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干涉條紋的間距如何計算
兩個明紋或者兩個暗紋之間的間距用公式:涉條紋寬度Δx=L*λ/d
其中:d是雙縫間距,L是屏到狹縫水平距離。
如果是明紋和暗紋之間的間距,只要把明紋和明紋之間間距除以2就可以了。
在探測屏上觀察到的明亮條紋,是由光波的相長干涉造成的,當一個波峰遇到另外一個波峰時,會產生相長干涉,暗淡的條紋是由光波的相消干涉造成的,當一個波峰遇到另外一個波谷時,會產生相消干涉。
(1)條紋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假設一個光子想從a點移動到探測器屏幕上的D點。它試圖走所有可能的路徑,包括一條同時通過兩條縫的路徑。然而,通過一個探測器,白觀察到光子通過兩個狹縫中的一個,整個實驗設置立即改變了。
假設探測器的位置為點E,探測器觀測到光子,新的路徑為點E到點D。因此,在E點和D點之間,只有一個沒有兩條狹縫的空白空間,所以沒有干涉圖樣。
2. 菲涅爾單縫衍射的中央明條紋的寬度是多少
中央明條紋的半形寬度大約為:θ≈sinθ=λ /a;
中央明條紋的線寬度計算公式為:x=2f×tanθ≈2f×sinθ=2f×λ /a(其中f代表透鏡L的焦距)。
其他明紋的寬度是中央明條紋寬度的一半。
在單縫夫琅禾費衍射中,兩個第一級暗紋中心的距離,即中央明條紋的寬度,它是最寬的,大約是其他明條紋寬度的一倍。
上述公式顯示:中央明條紋的寬度與波長成正比,與縫寬a成反比——這一規律稱為衍射反比律。
(2)條紋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衍射的分類:
1、菲涅爾衍射:光源和光屏到障礙物的距離均不是很遠,並且沒有使用透鏡。此時光波數陣面不是平面。這種情況是菲涅爾最早(1818年)描述的,因此稱為菲涅爾衍射。
2、夫琅禾費衍射:光源和光屏到障礙物的距離都很大,此時入射光為平行光,波面是平面,衍射光也是平行光。這種衍射稱為夫琅禾費衍射,是夫琅禾費最早描述的(1821--1822年)。在實驗室里,很容易通過透鏡使入射球面光波變成平行光,因此很容易實現夫琅禾費衍射的條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衍射反比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