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國畫的技巧與方法

國畫的技巧與方法

發布時間:2022-02-05 14:50:48

㈠ 中國畫有哪些技巧

中國畫的筆法

筆法,是運用毛筆的方法,包括執筆法、筆鋒的運用和各種用筆的技法。執筆法和筆鋒的運用是只談用筆,而各種用筆的技法,則是筆中有墨,墨中有筆。筆、墨、水三者是魚水關系,不沾水、不沾墨的凈筆不會出形,純水、純墨不用筆也難上畫面,潑墨、潑彩也要用筆因勢利導。為講述方便則將筆法與墨法分開講。

執筆法

古人把執筆方法歸納為擫、押、鉤、格、抵五個字。

「擫」是用大指肚緊貼筆管的內側。「押」是用食指第一節貼住筆骨外側和大指內外配合。「鉤」是用中指第一、第二節彎曲如鉤地鉤住筆的外側。「格」是無名指第一、二節之間的骨節緊貼筆管用力把中指向內的筆管擋住並向外推。「抵」是用小指托在無名指下面抵住中指的鉤。

學會正確的執筆方法後,再學運腕,用五字執筆法還要做到「指實掌虛」,掌不僅要虛還要豎起來,「掌豎才能腕平」,「腕平才能懸肘」。懸腕是把手腕離開桌面,懸腕的運動軸心在肘。其旋轉的幅度可以加大。如畫大幅作品,是站在案前作畫,還必須懸肘,懸肘的運動軸心在肩,旋轉的幅度大於懸腕,但畫工筆人物面部五官的細微處,必須枕腕來畫,即把手腕靠在桌面上,這樣指頭也得以穩定,便於描繪其精細處。

筆鋒的運用

毛筆的筆頭分三段,最尖的部位是筆尖,中部是筆腹與筆管相接處為筆根。筆鋒有中鋒、側鋒、順鋒、逆鋒的區別。

中鋒是將筆管垂直,筆尖正好留在墨線中間,畫出的線條挺拔流暢,中鋒也叫正鋒,或叫正用筆。用中鋒畫的線沒有明顯的粗細變化。畫時提、按用力比較均勻,行筆較穩。若用力不勻,有輕有重,則線條會有粗細變化。

側鋒是筆管與紙面不垂直,筆管傾斜,行筆時筆管所指的方向和所畫的線條方向也有一定的角度,筆尖不在墨線中間, 筆尖的一邊光,筆腹的一邊毛,並有飛白的效果,側鋒線條一邊輕、一邊重,有一種切削感。

順鋒是指筆從懷內至懷外(由左向右):由上向下,這樣的筆鋒呈順勢,叫順鋒用筆。

逆鋒則與順鋒向相反的方向行筆,筆鋒也採用逆勢。正用和倒用都可以逆行筆,於筆鋒推進中,受阻散開自然形成飛白效果。按筆的輕重,行筆的快慢,畫出的效果也不相同。

筆鋒的運用還有:「提按」、「轉折」、「虛實」、「滑澀」、「頓」、「戳」、「揉」等方法。

用筆通常容易有三種毛病,即「版」、「刻」、「結」。「版」,缺少腕力,下筆猶豫不定,勾畫出的形狀不準確、不自然、扁而平缺少立體感。

「刻」,筆跡顯露,運筆呆滯,轉折的地方出現不應有的稜角。

「結」,筆跡遲頓,該散的地方散不開,運筆不流暢。

筆法必須服從為客觀形象造型的要求,同時必須接受畫家思想感情的指揮,所以由於描繪對象和畫家個性感情的不同,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筆法和藝術效果。

--------------------------
相關內容:

筆墨是中國畫的特色,精華所在,沒有筆墨不能稱其為中國畫,筆墨一詞從廣義上講,指利用筆墨達到的畫面氣象,色彩,章法,意境,品味等諸方面的繪畫語言。狹義的筆墨專指用筆用墨的技巧。

1、用筆《古畫品錄》中六法:骨法用筆。是指用筆要有力度,有骨氣,心隨筆轉,意在筆先。具體說來即提,按,順,逆正,側,藏露,快,慢等。用筆要覺著、痛快,講究提按、順逆、快慢、轉折、正側、藏露等變化。
山水畫運筆有中鋒、側鋒、藏鋒、露鋒、逆鋒、順鋒等方式。中鋒運筆,垂直,行筆時鋒尖處於墨線中心,用中鋒畫出的線條挺勁爽利,多用於勾勒物體的輪廓。側鋒運筆,手掌向左偏倒,鋒尖側向左邊,由於是使用筆毫的側部,故筆線粗壯而毛辣,多用於山石的皴擦。

藏鋒運筆,筆鋒要藏而不露,橫行「無往不復」,豎行「無垂不縮」,古人稱之為「一波三折」,畫出的線條沉著含蓄,力透紙背,常用以畫屋宇、舟、橋的輪廓,也用於山石的勾勒,樹乾的雙勾。露鋒則使點畫的鋒芒外露,顯得挺秀勁健,畫竹葉、柳條便是露鋒運筆。逆鋒運筆,筆管向前右傾倒,行筆時鋒尖逆勢推進,使筆鋒散開,筆觸中產生飛白,這種點、線具有蒼勁生辣的筆趣,樹干、山水的勾勒、皴擦都可運用。順鋒運筆與逆鋒相反,採用拖筆運行,故畫出拇條輕快流暢,靈秀活潑,勾雲、畫水常用此法。

中國畫運筆方法十講究,從古至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黃賓虹先生提出的「五筆」之說,「五筆」即「平、圓、留、重、變。」所謂「平」,是指運筆時用力平均,起訖分明,筆筆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輕浮,要「如錐畫沙」。所謂「圓」,是指行筆轉折處要圓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釵股」。所謂「留」,是指運筆要含蓄,要有回顧,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誕獷野,要「如屋漏痕」。所謂「重」即沉著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墜石」,不能象「風吹落葉」,即古人說的「筆力能扛鼎」的意思。所謂「變」,是指用筆有變化,或用中鋒或用側鋒,要根據表現對象的不同而變化,不能執一。二是指運筆要互相呼應,「意到筆不到,筆斷意不斷。」筆線的形式概括起來無非是畫線時求得粗、細、曲、直、剛、柔、輕、重的變化和對比,使之為所描繪的對象「傳神寫照」。山水畫的線條的提倡:枯而能潤,剛柔相濟,有質有韻。

枯而能潤上乘用筆應有「乾裂秋風,潤含春雨」之妙。「太濕則無筆,太枯則無墨」,所以,必須學會運用枯、潤這一對矛盾,使一對矛盾統一起來。哪么這種筆線是怎樣畫出來的呢?李可染先生說得非常清楚:「筆內含水不要太多,這樣運筆則蒼;行筆澀重有力,就能把水份擠出來,這樣運筆鍘潤。」剛柔相濟是指筆線形式要達到既不柔弱又不剛直的完美境界。剛和柔,又是用筆上的一對矛盾。不會運用這對矛盾,往往不是失之「剛」,就是失之「柔」。著名畫家黃賓虹、李可染、陸儼少先生把剛柔這對矛盾處理得非常的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陸儼少的畫中,山石的勾勒,樹、苔的點擢,蒼勁雄健,勢挾雷霆風雨;而雲、水的筆線則輕盈容與、婀娜多姿。剛柔相濟,產生極強的形式美的世術魅力。有質有韻是指肉容與形式的統一。質,是客觀物象的形體實質。在繪畫上,無論畫得多好的線條,如果脫離了制要表現的對象,就成為沒有價值的筆墨游戲了。韻,是線條運動的韻味、韻律、節奏。

「畫是不聲的音樂」就是指好的畫之一筆一劃就象一個個動人的音符,組成了支美妙的動人樂曲。有質是對描繪的客觀對象的「真」的追求,即能神形兼備;有韻是指通過客觀對象以表達主觀的精神,即能傳神寫意。中國畫要求主觀和客觀的統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國畫畢生追求的世術境地。用筆「三忌」宋代韓純全《山水純全集》中提出:「用筆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結。」所謂「板」,是指沒有腕力,用筆不靈活,畫出來的筆線平扁,沒有圓渾的立體感;所謂「刻」,是說筆劃過於顯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沒有生氣;所謂「結」,是指落筆僵滯,欲行不行,當散不散,筆線不流暢。用筆犯了這三個毛病,就談不上線條的美感。別外,還其禁忌如「枯、弱、光滑、草率等等是也。中畫畫家歷來就有「書畫同源」、「書法通於畫法」的理論。要避免上述的三忌,最好的辦法就是練習書法,真、篆行、草都練一點,才能掌據各種用筆的技巧。要克服筆病,一要增強腕力,做到「筆為我使」。二要順應自然,不矯揉造作。三要在行筆這前做到「胸有成竹」。2、用墨有光彩、講層次,求變化。對墨的要求,清、潤、沉、和。清,層次分明。潤,墨色滋潤。沉,不浮躁。和,相互融和。潑墨法:用筆毛飽蘸濃淡相宜的水和墨,大膽落於紙上。積墨法:由淡和深(待墨干後)層層添加。破墨法:先畫一種墨,未乾時再破以不同的墨,可以濃破淡、淡破濃、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
參考資料:http://ftp.haie.e.cn/Resource/Book/E/SZJY/TS007034/0005_ts007034.htm

㈡ 國畫都有哪幾種畫法

國畫有以下九種畫法:

1、白描:用細線勾畫出物象輪廓及其細部,整個畫面純用墨色。有的再加淡墨渲染;

2、粗中有細:如花草畫得粗,但繞花飛動的小蟲、蝴蝶、或蜻蜓等則畫得很細;

3、界畫:一部或大部分用直尺畫墨線組成的畫,主要表現庄嚴雄韋的建築物,如宮殿、廟宇、樓閣、亭台、水榭等,以及整齊精緻的傢具陳設等。

4、沒骨法:一般不用墨線勾輪廓;

5、潑墨法:是沒骨法的擴展,用大塊墨色,再運用自然形成的濃淡,加上較細的筆道,有的地方還露出飛白,這樣才見精神;

6、工筆:勾勒細膩精巧的叫工筆,工即工整工細之意,敷色也層也渲染,顯得渾厚濃重;

7、寫意:只寫物象的大意,用筆簡練流暢,筆墨自然,不用色的寫意畫,又稱「水墨畫」 ;

8、勾勒著色:亦稱「單線平塗」。它用筆先勾出物象邊線,中間用墨或用色平塗;

9、粗細相間:亦稱「兼工帶寫」。它比工筆要粗,比寫意要工;

(2)國畫的技巧與方法擴展閱讀:

國畫起源

古代,象形字,奠基礎,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伏羲畫卦、倉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文字與畫圖初無歧異之分。

在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畫有互相追逐的魚,跳躍的鹿。辛店和龍山諸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我國最早的青銅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藝美術品。

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岩畫和彩陶畫。

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域外文化的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的撞擊及融合,使這時的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

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和風俗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隨著社會的穩定,文化藝術領域空前繁榮,涌現出很多熱愛生活、崇尚藝術的偉大畫家,歷代畫家們創作出了名垂千古的傳世名畫。

明代繪畫流派紛呈,各領風騷。明代畫壇沿著元代已呈現的變化繼續演變發展,文人畫和風俗畫繪成洪流,並形成諸多流派;山水、花鳥題材流行,人物畫衰微;水墨技法不斷創新,進一步豐富了筆墨表現能力。

明代繪畫前期,有繼承元代水墨畫法的文人畫;宮廷「院體」繪畫;文人寫意花鳥畫也迅猛發展,畫壇尊吳門畫派為首。

自唐宋以來,畫家對於國畫的創新一直延續至今,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風格。

㈢ 國畫是什麼技法

1、用筆 《古畫品錄》中六法:骨法用筆。是指用筆要有力度,有骨氣,心隨筆轉,意在筆先。具體說來即提,按,順,逆正,側,藏露,快,慢等。用筆要覺著、痛快,講究提按、順逆、快慢、轉折、正側、藏露等變化。 山水畫運筆有中鋒、側鋒、藏鋒、露鋒、逆鋒、順鋒等方式。
2、中鋒運筆,垂直,行筆時鋒尖處於墨線中心,用中鋒畫出的線條挺勁爽利,多用於勾勒物體的輪廓。側鋒運筆,手掌向左偏倒,鋒尖側向左邊,由於是使用筆毫的側部,故筆線粗壯而毛辣,多用於山石的皴擦。
3、藏鋒運筆,筆鋒要藏而不露,橫行「無往不復」,豎行「無垂不縮」,古人稱之為「一波三折」,畫出的線條沉著含蓄,力透紙背,常用以畫屋宇、舟、橋的輪廓,也用於山石的勾勒,樹乾的雙勾。露鋒則使點畫的鋒芒外露,顯得挺秀勁健,畫竹葉、柳條便是露鋒運筆。
4、逆鋒運筆,筆管向前右傾倒,行筆時鋒尖逆勢推進,使筆鋒散開,筆觸中產生飛白,這種點、線具有蒼勁生辣的筆趣,樹干、山水的勾勒、皴擦都可運用。
5.、順鋒運筆與逆鋒相反,採用拖筆運行,故畫出線條輕快流暢,靈秀活潑,勾雲、畫水常用此法。
中國畫運筆方法十講究,從古至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黃賓虹先生提出的「五筆」之說,「五筆」即「平、圓、留、重、變。
1、」所謂「平」,是指運筆時用力平均,起訖分明,筆筆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輕浮,要「如錐畫沙」。
2、所謂「圓」,是指行筆轉折處要圓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釵股」。
3、所謂「留」,是指運筆要含蓄,要有回顧,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誕獷野,要「如屋漏痕」。所謂「重」即沉著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墜石」,不能象「風吹落葉」,即古人說的「筆力能扛鼎」的意思。
4、所謂「變」,是指用筆有變化,或用中鋒或用側鋒,要根據表現對象的不同而變化,不能執一。二是指運筆要互相呼應,「意到筆不到,筆斷意不斷。
」筆線的形式概括起來無非是畫線時求得粗、細、曲、直、剛、柔、輕、重的變化和對比,使之為所描繪的對象「傳神寫照」。山水畫的線條的提倡:枯而能潤,剛柔相濟,有質有韻。枯而能潤上乘用筆應有「乾裂秋風,潤含春雨」之妙。「太濕則無筆,太枯則無墨」,所以,必須學會運用枯、潤這一對矛盾,使一對矛盾統一起來。哪么這種筆線是怎樣畫出來的呢?李可染先生說得非常清楚:「筆內含水不要太多,這樣運筆則蒼;行筆澀重有力,就能把水份擠出來,這樣運筆鍘潤。」 剛柔相濟是指筆線形式要達到既不柔弱又不剛直的完美境界。剛和柔,又是用筆上的一對矛盾。不會運用這對矛盾,往往不是失之「剛」,就是失之「柔」。

㈣ 國畫中的烘染技法應是怎樣

用水墨或色彩塗抹畫面,使陰陽相襯,濃淡得宜。
而染的技法則是加強畫面效果的又一種方法。工筆畫及寫意畫均用,但工筆畫用得更多一些。工筆畫中的染可分為勾染、烘染兩種。烘染是在物象輪廓外所做的一種效果的補充,另外還有分染、罩染、碰染等。寫意畫的染一般都是和皴、點結合進行,如皴染、點染,它是一種見筆觸的染法。其作用同工筆一樣,方法有濕染(先在被染處上一遍水)、干染兩種

㈤ 工筆國畫的繪畫步驟和方法

步驟如下:

1、起鉛筆稿的時候,應該避免直接在雲母熟宣上起稿子。通常應在草稿子上起好草稿,待線條定下來後,再拓印到雲母熟宣上。

拓印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1)是直接把雲母熟宣覆蓋在你的草稿上,用鉛筆把線稿蒙著描下來。如果你有拷貝台,則比較好描線條。

(2)是把草稿背面用2B鉛筆全部塗黑,然後把草稿覆蓋在雲母熟宣上,用筆使勁在草稿上走一遍線條,這樣當你把草稿紙移開以後,雲母熟宣上就留有鉛筆稿的痕跡了。

(5)國畫的技巧與方法擴展閱讀:

工筆畫的材料

1、筆工筆畫多用中鋒勾勒細而勻的線條。一般選用狼毫類細而尖的筆。常用的筆有衣紋筆、葉筋筆、大紅毛、小紅毛、蟹爪、狼圭、紫圭等等。

2、染色筆。常用的染色筆有:大白雲、中白雲、小白雲和其他軟毫毛筆。純羊毫筆過於軟,一般不太好用,兼毫筆較好,因為它外層是羊毫,中間部分是硬而挺的毛,因此既能含水分又有彈性。

3、板刷類。工筆畫經常需要塗底色,或做大面積的平塗和渲染,因此需備有各種寬度的羊毛板刷、排筆、聯筆。

4、熟宣或熟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筆畫


㈥ 初學者學國畫的方法是什麼

初學者學國畫的方法是什麼?初學國畫的朋友一定很想知道,今天學畫畫網就針對國畫剛入門的初級學者帶來了初學者學國畫的方法,國畫初學者們快來看看吧!

首先准備好學習國畫需要的工具:畫筆、顏料、畫紙、自己喜歡的名家畫集。

初學者學國畫的方法

初學者學國畫的方法一、先講講臨摹。首先像選書法帖本一樣,要選擇一些自己喜歡,適合自己風格的名家畫集。但不要選擇那些過於難的畫冊。對於初學者還是買一些畫家編的國畫入門之類的書較合適。練習時就基本照著人家的構圖、筆法來畫。但要注意不能一味照搬。用帖時首先要看,要品味要琢磨。看看人家是如何構圖的,一些筆法的運用如何巧妙,畫的神韻在哪裡等等。考慮還了,再下筆。初學者可以邊看邊畫,作畫中也可以不斷品味、體會用筆。這時要腦、眼、心、手並用。作畫時要找手上的感覺、體會前面所講執筆法中的用筆之內涵。練習一段時間後就可以看完摹本然後默畫,這時就不要去看摹本,待作完畫後再進行對照、比評,找出不足進行改進。這個過程是自我摸索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逐漸找到技巧,並成為自己的東西。關鍵還是在用腦、用心。只有反復思考、品評,才能有提高。

㈦ 國畫八大技法

細筆應該是傳統繪畫藝術當中比較細膩的一種技法,這種畫法相對來說要更加的細致,更加的工整一些。比較典型的代表作便是北宋時期的《山水純全集》,當然了,這種畫法出現的時間也是比較的早,最早的時候應該要追溯到魏晉時期了。
粗筆和細筆其實是相對稱的,這種方法相對來說要更加的簡略一些,這種畫法更加著重於去描繪物體的神韻。你比如說在宋代時期,蘇軾便提出了畫畫的時候應該著重寫情,這其實也是非常符合粗筆的要求。
所謂的墨分五色實際上就是指用水來調節墨,這樣一來就可以讓墨色有更多的層次,你這種手法畫出來的畫會有濃墨,有重墨,有淡墨也有清墨。
十八描就是指十八章描法,其中包含了「高古游絲描,琴弦描,鐵線描,馬蝗描,釘頭鼠尾,混描,撅頭丁,曹衣描,橄欖描,棗核描,柳葉描,竹葉描,戰筆水紋描,減筆,柴筆描,蚯蚓描」——引用自網路。
線畫法還有一個名稱叫做「線法」,在清朝的康熙和雍正年間使用的比較的多。這種方法多運用於描繪一些建築物,而且可以讓畫出來的建築物更加的有空間感和深遠感。
濕筆實際上就是指我們畫畫的筆含有很多的水分,這種畫法應該是在唐代時興起的,再畫一些山水畫的時候,大多的古人則會使用這種方法,可以讓整幅畫達到「水暈墨章」的妙境。而與之對應的則是干筆,顧名思義就是指畫畫的筆裡面水分較少,這種畫法則是在元代的時候開始興起的。
顫筆就是指在畫畫的時候畫出一條抖動的墨線,最常見的就是在畫衣服,畫手,畫腳,或者是畫一些木葉子的時候會使用這種畫法。

㈧ 畫國畫的步驟是什麼

學習中國畫的方法步驟

從臨摹入手
傳統的中國畫,經過長時間歷史的熔治,形成了一套特有的表現程式。它是古往今來無數畫家師法造化,並以自我的審美理想意趣加以熔鑄而成的。這為中國民族所特有,因而具有鮮明強烈的民族色彩。所謂程式,就是經過提煉概括而形成的一種表現樣式。如線描中的高古游絲描、釘頭鼠尾描、鐵線描等,是最初為了表現不同質地的衣著,經過畫家長期的潛心體察、琢磨,或從表現其他對象獲得啟發借鑒而形成的一些表現手段,是以客觀對象為依據的主觀創造。其本身已具審美價值,不因時空關系而獨立存在。它便於人們應用這些程式進行藝術的再創造。由於人有性格、趣味、修養的差別,應用時便出現千差萬別,不盡相同。又有人不滿足現成的程式,並加以變化創造,於是又出現各種新的表現程式。如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並為人們所確認,那麼老的程式被取而代之,成為歷史的陳跡(如人物十八描中不少描法,現時已不適宜移用),而新的程式又將為以後的人們接受或改變創造。因此,程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傳統的中國繪畫正是如此不斷地交替向前發展著。符合人的審美觀點、審美標准變化發展的客觀規律。
我們講繪畫有程式的表現方法,即表現某個畫材,應當這樣畫而不應當那樣畫,這是前人為我們提供寶貴的作畫經驗,也是藝術的結晶,為我們學習繪畫帶來借鑒之便。有借鑒與無借鑒的藝術品,就有高雅粗俗的區別。所以,學習掌握傳統繪畫的表現程式,就成為入中國畫之門的「敲門磚」了。對於一個獻身於國畫事業的初學者來說,有效的捷徑當推「臨摹入手」。
選擇臨摹範本,有條件能直接對照真跡揣摩臨寫最為理想,但沒有條件的用復製品或印刷品也是可以的。要選擇藝術水平較高,有臨摹價值的古今作品,用以學習掌握傳統筆墨技巧,體察古人今人的用心。但對待臨摹不能抱實用主義態度,一般從臨摹到掌握及至應用,都有一定的距離,不可能有現成的拿來套用。任何錶現技法都與其內容相適應,將描寫彼時彼景的某種技法取來描繪此時此景,用適合表現古代衣著的線描來描繪現代人衣著,就會顯得不協調,產生學習與應用的矛盾是必然的。那末何以要臨摹古代大師的作品?一是為了體會進而掌握傳統的線描程式美;二是學習古人高度概括的藝術手法,藉以啟發指導自己的藝術實踐;三是為了培養熱愛祖國豐富、優秀藝術遺產的思想感情。
面對一件臨摹範本,首先進行讀畫。分析一下範本的技法特點,是屬於蒼勁剛健一路還是圓潤渾厚一路,找出其筆墨有哪些規律,進而研究臨本的布局以及程式因素,做到心中有數,閉目如在眼前。臨畫時,不可看一眼畫一筆,因水墨寫意畫筆勢連貫,雖筆斷而氣連,拘泥每筆皆與臨本吻合,必定斤斤以形似,而忽視領略臨本作者如何冶心情流動與筆墨生發寄興對象於一爐的精神所在。我們可以照臨不誤以至達到亂真的地步,但這不是我們臨摹學習的目的,通過臨摹掌握一定的筆墨技法,僅僅依靠臨得象是解決不了的。關鍵在於入我化境,變成自己的東西。古人的治學精神是值得今人學習的,每見一佳作,若不能面臨就靠默記,並一一加以追摹,直至感到有所得而方休。只有反復細心琢磨,不如我自為我,才能從臨摹中收到應有的效果。
由於中國古代人物畫自元代已趨向衰落,所存畫跡能供我們現時臨摹學習的實在太少,現代的水墨人物畫技法,需要從山水、花鳥畫技法中借鑒。業余學畫者,選擇臨本的畫,不妨寬點為好,臨摹基礎打得越堅實越好,便於把握筆墨這一關。白描人物與工筆設色人物,素來為寫意人物入門必修基礎課,不容忽視,必須安排一定數量的臨摹作業。只要有可能,多涉足博物館、各類展覽會,通過反復的分析比較,把自己擺進去,從中悟出學畫道理來,明白自己應該學和不應該學的東西。在學習吸收期間,不可以個人的好惡來看待一切藝術品,力求從每件藝術品里得到啟發,學到點東西。
認真解決造型關
要學好人物畫,臨摹只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如何解決人物造型問題才是學習道路上最難攻取的一關。我們主張現實主義藝術創作方法,就需要有堅實的造型基礎,奠定一定的寫實基礎是必要的。講寫實,決不能曲解為見白畫白,見黑畫黑,不要任何藝術處理的自然主義。中國繪畫是始終沿著現實主義道路發展的,文人畫興起,增加了表現主義萬分,但仍不失為現實主義作為發展的基礎。傳統繪畫主張用誇張變形的手法來加強藝術的感染力,而非不著邊際以變形誇張為目的,因而能為中國人民所樂意接受。不過,在造型上過早追求誇張變形,因學養不深而帶在片面性,欲攀藝術高峰恐有內功不足之虞!為此,在畢生的藝術生涯中,最初用上短暫的數年時間,屏棄好高騖遠,急功求利雜念,而扎扎實實打好厚實基礎,以便建起自己藝術的金字塔。
怎樣提高人物造型能力?筆者的體會是,需要有個嚴格造型基礎訓練過程。就是通常所講的要學點素描。對於學習中國畫人物畫要不要學素描,數年前在美術教育界曾有過爭論。但莫衷一是。不主張學者認為「先入為主」不利於掌握民族傳統;主張學者認為西洋素描訓練方法系統科學,便於較快提高造型能力。兩種觀點孰是孰非,姑且不去論定。但筆者以為,學習效果好壞,方法固然重要,但更主要取決於自己的理解吸收能力,學習態度以及反映能力等主觀因素。盡管學點西洋素描可能給學國畫帶來某種消極不利影響,然而卻可以學到科學的觀察方法,解剖透視知識,以及正確把握形體的方法。本著這些去學素描,就有了明確的目的性。
素描是指單色的繪畫,可以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表現方法。現在,普通採用以線描為主,適當藉助明暗體面,側重分析研究形體結構的素描方法,作為學習國畫人物的造型基礎訓練,這是比較能結合專業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同明暗體面法塑造對象相比較,用線概括造型的難度要大得多。
筆者認為先學一階段的明暗體面素描,掌握一定的體麵塑造技能,並對此有所理解而後再逐漸過渡到用線造型,有助於將來更成熟地吸收旁系藝術營養,思路廣闊,視野遠大。
與此同時,經常不斷地進行速寫鍛煉,對於學國畫人物顯得特別重要。勤畫速寫,不僅能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且能提高用線的藝術概括能力。速寫還對靈感與感受的生發,及至主觀感情的表露,增加甚多的鍛煉機會。在美術界可以發現,一個速寫能力強者,其造型能力必定不是弱者。目前一些美術工作者,經常藉助照相機收集創作素材,此舉當然不容非議,但是,對於一個造型能力尚且薄弱之學畫者,也仿照這么做,他就得不到速寫所帶來的良益,又如何能較快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呢?願初學者從嚴要求,養成隨時隨地勤畫速寫的良好習慣。
無論是畫素描還是畫速寫,長時期面對模特兒寫生,如果說有什麼不利的話,莫過於作畫的信賴性,畫一件平常熟悉的東西,也非得對景寫生不可,不相信記憶中的形象。根據寫意畫的特點,要求首先必須對被描繪對象的深入觀察理解,牢記其組織結構,下筆方能一氣呵成,畫家的思想感悟,筆墨技巧才得以充分順暢地發揮出來。如果只能面對正襟危坐的模特兒寫生,注意力勢必被一些表現現象所困擾、分散。從而影響技巧的施展。對此,我們歷來提倡默寫鍛煉,以提高形象記憶能力。速寫時遇到動作頻繁變化是不允許看一點畫一筆的,必須憑記憶畫下去,對一瞬即過的形象或動作,也只有通過刻苦默記鍛煉,才能逐漸捕捉下來。一次默寫不正確,復又觀察對照,如此往返多次印象深刻,掌握形象的結構,透視及動態規律,就更加有把握,因而創作中遇到的困難更少一些。最終才能達到徒手作寫意畫的目標(即不用起稿,象畫寫意花鳥畫那樣信筆拈來)。
學習的效果,進步的快慢,往往取決學習的方法和學習所走的道路。講默寫重要,就一個勁地專在默寫上,記憶力是加強了,但不知久而久之,畫出來的形象極有可能犯類同干癟、不深刻的弊病。因此要同樣重視現場寫生作深入刻畫的練習。確實有些創作能力強而又造型本領不錯的青年,但不會畫寫生,或者能畫小幅不能畫大幅,顯示自己的技巧容量不大。論學畫,當然不可以此為滿足而影響將來更上一層樓。總之,我們努力達到的目標是明確的:造型生動准確,既要具有較強的寫生能力,又有默記並能自由造型的本領,以此調整安排好學習進程,高標准要求自己,去處理好慢寫與速寫、寫生與默寫的關系。

關於用筆用墨

用筆 學習國畫,首先要學用筆。我們在比較中西繪畫用線的本質區別之後,已加深了國畫用筆的理解,有助於探討古代和現代中國繪畫用筆方法。「書畫同源」說,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從學習書法用筆的起承開合、氣勢脈絡、收放轉折、有藏有露、一波三磔等悟出繪畫用筆要領。如一幅畫的用筆鋒芒全露,直來直去,便不符用筆美感要求;下筆處處皆收筆、筆筆都藏鋒、猶同蚯蚓布滿畫面就毫無趣味可言。所謂收放、藏露……表明用筆亦須符合事物對立統一的客觀發展規律。 筆毫在紙面上運行,能輕能重,能粗能細,可豎可卧,可正可側,可順可逆……變化無常,而展現的筆跡名冊千姿百態,變幻莫測。但萬變不離其宗,不能離開「骨法用筆」這一條,亦即是區別非中國畫用筆(線)的本質不同點。概括地說,國畫用線造型須按特定的審美要求,依循用筆本身的規矩方圓,運筆須有法度,我們稱之為「筆法」。但「筆法」的格趣,有高雅甜俗之分。就雅避俗是歷來論畫與習畫者所關注的藝術發展的方向道路問題。當今學習國畫如何提高自己的眼力,識別什麼樣的筆法值得效法,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關繫到畫畫的筆路能否正確的問題。筆路不正,一旦養成習慣,如同入了「俗窟」便很難自拔了。 為練就一手好筆法,從初學開始,應認真注意落筆起手如何頓挫,運行中如何保持用力均勻堅挺,轉折處如何轉鋒不露而呈曲鐵狀,起鋒收筆怎樣控制。這些用筆起碼要求,應時刻不可疏略地貫穿到臨摹、寫生中去,嚴格有意識地進行用筆練習。最初運筆不妨慢些,注意心覺氣舒,不急不躁,同時要保持正確的執筆姿勢,坐要正,站要挺,肩、肘、腕、指各關節都要放鬆,使力能順暢地傳遞到筆端。運筆行進中,還要隨時輔以局部關節的轉動,使筆法生動而有變化。如若某一關節緊張,就會分散部分力度。常見初學者不是腕僵,就是臂僵,誤以為在用力,結果適得其反,筆死力浮,不得運筆要領。凡事起頭難,嚴格用筆方法,久而久之,便成為下意識的舉動,出筆不論快慢,是點是線或是塊面都能達到用筆技巧美要求。 各種運筆方法各有不同的趣味,選擇和發現適合自己脾胃的筆法,常常是構成自己畫風的一大重要因素。如運筆瀟灑活潑、頓挫挑剔強烈,與運筆沉著緩慢敦厚,二者的繪畫風格有顯著區別;用側鋒筆或逆鋒筆畫畫,其趣味亦大為不同。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幅畫只能允許一種筆法,用圓筆、中鋒筆就不能兼用側鋒筆。事實上,僅用一種筆法作畫反而音調少變化。大凡合乎對比變化和諧統一的形式法則,用筆是正,是逆,是拖,是側,都不應受到框框的束縛。茲舉以下幾種筆法,請比較一下各自所具的格趣:(1)中鋒筆—筆鋒在上居中,筆根先行,有渾厚剛韌勁挺趣味;(2)側鋒筆—筆鋒在左、筆根在右,筆桿向右傾運行,反之亦然;或筆鋒在上筆根在下、自左至右或自右至左運行,有松動、秀逸的味道;(3)逆鋒筆—筆鋒在前筆桿向後傾斜,朝筆鋒方向運行,有蒼茫古樸老辣之意;(4)順鋒—筆桿橫卧,順筆桿方向橫抹或順拖,有灑脆活潑利落的感覺。 此外,運筆的輕重徐疾,能為各種筆法增加更多的感情色彩。如有的畫家作畫窸窣有聲,放縱狂逸,其筆調似有感情奔放之態;有的則心靜氣覺,運筆徐徐,不急不躁,筆不妄下,筆調又有一番質朴無華、精神內斂之意。由於發現用筆能直接關繫到客觀對象的再加工和物我交融的主觀情思的抒發,以及本身所具有的美學價值,在中國畫里,對用筆的重視與研究之深,是古今世界一切繪畫中絕無僅有的。 前人經驗告訴我們,用筆熟練才能揮灑自若,得心應手。但過熟便偏向油滑,易流入華而不實。比如原來用中鋒筆,一經熟練,勢必偏向快速,運筆速度一快,筆鋒接觸紙面,在單位面積內時間少,所承接的壓力也就少了,筆力難以入木三分,線條因凝不住而顯得流動光滑。這般滑溜的線條,給人有輕浮單薄的感覺,不合國畫用筆的審美要求。 避免用筆純熟之後,容易產生的弊病,一般總是考慮適當地從習慣用筆的對立面方向,加以調節補充。如行筆太快,線條油膩,則應予收斂,行筆遲緩些,以增加線的質朴感。畫論還告誡我們,用筆熟練不是目的,還須「熟後生」。生者,用現代觀點看,就是要變革,不能滿足老一套。但一味求「生」,亦可能走向反面,為生而「生」,不免有股做作氣,缺少真切,自然的美感! 用筆因人而異,每人都有他特有的筆法。其間,有可能成為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有可能成為一種壞習氣。追究習氣產生的原因,在於缺乏較高的文化藝術修養,閱歷見識不廣博,沒有一定的藝術鑒賞力。在學習前人的筆法中,追求表面的象似,不分對象,不按需要,生搬硬套,時間一久且不能好自為非,必然積習難除。作畫時,每每下筆都流露出習慣的那一套,就該引起警惕,努力加以突破。所以,對筆法技巧能否區分什麼是習氣,將會直接影響畫格的雅俗。用墨用墨不得法,濃淡變化不當,非平即花。用墨有方,濃淡變化得體,則墨色活潑精神,有光彩,妙趣橫生。前人論畫謂「氣韻生動」,常以用墨佳劣為主要衡量標准不是沒有道理的。當然,一幅畫是否達到「氣韻生動」,還包括畫體的內在精神刻畫,作者情感的傳遞,以及用筆能否恰如其分地再現主客體的諧調一致。所有這些最終還是要靠墨色的變幻來體現的。中國畫借用墨來描繪對象,是率先掌握人類心理活動特點的結果。它無須照搬映入我們眼簾的紅紅綠綠的外部世界,而是通過墨色的變化和線條的刻畫,喚起人們對以往經驗的記憶。古往今來的畫家們,對用墨問題無不加以精心的研究,極為精闢地總結「墨分五色」作為墨問題無不加以精心的研究,極為精闢地總結「墨分五色」作為用墨指導原則。當一幅畫具備濃淡枯濕焦等墨色變化並達到和諧統一時,用墨上才被看作完美的。所謂「墨韻」就在其間了。我們理解「墨分五色」,並非讓墨色變化在畫面上均勻地出現。必須保證某一墨色在畫面的優勢。例如以濕墨為主,間以適當的乾枯墨便顯得統一有生氣。用墨與用筆一樣,千變萬化無定法,關鍵是要掌握墨色的對比關系。用墨有濃無淡,或有淡無濃,無以對比,墨色便平;有濕墨而無枯墨則墨色不活……掌握對比的分寸,要避免半斤對五兩勢均力敵的對比。怎樣把握住對比因素的主與次,並由此產生的整體效果與節奏韻律感,不僅是初學者也是畫家需要經常不斷地加以學習和探討的問題。繪畫的各種藝術效果,不是單由掌握要領就能輕易獲得的。熟能生巧,大量的實踐才得以熟,生巧才有基礎。古人有「惜墨如金」之喻,意即用墨須有分寸,不可濫用。要恰到好處,唯有過硬熟練技巧,方能做到這一點。有的老畫家,在一幅畫完成後,水盂中的水仍然是清的。初學水墨畫,在生紙上作畫最不易掌握水分,用筆蘸墨後先在廢紙上披試一下是必要的。但這樣作畫,終究有種畏懼心理,生怕控制不了水分而縮手縮腳。對於一個水墨畫家,最忌匠氣用墨,濃是濃,淡是淡,界限分明,變化生硬而少自然天趣。一條說來簡單做則不易的經驗是:要善於隨機應變,將濕就濕,將干就干。當筆豪飽和墨汁,落筆時不必擔心墨汁滲透如何,徑自畫下去直至乾枯,自有變化自然之妙。設計一幅畫的墨色分布,須注意統調優勢,如大面積墨塊對小面積墨塊,大濕墨調對小干墨調,其餘類推。一筆見濃淡的筆法,宜用在構圖簡潔,著筆不多的畫體,否則顯現不出每一筆所具有變化豐富的藝術趣味。讀者可參看圖例中幾種用墨的不同效果,結合實踐,注意不斷積累自己用墨經驗。

㈨ 國畫的水墨八種技法

(一)、遮擋法
其實很多表現方法都是相互啟示,相互印證,有的甚至有異曲同工之妙。留白,在水墨畫中是較難處理的實際問題,小面積的留白在處理上較之大面的留白難度似乎更大,特別是要求具有相對嚴整的形的留白,製作時更要格外仔細,借鑒噴染的方式,用做形遮擋的方法不失為一個有益的嘗試,它不僅解決了對嚴整的形的要求,同時也可以解決形與底的虛實明暗關系,《關山月》中的月亮就是用做形遮擋法噴染而成的。
(二)水拓法
據說古代已經有之,基本原理相近,只是後來失傳,稱水畫。
人的心境要不停地流轉,才能清澈如水,心境一旦呆滯,就必然蒙上塵垢。所以,人的思維要經常的轉換,如此思路才能敏捷,而心靈的轉換和才思的敏捷,永遠如影隨形,《沱》的創作構思正源於此。
用什麼樣的水墨語言來表現滌魂盪魄的清境,經過反復的實驗,最終選擇了水拓的形式,以表現淋漓盡致的水墨效果。
(三)流淌法
嚴格地講,此法是潑墨法的延伸。
在一個苦寒的冬日,當我蹣跚在積雪的山路上,迎面而來的寒風使我下意識地背過身去,在轉身的一剎那,猛然被坡下水塘中逆光下倒映在如鏡的冰面上的山巒樹影所吸引,使我久久不願離去。隨著光線的漸暗,細枝末節都隱到融融的叢林中,而林中空地上的皚皚白雪,恰到好處地分割了層次分明的冰面,叢林的倒影,纖塵不染,一幅寒林脈脈的清境,如詩如畫的展現在你的面前,怎能不使人頓生脫俗超凡之感
(四)皺紙法
對蒼勁之美的表現是我嚮往以久的夙願,怎樣去表現我眼中的世界和心靈再造的自然,至關重要的是「感悟「二字,至於濃重、粗放、絢麗、清淡,大可不拘一格,華彩斑紋也好,`平淡天真也罷,只要能引發觀賞者的審美意趣,得天然無飾之態,足矣。
(五)冷凍法
將經過潑灑後的畫紙(水份飽合)進行冷凍處理,將其凍干,即得到其它方法處理後所得不到的肌理效果。
(六)裱貼法
將兩種以上不同(也可相同)質地的紙產生的特殊肌理效果,運用在同一幅作品中,以豐富和增強作品的表現力。

閱讀全文

與國畫的技巧與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44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8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81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25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14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8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6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32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7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6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02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94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93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8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600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8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91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82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6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