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獨立基礎工程量計算公式是什麼
混凝土工程獨立基礎工程量演算法:
滿堂基礎工程量=滿堂基礎底面積×滿堂基礎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稜台體積。
立基礎( 砼獨立基礎與柱在基礎上表面分界)。
矩形基礎: V=長×寬×高。
階梯形基礎: V=∑各階(長×寬×高)截頭方錐形基礎: V=V1+V2=1/6 h1 ×[A×B+(A+a)(B+b)+a×b]+A×B×h2。
其中V1基礎上部稜台體積;V基礎下部長方體體積。
h1稜台高度,A、B稜台底邊長寬,ab稜台頂邊長寬,h2基礎下部長方體高度。
獨立柱基礎工程量計算方法:
(1)矩形基礎:V=長×寬×高。
(2)階梯形基礎: V=∑各階(長×寬×高)。
(3)截頭方錐形基礎: V=V1+V2=1/6 h1 ×[A×B+(A+a)(B+b)+a×b]+A×B×h2。
其中V1——基礎上部稜台體積,V2——基礎下部長方體體積,h1——稜台高度,A、B——稜台底邊長寬,ab——稜台頂邊長寬,h2——基礎下部長方體高度。
『貳』 混凝土工程獨立基礎工程量怎麼算
混凝土工程獨立基礎工程量演算法:
滿堂基礎工程量=滿堂基礎底面積×滿堂基礎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稜台體積
立基礎( 砼獨立基礎與柱在基礎上表面分界)
矩形基礎: V=長×寬×高
階梯形基礎: V=∑各階(長×寬×高)截頭方錐形基礎: V=V1+V2=1/6 h1 ×[A×B+(A+a)(B+b)+a×b]+A×B×h2
其中V1基礎上部稜台體積;V基礎下部長方體體積;
h1稜台高度,A、B稜台底邊長寬,ab稜台頂邊長寬,h2基礎下部長方體高度。
鋼筋混凝土板的工程量計算:
1、一般現澆板計算方法:現澆混凝土板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及單個面積0.3m2以內的孔洞所佔體積。計算公式——V=板長×板寬×板厚
2、有梁板系指主梁(次梁)與板現澆成一體。其工程量按梁板體積和計算有梁板(包括主、次梁與板)按梁、板體積之和計算,
3、無梁板系指不帶梁直接用柱帽支撐的板。其體積按板與柱帽體積和計算
4、平板指無柱、梁而直接由牆支撐的板。其工程量按板實體積計算。
(2)獨立基礎模板量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計算技巧:
1、一次只看一張圖,一張圖盡量不看第二次。
2、控制大量,調小量,預算是控制總量的基礎上,隨著識圖的深入修改調整完成的。
3、先獨立,後整體,主要的意思是先算獨立的,不相互扣減的,後算有復雜扣減關系的。
4、從識圖的順序上:
先地下、後地上;
先結構,後建築;
先室內,後室外;
先主體,後屋面等等。
『叄』 坡形獨立基礎工程量怎麼算
坡形獨立基礎工程量計算方法:
(1)矩形基礎: V=長×寬×高
(2)階梯形基礎: V=∑各階(長×寬×高)
(3)截頭方錐形基礎: V=V1+V2=1/6 h1 ×[A×B+(A+a)(B+b)+a×b]+A×B×h2
其中V1——基礎上部稜台體積,V2——基礎下部長方體體積,h1——稜台高度,A、B——稜台底邊長寬,ab——稜台頂邊長寬,h2——基礎下部長方體高度。
深入理解
工程量的計算有明確的計算規則,因而必須對計算規則有相當透徹的理解。而在實際各方核對工程量數據的過程中,常發生爭議的現象,這大多是因為對計算規則的理解不同所致。
在理解計算規則的過程中,要結合對圖紙、建築工程的特點及對施工過程的了解。對計算規則上的規定需要反復推敲,比如單層建築物終建築面積,無論其高度如何,按建築物外牆勒解以上的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但當設計中未設計勒角時,其建築面積,按外牆外圍水平面積計算。
『肆』 求獨立基礎的混凝土量和模板量
墊層:1.8×2.6×0.1=0.468m³;
基礎(分兩部分:立方體+四稜台)=(1.6×2.4×0.2)+0.3/6(1.6×2.4+(1.6+0.7)×(2.4+0.8)+(0.7×0.8)=0.768+0.588=1.356
短柱=0.6×0.7×1=0.42;
合計0.468+1.356+0.42=2.244立方米。
墊層模板=(1.8+2.6)×2×0.1=0.88㎡
基礎模板=(1.6+2.4)×2×0.2=1.6㎡
短柱=(0.6+0.7)×2×1=2.6㎡。
『伍』 獨立基礎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獨立基礎(砼獨立基礎與柱在基礎上表面分界)
(1)矩形基礎:V=長×寬×高
(2)階梯形基礎:V=∑各階(長×寬×高)
(3)截頭方錐形基礎:V=V1+V2=H1/6+[A×B+(A+a)(B+b)+a×b]+A×B×h2
式中:V1——基礎上部稜台部分的體積(m3)
V2——基礎下部矩形部分的體積(m3)
A,B——稜台下底兩邊或V2矩形部分的兩邊邊長(m)
a,b——稜台上底兩邊邊長(m)
h1——稜台部分的高(m)
h2——基座底部矩形部分的高(m)
『陸』 怎樣計算模板工程量
模板工程量一般是按實際接觸面計算,現在列舉樓主說的墊層、梁、柱模板計算:例:兩個基礎獨立基礎,跨距4000,獨立基礎截面尺寸800*800*450(h),墊層為1000*1000*100(h),基礎柱截面為400*400*600(h),中間基礎梁截面為300*400(h)。(說明:墊層的尺寸在設計時一般比上部基礎的尺寸每邊各多100,基礎梁在獨立基礎的上面,和柱交接,以上單位均為mm)。計算公式:1、墊層模板:S=1*4*0.1*2=0.8m2(周長 X 高 X 個數)2、基礎模板:S=0.8*4*0.45*2=2.89m2(周長 X 高 X 個數)3、基礎柱模板:S=(0.4*4*0.6-0.4*0.3*2)*2=1.44m2((周長 X 高 - 梁頭接觸部位面積)X 個數)4、梁模板:S=(0.3+0.4*2)*(4-0.2*2)=3.96m2((底面 + 側面 X 2) X 梁凈長)另外舉例個板底肋梁的計演算法:例:一塊4000*4000見方的現澆板,現澆板厚度120mm,梁截面300*400(h),計算梁、板模板:計算公式:板模板:S=4*4=16m2(長 X 寬),梁模板:S=0.4*4*4+0.28*(4-0.15*2)*4=10.544m2說明:在計算板底肋梁的時候,板底肋梁的模板計算高度為:梁截面高度--現澆板高度,故而出現樓主所說的同學在計算梁的模板的時候,扣除120(這個扣除的高度要看現澆板的厚度),著重一點:在現澆板外圍的梁模板要計算全高,比如我上面的,外圍梁模板高度為0.4m,靠梁內側高度為0.4-0.12=0.28m。另外:在計算板底肋梁的時候,一般把梁的底部模板並入到現澆板的模板中,故在計算板底肋梁模板的時候,底模不能重復計算。希望以上回答能夠幫您解決問題。
『柒』 獨立基礎工程量計算方法難點有哪些
1、獨立基礎工程量 (1)獨立基礎墊層的體積(2)獨立基礎體積(3)、獨立基礎墊層基模板(4)、獨立基礎模板(5)基坑的土方體積(6)槽底釺探工程量 2、獨立基礎手工計算方法 ⑴、獨立基礎墊層的體積 墊層體積=墊層面積×墊層厚度 ⑵、獨立基礎墊層模板 墊層模板=墊層周長×墊層高度 ⑶、獨立基礎體積 獨立基礎體積=各層體積相加(用長方體和稜台公式) ⑷、獨立基礎模板 獨立基礎模板=各層周長×各層模板高 (5)基坑土方工程量 基坑土方的體積應按基坑底面積乘以挖土深度計算。基坑底面積應以基坑底的長乘以基坑底的寬,基坑底長和寬是指混凝土墊層外邊線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溝者應算至排水溝外邊線。排水溝的體積應納入總土方量內。當需要放坡時,應將放坡的土方量合並於總土方量中。 (6)槽底釺探工程量 槽底釺探工程量,以槽底面積計算。 3、獨立基礎工程量的計算難點 ①異形獨立基礎體積不好計算。 ②獨立基礎與其他基礎相交時扣減量不好計算。 ③土方量計算時考慮工作面及放坡,計算扣減比較麻煩。承台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