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方法可以使糧食儲存的更久
在糧食的儲存里可以放入干海帶來幫助儲存。
在面袋和米袋中放入一些干海帶結,可以保持糧食乾燥。因為糧食在儲存的過程中,會吸收空氣中的潮氣,時間長了,會導致糧食變質、發霉。干海帶可以有效吸收糧食中的水分,如果海帶變濕,可拿出晾乾後再次放入。這樣做並不會影響海帶的質量,也不會影響到糧食。也可以把干海帶隨時取出來。
糧食存儲環境與室溫:
家庭儲藏糧食時,要控制糧食水分和儲藏條件,在儲藏期間水分含量過高,糧食的呼吸代謝活動就會增強而發熱,而黴菌、有害昆蟲也容易生長繁殖,造成糧食霉變和腐敗變質。
另外,儲藏溫度和濕度過高也是增加糧食發霉和變質的危險性因素,所以還應隔離潮氣,防止糧食返潮;注意通風,盡量降低儲藏的溫度和濕度。平時還應經常檢查糧溫和水分的變化,可用眼看、鼻聞、口嘗、手捏等辦法,檢查糧食的色澤、氣味及糧食的硬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貳』 如何控制糧食當中水分活度,達到長期儲藏的目的
由於水分活度對微生物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水分活度對我們日常的微生物檢測也有這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因為大多數種類的微生物都會有一個生長繁殖的水分活度的最低臨界值,一般情況下,糧食的水分活度低於這個臨界值,這種微生物在該糧食中就很難生長,所以目前糧食加工企業、糧庫等都通過快速檢測水分活度的方法來控制質量,
『叄』 測量糧食水分的儀器怎麼使用
推薦使用日本Kett水分儀 單粒水分儀 PM-8188-A
『肆』 簡述糧食貯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常規儲藏
糧食經清理晾曬、待糧溫降至氣溫後裝入儲糧裝具。然後封好進出糧口,做好防蟲、防潮、防鼠及日常的糧情檢查等工作。
(二)熱密閉儲藏
該方法是利用夏季高溫曝曬小麥,使糧溫升高後趁熱入倉,達到殺蟲效果。曬麥時要掌握遲出早收、薄攤勤翻的原則,上午曬場曬熱以後,將小麥薄攤干曬場上,使麥溫達到42℃以上,最好是 50~52℃。到下午4點鍾左右把糧食收攏,堆成一堆,熱悶半小時至重小時,在下午5點鍾以前趁熱入倉。用曬熱的席子、草簾等覆蓋糧面,再覆蓋塑料薄膜密閉。熱密閉最好一次人滿倉,以免麥溫失散,影響殺蟲效果。熱密閉儲藏要求:應預先做好清倉消毒工作,裝具不能有蟲;小麥的含水量不能高於12%,最好在 11%以下。
(三)自然缺氧儲藏
自然缺氧儲藏不使用殺蟲劑,而是在一密閉的環境中利用糧食、害蟲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環境中的氧氣,使害蟲處於缺氧狀態而窒息死亡。新收獲的糧食呼吸旺盛,而陳糧的呼吸較微弱。因此,自然缺氧儲藏方法只適用於新收獲的糧食,陳糧不能採用自然缺氧方法儲藏。方法是:將新收獲的糧食盡快曬干、揚凈,在收獲後一周內完成入倉密閉工作。進出糧口一定要確保氣密。自然缺氧儲藏期間,要經常檢查進出糧口的密閉情況及整個糧倉的完好情況。如發現密閉不嚴或倉體破損,則不能繼續採用自然缺氧的方法儲藏。自然缺氧儲藏必須使用氣密性高的儲糧裝具,否則,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四)拌和防護劑儲藏
防護劑種類
防護劑是專門用來拌和在糧食中防止儲糧害蟲感染的一類化學葯劑。我國目前允許在糧食中使用的防護劑有保糧磷和谷蟲掙。保糧磷和谷蟲掙是粉狀的防護劑,可以直接拌糧,使用方便。其他農用化學葯劑不得用於儲糧。
防護劑的使用方法
防護劑的作用主要是防蟲,但當糧食中害蟲較多時難以奏效。因此防護劑應該在糧食還沒有生蟲時使用。防護劑可與糧食按一定的比例入倉前在曬場上拌和,也可以在糧食入倉時邊入倉邊拌和。經過防護劑拌和,平時做好防止外界害蟲感染的工作,一般可以保持糧食一年以上沒有蟲害。
注意事項
施用防護劑時,糧食質量要符合安全水分標准(小麥含水量低於12.5%),害蟲密度應屬於基本無蟲糧。施葯時應敞開房門,施葯後必須及時更換衣服,用肥皂洗凈手臉。施葯前後不要飲酒,施葯後要注意休息。如發現人員中毒,應及時搶救並盡快送醫院治療。防護劑應由專人保管,防止人畜誤食,儲存在陰涼乾燥處。
『伍』 貯藏糧食的方法
儲存糧食的方法是比較多種多樣的,最常見的有:常規儲存,低溫儲存,以及地下儲存。
一、常規貯藏
常規貯藏在倉房內適時,通風或密閉保管的貯藏方法。
一般是在大氣溫、濕度低於糧溫和糧食水分時,打開門窗進行自然通風;
反之,則以密閉為主,或在糧食上壓蓋結構疏鬆的物料,以保持糧食溫濕度。
二、低溫貯藏
低溫貯藏利用低溫限制害蟲、微生物的活動,降低糧食呼吸作用,以達到安全貯藏的方法。
根據低溫的來源可有3種方法:1.冬季冷卻。2.機械通風。3.機械製冷。
三、地下貯藏
地下貯藏地下糧倉糧溫的降低與升高都極緩慢,所能獲得的低溫常因地理位置不同而相差甚大,故應用上受一定限制。
如在北部與中部地區的地下倉庫,可以分別達到12~15℃和18~20℃的低溫;
而在南部則很難獲得,這樣理想的貯藏溫度。
即使糧食保存得好,十幾年沒有發霉、長蟲,其實它已經基本陳化了,所以不建議糧食存放時間過長。
『陸』 糧油檢測知識
糧油檢測的工作內容:
1、物理檢測
這項檢測是通過物理的方式來進行檢測,主要檢測糧油食品的外觀,觀察其物理特性以及品質。例如米粒是否完整、是否含沙、粉類的粗細程度等。通常物理檢測是針對食品的加工方面,能夠保障產品的加工質量以及經濟效益的提升。
2、化學檢測
這項檢測是對糧油食品的化學性質或者化學成分特性進行檢測。主要通過儀器進行分析,對糧油食品中的添加物以及營養物質進行檢測。例如是否含有重金屬、殘留農葯、真菌毒素等。化學檢測的精準度較高,主要針對的是糧油食品的質量和安全。
3、感官檢測
這是較為傳統的檢測方式,通過人類的感官來進行對糧油食品的品質進行判斷。例如看糧油食品的光澤、聞糧油食品的氣味、嘗糧油食品的口感、通過製作其他食品來檢測糧油食品的品質等。這樣的檢測方法比較簡單也不需要儀器,但主觀性太強,誤差也較大。感官檢測用於補充其他檢測方法的數據,也是糧油食品檢測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糧油質量檢測技術要點:
a.收購糧食質量檢測。
檢測糧食質量時,首先,應重視對收購階段糧食質量的檢測。當前,國家就糧食檢測出台了相關的政策與標准,要求糧食檢驗流程、方式等都要遵循國家糧食質量檢驗標准。其次,收購方應及時整理收購回來的糧食,將不同年度所收購的糧食依照不同規范來存放。通過對糧食質量的檢測,發現糧食發生霉變,需要清理掉霉變的糧食,防止其他糧食被污染,還要做二次檢驗,避免出現糧食質量問題。最後,相關部門應對不同品質、類型的糧食進行單存與單收,便於控制收購糧食的質量。
b.儲存糧食質量檢測。
檢測儲存糧食質量時,要求依照國標檢驗規范實施。檢查糧食儲藏質量時,檢查人員需要依照國標的《糧油儲藏技術規范(試行)》來開展,檢查容易出現質量問題的部位。檢測糧食質量時,薄層色譜法、液相色譜法、質譜聯用法與重金屬檢測技術等是最常使用的檢測方法。檢測糧食中是否含有重金屬時,樣品前期處理方法有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與消解法等,檢測重金屬的技術包括原子光譜法、紫外分光光度計法與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法等,同時,還可使用生物感測器法、免疫檢測法與電化學分析法等快速檢測技術。
c.糧食出庫質量檢測。
儲存糧食時,對於使用過化學葯劑的糧食,應重點對其葯劑殘留量進行檢驗;若糧食出現氣味、色澤異常,需加強衛生指標檢驗;省級糧食部門需要結合轄區中糧食可能受到真菌感染、有毒物質污染的情況,強化衛生檢驗。做好糧食出庫檢驗是控制糧食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糧食質量監管的主要內容。
d.糧食衛生質量檢測。
檢查糧食衛生質量是糧食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在糧食衛生質量檢查上,各地區的糧食部門需結合《糧食衛生標准》、《食品衛生法》等衛生標准對糧食開展衛生檢測,結合糧食受污染度或霉變度來調整檢測項目。若糧食衛生指標不合格,各個地區需要建立相關的衛生質量檢查機制,結合實況作妥善的處理,防止不合格的糧食進入市場。在檢查糧食衛生質量時,若糧食經營者未能履行質量義務,需結合相關規定予以處罰,或根據處罰的許可權移交給相關部門。
e.市場糧油質量檢測。
檢測糧食質量時,檢驗機構需積極地協助工廠、質檢部門、糧食部門等來監管糧食市場,結合《糧食質量監管實施辦法》、《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等的具體規定來發揮人員、技術、設備等的優勢。市場糧油質量的檢測與監管,應加強市場准入機制建設,重視對糧油質量的安全抽檢,避免有害、有毒糧油流入市場。檢測市場糧油質量時,應運用色譜分析、免疫分析與光譜分析等優質的糧油質量安全檢測新技術和主要摻偽鑒別檢測技術來檢測食用油產品的質量。
『柒』 怎樣健全糧食質量檢驗檢測網路,提高檢驗檢測能力
(一)健全監管體系。
一是健全監管機構。建立市12331食品葯品投訴舉報中心和食品葯品安全評審認證中心。成立經開區食品葯品監管分局。在全市所有鄉(鎮、街道)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和辦公室。合理設置和適當增加基層監管所,加快基層執法裝備標准化建設。加強監管員隊伍建設,合理配備和充實食品安全監管人員,重點引進專業人才,盡快補充空編人員。建立食品葯品安全協管員工作制度。加快推進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建設,配齊監管、監測人員,提高市、縣、鄉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能力。二是提高檢測能力。加快建設市食品葯品檢驗檢測中心和市農產品綜合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推進基層食品檢驗檢測資源整合試點。加強快速檢測能力建設,建立覆蓋城鄉的快速檢驗檢測體系。積極推進第三方檢測機構建設,擴大檢測覆蓋面,增強檢測公信力。三是拓展監管載體。建立完善食品葯品安全電子監管追溯系統,逐步對學校食堂、酒店廚房(三星級以上)實行在線監管。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建設生產經營者誠信信息資料庫和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及時發布違法違規企業和個人「黑名單」。四是構建共治格局。加大食品葯品安全宣傳力度,增強公眾安全意識和辨假能力。調動民眾參與、支持新聞媒體輿論監督,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
(二)加強執法監管。
一是強化抽檢監測。增加重點品種抽檢頻次,提高葯品抽檢監測覆蓋率。規范食品葯品監測數據的報送、分析和通報工作,提高發現和處置食品葯品安全風險隱患的能力。二是深入治理整頓。突出重點品種和重點區域,開展瓶(桶)裝水、中葯飲片專項整治和農村食品市場、食品生產企業、校園及周邊食品、傳統節慶特色食品專項檢查,加大對制售假劣食品、葯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等大要案件的查處力度,嚴厲打擊食品葯品違法犯罪行為。三是推進綜合執法。公安機關明確機構和人員負責打擊食品葯品安全違法犯罪,對隱蔽性強、危害大、涉嫌犯罪的案件,根據需要提前介入,依法採取相應措施。
(三)增加財政投入。
各級政府落實食品葯品、農產品安全專項經費,將食品、電子監管、風險監測、監督抽檢、科普宣教、投訴舉報獎勵、基層監管站所建設、協管人員經費等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加強食品、農產品安全監管執法隊伍的裝備建設,增加執法車輛、現場快速檢測和調查取證等設備,提高監管執法能力。
(四)完善政策法規。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依法賦予設區市地方立法權的部署,推進食品安全地方立法。完善促進食品葯品產業優化升級的政策措施,提高集約化、規模化水平,大力發展現代化食品葯品物流配送服務體系。積極推進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工程建設。完善扶持措施,加快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根據我市實際,積極向省上提出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建議。
『捌』 如何科學儲糧的內容
秋收季節,廣大農民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可如何科學地儲藏糧食,避免糧食發霉、生蟲和被鼠嚙,卻成了廣大老百姓的一塊「心病」。為此,9月25日筆者專程采訪了瀘州市納溪區糧食局局長付小剛,讓他為廣大農戶科學儲糧支招——
稻穀
保管特點——
稻穀的谷殼比較堅硬,對籽粒起保護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蟲害及外界溫、濕度的影響。因此,稻穀比一般成品糧好保管。但稻穀容易生芽,不耐高溫,需要特別注意。大多數稻穀無後熟期,在收藏時就已生理成熟,具有發芽能力,如連遇陰雨,未能及時收割、脫粒、整曬,那麼稻穀在田間、場地就會發芽。保管中的稻穀,如果結露、返潮或漏雨時,也容易生芽。稻穀脫粒、整曬不及時,連草堆垛均容易漚黃。生芽和漚黃的稻穀,品質和保管穩定性都大為降低。稻穀不耐高溫,過夏的稻穀容易陳化,烈日下曝曬的稻穀,或曝曬後突遇冷的稻穀,容易出現「曝腰」現象。
新稻穀入倉後不久,如遇氣溫下降,往往在糧堆表面結露,使表層糧食水分增多,不利儲藏,應及時降低表層水分。
保管方法——
入庫質量 水分大、雜質多和不完善粒多的稻穀,容易發生霉變,不耐久藏。因此,提高入庫稻穀質量,是稻穀安全儲藏的關鍵。稻穀的安全水分標准,應根據品種、季節、地區、氣候條件考慮決定。如我們南方地區種植的秈稻在13%以下,雜質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如果入庫稻穀水分大,雜質多,應分等儲存,及時晾曬或烘乾,並進行過篩或風選清除雜質。
適時通風 新稻穀由於呼吸旺盛、糧溫和水分較高,應適時通風,降溫降水。特別是一到秋涼,糧堆內的溫差大,這時更應加強通風,採取深翻糧面,散發糧堆溫熱,以防結露,有條件可以採用機械通風。
低溫密閉 充分利用冬季寒冷乾燥的天氣進行通風,使糧食溫度降到10度以下,水分降到安全標准以內,在春季氣溫上升時進行壓蓋密閉,以便安全度夏。
玉米
儲藏特點——
玉米的原始水分高,主要胚胎水分不易散失。
玉米的成熟度是均勻,不利於安全儲藏。
玉米胚大,呼吸旺盛,吸濕性強,而玉米的呼吸和散發水分主要通過胚部進行。米胚部含脂肪多,容易酸敗。同時玉米的胚部帶菌量大,容易霉變,是蟲、霉首先危害的部位,胚部吸濕後,在適宜的溫度下,黴菌大量繁殖,開始霉變。
儲藏方法——
分級 玉米入倉時要做到按含量不同、按等級不同分開儲藏。水分含量高的玉米入庫前應進行充分晾曬,等到水分符合要求後才能入庫。
低溫密閉 根據玉米的儲藏特性,適合低溫、乾燥儲藏。其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乾燥密閉,一種是低溫冷凍密閉。即收獲後的玉米進行充分乾燥,在降到安全水分之後過篩入倉密閉儲藏。也可以利用冬季寒冷乾燥的天氣,攤晾降溫,待糧溫降到0度以下,然後過篩、清雜,趁低溫晴天入倉密閉儲藏。
果穗儲藏 玉米不脫粒,果穗儲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經驗很早就為我國廣大農民採用。由於果穗堆內孔隙度大(可達51.7%),通風條件好,又值低溫季節,盡管高水分的玉米果穗呼吸強度仍然很大,也能保持熱能代謝平衡,堆內變化溫度小。在冬春季長期通風的條件下,玉米逐步乾燥。當水分降到15%左右,立即脫粒儲藏。同時,玉米果穗儲藏有利於增加籽粒養分,還對蟲、霉侵害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小麥
儲藏特點——
吸濕性強 小麥種皮較薄,組織結構疏鬆,吸濕能力較強。
後熟期長 小麥後熟期較長。品種不同,後熟期長短也不同,儲藏穩定性不強。
耐高溫、耐儲存性好 小麥具有較強的耐熱性,經過50度左右高溫品質保持不變,正常的小麥在常溫下能保持3至5年。
易受害蟲危害 小麥是抗蟲性差,染蟲率較高的糧種。同時,小麥在成熟、收獲和入庫後氣溫高,若遇陰雨,極易造成蟲害發生。
儲藏方法——
嚴格控制水分 由於小麥吸濕性強,小麥儲藏應注意降水、防潮,應充分利用小麥收獲後的夏季高溫條件進行曝曬,使其小麥水分控制在12.5%以下再入庫。小麥入庫後應注意降水、防潮,並注意後熟期可能出現的水分分層和上層「結頂」現象。
趁熱入庫密閉儲藏 小麥趁熱入倉密閉儲藏,是我國傳統方法。通過曝曬可降低小麥含水量,在曝曬和入庫過程可以收到高溫殺蟲、制菌的效果。
小麥入倉的具體操作方法是:在三伏盛夏,選擇氣溫高的天氣,將小麥曬到50度,保持2小時高溫,水分降到12.5%以下,於下午3點前後聚堆,趁熱入倉,整倉密閉。
低溫密閉儲藏 小麥可以在秋涼以後進行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散熱,並在春暖前進行壓蓋密閉以保低溫狀態。金其雲 郭峰 采訪整理
編後
全力以赴保豐收,千方百計確保顆粒歸倉,如果在儲存上出了問題,豈不功虧一簣!國家專門儲糧機構近年來研究出不少先進的儲存辦法,農民朋友趕快學習一下。
『玖』 淺談如何做好糧食質量檢驗
糧食儲備工作在我國始終具有戰略意義。糧食質檢部門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具有雙重作用,一是新農村的鋪建隊伍,二是新農村建設的推動和促進力量。糧食流通工作的主要對象在農村,把紮根農村的各類糧食購銷、儲存和加工業建設成現代化的機構,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糧食部門面對面服務於「三農『』,在科學引導、便利優化、幫輔傳帶、科技興糧等方面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本著確保以國家為主儲備糧食,充分發揮國家調控糧食市場,確保糧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原則,黨中央和國務院批復建立了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對中央直屬庫實行垂直管理。那麼,直屬庫如何面對新形勢發展,在科學裝備和技術下確保儲備糧有效管理和利用呢。
一、推陳出新,建立適應新時期科學儲量標准
大量事實證明,儲備糧的質量是安全儲糧的基礎,是滿足國家糧食需求的前提。以往,在糧食供銷存和加工等環節的中,我們在重數量前提下,對糧食的質量的檢驗更多的是只是從容重、雜質、水分、生蟲、發霉等這些外表方面上加以判析,要求水分和等級符合要求,然而,很少把注意力放在其儲存和食用品質及其變化上,這樣很容易出現因儲藏糧食的食用和加工品質差,銷售困難,更嚴重的是造成大量囤壓或品陳化的現象。所以,上述表面的質檢工作已經不再適應中儲糧管理的要求標准,必須通過科學地分析和嚴格的掌握糧食的品質變化,有效合理地指導輪換;應用科學的保糧方法延緩糧食的陳化反映,力求保持糧食的食用品質、種用品質和加工品質。
為此,我們必須改變陳腐的舊觀念,以糧食的「最佳食用品質和用途」以及「確保儲備糧常儲常新」為目標進行糧食的質量管理工作,進逐漸挖掘和開拓糧食質檢工作的內容和方法,科學、真憑實據地發揮糧食檢驗工作的重要作用。
二、科學儲最檢驗工作的三個要求
1、入庫儲糧檢驗嚴把關、重質量
收購工作過程中,糧食檢驗流程直接確定並劃分了糧食的等級,是靠質量說話、讓品質論價的基礎。在入庫時,質檢工作人員必須要貫徹收購質量標准,嚴把收購質量關卡,以「便於安全儲存、便於輪換」為原則,收優質糧(多收干、飽、凈、無蟲、無霉的高等級糧)、將陳化糧、「三高糧」芽麥等不合格糧關在庫門之外。這是倉儲有效管理底線。 2、儲糧檢驗准確、全面
購進糧食在收儲期間,隨著貯藏時間的變化,自然分解代謝自身的營養物質與能量,從而發生品質上的逐步陳化和相應劣變。檢驗人員必須嚴格依照儲糧技術規范和要求,堅持頻繁檢測品質,並按照不同糧食的品質判定標准,全面、准確地檢測麵筋吸水量、粘度、脂肪酸值、品嘗評分值、油脂過氧化值、酸價等,從而取樣化驗分析、根據實際結果判定該品種糧油是否宜存狀態,並將此作為輪換的科學地指導依據。
3、勤檢驗,嚴防儲量蟲害與黴菌
在儲糧工作過程中,需要定期並機動的進行糧情檢測,及時觀察糧食的蟲害和黴菌反映、及時掌握儲藏穩定性的變化情況,這是糧儲工作的基本要素。按照標准和規范要求檢驗糧情,尤其對倉內邊緣、倉底、四角等易發隱患部位要著重防患,在季節或者氣候變化時期固定增加進倉檢查的工作量,這是為了及時發現問題和迅速解決問題;尚無蟲霉和結露等問題時,要提前做好預防和預警工作。這樣才能及時掌握糧情變化,防止陳變及連帶,規避儲糧事故造成的損失和影響。
三、構建綠色儲糧新體系.質量經濟共建雙管
由於糧食種植的客觀規律,作物很可能含有有害物質,殘留農葯以及添加劑重的污染有害元素,霉變糧食的致病菌和黴菌等,這些糧食如果被人們常規食用不可避免地會危害身體健康。因此,糧食衛生指標的檢測也是檢驗工作的重要環節,確保食用安全是國家法律的要求。直屬庫應該積極探索和研發綠色儲糧的新思路,有效進行低溫冷凍等儲藏,竭盡全力避免蟲害滋生,減少熏蒸殘留,達到綠色儲糧的要求。
對直屬庫來說,糧食的質量體現的不只是管理水平和業務水平的程度,更體現了一個企業的形象和生命力。伴隨著存儲時間的延長,糧食品質很有可能發生劣變,這就要求我們的檢驗人員不斷學習研究、提高專業檢驗和管理技術水平,再三探索減緩和防治糧食品質陳化劣變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在確保糧食最終優秀使用品質的前提下,使存儲企業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減少國家財產的損失,加強糧食品質檢驗工作,讓糧儲的經濟效益和質量管理同步發展,以適應市場經濟和國計民生的要求。
四、總結
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斷繁榮發展新形勢下,隨著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入開展,中儲糧垂直管理體系給我們直屬庫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系統的要求,儲備糧的質量管理更需要不斷地強化專業標准、充實更新檢驗和倉儲知識、提高和完善糧食檢驗工作,切實有效地延緩糧食陳化劣變;以糧食的品質引導農業生產,推廣優良品種和種植技術,優化糧食的種植結構,充分適應市場要求
『拾』 幾種食物儲藏方法
食物種類繁多,性質各異,適應的環境各不相同。因此儲存食物首先要熟悉各種食物的特點.了解影響食物變化的原因,採取適當的存儲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保持食物的外觀(形狀、色澤)和內在的質量(質地、營養成分),防止烹飪食物發生腐爛、腐敗、變質等情況,減少不必要的損失,避免浪費。
方法/步驟
1
一、低溫儲存法
低溫儲存法是儲存烹飪食物級常用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過低溫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降低酶的活性,減弱食物內的化學反應,較好的保持食品原有的風味和營養價值。
低溫儲存按其溫度的不同可分為冷藏法和冷凍法,冷藏的溫度是在冰點以上。
採用冷藏的食物主要有蔬菜、鮮肉、鮮魚、水果、奶製品以及熟製品和半成品等食物。冷凍法是將食物在低於冰點的環境中凍結,適用於儲存動物性食物等。冷凍法可以使食物保存較長的時間不變質。但是長時間存放,雖然食物的質且變化不大.但水分減少,其背養價值降低,吃起來口感也不好。另外,兩種以上食物存放在同一個冷凍箱內時,要用無毒害的食品袋密封隔離。預防氣味相互污染.同時也可減少食物水分的流失。
2
二、高溫儲存法
高溫儲存法是餐飲業儲存食物經常使用的方法,因為微生物對高溫的承受能力弱,當溫度提高時可有效地殺滅微生物.並破壞酶的活性.可防止微生物對食物的影響,達到儲存食物的目的。其方法是先將食物用開水煮透或蒸透(達到100度以上的高溫),取出或仍用原湯泡上.放在涼爽通風的地方不攪動,防止食物重新被污染。採用此方法可使食物在較長的時間內不變質。這種方法適用於保存動物性食物的成品和半成品以及水發干貨類等食物。
3
三、通風儲存法
通風儲存法主要適用於保存糧食、干貨食物和需要風乾的食物.它們的特點都是怕霉、怕捂。例如米、面、花生、蔬菜等食物,在儲存的時候都需要通風.這樣可使黴菌不易生長,保持食物的原有成分,減少霉變。
4
四、腌、漬、醬、泡儲存法
此種方法一般是用鹽、糖、醋、醬和五香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方法加人食物內,使食物吸收一定的濃度。來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達到長期保存食物的目的。例如:腌菜製品有咸蘿卜條、咸豆角、糖醋蒜等。醬菜製品有醬五香大頭菜、醬黃瓜、醬八寶菜等。泡菜製品有泡洋白菜、泡辣椒、泡茄子等。
通過腌、漬、醬、泡等處理後的食物,一般營養價值會降低,因為食物中一部分維生素、無機鹽被破壞和損失.特別是動物性食物的纖維肌會變硬.不易被人體吸收消化。但是加工烹調後香味濃郁,口味極好。這種儲存食物的方法簡單易行,在飲食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
5
五、煙熏儲存法
煙熏是用鋸未、松拍枝等材料,在不完全燃燒的情況下所產生的煙氣來熏烤食品的一種方法,經煙熏後的食物不但減少了食物內部的水分,而且煙氣中有殺菌和防腐作用的木焦油、雜酚油等附在食物的表面上.能防止細菌的生長,從而達到防腐儲存的作用,一般常見的熏製品有熏魚、熏雞、熏肉等。
6
六、真空密封保存方法
真空密封保存方法是使食物在真空的狀態下,不與空氣中的微生物接觸.進行密封保存食物的一種方法,如罐裝製品、真空包裝製品等。此方法適用於多種食物的保存。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儲存食物的方法也越來越多,如核輻射儲存法、氣調
法等都是比較先進的方法,它們的主要原理就是控制或殺死食物中生長的微生物,延緩原料內部組織新陳代謝,從而延長食物的保存時間,提高儲存的質量,達到保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