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卡介苗預防接種知識
卡介苗是預防結核性腦膜炎、粟粒性肺結核結核病的疫苗。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所致的傳染病。全身各個臟器均可感染,以肺結核為多見。小兒患病在早期常沒有明顯的症狀。部分患兒表現為長期不規則低熱、食慾不好、消瘦、盜汗、哭鬧或反復呼吸道感染。
一、接種禁忌症
1、免疫缺陷病,或因惡性疾病而至免疫應答反應抑制,或使用皮質激素者。
2、早產、難產或伴有明顯先天畸形的新生兒。
3、發熱、腹瀉,凡患有結核病、急性傳染病,心、肝、腎等慢性疾病,濕疹或其他皮膚病患者,神經系統疾病及對預防接種有過敏反應史者。
二、接種注意事項
接種後在接種單位停留30分鍾,觀察孩子的反應情況,無異常後離開。
三、接種後可能出現的反應
1、接種卡介苗後一般不會引起發熱等全身反應。注射後2周左右可會出現紅腫和硬塊,逐漸形成白色的小膿皰,可自行吸收或穿破表皮形成淺表潰瘍,直徑一般不超過0.5厘米,然後逐漸結痂,痂皮脫落後留下一個永久性瘢痕,整個反應時間持續2~3個月,禁止熱敷、擠壓和包紮。
2、如接種部位發生嚴重的感染或三個月後接種處仍流膿不止等情況,請及時和醫生取得聯系,進行及時處理,以免延誤。
四、接種效果
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卡介苗,可提高兒童對結核病的抵抗力,降低結核病的發病和死亡,尤其是大大降低了粟粒性結核病和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病率。
❷ 卡介苗注射方法
親,我們靠眼睛是不能判斷卡介苗接種是否成功的,要到去,給寶寶的手腕處扎一針,過幾天再去,醫生就會告訴你接種成沒成功的
❸ 卡介苗接種的正確方法是
卡介苗是活的,無獨立的流行結核菌疫苗,接種卡介苗可以使人體產生對結核菌的獲得性免疫力,提高其對結核病的抗病能力,接種對象是未接受感染的人,主要是新生兒,兒童和青少年,也受結核菌感染的人和結核菌素實驗陽性不必接種,否則有時候會產生某種程度的反應。
卡介苗,並不能夠預防感染,但是他能夠減輕感染後的發病和病情,新生兒和嬰幼兒接種卡介苗以後,比沒有接種過的同齡人群,結核病發病率可以減少80%左右,其保護能力可以維持五至十年。
新生兒生後3天接種卡介苗。方法有皮上劃痕和皮內注射兩種。現在都是皮內注射卡介苗,皮內接種2~3周出現約1*1厘米紅腫硬結,最後形成白色小膿皰,自行穿破後呈潰瘍,最後結痂脫落後形成永久性瘢痕。一般早產兒,有皮膚病或者發熱的孩子是要暫緩接種的。
新生兒生後3天接種卡介苗。方法有皮上劃痕和皮內注射兩種。皮內接種2~3周出現紅腫硬結,約10毫米*10毫米,中間逐漸形成白色小膿皰,自行穿破後呈潰瘍,最後結痂脫落並留下一永久性圓形瘢痕。皮上接種1~2周即出現紅腫,3~4周化膿結痂,1~2個月脫落痊癒,並留下一凹陷的劃痕瘢痕。
❹ 接種卡介苗的正確方法是
卡介苗的接種途徑一般為皮內注射。通常足月順產的新生兒,可以在出生後24小時以後就可以准備接種卡介苗,最遲也不應該超過一周。一般情況下都是在新生兒出生後的三天內接種卡介苗。孩子接種卡介苗以後會出現一定的局部反應,例如注射的部位紅腫,進而出現破潰、流膿。但這是卡介苗的正常反應情況,家長不需要過於擔心。平時護理的時候要做好局部的保護工作,避免沾水,以免引起感染加重。要給孩子穿純棉的衣物,勤更換干凈的衣物,洗澡時也要用干凈的紗布包好以避免沾水。
新生兒生後3天接種卡介苗。方法有皮上劃痕和皮內注射兩種。皮內接種2~3周出現紅腫硬結,約10毫米*10毫米,中間逐漸形成白色小膿皰,自行穿破後呈潰瘍,最後結痂脫落並留下一永久性圓形瘢痕。皮上接種1~2周即出現紅腫,3~4周化膿結痂,1~2個月脫落痊癒,並留下一凹陷的劃痕瘢痕。早產兒、有皮膚病變或發熱等其他疾病者應暫緩接種;對疑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新生兒,絕對禁忌接種卡介苗,以免發生全身感染而危及生命。
❺ 卡介苗接種
出生24小時內,由出生醫院婦產科醫生負責接種。如當時因小孩身體原因或其他原因未按時接種,應盡快到當地衛生院防保科接種門診補種。
❻ 關於卡介苗正確的接種方法
病情分析:你好,卡介苗的接種部位應該是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處皮內注射,劑量為0.1.
指導意見:皮內接種卡介苗者,絕大多數於2周左右在局部出現紅腫,以後化膿形成潰瘍,3-5周結痂形成卡痕。
❼ 卡介苗要接種幾次
卡介苗接種1次即可。
接種時間一般是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進行,接種部位處於上臂三角肌外側。如果沒有及時接種卡介苗的寶寶且還未滿3個月,可以直接補種卡介苗。如果超過3個月並且小於4歲,可以進行PPD實驗結果陰性就可以補種。
如果寶寶超過4歲,就不能再補種了。卡介苗還可以用於腫瘤的輔助治療或者治療哮喘性支氣管炎,具體使用方法可遵醫囑,一般卡介苗灌注是在手術後1-2周後進行。
(7)卡介苗接種方法及步驟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患有結核病、急性傳染病、心腎腦等疾病、極度營養不良、濕疹及其它皮膚病的寶寶在接種前須先做結核菌素皮試,呈陰性者方可接種。
2、早產、難產、伴有明顯的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兒,不宜進行接種。有急慢性疾病的寶寶,需要待病癒後才可進行卡介苗接種。
3、如果寶寶不是一出生就進行接種,接種後需在接種點等到30分鍾,查看免疫反應情況,確保正常後再離開。
4、接種後2-3天內出現的局部紅腫現象,寶媽不可用毛巾熱敷或者擦葯,之後出現的膿包也不可弄破,避免感染。
❽ 接種卡介苗正確操作方法
卡介苗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外下緣皮內。
操作方法:
家長抱緊兒童,露出兒童胳膊; 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藍芯注射器配4.5號針頭吸取1人份疫苗,皮膚常規消毒,待酒精幹後,左手綳緊注射部位皮膚,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針管,針頭斜面向上,與皮膚呈10~15度角刺入皮內。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針管,但不要接觸針頭部分,然後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個圓形皮丘,針管順時針方向旋轉180度角後,拔出針頭。勿按摩注射部位。
❾ 新生兒,出生3天,進行卡介苗的接種,其正確的部位及方法是
正確答案:B
解析:卡介苗接種時間:一般新生兒在出生後24小時內進行卡介苗的接種
。接種部位:在新生兒的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處
。【該題針對「兒童保健」知識點進行考核】
❿ 常用的預防接種方法有哪些
預防接種採用哪種途徑和方法,主要是由疫苗的要求和免疫力的效果來決定的。原則上疫苗接種途徑與自然感染途徑越相似,其免疫效果也就越理想。目前常採用的接種途徑和方法有以下幾種。
口服法
①適用疫苗: 口服脊灰減毒活疫苗等。
②操作方法
1)液體劑型疫苗直接將規定量的滴入兒童口中。
2)糖丸劑型疫苗用消毒葯匙送入兒童口中,涼開水服。對於小月齡兒童,喂服糖丸劑型時,可將糖丸放在消毒的小葯袋中,用手碾碎後放入葯匙內,加少許涼開水溶解成糊狀服用,或將糖丸於約 5ml 涼開水中,使其完全溶化後口服。
皮內注射法
①適用疫苗:卡介苗。
②接種部位:上臂外側三角肌中部略下處。
③操作方法
1)監護人固定兒童,露出兒童接種部位。
2)用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排盡注射器內空氣,皮膚常規消毒,待乙醇干後,左手綳緊注射部位皮膚,右手以平執式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針管,針頭斜面向上,與皮膚呈10°~15°角刺入皮內。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針栓,然後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個圓形隆起的皮丘,皮膚變白,毛孔變大,注射完畢,針管順時針方向旋轉180°角後,迅速拔出針頭。
皮下注射法
①適用疫苗:麻疹疫苗、麻風疫苗、麻腮風疫苗、乙腦疫苗、A群流腦多糖疫苗、A群C群流腦多糖疫苗、甲肝減毒活疫苗、鉤體疫苗等。
②接種部位:上臂外側三角肌下緣附著處。
③操作方法
1)監護人固定兒童,露出兒童接種部位。
2)預防接種人員用相應規格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後,排盡注射器內空氣,皮膚常規消毒,左手綳緊皮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與皮膚成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進針深度約1/2~2/3,松左手,固定針管,緩慢推注疫苗,注射完畢後用消毒干棉球或干棉簽輕壓針刺處,快速拔出針頭。
肌內注射法
①適用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脊灰滅活疫苗、甲肝滅活疫苗、出血熱疫苗等。
②接種部位:上臂外側三角肌、大腿前外側中部肌肉。
③操作方法
1)監護人固定兒童,露出兒童接種部位。
2)用相應規格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排盡注射器內空氣,皮膚常規消毒,左手將注射肌肉部位綳緊,右手持注射器,與皮膚呈90°角,將針頭快速垂直刺入肌肉,進針深度約為針頭的2/3,松左手,固定針管,緩慢推注疫苗,注射完畢後用消毒干棉球或干棉簽輕壓針刺處,快速拔出針頭,觀察有無滲血或葯液滲出,若有滲出,應將消毒干棉球或干棉簽按壓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