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準測量的誤差校正
一、儀器誤差
1.儀器校正後的殘余誤差
在水準實驗前雖然儀器經過了嚴格的檢驗校正,但仍然存在殘余的角殘差。理論上水準管軸應與視准軸平行,若兩者不平等,雖經校正但仍然殘存誤差。即兩軸線不平行形成角,這種誤差的影響與儀器至水準尺的距離成正比,屬於系統誤差。可以在測量中採取一定的方法加以減弱或消除。若觀測時使前、後視距相等,可消除或減弱此項誤差的影響。
2.水準尺誤差
由於水準尺刻劃不準確、尺長發生變化、尺身彎曲等原因,會對水準測量造成影響,因此水準尺在使用之前必須進行檢驗。此外,由於水準尺長期使用導致尺底端零點磨損,或者是水準尺的底端粘上泥土改變了水準尺的零點位置,則可以在一水準測段中把兩支水準尺交替作為前後視讀數,或者測量偶數站來消除。
二、觀測誤差
1.水準管氣泡居中誤差
設水準管分劃值為τ″,居中誤差一般為±0.15τ″,採用符合式水準器時,氣泡居中精度可提高一倍。
2.讀數誤差
在水準尺上估讀毫米數的誤差,與人眼的分辨能力、望遠鏡的放大倍率以及視線長度有關。
3.視差影響
當視差存在時,十字絲平面與水準尺影像不重合,若眼睛觀察的位置不同,便讀出不同的讀數,因而也會產生讀數誤差。
4.水準尺傾斜影響
水準尺傾斜將使尺上讀數增大。
三、外界條件的影響
1.儀器下沉
由於儀器下沉,使視線降低,從而引起高差誤差。採用「後、前、前、後」的觀測程序,可減弱其影響。
2.尺墊下沉
如果在轉點發生尺墊下沉,將使下一站後視讀數增大。採用往返觀測,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弱其影響。
3.地球曲率及大氣折光影響
由於大氣折光,視線並非是水平,而是一條曲線,曲線的曲率半徑為地球半徑的7倍。
如果前視水準尺和後視水準尺到測站的距離相等,則在前視讀數和後視讀數中含有相同的 。這樣在高差中就沒有這誤差的影響了。因此,放測站時要爭取「前後視相等」
接近地面的空氣溫度不均勻,所以空氣的密度也不均勻。光線在密度不勻的介質中沿曲線傳布。這稱為「大氣折光」。總體上說,白天近地面的空氣溫度高,密度低,彎曲的光線凹面向上;晚上近地面的空氣溫度低,密度高,彎曲的光線凹面向下。接近地面的溫度梯度大大氣折光的曲率大,由於空氣的溫度不同時刻不同的地方一直處於變動之中。所以很難描述折光的規律。對策是避免用接近地面的視線工作,盡量抬高視線,用前後視等距的方法進行水準測量
除了規律性的大氣折光以外,還有不規律的部分:白天近地面的空氣受熱膨脹而上升,較冷的空氣下降補充。因此,這里的空氣處於頻繁的運動之中,形成不規則的湍流。湍流會使視線抖動,從而增加讀數誤差。對策是夏天中午一般不做水準測量。在沙地,水泥地……湍流強的地區,一般只在上午10點之前作水準測量。高精度的水準測量也只在上午10點之前進行。
4,溫度對儀器的影響
溫度會引起儀器的部件漲縮,從而可能引起視准軸的構件(物鏡,十字絲和調焦鏡)相對位置的變化,或者引起視准軸相對與水準管軸位置的變化。由於光學測量儀器是精密儀器,不大的位移量可能使軸線產生幾秒偏差,從而使測量結果的誤差增大。
不均勻的溫度對儀器的性能影響尤其大。例如從前方或後方日光照射水準管,就能使氣泡「趨向太陽」——水準管軸的零位置改變了。
溫度的變化不僅引起大氣折光的變化,而且當烈日照射水準管時,由於水準管本身和管內液體溫度升高,氣泡向著溫度高的方向移動,影響儀器水平,產生氣泡居中誤差,觀測時應注意撐傘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