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川弓轉彎的方法與技巧

川弓轉彎的方法與技巧

發布時間:2022-02-11 09:27:16

『壹』 川芎是什麼,川芎的食用方法哪些

相信大家都應該聽說過川芎,這是一種在中醫界赫赫有名的葯材,對於病症的治療效果比較理想,而且可以治療的病症非常多。川芎在生活中十分常用,能以止痛也能活血,下面介紹一下川芎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川芎的功效
行氣止痛是川芎的重要作用之一,它對女性痛經治療效果明顯,治療時可以與紅花以及桃仁等中蘢材一直使用,另外它還能治療心絞痛與冠心,治療時多搭配丹參一起使用,另外它還能治人類跌打損傷引起的腫痛。
川芎的作用
川芎能祛風止痛,平時出現風寒感冒時,可以直接用中葯川芎進行治療,能讓感冒症狀很快好轉,另外它還能治療人類的風濕骨痛,治療時可以把川芎與獨活還有防風等,一起煎制服用,會讓祛風除濕的功效更加出色。
川芎的食用方法
1、川芎煮田螺:川芎煮田螺是它的常見吃法之一,平時可以取川芎,田螺,煮制再加入薑片和蔥段以及料酒等一起煮制,煮好以後取出食用田螺並喝湯,它能活血化瘀,對氣滯型血瘀型的頸椎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2、川芎煮粥:川芎平時也能煮粥喝,煮制時可以准備川芎,粳米,桃仁和蠶蛹,把川芎與桃仁一起加清水煎制,煎好以後取出葯液再與洗凈的粳米一起煮製成粥,然後直接服用就可以。

『貳』 川芎是如何加工的

川芎: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莖。為四川特產葯材。主產於四川的灌縣、崇慶、溫江,此外,雲南、湖南、湖北、貴州、甘肅、陝西等省也有出產,系人工栽培。於五月下旬採挖,去掉莖葉,烘乾,除去須根,用時潤透切片,生用或酒炒用,或用麩炒。

『叄』 川芎是什麼

(葉代峻 衷維綱)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別名芎?。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是四川省的著名地道葯材,主產於灌縣和崇慶縣,有四百多年的栽培歷史;四川省其餘地區和全國許多省、市、自治區也有種植。以根莖入葯。含阿魏酸、川芎嗉、4-羥基-3-丁基酜內酯、大黃酚、瑟丹酸、川芎內酯等。葯理實驗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降壓、抗平滑肌痙攣的作用。味辛,性溫。有活血行氣,散風止痛的功能。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胸脅脹痛、感冒風寒、頭暈頭痛、風濕痹痛及冠心病心絞痛等症。

一、形態特徵

高30—70cm。根莖呈不規則的拳形團塊,常有明顯的輪狀結節,外皮黃褐色,切面黃白色,表面密生細須根。莖直立,圓柱形;中空,表面有縱向溝紋;上部分枝,中部和基部的節膨大如盤狀,基部節上常有氣生根。葉互生,葉柄基部擴大成鞘狀抱莖;2—3回奇數羽狀復葉,小葉3—5對,邊緣不整齊羽狀全裂或深裂,裂片細小,兩面無毛,僅脈上有短柔毛。復傘形花序頂生,傘梗和苞片有短柔毛;花小,白色,萼齒5;花瓣5,橢圓形,頂端短尖突起、向內彎;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2,柱頭頭狀。雙懸果卵形,有窄翅(圖14—22)。

圖14—22 川芎形態圖

1.花枝 2.根莖 3.花 4.果實

二、生物學特性

(一)生長特性

在主產地四川省灌縣,川芎的生長期280—290天。1月中耕培土時要扯去地上部分,稱為「薅冬葯」,可以以此為界,把生長期分為前期和後期。四川省中葯研究所曾分期取樣,觀察了川芎在前、後期的生長特點(圖14—23、24)。

圖14—23 川芎地上部分生長量的變化

圖14—24 川芎干物質積累與根莖體積膨大的變化

1.前期

8月栽種後,莖節上的腋芽隨即萌動,抽出幼葉。栽後一個月生長較慢。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地上部旺盛生長,葉內干物質逐漸增加,11月上旬增加最快。11月中旬株高、株幅和葉片數基本固定,葉內干物質積累速度漸趨緩慢;12月中旬後由於部分葉片枯黃掉落,干物質反略減少。前期植株多為基生葉叢,僅部分植株有1—2根短小的幼莖。

栽後一個月左右可見新的根莖形成。11月中旬前地上部旺盛生長時期,根莖干物質積累不多,體積膨大的速度快於物質積累;地上部生長轉緩後,根莖才迅速生長充實,物質積累速度便逐漸超過體積膨大的速度,12月上旬積累最快。「薅冬葯」前大約兩個月,根莖積累的物質占前期的80%以上或全生長期的40%以上。

2.後期

薅冬葯時部分葉片仍呈綠色,扯去地上部一周後陸續出土返青。2月中旬後普遍抽莖,此後莖葉生長隨氣溫增高而日益迅速。3月下旬莖葉數基本穩定,4月下旬以後生長漸慢。地上部干物質後期一直增加,積累速度越來越快,4月末至5月上旬最快,接近收獲才緩慢下來。

根莖乾重在「薅冬葯」後一個月略微增加。隨後約一個半月,由於抽莖長葉消耗了貯存的養分,體積雖仍在長大,干物質卻不斷減少,干物率顯著下降。3月末根莖乾重降至後期的最低點。此後根莖迅速生長充實,物質積累日益加快,積累速度又逐漸趕上並超過體積膨大的速度。收獲前大約一個半月,根莖干物質積累幾為後期的全部或接近全生長期的一半。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川芎喜溫和的氣候,在四川多栽於海拔500—1000m的平壩地區或丘陵。灌縣栽種川芎的平壩地區海拔700m左右。據1954—1980年的氣象記錄,年平均氣溫15.2℃,極端最高氣溫34℃,極端最低氣溫-5℃;栽種適期8月上旬,平均氣溫25.0℃,收獲適期5月下旬,平均氣溫20.9℃;全年日平均氣溫≥5℃的日數為310.1日,積溫5315.7℃;降雪5.5日,降霜26.0日,霜期96.6天。栽培地宜日照充足;但出苗階段忌烈日曝曬,需蓋草蔭蔽,否則幼苗易枯死。秋春兩季日間晴朗、清晨有露、晝夜溫差較大的天氣對川芎生長最有利。川芎的繁殖材料常在海拔900—1500m的山區培育。海拔較高的山區氣候較寒冷,可選向陽處;低山則應選半陰半陽的地方,如日照過強,氣溫過高,常易發生蟲害。

川芎宜在雨量充沛、比較濕潤的環境中生長。灌縣年降水量1243.7mm,平均相對濕度81%。幼苗出土需要充足的水分,如表土過干,容易缺苗。高溫季節若雨水過多,地內積水,塊莖易罹病腐爛。

川芎不可連作,否則病蟲害嚴重。平壩地區宜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質壤土。過沙的冷沙土不易保水保肥,過於粘重的黃泥、白鱔泥、下濕田等通透性差,排水不良,都不宜栽種。山區培育繁殖材料最好選荒地,也可以用休閑2—3年的熟土,土質可以稍粘。

川芎根系多分布於表土層,要求表層土壤能供給充足的養分。因此生長前期要及時勤施追肥,促使植株較早長成健旺的綠色部分,使根莖在當年能積聚較多的同化產物,奠下第二年良好生長的物質基礎。川芎喜有機肥,對氮素肥料很敏感,在施用一般農家肥料的基礎上,加施氮肥能顯著增產;施氮時配合施用磷、鉀能增進肥效,更多地提高產量(表14—39)。

表14—39 氮磷鉀化肥對川芎產量的影響

註:每畝用肥量:農家肥——豬糞尿3750kg,草木灰100kg,土糞1000kg;N——硫酸銨25kg,P——過磷酸鈣40kg,K——硫酸鉀10kg。

三、栽培技術

(一)整地

山區培育繁殖材料,選地後除凈雜草,就地燒灰作基肥,耕地深25cm左右,耖細整平,依據地勢和排水條件,作成寬1.7—1.8m的畦。平壩地區栽培前作多是早稻,早稻前茬最好是苕子、紫雲英等綠肥。早稻灌漿後放乾田水,收割後鏟去稻樁,開溝作畦,畦寬約1.6m,溝寬33cm,深約25cm,把表土挖松耖細,整成魚背形。最好先用堆肥或廄肥撒施畦面,挖土時使之與表土混勻。

(二)繁殖方法

川芎用無性繁殖,繁殖材料是帶有節間的地上莖莖節,習稱「苓子」,主產區歷來在山區培育。

1.培育「苓子」

12月底至1月中旬,在平壩地區挖取部分川芎根莖(稱為「撫芎」),除去須根泥土,運往山區。栽種期不應遲於2月上旬。栽時在畦上開穴,株行距24—27cm見方,穴深6—7cm。每穴栽撫芎一個,小撫芎可栽兩個,芽向上按緊栽穩,穴內施堆肥或畜糞水,蓋土填平。

3月上旬出苗。3月底至4月初苗高10—13cm時亮蔸疏苗,扒平穴土,露出根莖頂端,選留粗細均勻、生長良好的地上莖8—12根,把其餘的從基部割除。疏苗後和4月下旬各中耕除草一次,同時施追肥,用畜糞水和腐熟餅肥混合澆穴。

7月中、下旬莖節顯著膨大、略帶紫褐色時為收獲適期,應選陰天或晴天露水干後,抓緊採收。收時挖起全株,將受蟲害的和根莖腐爛的剔除,留下健全植株,去掉葉子,割下根莖(干後供葯用)。把莖稈捆成小束,運至陰涼的山洞或室內,地上鋪一層茅草,將莖稈逐層放上,上面用茅草或棕墊蓋好。每周上下翻動一次;如堆內或貯存處溫度升到30℃以上,應立即翻堆檢查,防止腐爛。

8月上旬取出莖稈,割成長3—4cm、中間有一節盤的短節,就成繁殖用的苓子。依據苓稈粗細和著生部位不同,通常把苓子分為大當當、大山系、正山系、細山系、纖子、軟尖子和土苓子(圖14—25)。其中正山系和大山系較好,栽後出苗整齊,長勢較佳;軟尖子和纖子是苓稈上部的節,多纖細,節盤不甚突出,貯存的養分少,最好不用。

圖14—25 川芎苓子

1.大當當 2.大山系 3.正當系 4.細山系 5.纖子 6.軟尖子 7.土苓子海拔1000m左右的地方或鄰近沒有山的新產區栽培川芎,有利用本田苓子來繁殖的。以本田苓子繁殖,早春要亮蔸疏苗;收獲期延至6月底或7月上、中旬;莖稈需貯藏1—2月,如貯藏得當,也能獲得較好的苓子。川芎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長有密切的關系,據收獲時測定,莖葉乾重與根莖乾重成正相關,相關系數r=0.916±0.076。本田培育苓子須疏苗,必然影響根莖生長;莖稈貯藏期較長,莖節內養分消耗較多,並易遭蟲害;連續多年用本田苓子作種,還容易發生根莖變形等退化現象;所以只要有條件,川芎苓子仍宜在山區培育。

2.栽種

8月上、中旬為栽種適期,不宜遲至8月下旬。如栽種過遲,當年生長期短,會使入冬前根莖的物質積累減少。栽前應仔細挑選苓子,把受蟲害的、無芽或芽已萌發的剔除。栽時在畦上橫開淺溝,行距約33cm,溝深2—3cm。每行栽8個苓子,株距20cm左右;行間兩端各栽苓子兩個,每隔6—10行的行間密栽苓子一行,以備補苗。苓子須淺栽,應平放溝內,芽向上按入土中,使既與土壤緊密接觸,又有部分節盤露出土表。栽後用篩細的堆肥或土糞掩蓋苓子,必須把節盤蓋住。在畦面鋪一層稻樁或稻草,減少強烈日光照射或暴雨沖刷的影響。

近年有些葯農以中稻為川芎前作,乃採取育苗移栽的辦法;8月上旬把苓子密植於事先備妥的苗床,任其生根出苗,待中稻收割後帶土移栽於本田,效果亦好。

(三)田間管理

栽後如連晴不雨,可引水入畦溝灌溉,使表土保持濕潤。半月左右幼苗出齊,揭去蓋草,隨即中耕除草一次,以後約每隔20天再中耕除草一次。中耕時只能淺松表土,以免傷根。前兩次中耕應同時補缺苗,挖取密栽於行間的幼苗,帶土移植。1月上、中旬部分葉片枯黃時薅冬葯,先扯去地上部分,再中耕除草,並將行間泥土壅在行上。

前三次中耕除草後各施追肥一次,用畜糞水與腐熟餅肥或氮素化肥混合穴施;第三次施水肥後,還要用土糞、草木灰、腐熟餅肥等拌勻,施於植株基部。三次追肥須在栽後兩個月內施下,以及時供應地上部生長盛期的需要。第二年3月上旬可施一次春肥,用畜糞水加少量氮素化肥淋穴。四川省中葯研究所曾作過春肥試驗,每畝施豬糞尿750kg,硫酸銨7.5kg,硫酸鉀2.5kg,干根莖產量增加了17.4%。

主產區給川芎施肥,特別強調施餅肥,甚至有「一斤餅肥增產一斤川芎」的說法。四川省中葯研究所就此進行的試驗表明,在餅肥缺乏時,以化學肥料全部或部分代替餅肥,同樣能獲得相似的甚至較高的產量(表14—40)。

表14—40 餅肥和化肥肥效試驗的川芎產量

註:農家肥與表14—39相同,餅肥是菜籽餅每畝100kg,化肥與表14—39的NPK處理相同。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

(Fusarium sp.)

俗稱「水冬瓜」。使用根莖已腐爛的苓子作種,或雨水過多、排水不良致使土壤過濕時容易發生;通常近收獲時發生較多,對產量影響較大。染病塊莖內部腐爛,呈黃褐色漿糊狀,有特殊臭味,地上部枯黃凋萎。防治方法:在挖取撫芎和收獲苓稈時嚴格挑選,剔除已經染病者;田間發現病株立即拔除,集中燒毀;與禾本科作物輪作。

2.白粉病

(Erysiphe polygoni DC.)

夏秋季發生較多。葉背和葉柄密布白色粉狀物,葉片逐漸變黃枯死。可用石硫合劑或甲基托布津或粉銹寧葯劑防治。

3.葉枯病

(Septoria sp.)

常在5—7月發生。葉上呈現不規則的褐色斑點,嚴重時葉片焦枯。可用25%粉銹寧1000倍液噴霧防治。

4.川芎莖節蛾

(Epinotia leucantha Meyrick.)

土名「臭鼓蟲」,是主產區的主要蟲害。在四川灌縣每年發生4代,第四代以蛹態在川芎殘株或地面落葉間越冬。山區育苓階段為害最烈,幼蟲從心葉或葉鞘處蛀入莖稈,咬食節盤,致使苓子不能作種。在平壩地區為害又造成缺苗。防治方法:育苓階段可用80%敵百蟲100—150倍水溶液噴霧,並注意著重防治第一代二齡前幼蟲;平壩地區栽種前嚴格選擇苓子,並用5∶5∶100的煙筋、楓楊葉(麻柳葉)和水,共泡數日後浸苓子12—24小時。

5.蠐螬

9—10月發生。咬食幼苗基部。稻田栽培的不常見,旱地栽培的有時發生較多。

其它尚有銹病(Puccinia ligusticola Miyake)等。

四、採收與加工

(一)採收

栽後第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收獲。收獲過早根莖不夠充實,產量低;過遲則氣溫增高,雨水多時病害常易蔓延。收時選晴天挖起全株,抖掉泥土,除去莖葉,將根莖在田間稍曬後運回。

(二)加工

根莖運回後應及時乾燥,一般用柴火烘炕。炕時火力不宜過大,以免表面炕焦;每天翻炕一次,使受熱均勻。2—3天後,根莖逐漸乾燥變硬,散發出濃郁香氣,即取出放入竹製撞蔸,來回抖撞,除盡泥土和須根,選出全乾的即為成品。續炕時下層放鮮根莖,上層放半乾的,逐日翻炕,直至全部炕干。炕干率為30—35%。每畝產干根莖100—150kg,高產的可達250kg。

『肆』 川芎怎樣採收加工

1.收獲。四川平原產區栽培的川芎,次年小滿至芒種收獲。四川山區及北方栽培的,次年小暑至大暑收獲。選晴天挖起全株,摘去莖葉,抖去泥土,將根莖晾曬在田間,曬干表面水分後運回加工。

2.加工。收獲的根莖應及時乾燥。曬干或烘乾,以烘乾為主,曬干所需時間長。烘炕時火力不宜過猛,以免烘焦,每天翻1次。半乾的根莖裝入撞蔸中為長方形的竹筐,二人抬著來回推送,使根莖相互碰撞摩擦,去掉泥土、須根,再進行烘炕。接近全乾時,再取出根莖裝撞蔸中碰撞,以去凈須根等,繼續烘至全乾。如此邊烘、邊撞,隨時挑出全乾的,直至全部乾燥為止

川芎葯材

一般667米2產干品100~150千克。

『伍』 川芎種植技術

川芎又名香草。以根入葯,人們用來泡茶飲,具有醇香可口,清涼止渴,祛風止痛、行氣活血等功效。

1、栽培方法。川芎用莖繁殖。栽種前應深翻土地,每667平方米用磷肥120千克,拌農家肥1500千克作底肥,耙細整平,作畦。種時要挑選大小一致,粗細相同,無病蟲的健壯莖節作種秧,去掉上尖,剪成3厘米左右的小塊,每塊上帶有一個節盤,節盤兩端各長1.6厘米,剪好後放在向陽背風濕潤處,用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也可用25%可濕性辛硫磷150倍葯液噴灑,或用1:10的大蒜汁浸一下,以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蟲,然後堆起來蓋上麻袋,3-5天後,當節盤上發出白芽時即可栽種。

川芎在大暑至立秋(7月上旬至八月上旬)栽種為好。按行距33厘米,株距26厘米挖穴,穴深3-7厘米,每穴放1至2個種秧,栽時芽口向上,覆土3厘米左右,栽下後用清糞水澆灌栽種窩。

2、田間管理。苗高7厘米時鋤苗一次,同時要查苗補苗。待長到10厘米時,用清糞水澆灌一次。以後每間隔一月左右,除草鬆土一次,每30-40天施肥一次。第一次追施氮肥,其餘追施復合肥或人糞尿,並噴施矮壯素和殺蟲劑、殺菌劑,勤除草,細中耕。在第三次施肥時每667平方米用化肥(尿素)12.5千克對糞水澆施,同時掏開植株周圍泥土,摘除下面的老黃腳葉,把多餘分枝全部打去,每株留3-4根主莖,以利根塊膨大和培育健壯的川芎苓子。施第四次肥時可用菜油餅、草木灰施在植株周圍。雨後應及時排水,以防根部腐爛。開花時要及時摘除花蕾,促使根部生長。入秋後,在主苔待老葉面轉灰時,距地基5厘米處割除使發新葉,追施重肥並噴施葉面寶。

3、病蟲防治。川芎的蟲害主要是棉蟲和莖節蟲等,如發現有蟲,可用敵敵畏和1605等農葯噴霧進行防治,直到消滅蟲害為止。病害主要有塊根腐爛病。川芎在栽種時就要選擇無病害的莖作種,並經常排水鬆土,保持田土不板結,即可預防此病。如發現有病,可用石硫合劑對水灌苗。

4、收獲加工。一般在夏至以後收獲。挖時要去掉莖葉,全株挖起,抖去泥沙,曬成商品。如遇到陰雨天可用無煙柴火烘乾即可出售。

『陸』 怎麼保存川芎

這種中葯材都是需要乾燥保存的,防止濕度高發霉,這個是最關鍵的。一般保存不超過一年時間,實際上這個東西也不是什麼名貴葯材,你能盡早的使用就使用掉好了,以後還隨便買的,很便宜的。
希望能幫到你,祝您健康快樂每一天

『柒』 川芎粉的正確吃法

新聞
川芎的功效與作用,川芎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關注
中醫歷史悠久,對許多人來說並不陌生。中醫標本兼治。它對身體沒有副作用。長期服用中葯也對身體有益。因此,對中葯的偏好與年齡或性別無關。眾所周知,中葯有很多種。本文簡要介紹了中葯川芎的功效及食用方法。中葯川芎的功效: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中葯川芎主要用於月經不調、疑病症疼痛、胸痹痛、瘡瘍痛、跌打損傷、頭痛和風濕性關節痛。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川芎的功效與作用,川芎的食用方法有哪些吧!

川芎的功效與作用
1、祛風止痛
川芎辛香,能上行頭目,具有祛風止痛作用,為治頭風頭痛要葯,可配細辛、白芷等同用,亦可根據頭痛進行適當配伍。對於感受風邪引起的頭痛,若可荊芥、防風、羌活等同用治風寒感冒頭痛;與菊花、僵蠶等配伍,治風熱頭痛。
2、抗菌消炎
川芎中含有多種天然葯用成分,能消滅人體內的大腸桿菌,痢疾桿菌以及傷寒桿菌等多種致病菌,可以阻止它們對人體細胞產生傷害。川芎入葯後還具有一定的祛風除濕和消腫止痛作用,在臨床上它能用於人類風濕骨痛和關節炎以及筋骨疼痛等症的防治,功效比較出色。
川芎的食用方法
1、川芎海蝦餅
川芎可以和海蝦搭配的一起煎餅是在需要的時候需要准備新鮮海蝦500克,芹菜葉50克,川芎5克,把准備好的川芎研成粉末,放在准備好的小海蝦中再加入准備好的芹菜葉,隨後放入少量麵粉和兩個雞蛋調勻後製成麵糊,取適量放在平鍋中,攤成餅狀煎到兩面金黃小蝦熟透以後就能取出。
2、川芎燉牛肉
川芎可以和牛肉搭配的一起燉著吃,在需要的時候需要准備1千克新鮮牛肉和蔥姜,適量再准備10克川芎,25克紅棗,把准備好的所有食材全部清洗干凈以後直接放在燉鍋中,加入足量的清水,用大火燒開再用中小火燉兩小時燉到鍋中的牛肉熟透軟爛,再加少量食用鹽調味,調勻以後出鍋吃肉喝湯就能滋補強壯身體也能緩解關節疼痛。
3、川芎白芷燉魚頭
材料:
鰱魚頭250克,棗(干)80克,川芎12克,白芷12克,姜3克,鹽3克。
做法:
(1)川芎、白芷、紅棗和生薑洗凈。
(2)紅棗去核。
(3)生薑去皮,切片。
(4)大魚頭沖水洗凈,洗去血污、斬件。
(5)將川芎、白芷、紅棗、姜、大魚頭放入燉盅,加適量水,蓋上蓋,放入鍋內。
(6)隔水燉約4小時。
(7)加入細鹽調味,即可飲用。
4、川芎小蝦餅
材料
新鮮小海蝦500克,芹菜葉50克,川芎3克。
做法
(1)主料:新鮮小海蝦500克、川芎3克、芹菜葉50克。
(2)川芎研磨成粉加入小蝦中。
(3)另取100克麵粉、2個雞蛋、3克鹽調成糊。
(4)蛋糊加入小蝦、加芹菜葉拌勻。
(5)燒熱平底鍋,倒入適量混合好的小蝦糊。
(6)中小火煎到兩面金黃,熟透即可。
圖文來源: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有關於開心養生相關的問題
可以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喲
也歡迎大家分享你們的健康資訊
讓我們開心快樂健康幸福的生活每一天

『捌』 川芎,黃芪的功效和食用方法

具有健脾補中,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作用,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作用,二者通用,可以起到補氣活血,行氣止痛作用,可以與當歸

『玖』 川芎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你想了解嗎

川芎的功效比較強川芎味辛,但能升上而不能下守,血貴寧靜而不 貴躁動,四物湯用之以暢血中之元氣,使血自生,非謂其能養血也。即癰疽諸瘡 腫痛葯中多用之者,以其入心而散火邪耳。又開郁行氣,止脅痛、心腹堅痛、諸 寒冷氣疝氣,亦以川芎辛溫,兼入手、足厥陰氣分,行氣血而邪自散也。《本草 正>:川芎,其性善散,又走肝經,氣中之血葯也。反藜蘆,畏硝石、滑石、黃 連者,以其沉寒而制其升散之性也。芍歸俱屬血葯,而芎之散動尤甚於歸,故能 散風寒,治頭痛,破瘀蓄,通血脈,解結氣,逐疼痛,排膿消腫,逐血通經。同 細辛煎服,治金瘡作痛;以其氣升,故兼理崩漏眩運,以其甘少,故散則有餘, 補則不足,惟風寒之頭痛,極宜用之。 川芎用於以下幾方面;1. 用於胸脅疼痛,風濕痹痛,症瘕結塊,瘡瘍腫痛,跌撲傷痛, 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痛等病症。 川芎辛散溫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廣泛,適用於各種瘀血阻 滯之病症,尤為婦科調經要葯。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常配當 歸等葯同用;治胸脅疼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同用;治風濕痹痛, 可配羌活、獨活等同用;治症瘕結塊,可配三棱、莪術等同用;治 瘡瘍腫痛、跌打損傷,可配乳香、沒葯等同用。 2. 用於感冒頭痛,偏正頭痛等症。 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頭目巔頂,具有祛風止痛作用,為治頭 風頭痛要葯,可配細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據頭痛屬於何經進行 適當配伍。對於感受風邪引起的頭痛,若可荊芥、防風、羌活等同 用治風寒感冒頭痛;與菊花、僵蠶等配伍,治風熱頭痛。 此外,近年來臨床常用本品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用葯禁忌陰虛火旺,上盛下虛及氣弱之人忌服。 1.《本草經集注》:白芷為之使。惡黃連。 2.《品匯精要》:久服則走散真氣。 川芎鴨的做法;鴨肉洗凈,剁塊備用。2、鍋內燒熱油,爆香老薑,接著放入鴨塊炒得略焦,加水1200毫升、川芎和調味料,蓋上鍋蓋,以慢火燉1小時即可。 看完這篇文,你是不是對川芎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呢,它不僅有葯用價值,能治療一些疾病,而且,還能做出美味的食物來,這種食物,既有營養又美味哦。

『拾』 川芎的繁殖方法

川芎用莖節(芎苓子)作種。每年地上枯萎後挖出川芎,把根上面的莖節切下來,每節有芽1-2個,每公頃用種量2250千克左右,下面大的根莖加工成商品。將種苗窖藏次年驚蟄前栽種,條栽溝深12~16厘米,株行距20-25厘米*35厘米左右,每穴放1-2塊苗,芽尖向上,覆細土6厘米,底肥每公頃15000-22500千克。

閱讀全文

與川弓轉彎的方法與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43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7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81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24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12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7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5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32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6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5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01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92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93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6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600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7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90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6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4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