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成人靜脈輸液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靜脈輸液的方法:1.周圍靜脈輸液法。常用上肢靜脈、下肢靜脈、頭皮靜脈(小兒)。A.密閉式輸液法,最長用的輸液法。B.開放式輸液法,能靈活變換輸液種類,用於搶救、手術病人及患兒。C.靜脈輸液留置針輸液法:用於需長期輸液和靜脈穿刺困難的病人。要點:在穿刺上方10cm 2.中心靜脈輸液法。
❷ 打針的技巧 靜脈輸液 月詳細越好
左手綳緊穿刺部位下端皮膚,右手持頭皮針針翼,針頭斜面朝上,進針(與皮膚呈20°)。這里告訴你選擇血管的技巧:
1、老年人:手、足背靜脈輸液法。年老體弱及患多種慢性病患者手足靜脈較細小表淺、皮下脂肪少、彈性差、血管缺少組織支持活動度較大,穿刺困難。因此,穿刺前要仔細了解血管特點或生理異常,必須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淺和粗細。根據手足末梢神經對疼痛刺激較敏感特點,進針應採用快、穩、准及寧淺勿深法逐漸進針,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縮而降低穿刺成功率。進針前比一下針體與血管長度以決定進針長短;穿刺時患者不用握拳,採用自然放鬆法,自然放鬆法明顯優於握拳法,具有進針快、回血快、一針見血率高的優點,明顯減輕進針疼痛感。靜脈輸液中應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綳緊皮膚固定血管下端以減少血管滑動,如部位難以穿刺成功者,可選擇手足背下1/2至指處的血管進行逆行穿刺。
2、小兒頭皮——靜脈逆行輸液法。通常小兒頭皮靜脈輸液多採用向心端逆行靜脈穿刺,但長期輸液患兒因血管破壞較多,短時間不能恢復,如再用穿刺過的血管輸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內壓力增大,液體可通過原針眼向組織間隙滲透造成局部腫脹,有些葯物如滲到皮下可導致組織壞死,給患兒帶來不應有的痛苦。因小兒頭皮靜脈呈網狀分流且無靜脈瓣,逆行輸液速度不會減慢。
❸ 靜脈注射有什麼技巧
1.將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葯液,排盡空氣,套上安瓿。
3.選擇合適靜脈,以手指探明靜脈方向及深淺,在穿刺部位的肢體下墊治療巾或紙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約6cm處扎緊止血帶,用2%碘酊消毒皮膚,待干後以70%酒精脫碘,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
4.穿刺時,以左手拇指綳緊靜脈下端皮膚,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針頭和皮膚呈35度角,由靜脈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
5.見回血,證實針頭已入靜脈,可再順靜脈進針少許,松開止血帶,囑病人松拳,固定針頭,緩慢注入葯液。
6.在注射過程中,若局部腫脹疼痛,提示針頭滑出靜脈,應拔出針頭更換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畢,以消毒棉簽按壓穿刺點,迅速拔出針頭,囑病人屈肘按壓片刻。清理用物。
8.注意事項:
(1)注射時應選擇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的靜脈。如需長期靜脈給葯者,應由遠心端到近心端進行注射。
(2)根據病情及葯物性質,掌握注入葯液的速度,並隨時聽取病人的主訴,觀察體征及其病情變化。
(3)對組織有強烈刺激的葯物,注射前應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滲鹽水,證實針頭確在血管內,再推注葯物,以防葯液外溢於組織內而發生壞死。
❹ 靜脈輸液方法
1)按靜脈輸液法准備輸液器,靜脈留置針及其它用物攜至床旁。
(2)按密閉輸液法操作。
(3)取出靜脈留置針,拔去護帽,檢查靜脈導管和針頭各部位。右手捏緊留置針的回血室部,左手旋緊套於導針外的導官中樞部,切忌導管上移,使管頂超越針頭。
(4)右手取靜脈留置針,使針尖斜面向上與皮膚成40度角進行靜脈穿刺,當回血室內見第一次回血後,隨即調節留置針使之呈10度角,將導管向靜脈內推進0.5~1cm,確保導管進入靜脈中,即可見第二次回血入導管。
(5)松開止血帶,用左手拇、食指握住導管的中樞部,以小指緊壓遠離留置針的靜脈,以阻止血流。
(6)右手握住留置針回血室部使導針固定,同時左手將導管緩慢向前推進,使之全部進入靜脈內,方可將導針完全拔出脫離導管,右手取肝素帽迅速插入導管內。
(7)常規消毒肝素帽橡膠塞部,將已備好的靜脈輸液器針頭(排盡管內氣體)插入肝素帽內。固定留置針,調節滴速,即行持續輸液。
(8)如需暫停輸液,可將輸液器卸下,然後用注射器(預先備好肝素100mg,稀釋成4毫升),向肝素帽內注入肝素0.4~0.6ml,用無菌紗布覆蓋肝素帽及導管中樞部並加以固定,以備再次使用。
輸液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防止發生差錯。
(2)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並發症。輸液器及葯液應絕對無菌,連續輸液超過24小時應更換輸液器。
(3)預防空氣栓塞。輸液時必須排盡管內空氣,防止液體流空;及時更換輸液瓶及添加葯液,輸完後及時拔針。
(4)注意觀察輸液情況。針頭有無滑脫,局部有無腫脹,有無輸液反應。
(5)注意葯物配伍禁忌。抗生素類葯物應現配現用;青黴素G鈉(鉀)鹽與四環素、紅黴素合用可出現沉澱、混濁、變色,效價降低,輸液中需同時加入四環素、維生素C時應先溶解稀釋四環素,再加入維生素C。
(6)注意保護血管 對長期輸液者可採取:①四肢靜脈從遠端小靜脈開始,手足交替。②穿刺時掌握三個環節;選擇靜脈要准;穿刺要穩;針頭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③輸液中加入對血管刺激性大的葯物,如紅黴素等,應待穿刺成功後再加葯,宜充分稀釋,輸完葯應再輸入一定量的等滲溶液,以保護靜脈。
❺ 靜脈輸液正確操作步驟
1、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放置合理。
2、根據醫囑取葯,核對葯液瓶簽(葯名、濃度、劑量、使用方法、有效期),檢查液體質量(葯液有無沉澱、混濁、變色、絮狀物;瓶體有無裂縫,瓶口有無松動),貼輸液卡。
3、配液:將鋁蓋中心部分打開,常規消毒瓶口,按醫囑再次查對葯名、濃度、劑量、使用方法、患者姓名、床號;抽吸葯液加入所需葯物,瓶口壓瓶貼,再次查對並簽名,無誤後放於治療車上,空安瓿置於盒內。
4、推車至床旁,持執行本對床號、姓名,解釋、詢問需要,囑排便。
5、持輸液架到床邊調高度60-80cm。
6、鋪治療巾、扎止血帶、選血管、松止血帶。
7、再次查對葯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檢查質量。打開輸液器,針頭插入液瓶口,關調節夾、掛輸液架上、排氣一次成功,要求液面在莫菲氏滴管的1/3—1/2 處,液面以下皮管內無氣泡、接頭處無液體流出,管道掛滴管處。
8、常規0.5%碘伏棉簽消毒皮膚2 次,直徑8 ㎝,備膠布,在穿刺點上方10-15 ㎝處扎止血帶。
9、取下輸液管道,再次檢查皮管內有無氣泡,排盡針頭內氣體。
10、囑病人握拳,持針柄與皮膚呈15-30°穿刺,見回血後,將針頭少送少許,松止血帶,松拳、松調節夾,膠布固定,收回治療巾、止血帶。
11、調節滴數:成人60-80 滴/分,兒童20-30 滴/分,觀察穿刺局部情況,詢問病人感覺。
12、再次查對床號、姓名、葯名、濃度、劑量、時間、用法,整理衣被,交待注意事項。
13、填寫輸液巡迴卡,填寫輸液者姓名於輸液瓶簽上。
14、整理用物歸位、洗手。
15、輸液完畢,啟膠布,反折皮管(或關調節器),快速拔針,壓迫1-2 分鍾至不出血為止,記錄輸液結束時間。
16、整理衣被,詢問病人需要,放下輸液架,提瓶,將輸液架放於妥當位置。
17、排盡余液,處理輸液器,將輸液器針頭等銳利部分剪下放於銳器盒內,其它部分放於醫用垃圾袋內。
18、洗手。
❻ 靜脈輸液有什麼特殊的技巧嗎
靜脈輸液是臨床上最基本的護理技術操作之一,在護理工作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減輕病人痛苦,保證輸液質量,經臨床實踐與研究總結出許多技巧,現介紹如下。 1.持針手法 靜脈穿刺時,右手拇指、食指持針柄上下面,刺入皮膚後,拇指、食指持針柄前後面,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痛苦輕。因為在進針的開始,手持針柄的上下面,接觸面積大,用力均勻,針頭穩定,針頭進皮速度快,痛覺作用時間短,病人疼痛輕。針頭刺入皮膚後改為拇指、食指持針柄的前後面,以暴露針梗的尾部,便於觀察靜脈回血,以免刺破血管。 2.不同病人的靜脈穿刺法 對血管粗而明顯易固定者,應以20°角從正面或旁側進針;對皮下脂肪少靜脈易滑動者,左手拉緊皮膚以固定血管,以30°角從血管右側快速進皮刺入血管易成功;對脫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採用熱敷使血管擴張,針頭從正面以25°角快速進皮,然後輕輕挑起皮膚,當針頭進到1/4時,針頭稍向下傾,再挑起靜脈慢慢進針到位,這樣使上下血管壁分離,以免刺破血管;對浮腫的病人應選擇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壓使之暴露,消毒後快速進針;對頭皮靜脈穿刺的病人以5°角採用直刺,進皮後沿血管方向緩慢下潛,見回血後前進少許即成功。 3.易回血法 按常規輸液排氣後夾緊調節器,調節器下部的輸液管前端返折,並擠去前端液體0.2ml或0.5ml,固定返折處,穿刺針進入皮下後,松開返折處,按常規法穿刺血管,一旦刺入血管,可見快速回血。若血管不見回血時,可用手向遠心端擠捏頭皮針塑料管,增加頭皮內的負壓即見明顯回血。 4.非握拳穿刺法 扎止血帶,患者手背向上自然平伸,護士掌心向下,緊握患者手指根部及手指,拇指、食指分別在患者手背兩側,綳緊手背皮膚,選擇血管進行穿刺,穿刺角度為5~15°。此法穿刺血管暴露明顯,易於穿刺成功。 5.拔針後按壓法 在靜脈穿刺時皮膚針眼和血管針眼往往不在同一點,兩者距離與進針角度及皮下脂肪厚度有關。因此,輸液完畢拔針時將棉簽與血管平行直壓在血管上,棉簽頂端超過皮膚針眼近心端1~2cm,使皮膚針眼及血管針眼同時被壓。切勿用力按壓血管時拔針,因按壓力與快速拔針時針尖的銳角會產生切力,導致切割血管的機械性損傷,而應輕壓皮膚,迅速拔針後再稍加力量按壓2~3min,這樣能減少皮下出血的發生。肘部靜脈穿刺後讓患者伸直前臂,棉簽與血管平行按壓3~5min即可,切忌曲肘壓迫止血。以免形成皮下淤血。 6.不同進針長度對血管壁的損傷 通過臨床觀察,在同一體同一葯物同一部位進行靜脈穿刺,針頭進入血管短的,對血管的損傷小,血管使用壽命長,病人疼痛反應小,反之則相反。這主要是因為注射針頭對血管壁的局部機械性損傷所致。進入血管的針頭越長,對血管壁的機械性刺激和損傷面積越大,對血管壁的損傷越嚴重,紅細胞及其血漿成分滲出越多,血管淤血越明顯。由於大量血管內皮細胞被破環,膠原暴露,極易激發血栓形成及血栓極化而阻塞管腔。提示臨床上靜脈輸液穿刺時見回血後,確定針頭在血管內,在能達到牢固固定好針頭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進入靜脈的針頭長度。特別是長期輸液的危重病、慢性病、腫瘤化療病人,對延長病人靜脈的使用壽命、減輕病人的痛苦、預防靜脈炎的發生有著重要的臨床使用價值。 7.「S」型固定法 頭皮靜脈穿刺可採用「S」型固定,即穿刺見回血後用4條膠布(0.8×7cm)固定。第一條膠布橫貼固定針柄部,第二條膠布橫過針柄部下方向上交叉後固定,第三條膠布一端橫貼無菌小棉球於皮膚針眼處,一端同時橫貼頭皮針塑料管,將頭皮針塑料管固定在針柄左或右側,第四條膠布一端橫貼於第三條膠布重疊固定頭皮針塑料管,另一端橫貼在頭皮針向下彎曲的塑料管與皮膚上,將頭皮針塑料管固定成「S」型狀。其特點:(1)形成兩個彎曲,緩沖力大;(2)彎曲的曲率小,針頭的橫向力小;(3)針頭以外增加了兩個固定點,固定點多針頭的穩定性好。此方法符合力學原理,操作簡單、易固定、效果好,是一種理想的頭皮靜脈穿刺固定方法。 綜上所述,這些技巧能使靜脈穿刺方法盡量做到無痛、微痛,提高一針見血的成功率,避免對血管機械性、化學性損傷,使輸液技術向快捷性、准確性、安全性方向發展,值得推廣應用。
❼ 靜脈輸液的輸液技巧
靜脈輸液是臨床護士必須掌握的常規護理技術操作,雖看似簡單,卻有不少技巧。如果使用得當不僅能有效減輕病患的疼痛感,還能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醫患糾紛。在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實踐中,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立足崗位特點,現總結了幾點技巧。
如何配製液體
配製液體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和「三查七對」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葯液,防止發生輸液反應。
如何排氣
在靜脈輸液中,如何才能達到快速排氣的目的呢?排氣時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氏滴管下段輸液管在手中盤好順提往上舉,使莫菲氏滴管倒轉向上打開輸液管調節器,觀察液體流入莫菲氏滴管至1/3處時關緊調節器,隨即放下手中輸液管,待莫菲氏滴管下少量空氣自動逸上莫菲氏滴管里的液面後,再打開調節器使液體成滴狀流下而不能成線狀,因成線狀壓力大,可將莫菲氏滴管上部氣體壓入下段管而形成較多氣泡;當葯液從針頭流出時,可將調節器向上推至莫菲氏滴管下關緊,達到排氣目的。
如何選血管
老年人——手足背靜脈輸液法年老體弱及患多種慢性病患者手足靜脈較細小表淺、皮下脂肪少、彈性差、血管缺少組織支持活動度較大,穿刺困難。因此,穿刺前要仔細了解血管特點或生理異常,必須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淺和粗細。根據手足末梢神經對疼痛刺激較敏感特點,進針應採用快、穩、准及寧淺勿深法逐漸進針,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縮而降低穿刺成功率。進針前比一下針體與血管長度以決定進針長短;穿刺時患者不用握拳,採用自然放鬆法,自然放鬆法明顯優於握拳法,具有進針快、回血快、一針見血率高的優點,明顯減輕進針疼痛感。靜脈輸液中應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綳緊皮膚固定血管下端以減少血管滑動,如部位難以穿刺成功者,可選擇手足背下1/2至指處的血管進行逆行穿刺。
小兒頭皮——靜脈逆行輸液法通常小兒頭皮靜脈輸液多採用向心端逆行靜脈穿刺,但長期輸液患兒因血管破壞較多,短時間不能恢復,如再用穿刺過的血管輸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內壓力增大,液體可通過原針眼向組織間隙滲透造成局部腫脹,有些葯物如滲到皮下可導致組織壞死,給患兒帶來不應有的痛苦。因小兒頭皮靜脈呈網狀分流且無靜脈瓣,逆行輸液速度不會減慢。
確定進針角度
靜脈穿刺傳統的進針角度為15°~30°,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增大針頭與皮膚之間的進針角度更易穿刺,且由於角度大,通過真皮層的時間減少,可減輕進針引起的疼痛或達到無痛。劉素芬[2]等也通過力學分析和實踐證明以45°或接近45°角進針容易且省力,不會出現皮膚隨進針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現象。
如何控制滴速
輸液過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發生變化,根據臨床實踐發現有以下原因:(1)由於開始穿刺時針頭斜面與血管壁相貼,當時滴速不快,輸液中因患者體位變化使針頭斜面離開血管壁,結果自行變快。(2)目前使用一次性輸液器,常出現滴速調節器失控。一般根據葯物理化性質和治療要求調節滴速,輸入對血管刺激較強葯物應適當減慢滴速,以保持滴速即適合治療要求又盡量減少葯物刺激對血管的損害,使患者在不影響治療的情況下和相對舒適感受中輸液。絕大多數患者輸液時希望盡快滴完,特別是臨近吃飯或需大小便時其心情更迫切,此時患者常自行或請求工作人員將滴速調快,為避免發生意外,工作人員需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滴速加快會使循環血容量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加,心肺負擔加重,易導致心衰和肺水腫等結果,從而達到接受滴速的目的。
更換液體技巧
更換液體時如液體瓶內加入其他葯物,其壓力與大氣壓接近或大於大氣壓,應先瓶口向上,插輸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氣後再倒掛在輸液加上。這樣可避免液體由通氣管流出減少葯物治療量而影響治療。掌握更換液體技巧,可避免造成葯物浪費和預防滴管內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氣進入靜脈,給患者造成空氣栓塞的隱患。
拔針的技巧
根據經驗發現:最佳拔針時間是在滴壺內液體滴完,輸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顯減慢或停止時。傳統拔針法 用棉簽按壓針眼處拔針,這種拔針方法的不足之處是:(1)會使針尖兩側對血管壁產生切割力,血管損傷可釋放致痛因子;(2)血管內膜損傷,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出現血腫,不利於下次穿刺。
無痛拔針法 拔針時先分離膠布只留壓針眼棉簽這一條膠布不分離,快速拔針後立即用大拇指順血管方向按壓兩個針眼。由於進針角度及針梗走行方向不同,為了止血,血管針眼與皮膚針眼一樣需要得到有效按壓。按壓針眼切忌邊壓邊揉,反復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針眼重新出血。凝血機制好者連續按壓時間為2~3min,最佳按壓時間為3~6min;凝血機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葯物者需按壓15min以上。
加快患者康復
輸液環境過於肅穆與安靜難以分散患者對穿刺的注意力,易使其情緒緊張增加穿刺疼痛感。所以在輸液過程中可適當的分散患者對輸液部位的注意力,減少疼痛和寂寞,有利於患者康復。
心理護理
在操作過程中,有效的給患者做好心理護理,比如在進針的時候做好心理准備,穿刺完以後給予鼓勵讓患者放鬆,拔針之後交代注意事項等。
❽ 靜脈輸液進針技巧
不要急 多打就好了 不過我們獸醫打針就沒你們考慮那麼多了 呵呵 輸液的時候 幫過我打針 那些狗都基本上不動
❾ 靜脈輸液的方法和進針方式。
進針後有回血說明你扎進血管了,可不一會就會腫說明你又把血管挑破了。
說明你進針是正確的,但進針後何時停止,固定時如何不讓針頭滑動是有問題的,你需要在這兩個方面加強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