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推算年月日時干支
快速推算年柱干支法:
1、推算天干:
公元後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數-3=年干,負數則加10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數+8=年干
(因為公元3年為癸亥年,而天干又是逢10一循環。公元4年天干是甲,而4-3=1。由於沒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干為末位數-3+1,再+10轉為正數)
2、推算地支:
公元後任何年代:(公元年數-3)÷12,得余數0-11為年支,負數則加12,0視作12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數-2)÷12,余數-11-0為年支,加12轉為正數,0視作12
另:
⒈公元年末二位數+9=年支(適用於1800—1899 年);
⒉公元年末二位數+1=年支(適用於1900—1999 年);
⒊公元年末二位數+5=年支(適用於2000—2099 年);
3、說明:
年干支是以立春為界,而不是以春節為界的。如1964年陽歷2月4日的陰歷為十二月二十一,仍為癸卯年;但1964年陽歷2月5日的陰歷雖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
(1)年干支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天乾地支的應用:
1、用於歷法紀時
天乾地支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春秋戰國時期又採用十二辰(地支)紀月,而十二辰紀時制度至遲西漢時已被採用。
西漢末始又用干支來紀年。唐以後,五代歷書月名開始注以干支,北宋時又將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紀時,至此年月日時分別全以干支注記,這就是干支歷(甲子歷),它是一種陽歷。
此外,干支注記時間的方式起碼還從殷歷開始,附加在各個朝代至今所制定的陰陽歷中,兩種歷法同時並用。
2、用於序數、評級和分類
天乾地支的主要序數功能被一二三四等數字取代之後,人們仍然用它們作為一般的序數字。尤其是甲乙丙丁,不僅用於羅列分類的文章材料,還可以用於日常生活中對事物的評級與分類。
在有機化學的命名中,1-10個碳原子的化合物用天干命名,如甲烷(1個C原子),乙烷(2個C原子),丙烷(3個C原子)以此類推……又比如乙烯(2個C原子),丁烯(4個C原子)。
3、用於儒學、理學、醫學、風水、術數和命理學中
在陰陽五行理論中,干支按其順序分為陰陽,逢單數屬陽,逢雙數屬陰。天乾的甲、丙、戊、庚、壬,地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數。
天乾的乙、丁、己、辛、癸,地支的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數。在這個基礎上,根據相生相剋的理論,推算人事的和諧、興衰、沖突及其生滅。
❷ 如何推算年份的天乾地支
有兩個快速計算口訣:1、公元年數先減三,除十餘數是天干,基數改用12除,余數便是地支年。例:2021-3=2018/10餘8(辛)2018/12餘2(丑)所以是辛丑牛年。2、公元前年份先加三,除十餘數是天干,基數改用12除,余數便是地支年,例:公元前23年,23+3=26/10餘6(己)26/12餘2(丑)所以是己丑年。
❸ 怎樣用天乾地支計算年份
摘要 例如:對應數字:1、 2、3、 4、 5、 6、 7、 8、 9、 0 相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對應數字: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 相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 酉、 戌、 亥 公元年份-3,除以10得余數可得天干,如1984年,(1984-3)|10=1所以天干為甲;公元年份-3,除以12得余數可得地支,如1984年,(1984-3)|12=1所以地支為子;所以公元1984年為甲子年。
❹ 干支紀年法怎麼計算
公元前的演算法:
年干=8-N(N﹤8)或8-N+10(N≧8),N=年號/10的余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號/12的余數。
公元後的演算法:
年干=N-3(N﹥3)或N-3+10(N≤3),N=年號/10的余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N-3(N﹥3)或N-3+12(N≤3),N=年號/12的余數。
根據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乾的周期為10支的周期為12。天干按甲到癸的順序為1~10,地支的順序按子到亥的順序為1~12。
(4)年干支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農歷仍用干支紀年。各級重要的報紙、各種歷書和眾多的年歷畫,也都將干支紀年作為紀年輔助手段。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國內所有日報,其農歷日期的干支紀年均在正月初一才得已變更。
而國內唯一研究和編修歷法的單位——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其官網上的公農歷查詢,以及出版的所有天文歷書和年歷,干支紀年和生肖紀年歲首均始於正月初一。現代所有出版的紙質版日歷,干支紀年也是在農歷正月初一變更。
當代的春節的官方活動更直觀的顯示生肖年依據農歷正月初一起算的規則。如歷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均在正月初一零時舉行倒數儀式,表達對新的生肖年的祝福。而2014年春節期間,國家領導人向全國各族人民和全球華人拜年,官方也會強調是農歷馬年。
終上所述,中國傳統歷法中採用「正月朔」,即農歷正月初一作為生肖年的起點,這大量可見於歷代正史和官方歷書,以及現代的報紙和紙質版日歷中。
解放以後,歷法的編修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負責,其出版的所有歷書,干支紀年的起訖點也表示為正月初一在公歷的日期。
❺ 天乾地支年記法是如何計算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與十二生肖對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中國古代分別將天乾和地支相配,用以表示年、月、日、時的次序,天乾地支一一對應。如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癸酉年,至此,天干過了一輪,地支還余兩個,繼續配,甲戌年、乙亥年、丙子年……以此類推 從一個甲子年到下一個甲子年,其間間隔六十年,又有六十年一甲子的說法 如:2004是農歷甲申(猴)年,2005是農歷乙酉(雞)年,2006是農歷丙戌(狗)年,2007是農歷丁亥(豬)年,2008是農歷戊子(鼠)年即,按當年應當輪到的天乾的順序配上當年屬相的地支名稱
❻ 天乾地支怎麼計算年份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對應的序號分別如下:
十天干: 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
十二地支: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用天乾地支推算某一年的年份,記住一個口訣就行了:
所需年份的天干=( 公元年數-3 )÷10的余數。
所需年份的地支=( 公元年數-3 )÷12的余數。
余數就等同於我們上面說的天乾地支對應的序號,然後再用余數 ,去循環查找對應的天乾地支的次序就可以了。
以2010年為例,給各位舉一個例子:
2010年的年份的天干=( 2010-3 )÷10的余數為7,對應上文天乾的次序,則2010年的年份的天干為庚;
2010年的年份的地支=( 2010-3 )÷12的余數為3,對應上文地支的次序,則2010年的年份的天干為寅。所以2010年對應天乾地支為庚寅。
❼ 怎樣用干支紀年法算年月日
【年干支的計算方法】
<方法1>六十環周推演算法
方法:已知某年年干支,根據六十環周圖次序推算。
舉例:已知2016年(春節後)為丙申年,求2020年干支。
解答:在表中找到丙申,向後推四年,可知2020年(春節後)為庚子年。
❽ 干支記年法的演算法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紀年,六十年一個輪回。
1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1.
天干演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0(不管商數)所得余數,就是天干所對應的位數;
2.
地支演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2(不管商數)所得余數,就是地支所對應的位數。
❾ 天乾地支是怎麼推算年份的
1、公元前的演算法:
年干=8-N(N﹤8)或8-N+10(N≧8),N=年號除以10的余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號除以12的余數。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159年的年干=8-9+10=9=壬;
前22的年支=10-10+12=12=亥,前159年的年支=10-3=7=午;
故前22年的干支為己亥,前159年的干支為壬午。
2、公元後的演算法:
年干=N-3(N>3)或N-3+10(N≤3),N=年號除以10的余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N-3(N>3)或N-3+12(N≤3),N=年號除以12的余數。
例:求公元1164年和2011年的干支?
1164年的年干=4-3=1=甲,2011年的年干=1-3+10=8=辛;
1164年的年支=0-3+12=9=申,2011年的年支=7-3=4=卯;
故公元1164年的干支為甲申,2011年的干支為辛卯。
干支紀日
干支紀日從幾千年前開始至今,一直紀日沒有中斷和錯誤,是一部了不起的紀日歷史。目前能清楚考證的是起於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日。
但在歷史書籍中還有許多記載著干支紀日的,如《尚書·周·泰誓》的「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尚書·周·武成》的「惟一月壬辰,旁死魄」等記載了干支紀日。因此,足以證明在周代以前都已經在使用干支紀日了。
❿ 如何根據干支年計算公歷年份
干支是天乾地支的簡稱,包括十天干,十二地支。
天干共有10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共有12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十乾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周而復始,循環不已,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干支紀法」。
天干與地支的配合是固定的,稱為干支次序表如下:
01、甲子 02、乙丑 03、丙寅 04、丁卯 05、戊辰 06、己巳
07、庚午 08、辛未 0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3、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l、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從已知的公歷年份計算干支紀年:年份數減3(干支紀年是從公元4年開始使用的),除以10的余數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數是地支。例如2008年,年份數減3為2005,除以10的余數為5,則天干為第五位,是為戊;2005除以12的余數為1,則地支為第一位,是為子:則今年為戊子年。
計算月干支以農歷計。月的地支不變,正月的地支是寅,2月的地支是卯,…… 11月是子,12月是丑。
進入21世紀後因為數字較大,為求其實用性,故以2001年的干支為基礎,以下公式先計算所求年與2001年所差的年數X,然後以X為基礎進行計算。
計算月的天干須先求當年正月的干支:
①X×12÷10,取余數。②余數+基數7,如和大於10時減10,所得數即為當年正月天干代表數。
舉例:2008年正月的天干計算:(2008-2001)×12÷10,餘4,加基數7,和大於10減10,得數為1,故2008年正月的天干為甲,與正月地支寅結合,則干支為甲寅。
由正月再求所求月的干支:
②當年正月天干代表數+所求月數-1,如得數大於10時減10,所得數即為所求月天干代表數。
求2008年8月的天干:先求2008年正月的天干為甲寅。則2008年8月的天干為:1+8-1=8,8為辛的代數。8月的地支為酉,故2008年8月的干支為辛酉。
已知干支年求公元年份,可根據「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對應進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號干支),《戊戌變法》的戊戌年為35號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則「1911-13=1898」故《戊戌變法》是18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