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釣魚時魚餌怎麼掛鉤圖解
魚餌掛鉤的方法:
首先,餌料要掛牢,避免輕易掉落,否則,很可能被流水沖走,被雜草、垃圾刮掉。
其次,餌料盡可能大一些,顏色鮮一些,以便被魚發現。再次,餌料要鮮活。掛鉤時要保證餌料(蟲餌)鮮活,昆蟲的翅膀、尾巴、足不能去掉,要讓其在水下活動。
蟲餌中用得最多的是蚯蚓。關於蚯蚓的掛鉤在釣界早有爭議。有人說,小蚯蚓好,有人說,大蚯蚓好;有人說掛鉤要小露鉤尖,有人說要微露鉤尖;有人說要穿腸過肚,翻過來,復過去,有人說,只能穿表皮,不能讓其體液流掉。這些爭論應該說各有其道理,也各備其不足之處。
小蚯蚓體積小,附鉤性強,不易掉落,似目標小,不容易被魚發現。大蚯蚓體積大,腸道空,容易脫鉤。野釣餌料既要掛牢,又要目標大的話,有兩個辦法、:一是多掛幾條小蚯蚓,先橫掛一兩條,再牢固地順掛一條。一是掛入蚯蚓,甚至掛整條蚯蚓,但鉤尖要從蚯蚓身體上穿過來穿過去,反復兩三次,並在倒刺處橫掛一點蚯蚓皮,以阻止蚯蚓往外滑。這樣穿來穿去對保存蚯蚓體液是不利的,但為了保存體液只穿蚯蚓表皮既不牢固,也難以做到。所以,掛鉤只穿表皮一說在釣界得不到認同。
一、蚯蚓的掛鉤方法:用蚯蚓掛鉤,有穿筒掛、纏繞掛、腰掛、節掛、尾掛等。穿筒掛:將蚯蚓切成兩段,取其一段,用鉤尖從中間穿入,使蚯蚓身體包於魚鉤之上,叫做穿筒掛,主要用於清水中、養殖水中釣魚,是釣魚中用得最多的掛釣方法。如蚯蚓頭部在鉤尖位,應掐破嘴尖,效果更好。纏繞掛:任取一整條蚯蚓用鉤尖橫向從蚯蚓五分之二的位置穿過,然後,將蚯蚓在鉤上纏繞一圈,又用鉤尖橫向穿過,如此反復三到四次,使蚯蚓纏繞在魚鉤上,但要注意保持蚯蚓的頭尾都能蠕動。纏繞掛主要用於渾水中和深水中釣魚,也可以用於陰天釣魚。腰掛:用鉤尖在整條蚯蚓的腰部橫向穿過,只穿一次,掛於鉤上,蚯蚓會纏繞在魚鉤上。必要時,可同時掛兩條或兩條以上,形成排掛餌和團子餌,主釣鯰魚等兇猛魚。節掛:將一條蚯蚓切成很多小既每段約為一粒米長,直接掛於小鉤鉤尖,,也可掛兩節或兩節以上,節掛主要用於淺水邊水中釣小鯽魚等小魚。尾掛:任取一條大蚯蚓,紅黑均可,將大鉤鉤尖從尾部穿入,讓蚯蚓身體包滿全鉤,未穿入鉤上的頭腰垂下,能不斷扭動。尾掛大蚯蚓主要用於水庫中釣鱸魚、鮊魚等中上層兇猛魚。
B. 掛魚餌的方法
掛魚餌有很多種,具體就要看你掉的什麼魚,魚的大小,種類,如果傳統談水魚釣法,怎麼掛都行,魚吃食時大都是靠嗅覺。一般視覺上只對活體,移動中的食物感興趣,傳統釣法上叫魚兒搶鉤。露鉤尖掛魚餌也能釣到魚。包鉤魚餌也可以,就要看魚知否有那麼大的嘴,跟魚的大小有關系了。你說的這幾種在淡水養殖塘里掉都行,都能上魚,如果掉體形較小的魚建議掛鉤尖比較好。至於溪流,海釣,建議路亞或活體釣比較好。
C. 怎樣用餌料釣鯉魚視頻
釣鯉魚時,可選擇皮剛煮開花的老玉米粒或者是嫩玉米粒來裝魚鉤,效果不錯。並且這種釣餌取材便捷,做法簡單,可操作性非常強。
2.找紅瓤紅薯,將其煮到六七成熟,剝皮後,切成大小合適的小塊後就可以裝在魚鉤上進行垂釣了。此釣餌的效果同樣不錯,並且也同樣便於配製。
3.先將稻粒用文火炒熟,然後趁熱潑上適量的冷水,隨後將其密封。此釣餌又香又脆,是鯉魚所愛吃的。
4.螞蟻、蟋蟀、蟈蟈、青蟲等一些活著的小蟲是非常好的釣餌,可以說是釣鯉魚的特效餌料,效果要強於網上所說的任何一款餌料配方,是釣鯉魚的首選。
5.將炒好的豆面和細白面進行混合,比例是1:2,在裡面添加適當的紅糖、葯酒和水,對其揉搓,達到軟硬適中、不黏手的程度,讓其「醒」個10分鍾到15分鍾左右,隨後捏成與魚鉤相適應的面餌掛在魚鉤上即可。
D. 魚餌怎樣放在魚鉤上
魚餌放在魚鉤上的方法如下:
1、搓餌
搓餌是競技釣中必不可少的技巧之一,在施釣中,必須用手先把調好的餌搓成球,再把鉤子埋入餌球中並通過拇指,食指,中指三指的配合搓勁,把鉤子封在餌球內,使餌球外表不露縫隙,根據所配餌料的不同,可以搓一些軟的硬的鬆散的,比重大的,顆粒的餌料。
單手搓餌是台釣的重要基本功之一,雖然在拉餌盛行的今天,搓餌技法也常常憑借其不可替代的優勢在釣魚比賽中出奇制勝。拉餌雖然具有上餌簡單迅速,誘魚聚魚快的優勢,但是在實際釣魚過程當中也常常會造成魚亂層,亂口的現象,以至於浮漂信號頻頻,但就是不上魚的現象。
如果這時候轉換戰術改用搓餌技法,可以有效的穿過亂口的魚層將魚逐漸的壓到水底或者控制在自己希望的魚層上來。在野釣的時候,搓餌也常常是用來避開鬧窩的小魚、雜魚,針對性地對付大魚的好方法。
優點:
招魚快,持久性強,在小雜魚多的情況下,可以有效避免小雜魚的干擾,准確釣到對象魚,在手竿重量鰓,休閑釣,自然水域,水比較深的情況下,搓餌較拉餌,刮餌優勢明顯。
缺點:
入口性差,速度慢,如果魚多,水且深,你可以把餌料調粘,調中,採用搓餌戰術,如果魚少,水淺,仍可以採用搓餌戰術,但此時要使用一些霧化好一點的餌料,但調制的時候要把餌料調輕。對於一些手法比較嫻熟的釣手,能搓出多種餌團,比如球形,水滴形,三角形圓柱形等等,而且要根據需要,餌團大到彈球,小到米粒均能隨意搓出。
(4)裝魚餌的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目前市售各種釣魚餌料,對搓餌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最常見的萬能餌,必須多搓才能使用,有時為了增加粘度,還用熱水(開水)拌餌。而日本的丸九黃鯽餌(一目),則要求少搓或基本不搓。其它各種鯽餌的粘度一般都可以通拌餌過程中的搓來達到理想狀態。
如果多搓還達不到所需的粘度,除上面提到的用熱水和餌外,還可通過加粘粉或拉絲餌來滿足粘度的要求。但這類方法通常極少使用。當需要降低餌料的粘度(不是硬度)時,一般只加雪花粉。這是一種無色、無味、無粘度的膨化飼料,減小粘度的效果極好。
此外也還有一些粘度很低的鯽餌,如日本丸九的黑卿餌等,但其中都帶有它們自身的味道。當這種味道與你所用魚餌的味道相輔時,亦可使用。粘度與硬度通常關系比較密切。當餌過硬需要加水時,必然要通過搓揉和勻,一搓便會過粘。餌過軟加料後多搓。同樣也會過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注意調整粘度是很重要的。
E. 怎樣裝魚餌
到養殖塘釣魚就要求把整個魚鉤包住,如果是到小河裡野釣用面餌釣鯽魚就不需要全包起來,用蚯蚓可以把鉤子整個包住,也可以只掛鉤尖
F. 怎麼掛魚餌
新手由蚯蚓轉到商品餌時都會遇到這種情況的,蚯蚓扔下去不用管了,商品餌便不是了,即使不吃的話一會也散,如果把餌料開的邦邦硬入水不化那就完蛋了
我們玩手竿基本就2種上餌方法,搓餌和拉餌
先說搓餌,魚密度低時經常使用。就是搓個餌團把魚鉤包起來,一般呈水滴狀的豎條,有的習慣搓個水滴狀,我比較喜歡搓成柱狀,這個跟餌料狀態有關(魚情決定我們選擇什麼狀態)
同樣的搓餌也會有不同之處,對付不同魚情不同魚種都有差別,即使是相同魚種不同大小也會不同。這個一下你也體會不出來,多釣就知道了。
你說的一會就散了問題是你餌料開出來的狀態造成的,我們使用的餌料往往是多種餌料按自己的要求混合後活出來的,不同的餌料粘性不同,比如你添加麩類餌料多時就容易在水中分解散開。
如果你想叫它不化,那就多些薯類面類的餌料,或者加些拉絲粉,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家裡用的團粉,加這個就成,釣鯉魚時比填拉絲粉好用。不過這是個誤區,因為入水不化的餌料很難引來魚,比如釣鯽魚鯉魚時我們還在追求霧化好的配方呢,但霧化好不等於入水即散,是入水後有規律的分解逐漸散開,這個你搜些視頻看看就容易明白了
再說拉餌,餌料中添加拉絲粉,把魚鉤放在拉餌盤上後用餌料團壓在上面,然後把魚鉤拉出來,這樣魚鉤上就掛上魚餌了,這種做法上餌快,拉餌尤其適合玩小魚,還能起到邊釣魚邊打窩子的作用,所以一般計尾數的比賽(小鯽魚)都用拉餌
同樣拉餌也分狀態,拉出來的有長有短有大有小,一個和餌料成分和稀釋狀態有關,另一個就是我們選擇的拉絲粉有關,拉絲粉分目數的!
至於你說的圖片我手上沒有,建議你去程寧的網站看看,很有技巧的
G. 釣魚要如何裝餌呢
釣魚用什麼做餌,自古傳下來的有釣鯽魚用蚯蚓、蠅蛆和米飯粒,釣鯉魚用面團、玉米、煮熟的紅薯塊,也有用蠶蛹的。這些來源於自然界,通過採集、挖掘得來,再經蒸煮泡揀等簡單加工就能掛鉤的餌稱為自然餌。取以上物質做餌不僅是因為它分布廣,唾手可得,採取方便,還因為它裝鉤簡單。例如把蚯蚓掐成小段或整條穿到鉤上,利用其腥膻體味和蠕動能刺激魚爭搶;將面團搓成圓球後再套住鉤尖,會因其色白而吸引魚的眼球。自然餌都有不易被水溶解的特點,所以魚咬鉤比較實,有時還會將鉤吞得很深,造成摘鉤困難。為了在魚還沒有完全將鉤吞入時就把它釣上來,釣魚人裝餌時都會注意掩蓋鉤尖。
然而魚種不同,有的魚會圍著釣餌轉悠,輕易不下口,就是咬鉤也是吞吐反復:有的魚張口前先用吻試探幾次,確定沒有危險了才來一口;有的魚先在鉤彎處咬一口,然後放棄了。除了出於本能和傷了嘴的魚攝食小心外,魚類的這些反應其實有很多是由餌的掛鉤方式引起的。
以蚯蚓為例,掐段和整條掛鉤就有明顯差別。將較長的蚯蚓按鉤條長度掐成段,如果鉤尖從斷口穿入,魚會因為切口滲出的腥膻體液而首先從這里下口;若倒過來從蚯尾穿入,則切口會因蠕動而露出鉤尖。兩者都有不利於咬鉤的一面,但釣小魚又不能不這樣。整條穿鉤時鉤條的整體被蚯蚓掩藏,並在鉤尖處留有一段蠕動的蚓體,魚咬鉤都從蠕動部位下口。但若留在鉤尖外的蚓體過長,魚又比較小的話又容易把蠕動段咬掉。所以怎麼裝鉤是由魚種和魚的大小來確定的,用蚯蚓應該是整條,鉤尖從離蚓首l~2厘米的體側穿入,長短以超過鉤條長度2~3厘米為合適。這樣除了鉤條整體被蚯蚓掩藏外,還在鉤尖和鉤柄後部留下了兩段蠕動的活體,形成「活餌」。
另外,包括蛆、蠶蛹、蜂蛹、蒼蠅、地蠶、螻蛄、蚱蜢、蝦、蚌肉、螺螄肉等「蟲餌」掛鉤時,除了見餌就吞的兇猛魚類外都要注意掩藏鉤尖。有些魚會經常改變泳層,』如草魚、鯿魚貼底咬鉤時食蚯蚓,上浮後則吃菜葉、青草,這就無須掩蓋鉤尖了,所以掛餌方式要隨魚情而變,因水情而異。
區別於動物性釣餌,米飯粒、麥子、玉米、花生仁、黃豆、面團、馬鈴薯、紅薯、豆腐乾、年糕、菜葉、南瓜蔓、嫩蘆葦芯等植物性釣餌,有的要經過蒸煮浸泡,有的要切割成段或小塊才能掛鉤。這就需要餌形與鉤形的配合了,如伊勢尼適合掛麥子、玉米等顆粒狀釣餌;於又適合掛馬鈴薯、紅薯、豆腐乾、年糕等呈塊狀的餌;丸世適合掛菜葉、瓜蔓等。自然餌種類多,差異大,要把餌順利送入魚嘴就不能不講究掛餌技巧。
H. 掛餌料的正確方法
一般可以把粉制餌料搓成大米形、圓滾滾豆子形、兩頭尖的棗形、或者鴨梨形、還可以是球形。
大米形餌料主要用來釣淺水和渾水中的小型魚類,比如小鯽魚,使用方法是把米粒樣的餌料裝到鉤尖兒位置。搓成蠶豆、豌豆大小的餌料主要用來垂釣鯿魚、草魚、鯉魚等可以用沉墜釣法和懸墜釣法,餌料的位置要掛到魚鉤上。
(8)裝魚餌的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如果水中的目標魚開口較小,不一定是大魚開口就一定大,比如鯉魚在遇到缺氧的時候其開口也小,這個時候掛的魚餌卻大了,那麼魚肯定是不會一口把餌料吸入口中的,會慢慢啄食餌料,進而造成一定的上下動作的漂相。
要根據目標魚來捏出不大不小的餌,讓魚能一口吸入。然後是不幹不濕的餌,濕度合適的餌,用手捏著能感覺到其韌性,揉搓著這種餌就好像揉搓一團肉或橡皮泥,能感覺出來魚吸之就會連同鉤線一並吸入。
I. 釣魚餌料怎麼掛鉤教學
為提高中魚率,要求餌料掛鉤後還應具有較好的刺魚效果。不同的餌料和不同的裝鉤方法,對刺魚效果均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一些較硬的餌料和透鉤性不佳的餌料,裝鉤時一定要講究方法。例如水果丁、玉米粒等硬餌裝鉤時必須將鉤尖露出,而且餌料要遠離鉤尖,掛在鉤彎或鉤柄處。同時裝鉤時最好用手捏住餌料使其在鉤條上縱向活動兩下,或以鉤條為軸轉動兩下,使餌料受力後能在鉤條上自由竄動。其他透鉤性不甚理想的餌料,裝鉤時亦應考慮鉤尖的隱與露的問題。一般說凡透鉤性不佳的餌料均應露出鉤尖,只有透鉤性很好的稀面餌、軟面餌、軟體蟲餌(如蚯蚓等)才適合不露鉤尖。關於鉤尖隱與露的問題,還應視魚情、餌情靈活掌握,宜露則露,宜隱則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