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詭辯方法技巧

詭辯方法技巧

發布時間:2022-02-04 23:04:01

㈠ 學習詭辯有什麼入門技巧

以前看到滴~~http://..com/question/87610548.html?si=1
比較懶全抄咯
1 有關辯論的具體常識—辯論入門手則
論辯,形同作戰。要想在論辯中達到探討真理、捍衛真理的目的,不但要有豐富的內容,而且還要揚長避短,採取自己最合適的方式來進行。由於每個人的性格等方面的自然差異,它使得一些人適用的論辯方式,對其他性格的人並不一定適用。每個有志於在「辯壇」上顯試身手的人,都應該對自己適合那種方式進行論辯,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後人借托的周楚《鬼穀子.權篇》中剖析道:論戰對手有智者、富者、貧者、賤者、勇者,這就要求以博、辯、要、勢、高、利、謙、敢、銳等不同方式從容對付。
有關辯論的具體常識—辯論入門手則
社會進步的標志之一:論辯
時勢造英雄,時勢造辯才,古往今來的雄辯家莫不都是時代的產物。

古希臘的辯才輩出,是古希臘奴隸主民主制社會繁榮的標志和需要。當時以雅典為中心的城邦中,公民有權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他們可以出席討論和表決國家大事的公民大會,可以在法庭陪審、起訴或為自己申辯;這些活動無一不要求公民必須充分使用自己的口舌來為自身的利益而奮斗。正因為這樣,以智者為代表的雄辯家們便應運而生。

而我國的春秋戰國之交,正是中國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大踏步前進的歷史進步關頭,新興的地主階級實行了一系列的較為開明的政策,出現了人和興學、策士橫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思想和文化的興旺發達時期,荀子等人便是當時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在爭鳴中,他們差不多沒有一個不是「率其群徒,辯其談說」的。當時一個很平凡的策士,通過游說,一經國君賞識,便可封為卿相。在激烈的軍事和外交斗爭中,這些能言善辯的策士,為主人出謀劃策,奔走呼號,展開著名的合縱連橫活動,其中尤以張儀在秦國推行連橫策略及蘇秦合縱五國攻秦的活動最為著名。結果「蘇張之口」便成了形容能言善辯的成語。

由上所述,我們不難體會到:社會發達,必興論辯。我國自從秦統一中國開創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之後,先是「焚書坑儒」,繼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直至明清兩代禁講學社、大興文字獄,人民群眾的嘴上都被貼上了封條,言論自由被取消了,莫談國事成了人們明哲保身的處世格言,言談稍一不慎,就有可能腦袋搬家,株連九族。那個時期專制主義橫行,愚民政策強化,皇天之下,百姓們的口訣是:「禍從口出」,「少說為佳」;官場上的信條是:多磕頭,少說話「;雄辯之士倍受壓抑,民族思維停滯不前。當然,即使在這「萬馬齊喑」的漫漫長夜中,在一定的條件下,也會爆出極富辯才的人物,如三國時期舌戰群儒的諸葛亮,但這比起春秋戰國時代的群雄競辯的宏偉圖景來,已屬於鳳毛麟角,寥寥無幾了。

我國現在正處在空前興旺、繁榮的歷史大發展時期,黨的十三大再一次強調了建設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性,人民群眾享有社會主義的民主和言論自由的權利。隨著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人們的思維也日趨活躍,演講和論辯重新受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高度重視,把它們作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啟迪人們的思維,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徑。我們可以期望,在現代中國,論辯活動必將結出豐碩之果。

辯論入門

通過一些搜集來的資料,向大家談談我對辯論的認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什麼是辯論?
定義:辯論是人們持不同立場對同一對象有爭議的內容展開爭論的過程。
辯論常常是一個批駁謬誤,探求真理的過程。因此,辯論的意義在於:明理即辯。(其實我並不是這樣理解我認為今天的辯論已經不是停留在尋求真理、也可以說現代的辯論已經成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必要的途徑。)
辯論的作用:
1.探求真知真理,弘揚價值觀;
2.關注社會生活,激發社會責任心;
3.培養科學的思維模式和思考方式;
4.吸收和鄭和多元化的知識和信息;
5.展示語言風采,弘揚口才魅力;
6.提升人際關系的能力,擴大人際交流的范圍,培養公眾情感。
7.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辯論思維:辯論的靈魂和基礎
辯論中,對辯題的分析是否透徹,思路是否清晰,反應是否敏捷,想像是否豐富,推理是否縝密,引據是否合理,配合是否默契等等,都是以思維為基礎的。
辯論過程是一個充滿邏輯推理、演繹論證的過程,需要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廣博的知識。因此,辯論不但帶有濃厚的學術色彩,而且是一種滴水不可漏的思辨之戰。
1.思維方式:發散性思維
是在思維過程中,通過知識、概念的重新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方案、設想和解決方法的思維方式,是能夠從不同起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標准而得出結論,
再由這些不同方式得出的結論交織融合成一個思維體系。
又叫擴散思維、分散思維、輻射思維。

發散性思維的三個主要特徵
1).表現為流暢、變通、獨特;
2).流暢是指反應迅速而豐富,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表達出較多信息;
3).變通是指思維方式不落俗套,能夠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勢去創新,由此及彼,舉一反三。
獨特是指對事物有獨到見解。
層次:流暢——變通——獨特(最高層)

2.思維方式:收斂性思維
定義:將得到的素材在分析、綜合、比較、判斷的過程中重新組織,從不同的角度,將思維指向唯一正確的答案或最好的解決方案過程。即「收得攏」。

發散性思維和收斂性思維的配合運用
1).「散得開,收得攏」;
2).發散性思維為收斂性思維的選擇提供了可靠的、廣闊的依據。

3.邏輯推理:常用方法
(1).三段論
(2).歸納法
(3).類比法
(4).反證法
(5).兩難法
邏輯推理:典型錯誤
(1).偷換概念(主動而為之)
(2).概念混淆(被動而為之)
(3).偷換辯題
(4).循環論證
(5).斷章取義
(6).以偏蓋全或以全蓋偏

二、辯論語言
~漢語是辯論的血肉,辯論是漢語語言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
~辯論者要將自己的思想用語言完美地表達出來
1.辯論語言的特點
(1).精確性
要忠實於信息傳遞
(舉例:《恐韓·韓喬生語錄》)
(2).藝術性
#文采中運理,妙用修辭。(比喻、引用、誇張、排比)
#語美中含力,語言要有美感。
*語言秀
過分誇大了語言的作用,辯手成為語言秀的表演者。
缺乏朴實語言。
(3).攻擊性
辯論語言是具有挑戰性的攻勢語言
(4).邏輯性
(5).簡潔性
語言精練,清晰明了。
(6).多樣性
有聲語言+無聲語言(人體語言、姿態語言、實物語言等)
無聲語言要給人們的感覺:精神飽滿、從容不迫、成竹在胸、正氣凜然、氣勢磅礴······
(7).新奇性
指語言的內容要有新意,表達要讓人覺得新奇。
(吸引評委注意,活躍賽場,一新制勝,給對手一個意外。)
(8).感染性:幽默
一是鮮明地表達觀點;
二是營造場上的氣氛;
三是給對方造成壓力。

2.辯論語言的要求(有理、有力、有節)
1).口齒清晰
2).言簡意賅
3).言之有別
4).言之有物
5).言而有序
6).言之有理

3.語音、語速、語調關系

三、審題與立論

作者:正義之劍永存 2006-8-12 14:16 回復此發言

--------------------------------------------------------------------------------

16 回復:有關辯論的具體常識—辯論入門手則
審題
需要掌握的三個要點:
一是判別辯題類型:
1.矛盾型辯題
只需要論證本方的觀點即可。
2.對立型辯題
雙方的觀點都需要論證。
3.比較型辯題
比較標准。
二是界定包括關鍵詞在內的概念
(1).必要性
(2).基本方式
(3).注意事項
(4).關鍵詞的界定:題眼
三是對辯題的價值判斷
求真求實、抑惡揚善是基本價值。

立論
~立論的策略
(1).以哲學的眼光審視、分析命題;
(2).立足點高,超凡脫俗,縱攬全局;
(3).認識到雙方立論的薄弱點;
(4).立論要做到嚴、新、奇。

論據
~特點:
(1).准確性(來源也要准確)
(2).典型性
(3).充分性
(4).新穎性和復雜性
(5).簡潔性
變向論據

論證
(1).了解和把握論證因果關系;
(2).善於歸納論證的內容。

最佳立論
#能得到隊員感情認同,引發觀眾共鳴,評委得到認可的立論。
#特點:
(1).邏輯性
(2).創新性
(3).攻擊性

變向論點
定義:服務對方論點的論點。
出現的原因:對論點分析的不透徹、不到位。
糾正和拯救:再變向。

框架

底線
底線是一方必須堅守的基本立場,是不能更改的防線。
底線特點:(1).精練;(2).易懂易記。
底線一般以二至四條為宜。
尋找對方底線:觀點證明。
檢驗底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進攻。
其他所有的觀點都是由底線衍生並為之服務。

四、反駁與攻辯
反駁是必須進行的階段。
反駁是反映辯手是否具有快速思維能力,敏銳的洞察力,迅速的語言歸納本領。
1.直接反駁
2.間接反駁
反駁的原則:服從真理。懷疑一切的反駁可能適得其反。
攻辯
注意事項:
(1).目的明確
(2).言簡意賅
(3).擊中要害
回答:
(1).設定條件回答法
(2).更換條件回答法
攻辯小結

五、自由辯論:核心
核心:形散而神不散。
自由辯論的准備
自由辯論的施行

六、辯論技巧
1.攻其要害
2.窮追不舍
3.利用矛盾
4.引蛇出洞
5.巧設圈套
6.李代桃疆
7.善用邏輯
8.慎用詭辯

七、儀態儀表
儀態:
1.頭部
頭部表現要沉穩莊重,頻頻點頭或搖頭都不適宜。
不能因表現不好而搖頭:自我否定。
2.眼神、眼光
辯手目光要親切、莊重、堅毅,表現出友好、沉穩、自信的風度。
3.笑容
辯手的笑容只能是微笑。
4.手勢
原則:貴精不貴多,要適中得體,乾脆利落,自然大方,表意確切。
通病:(1).生硬;(2).繁多;
(3).鬆散;(4).隨意。
5.站姿、坐姿

儀表:著裝與化妝
~著裝
(1).莊重、統一,有特色。
(2).色彩上一冷色為主。
化妝
~效果:養眼(不是作秀)

八、辯風
1.隊伍辯風:
1).雄辯: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2).花辯:復旦大學;
3).戲辯:新南威爾士大學;
4).儒辯:武漢大學;
5).正辯:山西大學;
6).文辯:中山大學;
7).整辯:馬來亞大學。
2.隊員辯風
1).感情型和理智型;
2).權威型和非權威型。
3.培養辯風的途徑:
1).端正人生觀;
2).博覽群書;
3).有意識地進行。
4.有益辯風的整體配合
卡尼曼的「前景理論」:在不失個性的情況下,優編隊伍,分享亮點,而不是讓一顆星「灼傷」觀眾的眼睛。

九、辯德
(1).要樹立正確的辯論價值觀;
(2).要樹立正確的辯論道德觀。

十、辯論心理
1.適於辯論的心理素質:
(1).成熟的自信;
(2).強烈表現欲;
(3).求勝心強;
(4).從容;
(5).自然的平常心。
2.心理層次
三個層次:
(1).要我辯;
(2).我能辯;
(3).我要辯。
3.心理環境
解決方法:主動了解,提前適應。
(1).宏觀環境:比賽大環境;
(2).微觀環境:辯手對賽場的心理適應。
4.心理調動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87610548.html?si=1

㈡ 詭辯的語言技巧是什麼

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為了維護自己的觀點或看法,讓別人無可辯駁,往往會用詭辯來向對方發動進攻。如果不了解詭辯的語言技巧,對方往往就無從反駁,從而陷入被動尷尬的境地。詭辯在論辯中雖然厲害,但其自身也存在局限性。只要你掌握了詭辯的技巧,就可以輕松地駁倒對方。

(1)將錯就錯

如果對方進行詭辯的邏輯是錯誤的,不妨將錯就錯,就地取材,順著對方的錯誤邏輯重新構設一個詭辯來反駁對方;如果對方論辯的語言模稜兩可,概念含糊不清,在語言上可以通過對其語言進行判斷、分析、解釋,批駁他的荒謬觀點和不實之詞,在概念上,我們要澄清概念,正確地解釋概念,明確其內涵與外延。這樣就很容易堵住詭辯者的口;如果詭辯的內容是矛盾的,可以先抓住其矛盾所在,然後再點出問題的實質。

例如,庫諾夫在美化帝國主義時,曾經推論「帝國主義是現代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不可避免和進步的……所以必須跪在帝國主義面前歌功頌德!」對此,列寧就用概念解釋的方法駁斥了庫諾夫的詭辯。庫諾夫在此偷換了概念,把「資本主義」的發展的概念換成了「現代資本主義」的概念。列寧抓住其關鍵矛盾,通過概念解釋,庫諾夫的詭辯自然很難立住腳。

(2)針鋒相對

針鋒相對也就是常說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當別人使用什麼樣的詭辯時,你可以如法炮製地施加給對方。

兩人在公園辯論。

A說:「在金錢和道德之間,你選哪一個?」

B不假不思索地回答:「當然選道德。難道你選金錢?」

A詭秘地說:「我是選擇金錢,因為我缺少金錢。你選擇道德,那是因為你缺少道德。」言外之意B是沒道德觀念的,明顯有嘲諷之意。

但是B立即反駁說:「你的話只講對了一半,十分的道德,我已有九分,還缺少一分,所以我要選道德;萬貫的家財,你已有九千貫,但你還缺少一千貫,所以你要選金錢。因此,准確地說,我選道德是因為我崇尚道德,你選金錢是因為你貪圖金錢。」言外之意,B重義,A重利。在這里,雙方都利用了一個關鍵詞語「缺少」在特定語境中的模糊定義。B的反駁就是針對「缺少」這一模糊的詞語,否定了自己「缺德」、A「缺錢」的荒謬論斷,最後用「崇尚」來褒揚自已對道德的追求,用「貪圖」來貶斥對方對金錢的貪得無厭。駁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

(3)反例法——反其道而行之

當對方以偏概全,推出某種虛假的命題時,只要列舉出與之相反的具體事例,立刻就能將對方駁倒。

我國古代沒有照相技術,科舉考試時為了避免有人冒名頂替,考生必須仔細填寫自己的外貌特徵,以供考官在考堂上查對。明朝時,有個考生在填寫自己的面貌特徵時,在描寫胡須一項時用了「微須」一詞。考官查對時看到這個考生臉部有一點胡須,便對這位考生說:「你冒名頂替,考單上明明寫著沒有胡須嘛!」考生申辯道:」我明明寫著有一點點胡須,怎麼就沒有呢?」考官說:「『微』即沒有。范仲淹《岳陽樓記》有『微斯人吾誰與歸』,說的就是沒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我跟誰一道呢?」考生馬上用古書上的事例反駁考官說:「古書上說『孔子微服而過宋』,這里微服就是不暴露官員身份的裝束,如果『微』只作『沒有』講,難道說孔子脫得赤條條地到宋國去嗎?」考官當場啞口無言。

詭辯不是按照正常邏輯而產生,所以,要想駁倒對方,就要異於平常的思維方式,反其道而行之。反常思維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循規蹈矩。由於人會受思維定勢的影響,這些思維方式多年來已經定了型,很難改變。詭辯者就是抓住了人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往往以異於常人的觀念來讓對方無可辯駁。培養反常態思維訓練的目的就是大大突破自己固定的思維方式,用自己熟知的概念、映象納入新的關系,用全新的觀點考察對象,並作出正確的結論,以增強思維的機敏度。這樣當對方使用詭辯時,你可以迅速反應,不讓對方在思維方式上有機可乘。

㈢ 自由辯論的詭辯技巧有哪些

理屈之辯是狡辯,以錯誤的觀點論證一件事是詭辯,明白了什麼辯論了,我們就可以了理解一下辯論的具體分類了。有人會問,辯論就是辯論了吧,還分什麼類呀?其實這樣的看法在很多人看來的確是天經地義的。辯論的定義都已經下了,我們又何必為之分類呢?說到這里,我突然想起來的一個例子是,不管是哪個國家,它的法律體系都可能是只單純的存在著一個憲法而不存在其他的具體的法律。比如我國的法律體系,除了憲法,還有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婚姻法、會計法、合同法等等多種。辯論雖然不必向法律那樣分得條條縷縷都十分詳細,卻也因為其本身發生的時間、地點、參與的人物等等的不同而有著很達的區別。在華語辯論網上一篇署名作者為楊隕電的叫做《辯論學導進》的文章當中給辯論進行了分類。下面我就引用原文給大家介紹一下楊隕電的觀點:」辯論的分類:①應用性辯論:A.特殊辯論:在某些特殊規則指導下的辯論。(林肯-道格拉斯模式辯論)B.法院辯論:法庭或准司法機構面前進行辯論。C.議會辯論:合乎議會程序的規則指導下進行辯論。D.非正式辯論(日常口頭辯論)②教學性辯論其他的分類:①自由性辯論該類的辯論,與楊隕電對辯論的分類當中的應用性辯論中的」D.非正式辯論(日常口頭辯論)「是基本上可以共通的。人們在社會生活當中對於看到的或者聽到的某些事情不可避免的會產生自己的看法。而針對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的看法也會有著各自的不同(」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效應)。當這些看法發表(口頭表達)出來的時候,就會有的人認同,而有的人不認同、反對。為了知道誰的看法是比較正確的(或者說是正確的內容較為多一些),人們當中產生的辯論,就是自由性的辯論。這樣的辯論,沒有固定的發生地點,沒有固定的參與人員身份以及個數的限制要求,也沒有一定的規則,辯論的目的只是針對一個看法大家達到一個統一(當然也有可能不能達到統一)。總而言之,這種辯論是人們在社會生活當中出於觀點的不同(並行或者對立),自發產生的而非有意識的提前組織的。雖然大家也是為了達到一個意見上的統一,但是這樣的辯論往往不能產生結果,分不出勝負,的往往都是不了了之。②專題應用性辯論該類的辯論,包括了楊隕電對辯論的分類當中的應用性辯論當中的法院辯論(又稱為法庭辯論)、議會辯論(決策性辯論),也包括了楊隕電對辯論的分類當中的教學性辯論,另外也包括他並沒有提到的外交辯論、社交辯論等等以及其他並沒有完全在這里列舉出來的應用性的辯論模式。我認為該類的辯論,因為其應用性強,而且往往都有一個專門的題目,才成為了辯論當中最具有實際意義的形式。該類辯論,一般都是有組織又准備的集體性活動,都會有一個主持者(主持人、主席)按照預定的程序組織的辯論。而且該類辯論有著明確的目的性,一般在討論的最終都會產生一個讓絕大多數人信服的結果(議會辯論以及法庭辯論等等如是)。而且這個結果往往是大家最後公認的正確的看法,這個結果也廣泛的被用於作為某些事情的解決方式,如法庭辯論的對罪犯量刑的判定,議會辯論對議案的表決等等,都是明顯的例子。③辯論賽辯論之所以把辯論賽辯論獨立出來作為一個分類,是因為辯論賽辯論性質上和前面的兩種有著很大的不同。辯論賽模式的辯論,因為參賽的雙方是本著鍛煉口才的目的來對於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討論,整個過程雖然可以很激烈,很精彩,但是結果卻往往不會出現一個很明確的某一方觀點正確的情況(否則對於被判定為觀點錯誤的一方是很不公平的——與絕大多數人們的輿論相抗衡?)。雙方在辯論的過程當中更注重的證據的提出,對方觀點的駁論,口才的發揮等等,而不是刻意的追求」我們的觀點才是正確的「這樣的結果。雖然對於勝負還是有追求的(比賽當中爭勝是必然的),但是超脫了對觀點的絕對正確與否的追求,辯論賽模式的辯論便成為了一種口才鍛煉的方式,一種口才展現的方式,甚至有可能成為一種表演性質的辯論。上面的專題應用性辯論和辯論賽辯論,兩者之間有著一定的相似性:這兩種辯論模式,都是認為組織的辯論形式,是有組織、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的,圍繞著同樣的一個主題的兩個或多個對立或者並行的題目,由辯論雙方或者多方陳述自己的見解,駁斥對方觀點的一種團體演講比賽的形式。這兩種辯論的形式,由於參與的各個方面的當面的言語交鋒,短兵相接,不僅僅是最能鍛煉人的思維能力、應變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更容易對觀眾產生較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諸葛亮舌戰群儒講的是智辯。

如何分析一些辯論手常用的詭辯技巧

本人雖然還沒高三,不過打網辯將近五年。不過從來沒有系統的訓練,遇到大二大三學長學姐還是被虐頂多掙扎兩下那種——不過還是有一些經驗可以簡單談談。其實詭辯,無非就是邏輯,你只要能理清楚邏輯鏈,總能發現漏洞。

㈤ 「詭辯」常用的方式有哪些

有一種方式是綁架情感。我愛你,所以你得聽我的。他在這件事上七分功勞三分錯誤,功過相抵,還是功勞多。前者是我們社會最典型的一個愛的謊言,父母們用這個謊言控制孩子,老師們用這個謊言控制學生,男人用這個謊言控制女人,女人也用這個謊言控制男人。對於後者,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偉大就無條件支持。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能用他的功抵他的過,應該一碼歸一碼否則就是和稀泥,什麼事情也談不清楚。綁架情感發生的表現為,故意忽略或低估手頭上的問題,只是把焦點放在論證的外圍問題,或者無關的問題上,通過這樣來直接影響聽眾的情感,試圖贏得他們的同情。強烈的情感和清晰的思維是成反比的,一旦情感超過一定界限,引導論證正確進行的機會就隨之歸零。於是,受眾受情感的迷惑放棄了合理辯駁的權利,強詞奪理獲得通行。像某「韓粉」說的話里,就犯了這樣的錯誤:在具有同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里,只有韓寒願意討論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只有他不願意活得像一個畜生,這就是啟蒙,人不是有名有利就可以滿足的低等動物。

㈥ 求提高說話反駁能力和詭辯技巧的方法。

給你說一個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吧.

雖說我說是最簡單的,但其實也是最難的。就是多讀書。什麼類型的都可以,甚至知音啦故事會啦科學雜志啊都市傳說聊齋志異。 總而言之,就是多讀雜書!那種專科知識的在這種時候反而用的少。你需要知道的是大量的常識和說話的方法(可以參考小說,很有效。我讀了5年小說,我現在甚至有一句話給人說的啞口無言的時候。 平常跟人說道理人家也說我太絕了。)

如果你想走捷徑的話,免了吧。一切小技巧在沒有基礎的時候都是歪門邪道。就像現在的大樓在沒有地基的時候是永遠建不高的。希望你明白。

任何技巧都需要基礎支持。不然的話,你什麼都不知道,又談何從他人的話中尋找漏洞?甚至有可能人家說個合理的,你不清楚,都說是不合理的,最後徒增笑柄。

所以說,書是你唯一的選擇。 不信你可以去找一下那些演講家,哪一個不是博學多才?因為你如果不博學多才,如何引據經典,尋找事例去反駁去打動人家?

就這么多吧,再多你也用不上。

無所謂懸賞分,我答題純粹為了興趣.為了打發時間

㈦ 詭辯有哪些技巧

我覺得詭辯有特別多的技巧,比如說當你要進行詭辯的時候,你要找一些與這件事情無關的理由進行辯解或者是解說,這種時候,對方肯定會對你信服,這樣的話也會大大加強你,說話的可信度,應該舉例子論證和對方去說。

㈧ 簡述詭辯的主要手段

什麼是詭辯?所謂詭辯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說成是錯誤,把錯誤說成是真理地狡辯。用一句簡單明了的話來說,就是有意地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玩弄詭辯術的人,從表面上來看,似乎能言善辯,道理很多。他們在寫文章或講話的時候往往滔滔不絕,振振有詞。他們每論證一個問題,也總是可以拿出許多「根據」和「理由」來。但是,這些根據和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他們只不過是主觀主義地玩弄一些概念,搞些虛假或片面論據,做些歪曲地論證,目的是為自己荒謬的理論和行為做辯護。
在西方哲學史上,黑格爾可以說是第一個對詭辯論做系統批判的哲學家。他曾經指出:「詭辯這個詞通常意味著以任意的方式,憑借虛假的根據,或者將一個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動搖了;或者將一個虛假得道理弄得非常動聽,好象真的一樣。」黑格爾的著段話,揭露了詭辯論有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特點。

詭辯論本身是一種方法論。更確切地說,詭辯論是一種論證方法,它的根本特點是一種歪曲的論證。詭辯既不同於一般的武斷,也不同於謠言。武斷,是根本沒有理由,人們一看就看得出它是強詞奪理;謠言,它純粹是無中生有,人們一聽就能聽出它是居心險惡。但詭辯在論證其道理時,總是要拿出一大堆得「根據」,所以,在表面上,它很能迷惑一部分人。

詭辯同一般的謬誤有什麼區別呢?最大的區別在於:謬誤是無意的,而詭辯是有意的。在世界上誰會有意地要把真理說成謬誤,而把謬誤說成真理?這就是那些手上沒有真理的人。我國有句古老的俗語,叫做「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手裡沒有真理的人,他們的周圍也就沒有群眾,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得施展種種詭辯手法,玩弄歪曲真理與掩蓋真理得種種騙人的把戲,為某種言行強行辯解。

詭辯論的哲學根源是相對主義,相對主義是一種反辯證法的哲學學說。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相對之中包含著絕對,絕對存在於(寓於)相對之中。因此,相對與絕對是辨證統一的。如果離開絕對講相對,誇大相對性,就會陷入相對主義。詭辯論者往往認為,認識對象的存在是相對的,沒有質的穩定性,因此也是沒有質的區別的。詭辯論者還片面地誇大主觀認識能力地相對性,從而否認了認識地真實性和可能性「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這就是他們地認識論。

詭辯論者為達到詭辯地目的,所採取地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果說真理只有一個的話,那麼歪曲真理的形式卻可以有幾十種、幾百種,甚至幾千種。列寧說:「哲學唯心主義的變種可能有一千種色調,並且隨時可以創造出一千零一種色調來。」可以這樣說,每一種錯誤命題的提出,都是用了某一種詭辯手法的。我們要真正制服詭辯論,必須從分析他們的詭辯手法入手。

㈨ 詭辯的方法與伎倆是什麼

我個人的觀點:
第一,你需要知道什麼是詭辯,網上很流行說詭辯是「偷換概念」.我不贊同,就我運用詭辯的經驗而言,詭辯當是將所要說的東西打包粉飾也就是進行二次加工,再說出來。就是說你在進行詭辯之前應當知道自己所要表達的是什麼,然後在對其進行修飾,想好措辭再說。加入你做的十分的好,那麼你就會讓人覺得抓不住你所說的話的目的是什麼,那麼自然就讓你掌握了掌控權,詭辯的效果就收到了。
第二,詭辯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巧妙的將對方所說的話的條件改變,然後巧妙的運運用措辭將其駁斥,就如著名的"飛矢不動「,現在的我們做過物理題,很明顯的發現其將條件已被改變,這飛矢在飛明明是一個過程,他卻將其肢解為某一瞬間,那麼這個詭辯的切入點就被發現了。

閱讀全文

與詭辯方法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44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8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81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25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14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8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6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32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7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6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02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94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93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8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600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8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91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82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6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