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行草書法運筆方法視頻

行草書法運筆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2-05-21 16:52:22

如何學好行草書

書法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五體,絕大多數人和我都認為初學者要以楷書為基礎,但也有人認為應從隸書學起。楷書結構的排列正好是中間階段。它是從隸書演變過來的,如果把楷書寫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筆法即是隸書。將書寫得簡便流動一些即是行書,行書再寫得簡便草化即是今草。如果從隸書開始,就難以掌握楷書的筆法,因為楷書的筆法要比隸書豐富復雜。可見,練好楷書基本功可以作為練寫各體的基礎。
有了楷書的功底,掌握了楷書的間架結構和筆法,再寫魏碑、隸書和行書、草書。乃至篆書,就可以事半功倍。楷書又可以使魏碑、隸書的結體筆法得以豐富和變化,如諸遂良的楷書;楷書滲人行書、草書筆法可以增加靈動,如趙孟頫的某些楷書碑字。
有些初學者急於練習行書、草書,由於沒有楷書的基本功力,雖然寫得「龍飛鳳舞」,但沒有字型的基本規矩和點劃的基本功力,結果事倍功半,走了彎路。
楷書練習最好的方法就是臨貼,其實臨哪本貼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碑貼,顏、歐、柳、趙、龐中華、司馬彥的字帖都不錯都可以,但在購買碑貼的時候盡量購買質量較好的字貼。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的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的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游絲的痕跡,這就是牽絲。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經過對幾組楷書與行書個字的分析,發現楷書與行書書寫時,點畫的寫法,用筆需遵循的准則,如中鋒,鋪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鋒等都是一致的, 只是行書書寫時比較舒展,流動。
行書的用筆有以下幾個特點:
[1]點畫以露鋒入紙的寫法居多;
[2]以歟側代替平整;
[3]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復的點畫;
[4]以勾、挑、牽絲來加強點畫的呼應;
[5]以圓轉代替方折;
行書的結構特點:
大小相兼。就是每個字呈現大小不同,存在著一個字的筆與筆相連,字與字之間的連帶,既有實連,也有意連,有斷有連,顧盼呼應。
收放結合。一般是線條短的為收,線條長的為放;回鋒為收,側鋒為放;多數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轉換,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體。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內密外疏。中宮緊結,凡是框進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劃圈的筆畫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緊壓,行距拉開,跌撲縱躍,蒼勁多姿。
濃淡相融。行書書寫應輕松、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合。墨色安排上應首字為濃,末字為枯。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適宜,濃淡相間。和草書差不多,但沒那麼草。
行書創作時的要求:
首先要懂得鑒賞或創作的要求。一件好的書法作品有三條標准,即理法通達、筆力遒勁、姿態優美。古人雲:「寓新意於傳統,寄妙理於法度。」「神韻為上,形質次之。」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力求達到線條美、結體美、章法美、墨色美,神韻為上。
其次要認認真真臨摹,學會正確用筆,又要敢於突破。臨摹要選好名賢妙跡,從讀臨碑帖中體驗古人的心律、節奏、氣韻。得之於心,施之於手。主帖要反復讀、臨,主要是解決筆法、用筆、結體問題。繼承是創新的重要基礎,創新是繼承的必要發展。從「走進去」再「走出來」,從形似到神似,形成鮮明的個人風貌。所謂「采百家花,釀自家蜜」。
再次,在創作前要充分醞釀。借鑒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對題材、體裁和表現方法等創作構思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對每個字的結體要認真考慮,盡量不出現類同的字或筆畫;對章法要精心安排,可以事先打好小樣,但在書寫時思緒又不能受其束縛;運筆要講究節奏、力度,前人所謂的「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說的就是用筆方法的具體體現。
(1)錯落大小:由於「放縱體勢」,行書單字的高矮、寬窄、面積不盡相同,甚至懸殊很大。因此行書採用「縱有行,橫無列」的章法。由於一行字的字數不固定,便容許寫得很長;由於橫向有一定的伸展餘地,便容許寫得很寬。這樣,行書在字型結構方面便有了一個相對自由的創作空間。
(2)調整輕重:「平衡」是造型藝術美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要取得平衡,必須學會調整輕重。
(3)左右揮灑:漢字有伸向左右的撇捺,他們向左右揮灑,不僅使字的神採得以展現,而且可以方便地進行行間的錯落穿插,還能有效的調整輕重。因而「左右揮灑」成為行書布局的常用方式。
(4)上下貫穿:貫穿行氣是行書布局謀篇的最重要的技巧。
(5)力求和諧:以上四點是行書布局謀篇的具體方法,「和諧」則是布局謀篇的整天要求。不論篇幅大小,字數多寡,都是一個統一體,和諧主要包括一下幾點:筆觸和諧統一、間白和諧統一、風格和諧統一、字體和諧統一。

⑵ 草書書法怎麼

這個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草書真的要練好,那是一定得下很多的功夫的。但暈也是一個過程,你在學草書之前應該先學一下正楷、行書,那樣的話對你學草書是有很大有用處的。還有就是不管你要學什麼字休都要學會去分析,去理解,認真的對待,這樣才會取得好的效果。我也是一人學習書法的人,這些說法只能給你參考一下,真正的還是要自己去體會。希望你早日學有所成/。

⑶ 怎樣寫好草書,尤其是轉折的部位

草書比行書又進一步簡化,稱「一筆書」。它有楷書的骨架,但已經「刪繁換復筆速帶」字的結構,和形態都有著極大的變化。為了運筆簡潔方便,加快書寫速度,它採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類,把楷書多筆畫結構,簡化成最簡便的少筆畫結構。如「言」旁,楷書七筆才能完成,草書簡化為一筆寫完。又如「帰」字,楷書為18筆,草書三筆即可,如此等等。因此,字的形體和結構都因草化而完全改變了原來的面貌。把多筆畫的符號變成少筆畫的符號。 第二類,把楷書重復的同類筆畫損省,如「麗」「辛」字。 第三類,雖然沒有把楷書筆畫減少,但通過筆畫之間的連帶變形,以便於筆鋒運行。如「戒」字的草寫。 通過以上三類的變化,書寫起來就方便簡捷,快速流暢。孫過庭的《書譜》說:「草類流而暢」。它給草書的筆法帶來了特點,改變了楷書的逆入平出,頓筆回峰等筆法,採用掄筆入筆,曳筆出筆;或帶上一筆的筆勢連下一筆畫,或以附鉤連帶它畫的筆勢,或和牽絲實連,或是筆意不斷。草書運筆不能完全採用速筆管帶,一味的圓轉回環,而是要點畫和回環相結合,點畫的掄筆,曳筆出鋒和使轉相結合。即孫過庭所說:「草以點畫為性情,使轉為形質」,才能達到既有骨法喲喲圓轉流暢。所以,凡是點畫的起筆,收筆之處,大多都是掄筆入鋒,曳筆出鋒,出現轉折稜角;凡是和點畫連帶圓轉環曲之處,用筆大都中鋒藏鋒,筆畫圓轉流暢,使草書具有剛柔結合的美。 草書筆鋒運行的方向,要根據筆畫的去向隨時轉換,使筆鋒和筆畫去向一致,始終保持同一方向,環轉時才能做到中鋒藏鋒用筆,線條才能圓渾流暢,筋骨俱備。 草書隨筆畫減少,寫法簡便,但書寫要求規范得法,不能隨意杜撰。有許多字差別極微妙,如一不留心就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寫成別的字。如「會」和「念」,「近」與「息」,「所」和「取」等等。 草書的同一字,可能有多種寫法,如「頓」「墨」等字,在學習時都應掌握。這樣,在一幅作品中碰到幾個相同的字時寫法就有變化,減少雷同。

⑷ 行書運筆的27種方法

行書行筆速度,不可一概而論,應該說或遲或速兼而有之,還須視通篇之需要,雖系一字,即可快疾如風,又可遲同逆舟。因而,行書行筆之遲速不可只以中速而論,更不可以加速急書為是,應靜氣平心,乘心遣毫,一抒情致為佳。清人《書法秘訣》中提出:「能用筆便是大家名家,必筆筆有活趣。」

1.筆筆送到。行書在用筆上必須作到「筆筆送到」,所謂筆筆送到,就是在一個筆畫運行的過程中,要使筆鋒到位,不能筆肚到了筆畫末端,而筆尖才到中途即挑出或折出。這是行筆提起的關鍵,這筆筆送到的功夫來源於楷書筆法的功底,不然送不到位,筆畫質量就差。

2.欲橫先豎、欲豎先橫。橫畫、豎畫的起筆不論藏露,都與楷則原理一致。橫畫中不承上畫的露鋒起筆,尤須注意,不使尖筆過多,以防筆畫的單薄刻削,要使起筆處豐滿厚實。豎畫的落筆先要向右切入,再按轉直入,以防過於尖刻之病。

3.牽絲不粗。姜夔在《續書譜》中提出:「是點畫處皆重,非點畫處,偶相引帶,其筆皆輕。」如果畫與畫、字與字的縈帶犖絲粗了,就會有喧賓奪主、連綿纏繞之嫌。

4.轉鋒如筋。轉鋒是以腕轉動運筆,使鋒毫環轉寫出不帶稜角的線條,即「轉以成圓」。如寫「也」、「為」、「得」、「而」等字的主筆或鉤筆,轉鋒要達到如筋環一樣的效果,具有立體感。

5.縱筆展放。即要大膽濡墨落紙,盡情揮灑縱橫,這樣可收到氣勢奔放、筆姿靈動的藝術效果。古代祝允明、徐渭、陳道復及王鐸、傅山、張瑞圖等人善用此法。

6.搭鋒變化。搭鋒即上一字的尾筆緊接下一字首筆的筆畫,要注意出鋒的變化,一篇之中,盡量不能類同出現。搭鋒在一幅行書作品中,能起著變換姿態、產生節奏增加變化的作用。

7.接筆輕捷。在字的結體布白中,各種筆畫之間有的左右相接,有的上下相接,有的交叉相接,均具一定的「接縫」位置和寫法,因為相接處不宜施重墨,多採用輕捷尖筆相接,所以又稱「尖接」,用筆需輕捷靈巧

⑸ 草書的主要特點是什麼書寫時有何技巧

草體包括章草、今草、狂草和行草這四種不同的草法。草書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草書是指同正書甲骨、金文、小篆、分書和楷書相對應的草法書體。其中,甲骨、金文由於年代久遠,它的草體已不得而知。其他正書的草體分別是:小篆的草體是草篆,分書的草體是隸書和章草,楷書的草體是行書、行草、今草和狂草。狹義的草書一般指以下三種,根據草體的潦草程度分:章草、今草和狂草。

當然草書的字與字的連貫和作品的空間布局有不可分割的聯系,這些都需要我們在書法實踐中不斷學習領悟古人的筆法、章法和用墨方法。有一些喜愛草書的書法愛好者,在入門的時候,老是喜歡臨摹一些古人的字帖,因為這是基礎的基本功。基礎不牢,那麼勢必會地動山搖。在學習草書的入門階段,我們當然有必要臨摹古人字帖,在練好扎實基本功的基礎之上,繼續學習更為優秀的草書知識。所以說臨習古人字帖絕不是可以繞過去的一段路程,而是有志於書法學習者的必由之路。

⑹ 學習書法,如何掌握行草書筆法技巧

鏈接:https://pan..com/s/1hxwrerLKomrgBuD-6CQ9bw

提取碼:icvc

我國文字,歷史悠久,應用廣泛,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它,除了實用價值外,更兼有藝術價值,因此書法作品常與繪畫並舉,是我國文化的資產,這里有零基礎也能學好的書法課,15天輕松寫出漂亮人生!

⑺ 怎樣寫行書視頻的相關視頻

一、要循序漸進
就字體來說,一般先學楷書(也有從隸體入手的),再學行書及其它字體。楷書點畫分明,結構平穩,用筆方法齊備,便於學習。因此,先學楷書是符合學習規律的。當然,先學楷書,並不是說,等到楷書學好了,才能學行、草。一般地說,楷書基本筆法和結構方法較為熟練後,即可學習行、草書。楷書與行、草書交替學習,還可以互相借鑒,互相促進,提高學習效率。
就某一字體來說,先學筆畫,再學筆順、偏旁、部首及結構。以楷書為例,筆畫是楷書的基本部分,猶如「機器」上的「零部件」,先有「零部件」才好組裝「機器」;掌握或基本掌握楷書的筆畫後,才能再按筆畫順序組合偏旁部首,以至完整的獨體或合體結構的漢字。當然,先學筆畫,並不是說,等到筆畫學好了再學寫字。一般地說,從筆畫入手,更符合學習規律;而在學習偏旁部首和結體的過程中,又可進一步掌握筆畫的寫法。
就字的大小來說,先學寫大楷,後學寫小楷。先學寫大楷,好處有三:
1、大楷筆畫較粗、較長,書寫時,起筆、行筆、收筆的步驟比較明顯,便於理解,宜於練習,如有病筆也顯露得較清楚,易於糾正。
2、先學寫大楷,有利於鍛煉腕力和臂力。
3、先學寫結構開張的大楷,待結體基本法則掌握後,再縮小就不難了。若先寫小楷,則容易養成拘謹的習氣,放大寫反而寫不好。
就專與博的關系來說,先專學一體,後博學多家。先從一體入手,集中精力,把運筆和結構特點掌握好,領悟精神,融會貫通,就能舉一反三,再學同一字體的其它風格或別的字體也就不難了。初學就想「博」,必定貪多嚼不爛;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今天學「柳」,明天學「顏」,也必定欲速而不達。博學多家,要以專學一體,掌握扎實的基本功為前提。古今有成就的書法家,無一不是在專學的基礎上再集眾家之長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二、要持之以恆。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當然不是短時間就能學好的。書法的基本功,包括動手能力、鑒賞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等。在學習過程中,能不能長期堅持勤學苦練,是決定每個學書者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過刻苦磨礪,是決不會有什麼「妙手」和「神來之筆」的。被尊為「書聖」的晉代王羲之,以至唐宋各名家,哪一個不是持之以恆苦練數十年才成功的呢?「墨池」「筆冢 (zhǒng)」等等流傳至今的動人故事,說明他們成功的秘訣在於苦練和有恆。在當代,像古人那樣勤學苦練而卓有成就的也不乏其人。我國第一個書法教授、中國書協副主席尉天池就是其中之一。他六歲受家教而開始學習書法,50年代初期在師范學校讀書時,練習書法自覺而刻苦,後來進南京師范學院學習,畢業後執教書法期間,他先後師承著名書法家沈子善先生、書法大師林散之先生,至今數十年如一日,博習精研篆、隸、草、楷、行諸體,尤其擅長行、草書,自成「蒼勁渾厚、瀟灑豪放、秀逸清奇」的藝術風格,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前人和今人勤學苦練、持之以恆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學習書法,就要以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只要方法對頭,日復一日,年復一日,苦練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三、要在字外下功夫。
書法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學習書法,除需要循序漸進地勤學苦練外,還要加強多方面的修養,也就是說,學書法還要在字外下功夫。
宋代大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有句名言:「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說明讀書對書法學習的重要性。書法表現的是漢字,書法創作又與文學緊密結合,因此,學習書法,要讀一些文學書、文字書,如古典詩詞、名篇散文、文學著作等,提高文學、美學和藝術修養;讀一些書法理論著作,了解書法的原理,掌握書法藝術內在的規律,更直接有助於書法水平的提高。
學習書法,要加強多方面的文化藝術修養。書法藝術講究筆墨情趣、節奏韻味、整體布局等。它與繪畫、音樂、舞蹈等文化藝術都有相同或相通之處。唐代大書法家張旭的狂草藝術,據說是因為看到公孫大娘舞劍,得到啟示而成功的。書法與繪畫更有內在的聯系。有人說:「書畫同源,各藝同轍。」這話是很有道理的,書法作品必定具有線條美、墨韻美、空間美、意境美。高明的書法家還善於捕捉和提煉社會生活或自然界中美的現象,把它溶入書法藝術的創造之中。據說王羲之為了研究執筆和運筆,曾仔細地觀察鵝在池中浮游的神態,從中悟出寫字的道理。唐代書法家懷素,夏日觀看天上奇峰般的雲彩,夜間靜聽嘉陵江的濤聲,從中激發起書法創作的靈感。今天,我們學習書法,在加強多方面文化藝術修養的同時,還要注意觀察生活,善於把生活中的美巧妙地引用到書法藝術中來。
學習書法,還要加強道德情操的修養。常言說:「書為心畫」,「書如其人」。書法作為一門以文字為基礎的造型藝術,必然要滲入書法家一定的情思、氣質、個性、審美情趣和對客觀事物的看法。唐代書法家柳公權有句名言:「心正則筆正。」說明加強道德情操修養對學習書法的重要性。
翁志飛老師臨神龍本蘭亭
http://kuaibao.qq.com/s/20170106V07ARA00

⑻ 怎樣練習書法視頻

http://v.ku6.com/playlist/index_6572518.html
網上有很多,建議從唐楷或者魏碑開始,然後再學篆隸,行草。
一是注意運筆筆法,中鋒行筆。二是注意字形,觀察字體結構。

⑼ 行草書的書法技巧有哪些

一、從基本功入手

三個結合:臨貼與創作結合、大字小字結合、楷書與行書結合。

三看:1、平時多看名帖、2、看書法展、3、看名家揮毫。從好作品中汲取養分。

二、推薦範本

「多景樓」、「虹縣詩」、「研山銘」、「李太白憶舊游詩」、「花氣詩」等。

三、三大創作原則

★線條堅而渾——激情原自線條的熟練。線是力和勢的組合,行筆要沉著痛快,做到穩健、輕便,重筆勢(即趨向),根據字形大小排字的走向,線條斜勢,整體縱向走勢。

★結體奇而穩——注意重心。欹側、擒縱、疏密、高低。

★章法變而貫——竹節式(幾個字一節)節數間有空隙;貫珠式(中心線);蛇行式(左右擺動);疏影式(疏疏朗朗)。

四、七大整體布局要點

1、一字不能成行。
2、字與字之間有呼應,上承下啟,左映右帶,行距和字距不能相等。書眼放中央,可大些,字與周邊氣貫。
3、整體上展出適合墨跡濃重的作品。掛家中適合疏淡的作用。
4、作品中不能有錯別字,異體字不過於冷僻。
5、作品整體布局上面重下面輕。
6、評作品好壞主要看總體視覺效果:節奏、墨色、用筆。
7、三三兩兩,似散還續,氣脈一貫,此布局之妙也。

五、十個書寫關鍵詞

1、八面出鋒。藉助於八面出鋒,自然顯出墨色濃淡,濕中有干,干中有濕,濃中有淡,淡中有濃,變化千萬,使作品富有節奏感。
2、剛柔相濟。剛力-----鐵劃銀鉤(粗):柔力-----行雲流水(細)。
3、惜墨如金。楷書要求蘸一次墨寫一個字,甚至數字;行草一筆寫3-5字,每筆結束筆毛復原,要求紙上調鋒。
4、豁然開朗。留白處有寬有窄,寬處給人以忽然開朗之感。藝術是製造矛盾,到解決矛盾的過程。
5、中側並用。中鋒得法立骨,側鋒得勢求變。中鋒是理性的要求,是書法審美的核心所在;側鋒是情性的化身,是書法通神的手段。
6、深思熟慮。創作前要深思熟慮,反復推敲,做到「胸有成竹」。
7、一氣呵成。書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現。要在身體與心情皆好的狀態下寫字。書寫時隨意揮灑,一氣呵成。
8、錯落有致。一般情況下,作品的行距要寬,字距要緊。字忌並列,要錯開。節數間有空隙,排列組合要有節奏,大小字參差,突出中間書眼。
9、筆情墨趣。書法是無聲的音樂,無形的舞蹈。求變化中有呼應,使整體和諧,有強烈的節奏和視覺沖擊力。用好拙筆,用筆略慢,動中有靜,寫出墨趣。
10、重視貫氣。書法的氣,是指點劃與不同字之間的呼應,字與字之間的趨向。

六、十二條用筆細節

1、草書不見橫畫。行草書有橫線條的盡量短些,要有縱向感。可用虛、細線替代。
2、忌由快產生的平拖、干筆、粗細一樣的現象,行處皆留,留處皆行。
3、墨淡無神。重新起筆用濃墨,濃墨字的筆畫要交代清楚。
4、忌單字中的「眼」,防止「眼子」太多。
5、中間一行是作品重點。一作品中,要有幾個突出、精彩、有個性的字。這也叫「書眼」。
6、長線條字很重要,收筆時要謹慎,一般筆勢結束時用干筆。
7、筆墨重的字不能面積相等,字的重輕要有過渡,忌團狀。
8、細筆要有韌性,粗筆要結實。要有鐵劃銀溝的粗筆,又要有行雲流水的細筆。
9、墨干時速度稍慢,濕時略快,粗時略慢,細時略快。行草有楷意,楷書要行寫。
10、交筆時,起訖分明,每筆要交代清楚。
11、講究提按:齊而不齊,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要「提著筆向下按」。
12、中側並用,八面出鋒,細處用中,厚處用側。

中國的書法藝術最講究的就是用筆。元代趙子昂說的「用筆千古不易」, 是指在用筆的法則上千古不易,是對筆法重要性的高度強調。

我們理解,這法則是:要用毛筆書寫出高質量的,具審美有表現力的點畫。這是書法藝術無可爭議的一條法則。

在書法方法技巧中,筆法是占第一位的,沒有筆法,就無從談字法、章法、墨法。所以,對筆法的研究就顯得尤其重要。歷代書家、書論家對筆法有著非常深入的研究,並且給我們留下了極其豐富而且精彩絕倫的論述。尤其是其中的「萬毫齊力」、「力透紙背」、「屋漏痕」、「錐畫沙」、「折釵股」等,至今仍是指導我們學習書法的重要指南。可以說,在書法技法的研究中,對筆法的研究應該是長久的課題。

七、關於用筆的發力與「鋒變」

毛筆在紙上運行要留下痕跡,這痕跡就是漢字的點畫。用同樣的一支毛筆,由不同的人來寫相同的一個字,結果是一人一面。其原因是因為每個人的運筆發力方法不同。寫字時,筆毫由於手臂的發力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變異,因此,才有「唯筆軟而奇怪生焉」的說法。筆毫在不使用時,形狀是錐狀的,一旦濡墨落筆,鋒毫即變,一寫一變。寫字時筆毫始終是處在變化狀態的,這就要求書者在書寫中發力控鋒、調鋒,在控鋒、調鋒中書寫。

這種書寫過程中的鋒毫之變,我們稱之為「鋒變」。

無論何種字體書體中的點畫,其實就是書寫時「鋒變」的結果。研究筆法,實際上,就是要集中在怎樣控制「鋒變」的這一關鍵點上。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筆畫,都是由入、行、收三個技巧環節來完成的(點,一入即收)。入,主要是完成筆畫前端的造型;行,是完成筆畫中部的造型;收,是完成筆畫尾部的造型。發力和鋒變的各種技巧,也就集中體現在這三個細小環節之中。在這三個環節中,每一個環節都會直接影響一個筆畫的造型。因此,它是用筆最基本的技巧環節,對筆法的研究也就必須著眼於這三個具體的技巧環節。

用手、腕、臂的發力來控制和調領鋒毫,利用鋒變來完成這三個環節,並進行點畫的刻畫,就是用筆的關鍵。古人研究筆法最經典的成果莫如「永字八法」,雖然它還是殘缺的理論(如:心鉤、鵝鉤、之捺等,這些極為重要的筆畫,只一個「永」字無法包含其中,說明它還是一個不完整的理論。),但其實踐指導意義確是重大的。我們仔細分析「策、勒、弩、趯、側、掠、啄、磔」八字,實際上講的就是一個控筆發力的問題。

由於發力方法的不同而導致鋒變的不同,又由於鋒變的不同而導致點畫的形狀不同。故而才成了「楷書筆法」、「篆書筆法」、「隸書筆法」、行書筆法」、「草書筆法」的五種筆法分類。

五種字體各有各的主要筆法特徵,篆書的「鐵線玉箸」、隸書的「蠶頭雁尾」、楷書的「永字八法」、行草書的「絞轉連綿」等既是。在同一種字體之中,無論其風格是怎樣變化,在點畫的刻畫,或者說在發力方法和鋒變上,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共性特徵和個性特徵。《張遷碑》與《曹全碑》比較,共性是「波磔」和「蠶頭雁尾」,區別是一方一圓、一剛一柔。柳楷和顏楷比較,共性是「藏頭護尾」與「八法」,區別是一骨一筋、一峻一朴。

這些差異的形成,無疑是鋒變的結果。

⑽ 怎麼樣才能寫好行草書法

仔細看看書法家胡國興寫的「行草百訣」,不僅對你練習行草書法有幫助,還能教你如何欣賞行草書法。
他對行草書法的結體、筆法及章法還概括總結為「行草百訣」即:
書道之妙 妙在其人 天資功者 缺一不可
書貴神采 形質次之 神形兼備 書品自高
真貴飄揚 草貴嚴重 大字結密 小字寬綽
行間字里 須有布白 章法生動 氣韻貫通
結體規范 挺秀舒暢 點畫扎實 干凈利落
點不布棋 畫不布算 方不為斗 圓不為環
豐筋者上 豐肉者下 多拙者上 多巧者下
師法自然 切忌雕飾 厭衄頓挫 方圓深厚
平和簡靜 剛柔兼濟 筋生於腕 腕懸有勢
骨生於指 指實有骨 血生於水 水須新汲
肉生於墨 墨須新研 強紙弱筆 弱紙強筆
墨淡傷神 純濃滯毫 題署宜肥 余皆宜瘦
肥須有骨 瘦須有肉 肉勻骨勁 肥瘦適可
帶燥方潤 燥溫調勻 點不隱鋒 波必三折
無垂不縮 無往不收 欲擒即縱 欲放即收
橫直不顯 圭角不露 不為積薪 不為蛇蚓
橫不平滑 直忌狐禪 懸針垂露 萬年古藤
將濃遂枯 猶如壁拆 使轉曲直 如折釵股
如金錯刀 如錐畫沙 發左應右 起上伏下
偏旁狹長 向背揖讓 大小錯綜 長短參差
俯仰屈折 偏枯是忌 筋派相連 連而不犯
能連則連 不要強連 疏密停勻 澀流得當
疏而不散 密而不窒 澀則險勁 流則浮滑
遲以取妍 速以取勁 專遲無神 專速失勢
多讀多練 厚積薄發 心領神悟 乃入佳境

閱讀全文

與行草書法運筆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折尿布的方法視頻 瀏覽:961
年輕人血壓差大的解決方法 瀏覽:919
嫩生薑的食用方法視頻 瀏覽:953
用化學方法鑒別苯甲醇和苯乙酮 瀏覽:838
要學會調查研究方法 瀏覽:19
惠州除甲醛最佳方法 瀏覽:624
公路隧道火災探測方法研究 瀏覽:433
社會統計學有哪些統計檢驗方法 瀏覽:237
自動調整臂原理圖及安裝方法 瀏覽:257
拉肚子不吃葯有什麼方法好的快 瀏覽:846
數學萬用表的使用方法 瀏覽:20
代謝組學的研究方法包括 瀏覽:280
嬰兒食道檢查什麼方法最好 瀏覽:888
初中化學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853
客廳空調開關插座安裝方法 瀏覽:935
種植荊芥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981
艾灸條的食用方法功效 瀏覽:78
電火花檢測儀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03
最厲害的計算方法 瀏覽:522
狗不吃飯還吐簡單方法 瀏覽: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