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運用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方法

如何運用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28 15:42:08

如何實施幼兒園的美育

1、重視音樂

教育音樂是用聲音來塑造形象的聽覺的藝術,按照節奏和旋律來影響著聽覺,影響著兒童的情感,同時提升幼兒的聽覺能力。音樂教育要發展幼兒的智力,提升幼兒的想像能力、記憶能力,要鍛煉幼兒的思維,培養幼兒好的情感,促進幼兒能力的提高。

2、強化美術教育

幼兒園的美術教育中重要的是美術欣賞,美術是造型的藝術,強調著色彩的和諧,線條的明晰,更加形象和生動,並鍛煉幼兒的視覺,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幼兒在感受美好美麗的玩具的時候,能夠展現出豐富的表現慾望,喜歡用畫筆來描繪想像中的畫面和圖案,在這個過程中要重視幼兒對美的追求,實現幼兒對美的創造。

3、文學藝術教育

幼兒教師要重視文學藝術教育,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塑造人物形象,充分創造情節,發展幼兒的情感。在幼兒的文學藝術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聽故事、講童話、讀詩歌、欣賞幼兒影視作品等來豐富幼兒的情感。幼兒教師要鼓勵幼兒欣賞作品內容豐富、情節感人的作品,積累知識,發展語言能力,並教育幼兒產生美的教育,教會幼兒學會辨別事物的真假,學會分辨善惡,學會區別美醜。

4、發展幼兒的體育

幼兒教師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增強幼兒的體質,可以培養幼兒的形體美、姿態美。教師要通過體育鍛煉,塑造幼兒的優秀品質,發展幼兒的能力,並重視幼兒的藝術創造。在幼兒體育教學中,要根據幼兒的年齡和生理、心理特點給幼兒一些體育活動能力的教育,教育幼兒在體育活動中提升能力,增強體質。

5、深入進行常識教育

幼兒教師要對幼兒進行常識教育,通過綜合性的知識教育的活動,引導幼兒了解周圍生活中的知識,充分積累知識,掌握技能,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⑵ 幼兒美術課教學方法哪些

(一)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教師通過語言的描述、說明,向學生傳授美術技能知識的方法,它是使用范圍較廣、頻率較高的教學方法。但是單純的講授並不能更多的引起學生的注意,而對教師的藝術表達語言、知識面等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
2、談話法(問答法)是教師與學生以口頭語言相互交流進行教學的 一種方法。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開拓學生的思維。但是問答法中由於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同,提出的問題也就會千奇百怪,就要求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語言、問題難度也要相當的考究,否則容易引起課堂的混亂。
3、討論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班或組為單位、圍繞某一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各抒己見、相互啟發或辯論,獲得或鞏固美術知識的教學方法。
4、讀書指導法,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美術教科書和課外美術資料獲取知識;擴大美術視野的教學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 2、參觀法 3比較法
直接感知的教學方法,能擴大學生的審美視野,但是在期間容易發生突發性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相當機靈的反應能力,能積極應對各種突發性的問題。

(三)以實踐為主的教學方法
實踐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提高繪制實踐活動,形成、鞏固、完善相應技能知識的教學方法,輔導練習法是以實踐為主的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它能促進學生在美術活動中能眼、手協調並用,從而提高與發展美術的創造能力與審美素質。

(四)以陶冶情操為主的教學方法——欣賞法、情境法
觀察比較法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研究而直接獲得知識、感受、教育的方法。這種方法打破課堂和書本的約束,使教學與生活聯系緊密,擴大學生視野,從現實社會生活中接受教育。美術教育離不開觀察,觀察又總是伴隨著比較。沒有觀察,便沒有視覺和感知。觀察獲得感性的認識。沒有比較,不可能有正確的感知和准確的判斷。比較是進行思維地去認識事物。美術教學的觀察比較對象,一是對客觀景物、物象世界的觀察比較,一是對畫面及其表現形象的觀察比較。

(五)以指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觀察法、發現法
引導學生明確比較的標准。比較是相互對比中進行的思維判斷。無論是寫生還是臨摹,都是在其對象與自己畫畫之間,不停頓的互相對照比較之中進行觀察的。其標准就是寫生或臨摹的對象。寫生畫的形象比例的觀察,則以物體的自身的長與寬為標准,得出長、寬的比例關系。物體間的比例,則以其中一物(一般多以大物體)為標准得出其間的比例關系。物體的傾斜角度則是以垂直、水平線為標准進行比較、觀察……包括品評作業的好差亦應以優秀作業作為比較標准。

⑶ 如何開展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活動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是一種操作教育、是一種創造教育、更是一種情 感教育。新《綱要》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孩子能大膽自由地、創造性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 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南京師范大學教授也指出了幼兒、教師、審美感受三者之間的必然聯系,教師要為幼兒創 造寬松的心理環境、形態和特徵,把幼兒的注意力引導新啟發性語言;幼兒通過自身感知體驗,充分發揮主體性;將表達出的審美感受反饋給教師,這樣才能最大限 度提高和發展幼兒的繪畫能力,使幼兒在活動中充分發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自己的個性特點及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幼兒美術活動如何開展
塗鴉是一件快樂的事,能讓幼兒盡情創作屬於自己的「小作品」,也是幼兒喜歡的一項活動。那麼,幼兒美術活動如何開展?如何保持幼兒對塗鴉的興趣?讓幼兒創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實踐證明,只有從實際出發,以幼兒為主體,從幼兒的興趣出發,並在美術活動中激發幼兒情趣,體驗審美愉悅和創造的快樂,體現自我表現和創造的成就感,才能使開展美術活動真正起到促進幼兒個性發展和提高其整體素質的作用。而在這個過程中,必須重新審視和改革幼兒美術活動的定位、選材、教學方法等。
一、重塑幼兒美術活動的價值取向
美術教育要順應幼兒的特點因勢利導,才會得到好的效果。幼兒美術活動的價值取向應突出以人為本,定位於人的整體性、可持續性的發展。幼兒美術活動的目標具體應該體現在以下方面:
1、喚起興趣:在美術活動中獲得愉快體驗,並主動參與,使孩子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2、大膽表達:引導和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表現自己的感受、體驗,使其個性健康發展。 3、表現美:引導和鼓勵幼兒用自己認為有美感的形式,創造性的表現對事物的觀察和感悟。
二、在幼兒身邊營造自然的美術環境
優美的環境傳遞給幼兒各種信息和刺激,使幼兒受到一種文化藝術氛圍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因此幼兒身邊的物質設備、空間布置、牆飾的美化都應精心布置,和諧優美,體現出美的原則和規律。

三、結合幼兒年齡特點進行美術教育活動選材
美術教育活動的選材應充分體現幼兒的年齡特點,反映孩子的生活經驗,使他們通過畫筆表現、表達眼中和心中的世界,也才能更好的實現美術教育活動給幼兒帶來的好處。

⑷ 如何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

要想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需要以下幾點: 一、培養幼兒學習美術和參與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創造的慾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孩子們營造親切和諧、靈活寬松的課堂氣氛,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營造在玩中學、學中練、練中樂的良好氛圍。要讓兒童真正享受美術活動的快樂,我們的課堂就必須得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使幼兒自覺自願地參與進來。 二、保護幼兒個性的發展,挖掘幼兒創造的潛力,開發創造潛能 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去做;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三、重視幼兒生活經驗的積累,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感受美術創作表現的多樣性,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 人的創造活動是從觀察開始的,觀察是創造活動的源泉。認真仔細地觀察,可以幫助幼兒獲得大量豐富的感性資料,理解不易掌握的理論知識。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為幼兒創造用感官去接觸外界事物的機會,鼓勵他們多聽、多看、多觸摸、多嘗試,從而達到發展幼兒感官、開闊眼界、豐富想像的目的。 四、教師應運用恰當實時的語言引導幼兒作畫體現個性,並進一步完善作品 欣賞鼓勵的語言能增強幼兒對美術活動的信心。樹立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開始,也是幼兒園美術活動的重要目標之一。教師欣賞、鼓勵的語言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師要做到:一要細心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多說幾句「真棒!」「太好了!」或拍拍孩子的肩膀,對孩子豎立大拇指等等;二要明確具體地指出孩子活動過程中或作品中值得表揚和學習的地方。 幼兒正處於創造和發展的初期,他們需要教育者為他們打開創造的大門。在幼兒美術教學中適時地運用好各種教學方法、教學技能,給孩子營造一個更加輕松、愉快、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從孩子發展的角度看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把普通的東西點化成智慧和美的藝術品,才可以讓孩子們在屬於自己的繪畫空間里自由想像、大膽創造,畫出一片真正屬於孩子自己的天空。

⑸ 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有哪些分別舉例說明

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愉快的心理環境。教師自身應對美術活動充滿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以生動的富有感染性的語言調動起幼兒對生活經驗的回顧、體驗。教師還應充分尊重幼兒的情感,信任幼兒的創作,不包辦代替、建立起師生間真正的平等關系。這樣,幼兒就會對美術活動感到親切、有趣,能興致勃勃地參加。

⑹ 實施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原則有哪些

1、低控制原則

在兒童美術教學中,要創立寬松、自由的心理環境,盡量少用成人的權威和規范來束縛兒童的藝術活動,使他們可以得到自由、充分的表達。教學氣氛盡量輕松愉快,要給兒童自由選擇美術內容的機會,注意對兒童作品的評價方法。

2、因材施教原則

要根據學前兒童具體的基礎和接受能力來區別對待,使每個兒童都在自己的基礎上得到最好的發展。尊重學前兒童的個別差異,設立有彈性的美術課程,課程評價上盡量給以正面的評價。

3、創造性原則

要利用美術活動本身所具有的創造性,發展學前兒童的創造力。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前兒童積累多種經驗,切入兒童的生活,從他們的生活中選取他們關心感興趣的內容。創造自由、寬松的氣氛,鼓勵每個兒童的自由創造。

4、發展性原則

要處理好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關系,造成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可持續性。成人要避免功利化的美術教育取向。在心理學、教育學的研究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方法,對學前兒童實施合理的美術教程,促進他們美術才能的發展。

5、興趣性原則

要萌發兒童對藝術的興趣,將之引入他們以後的人生,使一生有一個好的開端。培養學前兒童積極、快樂從事美術活動的態度。提供多種工具和材料,刺激學前兒童美術活動的積極性,還可以適當採用贊許,表揚和比賽、競爭來強化學前兒童美術活動的興趣。

⑺ 如何指導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教學活動

美術活動對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非常有利,這是由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幼兒特有的表現力決定的。中班幼兒繪畫教育中,教學內容仍以認知、注重技巧為主,教學方法也常採用教師示範,幼兒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師的範例束縛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這個傳統教學模式又是幼兒被動的學習過程。這樣畫出來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沒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每個幼兒生來便具有巨大的創造性潛能,只要得到適時的科學的開發,就能表現出巨大的創造力,而且創造力開發得越早,其發展潛能越大。教師應樹立時代的緊迫感為發掘幼兒創造力添翼。那麼我們要怎樣指導好中班幼兒的美術活動呢?

一、選擇新穎適合並帶有游戲性的教材

(一)選擇新穎合適的內容

中班幼兒學習的動機感性多於理性。他們通常是憑著興趣去主動探索和學習的。他們首先關注的是活動本身和過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樣會為了活動的成果而堅持努力。因此,我們在選擇活動內容時必須考慮如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慾望與積極性。幼兒往往對新事物比較感興趣,這是否意味著每一次活動都要選擇一個全新的內容呢?並非如此,我們提倡「適度新穎」。這是因為太新和完全陌生的內容,容易使幼兒一無所知而無法理解,難以入手,從而不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無法有效地調動幼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相反,太熟悉的內容,只會讓幼兒重復已有的經驗,失去探索與學習的意義。因此,我們應從幼兒已有的實際經驗出發,選擇與幼兒已有知識經驗有一定聯系,又在深度和廣度上適當拓展的內容,即「已知+末知」,使幼兒有足夠的興趣,在已有經驗的支持下,探索新問題的解決方法,建構新的知識經驗。例如,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幼兒已明確單色畫的概念,而且對水彩筆的性能和運用方式掌握得比較熟練了,同時也欣賞了大量的裝飾花紋。在此基礎上要求幼兒進行《單色畫:有花紋的魚》,幼兒就能主動發揮想像大膽創造出許多生動的作品,在這中間,幼兒需要獲得的新經驗是「如何用已知花紋打扮魚,使魚更富美感」。試想,在這樣的活動中,如果幼兒既不知道什麼是單色畫,也不知魚的基本形狀,更沒有欣賞花紋的經驗,他們怎麼可能有興趣和能力去嘗試,以主動獲得新的知識經驗呢?所以,在美術活動中我們提倡為幼兒提供「適度新穎的內容」,目的是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

(二)選擇的教材還必須具有游戲性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皮亞傑也曾說過:「兒童不能像成人那樣有效的滿足個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個可資利用的活動領域,在這個領域中他的動機並非為了適應現實,恰恰相反,卻讓現實同化,這樣的活動領域便是游戲,兒童進行的游戲很多,美術教育也是這種游戲的一種。」在美術教育中結合故事、猜謎等游戲,使幼兒獲得愉悅感、新奇的情感體驗,激發幼兒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意象。因此創設一個良好的游戲環境對幼兒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東西都會使幼兒產生好奇心,幼兒受好奇心的驅使就會通過游戲活動來學習、成長。例如;在活動「有花紋的魚」中,我在活動的開始,就和幼兒一起玩小魚有的游戲,讓幼兒在玩游戲的同時感受魚在水裡游的感覺,最後學習畫魚。

二、創造適應的美術環境

創設具有可參與性的美術物質環境和可操作性。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與被動,往往取決於主觀能動的發揮,而主動能動性的發揮又常常與教育環境提供的有利機會、條件有關。約束幼兒的頭腦,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循規蹈矩、小心翼翼,畫畫只會死板臨摹,被動接受,久而久之,幼兒就會習慣聽從他人,創造性思維埋沒了,當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有趣的材料時幼兒會為材料而吸引,自然會主動地操作材料,幼兒可以自由交流和表現。如在美術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與教師、同伴討論互相走動看一看,隨時與他人交流有關上課的內容,互相學、互相啟發。因此教師只有為幼兒提供豐富有趣且能使畫面產生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兒既能對美術活動產生興趣,又能讓幼兒輕松獲得成功,而且還能使畫面產生很好的效果。如在幼兒畫「太陽」時,教師帶幼兒在一天的不同時間去欣賞太陽的美景,早晨金燦燦的太陽披著朝霞,中午銀光閃閃的太陽、白花花的雲朵,傍晚紅彤彤的太陽與晚霞,通過審美環境的體驗,引起幼兒對美的事物產生了敏銳的感知,從而畫出的太陽不再是一個模樣、一個色彩。研究表明,讓幼兒置身於審美環境之中,不但有助於他們審美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於美創造性的發揮。

三、給幼兒一個自由想像的空間

幼兒美術創作的主要特徵是表達自己的稚嫩而純真的內在情感。因此,老師的評價方法對幼兒的想像和創造的再現與誘導很重要。首先,不能簡單地用「再現、寫實、逼真」這樣的標准來評價幼兒美術作品,而應從創造的新穎性、獨特性及繪畫技能表現等方面來評價。對作品的評價應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不宜採用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橫向比較,應從其個人的發展水平來評價。美術活動時,看著他們的作品總不如我想像的那麼好,我就忍不住拿過畫筆,邊說邊畫:「這里應該這樣!」「顏色要塗勻,不能留白!」正當我為自己改過的作品而自豪時,一個怯怯的聲音:「老師,別幫我,我能行!」在離園活動時,家長總不免要讓自己的孩子帶他們看看繪畫作業,或者在一些美術作品展覽時,他們總說:「哪幅是你畫的啊?」這時孩子會指著自己的作品說:「這是我的,這里是老師幫我畫的。」

這些小小片段,相信不只是我有過如此的經歷吧?也許老師們會理解為孩子已經在我們的指導中明白了,領悟了。可細細想來,這似乎又提醒老師,「這是我的作品,這是我的想法,你為什麼要破壞我的作品呢?」當我們為孩子的作品添上那自認為精彩的一筆時,孩子就覺得,那已經不是他獨立完成的作品,不完全屬於他了。這種現象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屢見不鮮,老師為了讓幼兒的作品更趨完美,總在不經意間,從自己的審美出發,為孩子的作品添一點,改一點。目的也是讓展示的作品更好,但從幼兒的發展目標來看,結果卻是大相徑庭。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在藝術活動中,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我們在此類活動中這些行為是不可取的,我們的這一細小的動作,也許會改變一個孩子在藝術活動中的表現和興趣。從新《綱要》中可以看出,對於組織活動的要求是為他們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並用鼓勵表揚等方法來激發他們的情感和想像,還要肯定他們,接納他們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表現方式。這些看似簡單,做起來就有一定難度,所以要求我們的老師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導性的語言,讓他們在理解、領會的基礎上去創造和想像。

因為童年時代特有的想像、創造能力一經壓制很難再萌發。 因此,不管幼兒畫什麼,老師和家長都應鼓勵幼兒獨立想像和創造,盡量與眾不同,盡可能充分地發揮想像力。因為一件作品在成人看來或許沒什麼,而孩子卻是認真的。幼兒的創造力培養,是滲透在一日活動中,融入教學活動中的,教教師要抓住發生在幼兒身上每個能激起他們思考、想像以及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情景,讓幼兒內在的釋放出來。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始終保持積極、鼓勵、贊許的態度,使幼兒感想,能極大的發揮潛能。幼兒好奇心強,想像大膽,在他們充滿童真的、稚氣的想法中,都隱藏著創造性,老師要及時的發現並精心的培育。

美術活動,是一種創造美的活動。幼兒美術活動的主體是幼兒,要千方百計創造機會,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這一主體與創造美的美術活動真正融合在一起,讓幼兒不斷去創造美。每一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成長中的個體,他們既是需要成人的幫助和引導,又存在自身內在的發展需要。所以,我們必須尊重幼兒自主成長的要求,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機會來表現自我。

⑻ 如何運用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方法

對兒童美術教育,最忌諱的就是用條條框框去束縛它,什麼鬼東西方法呀,應該是天馬行空,百花齊放的局面,才是最好的方法!

⑼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方法

對話法是指在美術欣賞教育中教師兒童與美術作品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與相互交流。德國現代解釋學美學大師加達默爾認為「藝術作品本身就是那種在不斷變化的條件下不同地呈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藝術作為文本是無限開放的藝術作品的意義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因為藝術作品中不僅僅有創作者自覺意識到的東西還有由於傳統|文化等方面積淀於創作者意識深處的那些無意識或潛意識的東西這些東西即使創作者沒有意識到它仍然存在於藝術作品之中因而藝術作品的意義遠非創作者本人的意圖所能限制。另一藝術作品被創作出來以後不僅存在於當代而且在今後的年代裡繼續存在著。這樣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場合甚至不同的對話中藝術作品會不斷地顯示出它的新的意義。藝術文本自身就成了具有生發作用的主體藝術文本的多種意義只有在與欣賞者的對話中才可能生發出來。對話法的主要特徵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相互交流;欣賞者與藝術作品之間的相互交流。
在對話法的實施中教師應注意下列幾點:
一是對話雙方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教師不能強求兒童接受某一權威的結論或自己對美術作品的看法而應讓兒童有自己的探索。
二是教師自己要首先學會與文本進行對話並做好兒童與文本之間的「審美期待」的中介。
三是教師要為兒童提供大量的欣賞機會擴大他們的視界。四是教師要為兒童創設利用多通道感受|體驗的條件和充分的時間。五是教師要引導兒童學會提問並能用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

閱讀全文

與如何運用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論文研究方法如何概括 瀏覽:756
蘋果手機網頁提取文字的方法 瀏覽:292
星露穀物語鐵錠快速入手方法 瀏覽:120
摩托機油尺正確的測量方法 瀏覽:800
炸蝦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428
a型血人最佳解壓方法 瀏覽:110
調整金牛座的最佳方法 瀏覽:381
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及意義 瀏覽:545
魅藍攔截的信息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3
雕刻牛字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6
武漢戀愛挽回方法操作步驟 瀏覽:431
戒掉手機的四個方法 瀏覽:574
快速有效治療尖銳濕方法 瀏覽:226
最簡單的方法畫hellokitty 瀏覽:844
反滲透膜解決方法 瀏覽:485
扯麵的正確方法和技巧 瀏覽:494
文彥博樹洞取球方法好在哪裡 瀏覽:854
四川泡洋姜的正確泡水方法 瀏覽:497
黑檀手串的鑒別方法圖解 瀏覽:818
延遲滿足實驗研究方法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