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測量工程技術的五種方法

測量工程技術的五種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01 15:36:58

⑴ 工程測量工作主要內容有哪些

工程測量工作內容

A.根據各主軸線控制樁,按建築平面關系尺寸測設出其他軸線,然後根據這些軸線進行基礎定位及測出開挖線。

B 挖孔樁位測設按照建立的施工控制網,測定其實際位置,最後引測出十字控制樁,如圖所示。定出的樁位之間尺寸必須再進行一次校核,確保樁位準確無誤後,方可進行開挖。

C 根據施工圖樁基控制點和工程放線軸線交點為中心,設計基礎梁寬度確定為基礎梁放線依據。

D 基礎全部施工完後,根據地面設置的軸線控制樁點。用經緯儀將各軸線測設彈放的在基礎砼表面。

2.主體施工測量:

(1)內控點設置

採用內控法,控制點設在0.00層樓面上,在樓面上做半永久性標志,作為控制點。隨主體施工每增加一層,都在控制點上安置全站儀或激光鉛垂儀向上投測,控制點垂直方向各層樓板處留方孔,使激光全站儀的激光能通過孔洞射向各樓層,各樓層准確接收。定出基準點,用經緯儀測出各軸線。

(2)軸線豎向傳遞

在控制點上安置激光鉛垂儀仔細對中、嚴格整平後,啟動電源,讓激光向上射出,在需定位的樓層上設靶環,讓靶環中心對准激光點,然後將靶環固定在樓板上,作為該樓層定位放線的基準點。在平面的4個投測點都進行如此投測之後,在該樓層上用經緯儀進行角度與距離的閉合檢測,校核有測出各軸線,放出牆柱邊線及控制線。

(4) 主體控制線布置

將定位軸線引入首層樓面。

4內控點設置方法

對全部控制點進行一次整體復測,用經緯儀閉合復核。

7測量放線質量要求

1. 軸線位移:許偏差5mm

2. 標高:層高許偏差5,全高准許偏差30

3. 垂直度:每層許偏差5,全高垂直度H/1000且不大於30.

⑵ 施工測量放樣的方法有哪些

施工放線。大致分三個階段:建築物定位(放線)、基礎施工(放線)和主體施工(放線)。一、建築物定位,是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 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 「全站儀」或「比較高級的經緯儀」。二、基礎施工放線,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 4 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基礎定位放線完成後,由施工現場的測量員及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進行基礎開挖。放線工具:經緯儀、龍門板、線繩、線墜子、鋼捲尺等。小工程可能沒有測量員,就是施工員放線。注意:基礎軸線定位樁在基礎放線的同時須引到擬建建築物周圍的永久建築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軸線定位樁破壞了,用來補救。三、主體施工放線,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 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施工放線有多種方法,條件允許的場地只要釘多一次龍門樁就可以搞定,一般龍門樁主要用於基礎施工放線,基礎完工後再把軸線及水平引測到基礎上部四大角的側面,用墨線彈出垂直、水平線做出三角標記,在引之前需用基準點校驗龍門樁是否准確,這樣不管你放N 多次線只要以基礎側面的基點用儀器或鉛垂向上引測軸線,用鋼尺量測標高,這樣就可以到主體封頂。這種方法是最簡單實用的。說白了就是把圖紙上的形狀按 1:1 的比例投放到地面上但要學會看圖紙,學會必要的儀器操作。線工是個綜合性很強的工種,不僅要掌握各種儀器的操作,而且得能識圖,並且能快速地記憶數值,要求精確的操作等等。首先學會水準儀、經緯儀的操作,然後學習識圖,最好是能畫圖,接著熟悉圖紙,從放大線開始,確定軸線位置,最後放局部軸線,彈出牆體留置洞口等等,只有多練習,勤問人,等你放一兩棟樓的線就會慢慢熟練的。施工放線現場操作有多種放線方法;一般分有龍門板定位尺量放線和儀器測量放線,前者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在要放線的建築物基礎外四周一定距離打樁、架設龍門板,在龍門板上用施工線拉一個大至的直角線,盡量把線拉緊,然後用勾股定理採用鋼尺合尺,尺寸要大一點,一般用 6、 10m, 8、這樣比較准確,首先在兩控制線上量取尺寸用紅鉛筆放點,然後兩人拉尺,一人擺動可以任意那根線與鋼尺的尺寸穩合,然後龍門板上固定施工線,用鋼尺從頭再校對一次,確認無誤後四周掛線、鋼尺校核,根據圖紙上的軸線尺寸用鋼尺量取放點,用鉛垂垂於地面,這樣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別放開挖線了,用水準儀在龍門板上測放控制高程。後者如果會用經緯儀或全站儀那就簡單多了,只要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圖紙上的距離、角度關系就可測量確定軸線的具體位置。具體一點: 1、一般情況下是在預先選好的內控點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大線錘怎樣往上吊比較方便。用線錘尖對准軸線的基點,當線錘對准基準點時,用對講機通知樓層上人員定位。在對准下方吊錘時,對點人員要從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觀測吊錘尖部與鋼板的點位差值,並通知樓上人員及時調鋼絲線中的位置,當從兩側方向錘尖與十字中都重合時,可通知上層定點。至於鋼絲線的彈力問題確實是存在的,關鍵是在於樓層上的放鋼絲線的絞線輪要經過特製,可以進行微小高度調整,並能可靠的鎖定,這樣放線時就比較方便了。 2、高層因層高高及有外腳手架,故線錘法及外控法均不適宜,可採用內窺法. 即在每個樓層的同一位置留兩個預留孔,通過這兩個孔將下面樓層的軸線引上來,如留 3 個孔的話,經緯儀都可不用,僅線錘和鋼尺就可完成放線。 3、 +-0.000 以下採用外空法,即打好控制樁,用經緯儀投測軸線.+-0.000 以上採用內控法,即用經緯儀將控制軸線投測到首層平面上,首層平面在可通視的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鉛垂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 n 層. 高層放線普遍用的就是內控法.具體講在建築軸線附近平行與軸線找一合適的距離我一班找 1 米左右這個位置予埋鋼板,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鉛垂儀或激光經緯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 n 層. 比如你現在從一層向二層引,你對准一層的點用激光經緯儀向上打,在二層用玻璃接住從下面傳來的點就是了.然後從二層這個點往回量 1 米那就是建築物軸線的位置了.四、測量工作程序 1、機構設置針對本工程建築小區內地形復雜、佔地面積大、單位工程多、建築高度大的特點,我公司在本項目技術部下設專職測量小組,測量小組主要由一名測量工程師和各區段兩名技術人員組成,場區導線控制網作業人手不夠時由項目工程部其它人員配合。 2、職責劃分 2.1 測量小組負責從規劃部門接收導線控制點、施工現場控制網的建立、樓層控制線投測、標高引測、沉降觀測及其它重要部位的施工測量;測量工程師還負責對項目計量器具的管理、日常維護及檢測。 2.2 施工員根據測量小組給定的樓層控制軸線放出柱、牆體的控制線,梁的位置線和預留、預埋位置線。 2.3 項目技術負責人負責對軸線控制網進行復核,項目質量員負責對施工員所施測的樑柱邊線、控制線進行詳細復核。2.4 每樓層施工測量放線完畢,項目內部復核完成後,由項目測量工程師對施工測量結果向監理工程師進行報驗,經監理工程師復核認可後才能進行上部結構施工。五、基礎施工測量 5.1 控制網的建立 5.1.1 場區控制網因基礎施工階段地形變化大、地勢錯階起伏,單位工程數量多,為實施有效測量控制,開工初在場區內設置由二~四個樁位形成的導線控制網(場區四周邊及中間高處各布一點,保證通視即可),場區控制網是單位工程軸網設置的依據,控制網用全站儀進行投測。 5.1.2 單位工程軸線控制網單位工程軸線多且密集,根據建築物特點選擇有代表性的軸線設置軸線控制網。控制樁盡量設在開挖區外原始地坪上;另外在基坑底部及長軸線中部加密設置輔助性控制樁,以便於基礎施工測量。工程開工後,測量小組根據規劃局給定的坐標點以及總平面布置圖中建築物角點標注坐標作為放線依據。由於兩幢住宅樓及車庫軸線關系較復雜,根據施工圖設計的主軸線,對B車庫的樁基礎,採用極坐標法放樁位,方法是,先按總圖坐標,計算出各樁位在總圖上的坐標,再跟據點出的坐標和測設的場地控制網,將全站儀架在靠B車庫的場地控制點上,定出各樁位的坐標,同時建好控制軸線。在建築物外圍將控制軸線引出。利用放出的控制軸線對各樁位進行復核。對於A車庫,先用全站儀定出事先在總圖上點出的Qa 軸上的兩個軸線交點,再用 DJD2-1GJ 激光經緯儀配合 50 鋼捲尺定出各主控制線,並以主控制線為中心線,用 50m 鋼捲尺分出其它各條軸線,作為下一步柱基開挖線的放線依據。基礎施工軸網設置詳見附圖。 5.2 控制樁的設置方式所有位於土層上的控制樁點(含軸網控制點及高程式控制制點)均為砼墩埋地設置,砼墩截面為 300×300,深度不小於 500,做法如右圖;樁面上用紅油漆對樁號、軸線及高程等進行標示。若控制樁位於完整的基岩上,則可直接將控制點設在基岩面上。控制樁點設置完成後必須在樁的周圍設置可靠、醒目的圍護設施,對控制樁進行保護。 5.3 基礎施工測量基礎施工階段,用經緯儀結合 50m 鋼捲尺根據控制樁直接對各軸線進行投測,然後根據設計截面對各構件進行放線;用 S3 水準儀結合五米塔尺直接進行高程引測。因基礎施工階段控制樁往往容易遭碰撞及受地面沉降影響移位,故在每次進行軸線投測前必須先對控制樁有無移位現象進行校核後才能施測。

⑶ 工程測量的方法有哪些

控制測量、測量平差、地形測量、數字化測圖、地籍測量、gps應用、空間測地理論與技術、數字攝影測量學、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及應用、高等測量平差、變形監測與數據處理、地籍測量、控制網優化設計、工程監理、工程制圖、城市規劃等。

⑷ 工程測量的方法有哪些

測量工作必須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後碎部」的原則,
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控制點(樁)的閉合,道路的中線准確的定位,道路原狀橫斷面的測量,設計道路邊線的確定,管線定位及測量,模板邊線及高程,竣工高程及線型。

⑸ 工程測量目前量算面積主要有哪幾種方法

我覺得1、按規則圖形直接進行解算或分解成規則圖形進行解算;
2、對不規則直接用cad畫出來,直接點出相應的面積。
3、對部分全站儀而言,有求面積功能的話,直接用那個功能測量相應的點位,測量完成面積也就出來了。

⑹ 工程測量學的理論方法

測量平差理論
最小二乘法廣泛應用於測量平差。最小二乘配置包括了平差、濾波和推估。附有限制條件的條件平差模型被稱為概括平差模型,它是各種經典的和現代平差模型的統一模型。測量誤差理論主要表現在對模型誤差的研究上,主要包括:平差中函數模型誤差、隨機模型誤差的鑒別或診斷;模型誤差對參數估計的影響,對參數和殘差統計性質的影響;病態方程與控制網及其觀測方案設計的關系。由於變形監測網參考點穩定性檢驗的需要,導致了自由網平差和擬穩平差的出現和發展。觀測值粗差的研究促進了控制網可靠性理論,以及變形監測網變形和觀測值粗差的可區分性理論的研究和發展。針對觀測值存在粗差的客觀實際,出現了穩健估計(或稱抗差估計);針對法方程系數陣存在病態的可能,發展了有偏估計。與最小二乘估計相區別,穩健估計和有偏估計稱為非最小二乘估計。
巴爾達的數據探測法對觀測值中只存在一個粗差時有效,穩健估計法具有抵抗多個粗差影響的優點。建立改正數向量與觀測值真誤差向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可對多個粗差同時進行定位和定值,這種方法已在通用平差 軟體 包中得到演算法實現和應用。
方差和協方差分量估計實質上是精化平差的隨機模型,過去一直僅停留在理論的研究上。實際中,要求對多種觀測量進行綜合處理,因此,方差分量估計已成為測量平差的必備內容了。目前,通用平差 軟體 包中已增加了該功能,但還需要在測量規范中明確提出來。
需要指出的是:許多測量作業單位喜歡採用附合導線進行逐級加密,主要依據目前規范中有關一、二、三級導線和圖根導線的規定。無疑附合導線具有許多優點,但由於多餘觀測少,發現和抵抗粗差的能力較弱,不宜濫用。建立一個區域的控制,首級網點採用GPS測量,下面最好用一個等級的導線網作全面加密。從測量平差理論來看,全面布設的導線網具有更好的圖形強度,精密較均勻,可靠性也較高。
工程式控制制網優化設計理論和方法
網的優化設計方法有解析法和模擬法兩種。解析法是基於優化設計理論構造目標函數和約束條件,解求目標函數的極大值或極小值。一般將網的質量指標作為目標函數或約束條件。網的質量指標主要有精度、可靠性和建網費用,對於變形監測網還包括網的靈敏度或可區分性。對於網的平差模型而言,按固定參數和待定參數的不同,網的優化設計又分為零類、一類、二類和三類優化設計,涉及到網的基準設計,網形、觀測值精度以及觀測方案的設計。在工程測量中, 施工 控制網、安裝控制網和變形監測網都需要作優化設計。由於採用GPS定位技術和電磁波測距,網的幾何圖形概念與傳統的測角網有很大的區別。除特別的精密控制網可考慮用專門編寫的解析法優化設計程序作網的優化設計外,其他的網都可用模擬法進行設計。模擬法優化設計的 軟體功能和進行優化設計的步驟主要是:根據設計資料和地圖資料在圖上選點布網,獲取網點近似坐標(最好將資料作數字化掃描並在微機上進行)。模擬觀測方案,根據儀器確定觀測值精度,可進一步模擬觀測值。計算網的各種質量指標如精度、可靠性、靈敏度。精度應包括點位精度、相鄰點位精度、任意兩點間的相對精度、最弱點和最弱邊精度、邊長和方位角精度。進一步可計算坐標未知數的協方差陣或部分點坐標的協方差陣,協方差陣的主成份計算,特徵值計算,點位誤差橢圓、置信橢圓的計算等。可靠性包括每個觀測值的多餘觀測分量(內部可靠性)和某一觀測值的粗差界限值對平差坐標的影響(外部可靠性)。靈敏度包括靈敏度橢圓、在給定變形向量下的靈敏度指標以及觀測值的靈敏度影響系數。將計算出的各質量指標與設計要求的指標比較,使之既滿足設計要求,又不致於有太大的富餘。通過改變觀測值的精度或改變觀測方案(增加或減少觀測值)或局部改變網形(增加或減少網點)等方法重新作上述設計計算,直到獲取一個較好的結果。
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下述優化設計策略:先固定觀測值的精度,對選取的網點,觀測所有可能的邊和方向,計算網的質量的指標,若質量偏低,則必須提高觀測值的精度。在某一組先驗精度下,若網的質量指標偏高了,這時可按觀測值的內部可靠性指標ri,刪減觀測值。ri太大,說明該觀測值顯得多餘,應刪去;若ri很小,則該觀測值的精度不宜增加。這種根據ri大小來刪除觀測值的方法稱為從「密」到「疏」,從「肥」到「瘦」的優化策略。
從模擬法優化設計的整個過程來看,它是一種試演算法,需要有一個好的 軟體 。該 軟體 除具有通用平差 軟體 的功能外,在成果輸出的多樣性、直觀性,在可視化以及人機交互界面設計方面都有更高要求。同時也要求設計者具有堅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經驗。
用模擬法可獲得一個相對較優且切實可行的方案,可進一步用模擬觀測值作網的平差計算,同時可模擬觀測值粗差並計算對結果的影響。這種方法稱為數學扭曲法或蒙特卡洛法。對於一個精度、可靠性以及靈敏度要求極高的監測網或精密控制網,作上述優化設計和精細計算是十分必要的。國內在這方面的應用報道較少。多是為了安全起見,有較大的質量富餘,建網費用偏高。網優化設計費用很少,所帶來的效益較大,凡是較重要的工程式控制制網,都應作優化設計。
變形觀測數據處理
工程建築物及與工程有關的變形的監測、分析及預報是工程測量學的重要研究內容。其中的變形分析和預報涉及到變形觀測數據處理。但變形分析和預報的范疇更廣,屬於多學科的交叉。
(1) 變形觀測數據處理的幾種典型方法
根據變形觀測數據繪制變形過程曲線是一種最簡單而有效的數據處理方法,由過程曲線可作趨勢分析。如果將變形觀測數據與影響因子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和逐步回歸計算,可得到變形與顯著性因子間的函數關系,除作物理解釋外,也可用於變形預報。多元回歸分析需要較長的一致性好的多組時間序列數據。
若僅對變形觀測數據,可採用灰色系統理論或時間序列分析理論建模,前者可針對小數據量的時間序列,對原始數列採用累加生成法變為生成數列,因此有減弱隨機性、增加規律性的作用。如果對一個變形觀測量(如位移)的時間序列,通過建立一階或二階灰微分方程提取變形的趨勢項,然後再採用時序分析中的自回歸滑動平均模型ARMA,這種組合建模的方法,可分性好且具有以下顯著優點:將非平穩相關時序轉化為獨立的平衡時序;具有同時進行平滑、濾波和推估的作用;模型參數聚集了系統輸出的特徵和狀態;這種組合模型是基於輸出的等價系統的理想動態模型。
把變形體視為一個動態系統,將一組觀測值作為系統的輸出,可以用卡爾曼濾波模型來描述系統的狀態。動態系統由狀態方程和觀測方程描述,以監測點的位置、速率和加速率參數為狀態向量,可構造一個典型的運動模型。狀態方程中要加進系統的動態雜訊。卡爾曼濾波的優點是勿需保留用過的觀測值序列,按照一套遞推演算法,把參數估計和預報有機地結合起來。除觀測值的隨機模型外,動態雜訊向量的協方差陣估計和初始周期狀態向量及其協方差陣的確定值得注意。採用自適應卡爾曼濾波可較好地解決動態雜訊協方差的實時估計問題。卡爾曼濾波特別適合滑坡監測數據的動態處理;也可用於靜態點場、似靜態點場在周期的觀測中顯著性變化點的檢驗識別。
對於具有周期性變化的變形觀測時間序列,通過Fourier變換,可將時域內的信息轉變到頻域內分析,例如大壩的水平位移、橋梁的垂直位移都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在某一觀測時刻的觀測值數字信號可表示為許多個不同頻率的諧波分量之和,通過計算各諧波頻率的振幅,最大振幅以及所對應的主頻率等,可揭示變形的周期變化規律。若將變形體視為動態系統,變形視為輸出,各種影響因子視為輸入,並假設系統是線性的,輸入輸出信號是平穩的,則通過頻譜分析中的相干函數、頻響函數和響應譜函數估計,可以分析輸入輸出信號之間的相乾性,輸入對系統的貢獻(即影響變形的主要因素及其頻譜特性)。
(2) 變形的幾何分析與物理解釋
傳統的方法將變形觀測數據處理分為變形的幾何分析和物理解釋。幾何分析在於描述變形的空間及時間特性,主要包括模型初步鑒別、模型參數估計和模擬統計檢驗及最佳模型選取3個步驟。變形監測網的參考網、相對網在周期觀測下,參考點的穩定性檢驗和目標點和位移值計算是建立變形模型的基礎。變形模型既可根據變形體的物理力學性質和地質信息選取,也可根據點場的位移矢量和變形過程曲線選取。此外,前述的時間序列分析,灰色理論建模、卡爾曼濾波以及時間序列頻域法分析中的主頻率和振幅計算等也可看作變形的幾何分析。
變形的物理解釋在於確定變形與引起變形的原因之間的關系,通常採用統計分析法和確定函數法。統計分析法包括多元回歸分析、灰色系統理論中的關聯度分析以及時間序列頻域法分析中的動態響應分析等。統計分析法以實測資料為基礎,觀測資料愈豐富、質量愈高,其結果愈可靠,且具有「後驗」性質,它與變形的幾何分析具有密切的關系,是測量工作者最熟悉和樂於採用的方法。確定函數法是根據變形體的物理力學參數,建立力(荷載)和變形之間的函數關系如位移場的微分方程,在邊界條件已知時,採用有限元法解微分方程,可得到變形體有限元結點上的變形。採用有限元法,可以計算混凝土大壩、礦山地表以及滑坡在外力(表面力和體力)作用下的位移值。這種方法不需要監測數據(監測數據僅作檢驗用),具有「先驗」性質。只要有限元劃分得當,變形體的物理力學參數(如楊氏彈性模量,泊松比,內摩擦角、內聚力以及容重等)選取得較好,該法無疑是一種多快好省的方法,目前有許多有限元計算 軟體如COSMOS/M供用。但變形體的物理力學參數的確定和所建立的微分方程都帶有一定的假設,有時用有限元法計算的值與實測值有較大的差異,這就導致了將兩種方法相結合的綜合分析法,以及根據實測值按一定理論反求變形體物理力學參數的反演分析法,通過反演解算,重新用有限元法作修正計算。相對於有限元法,條分法用於邊坡穩定性分析、計算和評價更為簡單,其中薩爾碼(SARMA) 法應用最普遍,根據力學模型、幾何條件和靜力平衡方程,對平衡條件作迭代計算,可定量的得到邊坡穩定性評價指標——穩定安全系統。一般要求對條分法和有限元法同時使用。上述方法對大多數測量工作者來說較為陌生,用確定函數法進行地變形的物理解釋和預測屬於學科交叉領域,需要與地質和工程 結構 方面的人員合作。
(3) 變形分析與預報的系統論方法
用現代系統論為指導進行變形分析與預報是目前研究的一個方向。變形體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它具有多層次高維的灰箱或黑箱式 結構 ,是非線性的,開放性(耗散)的,它還具有隨機性,這種隨機性除包括外界干擾的不確定性外,還表現在對初始狀態的敏感性和系統長期行為的混沌性。此外,還具有自相似性、突變性、自組織性和動態性等特徵。
按系統論方法,對變形體系統一般採用輸入—輸出模型和動力學方程兩種建模方法進行研究,前者系針對黑箱或灰箱系統建模,前述的時序分析、卡爾曼濾波、灰色系統建模、神經網路模型乃至多元回歸分析法都可以視為輸入—輸出建模法。採用動力學方程建模與變形物理解釋中的確定函數法相似,系根據系統運動的物理規律建立確定的微分方程來描述系統的運動演化。但對動力學方程不是通過有限元法求解,而是在對系統受力和變形認識的基礎上,用低階的簡化的在數學上可解和可分析的模型來模擬變形過程,模型解算的結果基本符合客觀事實。例如用彈簧滑塊模型模擬地震過程的混沌狀態和高邊坡的粘滑過程,用單滑塊模型模擬大壩的變形過程,用尖點突變模型解釋大壩失穩的機理。對動力學方程的解的研究是系統論分析方法的核心,為此引入了許多與動力系統有關的基本概念,這些概念與變形分析和預報密切相關,它們是:狀態空間或相空間(稱解空間)、相軌線、吸引子、相體積、李亞普諾夫指數和柯爾莫哥洛夫熵等。例如相軌線代表相點運動的跡線,每一個相點代表狀態向量(變形、速率或影響因子)在某一時刻的解;吸引子代表系統的一種穩定的運動狀態,它可以是一個穩定的相點位,環或環面,也可以是相空間的一個有限區域,對於局部不穩定的非線性系統,將出現分數維的奇怪吸引子,表示系統將出現混沌狀態。李亞普諾夫指數描述系統對於初始條件的敏感特徵,根據其符號可以判斷吸引子的類型以及軌線是發散的還是吸引(收斂)的。柯爾莫哥洛夫熵則是系統不確定性的量度,由它可導出系統變形平均可預報的時間尺度。對變形觀測的時間序列(如位移量)進行相空間重構,並按一定的演算法計算吸引子的關聯維數,柯爾莫哥洛夫熵和李亞普諾夫指數等,可在整體上定性地認識變形的規律。另外,也可根據監測資料,反演變形體系統的非線性動力學方程。
系統論方法還涉及變形體運動穩定性研究,這種穩定性在數學上可轉化為微分方程穩定性的研究,主要採用李亞普諾夫提出的判別方法。
系統論方法涉及到許多非線性科學學科的知識,如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突變論、協同論、分形、混沌理論、耗散 結構 等。上述理論遠不是工程測量工作者所能掌握的,將系統論方法與變形分析與預報相結合的研究只是初步的,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學者加入到這一研究領域來。

⑺ 橋梁測量的技術,方法,步驟

橋梁施工測量是把圖紙上所設計的結構物的位置、形狀、大小和高低,在實地進行標定,作為施工的依據。在橋梁施工的整個過程中都需要通過施工測量來保證施工質量。施工測量的任務是精確地放樣橋墩橋台的位置和跨越結構的各個部分,並隨時檢查施工質量。
一般來講,對於中小型橋,可直接丈量橋台與橋墩之間的距離來進行放樣,或者利用橋址勘測階段的測量控製作為放樣的依據;對於大橋或特大橋來說,用勘察階段的測量控制來進行放樣一般不能滿足要求,因而必須建立平面和高程式控制制網,作為放樣工作的依據。
概括起來,橋梁施工階段的測量工作主要包括:橋軸線長度測量、平面控制測量、高程式控制制測量、橋址地形及縱斷面測量、墩台中心定位、墩台基礎及其細部放樣等。

⑻ 測量按測量方式分類和按測量方法分類分別可分為哪些

測量按測量方式分類可分為:直接測量、間接測量、接觸測量、非接觸測量、組合測量、比較測量。按測量方法分類可分為、直接測量法、間接測量法、定義測量法、靜態測量方法、動態測量方法、直接比較測量法、微差測量法。

根據測量條件分為等精度測量:用相同儀表與測量方法對同一被測量進行多次重復測量。不等精度測量:用不同精度的儀表或不同的測量方法,或在環境條件相差很大時對同一被測量進行多次重復測量。



(8)測量工程技術的五種方法擴展閱讀

測量方法的分類

1、按是否直接測量被測參數,可分為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

2、按量具量儀的讀數值是否直接表示被測尺寸的數值,可分為絕對測量和相對測量。

3、按被測表面與量具量儀的測量頭是否接觸,分為接觸測量和非接觸測量。

4、按一次測量參數的多少,分為單項測量和綜合測量。

5、按測量在加工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分為主動測量和被動測量。

6、按被測零件在測量過程中所處的狀態,分為靜態測量和動態測量。

測量要素

1、測量的客體即測量對象

主要指幾何量,包括長度、面積、形狀、高程、角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誤差等。由於幾何量的特點是種類繁多,形狀又各式各樣,因此對於他們的特性,被測參數的定義,以及標准等都必須加以研究和熟悉,以便進行測量。

2、計量單位

我國國務院於1977年5月27日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管理條例(試行)》第三條規定中重申:「我國的基本計量制度是米制(即公制),逐步採用國際單位制。」1984年2月27日正式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確定米制為我國的基本計量制度。

在長度計量中單位為米(m),其他常用單位有毫米(mm)和微米(μm)。在角度測量中以度、分、秒為單位。

3、測量方法

指在進行測量時所用的按類敘述的一組操作邏輯次序。對幾何量的測量而言,則是根據被測參數的特點,如公差值、大小、輕重、材質、數量等,並分析研究該參數與其他參數的關系,最後確定對該參數如何進行測量的操作方法。

4、測量的准確度

指測量結果與真值的一致程度。由於任何測量過程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測量誤差,誤差大說明測量結果離真值遠,准確度低。因此,准確度和誤差是兩個相對的概念。由於存在測量誤差,任何測量結果都是以一近似值來表示。

⑼ 工程測量具體是做些什麼的,測量什麼的還有施工員具體要做的是什麼

測量工程師崗位職責:

1、進行工程測量中勘察、控制點的選點和埋石;

2、測量、計算得到符合規定精度等級的控制點數據;

3、進行工程建設施工放樣、建築施工測量、線型工程測量、橋梁工程測量、地下工程施工測量、水利工程測量、地質測量、地震測量、礦山井下測量、建築物形變測量等專項測量中的觀測、記簿,以及工程地形圖的測繪;

4、進行外業觀測成果資料整理、概算,或將外業地形圖繪製成地形原圖;

5、檢驗測量成果資料,提供測量數據和測量圖。

施工員的崗位職責:

在技術負責人的領導下工作。

1、負責整個項目各分部、分項工程的放線、標高控制、復線工作,並做好放線、標高、復線記錄,每天做施工日誌。

2、按施工進度計劃的要求,安排施工隊的工作,並對施工隊進行安全、施工做法技術交底的實施、監督、檢查。

3、負責按該工程的成本控制計劃的實施、監督、檢查。

4、按施工規范要求對安全、質量核對,監督、檢查、預埋件的定位及安裝。

5、負責對工地的文明施工要求工作的實施、監督、檢查。

(9)測量工程技術的五種方法擴展閱讀:

工程測量員的職業要求:

工程測量、測繪工程等測繪類專業大專以上學歷。測繪行業初級、中級、高級測量員與技師/高級技師證。

通常非測繪類專業(測繪相關專業)如:工民建、路橋等取得的證書全稱為:測量放線員證或通過某些省級培訓機構建設廳等考取的 工程測量員、測繪工程師等證書。但是這些證書與由國家測繪職業技能鑒定中心頒發的工程測量員證書性質完全不同。

工作經驗是熟練運用全站儀、水準儀、經緯儀等測量儀器進行工程測量和測繪工作。

土建施工員應具備土木建築專業知識,深入土木施工現場,為施工隊提供技術支持,並對工程質量進行復核監督的基層技術組織管理人員,在項目經理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

⑽ 常用的測量方法三種是什麼

一、水準測量

水準測量是高程測量中最常用的方法。為了滿足各種工程對水準點密度和精度的需要,國家測繪部門對全國的水準測量級別作了統一的規定,分為四個等級。

二、三角高程測量

全站儀三角高程測量簡稱EDM 測高,是利用測得的垂直角和距離推算兩點間高差的一種高程測量方法,它具有測定高差速度快、簡便靈活、不受地形條件限制等優點,特別是在高差較大,水準測量困難的地區較有利。

三、GPS 高程測量

GPS 測量由於其高效性、經濟性、實時性等特點已經在平面控制測量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人們迫切期望能夠用GPS 高程測量代替傳統水準測量,GPS 技術為確定正高提供了新的途徑,而且精度較高,能滿足工程測量的要求。

觀測誤差包括:

整平誤差、視差、水準尺的傾斜誤差。整平誤差是由於符合水準氣泡未能做到嚴格居中,造成望遠鏡視准軸傾斜,產生誤差。只要觀測時符合水準管氣泡能夠認真仔細進行居中,且對視線長度加以限制,與中間法一致,此誤差可以消除。

視差的影響是指當存在視差時,尺像不與十字絲平面重合,觀測時眼睛所在的位置不同,讀出的數也不同,因此,產生讀數誤差。所以在每次讀數前,控制方法就是要仔細進行物鏡對光,消除視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測量方法

閱讀全文

與測量工程技術的五種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蟲百敵的使用方法 瀏覽:673
握拳的公式方法有哪些 瀏覽:419
荷花家庭種植方法 瀏覽:514
非洲菊怎麼插花方法 瀏覽:83
夏季風熱感冒的治療方法 瀏覽:658
韓國sk投影儀使用方法 瀏覽:409
動物基因檢測的方法 瀏覽:766
消消樂837關怎麼過方法 瀏覽:393
泰國去黑頭水使用方法 瀏覽:742
基礎試驗檢測方法 瀏覽:944
分析化學中數理統計方法 瀏覽:498
安卓手機自動切換wifi設置方法 瀏覽:320
腿部拉伸方法簡單 瀏覽:468
快速急剎車的正確方法 瀏覽:249
銅板與銅板連接方法 瀏覽:122
絲瓜種植方法的圖片 瀏覽:340
超市各種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723
小米手機亮度設置方法 瀏覽:331
魔方快速恢復原樣方法 瀏覽:528
上油泵安裝接頭安裝方法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