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快速寫好行書:)
不知你的楷書練得真么樣了。入門行書主要就靠楷書基礎。楷書寫的好,稍微的加以簡練快捷就已進到了行書之列。要想快速寫好行書必須把字的筆順搞清楚,然後根據楷書基礎攜帶連筆(凝絲)根據自己的理解臨摹名家字帖慢慢就好了。
『貳』 如何寫行書
要寫好毛筆字其實橫簡單,關鍵在於方法,如果方法錯了,那可想而知,那麼什麼樣的方法才行之有效呢,我的理解是要經過幾個步驟:
一,掌握基本筆畫的的寫法(筆法),筆畫大體分為八種,但是都有起筆,行筆,收筆的過程,而不是橫塗豎抹,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二,偏旁部首的寫法,根據漢字的偏旁特點可概括為字頭,字底,左旁,右旁,以及包圍等
三,結構的寫法(字法),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可分為獨體和合體,為了便於記憶,簡單把結構分成正三角形(二,三,王等),倒三角形,(丁,下,可等)斜三角形(少,夕,歹等),菱形的有(十,千,干)以及(今,令,合)等,確定字形之後,再找出字的主筆,一定要記住每個漢字的主筆就有一個,要伸開,其他筆畫要縮。
四,章法(也可以理解為排版方式),楷書比較規矩,字距和行距要等齊劃一,也可字距近,行距遠,行書的章法比較自由一些,不過都是中線取直。
通過以上的步驟練習,起碼對書法的學習有一個宏觀的認識,貴在堅持就會見成效了。
至於你說的是描還是摹寫,那要看你的基礎了,剛入門的話我建議用雙鉤填墨的方法,那樣效果不錯。等有了基礎之後再對臨就可以了。
『叄』 怎麼才能寫好行書
1樓簡直是誤人子弟,搞清楚什麼是行書和標准字再回答這個問題。
1,要學好行書,先學好楷書;
2,學楷書選好自己適合的,歐,顏,王,柳可選,其他不推薦;
3,行書可選王,歐;
4,行書不在快,在意,形
『肆』 怎麼寫行書
學寫行書,是大家普遍感興趣的事情。因為行書是一種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書體,它比楷書簡括,比草書易識,實用價值高,藝術表現力強,是民間應用最為廣泛的手寫文字,也最受人們的喜愛。由於行書比其他書體更善於抒發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在書法展覽中,行書作品總是佔有很大的比重。大凡書法愛好者,沒有一個人不在行書上狠下功夫的。
縱觀中國書法發展史,自魏晉以來的近兩千年中,篆、隸、草、楷諸體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和不景氣的變化過程。如周秦時期的篆書和漢代隸書,自唐以後皆一厥不振,直至清代才得以發揚和光大。唐代的楷書最是登峰造極,然自唐以後也是每況愈下。至於草書更是太「陽春白雪」了,一直和盛者蓋寡。唯有行書自產生以來一直不斷地向前發展著。東晉以降,行書藝術更是盛行不衰流派紛呈,顯現出它那極為旺盛的生命力。
關於行書,唐虞世南說,行書之體略同於真。唐張懷瓘說,行書之體是真書的小偽,其體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有人說,楷如立,行如走,這種說法比較通俗形象。
關於行書的史略,晉衛恆《四體書勢》說:「魏初有鍾胡二家為行書法,俱學於劉德升,而鍾氏小異,然亦各有其巧,今盛行於世。」據史料記載,鍾繇(公元151—230)、胡昭(公元85—173),均為三國時期魏國的書家,劉德升(公元147—189)則為東漢時期書家。據此推斷,行書大約萌始於漢代而大盛於晉代,距今約有1800年之久。
關於行書的種類,唐張懷瓘說,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兼真者謂之真行,兼草者謂之行草。這就是後人所謂行書有行楷、行草之說的依據。
行書源於楷書,然行與楷相比較,二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就線條而言,楷法筆筆規正、橫直分明,行則伸縮、收放自由、弧多於直。就結體而言,楷法結構字字規范平正,行則可正可欹,可大可小,變化不拘。就行筆速度而言,楷法行筆較慢,行則較快且酣暢淋漓。加上行書又大力吸納草法,常常以簡代繁,以圓轉替代方折,加強了字里行間的呼應和連貫。因此,行書的特點是既具楷書之規矩,又具草書之靈動,筆法較為豐富,時而側鋒配合中鋒以露鋒入紙凌空取勢,時而方圓並用藏露結合以剛柔相濟。行書用筆講究起筆得勢、行筆得力、起收呼應、起迄分明,這些都是行書有別於楷書的重要特徵。此外,行書的兼融性很強,大凡今草之飛舞流動、章草之渾郁凝練、魏碑之方勁厚朴、隸書之氣骨沉著、篆書之遒麗勻整,行書都很善於運用和表現,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徵。行書雖出於楷書而又異於楷書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由於草書的介入,行書常常會對楷書中的某些偏旁部首的寫法作一些刪省、改革;二是行書為了自己書寫便捷的需要,也常常會改變楷書的原有書寫筆順,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貌;三是行書常常在點畫與點畫之間,增加了連綿和引帶的手法,產生了某些牽絲和鉤挑,形成了自己的脈絡相通、意氣流動、生動活潑的性格特徵。
初學行書,應採取如下學習步驟循序漸進:
首先是先要對行書的偏旁部首作重點練習。書寫行書的偏旁部首,其行筆速度應略快於楷書。筆畫之間可隱約產生出一種自然纖細的游絲,使人感到有婉轉輕靈的意味。其間,書寫點畫時用筆要慢些,在筆畫之間互相轉換時,用筆要快些,游絲不可粗於或重於點畫。
其次是要在選定帖子的基礎上,逐字打好攻堅戰,並要在「熟」上狠下功夫,以逐步了解和掌握行書有別於楷書的特徵和寫法。平時可多作一些書空練習,如古人所說,「坐以指畫膝,卧以指畫席」,是解決「熟」的問題的重要環節。
再次是要在逐字「攻堅」的基礎上作逐行的攻堅,重點了解和掌握上下字之間的過渡及氣息貫通,逐步了解和掌握上下字之間的顧盼、承應的用筆技巧和方法。行書的字群排列,或大或小、或粗或細、或重或輕、或正或欹、或放或收、或開或合,都應各盡其態、各得其所、協調有序。
最後,要在一行一行學習的基礎上擴大為章法的學習和臨寫。行書很注重自己的筆勢和筆意方面的表達,積字成行、積行成篇要求有一氣呵成的氣魄和膽略。通篇的章法學習和臨寫,有助於日後的行書創作學習。在通篇的章法學習和臨寫中,要加強「背臨」和默寫,這樣更有利於在「熟」字上下功夫。
學習行書創作要先構思後動筆,要「不打無准備之仗」。在創作前,要充分做好各項准備工作。如正文內容和章法的確定,創作工具及文房四寶的准備(對所用的工具材料,一定要非常熟悉和了解),對正文文意的學習和領會,以及營造好創作的心態和環境等。下筆之前一定要做到胸有成竹。正文中的首字和首筆非常重要,其成敗得失關繫到全局,沒有足夠的把握就不要輕易下手。一旦揮毫寫字一定要自信,不得患得患失或雜念纏身。寫草字一定要注意草法的正確性,不得任意杜撰。孫過庭說,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成通篇之准。在同一篇書法作品中,作品的基本格調和風格必須保持一致。行書很講究墨法,濃淡枯濕之間要巧妙搭配。行書書寫時要一筆多字,一墨多字,不可蘸一筆寫一筆,亦不可千字一濕或千字一色。怎樣把握墨色,這對作者來說至關重要。此外,行書創作者還應注意加強對所選正文文意內容的學習和理解,以便藉助於文學作品來升華自己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總而言之,初學行書的人,不僅要知其法,更要盡其理,因為書學貴在心到。所謂盡其理,則需要在提高審美層次上下功夫。唐孫過庭說:「心不厭精,手不忘熟。若運用盡於精熟,規矩黯於胸襟,自然容於徘徊,意先筆後,瀟灑流落,翰逸神飛。」這,就是我們行書學習的努力方向。
『伍』 如何寫好行書
行書的用筆有以下幾個特點:
1、點畫以露鋒入紙的寫法居多;
2、以歟側代替平整;
3、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復的點畫;
4、以勾、挑、牽絲來加強點畫的呼應;
5、以圓轉代替方折;行書的結構特點:大小相兼。就是每個字呈現大小不同,存在著一個字的筆與筆相連,字與字之間的連帶,既有實連,也有意連,有斷有連,顧盼呼應。收放結合。
一般是線條短的為收,線條長的為放;回鋒為收,側鋒為放;多數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轉換,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疏密得體。一般是上密 下疏,左密右疏,內密外疏。中宮緊結,凡是框進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劃圈的筆畫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緊壓,行距拉開,跌撲縱躍,蒼勁多姿。濃淡相 融。
行書書寫應輕松、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合。墨色安排上應首字為濃,末字為枯。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適宜,濃淡相 間。和草書差不多,但沒那麼草。行書創作時的要求:首先要懂得鑒賞或創作的要求。一件好的書法作品有三條標准,即理法通達、筆力遒勁、姿態優美。古人雲: 「寓新意於傳統,寄妙理於法度。」「神韻為上,形質次之。」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力求達到線條美、結體美、章法美、墨色美,神韻為上。
其次要認認真真臨摹,學會正確用筆,又要敢於突破。臨摹要選好名賢妙跡,從讀臨碑帖中體驗古人的心律、節奏、氣韻。得之於心,施之於手。主帖要反復讀、 臨,主要是解決筆法、用筆、結體問題。繼承是創新的重要基礎,創新是繼承的必要發展。從「走進去」再「走出來」,從形似到神似,形成鮮明的個人風貌。所謂 「采百家花,釀自家蜜」。
再次,在創作前要充分醞釀。借鑒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對題材、體裁和表現方法等創作構思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對每個字的結體要認真考慮,盡量不出現 類同的字或筆畫;對章法要精心安排,可以事先打好小樣,但在書寫時思緒又不能受其束縛;運筆要講究節奏、力度,前人所謂的「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 媚之內」,說的就是用筆方法的具體體現。
(1)錯落大小:由於「放縱體勢」,行書單字的高矮、寬窄、面積不盡相同,甚至懸殊很大。因此行書採用 「縱有行,橫無列」的章法。由於一行字的字數不固定,便容許寫得很長;由於橫向有一定的伸展餘地,便容許寫得很寬。這樣,行書在字型結構方面便有了一個相 對自由的創作空間。
(2)調整輕重:「平衡」是造型藝術美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要取得平衡,必須學會調整輕重。
(3)左右揮灑:漢字有伸向左右的撇捺,他們向左右揮灑,不僅使字的神採得以展現,而且可以方便地進行行間的錯落穿插,還能有效的調整輕重。因而「左右揮灑」成為行書布局的常用方式。
(4)上下貫穿:貫穿行氣是行書布局謀篇的最重要的技巧。
(5)力求和諧:以上四點是行書布局謀篇的具體方法,「和諧」則是布局謀篇的整天要求。不論篇幅大小,字數多寡,都是一個統一體,和諧主要包括一下幾點:筆觸和諧統一、間白和諧統一、風格和諧統一、字體和諧統一。
『陸』 求行書寫法 各種字的寫法 連筆方法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游絲的痕跡,這就是絲連。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經過對幾組楷書與行書個字的分析,發現楷書與行書書寫時,點畫的寫法,用筆需遵循的准則,如中鋒,鋪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鋒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書書寫時比較舒展,流動。
行書的用筆有以下幾個特點:
[1]點畫以露鋒入紙的寫法居多;
[2]以歟側代替平整;
[3]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復的點畫;
[4]以勾、挑、牽絲來加強點與畫的呼應;
[5]以圓轉代替方折;
『柒』 如何練好行書
1、首先要練眼
宋代的書法家黃庭堅說:「古代人學習寫字不都是依靠臨摹,他們常常把古人的書法作品張掛在牆壁上,專心致志的觀看它,看準了才下筆。」讀的帖越多,眼力就會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寫才好,好在哪裡。
有一個成語叫「眼高手低」,我認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發現不了美,不知什麼是美,就更談不上創造美了。有不少同學以為書寫潦草是所謂的行書,導致他們以丑為美的原因是他們「眼低手也低」。
2、其次要練心
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還要把寫得好的範字牢牢地記在心裡,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腦里,無論何時,一旦提到這個字,馬上就能想出這個字在字帖上的形狀。做到胸有成帖,腦有成字。
3、第三要練手
練眼和練腦是為了搞清字該怎樣寫。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寫出這種最好效果,因為腦不一定能指揮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揮得了筆。練手就是要達到心手一致,手筆一致的境界,所以練手也是至關重要的。
練手主要是練指力、練腕力、練手感。寫字的時間長了會感到手指發痛,手腕發酸,手不聽使喚,多鍛煉這一現象就會消失。經常幫老師在黑板上抄題的學生和辦黑板報的學生寫字往往又快又好,他們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練出來的。
還要注意練手感,讓大腦能指揮手,感覺到筆變成了手的一部分,變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輕松的指揮筆,想快則快,想慢則慢,想輕則輕,想重則重,想寫出什麼樣的效果就能寫出什麼樣的效果。
4、第四要練結構
因為練字的關鍵是掌握字的結構。字的結構是指字的筆畫的長短比例及筆畫間的穿插避讓關系。謝曉東在歌曲《中國人》中唱道:「最愛寫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漢字的結構特點。
掌握了漢字的結構,寫出了方方正正,結構美觀的黑體字,將其筆畫稍加變化就能寫出宋體、魏體、楷體、仿宋體、龐體、司馬體、隸書等各種字體的漢字。如果掌握不住漢字的結構,無論如何對字的筆畫進行修飾,進行美化,都是難看的贅物,越變越難看。
5、第五要練筆畫
不少同學練過書法,他們從楷書練起,許多運筆的規則都忘了,只記住了頓筆。結果寫出來的字拖拉累贅,狀如鬼畫符。要從黑體字練起,抓住字形,取消頓筆。
學習行書要注意把握幾個要點:
一、擺脫楷書的法則
練習楷書時,我給大家講的是起筆藏鋒,轉折處要有提按的變化,鉤的筆畫要先頓筆再挑出等等,這些要領在寫行書是要盡量擺脫和忘記。打個比方,如果把楷書比作武術套路的話,那麼行書就是散打,不能每一招一式都從頭開始,講究的是流暢。
二、認真的臨摹
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摩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在臨摹時,要給自己找一本好的字帖,趙孟頫的膽巴碑就是很好的字帖,可以練毛筆字,也可以縮小復印了練硬筆書法,硬筆書法家盧中南、丁永康、吳玉生等人的字帖都可以臨寫。
三、讀帖
練習書法的途徑不外乎臨帖和讀帖兩種方法,而練習行書,讀帖特別重要。我們起點書畫班牌匾的書寫者田惠君,是我的好朋友,愛好和我差不多。他練字的方法就是讀帖,很少臨帖,寫起字來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本來是寫隸書的,但是行書也非常優秀。
四、勤於練習
練習行書在開始的時候有一個適應的階段,在寫不好的時候覺得沒面子,沒關系,可以在筆記本上練習,也可以在寫日記的時候,練慣用行書寫給自己看。熟能生巧,從一個字到一段字,從幾個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漸掌握行書的規律,慢慢也就形成了屬於你自己的行書風格。
『捌』 行書怎樣寫的又快又好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游絲的痕跡,這就是牽絲。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經過對幾組楷書與行書個字的分析,發現楷書與行書書寫時,點畫的寫法,用筆需遵循的准則,如中鋒,鋪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鋒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書書寫時比較舒展,流動。
行書的用筆有以下幾個特點:
[1]點畫以露鋒入紙的寫法居多;
[2]以歟側代替平整;
[3]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復的點畫;
[4]以勾、挑、牽絲來加強點畫的呼應;
[5]以圓轉代替方折;
結構特點
大小相兼。就是每個字呈現大小不同,存在著一個字的筆與筆相連,字與字之間的連帶,既有實連,也有意連,有斷有連,顧盼呼應。
收放結合。一般是線條短的為收,線條長的為放;回鋒為收,側鋒為放;多數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轉換,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體。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內密外疏。中宮緊結,凡是框進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劃圈的筆畫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緊壓,行距拉開,跌撲縱躍,蒼勁多姿。
濃淡相融。行書書寫應輕松、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合。墨色安排上應首字為濃,末字為枯。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適宜,濃淡相間。和草書差不多,但沒那麼草。
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摹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在臨摹時,要給自己找一本好的字帖,趙孟頫的膽巴碑就是很好的字帖,可以練毛筆字,也可以縮小復印了練硬筆書法,硬筆書法家盧中南、丁永康、吳玉生等人的字帖都可以臨寫。練習毛筆字的同時練習硬筆字,對學習書法的好處是非常大的,可以互補。毛筆字是精雕細刻,硬筆字是反復琢磨,從大到小,再從小到大,非常有益於加強對書法學習的理解。
『玖』 如何書寫行書
自學書法當然要靠練,但要有好的方法。
1、你最好先到書店買一本大學用的實用書法教程,認真讀完,對書法首先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掌握比較全面的基礎知識。這對你在書法方面的發展,堅持正確的方向和路子是十分必要的,
2、選一本名家的並且是自己喜歡的字帖,認真臨摹。一般說來,應該按楷行草的順序學習。達到自己覺得比較滿意的程度時,(如果你天天堅持練習,這段時間估計要半年至一年半),你就可以拿著自己的習作去拜師了,這時拜師求教才能領會老師的指導,因為你有實際體會,效果就好。這就是我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讓你拜師的原因。這是對成年人自學而言的,幼兒另當別論。
3、書法是一門很高深的藝術和學問,要想搞好,必須刻苦練習,持之以恆,堅持一生。除了有決心有信心以外,就要隨著水平的不斷增長,不斷地擴大知識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和修養,這對學好書法都是有作用的。至於該學點什麼,你在實踐中慢慢體會吧,現在也不必一下說得太多。
4、如何練字?有人以為,每天寫得越多越好,其實,寫得多並不一定效果好。要有好的方法。你買本自己喜歡的字帖,例如,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一)或《聖教序》。你應該首先用心去看看字帖的每一個字是怎麼寫出來的,反復看,反復想,開始不要貪多,每天一兩個字,把這一兩個字寫得覺得可以了,再逐漸增多,每天三五個字, 七八個字,十幾個字,總之,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好。看什麼,想什麼?一看筆畫形狀,點橫豎撇捺是什麼形狀的。二看字型,字是什麼形狀的,就是組成字的那些筆畫是怎麼安排組合在一起的,哪筆長,哪筆短,哪大,哪小。三看字和字之間怎麼過度的,就是上下字之間怎麼聯系的。四看行與行之間是怎麼聯系的。看清楚了還要想明白,就是想明白人家是怎麼寫出來的,筆是怎麼動的,就是寫字的筆路,筆順。只有看清楚了,並且想明白了,再去下功夫苦練,才能把字寫好。你有寫好字的願望,再有好的方法,再加上你的持之以恆的毅力,可以肯定,十天見初效,一個月會有大變化,三個月會令人刮目相看,不到半年,你的一手好字就練出來了。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