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養孩子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孩子的學習是每個家庭關心的問題,因此孩子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至關重要,那麼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
1、對於孩子來說,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問題,家長不要立即給出答案,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2、對孩子來說,只有保持正常的作息習慣。才能在踏入學習之路後,變得更加能夠接受學習環境的變化。
3、培養孩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孩子成長過程中學習可以不必過多干涉,但是作業不可以養成拖延的習慣,而是立即完成的習慣。
4、高效的學習方法是解決一個橋的問題。教給孩子方法,學習自己管理,學會自己控制,養成自己學習的習慣,合理的分配學習時間。在課堂45分鍾,聽課不可能不走神,所以預習環節很重要。課前預習能分辨老師課堂的重點,難點,這樣才能夠保證課堂效率。老師課堂上布置的練習,課下必須再鞏固一遍,加深知識點、公式的理解,再來做作業。
②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及學習方法
習慣是什麼?習慣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覺當中養成的,學生學習成績的好與壞,不僅與學生的智力有關,更重要的還是與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有關。所以俗話說:「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教給孩子好習慣」。因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決定一個學生未來成功的基礎和保障。
但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學生存在著以下不良的學習習慣。例如:
1、一邊做作業,還一邊吃東西或一邊看電視,一心二用;
2、沒有養成記事本記錄每天要做的作業題的習慣;
3、家庭沒有制定出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導致孩子學習和做作業沒有時間觀念,拖拖拉拉,效率低下;
4、在學習和做作業時,不認真,不專心,審題不嚴,書寫不工整;
5、缺乏自己整理書桌用品和收拾書包的習慣;
6、依賴思想嚴重,缺乏自己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總是希望老師、家長能告訴他怎麼做等等。
以上這些不良好的學習習慣,只要我們老師、家長平時對學生能做到嚴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並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我想以上這些不良學習習慣會逐步克服掉的。
培養習慣的思考
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
一般來說,習慣可以在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中形成,也可以在無意識狀態中形成。而良好的習慣必然在有意識的訓練中形成,不允許也不可能在無意識中自發的形成,這是好習慣與不良習慣的根本區別。相對於其他習慣而言,不良習慣形成以後,要改變它是十分困難的,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從根本上說,任何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都不會是輕而易舉的。要培養一個好習慣,首先必須要研究它的重要性,因為只有明白了它的重要性,才會有培養這個習慣的強烈願望。
進行必要性,可行性的分析。
對所培養的習慣進行必要性,可行性的分析,從某種意義說,克服一個壞習慣,培養一個好習慣是人生最難的,而又是對人生最有價值的。因此,要培養一個習慣,開始前的可行性的分析很重要,這樣使你建立在理智和科學的基礎上。否則,頭腦一熱,盲目去做,常常會半途而廢。
統籌安排,逐一擊破。
要培養好習慣,就要:「統籌安排,逐一擊破」。我們知道,人的習慣實現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它像一棵大樹一樣,有干、有枝、有葉。它可以是我們工作方面的習慣,也可以是學習方面的,健康方面的,感情方面的。與人相處方面的各種習慣,也可以是思維方式的習慣,也可以是行為方式習慣。因此當我們明白習慣對我們人生和命運的重要性後,要對准備培養的習慣作統籌安排。這樣可以分清主次,明確先後,然後有步驟的去培養,就會更有成效。
關鍵前三天,重在一個月。
培養習慣關鍵在前三天,重在一個月。當我們下決心要培養一個好習慣之後,成功的關鍵在於前三天,特別重要的是前一個月。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培養習慣也是一樣。至於說培養習慣重在一個月,這是指度過前幾天,真正的是一個習慣的養成,這過程差不多要一個月左右。因為根據美國科學家的研究,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成為21天,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定的習慣。所以一個觀念,如果被別人或自己驗證了21次以上,它一定會形成你的信念。
怎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孩子在學習上專心的習慣
要培養孩子在學習上專心的習慣是:1、在學期初加強學生課堂常規的訓練,我們在期初這幾個星期寧可少學點知識,也要肯花時間培養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2、學生的學習和做作業是否專心認真,其實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關系。現在有些父母這邊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業,而邊一邊又跟別人聊天或看電視,甚至在家裡打牌或打麻將,這樣,孩子能靜下心來學習嗎?不能!所以教師和家長要加強協調,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寬松的家庭學習環境。
平時在家裡,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家長不對孩子表示過度關心即問孩子肚子餓不餓呀!衣服是否穿得太少了!也不陪著孩子做作業或叫孩子幫忙做什麼事情,讓孩子安安靜靜地做作業,使孩子有一個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這樣孩子的專心學習習慣也就逐漸養成了。
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表
從小注重習慣養成,作息時間表,其實就是給學生訂生活,學習規矩,即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休息。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剝奪孩子玩的權利。孩子不玩痛快,學習時就不會很好集中思想,也不會精力充沛。比如,我朋友的孩子,因為從小養成了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如今孩子到了學習時間,他自己都會比較自覺地坐在自己的書桌上開始看書做作業了,能學好,也能玩好,均衡全面的發展。
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
從小培養學生做作業時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是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應該有意識的從小抓起,從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做起,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對父母不依不靠,學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學習方面,就遵循古人說的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意思是給人魚吃,不如告訴人打魚的技術。培養學生也是這個道理。
學習時,父母不要坐在學生一旁監督,也不陪學生看書,做作業。學生自己的作業要做到按時獨立地完成。至於碰到實在不會做的題目,需要幫助孩子理清思路,啟發孩子多思考幾種可能性,但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促使學生自己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③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與方法的作文怎麼寫
如何培養孩子學習習慣與方法,作文。下面作為參考。
不少孩子存在不良的學習習慣,如:
1、邊做作業邊吃東西,一心二用;
2、不用記事本記每天作業題;
3、沒有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學習和做作業沒時間觀念,拖拖拉拉;
4、學習做作業時,不認真,不專心,審題不嚴,書寫不工整;
5、缺乏自己整理書桌和收拾書包的習慣;
6、依賴思想嚴重,缺乏自己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總是希望老師、家長能告訴他怎麼做等等。
以上這些不良好的學習習慣,只要我們老師、家長平時對學生能做到嚴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我想學生以上這些不良學習習慣是會逐步克服掉的。那麼,怎樣才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首先培養孩子在學習上專心的習慣
1、在學期初加強學生課堂常規的訓練,在學期初的幾個星期寧可少學點知識,也要肯花時間培養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
2、學生的學習和做作業是否專心認真,其實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關系。現在有些父母這邊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業,而邊一邊又跟別人聊天或看電視,甚至在家裡打牌或打麻將,這樣,除了極個別自製力非常強的孩子,其他孩子是根本不可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專心學習的,所以教師和家長要加強協調,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寬松的家庭學習環境。平時在家裡,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家長盡量不要過度的關心孩子的情況,不要陪著孩子做作業或叫孩子幫忙做什麼事情,讓孩子安安靜靜地做作業,使孩子有一個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這樣孩子的專心學習習慣也就逐漸養成了;當然,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更不能不聞不問,放任自流,要從整體去把控孩子,外松內緊。
二、給孩子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從小注重習慣養成。
作息時間表,其實就是給學生制定生活、學習規矩,即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休息。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剝奪孩子玩的權利。孩子不玩痛快,學習時就不能很好集中注意力,也不會精力充沛。我們只需要讓孩子從小養成了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那麼孩子到了學習時間,他自己都會比較自覺地坐在自己的書桌上開始看書做作業了;要求學生給自己制定的作息時間表,每個孩子都不同,但在制定方案的時候要保持能使孩子往更好的方向發展的目的。
三、從小培養學生做作業時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
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我個人認為是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應該有意識的從小抓起,從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做起,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對父母不依不靠,學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學習時,不要坐在學生一旁監督,也不陪學生看書,做作業。學生自己的作業要做到按時獨立地完成。至於碰到實在不會做的題目,給學生理清思路,啟發孩子多思考幾種可能性,但從不告訴學生答案,迫使學生自己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四、要求學生養成每天記錄作業題的好習慣
一個學生每天如果能養成記下教師布置的作業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意味著這學生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學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學生的學習成績優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例如:孩子上小學一年級起就給孩子買好記事本,告訴孩子記事本是用來專門記錄教師交待的事情和教師布置的當天作業題的,要求孩子每天的記事本都有記載,不能有空隙,一開始每天都會檢查孩子記事本的記錄情況,看孩子記得是否認真,還是沒有記,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改為不不定期地抽查一下。假如發現孩子沒有記錄的話,就取消孩子玩得時間,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五、從小培養孩子做完作業,自己檢查的習慣。
六、培養孩子做完作業後,整理桌上學慣用品並收拾好自己書包的習慣
「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好習慣。」好習慣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
④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與方法中國教育
你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家長的耐心,需要孩子的堅持,需要家長孩子的共同努力。
從培養學習習慣的難度上來說,幼兒時期最小,最佳時期就是在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年齡幼小,對外界事物的理解判斷能力還十分有限,他們的安全感完全來自於家長,對家長的話言聽計從,百依百順,家長就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可信賴的人。
家長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段時間,盡可能早點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為孩子的學習添磚加瓦。
家長試試這樣做,多少都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1.第一步必須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要讓孩子懂得,學校的學習都是嚴格按照時間劃分的,不同時間段學習不同內容,什麼時間段該做什麼,都有明確的規定。
孩子上學,必須要嚴格遵守學校的規定,按時上學放學,不能遲到早退,不能在作業沒有完成的情況下,就自顧自去玩耍。
每天老師布置的作業,都必須要在當天全部完成,不能耽誤,必須要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好復習整理資料的工作。
2.第二步就是要求孩子每天晚上放學回來,必須要復盤當天所學知識,有問題要及時解決,不能留過夜,家長在一邊幫助孩子復習回憶鞏固所學知識。
3.在教材之外,家長購買一些經典文學著作,經典古詩詞,幫助孩子閱讀理解,積累詞彙量,找到學習寫作的語感,慢慢提高自己獨立寫出小作文的實力。
4.周末兩天也不要放鬆,家長抽空陪著孩子去圖書館看書,在那種書香氣息的熏陶中,慢慢培養起孩子對閱讀書籍的興趣。
長期日積月累,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能慢慢培養出來了。
⑤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與方法心得體會一百字
一、養成細心、認真學習的習慣 璧瑗這次期中考考得不錯,並且作文滿分,這與語文老師全方位復習各課知識要點,並專門為我們的孩子精心設置博客分不開,在此,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感謝林老師。【鼓掌】同時我在學習過程中也注意培養璧瑗心細的習慣。從三年級數學老師經常出計算.口算給孩子們做,我就坐在一旁看她做題。我發現,她還沒有看完題目馬上動手做,或者做著這題已經看下一題。我跟她分析題題會做、但沒有全對的的原因是粗心。要求她集中精力,靜下心來先把題目看清楚,然後一題一題地做,不要圖快,做完後要一題一題檢查。此外,我還把她在平時作業、測驗、考試做錯的題專門寫在一個糾錯本上。經過一直以來的堅持,璧瑗心細的習慣初步形成了,每次計算測驗幾乎滿分,也讓她嘗到成功的喜悅。這一切都離不開數學老師堅持每天為孩子們精選的每道題,所以我再次邀請家長用熱烈的掌聲感謝黃老師。【鼓掌】
二、培養孩子提前預習的好習慣 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有助於培養自學能力。要求認真讀,不認識的字詞意思,要查字典,【之前不查字典,看見不認識的字,張口就喊:『媽媽,媽媽這個什麼字"經過幾次陪伴一起查字典習慣,現在養成主動查閱工具書了】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在課堂上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三、培養孩子上課記筆記的習慣 在專心聽課的同時,要動筆做簡單記錄或記號。對重點內容、疑難問題、關鍵語句進行「圈、點、勾、畫」,把一些關鍵性的詞句記下來。放學回家翻閱孩子書本看看她記筆記的情況。
四、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回家無論電視多好看,我都要求孩子先寫完作業,再做其他事情。慢慢時間長了,周一至周五回到家先想著寫作業,反而如果不寫完作業她還會有種不安的感覺。【一次朋友叫吃飯,孩子回家我對女兒說:『寶貝,今天xxx請我們吃飯,我們吃完回來再寫作業吧,女兒撅起小嘴說: 『不行,我要先寫作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她說服。】
⑥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良好方法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
1、榜樣示範,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顯著的。家長應做好表率,做孩子的榜樣。如果做父母的學習與生活習慣不好,如邊看打麻將邊要求孩子在旁做作業,對孩子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2、內容細化,耐心引導
(1)做作業的習慣。督促孩子及時認真地完成作業,家長要定期檢查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要指導孩子遇到不懂的問題,應該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才去請教同學、老師或者與其他同學交流探討。要養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不能抄襲作業。
(2)預習和復習的習慣。督促孩子及時地進行預習和復習。每天學習新課前,先把要學的內容翻翻看看,學完一節新課後,也要翻翻,回憶一下,進行復習。
(3)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的習慣。指導孩子學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妥善處理好學習、讀書與看電視、玩耍活動、做家務的時間。(有的孩子一回家就先完成作業,吃完晚飯後看一點電視,然後安排讀書,9點前睡覺)。
家長每天要與孩子進行親切交流,和他們談談今天學到了什麼新知識,哪篇新課文,知道哪些道理,今後打算怎樣做,交談時,要有耐心,不能簡單粗暴。
(4)、定計劃的習慣。凡事預則利、不預則廢。後進生毛病都出在計劃性不強,讓人家推著走,而優秀的學生長處就在於明白自己想要干什麼。所以,我們就要培養同學們定計劃的習慣。這個習慣養成了,越高年級作用越大……
(5)、閱讀課外書的習慣。讀書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精神上的愉悅常常比物質來得重要。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主要任務就是讀書。但現在學生除了讀教科書之外恰恰很少讀書。凡是讀書多的孩子,一般來說,其視野必然開闊,其精神必然充實,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著。
讀書對於人的成長是最重要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愛讀書的民族,如猶太人。近代史上三個最偉大的人物均來自猶太民族:馬克思以唯物辯證法改變了人類對社會的看法,愛因斯坦以相對論確立了嶄新的宇宙觀,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讓人更准確地了解自身。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猶太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猶太族人。他們讀書態度近乎宗教:孩子剛生下來,就用蜂蜜塗在書上,讓孩子舔,意思是讀書才能甜蜜。他們也絕不允許把書踩在腳下。他們每人年均讀書60本,中國人均只有5本。一個不讀書的人是走不遠的。是否讀書跟他是否大學畢業沒有關系,書才是真正的大學,才是讓人精神成長的樂園。
家長在孩子讀書方面扮演什麼角色,很重要。我想至少要當好四個方面的角色。一是經常陪孩子到書店挑選書籍,為孩子選購圖書。二是和孩子同讀一本書,共同交流讀書心得,同作讀書筆記。三是督促自己的孩子每天保證一個小時的讀書看報時間。四是自己經常性地讀書,作好表率。
3、樹立自信,鼓勵進步。在很大程度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靠外部驅動,尤其低段孩子,他們更需要得到大人的賞識,有一位家長做得很好,只要有親戚朋友來家做客,就把孩子畫的畫拿來給大家欣賞,客人們都把孩子誇獎了一番,後來孩子越畫越好,取得了不少成績。有家長注重孩子學習環境的布置,有專門的書架,放上孩子的書,讓孩子能向別人展示自己的書,還有日記本需要准備專門的,以便能很快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別人面前,我們應該誇獎自己的孩子,孩子犯錯誤我們要關起門來耐心教育,給孩子面子。尤其在學習上,任何一個孩子都願意取得好成績,只是因為方法不當或是努力不夠而暫時落後,教師和家長要為他們樹立自信、指導方法,花時間幫助他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4、定期與教師進行溝通。
對孩子的優點、不好的習慣以及在教育過程中出現的疑惑,可以經常與老師保持聯系,共同尋找最好的教育方法。我們之間本來就是合作者,彼此信任、相互交流對學生全面進步很有幫助。在交換意見的時候,最好不讓孩子在場,有家長在老師面前數落孩子的不是,既讓孩子難受也讓我難受,這樣的交流很容易變成老師和家長你一言我一語地批評孩子,並不利於我們商量一些好的教育方法來幫助孩子。同時,老師在單獨教育孩子時,也請家長不要站在一旁,因為教師可能會用一些兒童化的語言來教育孩子,家長在旁邊不太自然。希望我們經常交流,為著孩子的健康成長共同努力。
⑦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學習慣和方法
良好的習慣必然在有意識的訓練中形成,不允許也不可能在無意識中自發的形成,這是好習慣與不良習慣的根本區別。培養習慣關鍵在前三天,重在一個月。因為根據美國科學家的研究,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成為21天,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定的習慣。要培養孩子在學習上專心的習慣是:1、在學期初加強學生課堂常規的訓練,我們在期初這幾個星期寧可少學點知識,也要肯花時間培養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2、學生的學習和做作業是否專心認真,其實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關系。現在有些父母這邊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業,而邊一邊又跟別人聊天或看電視,甚至在家裡打牌或打麻將,這樣,孩子能靜下心來學習嗎?不能!所以教師和家長要加強協調,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寬松的家庭學習環境。從小培養學生做作業時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是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應該有意識的從小抓起,從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做起,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對父母不依不靠,學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
⑧ 如何培養孩子學習習慣和方法心得體會
1、端正學習態度
很多學生學不進去,不愛學習,其實就是學習態度不端正。「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要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學習,提升成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要循序漸進,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才能得到。如果端正自己的位置和態度,做學習的主人,能夠有較強的自律能力,那麼,你就能成為學習的主宰者。
2、要保持對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沒有錯。這就像愛玩籃球的人,再累、再辛苦也不會抱怨,反而會興致盎然的討論那個球打的好。興趣對學習同樣重要,你有了興趣,自然投入會多,不會將其作為一種負擔,也不會一看到課本就頭疼,如果興致勃勃的去學習不僅能夠提升學習效率,而且並不覺得學習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3、要對自己有信心
很多成績不是特別好的學生,容易失去自信,覺得自己學不好是因為不聰明、不用功,索性「破罐子破摔」。有專家說,絕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在同一個范圍內,所以很多同學覺得自己「笨」只是為不學習找的借口。其實,建立自信對於學習來說非常的重要,要始終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現狀、要始終相信通過努力能夠提升成績。每一次小的進步,都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當自信心上來以後,學習就變成了一種享受。
4、要努力適應環境
人生沒有十全十美的,在平時的學習中,也會遇到各種不爽的事情,同學關系、班級環境、老師水平都會或多或少影響著自己,很多學生會覺得不適應。遇到這種情況,就要想辦法去調節、去適應,而不是逃避,中學階段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初長成的階段,學會適應環境不僅有利於學習,更有利於今後面對更大的挑戰。
5、要認真對待每一科
相信大家都知道「木桶理論」,木桶定律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所以,在學習中無論是各學科之間還是各學科內部,盡量不要出現短板,一旦出現就要即使補齊。我們看那些平時成績好的學生,無一不是每一科成績都很好,因此,平時學習無論是主科還是副科都要保證不偏科。
6、要把學習當作一項事業
每個人生下來就會有社會身份,同時社會也會給他相應的使命。中學生生活又快樂單純,沒有經濟壓力,沒有工作壓力,沒有家庭壓力如果再沒有學習壓力,那在社會上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所以,中學階段學習是一項事業,是學生的「工作」,只有通過不斷的挑戰把學習搞好,才能體現出自己的價值,才能經營好自己的「公司」。
7、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語文需要多寫日記來提升寫作能力、數學通過多練習來提升做題技巧、英語通過多動筆來積累詞彙,這些看似很土的方法,用起來卻非常有效。在平時學習中要勤動筆、多練習,通過一筆一劃來勾勒美好的未來。
⑨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1、主動學習
無需老師和家長督促就能主動進入學習狀態,這對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是不太容易的。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需要家長以身作則,為孩子做表率,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孩子感受到積極主動學習帶來的愉悅感和自信心。
2、有效率地學習
要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把每個規定的學習時間分成若干時間段,根據學習內容,為每個時間段規定具體的學習任務,並要求自己必須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一個具體的學習任務。
這樣做,可以減少乃至避免學習時走神或注意力渙散的情況,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在完成每個具體學習任務後,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時間段的學習中去。
3、提前預習
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上學習效率,有助於培養自學能力。預習時應對要學的內容,認真研讀,理解並應用預習提示、查閱工具書或有關資料進行學習,對有關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4、上課注意力集中
上課時,老師不僅用語言傳遞信息,還會用動作、表情傳遞信息,用眼神與學生交流。因此,學生上課必須盯著老師聽,跟著老師想,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參與學習。
能否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學習,是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性因素。上課要做到情緒飽滿,精力集中;抓住重點,弄清關鍵;主動參與,思考分析;大膽發言,展示思維。
5、不懂就問,不要恥於向別人請教
學習要嚴肅認真、多思善問。「多思」就是把知識要點、思路、方法、知識間的聯系、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等認真思考,形成體系。「善問」不僅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還要虛心向老師、同學及他人詢問,這樣才能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