活習慣、能歌善舞、勤勞勇敢特點等,2、組織活動時,教師身穿白族服飾向幼兒介紹白族女裝的特點,著重介紹包頭風、花、雪、月的四景,引起幼兒的興趣,初步了解白族服飾的特點及白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點,3、讓幼兒欣賞具有白族特色的舞蹈「八角鼓舞」,讓幼兒說說、做做,並鼓勵幼兒把看到的動作模仿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讓全體幼兒互動,在分發「八角鼓」環節時,設計了游戲「和小樂器做朋友」,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方法貫穿到活動中,來豐富此次活動。先讓幼兒玩鼓,在玩兒的過程中探索能使八角鼓發聲的方法,這時得到了好多好的答案,如:用手敲、拍肩、拍地板、拍膝蓋等等,這個環節也是為下一環節幼兒創編舞蹈做積累和鋪墊,教師將幼兒所說的這些方法加以修飾變成舞蹈動作,讓幼兒合拍練習,練習中一些幼兒又有了新的創意,他們兩人一對、三人一組有的拉手、有的勾腳又有了新的動作,在一片愉快的音樂聲中,幼兒們展示著自己的風采,還有的小朋友邀請了客人老師、朋友們和他們一塊舞蹈,在這樣的一次活動中幼兒不僅認識了家鄉白族八角鼓舞,更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經驗,創造力、審美力也得到了發展,將幼兒一貫的模仿學習變為創造性學習,提供給幼兒主動活動的空間,充分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讓幼兒各方面能力得到鍛煉,增強了自信心,從而使孩們在活動中更感興趣、更投入、更富有成就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使幼兒真正在藝術活動中體驗舞蹈的樂趣,感受藝術活動帶來的美。
(二)在故事中愉快學習
幼兒舞蹈不同於成人,教師在教學時語言應簡單、形象、生動、活潑,使幼兒易於理解。因此,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可先將舞蹈內容編成故事講給幼兒聽,幫助幼兒理解內容。如:在進行兒童舞「小熊」時,我先讓幼兒說說、學學小熊的形態,再給幼兒講述春天到了,冬眠的小熊醒了,讓幼兒根據起床的經驗來表現小熊醒來的樣子,有的打哈欠、有的伸懶腰、有的揉眼睛等等,這時小熊發覺自己肚子好餓,該找點食物了,幼兒又開始揉揉肚子東看看西瞧瞧找好食物,哇,找到了一罐蜂蜜,小朋友表現出拍手高興、拍腿高興等動作,更有的小朋友表現出迫不及待地用手去蘸蜂蜜的動作,教師在將幼兒的動作匯總後加以修飾讓幼兒合著音樂練習,在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孩子們在故事中自己創編、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也感受到了自我表達和創編的樂趣。
(三)在游戲中愉快學習
舞蹈是一種美的藝術,它有很強的感染力。同時,舞蹈教育作為藝術領域的一部分,在其他不同領域的交叉融合過程中發揮著中介作用,非其他各領域所能比擬。舞蹈對兒童來講,是一種游戲,一種趣味,一種追求,一種表現。而在這種追求、這種表現中,孩子們獲得了美的享受,獲得了想像的快感,獲得了創造的愉悅。因而,為幼兒編排的舞蹈,從進行構思的時候起,就要想,怎樣把一個舞蹈,哪怕是一個簡單的律動,歌表演或集體舞,編成孩子們感興趣的小游戲讓孩子們來做,使孩子們覺得跳舞就像做游戲那麼好玩。例如:在進行「小兔子捉迷藏」這一活動中,教師讓幼兒扮演兔寶寶,教師扮演兔媽媽,讓幼兒合著音樂學小兔子,聽到音樂變化後幼兒和媽媽玩捉迷藏的游戲,幼兒可隨意擺造型但要求幼兒不能走動,這樣會被媽媽發現。幼兒在活動中,始終扮演著小兔的角色,跟兔媽媽愉快的學習。
(四)用多種表現形式激發幼兒興趣
在幼兒舞蹈創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採取多種形式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可以是小組表演、區域表演、個體表演等。在這些形式中幼兒可以根據音樂和所提供的道具自編自導自演,也可以和同伴一起討論,將自己覺得不錯的小朋友的動作合在一起集體表演,從而使幼兒獲得成功體驗,也獲得個體發展。
總之,教師在創編幼兒舞蹈時,創編要有新意,構思要注意巧妙,應該以新的教育理念、藝術構思、舞蹈的語匯去反映孩子們生活中的童真、童趣,反映孩子們的精神世界。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必須根植於幼兒生活,童化自己,要用兒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兒童的心靈反映世界,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同時注意把握幼兒每個年齡段心理和生理的不同特點,選取不同層面的不同題材,創作出具有時代氣息和當代兒童精神面貌的舞蹈,使幼兒在參加舞蹈活動的同時獲得豐富的審美愉悅和精神熏陶,激發幼兒發現美、創造美和表現美的藝術潛能。

⑶ 論文:幼兒舞蹈創編應注意的問題

淺談幼兒舞蹈的創編 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機關幼兒園 戚巧 幼兒舞蹈是幼兒音樂藝術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它舞蹈性較強,藝術性較高,又直觀形象,生動活潑,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一塊好的舞蹈作品,能夠使幼兒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時,還能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與教育,從而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和諧發展。而目前,不顧實際,生搬硬套成人舞蹈的現象越來越多,使幼兒舞蹈園地這片沃土受到一定的污染。我雖不是一個專業的幼兒舞蹈創編人員,但近些年的工作實踐告訴我:凡是一位熱愛幼兒,熱愛幼教事業的教育者,均有能力創編出幼兒愛看願演且具有自己的特點的舞蹈作品來。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究竟從哪裡著手呢?下面以幾個典型的例子談談我的創編體會。 第 一、題材的選擇。首先從確定主題入手,即選擇題材。孩子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任何一件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都對我們有一定的啟示,成為我們構思一部作品的素材。幼兒舞蹈的選材應始終追尋幼兒思維的奇特性,從孩子們所喜聞樂見中,所想和所做中取材,即所謂的「求童心,喚童趣」,同時必須追求主題的新穎性及教育性。這就要求教師在編舞前先「童化」自己。 (1)最常見的是直接通過幼兒本身的形象或藉助幼兒本身的生活片段,經提煉、加工成反映幼兒愛勞動、助人為樂或尊老愛幼等主題作品。如《洗手絹》、《一分錢》、《讓座》等;或者通過擬人化的形象來體現人的思想形象。如:《可愛的企鵝》,借「企鵝」表現出可愛、笨拙、滑稽;《喵嗚》借「小貓」歌頌勤勞、機智等。幼兒易理解,愛模仿,也喜歡表演。 (2)從孩子們所喜愛的文藝、文學作品中取材。動畫片《宇宙衛士—奧特曼》是孩子們很喜歡的節目,「奧特曼」的形象、動作人人愛模仿,歌曲幾乎人人會唱,我由此編排的由清一色男孩表演的《小小奧特曼》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3)可根據時代的發展及當前的形式來確定主題。我們威海市幾年前曾獲「全國第一衛生城」的光榮稱號,在對幼兒進行愛家鄉、美化家鄉,增強環保教育的同時,我成功地編排了舞蹈《花滿小城》;想當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對我駐南大使館進行轟炸,舉國上下義憤填膺。「中國人民不可欺,中華民族不可辱」的吶喊在幼兒園響起,在使孩子們懂得「國家強大,別人才不敢侵犯」的道理的同時,我創編的反映古代、近代與現代的中國娃娃發奮圖強,從小立志「勤學苦練,興我中華」的大型舞蹈《中國娃》應運而生。 (4)可結合本地的季節及民俗選材。我們這里是北方,冬天街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即是老幼皆愛品嘗著手中一串串不同原料(山楂、桔子、山葯等)製成的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蘆(又名糖球)。我從中受到啟示,編出了反映兩群孩子手拿不同糖球在一起炫耀、品嘗、嬉耍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糖球樂》;此外根據夏季人人愛搖把扇子在街頭巷尾閑談納涼而創編出舞蹈《妞妞嬉扇》。 第 二、音樂的選取。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幼兒舞蹈的音樂首先要注意曲調明朗、簡單、形象化且節奏感強,歌詞也應順口、押韻,富有感染力,讓孩子們聽後能展開想像,有想跳、愛跳的慾望。在我確定要編排《中國娃》的舞蹈後,有偏偏沒有找到合適的音樂,屠洪剛一曲響徹雲霄的《中國功夫》恰倒好處地體現出中華民族以武強身,頑強不屈的精神。由於是成人歌曲,我擔心孩子們理解不了,但實際表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當在孩子們面前播放幾遍後,孩子們便自己拉開架勢操練起功夫來,並且一招一式挺帶味兒。並且歌詞通俗押韻,琅琅上口,孩子們學得很快。97年的「六、一」前期,孩子們帶的磁帶中有一首曲子活潑歡快,節奏感很強,孩子們一聽「就想扭、想跳」可已有同事用此曲編排了節目,既然孩子們喜歡,何不一曲多用,此曲就成了我編排的反映幼兒慶「六、一」,迎「香港回歸」的舞蹈《喜迎歸》的主題音樂。 主題和音樂確定後,則應考慮舞蹈的結構。怎樣開始?情節如何發展?怎樣推向高潮,又如何結束?幼兒都喜歡有情節的舞蹈,有了情節還要考慮細節。在舞蹈《糖球樂》中我這樣設計:開始交代時間、地點及幹些什麼,中間發展即兩群孩子高舉糖球向對方炫耀、比試,突然出現一男孩手拿特大糖球,眾人羨慕不已。男孩炫耀之後並沒有獨自吃,而是讓每人都品嘗一口,將情節推向高潮。孩子們你讓我一口,我嘗你一口,在一起高高興興品嘗,以動作與感情的交流抒發內心情感,從而表達出團結友愛、相互謙讓的主題。 第 三、動作的創編。幼兒舞蹈的動作應從幼兒心理、生理及年齡特點出發,不應過於繁瑣,過於復雜,應適合孩子們的接受能力。 (1)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加工、美化動作。如:《糖球樂》和《妞妞嬉扇》中的動作全取之於孩子們的日常動作。象你一下,我一下炫耀以及品嘗到又酸又甜的滋味而發自內心的表情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 (2)從民族、民間舞中提取動作。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其豐富的舞蹈藝術寶庫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舞蹈《喜迎歸》則選擇綜合了漢族東北秧歌、陝北秧歌以及雲南花燈里的一些動作。 (3)借鑒中國古典舞或其他與舞蹈藝術有共同之處門類的一些動作。在舞蹈《中國娃》中,對於古代娃們,我借鑒了中國古老戲劇中的圓場步及一些手位、腳位及眼神來亮相;近代娃則以京劇中踱方步為基本動作;現代娃主要運用了一些藝術體操動作,整個舞蹈以武術操來貫穿。 第 四、服裝與道具。在服裝與道具上應有新穎的藝術處理,體現舞蹈的特點。還如舞蹈《中國娃》,我是這樣處理的:古代娃身著斜襟束腰束袖長袍,手持馬鞭威風凜凜馳騁於疆場,當馬鞭展開,卻成了一面面寫有「趙」、「錢」、「孫」、「李」等百家姓的古代戰旗;近代娃則身穿馬褂,頭戴有長辮的瓜皮帽,手持寫有「儒」、「道」、「法」、「墨」等各學派名的紙扇踱步而出,儒雅書生氣十足;現代娃著輕便練武短裝,赤手空拳一躍而上,整個場面令人耳目一新。再如《花滿小城》,考慮孩子們使用手絹花不方便,片不起花來,便將八角手絹中見去掉一塊,穿進橡皮筋後套在腕上,這樣僅靠手腕的轉動便可將手絹舞成一片花海,取得可喜效果。 總之,幼兒舞蹈的創編離不開孩子們的生活,更離不開編舞者的細心研究和耐心探索。很多沒有理論基礎,文化水平不高的教師(特別是有些農村的幼兒教師)創編出非常優秀的幼兒舞蹈,就說明了這個問題。不推陳則不會出新,在幼兒舞蹈這片沃土上,只要有「幾度春秋勤耕耘」的努力,才會有「月月歲歲綻新花」的收獲和喜悅!

⑷ 如何提高幼兒舞蹈教學中教學方法的趣味性論文

在幼兒園的一切教學活動中都是用游戲的形式開展的,歌唱活動中的發聲練習也不例外。在幼兒園里,中班的孩子喜歡表現自己,為了引起老師和同伴的注意,總是喜歡大聲唱歌,越是高音越大聲喊叫,結果用了錯誤的方法去發聲和演唱歌曲

⑸ 如何引導幼兒進行舞蹈創編的方法

幼兒能否進行舞蹈創作呢?從出生之時起,幼兒一聽到音樂就手舞足蹈,自發、本能地「創作舞蹈」,長大之後,他們可以模仿電視里的阿姨跳自創的芭蕾舞,可以根據音樂的風格、節奏自由自在的舞蹈。這些事實都證明:幼兒是具有舞蹈創作的能力的。而我們對幼兒舞蹈創作的目標不應定為一定要創作出一個完整的、優美的舞蹈,只是通過舞蹈創編活動培養幼兒藉助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同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思維能力、想像力,培養和塑造人的個性,才能和創造性,陶冶幼兒性格和品德。 引導幼兒進行舞蹈創編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幼兒在具備一定舞蹈技能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 一、 引導幼兒觀察身邊美好的事物,積累創造素材。 觀察是創造的基礎。身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我們引導幼兒觀察的對象。我認為,讓幼兒觀察可以作為舞蹈素材的事物,並試著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它們,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有效途徑。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幼兒掌握觀察的方法,把觀察的重點放在觀察形態、動態、神態上。以前我們做各種動物律動往往採用一種固定的動作,如小貓捋鬍子,小狗耷拉大耳朵等。其實,通過觀察你會發現,一種動物除了有平量被大家都注意到的特點外,往往還會有別的人們忽視的顯著特點。如小兔律動,大家多以雙手豎耳朵、蹦跳來表現。全班三十多隻長耳朵兔一起跳來跳去,雖然動作對了,形象也表現出來了,但缺少孩子對事物的感受和體驗。於是我就在幼兒自編小兔律動膠引導他們觀察小兔子的三態。形態:長耳朵,短尾巴,前肢短,後肢長;動態: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偶爾還會站起業;神態:東張西望、機警、靈敏。觀察後再進行律動創編時,幼兒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理解,把兔子的不同特點揉合到自己的即興表演中。有的幼兒雙手立於頭上做長耳朵的動作,有的幼兒雙手交疊於臀部做短尾巴的動作,還有的幼兒上屈肘在胸前做兔子站立狀,眼睛還機警地左右看,生動可愛,活靈活現。 二、 提供充分的表現機會,幼兒體驗創造的快樂。 創造力要藉助於充分的表演來表現。因此,除了在教育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為幼兒提供大量的表演機會外,我還在走廊里創設了音樂角,投放了手巾花、腰鼓、小樂器等。供幼兒自由選擇。放音樂,幼兒聽音樂即興表演,或三五成群地創編新的舞蹈,在慶"六一"、新年聯歡會、對外觀摩時,我都積極為孩子們爭取更多感受成功、表現自我的機會。通過演出,幼兒對舞蹈的興趣更濃了,表現力與創造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三、 循序漸進,培養幼兒初步的藝術創造力 我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選擇了不同的內容,尤其在培養幼兒即興舞蹈表現和創編能力上特別注意了由易到難。小班多選擇音樂形象突出、易於表現、特點鮮明的律動,讓幼兒聽著歡快有趣的音樂進行即興表演,如大象、小兔、小鴨、小鳥等。中班是請幼兒創編歌表演,幼兒要以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創編動作,如《郊遊》、《捕魚歌》等。在歌曲的選擇上要注意內容具體、敘事清楚、不可太長,這樣才能起到啟發幼兒想像,幫助幼兒實現再創編的作用。到了大班,可以選擇一些無歌詞音樂,請幼兒進行創編活動。幼兒在已有舞蹈基礎的前提下,可以根據音形象、節奏、速度、情緒,創編出不同風橋的舞蹈,如《白雪公主》、《恰恰恰》等。老師指導時要注意目的明確,要求單一,因為幼兒創編作品中,會存在著一些動作節奏與音樂配合不當、音樂形象掌握不準、動作運用不適宜等問題。,每次只針對幼兒創編的一個具體問題進行剖析,並以建議的形式,提出改進意見,才能即不挫傷幼兒的創編積極性,又能使幼兒有真正的收獲。 四、 尊重首創,使幼兒成為主動發展的人。 大家都知道,舞蹈創作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尤其是創編出與眾不同的動作那就更難了。試想,如果某個小朋友千方百計地設計了一個新動作,被別人模仿去了,而他沒有得到肯定和表揚,那麼,久而久之,他是不是也就有動腦筋創新了呢?因此,教師要像尊重專利技術一樣,重視幼兒的首創。在每次創編活動總結時,我都對幼兒的首創動作加以肯定、表揚。這樣,不但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樂於創新,敢於創新,而且還能豐富其他幼兒的想像,讓每個幼兒都產生創作出與眾不同動作的慾望。 五、 讓幼兒多接觸音樂,讓音樂激發幼兒創作興趣。 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動幼兒去積極探索並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它是指人對現實世界的一種特殊的態度,是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興趣是老師、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幼兒主動探索的前提。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音樂和舞蹈是一種相互表現、促進的統一體。孩子們非常喜歡音樂,音樂能帶給他們的愉快、美好情感體驗。恰當地,不斷地給幼兒提供適宜的音樂刺激,能夠激發起幼兒的舞蹈熱情,他們就會饒有興趣地進行舞蹈創作表演。他們會不自覺得在音樂聲中全身心投入地進行舞蹈創作表演。久而久之,隨著音樂,他們能夠大膽的表現自我,並逐漸培養出喜歡參與舞蹈創作活動興趣。舞蹈天賦、創作潛能才能得以充分的發揮。我們實施的具體方法是: (1) 將音樂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之中。 來園時,教室里播放一些輕聲悅耳世界名曲,使幼兒一入園就進入一個安靜、舒適音樂藝術環境,午睡、午餐彈奏一些合適的鋼琴曲,陶冶幼兒情操,加深幼兒對音樂的體驗和理解,拉近音樂與幼兒的距離,讓音樂走近幼兒的生活,讓音樂激發幼兒的舞蹈創作興趣。 (2)為幼兒創設在音樂中表演的環境 。 如: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設立小舞台,其中放置不同的頭飾、綵帶、扇子,適合年齡特點的節奏樂器。播放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幼兒體會隨音樂進行舞蹈活動的樂趣,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幼兒喜歡自如的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用舞蹈的動作語匯反映音樂的情緒。如:歡快的音樂,幼兒會自如的運用各種小動物歡蹦亂跳的動作表現。優美的音樂,他們會自然的用婀娜多姿的花、草、樹木來表現。讓他們充分體會舞蹈活動的樂趣,進一步激發幼兒舞蹈創作的興趣。 六、豐富幼兒的情感,讓情感促發幼兒創作激情。 情感是舞蹈創作的催化劑,美學家施東昌說過:美感是最富有感情特徵的。藝術對人的培養是從怡情養性著手的,它要求以情動人,使人產生情緒體驗煥發高尚情感的激盪,思維的起伏,逐步地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因此,在舞蹈創作活動中我們首先抓住情字。 (1)作為教師應有豐富的感情 。在舞蹈創作中,教師的真情實感能夠強烈的感染幼兒,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首先教師應與幼兒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才能促發幼兒的創作熱情。其次,教師在引導幼兒創作的過程中,要用充滿激情的眼神、動作、表情去強烈的感染幼兒。如:在創編舞蹈《泥娃娃》活動中,教師首先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可愛的泥娃娃。滑稽的舞步、調皮的眼神、淘氣的哭鬧都要表現的惟妙惟肖,讓幼兒身臨其境的感覺到自己來到了一群泥娃娃中間,不知不覺地把自己也變成了一個頑皮的泥娃娃,泥娃娃的動作、表情也就自然而然的醞釀、表現出來了。 (2)讓幼兒學會理解、表達情感。我在平時的舞蹈創作教學中,對每一首給幼兒進行創編舞蹈的歌曲都作深入地研究和分析,讓幼兒領會每一首歌曲中,該表達的情感內容。要求幼兒在舞蹈創作中要溶入這些情感。例如,我在創編《我的好媽媽》這首歌曲的舞蹈時,我就根據歌詞內容分析出其中所表達的媽媽的溫柔,和藹可親,和孩子對媽媽的熱愛、尊敬、眷戀等情感,從媽媽的眼神中、通過孩子對媽媽的動作中一一表現出來。為了強化這幾種情感的表達,我要求幼兒在演唱歌曲時先用眼神、表情去表達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情感,再進行想

⑹ 談如何上好幼兒舞蹈課論文

舞蹈是孩子們用音樂最好的詮釋方式,如此熱愛舞蹈,因為它直觀、生動、形象、活潑,是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活動方式。開展舞蹈教育不僅可以發展幼兒身體運動的機能,陶冶幼兒性格和品德。而且還可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藉助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可舞蹈教師如何才能上好一節幼兒舞蹈課呢?我經過幾年的實踐、摸索,針對家長對幼兒舞蹈的意識以及小朋友們好奇、好動、好玩的特點,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教師首先要讓家長了解舞蹈課對幼兒的重要性,這樣家長才會引導孩子並積極配合舞蹈教師對孩子學習舞蹈的重視,這樣有助於我們教學。
(1)幼兒舞蹈可發展幼兒觀察力、注意力、思維能力、記憶力。在舞蹈教學中,激發和維持幼兒注意的動機,引導注意的方向,提高注意集中的水平,是教師的重要工作。
(2)幼兒舞蹈可以發展幼兒身體運動的機能。舞蹈是以經過提煉、組織、美化了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是一種空間性、時間性、綜合性的動態造型藝術它是根據幼兒生理及年齡特點加以創編的。幼兒經常參加生動活潑的舞蹈教育和活動,可以增長他們的體力,促進幼兒骨骼、肌肉、呼吸、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的生理機能發育,加快幼兒新陳代謝,使他們的肌體不斷生長發育,在學習動作、練習動作表演這個舞蹈的過程中,幼兒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胃腸蠕動的次數增多,神經系統與循環系統也都積極參加活動。由此可見,舞蹈不僅能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節奏感,而且對幼兒身體機能健康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3)幼兒舞蹈可以陶冶幼兒的性格和品德。一個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雖然人的生理條件,尤其是神經系統的特點,對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是微小的。人的性格是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受到社會的各方面的影響和多方面的教育,長期塑造而成的。舞蹈教學對幼兒品德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通過民族民間舞的學習,可以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熱愛本民族音樂和舞蹈的熱情。另外,幼兒舞蹈具有豐富多彩的主題體裁和表現形式,幼兒在學習、排練和表演舞蹈的過程中,能夠同時欣賞到優美的舞姿、悅耳動聽的旋律、歌聲、絢麗的景色和鮮艷的服裝道具,這一切不僅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生活情趣,而且在幼兒的聽覺、視覺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讓他們在得到藝術美陶冶的同時,不斷提高身心協調活動的能力。總之,開展幼兒舞蹈教育活動,有利於培養幼兒對音樂舞蹈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智力,以及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與此同時還可以滿足幼兒想像、聯想、思維和創造性表現,交流合作的需要。為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條件。因此舞蹈在幼兒教育中是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手段。
(二)教師上課前需要准備節奏鮮明、強烈,能引起兒童動感的音樂,啟發、引導兒童的想像和創造性,讓孩子們用動作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根據小朋友們對某一內容學習興趣維持時間短的特點,可採用以講故事、猜謎語、做小游戲、舞蹈等方式進行舞蹈課堂教學,既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又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的內容以及方法應多樣化。
(1)示範法教師要以優美、規范的動作直觀形象地供學生模仿,根據教材和不同的教學階段,採取完整的示範或部分難點動作的示範。在示範前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示範的重點。
(2)講解、提示、口令法教師用高明、形象、具體的語言和口令來幫助學生理解、感受、掌握所學動作名稱、規則、標准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語言要親切,語速要慢,口令聲音要洪亮,一定要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
(3)分解、組合教授法教師把舞蹈動作中的重點、難點以及基本動作,先進行分解教授,然後再組合起來教授,比如先教腳後手,先左後右,先上後下,東北秧歌十字步,先教後踢步,再走十字,然後教雙臂花,最後組合起來。
(4)練習法讓學生自己做動作,練習時,教師要提出明確、恰當的要求,採用全班練、分組練、個別練等多種多樣的練習方法,並加以指導。
(5)鼓勵法教師對學生的喜愛和鼓勵可以成為他們學習的一個動力。舞蹈教師要做到有愛心,語言要兒童化,表情親切和藹,在學生訓練疲倦時或不得法時,多給予鼓勵,在學生有所進步時要及時給予表揚,讓每個孩子感到你喜歡他。比如我在上課時叫學生姓名,不呼大名,而叫他的小名「彤彤,今天有進步哦」、「果果,你真棒」或是給學生一個信任、鼓勵的眼神、手勢或是給學生一個確定性的評價,用鼓勵教學法教學效果會很好。
(6)情景法根據舞蹈教學內容設置情景,低年級學生可以利用有趣的、具體直觀形象的教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上動物類的律動,可以做一些動物頭飾讓學生帶上,學生的情緒高漲、氣氛熱烈,教學效果會很好。
(7)游戲法就是用游戲的口吻和形式進行舞蹈教學,滿足學生的娛樂需要,引發其對學習活動的愉快感受,比如進行比賽活動,分組比、男女同學比等等。記得我在教授壓胯練習,小朋友當小青蛙,比賽「哪只小青蛙的肚子貼在地上最平?」教師當青蛙媽媽來檢查,這樣,每個小朋友胯關節開到最大限度,變成動作標準的「小青蛙」。
(8)個別法照顧個體差異,對能力強、基礎好或能力弱、基礎差的學生進行個別教練,因材施教。
(9)評價法師生一起分享表演、創作後的喜悅,教師跟學生或學生之間,學生自己提出修改意見,推進學生不斷進步。
(10)啟發法指在即興舞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各種手段啟發、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還有教師要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舞蹈教師教學不能急於求成,違背自然規律,否則適得其反,比如基訓部分軟開練習急於求成就會對學生身體造成傷害。因此教學時,放慢速度,循序漸進,讓孩子們邊玩邊跳,輕松愉快,享受舞蹈藝術的快樂。
總而言之:舞蹈課的每一堂都必須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須層層展開、環環相扣,形成整體,這樣才會吸引學生。作為舞蹈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富有感染力的示範非常重要,所以對於每個動作都要力求做到優美、漂亮、到位,並且有親切感,這樣學生會樂意對動作多模仿。在課堂上也注重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哪怕是一個眼神、點頭,都有是一種鼓勵,都給他們增加自信心。當然,舞蹈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根據素質教育的目的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法,這樣就能上好每一堂舞蹈課。

⑺ 舞蹈與兒童舞蹈創編 三千字的,小論文

1、題目:題目應簡潔、明確、有概括性,字數不宜超過20個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專科畢業論文一般無需單獨的題目頁,碩博士畢業論文一般需要單獨的題目頁,展示院校、指導教師、答辯時間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體。
2、版權聲明:一般而言,碩士與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內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權聲明,獨立成頁。個別本科畢業論文也有此項。
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語言精練、明確,中文摘要約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4、關鍵詞:從論文標題或正文中挑選3~5個(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詞作為關鍵詞。關鍵詞之間需要用分號或逗號分開。
5、目錄:寫出目錄,標明頁碼。正文各一級二級標題(根據實際情況,也可以標注更低級標題)、參考文獻、附錄、致謝等。
6、正文:專科畢業論文正文字數一般應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學學士畢業論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碩士論文可能要求在3萬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畢業論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論、結論三個部分。
前言(引言)是論文的開頭部分,主要說明論文寫作的目的、現實意義、對所研究問題的認識,並提出論文的中心論點等。前言要寫得簡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長。
本論是畢業論文的主體,包括研究內容與方法、實驗材料、實驗結果與分析(討論)等。在本部分要運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實驗結果,分析問題,論證觀點,盡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
結論是畢業論文的收尾部分,是圍繞本論所作的結束語。其基本的要點就是總結全文,加深題意。
7、致謝:簡述自己通過做畢業論文的體會,並應對指導教師和協助完成論文的有關人員表示謝意。
8、參考文獻:在畢業論文末尾要列出在論文中參考過的所有專著、論文及其他資料,所列參考文獻可以按文中參考或引證的先後順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則採用相應的哈佛式參考文獻標注而不出現序號)。
9、注釋: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有些問題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闡述和說明。
10、附錄:對於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附錄中。有時也常將個人簡介附於文後。

閱讀全文

與幼兒舞創編的技巧和方法小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43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7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81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24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12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7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5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32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6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5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01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92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93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6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600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7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90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6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4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