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說話的技巧有
說話說得好,少十年奮斗。職場中、生活中會說話的人最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歡,在走向成功路上也會少了很多的阻力。那麼如何在職場和生活中說話呢?下面給大家分享8個有效、有用的說話技巧。
1.緊急的事情,慢慢說
急事發生最後變禍事,恰恰是因為沒有時間思考。遇到急事,切記靜心思考三分、整理語言,再和別人說。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面臨緊急情況而不亂陣腳,這就是穩重的表現。別人看到自然也會高看一眼。
2.無關緊要的事,笑著說
事有大小,生活中、職場中小事佔多數。如果每件小事都是一本正經的說,那麼別人聽著會說我們打官腔。還不如開玩笑一樣的說出來,還拉近了別人的關系,又不顯得突兀和太嚴肅。
3.心裡沒譜的事,趕緊說
有些事情,如果別人問了我們,那最好當場說出來,當然也是自己的看法。如果當時不說,那麼事後再說別人會覺得我們虛偽馬後炮。如果提前說了出了問題能給自己免責,有好處自己也能分攤點。
4.不知道的事,別瞎說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最討厭的就是那些,明明不知道還要假裝知道的人。說的話也是胡說一氣,完全是在害人。
5.做不到的事,提前說
別人求人辦事到了自己身上,能不能做自己心裡肯定有譜的。尤其是事情不能做,要提前說好,免得給別人一個希望,最後自己試了沒效果,出了力還落不到好,那就得不償失了。
6.揭人老底的事,不能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堪回首的事情,這事情連他們自己都想忘記。如果有人當著他的面在眾人面前提了,那麼就是在結仇了。為連自己一時爽而結個仇,那就太不劃算了。
7.自己私人的事,別都說
世界上有兩種事,關你屁事、關我屁事。人與人之間是要保持距離的。尤其是自己的事情別見人就說,別人未必想聽。而且說的人多,別人還那我們當談資笑料,那就太可笑了。
8.別人的事,要少說
人的一生精力實在有限,如果還管別人的事情,那麼是不是太閑了一些。別人得事情又管我們什麼事呢?對於別人的事情無論我們說的再好別人也未必會聽進去,甚至就算有道理,可能別人還心裡惱怒我們。所以,沒必要啊。
2. 說話方式與技巧
【1】直話繞著說。
如果一些耿直的話,一定要繞著彎子說,一個人太耿直的話,一定會引起別人很多的誤會,即便是你說的是實話,別人心裏面也很不舒服,我們經常說的實話難聽就是這個道理,表達的方式換一下,可能效果就會不一樣。
【2】反話正著說。
如果你想批評別人,首先你先誇獎他,先贊美他,當他心裏面很高興的時候,然後再委婉地指出他的問題了,這樣的話他就會比較高興接受。
【3】壞話鋪墊著說。
如果有一些壞話,必須要告訴他,一定要做前期的鋪墊,別說給他講一些故事,比如說給他做一些影子,比如說給他搞一些其他的人處於這種情況,這樣的話,他慢慢的才好接受,如果一下子就說人家壞,人家還跟你玩兒啊。
【4】好話慢慢著說。
越是有好話的時候,越是要慢慢的說人情,做得越久越好,很多人急於想表現自己,急於想在別人面前賣人情,好話說了一遍又一遍,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來給人看,你越是這樣,別人越覺得你虛偽,反而會懷疑你的誠意。
【5】怨話省著點說。
如果你有抱怨的話,還是管好自己的嘴巴,省著點說,別到處亂說,那叫胡說八道,抱怨的話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也不能夠發現你心中的不滿,如果不能夠認清這一點,你到啥時候都不可能取得你想要的結果。
3. 說話的技巧
摘要 說話在生活當中占據著很重要的作用,好的話語宛如一陣春風細雨,滋潤聽者的心靈,陶冶聽者的精神;而不好的話語就像刺骨冷冽的寒風,聽著陣陣刺耳,心靈上頓時泛起一陣苦酸味,抑或是聽後讓人情緒一點一點升起來,直到到達情緒火山噴發的點。
4. 怎麼鍛煉自己說話的技巧
鍛煉自己說話技巧的方法如下:
1.平時要多讀書,多看報。肚子里有知識了,才能把話說好哦,可以針對性地看一些書籍,比如,如何提高說話水平,這一類的書籍。
2.平時多參加多人講話的場合。要練習說話,就要多去時間,比如一群人在聊天,你如何參與其中,多說話,多表達觀點呢。這些都要在實踐中慢慢學習的,多觀察別人是怎麼說話的。
3.多參加一些辯論賽。如果是在校的學生,練習說話技巧,就要多參加一些校園辯論賽,辯論賽不僅會鍛煉你頭腦的應變能力,還鍛煉你的說話能力哦。
4.多去聽一些演講,觀察別人說話時的語氣、手勢、語調,針對一個觀點,從哪些反面入手去說,如果換作是你,你能怎麼表達。可以對著鏡子練習。
5. 如何掌握說話的技巧
如果你能和任何人繼續談上十分鍾並使對方發生興趣,你便是很好的交際人物了。因為任何人這范圍是很廣的,也許是個工程師,也許是個法學家,或者是個教師,或者是個藝術家,或者是個打工仔。總之,無論是三教九流的人物,還是各種階層的人物,你若能和他談上十分鍾使他感到興趣的話,真是不容易的。不過不論難易,我們總不能不設法打通這難關,常見許多人因為對於對方的事業毫無認識而相對默然,這是很痛苦的。其實如果肯下工夫,這種不幸情形就可減少,甚至於做個不錯的交際家也並非難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雖是一句老話,直到現在仍然適用,所以要充實你自己的知識。
一個胸無點墨的人,當然不能希望他在說話中應對如流。學問是一個利器,有了這利器,一切皆可迎刃而解。你雖不能對各種專門學問皆作精湛的研究,但是那所謂常識卻是必須具備的。有了一般的常識,倘若能巧妙地運用起來,那麼應付任何人作十分鍾的興趣談話,我想是不難的。你須多讀書多看報,世界的動向,國內的建設情形,科學界的新發明和新發現,世界各地的地方特點或人物的特性,以及藝術新作,時髦服飾,電影戲劇作品的內容等等,皆可從每日的報刊和每月的雜志中看到。誠能如是,則應付於各種人物,自然勝任愉快。
香港九龍有一間美容院,生意興隆為當地之冠。有人去問他發達的理由,店主人坦白承認,完全由於他的美容師在工作時善於和顧客攀談之故。但怎樣使工作人員善於說話呢?便當得很,店主人說:我每月把各種報紙雜志都買了回來,規定各職員在每天早上未開始工作前一定要閱讀,作為日常功課一樣,那麼他們自會獲得最新鮮的說話資料,大博顧客的歡心了。倘若你說你不高興看書報,或者你說沒看書報的工夫,那麼請你不必再研究說話的藝術了。連書報都不愛看,都不肯找出時間來看的人,我們不會希望他在任何一項門類里成功的。無論要達到什麼目的,不勞而獲的方法,世界還沒有發明呢!
一種苦味的葯丸,外面裹著糖衣,使人先感到甜味,容易一口吞下肚子去。於是,葯物進入胃腸,葯性發生效用,疾病也就好了。我們要對人說規勸的話,在未說之前,先來給人家一番贊譽,使人先嘗一些甜,然後你再說上規勸的話,人家也就容易接受了。某機關陳主任,有一天對一位女打字員說:「你今天穿了這樣一套漂亮的衣服,更顯出了你的美麗大方。」那位女打字員突然聽到了主任對她這樣的稱譽,受寵若驚。陳主任於是再接下去說道:「可是,我要告訴你,我說這句話的目的是要使你的心裡高興,我希望你以後打字的時候,對於標點應該要特別注意一些才好。」陳主任這樣說話,雖然未免太露骨一些,然而,他這一種方法,還是值得我們仿效的。因為,他如果爽直的告訴女打字員,叫她對於標點要特別的注意,她心裡就要感覺到今天受了上司的責備,這是十分羞愧的,她的心裡也許要幾天不愉快,她也許要為她自己辯護,說她自己是很小心的,因為原稿上有著錯誤或是不清楚,所以她不能負這錯誤上的全部責任。這一來,陳主任的規勸不但失了效,說不定還會惹來一場沒趣呢!
如果你要人家遵照你的意思去做事時,應該用商量的口氣。譬如你對人家說:我要你這樣做,但你不這么說,而是用商量的口氣說道:「你看這樣做好不好呢?」假使你要你的秘書寫一封信,你把大意講了以後,要再問一下:「你看這樣寫是不是妥善?」看了要修改的地方,又說道:「如果這樣寫,你看怎樣?」你雖然站在發號施令的角度,可是你懂得別人是不愛聽命令的,所以不應當用命令的口氣。假使在一個盛夏的中午,一群工人在憩息著,一位監工走上去把大家臭罵一頓,工人們畏著監工,當然立刻站起來去工作了。可是當監工一走,他們便又停手了,這是一定的。如果那位監工上前和顏悅色地說道:「天氣真熱,坐著休息還不斷的流汗,這怎麼辦呢!朋友,現在這工作很重要,我們忍耐一下來趕一趕好嗎?我們早早趕好了,早早回去洗一個澡休息,怎麼樣?」我想,工人們當然會一聲不響的忍著暑熱去工作工。
假如你正在興高采烈地跟許多朋友暢談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個不速之客,東拉西扯地談些煞風景的話,把歡治氣氛擾亂了,這正如有人給你澆了一盆冰水。這種不知趣的人便是不懂得察言觀色,人們在背後一定罵他一聲冒失鬼。所以我們每次接觸到一個人物時,必先看看四周的環境,並明白對方近來的生活情形如何,倘若對方正是得意的時候,你不可在他面前光說不得意的話。
你若具有一般的普通常識,那麼即使你不能有各種專長學問,也足夠應付各式人了。因為縱使你不能應付自如,你總會提問,問話可使對方開口。假定你的對手是醫生,你對於醫學里完全是門外漢,你就可以用問的方法來打開這局面。從霍亂的症狀談到生冷食品,談到維生素,談到補品等等,只要你不討厭,你可一直逗他談下去。遇到教師則問他學校的情形,學生的素質和傾向。總之,問話是一個打開對方話盒的最好方法。
問話最要注意的是:要問對方所知道的問題。問對方所最內行的問題。如果你不能確定對方能否有充分力量答出,那麼還是以不問為佳。
有些問題,你得不到圓滿的答復時,是可以繼續問下去的,但有些是不宜再問的。
「倘若我不能在任何一個人那裡學到一點東西,那就是我處世的失敗。」這話可發人深思,因為虛懷若谷的人,往往是受人歡迎的。記著,問話不僅打開了談話的局面,而且你可以由此增益學問。
問話是表示虛心,表示謙遜,同時也表示尊重對方的意思。替我把信寄了吧?就永遠不如是否幫我寄了那封信?較來得使人聽了舒服。對於一件事情不明白,就不妨請教別人,自作聰明是最吃虧的。一個坦白求教於人的問題,最能博取別人的歡心。可是怎樣問呢?這個問題也值得研究。問話的方法多種多樣,收效自有高低的分別。高明的問法使人心中喜悅,而愚蠢的問話則只有引起對方失笑甚至反感。
「這蛋糕新鮮嗎?」你是否曾經向一個售賣蛋糕的店家問過類似的話,而且還問多次嗎?其實,這是一種不聰明的問話。這種問話,你得不到真實的回答,還會使對方覺得好笑。你跑到酒館里點菜時,問那些服務員:「今天的石斑魚好不好?」這問話是浪費的,因為他一定會說好,除非你是一個熟客人。倘若你用另一種方法:「今天有什麼好的海鮮?」那麼效果就完全不同,你可以吃到真正的海鮮。「今天的石斑魚好不好?」和「今天有什麼好的海鮮?」兩種問話,引起心理上的反應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你所問的不過是一樣東西,只有好或不好的兩個答案。為顧全店家招牌,他不能說不好,並且一樣東西好不好的標準是很難說的。標准既不易定,則他覺得說了個好字並不能說是欺騙你,即使今天的石斑魚並不很好。你所問的只是石斑魚,似乎心目中除了石斑魚不愛吃別樣。那麼服務員覺得對你說好是他的責任。
結果,吃虧的是你,他不過說說,吃下去真的好不好,他並無多大責任,如上面所說,好壞沒有一定標準的。至於你開始便問:「今天有什麼好的海鮮?」表示胸無成見,不管什麼海鮮,只要好便行。這表示你自己謙虛,不自作聰明而請教於他。這問話的定義很廣泛,它不是今天的海鮮好不好?卻是今天有什麼好的海鮮?答者甚至可以說:「今天沒有什麼好的海鮮,但今天信豐雞又肥又嫩,值得一試。」所以他答的范圍是可以很大的。說到那被問者呢?他見你首先求教於他,他的自尊心得到滿足,心中早已高興。海鮮的范圍既廣,只要把各種海鮮比較起來,把當天最好的介紹給你便行,這工作較易應付。你既然全部請教他,他倒不敢不負責,自然會把最好的介紹給你。由此看來,問話事小,提問技巧卻難。
據說,香港一般茶室因為有些客人在喝可可時放個雞蛋,所以侍者在客人要可可時必問一句:「要不要雞蛋呢?」某心理學家應召到一家茶室里去研究如何發展營業時,關於問雞蛋一事,他就說不應問:「要不要加雞蛋?」而是「要一個還是兩個雞蛋?」這樣問法,多做一個雞蛋的生意是絕對有把握的。
說到在交際場合用的普通問話,最要緊的也是語氣溫和、態度謙恭。不可自己先存有成見,與其問「你很討厭他嗎?」或「你很喜歡他嗎?」不如問「你對他的印象怎樣?」但有些卻不妨先裝成有成見。對一個看來有四十歲的人問:「你今年總有三十歲了吧?」是比較問「你今年尊庚?」要好得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