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才能讓剛嫁接的樹木質化
那就是看你自己的技術技術高的話,他是很怕這種執法的。
⑵ 嫁接可以用普通木頭嗎
把一種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兩個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株。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體,叫做砧木或台木。
嫁接要求接穗和砧木是親緣關系近。親緣關系越近,親合力越強,嫁接的成活率也就越高。
⑶ 嫁接切面木質部怎樣癒合
果樹嫁接時,確認形成層對齊的方法: 形成層其實很薄,不用特意去分辨,它就在樹皮與木質部的中間,只要把木質部外緣對齊了,形成層也就對齊了。 果樹嫁接是果樹無性繁殖的方法之一,即採取優良品種植株上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株的適當部位,使兩者結合而生成新的植株。 採用嫁接繁殖的新植株,即能保持其母株的優良性狀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抗逆性、適應性、早果性等)
⑷ 果樹嫁接方法和技術是什麼
一、T型芽接,簡稱芽接。
1、在砧木上用刀劃出一個「T」型的缺口,刀尖輕輕剝開外皮,在接穗上的芽點上方橫切一刀,刀口大概有接穗枝條周長的一半;
2、然後用刀從芽點下方斜向下切入;
3、最後跟橫向的刀口匯合,此時可以把芽點剝下來,剝下的芽眼和部分外皮形狀形成一個三角形,將三角形的尖端向下,芽點朝上,插入砧木上的T型缺口,壓緊,芽點上方稍微留白,露出砧木上的一點木質部;
4、最後用嫁接帶綁緊,芽眼要露出,其餘部分纏緊,不留縫隙。
二、木質芽接(嵌芽接)。
1、木質芽接的接法要求,砧木不是剝開外皮,而是從下向上連帶木質部直接削出一個缺口,接穗上的芽點也不是像T型芽接一樣剝下,而是連帶木質部一同削下,可以理解為,芽接是剝皮,木質芽接是連骨帶皮一起削;
2、然後將削下來的帶木質部的芽點貼合到砧木上削出的缺口中,對准形成層,再用嫁接帶綁緊,同樣也必須露出芽眼。
(4)嫁接木頭的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果樹的嫁接時間理論上來說,春夏秋三個季節都可以,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嫁接最多的季節是在春季,而且不同的果樹,嫁接時間也是不一樣的。下面幾種果樹的嫁接時間和嫁接方法是我們基地嫁接果樹所用的。
桃樹、杏樹、李子:T型芽接方法居多,嫁接時間在五月底六月初,也可以在三月份使用插皮舌接,但是桃樹嫁接基本上都是在桃樹實生苗上嫁接,使用插皮舌接的話,生長速度和成活率要低於T型芽接。
⑸ 嫁接用木頭是干木頭嗎
是用帶有活性的濕木頭,干木頭是接不活的。
⑹ 怎樣嫁接植物
進行花木嫁接,可以保持母本的優良特性,但嫁接花木技術要求高,稍有不慎,嫁接就不能成活。現將提高花木嫁接成活率的四個要訣介紹如下:
一、選准嫁接季節
花木的嫁接季節,因嫁接所用的接穗不同而異。枝接多在春季進行,一般以砧木的樹液開始流動時為最佳;芽接在整個花木的生長季節均可進行,以砧木的皮層易剝離時為最好。
二、要優選砧木樹種
砧木的樹種與穗條的親和力要強,這是花木嫁接成活的前提和基礎。如果二者的親和力不強,砧木與接穗之間產生癒合組織的能力弱,新的輸導組織難以形成,水分和營養等物質運送不到位,嫁接則失敗。因此,一般選擇本砧嫁接,亦可選擇親和力較強的其它樹種做砧木(如黑松做五針松的砧木,桃、李做梅花的砧木,枳做金橘的砧木,水蠟、女貞做桂花的砧木等)。一般來說,砧木選取中幼齡樹為最好。因為這個時期其生命力、生長勢比較強,易形成癒合組織。
三、要妥善處理穗條
最好在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中幼齡母樹上選擇健壯、生長勢強的枝條作穗條。進行芽接的,多採用當年生枝的新生芽,隨采隨接;也可用休眠期採集的一年生枝的芽進行芽接,但採用這種帶木質的芽進行嫁接,必須在濕潤低溫的條件下保鮮。進行枝接的,則取用完全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枝條作接穗,隨采隨接若到外地採集穗條,則要切實做好穗條的保鮮保溫工作(可採用蠟封穗條基部、濕沙掩埋、噴水霧、地窖貯存等方法進行妥善處理)。
⑺ 木頭與木頭之間怎麼連接
有粘木頭專用的白乳膠,也可以打孔或下木釘和鐵釘,具體要看你要做什麼了。
⑻ 切接法嫁接方法圖解
<一>嫁接意義
1·植物通過嫁接,能提純復壯,增強抗病防蟲能力,提早開花結果,提高原種品質(花色可變大變美,果質變優變大變甜),復壯劣勢和稀有品種(扦插難成活)的繁殖,並能矮化樹形。
2·花卉通過嫁接,對樹樁的造形,品種的改良,能用較短的時間獲得較滿意的結果,並根據自身的條件和愛好,選取喜歡的樹樁和品種,嫁接造形,從宜達到美觀漂亮宜人的目的。
<二>嫁接操作技術
根據本人的經驗,切接法效果較好,特別是我的經驗切接法成活率達95%以上。
1·枝條的選擇:要選當年生老熟木質化,生長健壯,芽眼飽滿的直生枝,取上中段作接穗最好(開花前後枝不取)。
2·操作:取最平整的一面,用利刀從下向上修一刀,達形成層(即吸水層),長度10至15MM,再從下刀處削平,又從反面斜修一刀(25度角左右),上端留取一至二芽後平剪下。
從下向上修
反向向上斜修一刀
從芽處剪斷
3:砧根,選生長健壯營養良好,根系發達的樹種作砧根。單株小苗介面從土面10至15公分剪斷(留岀托葉或原生枝一支),大樹的(成形樹樁更好,先養健壯再接),根據品種的強弱來接,弱勢的接在上,強勢的接在下,(也要留托葉或兩叄支原生枝)。修砧:先修平砧木頭端,利刀從形成層自上而下切一刀2公分長左右,再反向在1至2公分處從下向上斜一刀到砧木頭端(30度角左右)。
砧根操作
深1至2公分
反斜修上
修畢
枮根完成
4、操作:將枝條從砧木切口插下(一定要有一邊對齊),後一手捏緊接合處,另一手拿專用膜先撓幾圈接合處,並拉緊拉實,再以疊瓦式的方法,自下而上全包枝條,到頂後再反向拉下撓,這時要避開芽眼撓,從上而下撓到接合處,再撓幾圈拉實扎緊就OK了
扦入砧根並對齊
有一邊要對齊
捏住介面
並用薄膜卷幾圈
疊瓦式上包
至頂反卷向下
避開芽眼卷
至介面再撓幾圈
拉實扎緊完工
<三>嫁接成敗的關健
整個過程就用百分比分配吧,
(1)選好枝條佔30%,它是成活率的關健。
(2)選好砧木及合適部位30%,對成活和觀賞至關重要。
(3)修法佔20%,切接比劈接,優勢就是癒合快發芽早『一般6至10天』,因形成層的細胞較活躍,比木質層易癒合,所以發芽快。(缺點,因長得太快易風折、風大時需支撐『指未老熟時』防斷最好及時剪短)。
(4)全包佔15%,也是成敗的重要因素,它起到保水保濕、保持細胞離體生命作用,(芽有強大的力量沖破包膜的)。
(5)留托葉佔5%,不要小看,它能起到傳輸營養的作用,解決枝條斷奶之憂。
(6)組合接的要根據植物的高端優勢特點(即植物傳送營養在正三角形的最高點,接在這個點最佳),將生長弱勢(慢)的品種接在上,生長強勢(快)的品種接在下,就是這個道理。對以後能同時開花,修剪和管理起到事到功倍的效果。如分不岀枝條的長勢,可把盆盡量放平(盆要保水肥),也可使枝芽長好。
(7)嫁接時間最好在5—7月(當年可開花),要選晴天氣候,早晚操作較好,溫度28度以上發芽最快,如是稀有品種和郵寄品,又遇壞氣候,10度左右,那接後再套上保鮮代保溫(溫室不用),早春接也是。
(8)一般接後三小時不能雨淋,因淋雨後介面水份聚增傷口,會發霉失去活力至死,解救,視枮根大小,斜劃它二至五刀,深達木質,長2—3公分,引流水份,可保成活。
(9)發芽後的管理:發芽後,砧木也跟著長芽,應及時抹去,以防同枝芽搶營養,托枝剪至5—15公分長,留葉,芽也抹去。
(10)待第一次芽梢老熟後就可解膜了,用利刀尖或刮鬍刀片從上往下劃一刀薄膜就可解除了,後每半月施以薄淡氮肥或復合肥即可生長良好了,最後就等著賞花了。
⑼ 木頭對接方法
古代匠師們就創造的一種連接方式——榫卯連接。其 特點是利用榫卯嵌合作用,使結構在承受水平外力時,能有一定的適應能力。所以在二根木頭的下面製作一個燕尾榫,上面製作一個台階式卡口,形成這樣的一個木樑式的連接。在受力時,下面燕尾榫就產生強大的牽引力,就如一整根木頭效果,再也不用為木頭長度不夠而發愁了。所謂「榫卯結構」是我們古代製作傢具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榫眼)。這種結構的巧妙運用,不僅讓幾百年前的紅木傢具依然保存完好,也讓中式傢具更顯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