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指出闡釋重大歷史事件的方法

如何指出闡釋重大歷史事件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2-09 00:28:35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事件

正確評價歷史事件要做到運用唯物主義歷史觀辯證分析,從古代的角度看古代歷史,要有邏輯思維。

1,運用唯物主義歷史觀辯證分析。沒有哲學思想的評價歷史那等於沒看書一樣,要有唯物主義,不是你說什麼就什麼,要不然變成唯心主義。所以要根據唯物主義歷史觀,客觀全面的分析歷史,不要有偏見和極端思想。

2,從古代的角度看古代歷史。而不是現在的發展眼光看古代歷史,古代殺人和現代殺人的性質和制度不一樣,沒有可比性,不能現代的法律道德價值觀來衡量古代歷史。古代沒有手機,現代有,這樣不可能對比的,看看那些狗血劇,穿越劇,不符合歷史。

(1)如何指出闡釋重大歷史事件的方法擴展閱讀:

歷史觀主要是研究「社會」和「人」這個兩個核心的要素。地理環境,人口以及生產方式構成社會運動的基礎物質要素,這些要素的有機統一就構成人類社會構成的基本生活條件。

社會與自然的可持續性、協調發展,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第一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條件;第二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

努力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社會發展是一個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過程,社會發展必須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統一,將發展科技與生產力與生態環境有機的統一起來,將人類社會的內在尺度和生態環境的外在尺度有機結合起來。

⑵ 淺談如何分析歷史事件

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歷史課不應該只是簡單的知識梳理,更不是純粹的機械記憶。一堂好的歷史課應該能夠撥動學生思想的琴弦——幫助學生把僵化的學科知識轉化為靈動的學科認識。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傳授必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是歷史教學的前提。但作為人文社會科學,歷史學科還應承擔道德價值、審美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熏陶任務。因此,一堂好的歷史課應該教學主線清晰、方法引領得當、學生思維深邃、情感滲透到位,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學有所得、心有所悟,才能使歷史課擺脫知識的碎片,展現人文的風采,幫助學生走出高分低能的陰霾,真正起到「讀史明智」的作用。

⑶ 誰能告訴我歷史的答大題技巧包括思路等

歷史高考問答題的能力考查及答題技巧

問答題是歷史高考試題中最重要的主觀性的題型。所謂問答題就是提出問題,讓考生進行回答。例如,1983年試題:聯系英國對中國的侵略,評述林則徐的愛國事跡。
問答題由題目中心詞、條件限制詞、回答內容詞和解答方式詞構成。題目中心詞是答案論述的直接對象; 條件限制詞是規定事件、現象的時間、地點和性質;回答內容詞是答案規定必須的內容;解答方式詞是回答的方式。例如,1988年試題:19世紀末山東是怎樣變成德國「勢力范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情況發生了什麼變化?並結合中外史實說明因此而引起的反響和最後結果。本題的「山東」是題目中心詞;「19世紀末」和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條件限制詞;「變成德國『勢力范圍』」、「發生了什麼變化」和「引起的反響和最後結果」是回答內容詞;「怎樣」、「發生」和「說明」是解答方式詞。
問答題考查歷史闡釋能力。歷史闡釋主要是指闡釋歷史的方法和理論思維能力。具體考查歸納、比較、概括歷史知識能力;把歷史事件、人物、觀念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和評價的能力;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的本質,闡述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語言准確、邏輯 嚴謹、史論結合的文字表達能力。可以這樣說,問答題考查了歷史學科的各項能力。例如,1992年試題:結合印度歷次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斗爭的基本原因,歸納各次斗爭的特點,並指出這一斗爭的結局。這道題考查的是近現代印度人民的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整個民族解放運動,要求考生從每個階段印度和英國的政治、經濟背景進行回答。考生的答題過程,也是其能力體現過程,而不是死記硬背基礎上的「默寫」過程。
一、從題型上看,歷史問答題有5個特點
1.「大跨度、高概括」。此類題型是時間跨度大、層次深、要求高,考查的知識是「死」的,但題目的發問形式是新的,做到了用新場景考舊知識的目的。例如1990年試題:結合13世紀至20世紀20年代英國經濟和階級關系的變化,分析英國議會和政黨的演變。這道題時間上跨越了700年,內容上跨越了經濟和政治領域。題目 的新意在於提出了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要求。此題有教材知識為依託,要求考生從經濟和政治領域歸納、分析英國議會和政黨的演變。
2.「小切口、深分析」。此類題型是時間跨度小,以某一歷史具體現象為「切口」,考查與之橫向和縱向相關的知識,並進行深入的分析。例如1993年試題:試以武昌起義至「二次革命」的重要史實,說明帝國主義對待中國革命的態度。它告訴我們一個什麼基本的道理?此題時間跨度才3年,「切口」是帝國主義破壞武昌起義和「二次革命」的史實,要求考生回答帝國主義破壞中國革命的史實,得出中國人民必須在反封建斗爭的同時反對帝國主義,粉碎帝國主義把中國變為它的殖民地的夢想。但多數考生從中國資產階級軟弱性出發,答成資產階級不能領導革命成功,只能在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才能勝利。
3.材料型的問答題。此類題型就是把材料引進問答題,從而創造了問答題的新形式。例如1991年試題:英國政治家帕默斯頓說:「我們沒有永恆的盟友,也沒有永恆的仇敵,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話概括了英國長期以來的外交思想。聯系從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到20世紀20年代關系的變化及其原因,說明英國對法政策怎樣 體現了這一思想。這是把材料引進問答題中的第一次。首先,此題要求考生正確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的時間為1804年,20世紀20年代的時間為1920年-1929年。其次,考生要在125年內找出英法關系的仇敵——盟友——仇敵的史實,並加以說明原因。最後,要求考生說明英國對法國政策的變化與德國有關, 所以明裡是英法關系,暗裡還有英德關系、法德關系。明確表述英國與法國有時結盟,有時敵對,有時關系微妙,一切都是以英帝國的利益為轉移的正確觀點。總之,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正確的觀點和善於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既是高校選拔的條件,也是中學培養的目標,二者在高考中得到完美、和諧的統一 。
4.宏觀概括。此類題型就是把散見各章節相關的史實宏觀概括,引出規律性的結論。例如1991年試題:概括19世紀下半葉德國歷史發展的特點,並用史實加以證明。此題看起來很簡單,它要求考生從宏觀上從民族統一、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壟斷組織出現、無產階級斗爭進入新階段、推行海外殖民政策五個方面進行高度概括 ,然後用史實加以證明。其正確答案如下:
①結束分裂狀態,實現民族統一;為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同時保留了某些封建殘余。
史實: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統一;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保留了君主政體。
②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猛,後來居上。
史實:德國工業發展速度遠遠超過英法,到19世紀末,德國工業生產超過法國,成為歐洲工業強國。
③出現集中程度較高的壟斷組織。
史實:萊茵—威斯特伐里亞煤業辛迪加成立時已集中了全區煤產量的86.7%;德國的電氣工業基本為電業總公司和西門子公司所壟斷;航運業則基本為漢堡—美利堅公司和北德航運公司壟斷。
④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的斗爭進入一個新階段。
史實:德國工人階級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獨立政黨——社會民主工黨;巴黎公社後,德國成為歐洲工人運動的中心;德國無產階級取得了反對「非常法」斗爭的勝利。
⑤推行海外殖民擴張政策,成為最富於侵略性的國家和世界戰爭策源地之一。
史實:先後搶佔西南非洲、多哥、喀麥隆等殖民地,強租中國膠州灣;締結以德國為核心的「三國同盟」 。
5.比較題。此類題型就是對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比較其相同點和不同點。例如1994年試題:19世紀末中國維新變法思想的基本內容是什麼?與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相比,兩者在促進社會變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為什麼?
應該說問答題出比較題並不是新鮮的事,主要是命題的角度新。這道題從思想史的角度,以中國維新思想 和法國啟蒙思想進行比較,並且重點放在兩者在促進社會變革的作用的不同上,從而創設了新情境。在第一問中,考生能正確答出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和學習西方科學文化等要點,多數漏答救亡圖存內容,主要原因是考生缺乏從中國處於民族危機的時代背景上來分析問題的能力。在第二問中,考生對維新思想促成戊戌變法 答得較好,但對法國啟蒙思想摧毀封建制度、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進步作用則答不出來。第三問中,由於要求脫離中學實際,一般都答不出「法國啟蒙思想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發展過程,形成了完整體系」的要點。
二、問答題的答題技巧
問答題的答題技巧基本要求是:細心審題,答對所問;先列提綱,後寫答案;瞻前顧後,面面俱到;有史有論,有頭有尾。
1.細心審題,答對所問。
審題是答題的關鍵,如能正確理解題意,就能獲得好的成績,反之,審題錯了,就會失誤。在審題過程中最主要的是找出關鍵詞,考生可在問答題中關鍵詞下面,用筆劃上一條線,然後針對設問進行回答。
例如1993年試題:簡述工業革命的後果,並據此指出19世紀70年代以前在政治領域內世界上有哪三股進步的歷史潮流,從中各舉出兩個重大歷史事件。這道題的關鍵詞是對「三大潮流」的理解,因為「三大潮流」這 種提法在教材中不曾出現過。考生在審題過程中,把它理解為三大線索,並把「三大潮流」下面用筆劃上一條線,這樣答題就會迎刃而解。第一層,在課本中列有工業革命的後果一目,稍加概括即可。
工業革命的後果,首先是導致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提高,使資本主義力量增強;其次是英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強國加緊掠奪殖民地;最後是社會關系和人們的經濟地位發生變化,特別是形成了無產階級。
第二層,只要把緊接其後的幾章標題聯系起來,分類概括即可。
19世紀70年代之前的三股進步歷史潮流是: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民族解放運動;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運動。
第三層,對三大潮流各舉實例說明。
三股歷史潮流中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1848年歐洲革命;俄國廢除農奴制;德意志、義大利的統一;美國內戰;日本的明治維新。
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義;《共產黨宣言》發表;第一國際建立。
民族解放運動:爪哇人民起義;阿富汗人民起義;伊朗巴布教徒起義;中國太平天國起義;印度民族起義 。
2.先列提綱,後寫答案。
答案提綱反映了整個答案的內在聯系,所以列好了答案提綱,就基本上完成了答案要求。考生在列提綱時 ,一定要做到段落化、要點化、序號化,同時要求概念表述的准確,史實表述的准確,說明論證的表述的准確 。
例如1991年試題:概述1840-1949年間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華侵略勢力的消長及其原因和結局。「消長」就是減少和增長的意思,就是按時間順序答出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侵略中國的情況、原因和結果。考生應先列提綱:
①19世紀初,英國。
②19世紀中晚期,六國共同支配。
③一戰前後,列強找代理人,日本獨佔到共同支配。
④30年代,日本。
⑤二戰後,美國。
在此基礎上,考生進一步進行回答。
①19世紀初期,清朝封建統治漸趨衰落,世界資本主義正處在上升階段。居資本主義工業生產首位的英國於1840年發動鴉片戰爭,在對中國的侵略中占優勢地位。
②19世紀中、晚期,世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並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法、美、俄、日、德等國紛紛加入侵華行列。1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狂潮」,美國提出「門戶開放」,形成了列強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
③辛亥革命後,中國政局混亂,列強分別在中國尋找代理人,擴大各自的在華勢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歐美國家無暇東顧,日本趁機排擠德國勢力,妄圖獨佔中國。戰後,俄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英法力量削弱 ,美國經濟實力增長,日美成為爭奪中國的主要對手。《九國公約》的簽訂又使中國回復到列強共同支配的局面。
④30年代日本法西斯勢力抬頭,繼侵佔中國東北後,又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再次妄圖獨佔中國。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人民經過長期抗戰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
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法實力進一步下降,美國實力膨脹,國民黨反動派投靠美國,發動內戰。美國成 為在華的主要侵略勢力。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於1949年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派在大陸的統治,清除了列強的 侵略勢力。
3.瞻前顧後,面面俱到。
「瞻前」就是上限,凡是回答某一歷史事件的背景、歷史條件和原因時,要做到瞻前,就是要答出這一歷史事件發生前的整個社會形勢。「顧後」就是下限,凡是回答某一歷史事件的後果和意義,就是要做到顧後, 就是要往後看得遠一些。換言之,在回答問答題時,既要做到面面俱到,更要在敘述內容的內在聯系時,做到有序的而不是羅列的;完整的而不是殘缺的;主旨明確的而不是含混不清的。
例如1993年試題:顧炎武說:「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於咸陽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餘人也。」試評論顧炎武這一觀點。第一,要求考生對八股取士持否定態度,肯定顧炎武這句話是對科舉八股考試的尖銳批評,他的觀點是正確的。第二,從八股取士產生的前景、規定和後果來論證顧炎武的觀點。
明朝沿用科舉考試選拔官吏,但政府規定,命題只限於四書五經,答卷的文體必須按照死板的形式,分成八個部分,即八股文。這樣的考試,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結果使許多讀書人埋頭攻讀經書,不講求實際學問。他們做了官,就成為順從皇帝的奴僕。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者秦始皇焚書坑儒是為 了加強思想控制。明代實行八股取士也是出於同一目的,只是這時封建制度已趨衰落(這一點就是「瞻前」),統治者為強化專制主義統治,更不允許有任何「越軌」的思想。八股取士正是適應這種政治需要而產生的,它失去了科舉制度在初創時期的積極意義。所以,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書一樣,起了禁錮思想的作用,而它所帶來的脫離實際的學風,對學術文化發展的影響則比坑儒更加惡劣。
又如,試述商鞅變法的意義。第一,秦國的舊制度被廢除。第二,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了發展。第三,秦國逐漸成為七個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第四,為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這一點就是「顧後」)
4.有史有論,有頭有尾。
有史有論要求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表述上要有鮮明的觀點做為立論基礎,又有適量的史實做為支持,史論之間的關系是一致的。有頭有尾要求做到敘述史實要完整。
例如1995年試題: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或調整經歷了哪幾個步驟?每一步變革或調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內容以及結果如何?據此,你認為在制定經濟政策時應遵循什麼原則?
①經歷了四個步驟: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答包產到戶也可給分) 。
②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著生產力的發展。核心內容是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結果解放了生產力,為農業生產的發展開辟了道路。農業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農經濟難 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核心內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轉變為公有制,並實行集體經營。結果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力。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領導人主觀地認為農業合作化的規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進生產發展。核心內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擴大規模。結果嚴重挫傷了生產者的積極性。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原因是黨中央正確總結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經驗教訓,作出了實行經濟體制改革的決策。核心內容是在堅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變經營管理方式,實行分戶經營、自負盈虧等。結果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③必須實事求是,合乎經濟規律,把握住生產關系的變革或調整必須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
以上既是夾敘夾議,又是史論結合,有頭有尾。

⑷ 如何正確闡述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

近幾年來,在歷史中考試卷中經常出現要求闡述不同歷史事件之間關系的試題,這類試題著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歸納能力、理解能力和綜合表達能力.一般來說,這類試題難度較大,對學生的分析能力、歸納能力、理解能力和綜合表達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許多學生在解答這類試題時往往無從下手,失分率高.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分析歷史事件之間常見的關系,談談.一、歷史事件之間常見的關系在歷史長河中,每個歷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單獨發展的,歷史事件之間往往是密切聯系的,歷史事件之間常見的關系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三種:1.因果關系.歷史事件的發展往往存在著因果關系,前事為後事之因,後事為前事之果.教科書的編寫往往也體現了這類因果關系,敘述前一歷史事件是為敘述下一歷史事件留下伏筆.如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難忘九一八》一課敘述了兩個主要歷史事件: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教科書編寫者把這兩個歷史事件編在一

⑸ 對二戰任意一重大歷史事件進行解釋

二戰時期,前蘇聯,英國和美國是主宰二戰的三大巨頭,前蘇聯主宰亞洲戰場,英國左右歐洲戰場,美國扭轉太平洋戰場,三個大國終結了以德意日為同盟的法西斯,可以說三個國家對於二戰結束功不可沒。

英國,美國和前蘇聯是二戰的終結者,也是二戰的最大受益者,這是不爭的實情,但是他們從來就不是真正的和平使者,實際上縱觀世界歷史,沒有真正的和平使者,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不受任何國家和個人的牽制和壓迫。

⑹ 闡述中國近代重大歷史事件或人物思想要求字數1000以上

《曾國藩傳》有感近日讀《曾國藩傳》頗有感觸,特別是對曾國藩前半生的治學精神很是佩服,我覺得此種精神可用「獃子」哲學來形容。曾國藩前半生的治學可謂書獃子。此種精神我思之為當今中國少有之精神,因為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被認為是百無一用的獃子,但是我認為只有先做獃子才能之後做聰明人。一位日本老科學家講過這樣一個道理「要想成為一個科學家,必須要聰明。」在某種意義上,的確是這樣。另一方面科學家的腦袋還必須笨,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對的。乍一看,這是兩個截然相反的命題,實際上,它表現出一個事物對立統一的兩個不同側面,正所謂「獃子」哲學。我想,曾國藩的治學就是「獃子」 哲學的樣板。如果不是太平天國時期的戰爭,他可能會成為中國最後一個理子大師。處於眾說紛紜:可能性交織的岔路口時,為了不把應該選擇的道路選錯,必須具有洞察未來的內察能力和直觀能力,在這個意義上講,做人或更甚者做科學家必須聰明,但是要想從平常被人認為極普遍明了的事物中,從那些連平常所說的腦袋笨的人也容易明了的日常小事中,找出它的不可思議的疑點,問個為什麼,並極力闡明其原委,也是非常重要的,缺之不可的。在這點上有所作為的人必須是比普通腦袋笨的人更顯得腦袋不開竅的死心眼的人。所謂腦袋聰明的人可以說他們如同腿腳快的遊客,雖然他們可以捷足先登的到達他人尚未涉足之地,可恐怕會遺漏路旁,腦袋笨的人猶如走路慢的人,一直漫步在後,往往毫不費力的把珍寶捧在手中,腦袋聰明的人正是因為他們的推測,可以縱觀路上的所有難關險阻,至少也是有這種預感的,所以常常容易挫傷自己的進取的勇氣。腦袋笨的人,由於他的前途籠罩了一層雲霧,反而持樂觀態度,即使遇到難關,他會格外的努力,擺脫困境。腦袋聰明的人,會過於信任自己的腦力。其結果,當自然顯示給他們的現象與自己想的不一致時,大概會這樣想:是不是自然錯了。另外當出現結果與自己想的相同時,恐怕會把這件要緊的事忘掉,反復琢磨自己所思考出的結果,是不是由於別的原因而偶爾產生的呢?一開始就斷定行不通的嘗試,好容易才明白那事做不成的時候可是他也抓住了一些並不是行不通的其他線索。這些線索也是那些一開始就不敢進行嘗試的人無法接觸到的。正如無數所謂的聰明人執迷於永動機的道理。腦袋聰明的人適合作批評家卻難成為見諸行動的人。對於腦袋笨的人來說,別人的工作總是顯得卓越出色,同時也感到大人物的工作也似乎可以做到,因此,很自然地刺激著自己的上進心。腦袋聰明,而且又自命不凡的人即使能為人之師卻難成大家難為大師。記得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企業家曾經說過:「哦手下成功的認識沒有聰明人,大多是些能夠堅持不懈的獃子。」是啊,他手下的經理有些只是初中畢業有些曾經是他的汽車司機,可以說不是或者不盡然是聰明才智使他們成功的,我想最重要的是那份堅持。聰明的腦袋容易苛求,但所謂的獃子卻會和適宜的裝傻充楞。正如蘇東坡所說的難得糊塗。我覺得難得糊塗的境界就是一種獃子的處世哲學。人生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明確的答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用好壞來區分的。當遇到不能改變或者對自己無害而有損的事情的時候,能裝糊塗,扮獃子確實也是一種很高的境界的。所謂的獃子哲學的精髓就是能對生活中的有些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你對人生的有些不好的事情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的時候,往往它卻向好的方向發展。著也許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道理。這個道理在曾國藩身上很好的體現了出來。他能夠在後期的官場如魚得水就是因為把難得糊塗的獃子哲學發揮的淋漓盡致的結果。事實上作為一代宰相就必修能夠藏污納垢,否則將不能成為真正的全國的管家。這個道理其實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體現。正如官場一樣,和周圍的人一起生活也要學會糊塗。最典型的就是有些夫妻之間的矛盾是因為一方的視而不見而化解的。在如今的物質世界裡人們把自己的利益看的空前的重,不允許任何人傷害自己的利益。這也無可厚非,但是過了就是淺視地表現了,糊塗一次也許更好。這就是我從曾國藩身上所了解到的「獃子」哲學。改進建議:看得出來她有認真地看這本書,並且對此有深刻地認識。從曾國藩身上悟出了很多的道理,但是邏輯性不夠強,應該把悟出的道理分納歸類,這樣看起來更有條理性。

⑺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的意義之類的。。

怎樣分析歷史事件的意義

【方法提示】
1. 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的意義:該起義的特點+沉重打擊了(或動搖了、瓦解了、推翻了)**朝的反動統治+迫使**統治者調整政策,減輕農民負擔,從而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2. 中國古代統一戰爭的意義: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開創**長期統一穩定局面,有利於人民安居樂業,促進生產發展和各地區經濟交流,為國家繁榮強盛創造了條件。
3. 近代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意義:
(1)對本國的政治而言:推翻了**統治(或廢除了**制度),確立了**形式的資產階級統治,為資本主義發展(初步或進一步)掃除了障礙;
(2)對本國的經濟發展而言:促進本國資本主義發展+發展表現的高度概括(可選);
(3)對外國的影響(可選)
(4)特點或局限性(可選)
4. 中國近代史上重大人民運動的意義:性質+特點+影響
(1)性質:斗爭目標(反……反……)+階級屬性(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學生、人民等)+斗爭形式(革命、改革、起義、運動等)
(2)特點(可選)
(3)影響或歷史功績(略)
5. 近現代史上中共召開的重要會議的意義:解決了**問題(或提出了**主張,結束了**錯誤,確立了**正確理論或領導等,總之是會議的核心內容),標志著……,為……指出了正確方向+會議的特點(可選)。
【舉例說明】
1.隋末農民起義的意義:瓦解了隋朝的統治,促使唐初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減輕百姓負擔,從而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隋朝統一的意義:結束了三國以來長達三個多世紀的分裂割據狀態,開創了隋唐兩代長期的統一穩定局面,有利於百姓安居樂業,為經濟發展、社會繁榮和國家強盛創造了條件。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1)推翻了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君主立憲體制的資產階級政權,使英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2)促使英國的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逐步發展為世界經濟強國殖民霸國;
(3)推動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
(4)英國革命的勝利是資產階級首次在歐洲大國取得的勝利,標志著資本主義制度的誕生,從而標志著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4.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
(1)性質:它是一次規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
(2)影響: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為後來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3)特點:規模大、時間長,提出《天朝田畝制度》,是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由於發生於鴉片戰爭之後,使它在反封建的同時又擔負起反侵略的任務;它的某些領袖還提出向西方學習,發展資本主義,這是非常可貴的。

閱讀全文

與如何指出闡釋重大歷史事件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43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8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81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24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12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8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6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32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7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5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01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92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93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6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600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8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90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7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4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