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物理的小製作,可以做什麼
初中物理的小製作——自己動手製作一架簡單的照相機
【製作過程】
[方案一] 用兩個粗細相近的長方形紙筒,使一個紙筒剛好能套入另一個,在大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個凸透鏡,在小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個半透明塑料薄膜作為屏幕,把紙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較大的圓筒,就製成了模擬照相機。
[方案二]用硬紙板圈成兩個直徑大小相近的,長約15 cm的圓紙筒,使一個紙筒剛好能夠套入另一個,在直徑較大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個凸透鏡,在直徑較小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個屏幕。把較小的圓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較大的圓筒內,這樣模擬照相機就做成了。
【實驗與現象】
按照方案製作好像機後,對准某個人或物體,拉動紙窗改變透鏡和屏幕之間的距離,能觀察到屏幕上一個縮小的、倒立的清晰的像。
【實驗結論】
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來自物體的光經過照相機鏡頭後會聚到膠卷上,形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像。
希望幫助到你,若有疑問,可以追問~~~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__^*)
Ⅱ 如何製作簡易照相機
正方形紙對角相互對折折出2條摺痕,接著4個角中心向交點翻折,將紙翻面,接著依舊將4個角向中心交點翻折,然後在重復一遍,翻面,打開4個角,兩手用力拉開對邊,翻轉紙面,沿摺痕並攏,最後在兩尖角處折出2個小角,反扣在一起,折紙簡易照相機就做好了。
照相機簡稱相機,是一種利用光學成像原理形成影像並使用底片記錄影像的設備。很多可以記錄影像設備都具備照相機的特徵。醫學成像設備、天文觀測設備等等。照相機是用於攝影的光學器械。被攝景物反射出的光線通過照相鏡頭(攝景物鏡)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門聚焦後,被攝景物在暗箱內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潛像,經沖洗處理(即顯影、定影)構成永久性的影像,這種技術稱為攝影術。分為一般的照相與專業的攝像
Ⅲ 手工製作照相機的材料和步驟
材料:
紙
膠水
剪刀
回形針
方法:
一、先製作一個長、寬、高皆為5cm的正方體。如圖。
Ⅳ 如何做一個照相機
照相機的原理並不復雜,首先是透鏡成像,玩過放大鏡的朋友們都有印象,放大鏡靠近牆面的時候,身後窗戶的影像就會出現。如果能將這種影像記錄下來,照相機就誕生了。
1:用精裝白酒的木盒做過一部相機,針孔的,不要快門,裝120底片,工具只需要一根鋸條,一把美工刀,一瓶墨水,一小片易拉罐鋁皮,一根縫衣針,一點膠水,剩下的就是想辦法為膠卷製作一個不漏光的盒子。
2:在紙盒側面按凸透鏡大小剪出一個圓孔,另外一個側面剪一個略大的方孔。在方孔上蒙上半透明的塑料膜(超市裡面有)。
Ⅳ 怎樣製作一個簡易照相機
用硬紙板做兩個粗細相差很少的紙筒,使一個紙筒能夠套入另一個,在一個紙筒的一端嵌上一個焦距5~10cm的凸透鏡,另一個紙筒的一端蒙上一層半透明的紙(或塑料薄膜)。這樣就做成了模型照相機。
Ⅵ 物理——照相機模型的製作方法
1.材料准備
凸透鏡1 個 (焦距10 厘米以內) , 10 厘米×8 厘米的薄毛玻璃1 塊, 薄卡紙1 張, 膠水1 瓶, 剪刀1 把, 馬糞紙若干.
2.製作步驟
①製作暗箱: 用薄卡紙折成10.5 厘米×8.5 厘米×5.0厘米的暗箱邊框, 接縫處用膠水粘牢, 四角可用馬糞紙折成三稜柱粘接加固.
②固定像屏: 用薄卡紙給毛玻璃做出邊框 (見圖光—13) , 邊框的邊線處留出1 厘米寬的一條, 以備向外折後固定在暗箱邊框內.
③製作鏡頭筒: 用薄卡紙做出凸透鏡的邊框, 再用薄卡紙做出鏡筒, 鏡筒分內、外兩個.外鏡筒以內鏡筒在其內可以前後移動為宜.內鏡筒前端固定凸透鏡, 固定鏡頭的方法參照固定像屏的方法.每個鏡筒長度3-4 厘米即可.
④製作面板: 剪出11 厘米×9 厘米的馬糞紙1 張, 在其對角線交點處挖出與外鏡簡直徑相同的圓孔, 並將外鏡筒固定在圓孔上, 然後將面板固定在暗箱邊框上.
⑤密封暗箱及面板的漏光處.
⑥把鏡頭內筒插入外筒中.前後調節鏡頭的位置, 同時觀察毛玻璃上的像.把視野中某物體的像調清晰為止.
Ⅶ 如何利用凸透鏡製作簡易照相機
選取一個焦距較小的凸透鏡,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放置半透明塑料膜,照相時稍微調整透鏡,使光屏上顯現出清晰的像,再將薄膜換成感光膠片就可以了。
Ⅷ 照相機的做法
照相機是一種利用光學成像原理形成影像並使用底片記錄影像的設備,是用於攝影的光學器械。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記錄影像的設備,它們都具備照相機的特徵,比如醫學成像設備、天文觀測設備等。
被攝景物反射出的光線通過照相鏡頭(攝景物鏡)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門聚焦後,被攝景物在暗箱內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潛像,經沖洗處理(即顯影、定影)構成永久性的影像,這種技術稱為攝影術,分為一般照相與專業攝像。
2018年9月,世界海關組織協調制度委員會對將無人機歸類為「會飛的照相機」。[1]
中文名
照相機
外文名
camera
性質
影像設備
出現時間
1839年
發明者
L.達蓋爾
快速
導航
工作原理
結構和元件
成像過程
分類劃分
術語解釋
數碼相機
選購指南
使用方法
注意事項
保養技巧
相機維護
拍攝須知
發展歷史
相機發展
最早的照相機結構十分簡單,僅包括暗箱、鏡頭和感光材料。現代照相機比較復雜,具有鏡頭、光圈、快門、測距、取景、測光、輸片、計數、自拍、對焦、變焦等系統,現代照相機是一種結合光學、精密機械、電子技術和化學等技術的復雜產品。
1550年,義大利的卡爾達諾將雙凸透鏡置於原來的針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為明亮清晰 。
照相機
1558年,義大利的巴爾巴羅又在卡爾達諾的裝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為提高;1665年,德國僧侶約翰章設計製作了一種小型的可攜帶的單鏡頭反光映像暗箱,因為當時沒有感光材料,這種暗箱只能用於繪畫。
1822年,法國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個小時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塗有感光性瀝青的錫基底版上,通過暗箱拍攝了一張照片。
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製成了第一台實用的銀版照相機,它是由兩個木箱組成,把一個木箱插入另一個木箱中進行調焦,用鏡頭蓋作為快門,來控制長達三十分鍾的曝光時間,能拍攝出清晰的圖像。
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台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該相機安裝了世界上第一隻由數學計算設計出的、最大相孔徑為1:3.4的攝影鏡頭。
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搖攝150°的轉機。1849年戴維·布魯司特發明了立體照相機和雙鏡頭的立體觀片鏡。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共20張
照相機
1860年,英國的薩頓設計出帶有可轉動的反光鏡取景器的原始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1862年,法國的德特里把兩只照相機疊在一起,一隻取景,一隻照相,構成了雙鏡頭照相機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國的貝克製成了雙鏡頭的反光照相機。
1866年德國化學家肖特與光學家阿具在蔡司公司發明了鋇冕光學玻璃,產生了正光攝影鏡頭,使攝影鏡頭的設計製造,得到迅速發展。
隨著感光材料的發展,1871年,出現了用溴化銀感光材料塗制的干版,1884年,又出現了用硝酸纖維(賽璐珞)做基片的膠卷。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軟、可卷繞的「膠卷」。這是感光材料的一個飛躍。同年,柯達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裝膠卷的可攜式方箱照相機。
1906年美國人喬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閃光燈。1913年德國人奧斯卡·巴納克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機。
從1839年至1924年這個照相機發展的第一階段中,同時還出現了一些新穎的鈕扣形、手槍形等照相機。
Ⅸ 手工製作照相機怎麼做
材料:剪刀,膠水,顏料,卷紙筒,廢棄紙盒,黑筆,紐扣,絲帶。
1,先把紙盒平展開,然後根據卷紙筒的大小在紙盒上畫一個圓。
Ⅹ 如何自製簡易針孔照相機
找一個空火柴盒,在寬的一面上開一個小窗口,糊上一張半透明的紙。在它的對面用針扎一個小孔。天黑以後,在針孔的近旁放一支點燃的蠟燭。你在小窗口上就會看到一個蠟燭的倒影。
還可以用一個舊的罐頭筒(或一個方紙盒)來做這個實驗。在罐頭筒開口的一端蒙上一塊半透明的塑料布,用橡皮筋把它固定好。在罐頭筒的底部用小鐵釘開一個小孔(直徑一毫米到三毫米)。把罐頭筒上的小孔對著明亮的房間或街道。在你的頭罐頭筒之間,罩上一塊毛毯或一件厚衣服。你在塑料布上就會看到一幅彩色電影一樣的圖景,只可惜是倒立的。
利用這樣的裝置,安上底片,就是一個針孔照相機。針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由於針孔進光量很少,拍照的時候曝光時間要長一些,所以不能用它來拍運動著的物體。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優點:因為沒有鏡頭,拍照的時候用不著對焦距,遠近的景物都能照清楚,視角也比一般照相機大。在拍大型建築物的時候,效果比有的照相機還好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