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LISA檢測試劑盒的基本操作步驟有哪些
ELISA檢測試劑盒的基本操作步驟可分為以下核心環節,每個步驟均需嚴格遵循規范以確保檢測准確性:
一、試劑與樣本准備
樣本處理
血清/血漿:血液需室溫靜置2小時或4℃過夜析出血清,30分鍾內離心(血清2000×g 20分鍾,血漿1000×g 15分鍾),分裝後-20℃/-80℃保存,避免反復凍融。
細胞培養上清/裂解液:離心去除細胞碎片,裂解液需超聲或反復凍融破碎細胞後取上清。
組織勻漿:預冷PBS沖洗組織,機械勻漿後離心取上清。
注意事項:避免使用NaN₃(抑制HRP活性),溶血樣本需棄用。
試劑平衡
所有試劑需提前30分鍾恢復至室溫(約25℃),避免溫度差異影響反應速率。
、實驗核心步驟
1. 包被與封閉(若試劑盒未預包被)
包被:將抗原/抗體以5μg/ml濃度溶於碳酸鹽緩沖液(pH 9.6),加入酶標板孔(100μL/孔),4℃過夜或37℃孵育2小時。
封閉:加入含1% BSA或5%脫脂奶粉的封閉液(200μL/孔),37℃孵育1小時,防止非特異性吸附。
2. 加樣與孵育
加樣規范:
使用校準後的微量加樣器,45°角貼壁加入樣本/標准品(50-100μL/孔),避免氣泡或液體濺出。
樣本需按梯度稀釋,復孔加樣量≥100μL/指標,每加一種試劑需更換吸頭防止交叉污染。
孵育條件:
溫度:通常為37℃,多板操作時避免疊加放置以減少邊緣效應。
時間:一抗孵育1-2小時,二抗孵育30-60分鍾,具體依試劑盒說明調整。
3. 洗滌
方法:甩去孔內液體後,注入洗滌液(PBST或含Tween-20的緩沖液)至滿孔,浸泡30秒後拍干,重復3-5次。
關鍵點:洗滌不徹底會導致高背景,過度洗滌可能損失結合物,需平衡次數與強度。
4. 酶標抗體結合
加入HRP或AP標記的二抗(100μL/孔),37℃孵育30-60分鍾,再次洗滌去除未結合酶標物。
5. 顯色反應
底物選擇:HRP常用TMB(顯藍色),AP常用PNPP(顯黃色),避光條件下加入(100μL/孔)。
顯色控制:室溫避光反應10-30分鍾,密切觀察標准孔梯度,顯色過深時提前終止。
6. 終止反應
每孔加入50μL終止液(如2M H₂SO₄),立即搖勻使顏色穩定(藍色轉黃色),15分鍾內完成讀數。
三、結果分析
讀數:使用酶標儀在450nm(TMB)或405nm(PNPP)波長讀取OD值,雙波長檢測可減少孔間干擾。
標准曲線繪制:以標准品濃度為橫坐標、OD值為縱坐標,採用四參數邏輯(4PL)模型擬合曲線。
濃度計算:樣本OD值代入標准曲線方程,乘以稀釋倍數獲得實際濃度。若OD值超出線性范圍,需調整樣本稀釋度復測。
四、常見問題與優化策略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
五、關鍵注意事項
全程防污染:使用無菌耗材,操作台定期消毒,避免樣本間交叉污染。
溫度一致性:孵育時使用預熱的濕盒或恆溫搖床,減少孔間溫差。
設備校準:酶標儀每年校準一次,移液器每月驗證精度。
數據記錄:詳細記錄試劑批號、操作時間及環境溫濕度,便於追溯異常結果。
通過上述步驟的精細化控制,可顯著提高ELISA檢測的重復性與准確性,滿足臨床診斷與科研需求。實際操作中需以試劑盒說明書為准,結合預實驗優化條件。