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員工的工資稅怎麼算
工資的稅的計算方法:工資的個稅是應稅額乘以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而應稅額是職工的工資收入減去免徵額和各項依法確定的扣除後的余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九)偶然所得。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② 企業職工個人所得稅是怎樣計算的
企業職工個人所得稅按納稅人收到的各項付款扣除搬家、出差、上下班交通和其他有關業務工作的支出後作為計稅依據,實行比例稅率計算的。
對老年或病殘、待業生活費、南斯拉夫科學與藝術科學院院土收入、全日制學校學生收到的獎學金、學生通過學生組織得到的工作報酬和對死亡工人家屬的撫恤金等不征職工個人所得稅。
即所得按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常按次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不辦理匯算清繳。
注意與居民個人的區別。月應納稅所得額=當月收入額-費用5000元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
具體案例:
近日,記者從鍾山區獲悉,為進一步加強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工作,增強依法納稅意識,經鍾山區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對全區行政事業單位(含駐區企事業單位)職工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稅實行代扣代繳,
帶頭履行納稅義務,主動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推動全區個人所得稅主動申報納稅和代扣代繳工作順利開展。
據了解,代扣代繳范圍為全區行政事業單位(含駐區企事業單位)職工工資薪金收入達到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一律按照稅收法律法規要求繳納個人所得稅。
代扣代繳辦法結合全區行政事業單位工資、津貼、補貼發放實際,分類進行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工資薪金由區財政局發放的,由區財政局按月計算並代扣代繳每個人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所扣稅款由區財政局於次月7日前統一向區地稅局申報繳納;
工資薪金自行發放的單位,由其單位財務部門按月計算並自行代扣職工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於次月7日前將所扣稅款統一向區地稅局申報繳納。
鍾山區要求全區各單位要加強領導和協調,主動配合稅務機關開展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徵收管理,對於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相關資料,各單位須按要求及時提供;各級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帶頭履行納稅義務,主動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區地稅局要加大對各單位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的宣傳和輔導力度,確保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應收盡收;各單位在代扣代繳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要積極區地稅局工作人員聯系。
此外,鍾山區委、區政府督查室要對各單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並在全區范圍內進行通報。對不主動配合,不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將依法依規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③ 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
1、2021個稅年度匯算計算公式:
應退或應補稅額=[(①綜合所得收入額-②60000元-③「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④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⑥捐贈)×⑦適用稅率-⑧速算扣除數]-2021年已預繳稅額
2、公式具體內容詳解:
①「綜合所得收入額」包括四項收入,即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等
②至⑥五項內容可以減除後再計算年度應納稅額,即:
個稅起征點60000元/年
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
納稅人符合條件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和大病醫療支出等專項附加扣除
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
⑦適用稅率和⑧速算扣除數,如下表: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
④ 員工個人所得稅怎麼扣
一、職工個人所得稅怎麼扣
工資扣除標准5000元/月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後月收入-扣除標准
扣除標准:個稅按5000元/月的起征標准算
⑤ 企業員工個人所得稅怎麼計算
企業職工個人所得稅按納稅人收到的各項付款扣除搬家、出差、上下班交通和其他有關業務工作的支出後作為計稅依據,實行比例稅率計算的。
對老年或病殘、待業生活費、南斯拉夫科學與藝術科學院院土收入、全日制學校學生收到的獎學金、學生通過學生組織得到的工作報酬和對死亡工人家屬的撫恤金等不征職工個人所得稅。
即所得按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常按次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不辦理匯算清繳。
注意與居民個人的區別。月應納稅所得額=當月收入額-費用5000元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
具體案例:
近日,記者從鍾山區獲悉,為進一步加強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工作,增強依法納稅意識,經鍾山區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對全區行政事業單位(含駐區企事業單位)職工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稅實行代扣代繳,
帶頭履行納稅義務,主動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推動全區個人所得稅主動申報納稅和代扣代繳工作順利開展。
據了解,代扣代繳范圍為全區行政事業單位(含駐區企事業單位)職工工資薪金收入達到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一律按照稅收法律法規要求繳納個人所得稅。
代扣代繳辦法結合全區行政事業單位工資、津貼、補貼發放實際,分類進行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工資薪金由區財政局發放的,由區財政局按月計算並代扣代繳每個人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所扣稅款由區財政局於次月7日前統一向區地稅局申報繳納;
工資薪金自行發放的單位,由其單位財務部門按月計算並自行代扣職工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於次月7日前將所扣稅款統一向區地稅局申報繳納。
鍾山區要求全區各單位要加強領導和協調,主動配合稅務機關開展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徵收管理,對於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相關資料,各單位須按要求及時提供;各級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帶頭履行納稅義務,主動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區地稅局要加大對各單位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的宣傳和輔導力度,確保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應收盡收;各單位在代扣代繳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要積極區地稅局工作人員聯系。
此外,鍾山區委、區政府督查室要對各單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並在全區范圍內進行通報。對不主動配合,不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將依法依規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⑥ 公司員工個人所得稅計算
法律分析:員工工資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 工資 個稅 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個稅免徵額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應發工資-四金)-3500。每一位勞動者的 工資 收入在達到了法定的 納稅標准 後,那麼對於超出的部分就需要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六十六條 公司分配當年稅後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公司法定公積金累計額為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在依照前款規定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應當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公司從稅後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後,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還可以從稅後利潤中提取任意公積金。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後所余稅後利潤,有限責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規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違反前款規定,在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股東必須將違反規定分配的利潤退還公司。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潤。
⑦ 職工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個人所得稅是我國公民要根據自己的收入所得繳納的一種稅。而個稅起征點是5千元。如果你的個人應納稅所得額超過5千元,超出的部分就要繳納相應的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額=個人收入所得總額-個稅起征點(5000)-其他專項扣除
至於稅率,根據超出部分的金額不同,稅率也不同。超出金額不高於3千的,稅率是3%;不高於1萬2的,稅率是10%;不高於2萬5的,稅率是20%;不高於3萬5的,稅率是25%;不高於5萬5的,稅率是30%;不高於8萬的,稅率是35%;高於8萬的,稅率是45%。
⑧ 企業職工個人所得稅怎麼扣
法律分析:企業職工個人所得稅扣除是起征點確定為每月5000元,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個人所得稅的稅率具有如下:(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個人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方式具體如下:(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⑨ 工資扣除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工資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的規定:工資的個人所得稅為(職工的工資總額減去免徵額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乘以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九)偶然所得。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⑩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依據最新的《個人所得稅法》相關條文的規定:
1、職工的工資在:減去5000元後,不超過36000元的部分按照百分之三收稅;
2、如果超過36000元而不超過144000元的部分按照百分之十納稅;如果超過144000元而不超過300000元的部分則按照百分之二十納稅;
3、如果超過300000元而不超過420000元的部分按照百分之二十五納稅;如果超過420000元而不超過660000元的部分按照百分之三十納稅;
4、如果超過660000元不超過960000元的部分按照百分之三十五納稅;
5、如果超過960000元的部分則按照百分之四十五納稅。
為了盡可能使居民個人日常被扣繳義務人預扣預繳的稅款與其年度應納稅款接近,同時便於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順利適應稅制轉換,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採取累計預扣法進行預扣預繳。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所得稅,採取基本平移現行規定的做法預扣預繳。
考慮到綜合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額與居民個人年度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存在一定差異,居民個人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之間的差額,年度終了後可通過綜合所得匯算清繳申報,稅款多退少補。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進一步簡便優化部分納稅人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19號2020-12-4,為進一步支持穩就業、保就業、促消費,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有關規定,現就進一步簡便優化部分納稅人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對上一完整納稅年度內每月均在同一單位預扣預繳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且全年工資、薪金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居民個人,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本年度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時,累計減除費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計算扣除。即,在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暫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在其累計收入超過6萬元的當月及年內後續月份,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扣繳義務人應當按規定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並在《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相應納稅人的備注欄註明「上年各月均有申報且全年收入不超過6萬元」字樣。
二、對按照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的居民個人,扣繳義務人比照上述規定執行。本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