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才能快速提升學生計算能力
一、激發學習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趣的游計算能力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培養戲、生動的故事、都會使相對單一、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會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戲激趣。例如:教學數的分與合,可以採用「拍手」的數學游戲,以10的分與合為示範。教師邊拍手邊發問:廖小荷,我問你,我的4拍幾?學生邊拍手邊回答:鄧老師,告訴你,你的4拍6.這一游戲可根據學習內容的變化隨時調整互拍的結果,根據學生的熟練程度隨時調整節奏的舒緩;可隨時改變形式,如集體回答,小組回答,個別學生單獨回答、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學生答等多種形式交叉進行。
故事激趣。以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小故事激發興趣。教學中,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比如,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不斷演算,草稿紙就演算了幾麻袋。通過這樣生動典型的事例能激發學生的意志,喚起他們對計算的興趣;或者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中,有意出現「小馬虎」做題時經常出現的錯誤,讓學生先指出錯誤,再看看自己所犯的錯誤,既引起學生的重視,又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集中精力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二、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是邁向成功的催化劑,使人終身受益。學生計算習慣的優劣直接影響著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書寫習慣、驗算習慣。
審題習慣。良好的審題習慣是提升計算能力的關鍵因素,而運算的准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審題的正確與否。審題是計算過程中關鍵的第一步。審題可以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消除強信息集中產生的思維干擾。例如,計算18-7+3時,受「湊整」這一強信息的干擾,有好多學生算成18-7+3=18。學生一看到題目就做,沒有認真審題,沒有思考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結果這樣簡單的一道計算題就算錯了,因此,加強良好的審題習慣的培養已迫在眉睫。
書寫習慣。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減少不必要的失誤。書寫不規范也是計算出現錯誤的一個常見原因。學生在計算時,有時因為字跡潦草分辨不清而誤看,如:6和0、3和8;有的擦擦寫寫,寫寫擦擦,模糊不清;有的豎式書寫不規范,數位不對齊等等,都可能使計算出現錯誤。因此,在教學中,要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格式規范,要督促學生把數字寫端正,寫清楚。
檢查驗算的習慣。檢查和驗算不僅是保障計算正確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種促進學生理解計算過程和計算技能的手段,學生可以通過驗算進一步理解加和減之間的逆運算關系。但小學生由於意志力薄弱,往往不能自覺地檢查和驗算。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注意教會學生驗算的方法,如:要求學生計算要做到「四查」:一查數字是否抄對了;二查符號是否准確;三查運算順序是否正確;四查結果是否算對和寫上。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們持之以恆地付諸努力。這是有益學生終身的好事情,我們必須切實抓好。
三、在動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優化演算法。
算理是運算正確的前提和依據。學生頭腦中算例理清楚,計算起來就有條不紊。探究20以內進位加法的算理是一個難點。在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時,可以讓學生動手擺一擺,體會「湊十」的過程,領悟「湊十」的方法。如:。上課的開始學生通過情境、問題,列出相應的算式:8+5。有學生馬上匯報出了答案:老師,8+5=13。我說:你真聰明!還有多少小朋友也知道結果?知道的小朋友想辦法驗證一下你的結果是否正確;不知道的小朋友可以藉助學具幫助我們進行計算。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用學具分別表示8和5,按照各自不同的思路進行操作,在操作活動過程中感悟加法進位的算理。匯報時我盡量讓學生敘述 、補充,收集各種信息,展示多種演算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現這些演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過湊10來達到口算的目的,使學生懂得這種題目通過「看大數,拆小數,先湊十,再加幾」的方法口算,及時對「多樣化」進行「優化」,尋求簡潔、快速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四、在計算教學中重視口算訓練。
在小學階段要使學生具有較高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口算,加強口算訓練。因為口算是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筆算、珠算、估算的基礎,它在日常生活及學習中有著較廣泛的應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很重視對學生加強口算訓練,在每節數學課前,我都會利用3至5分鍾時間對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口算訓練。如:(1)口算比賽,讓學生在書上口算練習題的後面直接寫得數,比賽後組織校對、評價。並讓算得又對又快的學生說說自已的訣竅。(2)看口算卡片直接寫得數,可以將書上的口算題或一些重點口算式題寫在卡片上,學生依次寫出得數,最後出示口算題組織學生校對、評價。(3)看口算題直介面答,讓學生自已先口算一遍後再指名回答。(4)聽算,教師念口算題,讓學生直接寫出口算題,聽算結束後出示口算題,組織學生校對,評價聽算結果。(5)找朋友:讓學生拿著口算卡片找到得數等。這種緊張有序的訓練形式,既能關注每一個學生,又能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大大地提高了群體學生口算練習的質量。
五、精心設計計算練習。
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設計練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突出方法重點練。可以設計一些能體現算理基礎和演算法形成的習題讓學生練,如9+5= □的湊十計算過程,這樣,學生既搞清了算理,又掌握了計算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2、用易混淆對比練。將用易混淆的題目放在一起,讓學生區分比較,以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和計算的准確率。3、經常出錯反復練。把學生利用新演算法計算時出現的一些典型錯例板書出來,讓學生找出錯誤之處,改正過來,可以為學生演算法掃清障礙。4練習要因人施教,分層提出練習目標。對於計算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提高要求;對於思維較慢的學生,要求就低些;對於差生,讓他們做最基本的習題,在練習中給予幫助和鼓勵,讓他們克服自卑,樹立信心,真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六、加強錯題的整理和分析。
要重視學生錯題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其錯誤的思想根源。在平時的批改作業中,我准備一本記錄本,將學生計算中的錯誤分類記錄下來,從中發現共性錯誤並找出典型錯例,便於教學中「對症下葯」,特別是找出算理不清、方法不對的典型錯例,組織學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後再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數量的練習,有目的的進行「活療」。同時,也要求學生每人准備一本錯題本,要求學生進行「錯題整理」,把自己作業本、練習本、試卷里的錯誤及時記錄在錯題本里,找出錯誤原因,並及時訂正、歸類整理。
⑵ 如何提高數學計算能力
如何提高中考數學的計算的正確率,以下有四種方法以供借鑒:
第一,要對計算引起足夠的重視。
很多同學總以為計算式題比分析應用題容易得多,對一些法則、定律等知識學得比較扎實,計算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因而在計算時或過於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結果錯誤百出。其實,計算正確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例如計算一道像37×54這樣簡單的式題,要用到乘法、加法的運演算法則,經過四次表內乘法和四次一位數加法才能完成。至於計算一道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式題,需要用到運算順序、運算定律和四則運算的法則等大量的知識,經過數十次基本計算。在這個復雜的過程中,稍有粗心大意就會使全題計算錯誤。因此,計算時來不得半點馬虎。
第二,要按照計算的一般順序進行。
首先,弄清題意,看看有沒有簡單方法、得數保留幾位小數等特別要求;其次,觀察題目特點,看看幾步運算,有無簡便演算法;再次,確定運算順序。在此基礎上利用有關法則、定律進行計算。最後,要仔細檢查,看有無錯抄、漏抄、算錯現象。
第三,要養成認真演算的好習慣。
有些同學由於演算不認真而出現錯誤。數據寫不清,辨認失誤。打草稿時不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豎式,出現上下粘連,左右不分,再加上相同數位不對齊,既不便於檢查,又極易看錯數據。所以一定要養成有序排列豎式,認真書寫數字的良好習慣。
第四,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
計算又對又快是最理想的目標,但必須知道計算正確是前提條件,是最基本的要求,沒有正確作基礎的高速度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所以,寧願計算的速度慢一些,也要保證計算正確,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⑶ 計算能力差,該怎麼提高
一些孩子的計算能力比較差,這就會導致很嚴重的問題,比如數學課可能會跟不上。而且如果成績跟不上,可能自己會對這門課越來越不感興趣,所以會喪失學習數學的動力。不過孩子的學習數學的基礎比較差,計算能力也比較差,最主要的就是多做練習,通過練習可以提升因自己的運算能力,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體會到計算的樂趣和成就感。給自己每天設定一些練習的題目,可以讓自己的成績在短期之內得到提升。下面就讓小編來帶你一起看看該如何做到吧。
⑷ 怎樣才能提高計算能力
提高計算能力的方法
一、非粗心問題,一些計演算法則沒有掌握,基礎不夠牢固。
很多學生包括都覺得計算問題只是粗心問題,其實不然。有些學生很可能在小學的時候就沒有打好計算基礎,加減乘除運算困難,到了初中更是反復出錯。有時候計算問題遠不止是粗心問題,有可能是學生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演算法則不清楚,有可能是乘法口訣記憶不準確,問題根源參差不齊,因此,首先就要對學生做一個全面調查,了解他們在計算中存在哪些問題,然後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瞄準這些計算錯誤的本源,對症下葯,做到葯到病除,降低計算出錯,逐步提高計算能力。
02
二、計算基礎沒有問題,主要是粗心導致計算錯誤。
當然很多學生乘法口訣的背誦,四則運演算法則的掌握都是沒有問題的,這些同學的計算錯誤大多是由於粗心造成的,這部分學生我一般都會建議:1、加強運算技能訓練,多練才能多熟。有時候沒有選對,把可以用簡單的算出來的題目算復雜了,自然導致錯誤率大大增加。2、努力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比如讓不愛打草稿的同學找出專門的草稿紙,認認真真的打草稿,沒有檢查習慣的同學努力培養檢查的習慣等。當人,每個學生的情況不一樣,很多時候我也叫學生直接在我面前做一些計算,這樣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到問題所在,更加及時的解決問題,直接提高做題正確率。
03
不要小看計算這個問題,小粗心會釀成大悲劇。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從頭抓起,從基礎抓起。在老師的嚴格要求下,在學生自己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情況下,一絲不苟的嚴謹對待,加上持之以恆的訓練,計算問題一定可以克服!
⑸ 怎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具體方法
計算,數學用語,是一種將單一或復數之輸入值轉換為單一或復數之結果的一種思考過程。提升孩子計算能力的方法有:1、多做多練,熟能生巧;2、保質、保量的訓練;3、訓練形式多樣化;4、理解算理,掌握巧算的方法;5、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01.多做多練,熟能生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口算能力是孩子必備的基本功,我們應作出長計劃,短安排,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學和訓練,體現出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和按新的課程標准進行教學。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堅持3—5分鍾的口算訓練,每天堅持練習1條口算題。開始是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慢慢可放手使孩子形成習慣,自覺、自願的完成。
另外在學校里老師也會經常進行一些口算訓練,在加強孩子口算能力的同時孩子的書寫習慣和集中注意力的習慣也會得到加強。
02.保質、保量的訓練
每次練習要記錄完成1頁所用的時間,做完後馬上訂正對錯並分析錯誤原因。每做一次訓練,都與上一次的速度比較一下,看看有沒有進步,進步了,家長應當適當地贊揚一下小孩,說「真棒,有進步!」
孩子這時需要及時鼓勵,正如在球場上拼搏的球員需要自己的隊友當啦啦隊一樣,也可將他們優秀的練習張貼在家中醒目的地方作為激勵,有時也可以給他們一個小小的獎品。
家長切不可一見自己的小孩的速度稍慢就急不可耐,說「真笨,怎麼搞的!」如果當家長這樣會對孩子有不利的影響,這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愛心才能做好的事情。
對有退步的孩子則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退步的原因,然後再輕輕地摸著他們的頭提出在以後口算中應該怎樣去做,如果下次成績提高了就及時表揚,鼓勵他們繼續努力,樹立自信。
03.訓練形式多樣化
多做多練是前提,但孩子習慣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尤其喜歡在游戲中學習從中增長知識,如果長期單獨某種練習,孩子是容易感到厭倦情緒的。
由此,口算練習要活潑、生動、多樣化,在練習中可以採用的補充方式有:玩撲克牌(24點),聽算,開火車,對口令,奪紅旗,送信,找朋友,爭擂台大王,定期檢測等等。(要注意講究實效、簡便易行)
⑹ 數學計算學習有什麼好辦法
初一知識點多,初二難點多,初三考點多。而計算能力極為重要,尤其在選拔考試中因為計算產生的差異極為明顯。有的人又快又准,有的人又慢又不準,這就是區別。
初一階段涉及的計算是有理數計算,整式加減,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和三元一次方程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組。在計算中同學們主要容易出現如下幾個問題。
1、准確率不夠。原因:數感不行,經常有低級錯誤,如186/222不約分。再有注意力不集中,腦袋想著3手上寫個5。草稿的習慣不行,草稿零亂導致計算錯誤。所以,請各位家長不要老以粗心為借口掛在嘴邊。我才說的幾條大致就是小孩所謂粗心的原因。所以我們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
2、速度慢。為何速度慢,常用數的積累不夠。有的孩子拿到729馬上想到27的平方,9的立方,3的6次方,有的孩子27的平方還要算半分鍾,這就是速度上的差異。別看初一這些東西,算理簡單,但快速計算,並且准確得結果,基本0失誤還真不容易。這點大家要特別注意。
再有符號感不強,尤其乘除同級計算應該先定符號,再計算,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折騰。還有整式加減至少要練到幾層括弧一步去掉。一元一次方程還有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樣可以這樣。
很多家長老說要孩子細心,這是空話。為何這么說呢?小孩不知道如何去細心。考試的時候有時間睡覺,沒時間檢查的小孩絕不少。可是結果確丟了10多分,所以一定要學會如何檢查。比如解方程或方程組代入左右檢查,解不等式檢查開口和端點,整式加減特殊值代入化簡前後這些苦力活雖然小孩不願意做,但不得不做,習慣好的孩子甚至主動做,養成了檢查的好習慣。
這里特別強調一點,選拔性考試如理科班考試,高考很有可能沒時間檢查的,一遍下來的正確率是極為重要的,但在有時間的情況下不厭其煩的檢查是很有必要的。把這個事情做好後,久而久之就能又快又准,在那種粘題多的考試中就有的放矢。
初二的計算主要包括整式乘除,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很多孩子思路都知道,但計算做題錯一堆,相當麻煩。所以在暑假夯實計算基礎是很有必要的,建議提前學點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知識,這里容易拉開差距的。整式乘除最好能練到找出同類項合並同類項的地步,關於如何訓練如何檢查,請看附件。建議從普通方法到找出同類項合並,到一步寫答案過渡,不過特別注意區分基礎學習和奧賽學習的場合。
訓練方法:
1、符號感的訓練,這個貫穿有理數計算,整式加減和解方程等。
2、配對意識不論解方程還是整式加減還是整式乘除,一律練到找出同類項合並同類項。在計算題的訓練中培養簡便計算的慾望。
3、方法確實很快能得出結果,但對孩子來說需要多操練。整式加減,乘除,包括因式分解檢查方法是:特殊值代入計算前後檢查看結果是否一致,如一致結果正確,否則結果不對,需要重算。解方程或方程組代入左右看結果是否一致。學會如何檢查很重要,因為即使出了計算錯誤還有機會補救。我們計算訓練的目的就是在確保准確率的同時加快速度。
對孩子的建議:
1、仔細體會老師講過的一些計算方法,多實踐。
2、從基礎方法開始做起逐步過渡到簡便方法,再檢查,盡量計算零失誤。
3、在一定題量的訓練中培養簡便計算的意識,這個慾望越強烈越好。
4、規范草稿。建議用A4紙或信紙,草稿一定要條理清楚,當一頁寫不下的時候換一張,怕之前的數據不記得的話撕下那張對著看即可。
5、積累常用數和乘法公式,比如10以內的數的立方之類。這和英語的語感道理一樣,如同詞彙量的積累。只有達到量的積累,才能實現質的飛躍。
⑺ 學生需要怎麼樣掌握速算方法,提升計算能力呢
長期以來,人們進行計算,總要通過筆算或藉助於計算器去完成。其實,只要你我們能掌握速算的方法,就能與計算器相媲美了,乘除比珠算還要快,加減比筆算快得多。
速算最突出的優點是方便快捷,這對於在校學生來說是非常適宜的,在熟練掌握筆算技能的基礎上,運用速算技能進行計算,就能大大減輕計算負擔,節約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提升我們的觀察,分析、綜合,口算的能力,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能讓我們從此不再恐懼數學。
尤其在考試中,計算題都用筆算,很繁瑣費時;用計算器,考場上也不允許,若能運用速算方法,就可以省下不少時間來分析題意、復查正誤,這對於提高考試成績無疑是很有幫助的。
一、對算式可以熟能生巧
很多學生可能很喜歡兩個數相加,因為它比較容易,可是如果遇到幾個甚至幾十個數相加呢?一道題就足以讓你頭昏腦脹。打破常規,尋找捷徑是快速進行加法運算的最好辦法。要達到快速運算的效果,熟練掌握加法的運演算法則是重中之重。
學習有方法,速算也是有方法。掌握方法可以提升學習效率,掌握了速算的方法,計算能力自然就大大提高了。
⑻ 什麼方法可以學算數算的快呢!請問
算數算的快,就是不論心算、口算、筆算都速度快,正確率高。就是數學的計算能力強。
計算能力是數學能力的一種,是學好數學的基礎。要提高數學的計算能力,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1、熟能生巧。算數的計演算法則、速算方法要記熟,運用熟練。
2、進行快速計算訓練,每天3分鍾,每次20題以上。
3、學習心算知識,進行心算訓練。
⑼ 怎麼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如何幫助低年級小學生提高計算能力呢?
第一點:學習多種運算方法。
小學生一定要能夠熟練運用多種運算方法,簡單的如口算,答案脫口而出。難點的,如心算和筆算,筆算可以藉助於加減乘除的豎式。具備了多種運算能力的小學生,不光不容易出錯,還能快速得出運算結果。這些運算方法的掌握,有一個基礎,那就是小學生得掌握進位和退位的方法,以及熟練背誦乘法口訣,有了基礎,才能談提高。
第二點,經常有意識訓練,強化小學生的運算速度。
如何經常性有意識訓練小學生呢,那就是多練習,比如上圖當中的幾道習題。第一題主要是口算能力的訓練,比如乘數末尾有0,那麼小學生在計算時,就可以把0先放下,乘其它數,乘完以後,再把0添上,乘數有幾個0,積就添幾個0!如此一來,運算起來,速度就大大提升了,也避免了出錯。再如第二題應用題,小學生的運算能力,要在解決問題當中加以解決,實戰訓練,是最為科學的方式,也能更有效果。因此,這類訓練,都能強化小學生的運算準確率。
第三點,盡量擺脫依賴性,獨立運算,避免錯誤。同時,學習一些速算方法。
低年級小學生,在培養運算能力時,一定要擺脫依賴性,要能夠獨立運算,同時,最好掌握一些速算的方法,這樣的話,會讓小學生更有學習的興趣。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相信通過系統的訓練,小學生都能提高運算的能力。比如上圖當中的最後一道小題,一個長方形,長減少6厘米,此時,它變成了一個正方形,面積減少了多少呢?這就需要小學生判斷減少部分的長和寬,長減少6厘米,說明長是6厘米,寬呢,由正方形,可以得出,應該是16減6得10,寬是10厘米,長乘以寬,6乘10,面積應該是60平方厘米。做這道數學題,既能培養小學生的空間思維,同時可以幫助他們在頭腦中構建圖形,計算面積。這種訓練,是十分有意義的!
⑽ 如何提高初中生學習計算能力
計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數學知識。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 是學生今後生活、學習所必需的基本素質之一。培養中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是中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然而在教學中我卻發現,我們學生的計算能力很差,主要體現在計算的速度慢和計算的准確率低兩個方面。造成這兩個方面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四點:1.運演算法則不熟練。法則不熟練又可以分兩種情況:背得不熟:背得很熟卻不會運用。2.沒掌握巧妙的演算法。3.「懶」。懶得動筆,懶得用腦。有的學生一看到數字就頭疼,乾脆選用省時又省腦的計算器、電腦等工具,一旦讓他們拋開這些工具,他們便不知從哪開始算,如何計算。4.馬虎。主要體現在:抄題抄錯的,計算過程中丟符號的,算錯數的。學生的計算能力亟待提高。那麼如何才能提高學生准確、快速的計算能力呢?我認為可通過以下五個方面來解決:
一、牢記法則,熟練運用
要想讓學生把計算題做對,理解記憶法則是基礎。一個不會背法則的學生是絕對做不對相應的計算題的,而只會死記硬背,不理解意思的學生同樣也做不對。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就是這個意思。
比如,在講有理數加法的時候,在計算「-13-9」這個簡單的有理數加法時,學生能做出-22,22,-4,4等好幾個結果。根據一些成績優秀學生的經驗,要想准確、快速地進行數學計算,除了牢記法則之外,就是多做相對應知識點的題,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捷徑可走。
二、創設情境,計算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讓抽象的數字「活」起來
抽象枯燥的數字再與加減乘除、乘方、開方這些符號混合到一起,使平時計算能力較差的學生更是反感,一看一串式子就不想做了,計算的速度與准確率更無從談起了。但如果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比如,在學勾股定理,我讓學生量教室門的高與寬,根據勾股定理計算多少米以內的木棒能通過門口;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我有一個女兒,我今年40歲,我現在的年齡比我女兒年齡的5倍還大5歲,你們猜猜她今年多大了?」用生活中的實例激發學生對計算的興趣,讓抽象的數字「活」起來,數字變得有感情了,計算也就不那麼難了。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實際生活中計算的重要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第一動力。抓住這個有利條件,適時聯系實際,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1.良好的計算習慣。每次的作業或測驗後的試卷分析中,我要求學生做下面兩件事:統計由於計算錯誤而失的分數和找出錯誤所在並分析錯誤原因。通過統計及對出錯原因的分析,讓學生發現哪些計算題是由於馬虎,字跡潦草,不檢驗等一些不良習慣造成的。把一些計算正確率一直較高的學生的作業本、試卷給同學們傳閱,並讓他們介紹學習經驗,使一些計算正確率低的學生思想上有所觸動,從而產生想提高計算正確率的願望。
2.認真對待錯題和不會做的題。分析完錯題之後,我要求學生把每次作業或測試中做錯的題目和考試或課外練習中遇到的一些自己不會做的題目都記在錯題本上。做錯的題目不僅記錄錯誤的解題過程,而且在旁邊寫出出錯的原因及今後改正的措施,並加以訂正,目的是使學生對錯誤加深印象,使自己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對於不會做的計算題,肯定是法則掌握不牢,教師或同學給講會了,弄明白了,也要記在錯題本上,在平時復習時重點看曾經出錯的題和不會做的題,針對解題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再進行認真分析,弄清原因,腦海里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能避免出現做題一錯再錯的現象。實踐證明,對於積極上進的學生是非常實用的。
四、教給學生巧妙的計算方法。
巧妙的計算方法能減少計算量,使計算變得簡單,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計算的准確率。巧算包括運用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以及專家或同行在平時的實踐中總結的一些其他的巧妙的演算法。
1.加一法――頭相同,個位相加之和等於10。
公式:一個頭加「1」後,頭×頭;尾×尾,連起來。
例:62×68=4216
解:(6+1)×6=42 2×8=16 連起來得4216。
2.加尾數法――尾相同,十位相加等於10。
公式:頭×頭加一個尾;尾×尾,連起來。
例:26×86=2236
解:2×8+6=22 6×6=36 連起來得2236。
五、引入競爭機制,訓練學生准確、快速的計算能力
人都有好鬥的天性,即使是尚未長大成人的初中生也不例外。他們常常會為自己在競爭中取勝而自豪,同時也會為了在競爭中取勝而奮力拚搏,競爭能激勵上進。為了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可以組織搶答競賽,如「數與式」的運算,「一元二次方程、根式方程、不等式方程的解法」等內容都可以組織競賽。或者運用電腦計時器,看誰能在教師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這兩種方法使課堂氣氛時而緊張時而活躍,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能訓練學生准確迅速的計算能力。
有一點需要說明,這種活動的環節不宜太長,更不能貫穿整節課,我認為15分鍾左右足夠了。因為我們每節課都要向學生傳授新知識,活動太長,一方面不利於下面新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使計算能力較差的學生一直跟不上,對計算失去興趣。適度的放鬆既給計算慢的學生一個調整、完善的機會,也能使計算快的學生緩解一下緊張的神經。這時,作為教師,要特別關注計算能力差的學生,他們在計算中永遠都難以取勝,此時可引導學生與自己競爭,當學生看到自己在限定的時間內做對的題越來越多時,會更有信心地進行數學計算,從而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總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數學教師引導學生隨時隨處、堅持不懈地進行練習。拋開現代化的計算工具,勤動手、勤動腦,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積極計算。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相信,學生的計算能力定會有顯著的提高,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生活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