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首先要學會聽課: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其次,要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最後,要學會總結: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秘密。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三是要總結、整理錯題,收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B. 高考狀元都在用的68個高效學習法
思維導圖高效學習法(少年得到)(高清視頻)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Nd4ztSYbN1qbeK-1XmCVrg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C. 高考如何有效復習
距離2018年的高考只剩下半年時間,高考第一輪復習已經進入關鍵時刻。很多考生對於高三緊張的學習的生活有不適感,還有很多考生對於高三如何復習感覺很困惑。我們整理了數十位高考狀元的復習方法和建議,希望給正在經歷人生最重要也最辛苦的高三考生一些幫助。
高考是一場持久戰,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自控力比拼是一部分,其實高考跟智商沒有多大關系,說到底就是自我管理能力的較量。你拚命努力了還是窮,那多半是方向錯了;你拚命努力讀書了出成績還是沒有提高,那多半是盲目的努力,沒有講究效率。學會自我管理,就是你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取長補短,加上你的堅持和毅力,一定會有所收獲,並最終贏得這場比賽的勝利。
D. 高考狀元高效學習法有什麼
1、養成預習的好習慣
課前預習課後復習,是一句老師念叨的老話了。但課前預習的習慣是真的很重要,而且預習的時候,應該要以章節為單位細讀課本,了解大綱內容,但也不能忽視細節,比如課本中的插圖,插圖的注釋以及每頁底部的注腳等等。
預習的時候課本後的習題一定要有做,有任何不懂或者模糊的點都要標記下來,第二天上課著重注意或者跟老師同學討論。養成預習的好習慣後,你會發現上課的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2、跟著老師的節奏聽課
聽課的時候一定要跟上老師的節奏,不要自顧自地學!課堂上也不要害羞,要積極回答問題,和老師互動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式,不僅能提高上課的注意力,還能增加思考力度,雙向的交流更有利於知識的吸收,另外下課也要多反思自己的問題。
3、計劃性的復習
「三遍復習法」:每天晚上睡前復習當天的學的內容;每周末復習一遍本周學過的東西;考前多復習自己的短板科目。
復習的時候要重點看自己掌握比較弱的內容,不要死記硬背,理解性的記憶能更好地融會貫通,必要時也可以通過練習加深記憶,尤其是理科類學科。
4、總結歸納
歸納分為兩點:一是課堂歸納,二是錯題歸納。
課堂歸納最好每一科都准備一個筆記本,針對每一科需要歸納的重點來做總結,比如語文要注重詩詞名句,文言虛詞,作文寫法等等的積累歸納,而數理化要注重整個知識體系的大綱構圖以及公式定理等。
錯題本也要再另外起本總結,考前復習記得復盤。
5、學會靈活記憶
死記硬背不可取,常見的記憶法有重復記憶法,聯想記憶法,歸納記憶法等等,但每一門科目都應該選擇不同的記憶方法。
每天背記的內容也應該定量,不要操之過急,晚上安靜的時候適合復盤理科知識點,早上晨讀適合背記文科類的內容,背記時還要注意交叉變換科目,效率能更高。
E. 最近幾年高考狀元所談的學習方法
廣為傳抄的高考狀元學習技巧及筆記
葉婧(2006年海南文科狀元)
文科綜合是我非常穩定的一門,尤其是文科綜合的主觀題更是我最出色也是最穩定的得分點,平時模擬主觀卷我答得總是數一數二,高考時我的主觀題卷解答獲得了全省的最高分。也許有很多同學做文綜主觀題時仍然感覺混亂,總是抓不到要領,我想說的是,大家需要找到一種能讓你在面對千變萬化的文綜大題時總是知道該往那個方向去答的方法,而這種方法,不是出在花俏的參考書里,也不是出在眾多的熱點里,歸根到底,就是課本。那麼,應該如何利用課本呢。
1.把課本看熟,基礎打牢。注意,是用心看熟,而不要死記硬背——這是強化提升的基礎。
2.在充分掌握課本主幹內容的基礎上,把目錄背下來,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無論是政治、歷史還是地理,都把課本上的目錄給背下來,這里我用的是「背」而不是「看」字,假如學文科真的有點什麼必須死記硬背下來的話,首要的就是目錄,不要去翻教輔書上整理的五花八門的內容。為什麼要背目錄呢,因為無論是政治、歷史還是地理,都是按觀點給分,比如一道題目12分,要答4個觀點,每個觀點3分,可能你寫了很長一段但只有一個觀點,那麼你只能拿到一個觀點的分數也就是3分;但如果你短小精悍地寫了4句話,每句話卻都踩著一個點,那麼你的分數肯定要比你只答一個觀點更高。目錄背熟以後,無論碰到哪一道主觀題,首先想到的都應該是那一張目錄。依照目錄,一節一節去回想內容,去發散,這時候看熟課本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課本看得越熟,你迅速回想、發散到的就越多,短時間內想到的內容就越廣。所以我們背目錄再從目錄發散,目的就是不要漏觀點,所有的觀點都是可從課本上延伸出來的。有的同學也許會問,可是考場上時間那麼緊張,課本又那麼多,每本課本都有自己的目錄,哪有時間在一道題上花那麼大功夫一點點地去回想,這個問題的解決就需要我們在平時多訓練,在做一道主觀題前,先不要看答案——假如你每做一道題都沒有先思考過而是直接看答案的話,那你很難學會自己應對各類題目,你的思路會只局限在這一道題,這對文科來說弊端尤其明顯——自己一點一點地回想目錄,第一次、第二次也許會花費很長的時間,但如果堅持這么訓練,你會發現在考場上你的速度會快很多,我解答一道政治大題回想目錄的時間只需要十到十五秒鍾,但回想完之後,我要答些什麼,早已經成竹在胸了。
文綜也很講究時政熱點,熱點不能不注意,但僅僅是「注意」罷了,也就是說知道是最近發生的,大體是怎麼回事,再掃幾眼熱點追蹤輔導書所提供的觀點就足夠了。我對待時政熱點的方法是:記下幾個熱門的詞語,比如「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新農村」等等。在答題的時候,與題目有沒有關系,你都盡量用上它們,更多時候也許是你沒有發現它們和題目之間的內在聯系就忽略掉了它們,所以能用上的熱點盡量用上。
背目錄和看熱點,其實都在為考場上的答題做准備。我在考場上做文科綜合的主觀題時,總是默念六個字:「教材、材料、熱點」 。千萬別小瞧這六個字,即使這樣,我在答題時偶爾還會忘記了,不是忘了聯系材料,就是忘了扯上熱點,所以要想做到這六個字還需要一番努力。這六個字怎麼解讀呢,用簡單點的話說,教材——就是讓你根據目錄回想、發散;材料——就是讓你聯系材料上的具體事例,一些觀點甚至可以直接從材料搬下來用,這點是很多同學都會忽略的,大家都會覺得,材料里怎麼會有答案呢,事實上,很多答案都用的是材料里的語句;熱點——就是我剛剛說過的,聯繫上幾個熱門詞語,別小看了這些熱門詞語,別覺得它們已經重復了千次萬次,很可能高考里某一個三分就是你不願意寫的「科學發展觀」。
至於客觀題(也就是選擇題)吧,課本主幹掌握好了,課本細枝末節也瞭然於胸,文科系統思維有了,你還擔心客觀題會大面積失分嗎?當然,重要的是平時多做訓練,反正選擇題題目短小精悍,看起來也挺可愛,做做選擇題還是挺有成就感的,不要怕做錯選擇題,錯了這一道,你就又多深刻地積累了一個知識點,哪怕錯了十幾道,也千萬不要垂頭喪氣,堅持做,大量地做,不斷地為以後積累經驗教訓,你會逐漸發現,客觀題越錯越少,不再成為你的絆腳石。
曹姍(2006年安徽文科狀元)
1.以課本為綱
政史地的課本是最重要的依據,課本內容和體系結構一定要爛熟於心。我認為看書比背書效果更好。看課本有四個關鍵點:
第一、抓住書本的框架,再用具體知識來填充,這樣我們接受的就是知識的整體而不是零散的知識點。
第二、看書要細致,包括小字批註插圖都要留意。
第三、復習要及時,上完課當天復習,效果最好,周日在家最好把本周的課程再熟悉一遍,加深印象。
第四、要在看書的過程中思考,不能機械地背書。思考文字中隱含的意思和結論性語言是如何得出的。如課本中提到北美獨立戰爭手啟蒙思想得影響,究竟如何影響書中沒有明確,我們就可以從領導人、《獨立宣言》的發表、確立共和制等角度思考。
2.歸納總結法
在思考或是讀參考書時可以進行歸納和總結,有利於記憶。歷史可以歸納相似知識點,如古代堅持唯物或唯心的思想家,古代對外交通的發展,世界之最,中共會議等;也可以舉例一個時間或一個地點發生的大事。地理可以歸納一些答題的角度,如分析區位時從自然和社會兩方面;分析影響航行的因素從風浪、洋流、沿岸地形、冰山威脅等角度展開;常用的結論,如等值線的「高低,低高」規律等,以及一些熱點區域的知識點,如南水北調的利弊等。政治可以記錄一些常用的時政用語和知識點。
3.同學交流法
學習過程中要多與同學們交流,我很幸運周圍有很多思維活躍的朋友,同學之間的討論往往會給我啟發和靈感。我習慣把遇到的問題記在小本子上,和一群同學討論,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時同學問我的問題,也會引導我去思考一些曾被我忽略的知識點。在高三後期,有時同學也利用下課時間互相提問,或是連歷史線索,應該說也是加強記憶的好方法。
常方舟(2006年上海市文科狀元)
在高二下半學期的時候,我選擇了歷史作為我的加一科目。開始時,誤以為只要死記硬背就高枕無憂了,後來才發現歷史還側重分析能力、歸納能力、遷移能力等等,而記憶能力只是為其他的能力考查作鋪墊而已。教科書無疑是知識的精華,不可偏廢,立足書本之餘,我也盡量拓寬自己的視野,從宏觀的角度把握歷史事實。
魏冰(2006年黑龍江文科狀元)
復習文綜合時應該邊做題邊翻課本,一味做題或一味看書的效果都不會太好。高考前可以背背歷史書的目錄和標題,有些時候試卷上出現的考題會考整體知識,如果知識掌握的不系統的話,容易丟分。
周恬藝(2006年江西文科狀元)
關於歷史,熟讀課本是關鍵,高考的選擇題考查的都是課本中的知識。高三時我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研讀課本上,課本上的大字、小字都看得清楚,任何一個知識點可能就是小小的考查點。熟讀課本也是有技巧的,一般把大標題記熟,大家都知道一個大章節前都會有一個總結的黑體字說明,這就相當於大標題;然後經常復習,復習是鞏固記憶的唯一有效方法。高三的古代史,我從頭到尾看過10遍以上,以致後來不看課本,內容的章節也好像歷歷在目。第一次背誦是個比較艱苦的過程,以後的復習會相對輕松點,但一定要堅持,你可能看了99節,但高考就只考第100節的內容,所以必須地毯式前進,不可放過一個細節。
關於地理,就是要在熟讀課本的基礎上加上適當的習題訓練。地圖是關鍵,最好能記住各大洲和各大國家的地形圖,及在確定經緯線後可以准確的判斷出地理位置;我國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之類的地理位置、海拔、特色、動植物等都要弄清楚,高三的地理我認為是相對有點難的,最好自己事先預習一下;習題訓練要適當,最好是同步的,專題類的習題,其中做典型題型最佳。
關於政治,我覺得是比較好學的學科了。政治一定要背熟哲學里的各個原理和方****,也要熟記經濟常識和政治常識的概念,如國家職能,國家性質,黨性,對外職能,社會保險等;然後關注時事。高考前一般要做專題復習,也就是高考可能考查的點,這很重要,每個專題都要仔細研究,背誦等。我建議大家在高考前能把原來的試卷好好看一遍,分析題型,拓展思路,從各個可能的角度去延伸,可以獲得意外的收獲。
王曉月(2006年河北文科狀元)
文綜能力的提高必須有一定知識儲備。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談得上提高水平。課本必須細細看細細讀,包括小字和注釋的內容。後期要注意增加訓練題量,在做題過程中理清答題的規范思路,培養語感,這樣才能得高分。
易萌(2005年北京市文科狀元)
政治要把書讀亂,按照主題整理某個知識點的線索,並與考試常用材料和問題的類型對應整理。並非把基礎知識答得特別熟就能拿到主觀題的高分,而是要形成一個知識的框架。高考出題的時候往往不是按照簡單的基礎知識點來出題的,而是根據熱點問題出題的。所以我們也可以按照高考的思路,按照主題,把所有與之相關的知識點都列出來,形成一個框架。比如說價格類問題,我們可以牢記16個字,就是價值決定、供求影響、市場形成、宏觀調控。價值決定對應的是價值規律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供求影響書上有一個供求關系圖表,可以看那個圖表;市場形成可以根據貨幣幣值、貨幣發生量、市場特點這些知識來答題;而宏觀調控就是宏觀調控的原因、定義、手段、目標,如果用政治常識來回答,就可以聯繫到政府的經濟職能。
張凌童(2005年甘肅文科狀元)
學習地理要著重培養空間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我們在區域空間定位時,這兩種能力不可或缺。譬如說,面對一個經度和緯度,我們首先該確定它在哪個大洲、哪個國家,再聯想這個國家的一些特徵如自然條件、經濟水平等。如果時間充裕我們還可以繼續聯想這個國家的歷史、政治等基本情況。如果我們平時注意培養發散思維,那麼做文科綜合的題目時就較容易入手。
做地理題一定要掌握做題技巧,掌握並且運用規律,可節省時間,同時提高准確率和效率。在做自然地理題目時,我們要運用一些基本規律,譬如,晨昏線和赤道的交點所在的經線地方時為6時或者18時。掌握了這些規律,我們會比較容易地攻克那些平時看起來很難的題目。在做人文地理題目時,我們可以掌握一般的思路,並按照這思路分析,我曾經把這種方法戲稱為「照貓畫虎」。對於地理分析題,我們常會因為分析不全面而失去該得的分數。因此在分析區位、旅遊資源的優勢以及開發條件、某地的自然條件時都可以如法炮製。首先應該把握課本,弄清楚課本的分析角度;其次在做題時完全按照課本的角度去回答。這樣做就很容易得到較高的分數。
林小傑(2005年山東文科狀元)
把所有的知識點分成幾個模塊,然後在模塊中再去細化,把它分成幾部分,光記那些小部分,然後小部分合起來就是大部分。將知識要點化分為幾大版塊,分類記憶。
比如說歷史,可以把它分成幾個部分,比如中國近代史就可以分成抗爭史、探索史、侵略史,還有近代化,一共四個部分。有了大致輪廓就可進行逐步深入的整理。
再比如說政治。大家都知道,政治應該分成政治、哲學和經濟學這三部分。比如政治上熱點專題部分,講到「和諧社會」這個問題,你必然要從政治、哲學、經濟學角度去考察。在三個角度中,每個角度都要去整理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等小分類。什麼是和諧社會?為什麼要建設和諧社會?怎麼去建設和諧社會?以此類推,逐步細化。就是通過模塊,一塊一塊逐步細化,再復雜的知識點都可以這樣細化。我覺得這樣記起來思路就非常地清晰,就能化難為易。
餘子宜(2005年安徽文科狀元)
建構知識網路,第一步是全面理解各知識點。首先要把一個知識點分解成若干個小的知識點,對這些知識點分別加以分析,多方位理解,掌握細節,這樣一來就可以由總到分地形成一張網路。同時我們也可以在對整體知識的各個小的知識點有了比較細致的了解之後,再從分到總綜合起來考慮,又可以形成另外一種網路。任何一個歷史事件,有它發生的時間、原因、條件、過程、性質、意義和局限性,所以,像在了解德意志統一這個歷史事件的時候,我們首先就要把它分解成若干個要素,分別加以學習和研究。說到時間我們就可以找出來,這個歷史事件發生在1860~1871年間;接著分析原因,從根本原因來說就是資本主義發展要求,然後從這個原因出發我們又可以把它細致地分解成若干個小原因;然後分析條件,這個事件的總體條件有兩個,一個是普魯士的強大,一個是資本主義的強大發展;然後還可以繼續往下細分,它是經過三次王朝戰爭來實現統一的,這是過程;性質——它是作為19世紀晚期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一部分來出現的;意義——書上的表述很系統,我們把它概括為兩方面,就是有利於德國資本主義發展和改變歐洲格局;最後我們還要了解它的局限性,也就是保留了封建殘余。從這幾個要素出發我們可以把這個事件的各個要素加以把握,同時還能夠向外延伸構成廣闊的知識網路。在對各個知識點有了初步了解後,又可以再從幾個要素出發,反過來從整體把握知識點,從而初步將知識網路化,把握主幹知識。
史小楠(2005年北京市文科狀元)
復習政治分為四步走:先背知識點,然後再提取一相框架,在頭腦中把這些知識結構系統化,再往裡填充內容。然後做了十年的高考題,主要是大題,研究正確的答題結構。在高考前一段時間開始上熱點。
歷史主要是背書。 五本書,知識量非常大,知識點也非常細小,一個字一個字地背下來顯然也不可能。我就是翻書,翻了很多遍,有一個模糊的印象,做題時能做出來,但不像有些考生能清晰地背出來。我就是保持有一個印象,然後做總結,思路就比較清晰了。高考前主要就是做題了,依然做了十年的高考題,溫習了知識點。
地理比較重要的是識圖能力。把圖識清楚了,比如區域地理,我還把那些世界的、中國的輪廓圖復印下來,再分河流、山脈、島嶼分類填在圖上。甭管以後考卷上出現什麼圖形,我頭腦中都會有個快速反應。
F. 高考狀元各科學習方法
以下是一位考了720分的學霸總結的5個學習方法,希望對正在學習的孩子有所幫助。
制定學習計劃
長計劃,短安排
將大目標分成幾個小目標,達到一個小目標後再進行下一個小目標,注意這種目標最好設定在自己能達到的范圍內。
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效率
學習時間要合理安排,早中晚都要做細致的劃分。
早自習的最後,還可以安排3~5分鍾,對整個早讀誦記內容對行嘗試性復習回憶,對所誦記的內容進行進一步歸納、整理和鞏固。
抓住空閑時間里的每「1分鍾」
抓住零碎時間,比如睡前、洗漱、走路、等車、坐車、課間……等等。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幾分鍾,涓涓細流匯聚成海,一分鍾記一個知識點,時間久了,你的知識范圍自然也就廣了。
英語方面:可以用來背單詞、短語,積累一些常考的短語句子以及作文模板。
語文方面:多看基礎知識,背誦古詩詞。
文科:記憶一些重點知識點,自己寫在小本子上,把一些時間軸,重點事件,自己記不住的知識點都寫在上面。
理科:理科生的話就是記公式,記方程式或者看一下筆記上記的重點知識。
提前預習
上課抓重點
聽課是學習的重中之重,很多學霸課余時間可能沒有花很多的時間去學習,但是,他們在上課的時候一定是認真聽講的。
聽課時要跟著老師的思維走,抓重點,當堂懂。跟老師的目的是抓重點,抓公共重點,重要的是抓自己個性化的重點,抓自己預習中不懂之處。
課後復習
有效復習的核心是做到四個字:想、查、看、寫
想:即回想,回憶,是閉著眼睛想,在大腦中放電影。
查:回想是查漏補缺的最好方法
回想時,有些知識點可以清楚的想起來。
看:即看課本,看聽課筆記
對於比較模糊的漏缺點,要及時拿出書本或筆記反復記憶,直到下一次回想時能清楚的記起來。
寫:隨時記下重難點、漏缺點
經常反思
考試過後,要用錯題本反思總結。
分析做錯的原因,哪些是審題出了偏差,哪些是運算出了錯誤,是什麼知識點有問題,哪方面需改進和提高。
將錯題記下來,過一個月再去復習,如果還不會,那麼就要反思自己了:怎麼還不會?就要進一步查找原因,並將與本題相關的知識點或習題聯系起來,寫下來。
最後獻上學霸的五大法寶:
一個錯題本
一個好題本
新課之前一定先預習
先復習後做作業
做錯後要反思
以上就是學霸總結的幾個學習方法,只要長期積累,反復練習,相信每個孩子的成績都會有所提高。
G. 那些高考狀元們,平時復習的時候是怎麼學習的
學無捷徑,學無定法,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去摸索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一、92年高考省文科狀元(考取北京大學):
1、立足課本:以課本為主,即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把書本讀透,掌握其中要領。
2、精選習題:以課外習題為輔,精選其中比較有價值的習題去做,如歷屆高考試題、省質檢試題,各地統考試題,必須每題必做,碰到新穎的習題,好好琢磨,發現相近的題目,那正是重點所在。對於一般的習題,則有所取捨。
3、平時復習:全面輔開,按要求加以掌握。
4、高考前復習:重點在難點,多做練習。
對於書本,把重難點歸納出來,加以熟記。把各科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體系。
對於習題,把歷屆高考試題、省質檢試題,各地統考試題,訂在一起,把以往認為是重點及易錯題標上記號,重新看好幾遍。
5、練就過硬心理素質:
(1)平時成績加一檔次,就是高考要達到的成績。
(2)對每一次考試,都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調整下一步復習。
(3)臨近高考,增加休息時間,情緒要穩定,看看書的重點篇目。
(4)不怯場:熟題生做,生題熟做。碰到熟題,不盲目樂觀,把它當做生題認真對待。碰到生題,不緊張,一步步去了解它。
(5)考過一科,告訴自己別再管它,從而集中全力考好下一科。
二、96年高考省文科狀元:
1、學習:知識盡量吃透。
記憶與理解:找出關鍵詞,試著填空、選擇,再看一整段,從不同角度向自己發問。
2、階段性復習:
不要各科平均用力,應針對薄弱確定復習重點,集中大量時間克服,為總復習的查缺補漏創造條件。又不偏廢其它,各科復習時間要安排合理。
3、總復習:查缺補漏。
要冷靜,不要煩躁。
錯題集:如英語將自己做錯的題目、陌生的語法項目記下,總復習時再看看。
三、2004年高考市理工狀元(考取清華大學):
1、課本是基礎,課後注意看參考書來加深理解,中學階段就要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2、探索:如一道題嘗試用多種解法。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後先復習再做作業,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注意勞逸結合。
4、不偏科:有興趣的科目就超前學習,不感興趣的:堅持課前預習,上課做好筆記,課後認真復習課堂筆記和課本知識。
H. 高考狀元復習方法有哪些
首先靜下心,不要想別的事情,然後看下面的步驟、
第一:不要漏掉一個字,默默地把課本看一遍用心看,書上不會白白多出一句話的,都有用意 。
第二:把真本書穿起來,靜靜想想看腦子里有沒有個框架,記住要心有框架對這本書。
第三:找個經典題看看書上這樣的問題是用什麼形式出題的。
第四:和老師交流下,這樣提高的快。
大家可以看到我上面沒有強調做做題,因為理解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有你要多課本理解深刻李傑下次出這樣的題,自己心裡有底胸有成竹。然後再做一些對於的題鞏固提高下就可了,記住,最後靜下心來學習很重要,獨立學習。
I.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向你介紹高考狀元李曉鵬學習方法,不防一試
系統學習方法
一、 學習的根本規律——思路清晰
1、 簡單學習——側重知識點的學習——理解、記憶、練習;
2、 系統學習——歸納總結——骨架、整理、充實;
完整的學習是1和2的結合。
二、 如何使用根本規律學習:
1、 難題:知識點多、知識跨度廣;
2、 解題過程:建立各知識點之間聯系的過程;
3、 不會解題:斷點;
4、 要系統學習:心中有一盤整體的棋;
三、 如何進行系統學習:
1、 建立知識骨架;
2、 為骨架填充血肉;
3、 找出各部分縱橫方向之間的聯系
四、 系統學習的完整過程:
1、 畫出完整的知識結構圖;
2、 把這個圖中的知識點和具體學習內容聯系起來(填充血肉);
3、 將這個相互聯系的知識系統整體移植到大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