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養蠶的方法視頻

養蠶的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2-02-25 19:45:45

㈠ 學生養蠶的方法和步驟是什麼

學生養蠶的方法和步驟:

1、首先把蠶卵放在盒子中,將溫度保持在25-28℃,等待孵化,如果環境的溫度較低,可以蓋上蓋子保溫。

2、當蠶卵孵化出小蠶後需要小心照顧,可用較嫩的桑葉進行喂養,不能用帶水的桑葉飼喂,避免生病。

3、飼喂一段時間後,蠶便會脫掉舊皮換上新皮繼續生長,一般蠶的一生需要換4次皮,注意:當蠶在脫皮時會不吃也不動,此時不可干擾它,一般換皮需要1天左右的時間。

4、通常蠶在25天左右時就能結繭,當蠶的脊背出現變亮、發黃且發透的情況時,代表蠶開始吐絲結繭,通常2天左右蠶就會結成1個完整繭,而且會在繭中完成最後1次蛻皮,變成蛹。

養蠶要注意:

1、蠶室中不可使用蚊香、滅蚊、滅蟲劑,如果在靠近蠶室的房間使用滅蚊、滅蟲劑和蚊香時,需要關閉蠶室的門窗,防止蠶中毒。

2、下養蠶前需要堵塞鼠洞,防止老鼠傷害蠶,養地蠶的時候,需要做好葯物滅鼠工作。

3、病蠶死蠶需要做消毒處理,不能亂丟,也不能用病蠶飼喂畜禽,防止病原傳播擴散,從而污染環境。

4、因為蠶沙中有大量的病原物,所以不能隨意亂倒,也不能在蠶室的周圍攤曬,需要集中放在野外堆漚,防止病原擴散。

㈡ 怎樣養蠶大法

建議推廣「十天養蠶法」。「十天養蠶法」是指通過實行小蠶共育,小蠶由養蠶能手集中飼養,大蠶分到千家萬戶飼養。大多數人只飼養大蠶,每期蠶飼養時間僅為十多天。
專家稱「養好小蠶一半收,蠶寶寶比較嬌嫩、易發病,蠶農飼育水平參差不齊,產量相差懸殊,如果把小蠶統一進行專業飼養,小蠶發育齊一,體質強健了,大蠶就不易發病,產量高、繭質好,效益自然就高」。

如何養蠶

1、溫、濕度調節:1~3齡稱為小蠶,小蠶要求的環境為高溫多濕。1~2齡適宜溫度26~27℃,相對濕度90%;因此1~2齡蠶採用全防干育,即上蓋下墊塑料膜。

2、小蠶的用葉:1齡用桑樹自頂芽數下第3葉,葉色黃中帶綠,一張蠶種的蠶,用葉1kg;2齡用自頂芽數下第4葉,葉色綠中帶黃。

3、喂桑次數及時間:每天喂4次,時間分別為:上午7時,中午11時,下午4時,晚上10時;小蠶生長發育快,每次喂桑要結合擴座。

4、眠中保護:眠中前期蠶座要干,應在蠶座上撒石灰粉,保持相對濕度80%;見有起蠶時,室內宜濕,保持相對濕度85%;如濕度不夠可在地面撒水補濕。

(3)養蠶的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杜絕明火加溫,確保人蠶安全

明火加溫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一、易造成飼養員一氧化碳等廢氣中毒,我市每年均有蠶農因明火加溫造成中毒送醫院搶救甚至死亡事件發生;

二、溫度控制難,溫度過高時影響蠶兒體質,甚至把蠶兒烘死;三是易發生火災事故。同時,各地已均沒有預備種,如造成蠶種中毒、烘死等損失的,將無法彌補。

因此,為確保人蠶安全,應大力推廣暗火加溫,實行地火龍、天火龍、電爐、靠壁灶等暗火加溫形式,或將明火加溫設施進行改造,增加通室外的煙道,杜絕明火加溫。

㈣ 誰知道養蠶的全套方法

(僅供參考)

養蠶前的准備:
在種好桑葉的基礎上,准備好蠶室、蠶具;養蠶前7天,用1%的強氯精噴灑消毒,每平方米用葯液半斤,噴後密封24小時以上,同時,應將蠶房周圍環境噴葯消毒。
催青:
蠶種出庫第八天左右,可見到蠶卵一端有一小黑點,叫點青,一張蠶種有20%卵點青,就用黑布遮光,從點青之日算起,第三天早上5點鍾就除去黑布,開燈感光孵化。
收蟻:
感光3-4小時後,春蠶在上午9時,夏秋蠶在早上7-8時即可收蟻。收蟻的方法:用桑樹第一展開葉切成0。5厘米小方塊,用葉量為蟻量的5倍左右,撒在墊有塑料薄膜的簸箕上,一手拿蠶種紙,一手拿蠶筷,均勻拍打蠶種紙背,使蟻蠶掉落簸箕上,然後用鵝毛刮蟻蠶,整理成圓形即可。
小蠶的飼養:
1、溫、濕度調節:1-3齡稱為小蠶,小蠶要求的環境為高溫多濕。1-2齡適宜溫度26-27度,相對濕度90%;因此1-2齡蠶採用全防干育,即上蓋下墊塑料膜;3齡用半防干育,即只蓋不墊塑料膜,保持溫度在26-27度,相對濕度85%。
2、小蠶的用葉:1齡用桑樹自頂芽數下第3葉,葉色黃中帶綠,一張蠶種的蠶,用葉1公斤;2齡用自頂芽數下第4葉,葉色綠中帶黃,一張蠶用葉3公斤;3齡用自頂芽數下第5-6葉,葉色嫩綠色,有光澤,一張蠶用葉10-12公斤;一、二齡蠶將桑葉切成蠶體長1.5倍的小方塊,三齡蠶桑葉粗切成三角形餵食,每次的給桑量應掌握在下次給桑前蠶座上略留少量殘桑為適度。
3、喂桑次數及時間:每天喂4次,時間分別為:上午7時,中午11時,下午4時,晚上10時;小蠶生長發育快,每次喂桑要結合擴座。
4、眠前處理:(1)眠前除沙:小蠶體色轉為白色,身體縮短,體表緊張發亮,一齡蠶部分蠶體粘附蠶糞,二、三齡蠶有蠶馱蠶現象時,即可加網給桑進行眠前除沙。(2)提青:如出現一部分蠶已睡眠,一部分未眠,應再次加網給桑,把未眠蠶引上來,移到另一簸箕中繼續飼養至眠定。
5、眠中保護:眠中前期蠶座要干,應在蠶座上撒石灰粉,保持相對濕度80%;見有起蠶時,室內宜濕,保持相對濕度85%;如濕度不夠可在地面撒水補濕。
6、眠起餉食:當95%以上的眠蠶已脫皮,頭部由灰白色轉為褐色,頭部明顯變大,幼蠶爬動尋食,這時可餉食,餉食的桑葉應稍偏嫩,給桑量宜偏少。
大蠶飼養:
1、飼養方式:4-5齡蠶為大蠶期,生長適宜溫度為25度,蠶兒對高溫多濕和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排泄物多,可以採用室內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
2、移蠶下地:將蠶室清洗干凈,用1%的漂白粉消毒,待干後,地面撒一層石灰粉,將蠶餉食喂一餐葉後,移至地面飼養。
3、合理給桑:4齡蠶是蠶體成長過渡到絲腺成長的轉折時期,如營養不良,,會影響到產量和質量。要求桑葉新鮮質好,選采頂芽下7-15片葉喂養,達到良桑飽食的目的;5齡蠶用桑量占總用桑量85%左右,此期是合理用桑,提高桑葉效益的關鍵時期;採用兩頭緊中間松的飼養方法:5齡的第1-2天或第5-7天,給葉量要嚴格控制到下次給桑時剛吃完為宜;第3-6天要讓蠶充分良桑飽食;每次喂葉時進行移蠶擴座,保持蠶頭均勻。
4 、搞好蠶座衛生:大蠶期每天早上用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陰雨天濕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通風乾爽。
5、上簇采繭:五齡大蠶經過6-7天便開始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綠色軟糞,胸部透明,身體略軟,呈蠟黃色,頭部左右擺動,這時,選用3-4塊方格簇交替重疊水平放好,把熟蠶均勻撒到簇上,待蠶爬定後將簇鉤掛起來。上簇期間要保持通風良好,維持簇中溫度24度,濕度85%為宜。一般春蠶上簇後6天,夏秋蠶上簇後4-5天即可采繭出售。

膿病如何預防
膿病多發生於春季蠶期的5、6、7月份,秋季蠶期的9、1o月份。進入5月份以後,我區大部分蠶區的氣溫偏高,細菌活動活躍,加上此時春蠶已丈多連續飼養了2~3批,病原有了一定的積累,如果此時消毒防病措施不力,飼養操作不當,剜往往爆發膿病。秋季蠶期膿病的發生除以上因素外,葉質不良也是誘發膿病的重要原因。
膿病的防治要點:
1 合理安排養蠶批次,預留充足捎毒時同。 一年多次養蠶,尤其是多批次不同斷地飼養,蠶室蠶具連續使用,每期蠶結束後沒有充足的洗刷和消毒時問,給病毒的殘留和積累刨造了條件,膿病便有了隨時發生的可能。解決辦法,一是適當減少養蠶次數,將兩個相鄰蠶期之間至少留出一周的間隙,以便有充裕的時間進行蠶室、蠶具的洗刷消毒,徹底殺滅上期蠶留下的病原。二是不能減少養蠶批次時,可建立小蠶專用蠶房,實行小蠶共育。
2 嚴格消毒,殺滅病原。消滅病原是防治桑蠶膿病的根本措施。養蠶前,要根據蠶室結構、蠶具種類,做好充分的清潔工作,再選擇適當的消毒葯劑進行全面消毒。發生過膿病的蠶室,除採取常規的消毒措施外,牆壁、天面再用新鮮的石灰漿塗刷,對預防膿病有較好的效果。養蠶中要對蠶室地面、貯桑窒、走廊及蠶室周圍環境定期進行清潔消毒工作,同時小蠶可選用「小蠶防病一號」 ,大蠶可選用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養蠶後,對蔟中的死蠶應先揀出投入消毒液(如石灰漿 福爾馬林等)中,浸泡過夜後挖坑深埋。蔟具、上蔟室要在采繭後就地清潔消毒,妥善處理好蠶沙,以防病原擴散。
3 嚴格提青分批、淘汰和廂離病、弱小蠶,防止蠶座混育感染。蠶感染病毒後,發育遲緩,不僅養蠶技術處理不便,更重要的是將病傳染給健康蠶 因此在生產上凡是發育遲緩的小蠶,都應用分批提青的辦法,與健康蠶分開飼養j發現患病個體,必須立即揀出,堅決淘汰,以減少蠶座傳染的機會。在飼養過程中發現蠶座內有病死蠶,應小心揀出,防止屍體流出膿液四處污染,並立即進行蠶體、蠶座消毒 此外,嚴格禁止大小蠶同室共育或混育。
4 加強飼養管理,增強蠶兒體質。膿病的傳染和危害程度,與蠶的體質有關。養蠶過程中,要根據蠶的生理特點,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 一是適時擴座,保證每條蠶有3倍體積左右的活動空間,防止蠶頭過密。二是良桑飽食,喂給肥培管理好的適熟桑葉,不喂偏老、偏嫩、發熱、發酵、泥沙及病蟲污染的葉。三是做好腡起處理,使蠶群體發有齊一,以增強蠶的抗病能力。另外還要精心操作,防止蠶體創傷。
5 添食抗菌素,減少細菌對膿病感染的坍同促進作用。添食氯黴素、蠶病清等抗菌素,不僅對細菌病有預防作用,同時也有抑制膿病發生的效果。
6 注意催青保護,防止蠶種被二次污染。蠶種在出庫提酸時,已經將附在蠶種表面的病原殺滅。如果發種的環節復雜或催青的環境不良,蠶種極易發生二次污染。解決的辦法是蠶種領回
後,用2 福爾馬林或0.5 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進行卵面消毒,消毒後的蠶種放置於干凈的蠶室進行催青。
7 飼養抗病力強的品種。不同的蠶品種對膿病的抵抗力不同,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綜合考慮選擇抗病力、抗逆性強的蠶品種。
8 加強桑目的肥培管理,做好桑園害蟲的防治工作。桑園多施有機肥,合理使用化肥,對增強蠶的體質,減少蠶病的發生是很有必要的。此外,桑園要適時噴葯殺蟲,減少害蟲的蟲口密度,防止病毒引起的交叉感染。
抓好養蠶前消毒,降低蠶兒發病率
養蠶前的清洗消毒是整個防病消毒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奪取蠶繭高產的先決條件。為提高消毒效果,在消毒步驟上要做到「一掃、二洗、三刮、四消、五刷白」;消毒過程中要求做到六個要:蠶室要打掃凈,蠶具要洗得凈,葯劑要配得准,葯液要噴得勻,室具要消得全,消後要保管好。
做好補催青工作,提高一日孵化率
補催青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一日孵化率的高低,廣大蠶農應重視補催青工作,主要抓好溫濕度的控制及遮暗工作等措施。蠶種到室後,要及時攤卵,並控制溫度78-79℉,濕度差2℉,到收蟻前日傍晚,將溫度升至80-81℉,濕度差1℉,同時在補催青時要嚴格遮暗,以達到孵化齊一之目的。
杜絕明火加溫,確保人蠶安全
明火加溫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一是易造成飼養員一氧化碳等廢氣中毒,我市每年均有蠶農因明火加溫造成中毒送醫院搶救甚至死亡事件發生;二是溫度控制難,溫度過高時影響蠶兒體質,甚至把蠶兒烘死;三是易發生火災事故。同時,今年春蠶蠶種緊張,各地已均沒有預備種,如造成蠶種中毒、烘死等損失的,將無法彌補。因此,為確保人蠶安全,應大力推廣暗火加溫,實行地火龍、天火龍、電爐、靠壁灶等暗火加溫形式,或將明火加溫設施進行改造,增加通室外的煙道,杜絕明火加溫;進蠶室飼蠶時要兩人以上,以便發生中毒時,相互照應、及時搶救;沒有小蠶飼養設施或條件較差的以及飼養量比較少的蠶農,提倡聯戶共育,實行小蠶集中飼養,或交由小蠶公司飼養;小蠶室要經常進行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密切注意天氣和蠶訊,合力做好防氟工作
據氣象部門預報,今年五月份降水量偏少,氣溫偏高,最長連晴可達7—8天,屬氟污染較重的氣候年型。因此必須依靠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加強春蠶防氟工作。一是要貫徹落實市府關於春蠶期防氟停火措施;二是密切注意蠶期的天氣情況和蠶訊變化,一旦出現氟化物中毒苗頭及時採取分批飼養、調整葉位、石灰水洗葉等農業防氟措施,減少損失。
提倡採用摘芯技術,提高桑葉產質量
摘芯就是將桑樹新梢的嫩頭摘去,可促進嫩葉加速成熟,提高桑葉產質量。方法是:在用葉前10天左右進行,根據桑園的用葉計劃,劃片分批摘芯。摘芯程度:一般摘去鵲口狀的嫩頭為度。
重抓防病防毒,減少蠶病和中毒損失
在飼養過程中要經常用新鮮石灰粉、防病一號、抗菌素和滅蠶蠅等葯劑進行蠶體蠶座的消毒防病,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蠶病損失,同時對新鮮石灰粉、防病一號等易變性揮發的葯劑,要密封存放,用後袋口扎緊;在採摘毗鄰其它農作物桑園的桑葉時,要做到先試後吃,嚴防因其它農作物噴葯治蟲引起蠶中毒事故的發生。
加強通風換氣,稀放飽食養大蠶
由於大蠶期蠶兒食桑量大,排泄物多,且又不耐高溫濕悶,因此,在大蠶期應特別重視通風換氣工作,做到開門開窗養蠶,並達到稀放飽食,大蠶三晝時每張種放足蠶座面積40平方米以上,並給足桑葉使蠶飽食。
抓好上山關,提高春繭產質量
抓好蠶兒上山關,是提高蠶繭產質量的重要措拖。一是在選用上山蔟具時要有安全意識。近年來少數地區曾發生過因蔟草殘留農葯影響而產生大量不結繭蠶的事故。由於去年稻飛虱暴發,晚稻大面積治蟲造成春蠶用作上蔟的稻草帶毒增加,如不重視對蔟草的選擇和處理,很可能發生類似事故。上蔟時建議選用方格蔟、塑料折蔟等優良蔟具;選用稻草蔟具時要盡量選用農葯污染少的稻草製作,並利用養蠶前期較空暇時間,充分曝曬乾燥,盡量排出殘留農葯。二是加強蔟中通風換氣,在熟蠶全部上山繭網形成後,蔟室開門窗通氣,使蠶兒吐盡繭絲物質,增加繭層量,提高繭質。

㈤ 養蠶的方法

養蠶前的准備:
在種好桑葉的基礎上,准備好蠶室、蠶具;養蠶前7天,用1%的強氯精噴灑消毒,每平方米用葯液半斤,噴後密封24小時以上,同時,應將蠶房周圍環境噴葯消毒。
催青:
蠶種出庫第八天左右,可見到蠶卵一端有一小黑點,叫點青,一張蠶種有20%卵點青,就用黑布遮光,從點青之日算起,第三天早上5點鍾就除去黑布,開燈感光孵化。
收蟻:
感光3-4小時後,春蠶在上午9時,夏秋蠶在早上7-8時即可收蟻。收蟻的方法:用桑樹第一展開葉切成0。5厘米小方塊,用葉量為蟻量的5倍左右,撒在墊有塑料薄膜的簸箕上,一手拿蠶種紙,一手拿蠶筷,均勻拍打蠶種紙背,使蟻蠶掉落簸箕上,然後用鵝毛刮蟻蠶,整理成圓形即可。
小蠶的飼養:
1、溫、濕度調節:1-3齡稱為小蠶,小蠶要求的環境為高溫多濕。1-2齡適宜溫度26-27度,相對濕度90%;因此1-2齡蠶採用全防干育,即上蓋下墊塑料膜;3齡用半防干育,即只蓋不墊塑料膜,保持溫度在26-27度,相對濕度85%。
2、小蠶的用葉:1齡用桑樹自頂芽數下第3葉,葉色黃中帶綠,一張蠶種的蠶,用葉1公斤;2齡用自頂芽數下第4葉,葉色綠中帶黃,一張蠶用葉3公斤;3齡用自頂芽數下第5-6葉,葉色嫩綠色,有光澤,一張蠶用葉10-12公斤;一、二齡蠶將桑葉切成蠶體長1.5倍的小方塊,三齡蠶桑葉粗切成三角形餵食,每次的給桑量應掌握在下次給桑前蠶座上略留少量殘桑為適度。
3、喂桑次數及時間:每天喂4次,時間分別為:上午7時,中午11時,下午4時,晚上10時;小蠶生長發育快,每次喂桑要結合擴座。
4、眠前處理:(1)眠前除沙:小蠶體色轉為白色,身體縮短,體表緊張發亮,一齡蠶部分蠶體粘附蠶糞,二、三齡蠶有蠶馱蠶現象時,即可加網給桑進行眠前除沙。(2)提青:如出現一部分蠶已睡眠,一部分未眠,應再次加網給桑,把未眠蠶引上來,移到另一簸箕中繼續飼養至眠定。
5、眠中保護:眠中前期蠶座要干,應在蠶座上撒石灰粉,保持相對濕度80%;見有起蠶時,室內宜濕,保持相對濕度85%;如濕度不夠可在地面撒水補濕。
6、眠起餉食:當95%以上的眠蠶已脫皮,頭部由灰白色轉為褐色,頭部明顯變大,幼蠶爬動尋食,這時可餉食,餉食的桑葉應稍偏嫩,給桑量宜偏少。
大蠶飼養:
1、飼養方式:4-5齡蠶為大蠶期,生長適宜溫度為25度,蠶兒對高溫多濕和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排泄物多,可以採用室內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
2、移蠶下地:將蠶室清洗干凈,用1%的漂白粉消毒,待干後,地面撒一層石灰粉,將蠶餉食喂一餐葉後,移至地面飼養。
3、合理給桑:4齡蠶是蠶體成長過渡到絲腺成長的轉折時期,如營養不良,,會影響到產量和質量。要求桑葉新鮮質好,選采頂芽下7-15片葉喂養,達到良桑飽食的目的;5齡蠶用桑量占總用桑量85%左右,此期是合理用桑,提高桑葉效益的關鍵時期;採用兩頭緊中間松的飼養方法:5齡的第1-2天或第5-7天,給葉量要嚴格控制到下次給桑時剛吃完為宜;第3-6天要讓蠶充分良桑飽食;每次喂葉時進行移蠶擴座,保持蠶頭均勻。
4 、搞好蠶座衛生:大蠶期每天早上用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陰雨天濕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通風乾爽。
5、上簇采繭:五齡大蠶經過6-7天便開始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綠色軟糞,胸部透明,身體略軟,呈蠟黃色,頭部左右擺動,這時,選用3-4塊方格簇交替重疊水平放好,把熟蠶均勻撒到簇上,待蠶爬定後將簇鉤掛起來。上簇期間要保持通風良好,維持簇中溫度24度,濕度85%為宜。一般春蠶上簇後6天,夏秋蠶上簇後4-5天即可采繭出售。

㈥ 養蠶的方法

如果你沒有桑葉,可以用青菜。可是要多洗,洗完後要把洗完的菜暖一暖,保持蠶的體溫(注意:如果葉子太冰,蠶1~2天內會死)。最後,把蠶和葉子安放在一個封閉的中等級的盒子里,在盒子里打6~9個小孔(螞蟻頭的大小),為維持菜中的營養成分,防止大塊細菌侵入。養蠶的方法完畢。 註:我也正養蠶,蠶養了兩個月都安然無恙,如果你還有哪些問題還可以再叫我 1答:葉子不洗的話,蠶會被農葯或細菌的感染致死;2答:看蠶屁股上的印記,和大小;3答:(見上文)

㈦ 求養蠶方法

養蠶是一項既能激發兒童創造、喜歡、觸及生命、科學思維,有利於兒童的動手能力,也是家庭親情活動的好內容。讓小朋友參與到養蠶過程中,蠶兒雖小,但正在哺育過程中需要學習的科學知識卻相當豐富,哺育的一個多月里,小朋友可以了解到一個小生命的外形改變、生命轉變、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幫助小朋友開動腦筋,大膽實驗,能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時,養蠶的過程還可以使兒童劇烈地感遭到「哺育」對付一個生命成長的意義,可以由物及人孕育發生愛與奉獻的聯想,達到引人向善的手法。因此,感悟生命的奇異巨大,享用成功的開心與快樂,還可以正在體驗養蠶的離合悲歡中發覺人生真理.學會關愛,學會合作,學會認真,學會生活。
1)拿到蠶籽之後,如果不想讓它現在孵化出來,可以一直放在冰箱里;2)如果想開始養蠶,就可以做孵化的准備工作,要查看一下最近一兩周當地的天氣情況,天氣暖和(20-25度左右)才可以。3)剛開始的催青(孵化)過程,需要謹慎細致一些,溫度、濕度、空氣流通,都要適當。4)自己製作一個干凈的小盒子(鞋盒子也可以),戳幾個小孔,能透氣,把蠶籽放進去,適當的溫度。5)小蠶孵化出來之前,需要把食物准備好(桑葉、萵苣葉、蠶飼料,都可以)。
養蠶方法(網上資料僅供參考):
蠶卵/蠶籽:在20-25℃溫度中,10-12天孵化。如果蠶卵長時間處於溫度低於20度的環境,它進入冬眠狀態。如果多次冬眠就可能蘇醒不來了。最簡單加熱方法:放進貼身口袋,用體溫加熱。蠶卵孵化期間需透氣避光保存,不可塑料帶密封。
科普說明:蠶卵看上去很像細粒芝麻,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一隻雌蛾可產400~500粒蠶卵,1700~2000粒蠶卵,重約1克。蠶卵的顏色,剛產下時為淡黃色或黃色,經1~2天變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經3~4天後又變為灰綠色或紫色,便不再發生變化,稱為固定色。蠶卵外層是堅硬的卵殼,裡面是卵黃與漿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不斷攝取營養,逐漸發育成蟻蠶,它從卵殼中爬出來,卵殼空了之後變成白色或淡黃色。

㈧ 家裡養蠶的方法

收到蠶種後,將蠶種放置在准備好的養蠶盒中,蠶盒一般用普通紙盒即可,但要保證蠶盒干凈無異味。蠶種從出庫之日起,在溫度為21-29攝氏度的室溫環境下,約11天左右(包括寄送時間)自然孵化成蠶蟻。

蠶蟻出殼後約40分鍾即有食慾,這時就要開始喂養過程了。將准備好的新鮮的嫩桑葉從冰箱中取出來,等桑葉恢復到常溫,用刀切成小塊放入蠶盒中,蠶蟻會自動爬到桑葉上進食。蠶從孵化出殼到上山結繭一般要經過27天左右(分為5齡)。一至三齡蠶宜選用較嫩的桑葉喂養,四五齡蠶可用普通桑葉。

蠶適合於在溫度范圍為22-29攝氏度的環境中生長,其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7攝氏度左右。一條蠶一生所吃的桑葉在25克左右。如喂養40條蠶,只需1千克桑葉。但在實際喂養過程中,會有些桑葉浪費,這樣需要的桑葉就會多一些。

蠶經過五齡後就要停止吃桑葉,開始尋找合適的地方吐絲結繭(也叫上山結繭)。農村一般使用稻草紮成的草山或松樹枝條作為蠶山。作為寵物喂養的蠶,可用一個紙盒子分成許多小格來代替。
養蠶注意事項
一、桑葉保鮮
1、把桑葉放置在冰箱冷藏室(5攝氏度左右),以防變質。
2、扎緊塑料袋口,減緩桑葉乾燥和脫水的時間。

二、蠶的餵食
1、從冰箱取出的桑葉,需等幾分鍾,使桑葉恢復到常溫後再餵食。
2、桑葉不要水洗,保持自然狀態。
3、二齡小蠶的餵食,請選用較嫩的桑葉,每日1-2片。
4、喂養的時間可選擇上午或中午。

三、其它注意事項
1、不要用手抓蠶,應用毛筆的軟毛去趕;
2、每日做好蠶房的打掃工作;
3、蠶房應放在陰涼的地方(25攝氏度左右)。

㈨ 怎樣正確養蠶

1、桑葉要合理采、運、貯。盡量做到早上或傍晚采葉,隨采隨運,松裝快運。採回的桑葉抖松後放入貯桑池或貯桑室內,合理貯藏,防止風吹或堆積發熱變質,造成桑葉浪費。

2、防止桑葉萎凋。稚蠶期採用炕床(房)育、塑料薄膜覆蓋育,以利保溫保濕,使桑葉保持新鮮。大蠶期喂蠶後適當關閉門窗,待蠶食去桑葉70%左右,再開門窗通氣,能有效地防止桑葉萎凋。

3、確保蠶室溫度。大、小蠶適宜溫度分別為24℃、25℃,在適溫范圍內,蠶食慾旺盛,減少殘次桑葉,而且提高葉絲轉化率。

4、推廣少回育、條桑育。小蠶平面立體一日一回育、全齡二回育、大蠶條桑育等省力化養蠶技術,不僅提高養蠶工效,且有利蠶兒食桑,比普通育節省桑葉5%左右。

(9)養蠶的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夏秋養蠶應注意

一、防農葯中毒。養蠶季節不要在蠶室以及桑田附近的農田噴灑殺蟲雙等有機農葯,其氣味作用會導致蠶兒中毒;喂蠶桑葉要經過試喂確認無毒後,才能采葉喂蠶。

二、蠶室內禁用蚊香或滅蚊、滅蟲劑。在鄰近蠶室的住房內使用,也要關閉蠶室門窗,以防蠶兒中毒。

三、蠶室要安裝紗門、紗窗,防止蠅類入蠶室內危害蠶兒,並添加「滅蠶蠅」乳劑或噴蠶體,以殺滅蠅蛆。

閱讀全文

與養蠶的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家怎麼製作果凍方法 瀏覽:50
關於氮和硫的化學計算方法 瀏覽:626
手環核酸檢測方法 瀏覽:416
高層窗戶封閉的安裝方法 瀏覽:127
嫩肉粉煮牛肉的食用方法 瀏覽:124
關羽上王訓練方法 瀏覽:905
旅行社如何引進客流的十種方法 瀏覽:211
禿頂快速治療方法 瀏覽:628
華為清理手機垃圾方法 瀏覽:940
秒開手機殼的方法 瀏覽:654
胎兒月份計算方法 瀏覽:299
電暖地暖的安裝方法 瀏覽:757
季節性腸炎治療方法 瀏覽:106
研究資料的分析方法論文 瀏覽:551
40425的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842
定性定量決策分析方法 瀏覽:408
青芒果的食用方法 瀏覽:832
塑料瓶微生物檢測方法國標法 瀏覽:484
ahc眼膜使用方法 瀏覽:331
最簡單的補腎治早泄方法 瀏覽: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