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解決問題教學與運算意義教學緊密結合的作用
你應該想要的是這一篇
新課程下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反思
椒江區第二實驗小學 戴華炳
摘要:新課程實施後,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不少教師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全部打包封存,重起爐灶,在教學中重形式,輕實效。筆者再次解讀新課程標准對應用題教學的要求,反思小學數學傳統應用題教學的優缺點和當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結合教學實例提出應用題教學新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新課程
數學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的中心環節。隨著全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學行為之中,已日益成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和教學研究人員關注和探討的熱點問題。《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在總體目標中指出:要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這是進行應用題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一、當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應用題教學,許多教師在教育教學方式上追求「花樣百出」,尤其是一些作為樣板,起著示範作用的公開課,注重課堂的形式,忽視數學的實質。很多教師對新課程理解得不夠深刻,導致課堂上把握不準,而又否定了傳統的一切。
(一)情境創設過度
「創設情境」成為當前數學教師煞費苦心的一件事,老師們在賽課或上公開課時,如果沒有創設情境,都會擔心聽課者會怎麼評價這節課,總是挖空心思去思考。生動有趣的情境,能使得課堂更有活力,但忽視情境創設的目的。有些教師不管是什麼內容,片面追求情境,為采擷、提取數學素材,把教材丟於一邊,甚至把購物作為必不可少的情景,片面追求教學的生活化而忽視學生生活經驗與知識基礎,脫離教學內容,脫離學生實際。有些教師把情境的創設作為課堂教學的擺設,光注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上,很少考慮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切性」,創設的情境沒有或不能很好地服務教學目標,有些更是流於一種形式。有些教師創設的情境設計不嚴密,不能在短時間內把知識的發生過程詳盡的展示在學生面前,時間過長,或過程乏味,起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浪費了教學的時間。
(二)教材把握不準
新教材不單設章節教學應用題,分散到例題和練習題中;不分類型出現應用題,不同類型的應用題會同時出現;新教材中很多以圖畫形式出現,條件和問題在畫面中,不同序的應用題特別多。以前教師感覺應用題教學難,現在教師心裡更不明確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不知如何面對不分類型的應用題教學。我們部分老師不適應新教材應用題教學的編排特點,不能准確把握教材,在教學中削弱了應用題教學。新教材常將應用題作為第一情境,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老師僅僅把「第一情境」作為一種「導入」手段,或作為一塊「敲門磚」。不能很好地把握應用題在學生構建數學模型過程中的作用,有些老師只要活動的過程,不去引導學生構建數學模型,其結果是學生的每一次活動都只是一個孤立的「個案」,沒有及時加以必要的「梳理」與「整合」,沒有通過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索並構建數學模型,缺乏引導學生構建數學模型的策略與方法。
(三)對傳統精華的否定
新課程實施後,教師的教學的理念發生了重大的轉變,但對傳統教學的精華,許多老師全盤否定,教學往往另起爐灶。雖然新課程理念下的應用題教學在教學理念和教學組織形式上與傳統應用題教學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傳統應用題教學的許多優良傳統是值得繼承的。但很多教師不敢用,也不想用。比如過去強調學生認真審題,重視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分析,教給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如整理數據、用示意圖表示、列表的方法等),現在教師更多地重視學生個性化的處理問題,對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不夠重視。在傳統應用題教學中以指導思考方法為重點,最為典型的是分析法和綜合法,讓學生掌握解答應用題的基本規律,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傳統課堂中這樣的精華,在新課程中很多教師不敢把運用到自己的課中,特別是上公開課,怕別人說自己理念落後,在實踐中失去自我,這實際上是對新課改的褻瀆。
二、新課標對應用題的要求
《標准》的「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筆者用「應用題」這個詞表述),是《標准》的一個特色。對這部分內容的總體要求是: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內容的理解,體會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
可以看出應用題教學的教育價值定位應更加准確,教育理念應更加明確,呈現形式應更加靈活。更側重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問題意識、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使知識和能力,情感和態度的教育目標溶於一體,相得益彰,為個性化的的人格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新課程對應用題的編排(要求)有如下特點:
(一)應用題學習作為數學學習的一種方式和工具
應用題學習的目的主要不再是學會解題,而更多地體現出作為數學學習的一種方式和工具。應用題教學功能的轉變決定了它在新課程體系中會有全新的面貌。《標准》倡導的「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問題解決」式學習模式,數學知識的呈現形式更多地以「原型——模型——應用」的方式出現,應用題將成為其中「原型」和「應用」的主要角色;這意味著應用題在數學中的角色將發生變化。
(二)題材范圍從四則運算應用轉向知識綜合融會
應用題教學與運算等教學緊密結合,學生在建立數學概念、原理和方法的過程中理解和解答應用題,發展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和運算意義解決問題的能力,藉助生活題材理解概念、原理和方法。應用題的內容涉及到「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的每一個方面,涉及到計算的應用、概念的構建、法則的推導等等,成為各部分知識有機聯系的融合劑,改變了過去應用題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在教學中不再是孤立的教學過程,而是融和在各個領域中。
(三)題型從標准格式變得更豐富形象
呈現方式除了文字式的,還有情景性的,拓寬了問題的結構空間。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如圖片、游戲、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觀形象、圖文並茂,素材十分的生動有趣。如:王大爺在菜場買了2千克雞蛋,如果剩下的錢還夠他買3.5千克茄子,他一共帶了多少錢?如果他帶了22元錢,那麼剩下的錢還夠他買多少千克扁豆?(情境圖中呈現雞蛋、茄子、扁豆的價錢)題目不一定是結構良好的,情景可能是復雜的,數據需要取捨,解決模式可能不唯一,答案可以不相同。解題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不再是單靠算式來表述,可以是文字、算式結合,可以是文字、圖表結合。
(四)教學模式從重視結果到重視過程
將應用題教學納入一般「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形成由學生自主探索、嘗試、發現與建構的過程,真正體現「應用」性。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對信息材料的處理能力和數學模型建立。同時允許學生個性化地學習,學同一道應用題,可以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也可以僅僅是一種習題的練習;解題的過程可以是探索性的嘗試、發現與解決的活動,也可以只是同一種策略、方法、思考;鼓勵學生利用直覺、進行猜想、預測、合情推理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得出結論的過程,學生在此過程中學會一些探索的方法,重視行動、提問、研究和實踐。
三、課標下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新策略
「應用題」這種題型不可能從小學數學中消亡,教師更不應該不敢提「應用題」這一名稱。應用題教學的許多優良傳統依然必須繼承。比如,引導學生認真分析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因素,發現數學問題的主要矛盾,分析數學問題中的內在聯系,以及學會一些構建數學模型的具體方法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小學數學課改時,老師引導學生去「自主地從實際問題情境中探索隱含的數學模型,然後試圖去解決的學習過程,體現數學化的過程」值得繼承的好辦法。「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恰恰是「建立模型」這個重要階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被「弱化」,甚至忽視了引導學生構建數學模型。筆者結合新課程人教版教材談談在今後的應用題教學中應當注意幾點。
(一)情境創設要適恰
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有不少專家呼籲數學課堂要扎實、有效,不能一味的追求情境的新奇,片面的追求出奇制勝。「實用」既指素材在教學中實用,又指素材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在教學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提供一些反映周圍世界真實情況的問題情境。比如「平均數」的教學,就可以創設如下情境。
比一比,哪組同學每分鍾口算成績好?
甲組:
姓名 王明 李小華 王力 張立晴 李金銘
每分鍾口算道數 12 17 18 19 14
乙組:
姓名 黃文文 於蘭 方軍 陳名鍵
每分鍾口算道數 20 16 15 13
讓學生通過討論,怎樣比較兩組的口算成績,知道人數不同不好直接比總數,產生該怎麼比的問題,切入新課。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例作導入,學生容易理解,時間省,效果好。
總之,良好的學習情境要服務於教學目標,要聯系教學內容選擇素材,聯系生活實際、特別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知識水平,切不可讓「情境」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迷糊了學生;同時,教師要善於把握時機,張弛有度,忌「流連忘返」。
(二)教材把握要准確
新課程教材把應用題分散編排,不同年段有不同要求,不同內容下的應用題又有不同的編排意圖。比如三年級的「平均數」是編排在「統計」這一節,作為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改變傳統的平均數教學的模式化的要求,不再片面強調「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而是強調平均數的應用價值,體現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和作用。平均數作為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的量數,是統計中應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組數據本身的總體情況,也可以作為不同組數據比較的一個指標,教學時要注意體現這一點。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處理:
教師讓學生說說對「本屆國家青年男子籃球隊隊員平均身高2米,最高的隊員蘇偉身高2.12米。姚明04~05賽季平均每場得分18.5分,05~06賽季平均每場得分21.8分。……」的理解。特別是「姚明04~05賽季平均每場得分18.5分。05~06賽季平均每場得分21.8分。」說明什麼?學生回答姚明並不是每場都得18.5分或21.8分;姚明今年的平均成績比去年好,球越打越好了。教師適時的指出:姚明今年的平均成績比去年好,這個「平均數」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在對不同的生活事例的解釋中,讓學生感悟「平均數」,利用探究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事例的過程,加深對「平均數」的理解。
(三)傳統精華要繼承
引導學生認真分析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因素,發現數學問題的主要矛盾,分析數學問題中的內在聯系,以及學會一些構建數學模型的具體方法等等,都可以成為小學數學課改時,老師引導學生去「自主地從實際問題情境中探索隱含的數學模型,然後試圖去解決的學習過程,體現數學化的過程」值得傳承的好辦法。應用題的傳統教學的線段圖法,分析法,綜合法等,在具體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各種方法是相互滲透,相互儲存的,藉助於圖形、圖表、多媒體演示等策略,來幫助解題。合理運用聯系、分析、想像等基本解題策略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是一種具有廣泛遷移性的解任何題都需具備的能力,是一種終生受用的本領。
比如:「平均數」教學中,學生對平均數的理解,可以這樣展開:教師課件出示三堆不等的積木(2塊、7塊、3塊),問:要使每堆的積木相等,你有哪些辦法?學生展開討論後,回答:把多的移到少的地方,也可以把三堆合起來再分。教師根據學生回答課件演示,方法一是把第2堆移2塊到第一堆,移1塊到第3堆,每堆4塊。讓學生仔細觀察移的過程,然後指出這個4就是2、7、3這三個數的平均數。再讓學生說說7、8、9的平均數是多少,你是怎麼想的。暴露學生的思維,體現「平均數」移多補少的本源;同時數形結合,把「形」的操作過程過度到「數」的思考過程。方法二也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操作,再讓學生用式子把過程表示出來,體會平均數的作用,理解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參考文獻:
1.【美】波利亞:《怎樣解題——數學教學法的新面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朱小蔓:《對策與建議:2004-2005年度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分析》,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年10月。
3.竇盼英:《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法的研究與實施》,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年1月。
4.《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5.《數學課程標准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2006年6月獲台州市教研室論文一等獎,2006年發表在國家級雜志<小學數學教育>第6期
⑵ 張弛和張馳哪個名字好誰能從迷信的角度告訴我
繁體 拼音 康熙筆劃 五行 凶吉
張 張 zhang 11 火 吉
馳 馳 chi 13 火 吉
天格-> 12(木)
人格-> 24(火)
地格-> 14(火) 外格-> 2(木)
總格-> 24(火)
說明:字的筆劃以《康熙字典》為准,康熙筆劃計算方法與簡體筆劃有所區別,不能以現在計算筆劃的方法去計算。為保證本站提供的測算內容精準,編輯人員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與《康熙字典》原版進行核對。如果您發現錯誤,敬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謝謝!
天格12的解析:天格數是先祖留傳下來的,其數理對人影響不大。 什麼是天格?
什麼是天格:天格是由您的姓決定的,姓是祖輩流傳下來的。它的數理對人生並無直接的影響。所以,天格的吉凶數理不用重視。在測名字的時候,也會有天格的數理吉凶解釋,那是對這個數字的解釋,本身無太大意義。
(掘井無泉)無理之數,發展薄弱,雖生不足,難酬志向。
含義:無理伸張之象。妄顧自身薄弱無力,企圖做力不從心的事,反致失敗。遇事易生不足之心。家庭緣薄,孤苦無依, 一生寂寞。陷於孤獨、遭難、逆境、病弱、不如意等困境中,或因其他運的配合不善而導致意外的失敗,甚至有不能完壽的悲運。(凶 )
人格24的解析:人格數又稱主運,是姓名的中心點,影響人一生的命運。 什麼是人格?
什麼是人格:人格非常重要,是這個名字的中心、精髓!人格的吉凶,對人的影響很大,就如四柱當中的日柱一樣,是判斷名字好壞吉凶的一個標准。
(掘藏得金)家門余慶,金錢豐盈,白手成家,財源廣進。
含義:天賦幸遇,才略智謀出眾。勤儉建業,克服困難,白手起家。財源廣進,興家積蓄,到老愈豐,為子孫繼承余慶的福運之數。(吉 )
地格14的解析:地格數又稱前運,影響人中年(36歲)以前的活動力。 什麼是地格?
什麼是地格:地格和人格有密切的關系,主要影響人年輕時的命運,地格也比較重要。其數理吉凶,也代表與子女、部屬、晚輩的關系。
(破兆) 家庭緣薄,孤獨遭難,謀事不達,悲慘不測。
含義:浮沉不定,多破兆。家屬緣薄,六親無靠, 骨肉分離,喪親亡子、孤獨、不如意、煩悶、危難、遭厄、災禍迭至。為人慷慨,施恩招怨,勞而無功,辛苦凄慘。若其他運數配合不宜者,有傷天壽。然此數之人穎悟非凡,若「三才」配置善良者也會有極少數的怪傑、偉人成就大業。(凶 )
外格2的解析:外格又稱變格,影響人的社交能力、智慧等。 什麼是外格?
什麼是外格:外格通常指和社會上的關系的融洽程度,在實際預測中其准確度較低,對人生的作用不是很大,在專業預測當中也很少去用。外格的數理不用重視。
(兩儀之數)兩儀之數,混沌未開,進退保守,志望難達。
含義:混沌未定之象,為最大凶惡的暗示。意志不堅,無獨立之氣力,進退失自由,內外生波瀾,困苦不安。搖動、病患、遭難,甚至殘廢。若伴有其他好數者可免致短命夭折。其人辛苦一生,志望難達,破滅無常。(凶 )
總格24的解析:總格又稱後運,影響人中年(36歲)以後的命運。 什麼是總格?
什麼是總格:判斷名字的吉凶,一般先看總格,再看人格。總格對人的晚運和一生運勢均有影響。總格就如植物的根,根好則枝繁葉茂。因此,名字吉凶一定要看總格。
(掘藏得金)家門余慶,金錢豐盈,白手成家,財源廣進。
含義:天賦幸遇,才略智謀出眾。勤儉建業,克服困難,白手起家。財源廣進,興家積蓄,到老愈豐,為子孫繼承余慶的福運之數。(吉 )
對三才數理的影響
什麼是三才? 成功運被壓抑,不能有所伸張,徒勞無功,身心過勞而病弱,尤其易患腦溢血、心臟麻痹等疾病。(凶)
什麼是三才:三才代表天地人,三才的吉凶,嚴重影響一個名字的好壞。三才也說明了父母和自己,自己和子女之間的相處關系和緣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從一到三都是依照次序,一個一個生出來的,為什麼到了三就一下子生到萬物了呢,原來二代表的是天地陰陽也就是乾坤的生成,天地陰陽相交又生出了人,人就是三的代表數,所以三就代表了天地人,又別稱三才。但如果人格地格總格三格的數理和三才配置發生矛盾時,建議應首選三格數理,三格吉在前,三才配置在後。
對基礎運的影響 可得一時的吉運,但基礎薄弱,缺乏耐久力。但天格為1或2時吉利。(吉)
對成功運的影響 受上級長輩的照顧關心,能順利成功發達。(吉)
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熱情好禮,樂善好施;表面樂觀內心勞苦,而24數在人格者可白手起家,24數以外,易有胃病、腹病及外傷。(吉 )
人格24有以下數理暗示 富貴運、女德運
地格14有以下數理暗示 敗財運、孤獨運、藝能運、美貌
外格2有以下數理暗示 敗財運
總格24有以下數理暗示 富貴運、女德運
總評及建議:
你的名字起得很好,相信它會助你一生順利的,祝你好運。
需謹慎處理財富 姓名評分:86
⑶ 智商與情商的關系理解
什麼是情商?情商又稱情感智商。按照提出這一術語的美國耶魯大學的彼得·沙洛維教授和新罕布希爾大學的約翰·梅耶教授的解釋,情感智商(EQ)為3種能力結構,即准確評價和表達情緒的能力;有效地調節情緒的能力;將情緒體驗運用於驅動、計劃和追求成功等動機和意志過程的能力。這樣理解似乎抽象了一點。國內外對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較大分歧,也沒有一個被大多數認可的准確表述。
那麼從漢語文字理解。《說文解字》:「情,人之陰氣有欲者,從心,青聲。」徐憬注釋為「發於本心謂之情」。我們可以理解為,情是人的的本質需要,是人的內在動力。《說文解字》:「商,從外知內也。」《中華大字典》:「商,數學名詞,一數除以不為零的數的結果。」我們可以理解為,商是一種反映人或某事物的已經確定的質量。
那麼,我們就能夠為情商做如下的定義:情商是人內在的精神和動力的質量。情商所指的人內在的精神和動力有那些因素呢?它是指人的性格力量、意志力量、情感力量、處事(社交)力量等。
什麼是智商?智商是人的智力商數。是人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質量,表示人的智力發展水平。智商的計算公式:智商=智力年齡÷實足年齡×100。智商的檢測辦法是,以實際年齡和前後年齡各檢測得出結果,可得知其智力年齡。智商100分為中等;120分以上為聰明;80分以下為愚笨。可見,智商是相對穩定的,智商取決於人的先天素質。
那麼,智商是人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嗎?情商與智商是怎樣的關系呢?
首先,根據情商概念,我們可以確定情商是人的後天素質,而且很難用「商」的辦法來確定它的質量。至少目前在國內外還沒有專家研究出情商的計算方法。如果情商沒有商數的話,則情商的含義是不正確的。如果情商可以沒有商數的話,則使用情商這個概念是適當的。
其次,我們還可以知道影響智商的因素是記憶、觀察、想像、思考、判斷等。這些因素不完全是先天的,大多數需要後天的培養。比如在人的記憶活動中,記憶的速度、質量、程度都是經過一定的教育、引導、訓練然後形成的。
這樣,我們就可以發現情商與智商的關系:
1、情商因素極大地影響了智商因素,也就反映出情商決定了智商。人的情商因素性格、意志、情感、社交與智商因素記憶、觀察、想像、思考、判斷,存在著既對應又交叉的影響力。情商因素就象太陽光的赤橙黃綠青藍紫,智商因素就象禾苗的氫氧氮磷鉀氯氨。反映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如果沒有良好的性格、意志、情感、社交的修養和能力,欲想有良好的記憶、觀察、想像、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是不可能的。離開了情商因素,智商因素就成了無源之水或無本之木。因此,我們就可以對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現象作出科學的評判,比如學生中學習成績,並不是智商的原因,而是情商的原因。比如在政治生活或經濟生活中,人的發展的不平衡,並不是智商的不平衡,而是情商的不平衡。
2、情商對智商的決定性也不是絕對的,智商對情商又有反作用力。智商條件有差別的人,在情商的同等條件下,智商高的人要好於智商一般的人。同時,在情商得到一定發展的條件下,智商又對情商的發展起著促進其發展的作用。因此,情商與智商之間存在著倒因果關系。這是一種相對的因果關系。比如在個體的人的發展過程中,其智商要高於普通人,而其情商修養的背景和環境與普通人毫無二致,但最終發展的結果是智商高的人的情商也高於普通人,原因就在於智商的反作用力。
3、按照國外的理論,曾有人提出情商與智商關系的新的可能:人的成功因素中,智商佔30%,而情商佔70%。可見情商在人的發展中的意義。
為了說明情商與智商的關系,我們不妨舉出幾個案例:
(1) 狀元與乞丐。
有一出古裝戲《狀元與乞丐》,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家庭里有兩個男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為他們算命(我們不相信算命先生的玄學依據,但我們相信算命先生一定察言觀色參考了他們的表現。這可能是比較原始的智商測定。)。算命的結果是老大乞丐命,老二狀元命。由此發生了波瀾壯闊的動人故事。乞丐命的老大遭遇了人生極其悲慘的經歷後考取了狀元。狀元命的老二享受了人生的美好生活後卻最終淪為乞丐。
(2) 張馳現象。
《深圳晚報》2001年1月14日刊登署名文章《張馳現象》,介紹了北京四中學生張馳的成長經歷。張馳,男,24歲,北京人。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其他孩子都能熟練地數到100了,張馳連數到20都有困難。平時表現痴動木吶,升到高中以後最好成績也只排到全校60多名。但是張馳的父母與老師配合密切,為培育張馳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先培養興趣和求知慾;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老師溝通;培養好習慣;學會自己做事;必要的吃苦精神;體會父母苦心;做人比學習更重要等。張馳的班主任說:「我們現在最欣慰的是,這孩子比較善良,比較厚道,他走到哪裡,我們都放心。」1997年剛在北京四中讀完高二的張馳,就得到英國愛塞克斯(ESSEX)大學本科錄取通知書,22歲拿到劍橋大學全額獎學金(ORS),成為有史以來最年青的中國籍博士生,同時負責4個碩士和8個本科生的論文指導。
(3) 清華學子李文哲
李文哲,男,2001年考入清華大學。從小學到初中,雖然因為父母的工作調動轉換過幾個學校,但一直是班內5名之前的學生。他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類似張馳的情況,十分重視品質行為的教育。高中階段學習成績躍為全校1—2名。應屆考取清華大學。
以上的論述及案例給我們許多啟示。一個天資聰穎的孩子是上天對我們的恩賜,放棄了後天的培養,忽視了非智力的教育,又必然導致我們的不幸。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應該了解這樣的事實:一個孩子的成績優秀,智力並非是唯一最主要的要素。
⑷ 「張馳之道」什麼意思
現實生活中,人們愛把緊張的工作、學習稱之為「張」,把悠閑得生活稱之為「弛」。然而,人們雖然懂得何謂「張」,何謂「弛」,們卻未必懂得「張」、「弛」之道。
張弛有道:張,拉開弓弦。弛,放鬆弓弦。文武:指周朝的周文王和周武王。張弛有道,比喻工作的緊松和生活的勞逸要適當調節,有節奏地進行。
(4)計算方法張池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說法中也常說過猶不及,凡事有度。高興的時候不瘋狂,沮喪的時候不長期萎靡不振。做任何事情都保持一個平衡,包括自己的工作,生活。只有有度的生活才能帶來健康的身體。
張弛之道的近義詞:松緊有度、收放自如張弛有度
名句原文:
張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名句出處:
選自《孔子家語·卷七,觀鄉射第二十八》。
名句注釋:
張:把弓弦綳緊。弛:把弓弦放鬆。比喻為政的嚴和寬文武:指周朝的周文王和周武王。
名句譯文:
為政只嚴不寬,文王、武王不會這樣做;只寬不嚴,文王、武王也不會這樣做;寬嚴相濟,才是文王、武王的治國之道。
⑸ 張弛的研究領域
(研究課題):
(1)人類活動對流域洪水預報的影響機理研究(項目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09-11;
(2)松遼流域水資源全口徑評價及旱情預測關鍵技術研究(課題技術負責人之一,專題「人類活動干擾下大尺度流域水循環模擬」負責人),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08-10;
(3)水庫生態調度方法研究(項目負責人),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啟動項目,08-09
(4)基於多源信息分析的水庫生態調度研究(項目負責人),大連市科技計劃項目,09-11
(5)碧流河水庫汛限水位動態控制的下遊河道風險分析研究(項目負責人),大連市科技計劃項目,07-08;
(6)組合水文預報技術的應用研究(項目負責人),大連理工大學青年教師培養基金,06-08年;
(7)豐滿流域小水庫塘壩對水庫來水的影響-分析研究(技術負責人),豐滿發電廠,06-07年;
(8)碧流河下遊河道防洪能力及洪災損失評估研究(技術負責人),大連市水務局,06-07年;
(9)黑龍江省防汛指揮決策支持系統(主要參加者),黑龍江省防汛抗旱指揮部,01-05年。
指導碩、博士生研究方向:
(1)環境生態水文學研究
(2)考慮人類活動影響及氣候變化的水文預報模型研究
(3)基於數據挖掘技術的水文預報與水庫調度研究
出版著作和論文:
[1] 張弛,李偉. 基於貝葉斯分析的水文組合預報模型. 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 2008,16(2). (EI)
[2] 張弛,周惠成,李偉. 基於模糊推理和關聯分析的河道洪水預報模型.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2008,48(2):246-251.(EI)
[3] 張弛,周惠成,王本德. 決策樹技術在水庫興利調度中的應用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7,39(8):1314-1318. (EI)
[4] 張弛,周惠成,李偉,唐國磊. 基於數據分析技術的水文組合預報應用研究.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2007,47(2).(EI)
[5]張弛,周惠成,王本德,蔣雲鍾. 河道洪水演進的分類多模型組合預報方法,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8,40(8): 1307-1310 (EI).
[6]張弛,王本德,李偉. 數據挖掘技術在水文預報中的應用及水文預報發展趨勢研究. 水文. 2007,27(2).
[7]張弛,宋緒美,李偉. 可變模糊評價法在洪澇災害評價中的應用研究.自然災害學報. 2008,17(5): 34-39
[8] 張弛,宋緒美,李偉. 半結構多目標模糊優化模型在確定治澇標准中的應用. 水電能源科學. 2007,25(3).
[9] 張弛,王本德,周惠成. 貝葉斯不確定性分析在水文預報中的應用研究. 水旱災害風險管理,中國水利學會2005學術年會論文集:399-406
[10] 張弛,郭瑜,李偉,宋緒美. 基於模糊可變集合理論的地下水質量綜合評判. 水電能源科學. 2007,25(4).
[11] 張弛,彭慧,周惠成,叢方傑. 河道內生態環境需水量研究. 水力發電. 2007,(5).
[12] Chi Zhang, Wei Li, Xumei Song, Jianming Wang. A Supervised Algorithm for Fuzzy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FSKD』07), Haikou, China, August 2007.(EI、ISTP)
[13]Chi Zhang, Zhaocheng Hou. The Integration of Web GIS-Based Flood-Control Information-Service System.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GIS and Remote Sensing in Hydrology,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ept. 16-19 2003, Yichang, China.
[14] Chi Zhang, Xumei Song, Wei Li. A model combined fuzzy optimum theory with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for engineering design.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FSKD』07), Haikou, China, August 2007.(EI、ISTP)
[15]Chi Zhang, Jianming Wang, Yawei Li. A Supervised Fuzzy Pattern Recognition Model forGroup Decision Making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on Determining the City Flood Control Standard.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tershed Management and Urban Water Supply. 2004,549-555.
[16]宋緒美,張弛,李偉. 水庫汛限水位控制的風險效益綜合分析研究.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 2007,26(Suppl.Ⅰ):122-124.(EI)
[17]曹明亮,張弛,周惠成,李慧贇. 豐滿上游流域人類活動影響下的降雨徑流變化趨勢分析. 水文. 2008, 28(5): 86-89
[18]周惠成,彭慧,張弛,肖建民.基於水資源合理利用的多目標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與評價. 農業工程學報,2007,23(9):45-49.(EI)
[19]周惠成,李偉,張弛,高永敏,李緒生,王金芳. 碧流河水庫下遊河道的現狀防洪能力.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 2006,25(Suppl.Ⅱ).(EI)
[20]周惠成,李偉,張弛,宋緒美. 基於可變模糊集理論的防洪減災工程措施方案優選模型.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錄用待刊
[21] 劉冀,李偉,張弛. 碧流河水庫下遊河道行洪能力及洪水淹沒模擬研究.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錄用待刊
[22] 劉兆坤,高永敏,李緒生,張弛,李偉. 碧流河水庫下遊河道洪水淹沒損失計算與分析東北水利水電. 2007,25(5).
[23] 劉東民,孫國敏,張弛,梁國華. 基於Web GIS 的黑龍江省防汛信息服務系統集成與實現.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06,27(3).
[24]侯召成,翟宜峰,周惠成,張弛,祝令亞. 基於Web GIS的防汛信息服務系統設計與實現. 水利水電技術,2003,33(5).
[25] Huicheng Zhou, Wei Li, Chi Zhang. Optimizing Schemas of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Rection Engineering Based on Variable Fuzzy Sets Theory.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FSKD』07), Haikou, China, August 2007.(EI、ISTP)
[26] Huicheng Zhou, Hui Peng and Chi Zhang: The Interactive Fuzzy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Crop Planning and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7.(EI).
[27] Shouyu Chen, Yawei Li, Chi Zhang.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Fuzz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tershed Management and Urban Water Supply. 2004,878-884.
⑹ 電纜敷設時需要計算張弛度嗎
線槽內敷設電線、電纜計取張弛度2.5%,轉角處計取預留長度0.5m,橋架引上處及未端處計取1.5m的預留量(即電纜進出橋架兩頭各考慮1.5m);進入配電室計取2.5m預留量;箱櫃內電線電纜計算至箱櫃底部並按半周長進行預留,戶內配電箱內電纜預長度可按1.5m預留;動力箱按2.5m預留;動力櫃按3m預留。
⑺ 中超15輪前,山東魯能球員張弛目前累計4張黃牌1張紅牌,中國足協會如何處罰
中超聯賽第14輪山東魯能客場挑戰江蘇蘇寧的比賽末段,比賽中出任左後衛的山東魯能球員張弛在前場一次鏟球搶奪球權未果的情況下勾倒了對方,也吃到了當場比賽的第二張黃牌,因此累計紅牌被罰下,值得注意的是,賽前張弛就已經累計兩張黃牌了,那麼如此一來張弛就是身背四張黃牌一張紅牌,根據中超規則,累計四張黃牌會被停賽一輪,那麼張弛在四黃一紅後具體會被如何處罰呢?
另外出個有意思的,就是如果一個球員累計到了三張黃牌了,如果在下一場比賽他先是吃到了黃牌,再吃到紅牌,這樣的四黃一紅反而會只執行一場禁賽而且黃牌也是從0計算,如果和張弛這次一比,是不是感覺張弛吃虧了呢?可是這就是規則。
⑻ 張弛有度是什麼意思
張弛有度的意思:松緊有度,收放自如。有度說明有節制能力。這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比較會生活,兼顧嚴肅活潑,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的時候休息,瀟灑自如。
其中:張是緊張、綳緊的意思,弛是放鬆、鬆懈的意思。
(8)計算方法張池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說法中也常說過猶不及,凡事有度。高興的時候不瘋狂,沮喪的時候不長期萎靡不振。做任何事情都保持一個平衡,包括自己的工作,生活。只有有度的生活才能帶來健康的身體。
張弛有度的近義詞:松緊有度、收放自如。
⑼ 如何把握一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的論文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觀念的主渠道。一年級課堂教學在整個小學階段起啟蒙的作用,是學生智慧學習的啟蒙鎖,然而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以最少的時間獲得學生的最大進步與發展,是所有任教一年級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中必須面臨的一個問題。我想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重要途徑。在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有效的課堂教學,可以通過緊緊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中輕松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這也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把握好一堂數學課的教學節奏。如果一堂課的教學做到張弛有度,節奏和諧,就可以更好的關注到每個學生智慧的進步和發展。在數學教學中的"教"為教師的合理引導,"學"為學生學習探索為主。重在學生的"學"。
(1)課堂教學節奏直接影響教學內容的安排和重難點的把握。
(2)課堂教學的節奏調整得當,可以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合理調控時間,讓學生"優學"、"精學"。
(3)課堂教學節奏可體現教師教學的調控能力和學生成果展示的水平。
如何把握一年級課堂教學的節奏呢?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課前知識儲備,巧設"資料搜集員",教學前奏的奏響
課前學生自學可以讓學生了解新課的內容,明了新課知識的目標,老師可作相應的預習指導。表面上看,一年級的孩子還很懵懂,課前布置任務似乎有點過於緊張學習了。其實一年級的孩子正是處於模仿好學的年齡階段。也許他們並不太清楚模仿學習的用意是什麼。但是如果是好奇有趣的活動,往往他們很樂意去學。老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用一些學生喜歡的吸引他們眼球的活動形式奏響課堂教學的前奏。
比如,前一段時間聽的朱老師上的一年級數學下冊《我們認識的數》 一實踐課前,我參與老師的課前准備過程。老師在課前和學生交流時做了這樣的事情。她發動學生准備上課的實物(糖果、花生、大米等)時,用事先帶好的糖果,讓小朋友猜猜我一把抓多少顆。在有趣的問題中激發學生估算的慾望,再讓學生抓抓並猜猜。當學生處於游戲的熱潮中時老師引導學生想像我們周圍還有哪些實物可以玩猜猜數的游戲,學生很積極的想像,發現顆粒狀的物體可以應用。朱老師留有懸念,讓學生回家帶自己家有的實物。"爭做好搜集員"活動讓學生玩的帶勁,也積極熱心的准備,為課堂教學作了良好的知識准備。這一準備,發現學生在課上表現尤為突出,課上的活動學生也能很好完成課上的任務。
2 控制課堂的內容安排,合理安排時間,節奏張弛有度
一節課給學生的知識容量應以學生能接受、能消化為限度。知識容量過小,學生吃不飽,節奏鬆弛,激發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知識容量過大,學生消化不了,煮成"夾生飯", 課堂教學的思路要清晰。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有合理安排,時間控制緊湊。把握主次。主要內容應該重點探究和講解,學生能理解的要多讓學生探究和講解。防止出現主次顛倒的低效課堂。把握時間。要根據教學內容對課堂教學的時間進行分配,要遵循"主多次少"的原則,重點的和難點的內容多花時間,次要的內容少花時間。最好在進課堂前,在頭腦中先給自己上上課,劃劃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靈活應對課堂中的突變。把握教態。課堂教學行為十分規范,語言生動、簡潔、抑揚頓挫,教態親切、大方,服飾美觀、得體,板書精練、層次清楚、富有創意。
課題導入環節,要能恰如其分地創設一些問題、故事、游戲等情境,讓學生能很快進入學習新課的狀態,對新課學習有一個初步了解,很多課在引入方面不必大動干戈。
新課學習環節,本環節是落實教學三維目標的最重要環節,它要求教師抓住重點、化解疑點、突破難點上進行教學,對本環節的處理可以根據學情進行"不拘一格,百花齊放。"式的教學法進行教學,但其過程要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疑為主軸、動(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在學習方式上多採用問題作引導的探究活動,本環節一般佔用一節課的近五分之三時間。老師再充分展示一切教學語言行為的魅力,包括說,演,唱、跳,舞……充分調動他們的感觀,增進師生的感情,貼近學生,做學生課堂中的好朋友。一年級的孩子天真可愛,特別是問題多,突發事件多。往往有時老師很精心的設計很完美的課堂設計,卻因為孩子的離奇的問題或事件給扯離課堂內容。這是需要老師靈活處理突發事件。不能一味訓斥孩子,或者打斷他們的好奇心。
鞏固提高環節,低年級孩子好動注意能力差,尤其在練習環節,很容易讓他們失去解題的動力,此環節要在內化知識、加深理解上多下功夫,選題要切合實際,要利於學生接受,絕不能選用偏題、怪題,從而導致學生產生挫敗感、荒亂感。
總結拓展環節,本環節可使學生達到執一線而知全局工功效。其中第二、第四、第五環節一般戰用一節課近五分之二的時間。對於新課比較簡單易懂的知識,可以加快學習時間,對於深難懂的知識,可以稍微放寬一點時間。具體的時間在課堂教學上合理的把握。
就還舉朱老師上的《我們認識的數》這課,記得在教學時,設計了三個環節(數數、說說、猜猜)。數百數表,老師設計了五分鍾時間。讓學生對百數有個初步的概念。說說環節,朱老師設計猜年齡"我的一家""小丸子的一家"控制了十分鍾時間。學生很感興趣踴躍猜猜。可是有些孩子對於數認識還不多。有幾個孩子猜爺爺的年齡時,說爺爺三十幾歲、四十幾歲、六十歲、九十歲的都有。其實在生活中也不排除這些可能性。但是如果根據總的家庭情況判斷時往往需要思考了。這環節學生比較感興趣,老師就放稍微長一點的時間。連同讓學生猜猜班裡小朋友家庭成員年齡。不過孩子的興趣上來了,不是說停止就能停的,當到時間後,老師沒有立刻打斷學生,而是稍稍提醒"看誰小腦袋轉得快又准,誰猜的年齡最接近的就獎勵他一顆智慧星"。學生又回歸到老師的問題上來了。這樣就可以准備好下面的新課內容。猜猜環節,朱老師設計了"抓一抓"活動十五分鍾。這是個需要孩子動手的活動。一年級的孩子動手速度包括能力都不好,所以需要花長一點時間。這個環節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不過這環節需要孩子們自己動手,容易混亂。如果控制不好課堂節奏就會顯得鬆弛,學生的注意力也會容易分散。老師將學生要解決的問題列出表格,讓學生圍繞表格來動手操作,這樣學生會為了教學目的而完成課堂任務。最後准備一個小環節做補充,可以根據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時間來安排。適度把握,教學張弛有度,彰顯效果。 3 方法應用靈活,課堂節奏指揮巧妙
教學方法的選擇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起潤滑劑的作用。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適應了教師的素養條件,並能為教師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還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揚長避短,選擇與自己最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可以在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運用和發揮教學環境條件的功能與作用。
單一、呆板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只能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應是快節奏的、靈活多樣的、豐富多彩的, 而不是黑白無聲的。教師上課節奏要快慢有度, 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智力為主。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大多不超過20 分鍾, 注意力易分散, 一旦教學方法呆板、節奏慢, 就會出現學生做小動作或小聲講話等不良習慣。因此, 教師應抓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短暫時刻, 用學生能接受的節奏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 如游戲、唱歌、做動作、搶答競賽等, 使學生既緊張又活潑, 在輕松愉快而又緊張刺激的氛圍中學習。這樣,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 不會感到厭倦, 對知識記憶得也特別牢固, 教學效果自然較好。
4 教師善於調控課堂,學生充分展示能力,課堂教學節奏和諧
教師在角色的正確定位,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擴大知識儲備量,夯實教學基本功;增強思維的敏捷性,提高應變能力等方面都要加強。
4.1 教師角色正確定位,尊重學生個性差異。
課堂的教學內容安排,有時並不能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快的接受。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可能就因為窗外經過的人,或者外面突然的響聲而愣了神。也許正巧是新課學習最關鍵的時刻,他沒有聽。如果在學生新知效果展示時老師不注意引導,可能他就不會了。往往課堂上積極踴躍的孩子很容易接受新知,而對於內向或者智力發展遲緩的孩子,一遍的學習並不能掌握,這時老師就需要在課堂中適當調整,不必把同一題多講幾遍,因為這樣反而使小孩產生厭煩的感覺,可是在練習時稍微提醒,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教學生,往往他們很樂意接受同伴的幫忙。
4.2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孩子的頭腦很靈活,有時會有一些很新奇的想法出現。當孩子有問題時,可以讓其大膽嘗試說出,老師在課堂中不能給其下結論,也不能茫然斷言。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探索意識和勇於思考創新的能力。記得我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的課中,內容是讓學生通過探索思考出計算方法。主要向學生介紹退位減按數位減、列豎式的計算方法。在教學中,我們班有個小男孩一直舉著手,於是我便喊他,他很小聲地說:"老師,我想到一個方法,不知道對不對?43-5我先從43中分出10個,來減5,結果是5,43去掉10還剩33,再算33加5等於38。"方法很好,我連忙表揚,讓其他學生感覺他的方法。接著又一個孩子舉手,說:老師,我也想到一個方法。43-5 我先用45減5等於40,因為題目中是43不是45,再去掉兩個,40-2=38.我一聽,也對啊。小朋友真聰明,連連稱贊。其他孩子也在這一激勵的氛圍中開動腦筋,課堂變得很熱鬧。
課堂教學的節奏變得和諧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緒充分高漲。學生真正體會到真當學習小主人的樂趣。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學目標的達成中,提升了教學的質量。從科學的角度看,課堂教學節奏及表現形式,揭示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刻內涵,構造新課標下的和諧科學的課題。從藝術角度上看,課堂教學節奏極具審美價值。最主要的是能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感受課堂教學節奏快慢的感染力。
⑽ 什麼是大學體育鍛煉原則
為了實現增進健康和增強體質的目的,從事身體鍛煉時,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自覺性原則。從事鍛煉必須有明確的健身目標,自覺地從事鍛煉。自覺是指鍛煉時要認真,心無旁鶩,專注肌肉的張弛,關節的反復,呼吸的出入,節奏的疾徐,動作的屈伸,使身體、精神、心智都得到鍛煉,並根據健美或健身的目的去選擇適當的方法。
2.全面性原則。
全面,一是指身與心都應受到鍛煉。二是指各器官系統、身體的各部位能受到鍛煉和協調地發展。三是指項目選擇應該多樣化,長跑、太極拳、體操、球類等項都應該選一些,不宜偏重某一項。
3.經常性原則。
鍛煉身體一定要持之以恆,要使之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要一曝十寒。每天堅持鍛煉不容易做到,每周鍛煉一次,對年輕人不能起到健身效果的積累作用,一般說每周有2~3次的課外鍛煉為佳,並持之以恆。
4.適量性原則。
「生命在於運動」。但是否運動得越多,身體就一定越好呢?其實,如果運動得不得法、不懂得適可而止,有時候會事倍功半、適得其反。
運動有兩個目的:加強體能和保持健康。不同年齡、體質、運動目標,有不同的運動量。要知道什麼樣的運動適合自己的年齡,有一個大略的計算方法:220-年齡=每分鍾心率。重量的負荷,體弱者能逐漸改善自己的適應力,健康的人能提高適應能力,運動員則能進一步發展自己的適應能力。對同一個人來說,運動負荷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在不同的階段,都要做到量力、漸進,並根據氣候、營養、環境、興趣採用適宜的方式、適當的強度進行鍛煉。一般來說,如果以保健為目的,適量的運動是每周3次,每次30分鍾運動為宜。定期運動最好是選擇對心臟有益的有氧運動,如跑步和游泳等。
5.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是要求從實際出發,根據個人的體質、健康水平,有針對性地選擇鍛煉方法,而不以讓所有的人都按一種方案進行鍛煉。運動時可以使心率達到120-150次/min,高則可達到180次/分(但不宜持續太久)。有慢性疾患的可運用按摩、氣功、太極拳、武術等祖國傳統方法進行鍛煉。目前國外興起有氧訓練方法,採用跑和走的形式進行鍛煉(12min跑即是這種方法之一);都可取得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