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儲量計算方法

儲量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2-07 06:34:15

㈠ 儲量計算方法的方法

已有的儲量計算方法很多,下面著重介紹找礦,評價階段常用的算術平均法和地質塊段法 。
(一)算術平均法
該法的實質是把形態不規則的礦體,改變為一個理想的具有同等厚度的板狀體,其周邊就是礦體的邊界。
計算方法是先根據探礦工程平面圖(或投影圖)上圈出礦體邊界,測定其面積(若為投影面積,需換算成真面積。見後面塊段法的面積換算)。然後用算術平均法求出礦體的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平均體重。最後按下面公式計算:
礦體體積: V=SxM
式中:V一礦體體積(下同);S一礦體面積;M一礦體平均厚度。
礦石儲量: Q=VxD
式中:Q一礦石儲量(下同;D一礦石平均體重。
礦體金屬儲量: P=QxC
式中:P一金屬儲量: C一礦石平均品位。
(二)地質塊段法
地質塊段法實際上是算術平均法的一種,其不同之處是將礦體按照不同的勘探程度、儲量級別、礦床的開采順序等劃分成數個塊段,然後按塊段分別計算儲量,整個礦體儲量即是各塊段儲量之和。
具體計算方法是首先根據礦體產狀,選用礦體水平投影圖(緩傾斜礦體)或礦體垂直縱投影圖,在圖上圈出礦體可采邊界線,按要求劃分塊段。然後分別測定各塊段面積S (系礦塊投影面積),根據各探礦工程所獲得的資料,用算術平均法計算每個塊段的平均品位C,平均體重D和平均厚度M(為平均視厚度,即垂直或水平厚度)。因為礦體的真面積與真厚度之乘積等於投影面積與投影面之法線厚度之積

㈡ 經濟可采儲量的計算方法是什麼

經濟可采儲量的計算是把儲量資本化、按財務准則進行財務評估的一種方法,分為動態的現金流量法和經濟極限法。

現金流量法 當合同區或油氣田已具有初始開發方案或重大調整方案時,評價經濟可采儲量採用現金流量法。該方法是以一個獨立開發工程項目所屬的技術可采儲量來整體計算。首先根據技術可采儲量減去已采出油(氣)量,測算出剩餘的技術可采儲量;然後,根據開發方案或調整方案的逐年工作量、投產井數,預測出各年度的平均產油量(或產氣量),再根據經濟評價的基準參數,如採用的油氣價、基準收益率,測算出項目在評價期內逐年銷售收入,建立項目現金流入剖面。根據項目逐年的勘探、開發投資和經營操作費用、應交納的稅金等全部的投入資金,建立項目現金流出剖面。

附表

㈢ 常用儲量計算方法及其應用條件

(一)斷面法

將礦體用若干個剖面截成若干個塊段,分別計算每個塊段的儲量,然後將各塊段的儲量和起來即得到礦體的儲量。這種用斷面劃分塊段求儲量的方法叫斷面法。如果是用一系列垂直剖面劃分塊段而計算儲量者,叫做垂直斷面法;用以犀利水平斷面劃分塊段計算儲量者,叫做水平斷面法。在垂直斷面法中,如果斷面與斷面之間平行,稱為平行斷面法(圖4-9-2、圖4-9-3);若不平行,則為不平行斷面法(圖4-9-4)。

圖4-9-2 梯形塊段平行斷面示意圖(相鄰兩剖面間作為一個塊段)

圖4-9-3 截錐體平行斷面示意圖

圖4-9-4 不平行斷面示意圖

平行斷面法的優點在於斷面圖保持了礦體斷面的真實形狀,直觀反映了地質構造特徵。儲量計算時,可根據出量級別、礦石類型、工業品級等的要求任意劃分塊段,因此具有相當的靈活性。任意形狀的礦床都可用斷面法。其優點較多,因此稱為目前最常用的儲量計算方法。

(二)算術平均法

這種方法的基本特點是將整個礦體的各種參數都用簡單算術平均法求得其平均值,從而計算礦體的儲量。他一般是利用水平投影圖或垂直縱投影圖來進行的,有時也在平行礦體傾斜面的投影圖上進行。

算術平均法是所有儲量計算方法中最簡單的方法,也無須做復雜的圖件。因此,在礦點檢查、礦區評價階段常用這種方法計算。當探礦工程數量較少,分布又不均勻,礦體各項指標值變化較大時,此法僅能得出粗略的計算結果。此法沒有按礦石類型、工業品級、儲量級別等劃分塊段分別計算,因此在勘探階段很少用這種方法。

(三)地質塊斷法

在計算方法上,地質塊斷法和算術平均法基本一樣,所不同者僅在於它不是將整個礦體一起計算,而是按需要將礦體劃分成若干塊斷(圖4-9-5),每個塊斷都用算術平均法計算出塊斷的儲量。有時根據指標值的變化特點,也用加權平均法計算。所有塊斷儲量之和即為全礦體的儲量。

圖4-9-5 由平行斷面控制的地質塊段

地質塊斷法具有算術平均法的所有優點,同時還彌補了算術平均法不能按需要劃分塊斷的缺點。它可以是用在任何大小、形狀和產狀的礦體上,特別是層狀、似層狀、透鏡狀礦體,而且勘查方法對它也沒有影響。因此,地質塊斷法成為目前勘探階段儲量計算的主要方法之一。

(四)開采塊斷法

當礦體被坑道切割成許多開采塊斷時,常用此法計算儲量。它是分別計算各開采塊斷的儲量,然後將所有塊斷的儲量相加即為總儲量。這種方法要求繪制礦體的垂直投影圖,有時還要繪制沿礦體傾斜面的投影圖。在圖上將各塊斷及其所測得的厚度、品位等資料標出,以便計算各塊斷中各指標的平均值。

此方法適用於礦床用坑道勘探,勘探程度較高,一般塊斷都是由四面坑道圈定出來的(圖4-9-6),僅有少數塊斷為三面圈定和二面圈定。因此在開採的礦山中,用得很廣泛。

圖4-9-6 四面圈定的矩形塊段示意圖

(五)等高線法

計算方法首先利用勘探工程所獲得的礦體埋藏深度的資料,用繪制地形等高線的方法,作出礦體底板(或頂板)的等高線圖,然後以等高線密度大致相同的地段作為劃分塊斷的依據(即每一塊斷礦體的傾角大致相等),最後再計算礦體的體積(圖4-9-7)。

圖4-9-7 等高線法計算儲量示意圖

等高線法一般只適用於厚度穩定的層狀礦床的儲量計算。對於這州區內厚度穩定的層狀礦床,如大多數煤礦床特別適合。這是因為褶皺變形後,用其他計算方法不易得到較精確的儲量數字。但是,對於水平的或傾斜平緩的礦體以及近直立的礦體則不適用。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等高線間的水平距離或垂直距離很小,作圖及測量誤差可能增大。應用條件受限制較大是其主要缺點。

㈣ 礦產儲量計算的計算方法

按照礦塊體積幾何形狀的不同,儲量計算方法可分為:
①多角形法,又稱最近地區法,以每一勘探工程見礦厚度為中心,推向各相鄰工程距離的二分之一處,形成一多稜柱形體礦塊;
②三角形法,以每3個相鄰勘探工程見礦的平均厚度為三角稜柱體礦塊的高;
③開采塊段法,以坑道工程為界,把礦體切割成若干板形礦塊;
④地質塊段法,按地質構造和開采條件相同的原則劃分礦塊;
⑤斷面法,又稱剖面法,是將每兩條相鄰勘探線剖面間的礦體作為一個礦塊;
⑥等高線法,對產狀和厚度穩定的沉積礦床,以礦層頂板或底板等高線圖為基礎,將礦層傾角相近的地段劃分為一個礦塊;
⑦等值線法,利用礦體等厚線圖或礦體厚度與品位乘積等值線圖,將兩等值線間的礦體劃為一個礦塊。礦塊劃分以後,視其幾何形狀選用公式計算體積和儲量。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際上採用電了計算機計算礦產儲量,使地質統計學等計算量大而結果較為精確的計算方法得以推廣應用,它與傳統儲量計算方法的區別是:不單純以礦塊中的工程求得儲量計算的參數(如品位)來計算該礦塊的儲量,而是考慮礦體中樣品與周圍樣品分布的空間位置(包含方向和距離)的相關關系,來計算礦塊的品位和儲量。這些方法在中國正在用已知礦床作實例,研究它的適用條件和范圍。
石油及天然氣地質儲量計算
主要採用容積法。石油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N為石油地質儲量(萬噸);A為含油麵積(平方千米);h為平均有效厚度(米);Φ為平均有效孔隙度;Swi為平均油層原始含水飽和度;ρ0為平均地面原油密度(噸每立方米);B0i為平均原始原油體積系數。
地層原油中的原始溶解氣地質儲量Gs(億立方米)的計算公式為
Gs=10-4N·Rsi
式中Rsi為原始溶解氣油比(立方米每噸)。
此外,物質平衡法是利用生產資料計算石油動態地質儲量的方法。計算油田的探明儲量,除應分別計算石油及溶解氣的地質儲量外,還要計算地質儲量中能夠采出獲得社會經濟效益的可采儲量。可采儲量不僅與油藏類型、儲層物性、流體性質、驅動類型等自然條件有關,而且與採油時布井方式、注入方式、採油工藝、油田管理水平以及經濟條件等人為因素有關。隨著油田勘探開發工作的進展,經濟技術條件的改善,應合理選擇有關資料、參數和經驗公式,定期計算或復核可采儲量。
天然氣的地質儲量一般用容積法
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G為氣田的原始地質儲量(億立方米);A為含氣面積(平方千米);h為平均有效厚度(米);Φ為平均有效孔隙度;Swi為平均原始含水飽和度;T為氣層溫度(開爾文);Tsc為地面標准溫度(開爾文);Psc為地面標准壓力(兆帕);Pi為氣田的原始地層壓力(兆帕);Zi為原始氣體偏差系數。
將容積法求得的天然氣地質儲量乘以天然氣採收率,求得可采儲量。
地下水水量計算
評價地下水水量是指人類可資利用的地下水水量。根據需要,結合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分別計算地下水的補給量(單位時間內流入含水層的地下水總量)、儲存量(儲存於含水層內的重力水體積)、可開采量。作為供水水源地,主要計算可開采量。可開采量是指在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下,採用合理開采方案和合理開采動態,在整個開采期間不明顯襲奪已有水源地,不發生危害性的環境地質問題的前提下,允許開採的水量,其中包括開采時可奪取的天然補給量或排泄量、開采條件下的激發補給量、可利用的儲存量和人工補給量。地下水既不同於固體礦產,它具有流動性,也不同於石油天然氣礦產,它還具有恢復性。因此評價時必須在查明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和預測它在開采過程中可能發生水量水質變化的情況下,分別按水源地水文地質條件,含水介質類型(孔隙性介質、岩溶性介質、裂隙性介質),水力性質(潛水、承壓水),邊界條件,含水層的不均勻性,地下水動態觀測時間系列的長短,開采布井方式等,選擇相應公式計算水文地質參數和地下水水量。

㈤ 儲量計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在礦產勘查工作中,利用各種方法、各種技術手段獲得大量有關礦床的數據,這些數據是計算儲量的原始材料。計算儲量通常的步驟如下:

(一)工業指標及其確定方法

1.工業指標

工業指標是圈定礦體時的標准。主要有下列個項:

(1)可采厚度(最低可采厚度)。可采厚度是指當礦石質量符合工業要求時,在一定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下可以被開采利用的單層礦體的最小厚度。礦體厚度小於此項指標者,目前就不易開采,因經濟上不合算。

(2)工業品位(最低工業品位、最低平均品位)。工業品位是工業上可利用的礦段或礦體的最低平均品位。只有礦段或礦體的平均品位達到工業品位時,才能計算工業儲量。最低工業品位的實質是在充分滿足國家需要充分利用資源並使礦石在開采和加工方面的技術經濟指標盡可能合理的前提下,尋找礦石重金屬含量的最低標准。所以確定工業品位應考慮的因素是:國家需要和該礦種的稀缺程度;資源利用程度;經濟因素,如產品成本及其與市場價格的關系;技術條件,如礦石開采和加工的難易程度等。

工業品位和可采厚度對於不同礦種和地區各不相同,就是同一礦床,在技術發展的不同時期也有變化。

(3)邊界品位。邊界品位是劃分礦與非礦界限的最低品位,即圈定礦體的最低品位。礦體的單個樣品的品位不能低於邊界品位。

(4)最低米百分比(米百分率、米百分值)。對於品位高、厚度小的礦體,其厚度雖然小於最小可采厚度,但因其品位高,開采仍然合算,故在其厚度與品位之乘積達到最低米百分比時,仍可計算工業儲量。計算公式為:K=M×C。(K為最低米百分比,m%;M為礦體可采厚度,m;C為礦石工業品位,%)。

(5)夾石剔除厚度(最大夾石厚度)。夾石剔除厚度實質礦體中必須剔除的非工業部分,即駕駛的最大允許厚度。它主要決定於礦體的產狀、貧化率及開采條件等。小於此指標的夾石可混入礦體一並計算儲量。夾石剔除厚度定得過小,可以提高礦石品位,但導致礦體形狀復雜化,定得過大,會使礦體形狀簡化,但品位降低。

(6)有害雜質的平均允許含量。有害雜質的平均允許含量是指礦段或礦體內對產品質量和加工生產過程有不良影響的成分的最大允許平均含量,是衡量礦石質量和利用性能的重要指標。對於一些直接用來冶煉或加工利用的富礦及一些非金屬礦(如耐火材料、熔劑原料等)更是一項重要的要求。

(7)伴生有益組分。伴生有益組分是指與主要組分相伴生的、在加工或開采過程中可以回收或對產品質量有益的組分。當前,綜合利用已成為一個重要問題,伴生有益組分的價值越來越大。由於綜合利用礦體內部或鄰近的伴生元素,往往使不少礦床「一礦變多礦」、「死礦變活礦」。

2工業指標的確定方法

(1)類比法:把未確定工業指標的礦床與已確定工業指標的礦床進行對比。假如兩個礦床在地質和采、選、冶等方面的條件相似,則認為它們的工業指標也可類比,就可採用類似礦床的已定指標。類比法可作為評價礦床的初步指標,常用於一些勘查程度要求較低的小型礦床。

(2)分析法:根據礦床特點,尤其是礦石品位及可選性特點,與類似礦床比較研究,提出機組不同的指標方案,主要是比較工業品位與邊界品位,按這些指標選擇礦床的某部分進行試算儲量。將結果提交設計部門,選定其中一個方案作為正式指標,以供計算儲量。

(3)價格法:確定工業品位是一個重礦產的金屬或精礦的價格為准,是一個礦產從該種礦石中取得產品(金屬或精礦)的成本不超過此價格而確定金屬品位指標。此法的缺點是指考慮了經濟因素,沒有考慮國家需要和礦床特點等方面的因素。此法計算方便。

(二)儲量計算的基本參數

1.計算礦體的面積

面積的測定通常是在所繪出的礦體的各種綜合圖件上進行的,麗日剖面圖、水平投影圖、垂直縱投影圖、中段地質圖等。所測出的面積都是幾何平面面積。常用的面積測定法有求積儀法、方格紙法、幾何計演算法、曲線儀法等,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現在可在計算機上直接求的礦體面積。

2.計算礦體的平均厚度

現有的儲量計算方法,多數都要求計算礦體的平均厚度。平均厚度的計算,傳統的方法都是用算術平均法或加權平均法這兩種計算方法。

(1)算術平均法:是以所有測點的厚度之和除以測點數目得出。

(2)加權平均法:是將各測點的厚度與該測點影響的范圍相乘的積的總和,除以各厚度影響范圍之和。

3.計算礦體的體積

計算礦體體積的辦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利用立體幾何中各種體積公式計算,例如礦體的某一部分像一個截頭的錐體,則用截錐體公式計算其體積;第二種是利用礦體的面積(或投影面積)×礦體的平均厚度(或投影面發現方向的平均厚度)而得出礦體的體積。

4.計算礦體礦石平均體重

一般採用算術平均法。由於礦石體重一般變化較小,因而體重樣品的採取數量也較少。因此如果所計算的塊斷儲量級別不是很高,一般用算術平均法計算平均體重,是能夠保證要求的儲量精度的。

5.計算礦體的礦石量

通常是用礦體的體積乘以礦石的平均體重而得。

6.計算礦體礦石的平均品位

礦體(礦石)的平均品位,是衡量礦石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儲量計算的重要參數。平均厚度的計算,通常也是用算術平均法和加權平均法這兩種辦法來計算的。通常是先計算單個工程內礦體的平均品位,然後再計算由單個工程組成的塊斷的平均品位,最後在此基礎上計算礦體的平均品位。對於斷面法計算儲量來說,當計算單個工程平均品位後,還要計算由幾個工程組成的剖面的平均品位,再計算二斷面間塊斷的平均品位。

如果儲量計算方法是按塊斷計算的,則平均品位也要按塊斷分別計算(包括不同的地段、不同的級別、不同的礦石類型和工業品級),同時也需要計算整個礦體的平均品位。

7.計算礦體內有用組分(元素)的儲量

通常是用礦石的儲量乘以礦石中的平均品位(有用組分的平均含量)而得。

㈥ 什麼是SD儲量計演算法

SD儲量計演算法(SD method),簡稱SD法。全稱是:最佳結構曲線斷面積分儲量計算及儲量審定計演算法。

估算方法
1、普通SD法:亦稱樣條函數儲量計演算法。它主要適用於形態簡單、礦化連續性較好的礦體的總體資源/儲量估算;
2、SD搜索法:適用於礦化和礦體形態變化較大的不同網度的總體資源/儲量估算,它能滿足幾個工業指標條件靈活計算,能將其中滿足工業指標的屬於礦體部分的資源/儲量估算出來,而捨去非礦部分;
3、SD遞進法:是隨著觀測點數遞增利用依次提供的信息進行相應的資源/儲量估算,用眾多的有序計算值作出科學估計,以便達到比較接近真量,它適用於台階儲量和多品級動態儲量以及為制定合理工業指標提供基礎數據的計算。
4、SD精度法:SD法在解決儲量精度這個問題時,引入了分數維的概念,對估算儲量能做出成功的精度預測,定量表徵了估算儲量的精確程度和控製程度,為儲量級別和勘查程度的定量確定提供了可靠依據。

㈦ 儲量計算方法的按步驟計算

1.塊段體積: V=S x M
如果測定的面積為塊段的垂直投影面積,則塊段平均厚度M為塊段的水平厚度;若測定的面積為塊段的水平投影面積,則塊段平均厚度為礦塊的垂直厚度。
2.塊段的礦石量:Q=V XD
3.塊段的金屬量:P=QxC
礦體的總儲量即為各塊段儲量之和。
如果計算時採用的礦體平均厚度為真厚度,而面積是測定的投影面積,這時應把真厚度換算成視厚度(即水平或垂直厚度)。或者將投形面積換算成礦體的真面積。面積換算公式如下:
S= Sˊ/sinβ
式中: S一礦塊真面積;
Sˊ一礦塊投影面積;
β一礦體傾角。

㈧ 靜態儲量計算方法

本書的區域淺層地溫能資源量計算在國內外屬首次,靜態儲量計算採用熱儲量體積法計算,式(4-1)至(4-6),分包氣帶和飽水帶計算。

(一)熱儲量體積法

利用熱儲量體積法進行評價計算時,應先確定潛水水位,再確定主要地層厚度和物性參數。

1.包氣帶中淺層地溫能靜態儲量計算方法

包氣帶中淺層地溫能靜態儲量可按如下公式計算:

淺層地溫能資源評價

式中:QR———淺層地溫能總儲量(kJ);

QS———岩土體中的淺層地溫能儲量(kJ);

QW———岩土體所含水中的淺層地溫能儲量(kJ);

QA———岩土中所含空氣中的淺層地溫能儲量(kJ)。

其中:

淺層地溫能資源評價

式中:QS———岩土體密度(kg/m3);

CS———岩土體比熱容(kJ/(kg·℃));

φ———岩土體的孔隙率;

M———計算面積(m2);

d1———包氣帶厚度(m);

ΔT———利用溫差(℃)。

淺層地溫能資源評價

式中:ρW———水的密度,取1000kg/m3;

CW———水的比熱容,取4.18kJ/(kg·℃);

ω———岩土體的含水率。

淺層地溫能資源評價

式中:ρA———空氣的密度,取1.29kg/m3;

CA———空氣的比熱容,取1.008kJ/(kg·℃)。

2.含水層和相對隔水層(包水帶)中淺層地溫能靜態儲量計算方法

含水層和相對隔水層(包水帶)中淺層地溫能靜態儲量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淺層地溫能資源評價

式中:QR———淺層地溫能總儲量(kJ);

QS———岩土體中的淺層地溫能儲量(kJ);

QW———岩土體所含水中的淺層地溫能儲量(kJ)。

其中:

淺層地溫能資源評價

式中:d2———潛水位至計算下限的岩土體厚度。

(二)類比法

利用已知地區的淺層地溫能資源量來推算地質、水文地質條件相似的未知地區淺層地溫能資源量。此方法適用於淺層地溫能可利用量和靜態儲量的估算。

㈨ 地質儲量計算方法有哪些

地質儲量,1959年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根據地質和礦產的研究程度及相應的用途所劃分的一類儲量。地質儲量是指根據地質勘探掌握的資料,按照能源儲藏形成的規律進行推算得出的儲量[1]。

地質儲量是指由地質勘探部門根據地質和成礦理論及相應調查方法所預測的礦產儲量。這類儲量的研究程度和可靠性很低,未經必要的工程驗證,一般只能作為進一步安排及規劃地質普查工作的依據[2]。

中文名
地質儲量
外文名
geological reserves
定義
按照能源儲藏規律推算出的儲量
分類
表內儲量和表外儲量
快速
導航
分類

最新地質儲量分類

礦井地質儲量
簡介
地質儲量是指根據區域地質調查、礦床分布規律,或根據區域構造單元,結合已知礦產的成礦地質條件所預測的儲量。這類儲量的研究程度和可靠程度很低,未經必要的工程驗證,一般只能作為進一步安排及規劃地質普查工作的依據。在礦山設計及生產部門,為區別於生產礦山的三級礦量(又稱生產礦量),一般都將礦山建設和生產以前,由地質勘探部門探明的各級礦產儲量,統稱地質儲量。對於在礦山建設及生產過程中發現的新礦體的儲量,有時也稱地質儲量。歐美各國的儲量分級中,有時也將可能儲量稱作地質儲量。前蘇聯的地質勘探工作中,有時把C2級儲量也稱地質儲量,但有時又把根據地質勘探工作查明的礦床的總儲量稱地質儲量。
分類
地質儲量是在地層原始條件下,具有產油、氣能力的儲層中原油或天然氣的總量。地質儲量按開采價值劃分為表內儲量和表外儲量。表內儲量是指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有開采價值並能獲得社會經濟效益的地質儲量。它相當於美國礦產分類級別中驗證過的經濟資源。表外儲量是指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開采不能獲得社會經濟效益的地質儲量。它相當於美國礦產分類級別中驗證過的次經濟資源。當原油及天然氣價格提高或工藝技術改進後,某些表外儲量可轉變為表內儲量[3] 。

㈩ 儲量計算的介紹

儲量計算(reserve calculation)是礦產地質勘探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根據礦產地質或礦床勘探所獲得的礦床(或礦體)資料、數據,運用礦床學的理論及一定的方法,確定礦床(或礦體)各部分有用礦產的數量、質量、空間分布、技術條件及研究精度(或可靠精度)的過程。

閱讀全文

與儲量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44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8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81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25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13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8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6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32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7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6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02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94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93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8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600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8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91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81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5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